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史之乱爆发看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制约性

合集下载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内战。

它发生在唐朝时期,起因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最终导致唐朝的衰落和分裂。

本文将从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来论述安史之乱。

一、原因:1. 政治腐败:在唐朝中后期,朝政腐败严重,官员贪污腐化,官府弊端丛生。

这些腐败现象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民众的不满,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2. 贵族势力:唐朝时期,贵族势力日益壮大。

贵族豪强不断侵占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安禄山和史思明作为贵族出身,利用贵族势力策划叛乱,试图推翻唐朝的统治。

3. 民族矛盾:唐朝时期,边疆少数民族逐渐壮大,与汉族之间存在矛盾。

安禄山是一个突厥人,而史思明是一个回纥人,他们通过利用少数民族的不满,勾结起来,发动了安史之乱。

二、影响:1. 社会动荡:安史之乱导致了长达8年的内战,战乱蔓延至全国各地,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农田荒废,经济衰退,社会秩序瓦解,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2. 国力衰退: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力大幅度下降。

军队损失惨重,财政耗竭,边疆土地大量丧失。

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落,逐渐失去了统一的力量。

3. 地方割据: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各地的割据现象。

叛乱平息后,安禄山的儿子安慈乂在河南建立了大燕政权,又有黄巢、王仙芝等人相继起兵。

这些割据势力使得唐朝的统治更加困难。

4. 文化倒退: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文化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文人因战乱而流亡,文化交流受到阻断。

唐朝的文化繁荣进入了停滞期,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主要是政治腐败、贵族势力和民族矛盾等因素的叠加,导致了唐朝内乱的爆发。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动荡、国力衰退、地方割据和文化倒退等方面。

安史之乱不仅是一场内战,更是唐朝走向衰亡的重要标志,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玄宗时期的内外政策与治国策略

唐玄宗时期的内外政策与治国策略

唐玄宗时期的内外政策与治国策略唐玄宗时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和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之一。

在唐玄宗时期,内外政策和治国策略展现了独特的特点,让人们在现代社会持久地感受到唐玄宗时期的影响和贡献。

一、内政政策唐玄宗时期的内政政策主要包括官制改革、修建宮阙、救灾、赈济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唐朝的治理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唐玄宗启动了官制改革,实行了科举选官制度,使得选官更加公正。

同时,在唐玄宗的统治下,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也得到了改革和提高。

这样一来,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政治,为唐朝的发展和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唐玄宗也非常注重宮阙的修建和管理。

在建筑方面,唐玄宗依托天下之大,大力修建许多宏伟的宫殿和观景台,如大明宫、团城和游梁观等。

同时,也在宮阙的安全和经济供给方面下大力气,制定了许多法规和管理制度,维护了宮阙的和谐稳定。

另外,唐玄宗也非常注重救灾和赈济。

唐玄宗的治理宗旨是“以百姓为本”,他深知灾害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所以他在政策中关注了救灾和赈济。

唐玄宗曾下令在全国设立官铺,提供低价物资和现金,为民间救灾尽一份力。

二、外交政策唐玄宗的外交政策也是其统治的核心和特点。

唐玄宗实行了开疆拓土的外交政策,大力进行联姻和扩张领土,为唐朝的疆域和国力不断扩张。

首先,唐玄宗推行了亲戚政策。

这种政策是通过家族联姻促进政治和经济的合作,达到保持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目的。

唐玄宗让自己的女儿“和亲”到吐蕃、回纥、契丹等西北部族中,达成了长期的稳定关系,为西北边疆的治理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唐玄宗与吐蕃和回纥等国的战争并肩而行。

他认为,和平的外交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唐玄宗对边疆的重视,使得唐朝在西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治国策略唐玄宗时期的治国策略是以“贞观之治"为代表,体现了一种推行坚定政治、依法治国,注重节俭、培养人才等治理特色。

首先,在政治上,他提倡“节用”,对官僚的贪腐进行了极大的打压,保障了社会稳定。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可分为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杨贵妃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共四十六句为第三段,写唐玄宗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找杨贵妃和杨贵妃在蓬莱宫会见唐玄宗使者的情形。

一、作品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从安史之乱爆发看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制约性

