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级调速系统

合集下载

晶闸管串级调速双闭环系统方案

晶闸管串级调速双闭环系统方案

晶闸管串级调速双闭环系统方案晶闸管串级调速双闭环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电力传动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它通过晶闸管的调速和闭环控制,能够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晶闸管串级调速双闭环系统的方案。

1.系统结构2.系统原理(1)速度闭环:系统首先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电机的转速,将实际转速与给定转速进行比较,得到速度误差信号。

然后将速度误差信号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进行处理,得到电机的转速控制信号。

最后,转速控制信号经过PWM调制器和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实现对晶闸管的控制,从而控制电机的转速。

(2)电流闭环:系统通过电流传感器测量电机的输出电流,将实际电流与给定电流进行比较,得到电流误差信号。

然后将电流误差信号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进行处理,得到电机的电流控制信号。

最后,电流控制信号经过PWM调制器和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实现对晶闸管的控制,从而控制电机的输出电流。

3.系统参数设计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设计。

主要设计参数包括速度闭环的比例系数Kp1和积分时间常数Ti1,以及电流闭环的比例系数Kp2和积分时间常数Ti2(1)速度闭环参数设计: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速度闭环的比例系数Kp1和积分时间常数Ti1、一般情况下,比例系数Kp1的值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但稳定性越差;积分时间常数Ti1的值越大,系统对于长期速度误差的补偿能力越强但抗干扰能力越差。

因此,需要在速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参数。

(2)电流闭环参数设计: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电流闭环的比例系数Kp2和积分时间常数Ti2、一般情况下,比例系数Kp2的值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但稳定性越差;积分时间常数Ti2的值越大,系统对于长期电流误差的补偿能力越强但抗干扰能力越差。

因此,需要在电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参数。

4.系统优化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可以对晶闸管串级调速双闭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第二章--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

第二章--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

b.起动控制:控制逆变角,使在起动开始的瞬间,Ud与Uβ的差值能产生 足够大的 Id ,以满足所需的电磁转矩,但又不超过允许的电流值,这样电动 机就可在一定的动态转矩下加速起动。
随着转速的增高,相应地增大角以减小值 Uβ ,从而维持加速过程中动态 转矩基本恒定 。
30
(2)调速
a.调速原理:通过改 变角的大小调节电动机 的转速。
由于电机在 低于同步转速 下工作,故称 为次同步转速 的电动运行。
sn
0 n1
~
P1 Pm
(1-s)Pm
CU
sPm
10
次同步速度电动运行状态
sPm
Te
12
不断加大+Eadd, s n
就可提高电机的转 速。当接近额定转
1
2n1
SP
速时,如继续加大
+Eadd,电机将加
P
速到s<0的新的稳
Pm
态下工作,即电机
转子电流 I2 的增大,会引起交流电动机
拖动转矩的增大,设原来电机拖动转矩与负载 相等,处于平衡状态,串入附加电势引起电 动机升速,在升速的过程中,随着速度增加, 转差率S减小,分子中sE2减小,电流也减小, 使拖动转矩减小后再次与负载平衡,降速过程 最后会在某一个较高的速度下重新稳定运行。
* 这种向上调速的情况称为高于同步速的串级调速。(超同步串调) 9
一.串级调速的原理 二.串级调速的基本运行状态及功率关系 三.附加电动势的实现 四.次同步串级调速主电路
2
一. 串级调速的原理
转子串电阻调速方法有什么缺点?
我们知道,对于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可以在其 转子回路串入电阻来减小电流,增大转差率,从而改 变转速。这种方法就是转子串电阻调速方法。

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

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

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串级调速技术是一种电力传动系统的控制技术,它能够实现电机的良好调速性能和高效能运行。

随着电力传动系统的发展,串级调速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人们主要利用直接调速和节能调速来控制电机的速度。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速度波动大、响应慢等。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串级调速技术。

