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生物学)

合集下载

血液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血液分析是一种常见但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提供一些健康问题的线索。

通常,血液分析会检查血液中的多种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器官的重要细胞。

红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贫血、多血和其他一些血液病的状况。

2.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程度,并帮助确定引起贫血的原因。

3.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表示整个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红细胞压积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程度和体液平衡。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的大小。

MCV可以分为正常、小细胞和大细胞,可以用来帮助确定贫血的类型。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MCH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类型,并帮助确定引起贫血的原因。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的类型,并帮助确定贫血的原因。

7.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负责血液凝固的细胞。

血小板计数可以用来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的状况。

8.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身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感染和其他疾病。

白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感染、炎症和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状况。

9. 分类白细胞计数(WBC-diff):分类白细胞计数可以进一步分析白细胞中不同类型细胞的数量,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关于炎症、感染和其他疾病的更详细信息。

10.炎症指标:在血液分析中,医生还可以检查一些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炎症的程度和病情。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与各参考值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与各参考值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与各参考值的临床意义摘要】血细胞分析仪是医学检验最常用的仪器,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血小板的检测是临床止血与凝血疾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就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及各值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血小板影响因素1 概述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不断发展,血小板分析项目已趋多样化,如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已广泛应用。

血小板分析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指标之一,对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MPV,PLT,PDW等指标的可靠基础。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血小板计数对仪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血小板离体后易聚集,粘附,破裂。

血液分析法测定血小板受干扰因数很多,就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数进行讨论分析。

2 影响因数2.1操作技术误差及放置时间及室内温度的影响: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坏,因此由于采血不顺利或抗凝剂使用不规范,都可影响血小板的结果。

有资料表明[3],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也有很大的影响,在10分钟,30分钟时测定无显著性,但超过60分钟时开始出现差异性。

放置时间越长,细胞破坏越多。

分析仪误将破碎的细胞碎片计数为血小板,从而使结果增高。

检测血小板的最适宜温度为11-25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温度在对用稀释方法做全血细胞测定中更为显著。

2.2抗凝剂的影响:根据KSH推荐,在血常规检测中EDTA-K2作为抗凝剂。

[1]但EDTA-K2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致使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自认血小板,而使检测结果偏低。

由于血小板可逆聚集不被溶血素溶解,其体积一般和淋巴细胞大小相似,被计入白细胞小细胞群而干扰白细胞计数结果,从而使白细胞结果假性升高。

2.3仪器的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是靠电阻法以细胞为基础的“分群来计数的。

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与体积有相关性,当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或被测标本存在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及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及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改良Neubauer 计数板


Hale Waihona Puke 血细胞计数仪的发展史,在这个领 域首开先河的人是1912年出生在美 国阿肯色州一个小城的人Wallance H. Coulter ,1948年他在芝加哥一 家公司工作时,在一间地下室建立 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秘密的从事 自己的实验,这项实验导致了一个 重大的发明,他发现了微小粒子通 过特殊的小孔时可产生电阻变化这 一现象,并根据这种电阻变化特点 将其应用于微小粒子的粒度测量和 计数上。科技界为表彰他的发明, 将其称为库尔特原理(Coulter principle )。根据这个原理, Coulter 先生将其引入到血液细胞 计数上,在1953年获得美国发明专 利。


(6) 延时计数计数(Extended Count):当细胞数少于特定值时,仪器自 行重复计数,以保证获取更多的细胞数,以减少统计学误差得到更加正确的 结果和直方图形。
• 各种故障处理功能的进展: 任何一台血液分析仪都会有 故障,而简单的故障处理方法和程序将给用户带来方便。 • (1) 堵孔的处理(2) 自动报警功能(3)远程诊断系统 (4) 帮助方式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

1852 年就有人开始设 计对红细胞的计数办法, 1855 年发明了用于计数 血细胞的计数板, 目前仍 然使用的改良Neubauer 计数板就是应用最为广泛 和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经 典一种,虽然各种类型的 血细胞计数仪已在广泛使 用,但血细胞计数板法仍 然是最为可靠和最为经典 的计数技术