从安史之乱爆发看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制约性
从 安 史之 乱爆 发 看唐 玄 宗公 共危 机 管理 意 识 的制 约性
毛 伟
摘 要 :我国古代社会 中的公共危机管理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问题 ,在 唐朝 出现过盛世 ,但 是也有走向衰败的时期 ,安 史之 乱就是唐朝 由盛转衰的导线。唐玄宗对安禄 山的信任和重用增加 了社 会矛盾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 了。唐 玄宗在危机 管理上的缺 失造成 了严重的后果 ,我们根据安 史之乱爆发 的原 因,对唐朝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分析 ,了解制约唐
玄索个各危机 管理意识的因素。 关键词 :安史之乱 ;唐 玄宗;佘共危机 ;管理意识 ;思考
唐玄宗是唐朝 的第 七位皇帝 ,根据 史料显示 ,他 是一位精 李林甫和杨国忠等 人任职 ,破坏 了宰 相原来 的集 体商议 国事 制 通了宰相专职制度。 其次 ,在内外军事 制度上发 生了逆转 。唐朝实 施 了百 年的 候就展现 了出来 ,但是在他 处理安史之 乱危机 的时候却显 得力 3 7年 ,府兵 制彻底 的结 束 了。 不从心 ,暴露 了他在公 共危机管 理意识方 面的弱势 。我们 根据 府兵制就这 样 的被破坏 了 ,在 7 安史之乱的爆 发 ,进一步 的说 明 ,在文章 中看到唐玄宗在 危险 招募兵制度在全国进行 了推 广 ,节度使有 权进行 自行 的招募士 兵 ,把节度使的权势一 时间加大 了,节度 使的兵力财 力得到 了 管 理 意 识 上 的制 约 。 很多的扩充 ,而且都是 在边界地 带 ,内部 的包括京 师在 内兵力 1 、安史之乱发生的危机潜伏时期 4 2年 ,安禄 山 唐朝的建立可 以说是人类 进步 的象 征 ,经过几代 皇帝的励 甚弱 ,所 以内外制衡 的军事制 度被破坏 了。在 7 精 图治 ,唐朝出现 了一片盛世 ,开元 盛世、贞 观之 治这 样稳定、 的兵力达到 了 2 O万 ,战 斗力在 全 国的 5 7万人 中也 是最 强 的。 和谐 、发展的局面让社会 的发展得 到 了最大程 度上 的进行 ,可 唐朝初期以来 的内重外轻军事制度被逆转 了,变成了内轻外重。 是 在唐玄宗时期 因为 出现 的各种 内部 斗争、边界危机等 ,导致 再次 ,地方军镇 主管定期换 防,成为了空设 的制度 。唐朝 了安史之乱 的发生 ,安史之乱的发生给社会带来 了很多 的危害 , 的各级官吏都是 由中央进行任 免和调动 的,而且 唐朝 的节 度使 正常 的调动换防周 期时 间为数年一任 ,在用 人方 面也才用 了大 让唐朝 由盛世转 向衰败。 ( 1 )官宦之 间勾心斗角,损 害国家的行政 资源 臣任使节 ,安禄山在发 生叛乱 之前十多年没 有更 换过 担任节度 在当时的唐朝 出现了很多的精英 ,比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 使 的地方 ,这给他进行势力的培育提供了很好 的条件。 由于唐玄宗的年事逐渐 增高 ,所以在施 政上只是 为了寻求 山 等, 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 相互的勾心斗角 , 唐玄宗作为这 些精英人士的管理者,却把精力过多的放在了他们权力 的平衡上 , 稳定发展 ,在边界有能 力者忠于 自己的人才来进 行维 护,这就 是安禄 山得到重 用的原 因,也是危 机意识缺 乏的体现 。高力 士 消耗 内部资源 ,却没有考虑过对国家将要面临的危机的化解 。 比如说 ,在安禄山见到太子时 ,以 自己是蕃人,不知道朝堂上 曾经多次向唐玄宗反映拥兵 的问题 ,唐玄宗只是搪塞谁会考虑 , 的礼仪 ,也不知道太子是多大的官为 由不行跪拜礼。这可以说 明安 没有引起 高度 的重视 ,所 以导致了唐朝 在危机预 防制度上 出现 禄 山的对唐玄宗的忠心,在故意 的装糊涂,进而把太子得罪 了,当 漏洞 ,最终酿造悲剧 。 然唐玄宗得到了忠心大臣的提醒,说安禄山有可能要谋反。 3 、安史之乱爆发 以及思考 在李林甫去 世之后 ,安禄 山就成 为 了杨 国忠 的政 治 敌人 , 在7 5 5年 ,安禄山举兵发生 叛变 ,由于长时 间以来没 有危 当然也是为了保住 自己的权势 和地位,在唐玄宗的面前搬弄是非 , 机预防的准备 ,所 以安禄 山的叛军很快 的席卷 了唐 朝多地 ,安 挑拨离间,说安禄 山的坏话,安禄 山为了在博弈中争取到主动权 , 禄山叛变唐玄宗也是在多 日之后才听到的,安禄山攻 占了洛阳、长 想唐玄宗表明了自己的中心。在当时安禄山和很多的朝廷大臣之间 安 , 唐玄宗被迫逃走避难 , 虽然在以后 的近十年的战争 中平定 了叛 都有过节 ,这些大臣联合起来反对安禄 山扩大力量 …。 乱 。但是唐朝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唐朝走向了衰落。 ( 2 ) 边关危患严重 ,安禄 山开始扩大势力 根据 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 以清楚地 了解 到 ,唐玄宗 在危机 自唐朝初建立起 ,边关 问题一直是 国家统治者 的面 临的 巨 处理方 面没有进行任 何的措施 ,更是增 加安禄 山的实力 ,在危 大挑战 ,突厥、契丹 、吐蕃等会不 时地进行 内侵 ,给 中原地 区 机管 理意识上缺 乏所产生 的后 果甚多 ,而且很 严重。但是在后 带来 了很大的威胁。在唐 朝建 立 以后 ,就在边 关的契丹 等设立 期由于对安禄 山的过分偏爱 ,没有 一点 的戒 备心 ,所 以在安 禄 州府 ,让他们的首领担任 州府的刺史 ,但是 在武则天 以后唐朝 山发生叛乱后好 几天才收 到信息 ,得知消息 后还不相 信 ,当确 和契丹之间失和 ,契丹开始发生叛乱 ,导致 辽西 一带 发生大乱 。 认事实之后 ,采取 的一些措施还 出现不 当的现象 ,没有化解 危 在以后 的几年 ,契丹 和其 他边关部 落联合 ,对唐朝边 界进行 大 机的资源和力量 。缺乏全局意识和风险意识 。 小 结 肆 的内侵叛乱。 根据安史之乱 。我们 可以看 出制约 唐玄宗公 共危机管 理意 随着唐玄宗年龄的增加,和在感情上的一些打击 ,为了能够使 国家稳定,有—个可以忠心与自己维护边界稳定的人,安禄山就被 识 的因素是因为对 安禄山 的过 分信任 和偏爱 ,还有没有对 朝 中 重用了,对于安禄 山唐玄宗很是放心,所 以慢慢的让安禄 山参与到 官员 的权利进行很好的处理 ,导致内部发生矛盾 ,更重要的就是唐 对国家的百年的制度进行废除等 , 造成 国家的决策中, 这充分的表明了 安禄山的政治、经济地位。这是唐 玄宗的危机管理意识浅薄 , 最后无法收拾的悲剧发生。( 作者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玄宗对安禄山的过分信任,这才帮助了 安禄山和朝廷对抗 。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的影响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的影响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而安史之乱则是唐朝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这场叛乱对唐朝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安史之乱给唐朝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安史之乱是起源于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叛,控制了大片的领土。

叛军的力量迅速壮大,威胁到了唐朝的统治。

为了对抗叛军,唐朝政权不得不调动大量的军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为了增加战斗力,唐朝还招募了大量的士兵,导致社会动荡,军费开支也大幅增加。