在60年代初,人们开始对串级调速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串级结构和适当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速度控制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串级调速技术还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工作。

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串级调速技术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不断增加,使得串级调速的控制算法可以更加复杂和精确。

数字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串级调速系统的控制器可以通过软件编程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性。

进入90年代以后,新型的控制器、传感器和功率电子器件的不断涌现,为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现代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使得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而新型的功率器件,如IGBT和MOSFET等,使得串级调速系统的功率转换环节更加高效,并且减小了传统控制方法中存在的能量损耗问题。

在应用方面,串级调速技术在许多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机驱动、机械传动、电力系统等。

特别是在高精度要求和高效能运行的场合,串级调速技术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研究到现代的应用,串级调速技术不断积累并吸收了各种新的技术和理论成果。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串级调速技术将继续拓展应用领域,并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和效率。

次同步转速下串级调速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次同步转速下串级调速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次同步转速下串级调速系统,它是通过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回路引入附加电动势而产生的,属于转差功率回馈型调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经济、维护方便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串级调速是异步电动机十分经典的调速方法之一,它可以实现无级平滑调速,是结构简单、发展较快、技术难度较小、性能比较完善的一种控制系统。

串级调速技术除可用于新设备设计外,还可用于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因此,研究和应用串级调速技术具有极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本文着重对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静、动态基本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行转速、电流双闭环串级调速系统的动态参数设计;讨论了具有双闭环控制的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过程,并用MATLAB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转差功率回馈型;MATLAB仿真AbstractIn this paper, cascade thyristor speed control introduces additional Emf through the rotor loop of the wound-induction motor, which belongs to slip power feedback system and is simple in structure, reliable, economic and easily maintained, and has won increasingly broad application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Cascade speed control is one of the very classic speed control method in asynchronous motor, which can realize stepless smoothing speed. It is a simple and rapid control system with low level of difficulty in techniques and rather perfect performance. Thyristor cascade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 can be used in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for old equipment in addition to the design of new equipment. Therefor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yristor cascade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 are of grea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basic performance of cascade speed control system in induction motor are studied emphatically.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cascade speed control system using both speed loop and current loop are desig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known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working process of cascade speed control system with double-closed-loop is discussed and the simulation for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re made with MATLAB software.Keywords:Asynchronous motor;Cascade Speed Control;Slip power feedback;MATLAB simulation目录1 绪论 (1)1.1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 (1)1.2交流调速技术现状 (1)1.3课题研究意义 (2)1.4课题分析与研究计划 (3)1.5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3)2串级调速的基本原理 (5)2.1交流调速方式 (5)2.2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原理 (6)2.3串级调速的各种基本运行状态及功率传递关系 (8)2.4串级调速系统的基本类型 (10)2.5串级调速系统方案的确定 (11)3串级调速系统的调速特性和机械特性 (13)3.1串级调速系统转子整流电路的工作状态 (13)3.2串级调速系统的调速特性 (14)3.3次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15)3.3.1 异步电动机在自然接线方式下的最大转矩 (16)3.3.2 串级调速异步电动机工作在第一工作区内的机械特性 (16)3.3.3 串级调速异步电动机工作在第二工作区内的机械特性 (18)4控制环节单元电路研究 (20)4.1反馈检测装置 (20)4.1.1 电流检测装置 (20)4.1.2 转速检测环节 (20)4.2电流、速度调节器结构选择 (21)4.2.1 电流调节器ACR的结构 (21)4.2.2 速度调节器ASR的结构 (21)4.3给定积分器 (22)5次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研究 (23)5.1系统电路及原理图设计 (23)5.2实验调试及数据分析 (24)5.2.1 直流测速发电机的工作特性 (24)5.2.2 串级调速系统开环工作机械特性 (26)5.2.3 串级调速系统单闭环工作机械特性 (27)5.2.4 串级调速系统双闭环工作机械特性 (30)5.3串级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研究 (33)5.3.1 用MATLAB建立双闭环串级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 (33)5.3.2 系统仿真波形及其分析 (35)结论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1)附录MATLAB简介 (42)1 绪论1.1 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在19世纪先后诞生。