为了更加准确的对细胞计数和防止各种干扰发生,各公司在小孔 管的改进和设计上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案。这些技术有力的保证细胞 计数准确,特别是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 (1)扫流技术(Sweep Flow): 为减少已通过计数小孔后由于液流 的回流而重新返回计数区造成重复计数,在小孔后面增加一个扫流液 系统,将计数过的细胞通过扫流液冲进废液管道。 • (2)防反流装置(Von Behrens): 为防止细胞返回到计数敏感区, 在小孔后面加一个带孔的当板,用负压将已经计数过的细胞阻挡后直 接收集到废液管道中。 • (3)水动力聚焦技术(HydrodinamicFocusing): 是目前认为最为 有效的方法,也叫鞘流技术。它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即可保证细胞 位于鞘液中心并排成一列通过检测孔中心或通过激光束中心,又保证 它不会返回敏感区,目前许多较为高级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采用此种技 术。

血液生物化学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物化学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物化学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 (Hb)
血液中携氧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用于评估贫血和氧合功能异常,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白细胞计数 (WBC)
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指标。

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肿瘤或应激反应,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

3.血小板计数 (PLT)
血液凝血功能的指标。

增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降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4.白蛋白 (ALB)
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之一。

用于评估肝功能、营养状况和炎症反应。

5.尿素氮 (BUN)
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指标之一。

高水平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受损或其他代谢异常。

6.肌酐 (Cr)
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

高水平可能表示肾功能减退或肌肉损伤。

7.血糖 (GLU)
评估糖代谢功能的指标。

高水平可能表示糖尿病或胰腺功能异常。

8.肝功能指标
包括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碱性磷酸酶 (ALP) 和总胆红素 (TBIL) 等。

用于评估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以上是血液生物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参数及其临床意义,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并指导治疗。

请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这些指标。

血液分析仪各项参数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仪各项参数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仪各项参数临床意义血液分析仪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测仪器,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取不同参数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个血液分析仪参数,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血液中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因此,血红蛋白浓度的检测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一般在120~160g/L之间。

如果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则可能出现贫血的情况,提示身体缺氧。

而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则可能与血液黏稠度增高或其他疾病有关。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血液分析仪中用来测定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数目的参数。

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成分,红细胞计数的异常常常与贫血、失血、溶血等病理状态有关。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女性为3.8~5.5×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患者出现贫血的状况。

三、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白细胞数目的测定值,也是血液分析仪中重要的参数之一。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起着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在4.0~10.0×10^9/L之间。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的,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减退或骨髓功能异常。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测定血液中血小板数目的参数,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一般在100~300×10^9/L之间。

血小板计数偏高常见于炎症、感染、贫血等疾病,而偏低则可能与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内体积大小差异的参数。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一般在11.5~14.5%之间。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生物学)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生物学)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一)红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1.定义及参考值范围(1)红细胞数量(red blood cells,RBC)(2)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Hb)(3)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4)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6)平均红细跑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以上各参数的定义参看红细胞一般检查。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BC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以所测红细跑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2.临床意义(1)RBC、HGB、HCT、MCV、MCH、MCHC各项的I陆床意义见红细胞一般检查。

(2)RDW①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当给以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逐渐降到正常。

②对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而轻型海洋性贫血时RDW值正常。

③用于对贫血的分类(Bassman MCV/RDW分类法),根据MCV、RDW值变化共分为六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C.正细胞均一性贫血:WCV、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贫血。

D.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营养性贫血。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F.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分析仪各种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作者:匿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量:1710更新时间:2 009-8-10血细胞分析仪各种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1)红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1。

定义和参考值范围(1)红细胞(RBC) (2)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红蛋白)(3)血细胞比容(HCT)(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6)平均红细胞培养血红蛋白浓度(mchc)有关上述参数的定义,请参考红细胞常规检查。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不均匀性的参数,用测量的红色细颗粒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2。

临床意义(1)红细胞、HGB、HCT、MCV、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院ⅰ号大陆床意义见红细胞常规检查(2)RDW①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缺铁性贫血发生时,RDW 值增加,铁有效给药时,值暂时增加,然后逐渐降至正常。

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升高,轻度海洋性贫血时正常。

③用于贫血分类(巴斯曼·MCV/RDW分类)。

根据MCV和RDW值的变化,将其分为六种类型的贫血。

A.小细胞同质性贫血:WCV下降,RDW正常,如轻度海洋性贫血B.小细胞异质性贫血:WCV减少,RDW增加,如缺铁性贫血。

丙型阳性细胞均质性贫血:WCV和RDW均正常,如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D阳性细胞异质性贫血:WCV正常,RDW增高,如早期缺铁,营养性贫血E.大细胞同质性贫血:MCV增多,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F.大细胞异质性贫血WCV和RDW均有所增加,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2)白细胞分析参数1的临床意义。