安史之乱的持续时间之长和军事压力之大,使唐朝政权面临着空前的困境。

其次,安史之乱造成了唐朝政治体制的动荡和变革。

唐朝本身就秉持着集权制度,但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朝政治的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稳定局势,唐玄宗被迫将军事和政治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豪强,这进一步加剧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和削弱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叛乱后期,唐朝政权内部还发生了多次政变,皇权易手。

这些政治动荡和变革,使得唐朝政权的权威和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安史之乱还对唐朝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军费的大量开支使得唐朝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加上安史之乱对农田、商业的破坏,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和民生的困境。

许多地方因为战乱而废弃,无法进行生产和交易。

商业活动几乎停滞,货币贬值严重。

同时,由于叛乱导致了很多人流离失所,农田的开垦和耕种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许多农民逃避战乱,从事非农活动,农业产出大幅下降。

这种经济危机对于唐朝政权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也是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的影响之一。

最重要的是,安史之乱使得唐朝政权的威信和统治合法性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叛乱期间,由于唐朝政府无法有效地控制领土,很多地方的人民都选择依附于叛军,对抗唐朝。

这种民众对叛军的支持进一步削弱了唐朝政府的信任基础。

加之唐朝政权多次调用宦官力量对付叛乱,导致了宦官势力的膨胀,这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合法性。

叛乱结束后,唐朝政权所受到的指责和批评也进一步加剧了政权的衰落。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与社会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盛而辉煌的朝代之一,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这个盛世骤陷黑暗。

安史之乱自公元755年开始,持续了8年之久,给唐朝的政治与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李林甫和杨国忠等权臣逐渐垄断了朝廷政权,使皇帝的权威大大削弱。

而安禄山和史思明等叛逆者利用这个时机,发动叛乱,威胁着唐朝皇权的稳定。

安史之乱之后,虽然唐朝通过李唐和平恢复了政权,但皇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政治上的腐败和权臣的横行成为唐朝政治的常态。

这种权臣政治的现象在后来的唐朝时期继续存在,导致政治腐败更加恶化,最终导致了唐末的灭亡。

其次,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动荡。

安史之乱爆发后,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大规模的动乱导致了人口减少、农业和生产力的大幅下降,社会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叛乱中的战乱和屠杀使民众深受伤害。

许多城市和乡村被毁,大量人口流离失所,社会疾病和贫困问题激增。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虽然恢复了一些繁荣,但社会的动乱和混乱对唐朝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持久的影响。

另外,安史之乱还对唐朝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动乱的爆发使得人民对社会稳定和和平的向往更加强烈。

文人学士们开始重视人伦道德和治理之道,提出了许多思想理论。

例如,韩愈和柳宗元等文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社会动荡的真实情况,呼吁统治者重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同时,安史之乱也促使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唐朝壁画和诗歌作品中的诗意和浪漫主题开始减少,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动乱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

安史之乱对唐朝文化和思想的改变,为后来的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政治上,权臣政治的固化导致了朝廷的腐败和皇权的削弱。

社会上,安史之乱的动荡破坏了社会秩序,导致农业和生产力的下降,增加了社会贫困和疾病的问题。

同时,安史之乱也对唐朝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思想家对社会风气和治理方式的反思。

简析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知识讲解

简析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知识讲解

简析安史之乱爆发原因2013级历史系邓卜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自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成为过去,唐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一蹶不振。

关于这场发生于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的叛乱起因,历来是唐史研究的重点,每个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众说纷纭。

我根据这些见解对安史之乱的背景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安史之乱爆发的有诸多因素,下面我从唐玄宗个人施政和唐后期的社会危机来进行分析、阐述:唐玄宗在统治前期,励精求治、改革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生活节俭,去奢省费,开创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使唐出现了的“开元盛世”,但是盛世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玄宗并没有善始善终,曾经的勤于政事、政治清明、广开言路的唐玄宗到了开元中后期政治上安于现状,不图进取,任用奸佞之臣,生活上失去自检,奢靡腐化,追求安逸享乐,并对神仙符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史料记载:“玄宗御极多年,尚长生轻举之术,于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兴,焚香顶礼。

夭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练习礁祭,相继于路,投龙奠玉,造精舍、采药饵,真诀仙踪,滋于岁月”。

这时的玄宗变得挥金如土,与以前的玄宗大相径庭。

自开元二十八年杨贵妃入宫后,玄宗更是沉溺声色,怠于政事,一心纵欲享乐,赏赐无度。

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选,又数百人,贵妃姊三人岁给钱千贯,为脂粉之资,每构一堂,费千万计。

这些都是从民间百姓搜刮来的脂膏,现在只为得一美人笑如此的奢华,使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引起的百姓的不满易导致农民起义,激起社会矛盾。

唐玄宗不仅在政治生活上变得奢华腐败,由骄侈心代替求治心,同时在对待边疆问题上变得好大喜功,重视边功,这就导致边将邀功贪赏,无顾挑衅,发动了许多不义战争,例如南诏天宝之战,就是这些不义战争的组成部分。

“玄宗御极,承平岁久,天下又安,财力殷盛。

开元已后,邀功之将,务恢封略,以甘上心,将欲吞灭奚、契丹,剪除蛮、吐蕃。

丧师者失万而言一,胜敌者获一而言万,宠赐之极,骄矜遂增。

安史之乱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唐朝的衰落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的政治动乱,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事件,它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揭示唐朝衰落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1. 李世民与杨广的皇位继承问题安史之乱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李世民和杨广之间的皇位继承问题。

李世民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而杨广是他的弟弟。

太宗驾崩后,杨广篡夺了长兄李世民的皇位,并成为唐高宗。

这导致了权力的不稳定和内部的冲突。

2. 官僚制度的腐败唐朝的官僚制度在安史之乱之前已经逐渐变得腐败。

一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贪污受贿,不负责任。

这使得政府无法有效管理国家事务,引发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二、军事原因1. 边境地区的防御薄弱安史之乱发生时,唐朝边境地区的防御薄弱。

这给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等叛军可乘之机。

他们趁机进攻边境城市,迅速占领了重要的军事要地,使得唐军势败势弊。

2. 军队的衰弱和分裂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军队一度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强大的。

