调研报告:关于全市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非耕地设施农业是指不占用耕地,在砂石地、盐碱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非耕地上,以温室大棚为载体发展设施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充分论证,初步掌握了全市非耕地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思考,以期对非耕地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非耕地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从2003年开始,我市率先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科技力量和研究开发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经过多年探索,成功开发出适合本地气候、地势特点的盐碱、砂石地类型日光温室新结构和种植新技术,规划了三处集现代农业高科技展示、现代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食用菌、特色林果、休闲观光、循环农业等为一体的非耕地设施农业产业园,带动该区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15000亩,搭建温棚4883座,建成集约化育苗中心3处,育苗面积达6200平方米,年育苗能力达1000万株。

其它县(市)也借鉴XX区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的模式、技术和办法,尝试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设施种植,至目前,全市共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2.79万亩,建成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39个,其中千亩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8个,500亩以上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4个,300亩以上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8个,非耕地日光温室面积正在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递增。作为全国率先研究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的地区

之一,先后承接“西北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总结交流会议、全国大宗蔬菜产业体系非耕地设施蔬菜无土栽培会议、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工作会议。

二、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1.占地情况:从土地利用性质看,在全市开发使用的

2.79万亩非耕地中,国有土地2.1万亩,集体土地0.69万亩,全部采用划拨方式供地,印发了设施农业用地划拨土地使用权通知,且非耕地设施温棚全部建设在闲置的、生态环境恶劣的砂石滩和盐碱地上,没有挤占耕地的情况。从规划审批形式看,XX等由县(区)政府统一规划,其他县(市)均由乡镇规划布局,报县(市)政府审批后建设。从手续办理情况看,2.12万亩非耕地已经由国土部门下发国有(集体)农业用地使用权的批复,当前仍有6700亩未办理用地手续。具体是:XX区因部分非耕地设施农业园区位于新编制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范围之内,而该部分土地暂未进行详细规划,新建温室的用地审批和已建温室的产权认定较为困难,土地使用手续无法办理;敦煌市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但试点方案和规划框架思路尚未获批,暂时无法办理用地手续。

2.用水情况:非耕地日光温室每年每亩需用水300立方米,比普通土壤栽培日光温室节水40%,比大田种植节水75%,节水效果非常明显。由于非耕地设施种植产业的季节性特征,冬季无法使用河水灌溉,且根据栽培技术要求,灌溉水源中不能有大于0.8毫米的悬浮物,所以非耕地设施农业只能采取打井取水的方式进行灌溉。目前,全市非耕地日光温室共使用机井47眼,严格执行全市机井占补平衡相关规定,全部依法依规办理了审批手续。XX区连片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1.5万亩,占全市的54%,仅使用机井4眼,占全市的8.5%,由此看来,通过集中连片发展非耕地设施

种植,需开挖机井的数量相对较少,更符合发展节水农业的需要。

3.技术装备情况:非耕地设施农业产业从园区规划、温室建造、蔬菜生产全过程都坚持运用前沿科技,普遍采用自动卷帘、无土栽培、节水滴灌、盘穴育苗等新技术。特别是依托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在非耕地产业园区开展试验研究,被农业部、科技部确定为非耕地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合西北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基质配方4类9个,适合非耕地亚逆境栽培的蔬菜新品种7类16个,综合配套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穴盘基质育苗、蔬菜病虫无害化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30余项,示范推广的日光温室新结构较常规土壤日光温室使用年限延长40年,引进水肥一体化、有机生物菌肥、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多功能数据采集器、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国内外前沿技术,一些生产技术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4.生产经营情况:目前,全市非耕地设施农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方式,企业自己经营涉及1.36万亩,占总面积的48.8%;家庭承包经营涉及1.43万亩,占总面积的51.2%。企业承包的非耕地设施温棚采取雇工方式经营,主要雇佣当地农户,个别企业从外地雇工,主要从事技术指导、经营管理、承包租种等。据统计,当前在我市从事非耕地设施种植的外来人口大约有200余人。作为非耕地设施农业的配套体系,引进和培育以蔬菜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31家、仓储保鲜和鲜蔬批发企业10家,仓储保鲜能力达52万吨,蔬菜购销量超过100万吨;建成蔬菜专业合作社237家,吸纳会员3.5万人,带动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3800多户。

5.经济效益情况:当前,我市非耕地设施农业主要生产西瓜、葡萄、食用菌以及茄子、辣椒等反季节果菜,平均每年每亩可实现纯收入2.7万元,比传统日光温室高18%,是大田种植的7.6倍。以种植效益较好的西瓜为例,非耕地有机生态无土栽培

日光温室每年每亩可实现总收入2.6万元,比普通土壤栽培日光温室多8.3%,是普通大田种植的4倍多;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种苗、农药、有机肥或栽培基质、无机肥、水电费、棚膜及棉帘折旧以及人工工资等)为8860元,比传统日光温室低7%,特别是节肥30%、节约农药67%以上,可实现纯收入1.7万元,比传统日光温室高18%,是普通大田种植的4.3倍。非耕地无土栽培日光温室推行有机种植、无公害生产,农产品质量整体优于传统温室和大田种植。

二、非耕地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从产业政策层面分析:近些年,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科研立项、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专项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2012年3月3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西部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在京启动,该项目投资1.2亿元,全国多家单位参与其中,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我市设立实验室,为投入试验示范、基地生产、经验推广等方面的资金和装备近500万元。

从生态环境层面分析: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维护生态平衡是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形式开发非耕地资源,将原本荒凉、搁置的沙漠、戈壁及盐碱类土地资源转为农业用地,改变原来的自然面貌,建立起新的农业生态平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土流失情况;非耕地设施农业全部配套了膜下滴灌及微喷灌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推广有机生态非耕地无土栽培技术,采用秸秆、畜产粪便、菌渣、煤炭废渣等农废资源代替无机肥料,一方面每座温室可转化农废资源40立方米,使大量农废资源得到循环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带来的土壤及水资源污染,具有极高的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