定义和参考值范围(1)白细胞(WBC)(2)白细胞分类计数。

根据溶血剂处理后白细胞体积缩小的大小,将其分为三类细胞。

库尔特JT3血细胞分析仪定义35 ~ 90fl的大小为淋巴细胞(Lym),91 ~ 160fl的大小为中间细胞(Mid。

血细胞分析与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与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与临床意义在医学领域中,血细胞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各类血细胞进行计数和分析,帮助医生了解某些疾病的发展情况和预测患者的健康趋势。

本文将探讨血细胞分析的原理、常见参数以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血细胞分析的原理血细胞分析是通过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器对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

其原理是根据血细胞的生物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电导率等进行测定和分类。

目前常见的血细胞分析仪器有血液自动分析仪、流式细胞计数仪等。

二、血细胞分析的常见参数1. 血红蛋白浓度(Hb):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是评估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

2.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患者体内红细胞总量,可用于评估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正常红细胞计数范围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3.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患者体内血小板总量,可用于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50×10^9/L。

4.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患者体内白细胞总量,可用于评估炎症和感染。

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10^9/L。

5. 血细胞比容(HCT):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含量。

正常血细胞比容范围为男性40-50%,女性37-47%。

三、血细胞分析的临床意义1. 诊断与监测疾病:通过对血液样本的血细胞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疾病,并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的增高可提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2. 预测疾病进展:血细胞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某些疾病的发展趋势。

例如,白细胞计数的持续增加可能预示着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

3. 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血细胞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某些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液情况的影响,并作出进一步的治疗调整。

4. 监测长期用药情况:某些药物可能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通过血细胞分析可以监测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的血液参数变化情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十四、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同RBC一样,它也是反映PLT大
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十五、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各种疾病PLT与MPV的临床意义如 下:1、PLT总数低而MPV值高: 骨髓自身功能是正常的,PLT低主 要是外周血中的PLT数减少(各种 原因引起)。2、 PLT总数高而 MPV值正常:骨髓功能有问题,考 虑骨髓增生性疾病。3、 PLT总数 和MPV值均下降:主要见于AIDS (艾滋病)、再障、骨髓纤维化、 化疗等骨髓受抑制的疾病。
4、 PLT总数和MPV值均升高:一 般是急性大出血、内出血等应激 性升高。5、 PLT总数正常而MPV 值均升高:慢性白血病、地贫。 另外MPV可用于观察病情变化:白 血病化疗时MPV上升是骨髓功能恢 复的第一征兆;局部炎症时MPV正 常而败血症时MPV;在感染时如果 说MPV持续低说明感染未能得到控 制,如果MPV随PLT数持续下降则 为骨髓衰竭的征兆。
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和嗜酸 性粒细胞百分比(EO%):这两个指标也 是嗜酸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嗜酸性粒细胞 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嗜 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疾病、寄 生虫病、猩红热(一般急性传染病时嗜酸 性粒细胞均减少唯独猩红热增高)、慢粒 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减 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及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十八、红细胞体积直方图的临床意义:与 WBC不同,某些贫血RBC体积直方图有其 特点,根据图形变化结合其它参数进行分 析对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分析 时要注意观察图形的位置、峰底的宽度、 峰顶的形状及有无双峰现象。1、缺铁性贫 血的直方图:其特点是波峰左移,峰底变 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2、轻型B-地贫 的直方图:图形表现为小峰左移,峰底变 窄,典型的小细胞均一性贫血。3、铁粒幼 细胞性贫血的直方图的特点是出现“双 峰”。4、巨幼贫的特征是波峰右移,峰底 增宽,显示出大细胞不均一性。

血液指标分析的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指标分析的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指标分析的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介绍]血液指标分析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血液指标分析中常见的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参数]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用于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贫血的程度,同时也与输血需求和输血反应有关。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器官。

红细胞计数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贫血、失血或骨髓疾病等病情。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负责对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白细胞计数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感染、炎症和免疫系统功能等情况。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负责控制止血过程。