然而,由于兵员裁撤和军纪松懈等原因,唐朝军队的实力急剧下降。

此外,安史之乱爆发后,部分军队受到叛军的渗透和分化,导致军队内部的分裂和战斗能力的削弱。

三、社会原因1. 农民起义的激化唐朝后期经济衰退,农民生活极度困苦,负担繁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开始走上反抗的道路。

这些农民起义活动不仅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同时也使得唐朝内部陷入混乱。

2. 社会阶层的剧变唐朝的社会阶层出现了剧烈的变动。

原本稳定的社会秩序受到动摇,武力和暴力活动频繁发生。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和混乱。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政治问题、军事问题和社会问题密切相互关联,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这场历史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提醒我们重视政治稳定、军事实力和社会发展,以避免历史的重复。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推动国家不断发展进步。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治动乱,发生于唐朝中期,即公元755年至763年的十年间。

这场动乱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唐朝的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当时的唐朝疆域辽阔,社会经济繁荣,但也面临着一些内外因素的困扰。

首先,唐朝朝廷由于过于重视外征战争,使得国家财力耗竭,军费开支过大,导致政府财政紧张。

而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崛起与发展,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机会。

他们在唐朝的西北边境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了与朝廷相对立的势力。

唐朝统治者的失职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大唐皇帝玄宗在位期间,沉迷于享乐,荒淫无道,导致政府腐败,官员贪污腐败,民生困苦。

这种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使得人民对朝廷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为叛乱提供了社会基础。

安史之乱的爆发源于安禄山的叛乱。

安禄山是唐朝的一名宦官,由于得到了玄宗的宠信,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兵力。

755年,安禄山趁着朝廷内部的混乱和玄宗的荒淫无道,发动了对朝廷的叛乱。

他自称“大燕皇帝”,建立了以长安为中心的东都政权,并率领军队进攻中原地区。

随后,史思明也加入了叛乱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动乱的局势。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首先,动乱导致了唐朝政权的动摇和分裂。

朝廷内部的混乱和叛乱势力的崛起,使得唐朝政权遭受到严重的打击,疆域大幅缩小。

动乱期间,安禄山的东都政权曾一度威胁到唐朝的统治地位,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安史之乱也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破坏。

叛乱期间,军队经常抢掠掠夺,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离失所和财产损失。

农田荒废,商业停滞,使得社会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此外,动乱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和流离失所,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不得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强地方割据势力的镇压来维持政权稳定。

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为后来的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奠定了基础。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是对唐朝统治的重大挑战,虽然唐朝后期已经存在一些内部问题,但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直接走向衰亡的事件,它的影响在唐朝统治的后期依然能够感受到。

下面我们将逐步探究安史之乱和它对唐朝的衰亡产生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起因唐朝是世界闻名的大唐王朝,到了唐朝的中期,其领土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唐朝的统治者兼宰相李世民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新时代,被誉为太平盛世。

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唐朝面临了严重的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和社会动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被外族势力利用,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的具体起因和过程十分复杂,但大致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政治腐败。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唐朝政治腐败密不可分。

唐朝后期,贵族富商贪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官员贪污腐败,群众怨声载道,社会秩序逐渐动荡,很多士兵长期未得到应有的待遇,往往需要自己出钱买兵器、买马、买盔甲,也导致了士兵的士气急剧下降。

2.经济衰败。

唐朝后期,由于外族的不断入侵和贸易不畅,唐朝的经济变得非常衰退。

人民群众生活贫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各种风气异化日益严重,这给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火种。

3.宗族势力的削弱。

在唐朝的中期,经过李世民的调整和改革,官僚制逐渐形成,宗族势力得到了削弱,但到了唐朝后期,这种趋势逆转。

很多的官员都是矫傀自用、指挥不灵、消费成风的富豪,不再按照朝廷的标准办事,而是按照各自的意愿行事。

这不仅仅影响到了朝廷的权威,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效能。

4.军队的混乱与分裂。

唐朝后期,军队已经变得非常庞大,且派系复杂。

安禄山和史思明一方依靠自己的军备、武器和军队优势,逐渐在唐朝境内形成了一片疆土,并且军队分布在唐朝各个地区,这为他们在唐朝境内建立勢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外族势力的介入。

唐朝后期,边境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加上经济衰退和食品充足的缺乏,大批异族来到唐朝境内,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动乱。

唐玄宗晚年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缺失及其恶果

唐玄宗晚年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缺失及其恶果

唐玄宗晚年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缺失及其恶果作者:金荣洲来源:《理论导刊》2011年第01期摘要:古代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爆发,实质上是唐王朝危机管理体制削弱和唐玄宗危机意识缺失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后世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危机管理案例。

关键词:安史之乱;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1-0110-03唐玄宗李隆基在即位前期,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

但是在其晚年,由于意志衰退,贪图享乐,委政于权臣,给朝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尤其在处理安史之乱这样的重大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

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学术界已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但是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至今尚未见到相关成果问世。

其实唐王朝曾经建立起一套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只是由于唐玄宗未能很好坚持执行这一制度,因而不能制约分裂势力的壮大,终于导致了这次公共危机的发生。

可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缺失所导致的恶果。

本文着重以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例进行分析。

一、唐王朝危机预防制度的设计经历隋末战乱建立起来的唐王朝,很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尤其是总结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在制度设计上,对原有政治体制进行了革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防范机制。

首先,在宰相制度上,群相分权,互相制衡,集体议事,权归皇帝。

唐前期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为宰相,虽然后来又出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但在宰相人数的设置方面,仍然保持了较多的职数,以便互相制约。

宰相既然人数众多,为了便于对军国大事的讨论与决策,便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场所,这就是政事堂,宰相权力更多地体现在政事堂会议上。

为了便于议事,政事堂召开会议时必须要有一个主持者,这就是秉笔宰相,他具有首席宰相的地位。

唐朝的玄宗皇帝与安史之乱

唐朝的玄宗皇帝与安史之乱

唐朝的玄宗皇帝与安史之乱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而繁盛的朝代之一,而唐玄宗则是这个朝代中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