用IGBT斩波器的串级调速系统

用IGBT斩波器的串级调速系统
缓冲网络igbt元件承受浪涌电流的耐量与承受dudkilidt能力与gtr相比都有很大提高但在运行中仍受自身功耗的限制由擎住现象限制安全工作区soa而在斩波电路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在igbt关断时主电路电流的急剧变化在主电路电感上产生的浪涌电压

交流传动技术
EACS’98—14
用IGBT斩波器的串级调速系统
86
C交流传动技术
EACS,98-14
图3
RED缓冲电路 能力与GTR相比都有很大提
|GBT冗件承受浪涌电流的耐量与承受du/dt、di/dt
高,但在运行中仍受自身功耗的限制,由擎住现象限制安全工作区SOA,而在斩波电路中 最严重的问题是在[GBT关断时。主电路电流的急剧变化在主电路电感上产生的浪涌龟
I,一.逆变器电流的平均值:
‰一最高速时.
IGBT导通的占空比。
图见图4。转速控制和电流控制部分可以采用直流控制系统用控制单元.比较简单。核心
部分是脉宽调制电路PWM和IGBT栅极驱动电路IGDC。
图4用1GBT斩波器的串调系统框图
Gl一给定积分器
AsR
.速度调节器
ACR一电流调节器:

交流传动技术
通时间(占空比),即改变斩波器的输出电压大小,就可改变电动机的转速。电抗器LI起滤
波作用.抑制转子电流脉动,减少定子电流高次谐波分量。二极管D起隔离作用。电容C 与电抗器一起组成缓冲网络,C起能量缓冲作用。当IGBT关断时,C储能,IGBT导通 时,c向有源逆变器放电。电抗器L2的作用是维持有源逆变器UI电流的连续。当电容器
电力电子新器件及其应用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气传动,1995(3)
用IGBT斩波器的串级调速系统
作者: 作者单位: 贾俊林, 屈维谦 贾俊林(工业大学), 屈维谦(北方调速有限公司)

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结论: (1)串级调速系统能够靠调节逆变角β实现平滑无 级调速。 (2)系统能把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的转差功率回馈 给交流电网,从而使扣除装置损耗后的转差功率 得到有效利用,大大提高了调速系统的效率。
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从上式②中可以看出, Ud中包含了电动机的转差 Id 率s,而 与电动机转子交流电流Ir之间有固定的 比例关系,因此它近似地反映了电动机电磁转矩 的大小,而β角是控制变量。所以该式可以看作 是在串级调速系统中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的间接 s f (Id , ) 表达式 。
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1.起动 异步电动机在静止不动时,其转子电动势为 Er0 ; 控制逆变角β,使在起动开始的瞬间,Ud与Ui的差 值能产生足够大的Id,以满足所需的电磁转矩,但 又不超过允许的电流值,这样电动机就可在一定 的动态转矩下加速起动。
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随着异步电动机转速的增高,其转子电动 势减少,为了维持加速过程中动态转矩基 (Ud Ui ) 本恒定,必须相应地增大β角以减小Ui值 ,维持 基本恒定。当电动机加 速到所需转速时,不再调整β角,电动机 即 设此时的s=s1, β= β1,则式(7-5)可写作
K1s1Er 0 K2U 2T cos 1 I dL R
式中IdL为对应于负载转矩的直流回路电流。
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2.调速 当增大β角使β=β2>β1时,逆变电压Ui减小,但电 动机的转速不能立即改变,所以Id将增大,电磁 转矩增大,使电动机加速。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 高, K1sEr0减少, Id回落,直到新的平衡状态, 电动机在增高了的转速下稳定运行。式中β2>β1 ,s2<s1 K1s2 Er 0 K2U 2T cos 2 I dL R