血小板计数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

5. 血沉(ESR):血沉是血球沉降速度的检测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炎症、感染、肿瘤等情况。

6. 血糖(GLU):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是衡量机体代谢状态的参数。

血糖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糖尿病的程度和控制情况。

[临床意义]通过对血液指标的分析,医生可以获得以下临床意义:1. 评估身体健康状况:血液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氧气供应情况、代谢状态等,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 诊断疾病:某些血液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特定的疾病存在,如贫血、感染、糖尿病等。

3. 监测疾病进展:通过对血液指标的连续监测,医生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评估治疗效果:某些治疗手段对血液指标有直接影响,通过对血液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总结:血液指标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

了解常见的血液指标参数及其临床意义对于医学专业人员与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HF-3800血液细胞分析仪是临床用于血常规检查的仪器,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 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 代表血小板。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作用就是用于血常规检测,通过检测我们可以: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
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山东海力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BX Pentra6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及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

ABX Pentra6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及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

ABX Pentra6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及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常规分析(血Rt)是临床实验室检查最常用的项目之一,血Rt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对疾病的诊治,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的运用,血Rt项目从以前的几项发展到今天的二十甚至三十余项,不但省去了以前大量费时费力的体力劳动而且检测速度更快,更准确更可靠,检测项目更多临床意义更大。

本文就我科新近的一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ABX Pentra60(以下简称P60)检测原理及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临床诊治疾病有所帮助。

一、性能P60有CBC和CBC+5DIFF两种模式可报告26项参数,两种模式检测速度均为60测试/小时。

根据有关实验室对P60准确度、精密度分析数据显示P60日内精密度CV%<2%日、间精密度CV%<3%、总重复率CV%<3%符合相关要求。

白细胞分类与人工分类相关性分析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P均>5有良好的相关性。

对异常细胞、有核红细胞均能检出,是台较好的血细胞分析仪。

二、检测原理P60检测时血液分成三部分进行不同的稀释检测:RBC Hb PLT 及相关项目检测;WBC嗜碱性粒细胞的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分类计数。

检测过程运用了电阻抗原理、光散射原理、双鞘流技术(ABX专利)等。

1 、RBC Hb PLT 及相关项目检测取血液10μl分两次稀释成1:10000后通过两端具有稳定电流的微孔,由于细胞是不良导体通过时效空感应区内电阻增加于是瞬间电压差变化产生一个脉冲信号脉冲大小随细胞体积而变化及电阻抗原理(也称Coulter原理),脉冲信号经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后送入计数系统分析后可得出:RBC PLT HCV MPV RBC直方图PLT直方图Hb测定:Hb从溶解的RBC中释放与KCN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50nm出比色得出结果。

血液分析仪各项参数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仪各项参数临床意义

根据MCV、RDW进行贫血分类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
A
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
性贫血。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
B
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
贫血。
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
C
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
贫血。
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
D
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
铁性、营养性贫血。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
E
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
性贫血。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
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
贫血。
二、白细胞参数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WBC)
白细胞数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有变异。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可使白细胞显著增 高,妊娠期和分娩期可使白细胞计数增高;急性感染或炎症、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 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都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异常增高;伤寒、副伤寒、血液病、自身 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低。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 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 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 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 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 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 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 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 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 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 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 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 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

血液指标分析的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指标分析的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指标分析的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导言:血液指标分析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液指标参数,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意义。

常见的血液指标参数: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可以评估贫血和其他与氧气运输有关的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反映了红细胞的数量。

异常的红细胞计数可能提示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问题。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感染和其他疾病。

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评估免疫功能和感染风险。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参与了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在出血和血栓疾病的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5.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体积反映了血小板的大小,可以作为炎症和血液凝固功能的指标。

临床意义:血液指标分析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 评估贫血和红细胞相关疾病,帮助确定治疗方案;2. 评估免疫功能和感染风险,指导抗生素使用;3. 评估出血和血栓疾病的风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 监测治疗效果,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血液指标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测方法,通过评估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血液指标的分析和解读,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1. Smith A, 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laboratory results.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020; 9(2):103-108.2. Jones B, et al. Understanding blood test results. Medical Journal. 2019; 7(1):25-30.。