然而,唐玄宗统治时期却发生了一场被称为“安史之乱”的战乱,给唐朝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本文将讨论唐玄宗皇帝与安史之乱的关系,以及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的影响。

唐玄宗皇帝,原名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使得唐朝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唐玄宗睿智聪慧,富有政治天赋,精通文学艺术,被尊为“文皇帝”,使得文化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巅峰。

然而,唐玄宗皇帝统治朝代的后期,却发生了一场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乱,被后人称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最为严重的战乱,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政局混乱。

安史之乱的原因有诸多方面。

首先,唐玄宗皇帝在位后期,由于放任纵欲,沉迷于后宫佳丽,导致朝政腐败,国家财政危机。

其次,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都是唐朝重要的将领,他们在唐玄宗皇帝心目中地位重要,被封为重要的陕西节度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权力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最终背叛了唐朝政权,发动了这场规模庞大的叛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和史思明相继攻陷了多个重要的城市,威胁到了唐朝的中央政权。

在叛乱期间,唐玄宗皇帝表现得无能和优柔寡断,无力有效地对抗叛军。

为了保护自己的皇宫,他被迫迁至西安的骊山,这些举动加剧了唐朝政权的动荡。

安史之乱期间,唐朝政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社会秩序崩溃,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的人们四处逃窜。

乱军肆虐,杀戮无辜,土地被破坏,人口锐减。

唐朝的国力和地位受到了重创,边境防线失守,使得四方亡命之徒纷纷侵扰。

然而,唐朝政权并未因此灭亡。

在安史之乱后期,唐玄宗皇帝通过慎重的军事和政治手段,加强了对叛军的抵抗,协调了朝野力量,最终成功地平定了这场叛乱。

他恢复了国家的稳定,修复了被叛军摧毁的城市和设施。

然而,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这场叛乱导致唐朝国力减弱,防线消耗,损害了政权的威信和民众的信任。

2000年以来安史之乱研究综述

2000年以来安史之乱研究综述

2000年以来安史之乱研究综述作者:孟献志来源:《西部学刊》2015年第11期摘要: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长久以来为学界所关注。

论文通过对2000年以后研究现状的考察,对安史之乱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爆发原因、影响、安史之乱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史叛军人物、安史之乱时期民族关系、安史之乱时期墓志及其他相关问题。

关键词:安史之乱;研究综述;2000年以后中图分类号:K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长久以来为学界所关注。

在胡戟主编的《二十世纪唐研究》一书中对二十世纪的安史之乱研究动态已做过初步梳理,但其侧重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而随着近些年新出土的墓志和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安史之乱研究呈现了一些新的动态。

本文将对2000年以来安史之乱的研究动态进行一下大致梳理,以察近二十年安史之乱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一、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研究较早,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就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到了2000年以后对其研究依然没有丝毫的减弱。

张京华在《“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再探》[1]中从政治学角度入手,对当时唐廷的各方势力进行分析,认为安禄山叛变是由于利欲与实力变化所导致的,而叛乱爆发的原因主要是杨国忠激化矛盾。

明秀丽在《试析玄宗心态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为例》[2]中认为君王个人的思想和心态对于国家正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唐玄宗统治后期则由于玄宗心态的变化造成了社会各方面矛盾激化,酿成安史之乱的爆发。

宋社洪在《李林甫专权与盛唐转衰关系再探讨》[3]中认为李林甫上台、专权和引用蕃将,都是开元天宝之际特定形势的产物。

安史之乱的形成是渐变的,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也是逐渐累积的,当盛衰转变的趋势已成时,包括李林甫在内的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谢元鲁在《再论唐玄宗杨贵妃与安史之乱的关系》[4]中从心理学角度入手认为唐玄宗在开元后期起,由于人生价值及其内心情感的矛盾与冲突的发展,他的个人行为和心理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测试(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测试(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1.邓嗣禹在《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中提到:“科举由应试人于—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到的有关科举制度的信息是A.目的是加强皇权B.采取分科考试的形式C.采用择优录取的方法D.考生可自由报考2.玄奘西行的出发点是A.逻些B.长安C.涿郡D.洛阳3.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A.唐朝初年B.安史之乱前C.安史之乱期间D.黄巢起义4.某同学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的发明”“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弈棋等活动”“诗仙李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A.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突出表现了大运河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B.巩固了隋朝的统治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促进了民族大交融6.唐玄宗统治后期,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是()A.节度使B.县令C.郡守D.丞相7.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日本多次派遣遗唐使的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求取佛经8.武则天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创立科举制,重用贤人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9.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有 ( )①唐朝繁盛所产生的吸引力②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③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④科举制的创立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0.唐代繁华的大都市中,隋代大运河不经过的是:A.长安B.洛阳C.扬州D.成都11.农具的发明和改进对农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0年以来安史之乱研究综述

2000年以来安史之乱研究综述

2000年以来安史之乱研究综述摘要: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长久以来为学界所关注。

论文通过对2000年以后研究现状的考察,对安史之乱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爆发原因、影响、安史之乱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史叛军人物、安史之乱时期民族关系、安史之乱时期墓志及其他相关问题。

关键词:安史之乱;研究综述;2000年以后中图分类号:K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长久以来为学界所关注。

在胡戟主编的《二十世纪唐研究》一书中对二十世纪的安史之乱研究动态已做过初步梳理,但其侧重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而随着近些年新出土的墓志和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安史之乱研究呈现了一些新的动态。

本文将对2000年以来安史之乱的研究动态进行一下大致梳理,以察近二十年安史之乱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一、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研究较早,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就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到了2000年以后对其研究依然没有丝毫的减弱。

张京华在《“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再探》[1]中从政治学角度入手,对当时唐廷的各方势力进行分析,认为安禄山叛变是由于利欲与实力变化所导致的,而叛乱爆发的原因主要是杨国忠激化矛盾。

明秀丽在《试析玄宗心态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为例》[2]中认为君王个人的思想和心态对于国家正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唐玄宗统治后期则由于玄宗心态的变化造成了社会各方面矛盾激化,酿成安史之乱的爆发。