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

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

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串级调速技术(Cascade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是一种在电机驱动系统中应用的调速技术。

它通过将多个电机串联在一起,使其输出力矩和转速受到统一的调节,从而实现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串级调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如高性能、高效率和可靠性,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工业设备中。

1. 早期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串级调速技术刚刚开始研究和应用。

当时的串级调速系统主要由多个电机串联连接,通过设置传递函数和控制算法来实现统一的调节。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调速效果,但在应对负载变化和系统动态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2. 简化阶段: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快速发展,串级调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发展。

早先的串级调速系统需要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和滤波器来实现调节,而现在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直接进行控制和计算,简化了系统结构和算法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高性能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串级调速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通过引入高性能的电机驱动器和传感器,串级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调节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控制算法和参数调节技术的改进也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对负载变化和扰动的抵抗能力。

4. 多电机系统阶段:随着机械设备的复杂性和工业自动化的推进,多电机系统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复杂的控制系统中,多电机系统可以有效地分担负载和实现协同控制。

串级调速技术开始应用于多电机系统中,并通过协调调速和分配负载,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5. 智能化阶段: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串级调速技术已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自适应控制方法,串级调速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和负载变化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

串级调速技术还与其他先进技术,如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和更好的性能优化。

串级调速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进,已经成为电机驱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气串级调速系统

电气串级调速系统

前言现代工业的电力拖动一般都要求局部或全部的自动化,因此必然要与各种控制元件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联系起来,而电力拖动则可视为自动化电力拖动系统的简称。

在这一系统中可对生产机械进行自动控制。

随着近代电力电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自动化电力拖动正向着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方向迈进。

以达到高速、优质、高效率地生产。

在大多数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的电力拖动系统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另外,低成本自动化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注意。

特别对于小型企业,应用适用技术的设备,不仅有益于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能提高生产率、可靠性与柔性,还有易于应用的优点。

自动化的电力拖动系统更是低成本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把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分支。

变流技术也称为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它包括用电力电子器件构成各种电力变换电路和对这些电路进行控制的技术,以及由这些电路构成电力电子装置和电力电子系统的技术。

控制理论广泛用于电力电子技术中,它使用电力电子装置和系统的性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

电力电子技术可以看成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是弱电与强电这两者的结合。

自动控制理论则是实现这种结合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

另外,控制理论和自动化技术密不可分,而电力电子装置则是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元件和重要支撑技术。

本设计报告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调速方案和主电路的结构型式,主电路和闭环系统确定下来后,重在对电路各元件参数的计算和器件的选型,包括整流变压器、整流元件、平波电抗器、保护电路以及电流和转速调节器的参数计算,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1.串级调速系统1.1主电路方案的确定全面比较单闭环和双闭环调速系统,把握系统要求实现的功能,选择最适合设计要求的虚拟控制电路。