血液分析仪检验参数和临床应用

血液分析仪检验参数和临床应用
(c)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幼稚细胞63%)的图形
24
(二)红细胞直方图
•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是 一个近似正态分布的 单个峰的光滑曲线
• 主要分布50~200fl
• 其中50 ~125fl为主 峰,125 ~200fl足趾 封即大红细胞峰。
2020/4/15
25
2020/4/15
实例分析
(A)缺铁性贫血图形 主峰左移,55-100fl,峰顶65fl,RDW 增高 小细胞低色素不均一性贫血
2020/4/15
21
第三节 血液分析仪图形及临床应用
一、血细胞直方图及临床应用 二、血细胞散点图及临床应用
2020/4/15
22
(一)白细胞分布异常直方图意义:
2020/4/15
• R1:提示L峰左侧区域异 常如:PLT凝块、 巨大
PLT、有核RBC。
• R2:L与M区之间区域异 常如:变异L、幼 L、浆
2020/4/15
11
贫血的MCV/RDW分类
贫血类型 小细胞均一性
MCV/RDW
病因
MCV 减少、RDW 正 继发性、性 MCV 减少、RDW 增 缺铁性贫血 高
正常体积均一性 MCV、RDW 均正常 再障、白血病
正 常 体 积 不 均 一 MCV 正常、RDW 增 混合性营养缺乏性
或化学治疗反应相关,可见于溶血性贫血。
• RMI减低:RMI减低提示骨髓衰竭和造血无效;RMI太低 与Ret计数有关,见于Ret成熟延迟,如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慢性肾衰竭、恶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RMI与Ret比较:①骨髓移植、EPO治疗后,若骨髓开始 恢复造血功能,首先表现为HFR和MFR的上升,其次为 Ret计数值上升,因此RMI的改变更为灵敏。②接受放疗、 化疗后,如出现骨髓抑制,早期HFR和MFR降低,然后才 出现Ret的降低。而停止放疗、化疗,骨髓功能恢复后, 又可见HFR和MFR依次升高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精编版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精编版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1710 更新时间:2009-8-10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一)红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1.定义及参考值范围(1)红细胞数量(red blood cells,RBC)(2)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Hb)(3)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4)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6)平均红细跑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以上各参数的定义参看红细胞一般检查。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BC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以所测红细跑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2.临床意义(1)RBC、HGB、HCT、MCV、MCH、MCHC各项的I陆床意义见红细胞一般检查。

(2)RDW①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当给以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逐渐降到正常。

②对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而轻型海洋性贫血时RDW值正常。

③用于对贫血的分类(Bassman MCV/RDW分类法),根据MCV、RDW值变化共分为六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C.正细胞均一性贫血:WCV、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贫血。

D.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营养性贫血。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F.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液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1.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负责携带氧气的重要成分。

- Hb水平的测量可用于评估贫血情况。

- 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出血等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是衡量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指标。

- RBC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贫血、失血、骨髓问题等有关。

3.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参数。

- WBC水平升高可能暗示感染、炎症、应激等病理情况。

4.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 PLT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出血、凝血功能紊乱、骨髓问题等有关。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可用于评估红细胞的大小。

- MCV水平的异常可能与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相关。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红细胞单位容积内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

- MCH水平的异常可能与贫血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相关。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红细胞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

- MCHC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贫血类型(如溶血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相关。

8.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用于评估红细胞的大小不均匀程度。

- RDW水平的异常可能与贫血和骨髓问题有关。

9.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

- NEU%水平的异常可能与感染和炎症有关。

10.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 淋巴细胞百分比是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所占比例。