宋社洪在《李林甫专权与盛唐转衰关系再探讨》[3]中认为李林甫上台、专权和引用蕃将,都是开元天宝之际特定形势的产物。

安史之乱的形成是渐变的,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也是逐渐累积的,当盛衰转变的趋势已成时,包括李林甫在内的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谢元鲁在《再论唐玄宗杨贵妃与安史之乱的关系》[4]中从心理学角度入手认为唐玄宗在开元后期起,由于人生价值及其内心情感的矛盾与冲突的发展,他的个人行为和心理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唐朝的管理思想分析总结

唐朝的管理思想分析总结

唐朝的管理思想分析总结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之一。

唐朝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中央集权为基础,强调统一管理和制度建设,注重以德治国,以法治官,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推行科举制度,积极推动教育发展,以温文尔雅的文化精神为基础,使得唐朝在政务管理和社会秩序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首先,唐朝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管理思想是唐朝管理思想的基础。

唐朝建立了健全的行政体制,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通过地方、州、县等层级将全国各地纳入统一管理之中,实现了对全国的管理和控制。

唐朝还设立了中书省等一系列中央机构,负责制定政策、颁布制度、监督地方官员等重要职责,从而保证了统一的管理和法制的实施。

其次,唐朝管理思想注重统一管理和制度建设。

唐朝推行了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政府机关,保证了政府的高效运转和稳定发展。

科举制度不仅在官员选拔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此外,唐朝还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官员行为和社会秩序,使得唐朝社会风气良好、社会秩序稳定。

再次,唐朝管理思想注重以德治国,以法治官。

唐朝注重培养官员的品德修养,强调廉政奉公,要求官员为民众谋福利,勤政为民。

唐朝的德治理念还体现在对外交往和对民族宗教的管理上。

唐朝重视外交交往,推行开放政策,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同时,唐朝对于佛教、道教等宗教也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促进了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唐朝管理思想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推动教育发展。

唐朝不仅推行了科举制度,还设立了国子监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

唐朝推崇文化和教育,尊重知识分子,鼓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唐朝的文化繁荣为管理思想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推动了政务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总之,唐朝管理思想以中央集权为基础,注重统一管理和制度建设,以德治国和法治官为核心,同时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推动教育发展。

从“安史之乱”看唐玄宗的历史过失

从“安史之乱”看唐玄宗的历史过失

腐败 , 终于导致了一场灾难性 的安史之乱 。曾经盛极

后五代十 国时期 中国 的大分裂 留下 了隐患 。在安史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叛军于公元 7 3 6 年被彻底打败。安史之乱遂告结束 。 安史之乱最 终是被平定 了 , 但是 , 安史之乱所造
玄宗又与其一个亡国之君没有什么两样 。
滚 滚长江水 , 泻千里 向东 流 , 一 浪花淘尽千古风
成的后遗症 却远远没有结 束 。在安 史之乱所造成 的
消极影响 中 , 社会经济 的破 坏显然是首 当其冲的 了。
再次 , 安史之乱之所 以会爆发 , 且在初期 , 并 叛军

路势如破竹 , 中一个很重要 的原因是 当时唐朝 中 其
央兵力少而 弱 , 塞四周藩镇 割据 , 边 兵强马壮 。同时
作为叛军主帅的安禄山长期以来精心准 备 : 用心腹蕃
将代替汉族将军带 兵 、 积极 筹备战马 、 粮草 等大量物 资。相反 , 唐朝在 中央 以唐玄 宗为首 , 却过 着花天酒
前所 未有 的繁 荣 。 开元 盛世 ” “ 是唐朝 最为 鼎盛的时 期 。但是也许是造化弄人 , 唐玄 宗后期突然间好像换 了个人 似的 , 他沉湎 酒色 、 荒淫无耻 、 重用奸 臣、 政治
权力量被严 重消弱 。此后 , 藩镇割据 、 宦官专权使唐
朝的统治 更加黑暗和腐朽 。这种混 乱的局面也为 以
主要有下面重要几点 : 首先 , 唐玄宗统治 中期 以后 , 曾经雄心勃勃 、 励精 图治 的唐玄 宗却突然 问像换 了个人似 的。 自从杨玉 环成 为贵 妃后 , 唐玄 宗的统 治就 更加腐 朽不堪 。这
时 , 大批 奸佞的小人如李 林甫 、 国忠等走进 了唐 一 杨

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同时也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

其中最为著名的事件之一就是安史之乱,这场起义不仅对唐朝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引发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本文将探讨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的背景和影响。

一、安史之乱的背景唐朝在开元盛世之后逐渐衰落,出现了贪官污吏、军队腐败等问题。

宦官与宰相相争、地方豪强举兵造反等事件频繁发生,社会秩序逐渐瓦解。

安史之乱是这些问题的爆发点。

755年,安禄山及其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他们的起义迅速得到了广大地方豪强的支持。

安史之乱实质上是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统治的一次有力反抗,也是由于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使得地方势力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权力。

二、权力争夺的表现在安史之乱期间,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表现得非常明显。

一方面,地方豪强和叛乱军队在各自地区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政权,他们对税收、军队等权力进行独揽,甚至没有完全听从中央的指挥。

另一方面,唐朝中央政府试图通过委派统帅和增派官员等手段恢复对地方的控制,但由于内忧外患,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三、权力之争的影响安史之乱期间,尽管朝廷最终成功平定叛乱,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大量的地方豪强在安史之乱期间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削弱了朝廷的中央集权。

另一方面,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战乱和破坏使得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形成了更大的地方割据势力。

这种割据不仅使得唐朝的统治面临挑战,也给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埋下了伏笔。

四、帝国衰败的启示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中央政府必须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控,保持稳定的统治秩序。

其次,打击贪官污吏、整顿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关键。

再次,加强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官员和百姓的福利水平,是避免地方豪强兴起的重要手段。

最后,建立健全的政权继承机制,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有助于避免类似的动荡和混乱。