根据系统实际,选择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对于交流异步电动机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当转速较低时转差功率消耗较大,从而限制了调速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涡流为交变涡流,它产生幅向脉动的电枢反应磁场, 与主磁通合成并产生转矩;
5)此电磁转矩驱动磁极跟着电枢同方向运动,磁极就 带着生产机械一同旋转。
3、电磁转差离合器的转速和转向
1)从动轴的转速n取决于励磁电流的大小; 2)从动轴的转向则取决于原动机的转向。 电磁转差离合器本身并不是一个电动机,它只是一种传 递功率的装置。
/
s
R2' / s)2 12 (Ll1
L'l 2 )2 ]
当s一定时,Te U12 ,改变U1得到一组不同的人为特性如 图4-1所示。在带恒转矩负载TL时,可得到不同的稳定转
速,如图中的A、B、C点。
Sn
0 n0
Sm
A
D
CB E
0.5U1N
风机类负载特性
0.7U1N
F
U1N
10
Te max Te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 3)变频调速。
科学分类方法(根据对转差功率的处理方法分类)分为三类: (1)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全部转化成热能 而被消耗掉。
特点:系统的效率低,结构简单。调压调速、绕线式异步 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系统属于此类。
(2)转差功率回馈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的少部分被消 耗掉,大部分通过变流装置回馈给电网或者转化为机械能予 以利用。
根据上面的结论,可得出三相调压电路中各晶闸管触发 的次序为VT1 、VT2、VT3、VT4、VT5、VT6、VT1……, 相邻两个晶闸管的触发信号相位差为60°。
三、闭环控制的调压调速系统
(一)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1、普通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时存在的问题 1)普通异步电动机调压时调速范围不大(恒转矩负
U
0 t
通t0
断tp
图4-5 晶闸管开关控制下的负载电压波形
图5-5 晶闸管开关控制下的负载电压波形
特点:采用“过零”触发,谐波污染小;转速脉动较大。
二、交流调压电路 晶闸管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如图4-6所示。这种电路接法的 特点是负载输出谐波分量低,适用于低电压大电流的场合。
VT1
U
R
VT4
VT3
R
0
dn dt
0n
s
I2
Te
使Te TdL 达到新的平衡,但速度已经降低,实现了调速。
当转子串入的附加电势Ef相位与转子电势sE20的相位相差 180°时,电机在额定转速以下调速,称为次同步调速。 当附加电势Ef相位与转子感应电势sE20的相位相同时,串 级调速可向高于同步转速的方向调速。
(三)串级调速系统的基本类型 工程上获取与转子感应电势sE20反相位同频率且频率随
第4章 交流调压调速系统和串级调速系统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交流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 • 第三节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
一、交流调速系统的特点 (1)容量大。 (2)转速高且耐高压。 (3)交流电机的体积小,结构简单、经济可靠、惯性小。 (4)交流电机坚固耐用,可在恶劣环境下使用。 (5)高性能、高精度的新型交流拖动系统已达到同直流
K——与电磁转差离合器结构有关的常数。
2、电磁转差离合器闭环调速系统 电磁转差离合器的机械特性很软,实际使用时都加上转 速负反馈控制,从而可获得10:1的调速范围。闭环系统的 组成与相应的静特性如下图所示。
n
晶闸管励磁
U
n
+
>
-
~
n1
Un
负载 n
n1
电磁转差离合器 TG
U
n1
U
n2
U
n3
>
图5图-14-1异步异电步电动动机机在在不不同同电电压压下下的机的械机特械性特性
2、调压调速方法 获取交流调压电源的方法:
(1)调压器调压 如图4-2(a)所示。
~
~
LS
TU
+-
~ VVC
M
M
M
3~
3~
3~
(a)
(b)
(c)
图4图-25-2异异步步电电动动机机调调压压调调速速原原理理
(2)饱和电抗器调压 如图4-2(b)所示,饱和电抗器LS是带有直流励磁绕组 的交流电抗器。
(五)调压调速系统中的能耗与效率分析