- LYM%水平的异常可能与免疫系统问题和某些感染有关。

11. 血液沉降率(ESR)- 血液沉降率是评估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指标。

- ESR水平的升高可能暗示炎症、感染、风湿性疾病等。

以上是血液分析中常用的参数及其临床意义的简要介绍。

这些参数的测量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血液分析参数检测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参数检测原理和临床意义
3. 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 中毒等。
4. 淋巴细胞: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5. 单核细胞:见于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 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血小板研究参数
63.PLT-I:电阻抗中的血小板计数。 64.PLT-O:光学分析中的血小板计数。 65.IPF#: 幼稚血小板计数。 66.PLT-X:血小板平均荧光强度 67.H-IPF:高荧光强度幼稚血小板的百分比。
体液参数(XE-5000)
68.WBC-BF:体液分析模式的WBC 计数 69.RBC-BF:体液分析模式的RBC 计数 70.MN%: 在WBC-BF中的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 71.MN#: 在WBC-BF中的单个核细胞数 72.PMN%: 在WBC-BF中的多形核细胞的百分比 73.PMN#: 在WBC-BF中的多形核细胞数 74.TC-BF: 体液有核细胞数 75.HF-BF%: 体液高荧光强度的有核细胞百分比 76.HF-BF#: 体液高荧光强度的有核细胞绝对值 77.EO-BF%: 体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78.EO-BF#: 体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MCV小,RDW-SD小,RDW-CV正常
11.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 12.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13.P-LCR: 大血小板比率 14.PCT: 血小板压积
原理:
PDW:假设峰值高度为100%,在20% 频率水平上的分布宽度即为PDW。单 位用fL表示。
P-LCR 由12 fL界标得到的巨型血小板的比值。 计算时,将固定界标与高界标之间的粒 子数,同低界标与高界标之间的粒子数 相比而得到一个比值。

血细胞常规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常规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常规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随着高科技的引入和基础医学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高档次血细胞分析仪相继问世。

目前已成为血液常规检查的主要手段用于临床,其检测参数之多,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用的实验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对细胞仪新参数的了解掌握其临床意义尤为重要。

1 血细胞直方图在临床上的应用1.1 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时,细胞根据体积大小分配在不同计算机通道中,从而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反之,从图形的变化可以估计被测血液中细胞群体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①操作者根据图形变化是否进一步镜;②提示操作者在镜检分类时注意异常细胞的存在。

这种变化细胞图形并无特异性。

如中间细胞群可见包括大淋巴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粒细胞,其中任一项细胞增多,均可使直方图产生相似变化。

因此异常的直方图只是提示检查者粗略判断细胞比例变化或有无异常细胞明显出现,进而在显微镜检查中注意这些变化。

1.2 红细胞体积直方图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直方图意义不同,某些贫血红细胞体积直方图有其特点,此种图形变化再与其他参数结合分析,对贫血的鉴别诊断,颇有价值。

分析时应注意观察其图形峰的位置、峰底的宽度、峰顶的形状及有无双峰现象。

缺铁性贫血其直方图特点为曲红波峰左移,峰底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

轻型β-海洋性贫血的直方图图形表现为小峰左移、峰底变窄,典型的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治疗前后的直方图,治疗前直方图波峰右移,波底增宽,显示明显的大细胞不均一性,是叶酸、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直方图特征。

给予叶酸或B12后,幼稚细胞分化成熟正常,正常红细胞群逐步释放入血液,而病理性大红细胞并未消亡,检测时即出现双峰形,说明治疗有效。

1.3 血小板直方图的变化红细胞与血小板测量在一个测试系统,小红细胞和大血小板的存在对血小板计数及MPV有很大干扰。

血细胞分析仪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临床意义

• 5.红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 红细胞体积的变化引起红细胞直方图的改 变,有一定的特异性,图形锋的位置、峰 顶的形状,峰底的宽度、有无双峰,这些 变化与红细胞其他参数相结合,对贫血的 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有价值。
• 血小板参数及其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指血小板的平均 体积用(fl)表示 • 血小板直方图的血小板峰右移表示MPV增 大,大血小板多;血小板峰出现左移,表 示MPV减小,小血小板多
第一章 血液学一般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直方图、散点 图的临床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检测项目
• WBC • RBC • HGB • HCT 白细胞总数 红细胞总数 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比积 PDW PCT HDW RET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血小板比积 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网织红细胞
• MCV
• MCH
血小板直方图
• 血小板直方图 • 应用于实验室,检验工作者可根据其图形 变化,了解血小板计数结果是否可靠。由 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检测在同一通道,小 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血小板的自己身聚集 等对血小板数及MPV的影响很大,血小板 直方图能反应这些变化。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HFR
MFR LFR
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 RDW
• PLT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血小板总数
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 • • • • • • • • •
NEUT%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NEUT#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LYMPH% 淋巴细胞百分率 LYMPH# 淋巴细胞绝对值 MONO% 单核细胞百分率 MONO# 单核细胞绝对值 EO%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 EO#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BASO%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 BASO#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血常规--血细胞分析
(一)红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1.定义及参考值范围
(1)红细胞数量(red blood cells,RBC)
(2)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Hb)
(3)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
(4)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6)平均红细跑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以上各参数的定义参看红细胞一般检查。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BC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以所测红细跑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2.临床意义
(1)RBC、HGB、HCT、MCV、MCH、MCHC各项的I陆床意义见红细胞一般检查。