唐朝的安史之乱与中央与地方的巨大矛盾

唐朝的安史之乱与中央与地方的巨大矛盾

唐朝的安史之乱与中央与地方的巨大矛盾唐朝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乱之一。

该乱起因于唐朝当时中央与地方的巨大矛盾。

唐朝官员多数来自中原地区,而藩镇割据制度却让许多地方有了相对的自治权利,这样一来,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员之间的矛盾就愈发显著。

这些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因而有了安史之乱这一突发事件的爆发。

本文将从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及其原因及对今天的启示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唐朝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一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动荡事件。

范仲淹曾经高评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资质过人,因此废除了他的国子监生身份并亲自收为幕僚。

然而,这两位曾经因功被封的官员在地方上依然谋求更高的地位,因此开始了哗变。

在哗变的过程中,他们的军队先后攻陷了唐朝的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进而分别称帝,共同组建安史政权。

这场名为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事件持续了多达14年之久,期间整个唐朝政权都几乎危在旦夕。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巨大矛盾在唐朝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一方面,中央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统治,要求地方官员必须忠于中央,但另一方面,地方官员却又为了维护本地利益,要求享有相对的自治权利。

在这样的矛盾下,很多地方官员都表现出对中央政府的不满或者厌恶,尤其是那些位于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外的边疆地区或者是在地方政治勢力比较强的重要城市。

这些地方官员在晋升之路上遇到瓶颈时,就会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不满,他们不断增加对中央政府的压力,成为了中央政府政治的阻碍。

造成地方自治权利逐步增加的原因造成地方自治权利逐步增加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唐朝时期中央王朝统治能力的下降。

随着唐朝政权的衰落和官员贪污腐败、奸细作乱、战乱频繁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中央政府逐渐失去了对各地一些地方政治的控制。

此时,地方势力逐步崛起,并且开始主题更为主动的独自开发制度。

另外,唐朝晚期,唐朝王朝加重赋税对地方的重压,导致各地方上下希望得到解脱,此时一些地方开始追求独立而只受中央政府的较少指挥。

安史之乱背景

安史之乱背景

安史之乱背景2篇安史之乱背景(上)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动乱,发生在唐朝晚期,具体时间是公元755年至763年。

这场动乱的背景非常复杂,涉及到政治、经济、民众不满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腐败和混乱。

首先,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政治腐败成为动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玄宗是唐朝中期的一位重要皇帝,他在位的前几年,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国家经济发展也相对较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玄宗变得越来越奢侈放纵,对政事不再关注。

他的昏庸统治导致朝政腐败,官员贪污受贿、独霸权力,以及宦官专权等问题逐渐加剧。

其次,经济问题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背景之一。

唐朝中期的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状况逐渐恶化。

太平盛世时期,地方豪强、官吏以及宦官纷纷经营私家军队,实行私人割据,掠夺百姓。

同时,唐代的货币膨胀问题也日益严重,导致物价上涨,百姓生活水平下降。

第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之一。

随着唐朝统治的加强,人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一方面,朝廷不断增加赋税,以支撑战争经费和皇家财政,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朝廷执行的科举制度,使得社会流动性降低,士人晋升官职的机会减少,导致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剧。

可以说,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腐败、经济问题和民众不满是安史之乱的重要背景,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最终导致了唐朝的政治动乱。

在这种背景下,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对唐朝的叛乱,带来了长时间的动乱和混乱,对唐朝王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安史之乱背景(下)继上文中介绍的唐朝政治腐败、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等背景之后,我们将继续探讨其他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因素。

第四,边疆防线的失守也为动乱提供了契机。

在唐朝晚期,政府对于边疆的防守日趋疏于管理,各地军队的统统和训练水平下降,加上安禄山、史思明等叛乱者在边境地区积攒了一定实力,使得他们得以轻易越过边界,发动对唐朝中央的进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安史之乱爆发看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制约性摘要: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公共危机管理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问题,在唐朝出现过盛世,但是也有走向衰败的时期,安史之乱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导线。

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和重用增加了社会矛盾,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

唐玄宗在危机管理上的缺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们根据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对唐朝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分析,了解制约唐玄宗个各危机管理意识的因素。

关键词:安史之乱;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思考
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根据史料显示,他是一位精通六艺、素质极高的人,在管理外交方面的优势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展现了出来,但是在他处理安史之乱危机的时候却显得力不从心,暴露了他在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方面的弱势。

我们根据安史之乱的爆发,进一步的说明,在文章中看到唐玄宗在危险管理意识上的制约。

1、安史之乱发生的危机潜伏时期
唐朝的建立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象征,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一片盛世,开元盛世、贞观之治这样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让社会的发展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进行,可是在唐玄宗时期因为出现的各种内部斗争、边界危机等,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安史之乱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危害,让唐朝由盛世转向衰败。

(1)官宦之间勾心斗角,损害国家的行政资源
在当时的唐朝出现了很多的精英,比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的勾心斗角,唐玄宗作为这些精英人士的管理者,却把精力过多的放在了他们权力的平衡上,消耗内部资源,却没有考虑过对国家将要面临的危机的化解。

比如说,在安禄山见到太子时,以自己是蕃人,不知道朝堂上的礼仪,也不知道太子是多大的官为由不行跪拜礼。

这可以说明安禄山的对唐玄宗的忠心,在故意的装糊涂,进而把太子得罪了,当然唐玄宗得到了忠心大臣的提醒,说安禄山有可能要谋反。

李林甫为了保住自己宰相职位,阻止安禄山向宰相之位晋级,就向唐玄宗奏言,然后废除了百年的名臣任职边帅和边帅就任国相的国家政策,但是唐玄宗却没有察觉到这里面存在一些隐患。

在李林甫去世之后,安禄山就成为了杨国忠的政治敌人,当然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在唐玄宗的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说安禄山的坏话,安禄山为了在博弈中争取到主动权,想唐玄宗表明了自己的中心。

在当时安禄山和很多的朝廷大臣之间都有过节,这些大臣联合起来反对安禄山扩大力量[1]。

(2)边关危患严重,安禄山开始扩大势力
自唐朝初建立起,边关问题一直是国家统治者的面临的巨大挑战,突厥、契丹、吐蕃等会不时地进行内侵,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在唐朝建立以后,就在边关的契丹等设立州府,让他们的首领担任州府的刺史,但是在武则天以后唐朝和契丹之间失和,
契丹开始发生叛乱,导致辽西一带发生大乱。