1、转差功率Ps 传到转子上的电磁功率P2与转子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PM
之差Ps为
Ps
P2
PM
1 9550
Te n0
1 9550
Te n
1 9550
Te
n0
n
sP2
Ps称为转差功率,它被转子发热而消耗掉。下图为异步 电动机的能量流程图。
P1
P2
PM
P0
PCu1
拖动系统一样的性能指标。 (6)交流调速系统能显著地节能。 从各方面来看,交流调速系统最终将取代直流调速系统。
二、交流调速系统的分类
从交流电机转速表达式:n
60 f1 p
1
s
可归纳出三类调速方法: 变极对数p的调速、变转差率s调速及变电源频率f1调速。
原始的分类方法有: 1)变极调速; 2)变s调速:调压调速、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
1.电气串级调速系统
系统中,直流附加电势Eβ由逆变器UI产生,改变逆变角就 改变了逆变电势,相当于改变了直流附加电动势Eβ,可实 现串级调速。在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电机轴输出机械功
率为:PM (1 s)P2 ,角速度 (1 s)0 ,则电机输出转矩为:
Te
PM
(1 s)P2
(1 s)0
它与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态结构框图非常相似,只 要将直流调速系统中的晶闸管整流器、直流电动机换成 晶闸管交流调压器(图中的晶闸管调压装置)、异步电 动机即可。
(四)调压调速系统的可逆运行及制动
~
9
7
5
3
1
10
8
2
6
4
M
3~
图4-1图0 5-1电1 动电机动的机正的、正反反转转及及制制动动电电路路
2、电磁转差离合器的转动原理
1)励磁绕组通以直流电产生主磁通,磁路为:机座→ 气隙→电枢→气隙→磁极→导磁体→机座;
2)磁路中磁极有齿有槽,在齿凸极部分磁力线较密, 在槽间部分磁力线较稀,气隙磁场为空间脉动磁场;
3)原动机拖动电枢恒速定向旋转,电枢切割脉动磁场, 电枢中感生电动势并产生电流(涡流);
I L Ls X L u1 n
(3)晶闸管交流调压器调压 如图4-2(c)所示。单相调压电路如图4-3所示,其控
制方法有两种: 1)相位控制方式 通过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来改变输出交流电压。电压
输出波形如图4-4所示。 特点:输出电压较为精确、快速性好;但有谐波污染。
VT1
VT2
~ U1
RU
(二)电磁转差离合器的机械特性及调速系统
1、电磁转差离合器的机械特性
n
n1
经验公式表达:
IL1 IL2 IL3 IL4
n
n1
K
Te
I
4 L
式中 n1——原动机转速;
IL4 I L3
IL2 I L1
0
Te
图5-14 电磁转差离合器机械特性
Te——电磁转差离合器轴上输出转矩;
IL——电磁转差离合器的励磁电流;
VVC
M
3~
n
TG
(a)
n
U
n1
A A A
U1N 时的 机械特性
U
n2
U
n3
U1min 时的 机械特性
1
0
TL
Te
(b)
(b)静特性 图4-8 转速闭环调压调速系统
(三)调压调速系统闭环静态结构图
- 给定
U
n
+
调节器 Uct
晶闸管 调压装置
U1
Un
异步 电动机
n
转速反馈装置
图5-9 图调4-压9调调压速调系速统系静统静态态结结构构框框图
V
VT6
VT5 R
W
VT2
图图54-6-6三三相相全全波波星星形形联联结结的的调调压压电电路路
电路正常工作的条件:
(1)在三相电路中至少要有一相的正向晶闸管与另一相 的反向晶闸管同时导通。
(2)要求采用宽脉冲或双窄脉冲触发电路。
(3)要求U、V、W三相电路中正向晶闸管的触发信号 相位互差120°,三相电路中反向晶闸管的触发信号相位也 互差120°;但同一相中反并联的两个正、反向晶闸管的触 发脉冲相位应互差 180°。
s
I2
Te
使Te TdL 达到新的平衡,但速度 已经降低,实现了调速 。
从串电阻调速的原理中可获得串级调速的启发。
(二)串级调速原理 在转子回路中串入与转子电势同频率的附加电势,通
过改变附加电势的幅值和相位实现调速。
I2
sE20 E f R22 sX 20 2
Ef
I2
Te
(Te
TdL)
P2
0
常数
,恒转矩调速特性。
~
M 3~
UR
Id
~
U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I
+
+
~sEr0
E2

- Ld -
~ E2T
(a)
2、机械串级调速系统 机械串级调速系统的构成如下图所示。直流附加电势
图图54-3-3 晶晶闸闸管管单单相相调调压压电电路路 U
0
2
t
图5-4 晶闸管相位控制下 图4-4 晶闸管相的位负控载制电下压的波负形载电压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