(2)RDW
①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当给以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逐渐降到正常。

②对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而轻型海洋性贫血时RDW值正常。

③用于对贫血的分类(Bassman MCV/RDW分类法),根据MCV、RDW值变化共分为六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C.正细胞均一性贫血:WCV、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贫血。

D.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营养性贫血。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F.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二)白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1.定义及参考值范围
(1)白细胞数量(white blood cells,WBC)
(2)白细胞分类计数.根据溶血剂处理后皱缩白细胞体积的大小分为三类细胞,coulter JT3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将35~90fl大小的定义为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91~160fl大小的定义为中间细胞(middle cells,Mid.),161~450fl大小的定义为粒细胞(granulocytes,Gran.),不同仪器对细胞大小
的定义有差别。

根据三类细胞的百分率和白细胞数量,仪器自动计算出三类细胞的绝对值。

白细胞数量与分类的参考值参见白细胞一般检查。

2.临床意义
(1)对白细胞三分类的评价,三分类对白细胞异常有一定的筛选作用。

当血小板有聚集或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或未溶血的红细胞存在时可干扰林巴细胞的分类。

当异型淋巴细胞、原始及幼稚血细胞、嗜酸或嗜碱粒细胞异常增多时,中间细胞数可明显增高。

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明显异常(见图1-1-1,1-1-2,1-1-3)。

遇上述情况时应做血涂片染色后油浸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

由于血液细胞在多种疾病时均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学改变,故自动化血液细胞分析仪无论是电阻型、激光型,还是多种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型目前均不能代替血除片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观察。

(2)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的临床意义见白细胞的一般检查。

(三)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1.定义及参考值范围
(1)血小板数量(platelet,PLT)
(2)平均血小板障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指血小板体积的平均值。

参考值(couter JT3型血细胞分析仪)为6.8~13.5fl。

(3)血小板比积(platelet crit,PCT)是血小板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它由PLT与MPV相乘而得,故与PLT和MPV值呈正相关,参考值(coulter JT3型血细胞分析仪)为男性0.108%~0.272%,女性0.114%~0.282%。

(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是定量反映血小板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以所测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参考值(Coulter,JT3型血细胞分析仪)为l5.5%~18.1%。

2.临床意义
(1)血小板计数见前血小板一般检查。

(2)MPV:研究表明MPV的大小与PLT的多少呈非线性负相关,故在分析MPV 的临床意义时应结合PLT的变化来考虑。

①鉴别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当骨髓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下降;当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增大;当血小板分布异常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

②MPV增高可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标。

当骨髓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骨髓抑制越严重,MPV越小,当骨髓功能恢复时,MPV值的增大先于PLT数值的增高。

③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常增高。

(3)PCT的临床应用报道尚少。

在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PCT常增大。

(4)PDW的增大可能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倍体数增大等有关,其临床应用尚较少。

(四)血液细胞体积大小分布直方图的应用
血液细胞分析仪除可提供各项血细胞分析参数外,尚可显示红细跑、白细胞
及血小板体积大小分布的直方图,将各项参数与直方图结合分析,有助于对各项分析结果的解释和一些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等。

1.红细胞体积大小分布直方图:可与MCV、RDW配合分析。

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增大时还可观察是连续型异质性还是非连续型异质性(见图1-1-4,1-1-5),对出现红细胞亚群图型的异常标本应进一步分析。

对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增高常导致非连续型异质性图形,随后转变为连续型并逐渐恢复至正常图形。

2.白细胞体积大小分布直方图:正常人白细胞体积分布有两个峰,当某一峰面积增大时应行血涂片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以免漏诊一些患者。

如果两个峰合并为一个峰时,常因某一类白细胞数量过高或原始、幼稚白细胞增多所致。

3.血小板体积大小分布直方图: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呈偏态分布,一般在2~20fl之间,当血小板体积增大或红细胞体积减小时,血小板和红细胞直方图可见交叉,影响到血小板分析参数的准确性。

当严重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碎片较多时,可改用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血小板或取富含血小板血浆在仪器上分析后再换算为全血的结果。

有浮动界标的仪器可自动去除小红细胞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