在以后的几年,契丹和其他边关部落联合,对唐朝边界进行大肆的内侵叛乱。

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刚刚登基的唐玄宗要树立在朝中的威信,力排众议,对契丹出兵讨伐,但是对契丹能力的评估失误,使得唐朝的主帅很难脱身,唐玄宗开始寻找熟悉那里地形地势的人士,这时安禄山就脱颖而出了。

根据史料记载,安禄山的出身卑微,担任过互市的小官,对那里的民俗风情比较了解,才会在大难之后被重用,所以安禄山的人生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

在以后,边界几乎所有的州府都在安禄山的管辖内。

随着唐玄宗年龄的增加,和在感情上的一些打击,为了能够使国家稳定,有一个可以忠心与自己维护边界稳定的人,安禄山就被重用了,对于安禄山唐玄宗很是放心,所以慢慢的让安禄山参与到国家的决策中,这充分的表明了安禄山的政治、经济地位。

这是唐玄宗对安禄山的过分信任,这才帮助了安禄山和朝廷对抗[2]。

2、危机预防制度被破坏
在唐朝前期,国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很稳定,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这些危机预防制度被破坏了,预防危机的能力逐渐的丧失。

首先,在宰相分权的制度上遭遇了破坏。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得到宰相职位轮换担任的制度也遭到了破坏,长期以来都是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任职,破坏了宰相原来的集体商议国事制度,变成了宰
相专职制度。

在那时出现了很多的政权上的变化,一人包揽多职多权想象很是盛行,杨国忠就是其中的一例,它可以在自己的家中对案件进行办理,决定官员的去留问题,这些唐玄宗都不加过问。

其次,在内外军事制度上发生了逆转。

唐朝实施了百年的府兵制就这样的被破坏了,在737年,府兵制彻底的结束了。

招募兵制度在全国进行了推广,节度使有权进行自行的招募士兵,把节度使的权势一时间加大了,节度使的兵力财力得到了很多的扩充,而且都是在边界地带,内部的包括京师在内兵力甚弱,所以内外制衡的军事制度被破坏了。

在742年,安禄山的兵力达到了20万,战斗力在全国的57万人中也是最强的。

唐朝初期以来的内重外轻军事制度被逆转了,变成了内轻外重。

再次,地方军镇主管定期换防,成为了空设的制度。

唐朝的各级官吏都是由中央进行任免和调动的,而且唐朝的节度使正常的调动换防周期时间为数年一任,在用人方面也才用了大臣任使节,安禄山在发生叛乱之前十多年没有更换过担任节度使的地方,这给他进行势力的培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由于唐玄宗的年事逐渐增高,所以在施政上只是为了寻求稳定发展,在边界有能力者忠于自己的人才来进行维护,这就是安禄山得到重用的原因,也是危机意识缺乏的体现。

唐玄宗对危机预防制度的改革也就是仅仅在开元后期设置了监军使,由于监军的只是在玄宗领兵将帅上起到了监督和牵制作用,没有对军权下移等产生作
用,而且唐玄宗没有对安禄山进行监军使的派遣,危机管理意识几乎是没有。

高力士曾经多次向唐玄宗反映拥兵的问题,唐玄宗只是搪塞谁会考虑,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所以导致了唐朝在危机预防制度上出现漏洞,最终酿造悲剧[3]。

3、安史之乱爆发以及思考
在755年,安禄山举兵发生叛变,由于长时间以来没有危机预防的准备,所以安禄山的叛军很快的席卷了唐朝多地,安禄山叛变唐玄宗也是在多日之后才听到的,安禄山攻占了洛阳、长安,唐玄宗被迫逃走避难,虽然在以后的近十年的战争中平定了叛乱,但是唐朝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唐朝走向了衰落。

这一危机的产生,正是由于唐玄宗在危机管理上的疏忽,没有对防范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执行,危机管理意识缺乏造成的。

在危机爆发之前朝内就已经出现了矛盾,先有李林甫后又杨国忠,因为个人的恩怨而不顾国家的事务,在唐玄宗面前造谣生事,诋毁安禄山,更为了使安禄山造反,对其先下毒手,将安禄山的亲信处死,后来又因为贿赂事件将安禄山下贬,但是唐玄宗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安慰安禄山要将宰相职位授予他,由于杨国忠的极力反对,此事没有进行,只是对安禄山进行了其他职位的晋升和授予,到此时唐玄宗都没有任何的危险意识。

安禄山假借总监职位培养战马,扩大了安禄山的实力,在叛乱之前为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唐玄宗没有危机意识,所以在叛乱发生之前没有对军事、经济
等做任何的准备[4]。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唐玄宗在危机处理方面没有进行任何的措施,更是增加安禄山的实力,在危机管理意识上缺乏所产生的后果甚多,而且很严重。

唐玄宗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在前期是有所作为,对国家出现灾害和边界发生的冲突等等,还是有很强的危机管理意识的。

但是在后期由于对安禄山的过分偏爱,没有一点的戒备心,所以在安禄山发生叛乱后好几天才收到信息,得知消息后还不相信,当确认事实之后,采取的一些措施还出现不当的现象,没有化解危机的资源和力量。

缺乏全局意识和风险意识[4]。

小结
根据安史之乱。

我们可以看出制约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因素是因为对安禄山的过分信任和偏爱,还有没有对朝中官员的权利进行很好的处理,导致内部发生矛盾,更重要的就是唐玄宗的危机管理意识浅薄,对国家的百年的制度进行废除等,造成最后无法收拾的悲剧发生。

(作者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参考文献
[1]杨众举. 唐玄宗的宰相任命与安史之乱起因之微探[j]. 魅力中国. 2009(04)
[2]朱增泉. 安史之乱[j]. 神剑. 2011(02)
[3]金荣洲.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局
限[j]. 理论月刊. 2010(11)
[4]李智明. 从“安史之乱”看唐玄宗的历史过失[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