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历史渊源
二战以后,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 了50—6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 代。 但进入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陷 入“滞胀”局面:一方面,生产过剩,产品积压 ,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停滞不前;另一方 面,物价持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
■政府的政策目标只能是解决通货膨胀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府的唯一政策目标应当是确立最理想的 一般物价水平,是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同时解决通货膨胀 和失业,更不应当是失业。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用提高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办法只会加剧通 货膨胀,而不能使失业率相应地降低;同样,用降低货币供应增长 率的办法虽然能降低通货膨胀率,但却不一定能减少失业率。这与 凯恩斯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他们认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 并无相互替代关系,从而否认了新古典综合派所推崇的菲利浦斯曲 线。因此,他们断言,国家调节经济的措施,无论是短期,还是长 期,都是无效的。因为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货币当局无法长 久地欺骗公众,他们对未来都有所估计,有了预防性措施。当社会 上失业人数增加,人们就估计到政府会采取通货膨胀措施,从而导 致实际工资的下降,于是雇员预先要求提高货币工资,订一个“保 险系数”。经过通货膨胀之后,雇主看到实际工资并没有下降,就 不会增雇工人,所以,通货膨胀不会使失业率发生变化。也就是说, 只要存在理性预期,不论政府通货膨胀的次数如何频繁,失业率都 不会改变。因此,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任何干 预都是根本无效的。西方有句名言:“他骗了所有的人,最后他发 现,原来他被所有的人骗了。”这就是说,当人们有了经验教训以 后,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了。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非但无效,反而 会在人们的理性预期作用下,加速通货膨胀。所以,理性预期学派 的结论仍然是说,货币当局只能影响名义变量(物价),而实际变 量(失业和生产)则不会受到影响。 正因为如此,理性预期学派积极主张:政府的唯一政策目标应 当是确立最理想的一般物价水平,是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
微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理论研究
微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理论研究第一章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理论概述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基于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假设,并认为在市场交易中,人们的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是基于其对未来的期望。
这种理论认为,理性主体在购买、销售和投资等市场活动中,考虑到了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并将这些预期纳入他们的决策过程中。
理性预期理论不仅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和国际贸易等领域也有重要作用。
在宏观经济学中,理性预期理论被广泛用于研究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现象,在金融领域中,这种理论被用于解释股票和债券价格的波动。
第二章理性预期理论的假设理性预期理论的核心假设是,经济主体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和经验进行分析和学习,来形成对未来的期望,并将这些期望纳入到他们的决策和行为中。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理性主体的预期会存在误差,但这些误差是随机的,不会导致系统性的错误。
此外,理性预期理论假设经济主体在市场交易中会表现出理性行为。
这种理性行为包括根据自己的期望来做出决策,并利用可用信息做出最优的选择。
第三章理性预期理论的应用理性预期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应用就是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应用。
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理性预期理论被用于解释股票和债券价格的波动和变化。
该理论认为,市场上所有交易者都是理性主体,他们会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来进行决策和交易。
当市场对资产的未来预期发生变化时,资产价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理性预期理论还被用于研究企业投资决策。
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考虑到一系列的未来预期和风险。
如果企业预计未来的经济环境将不稳定,它们可能会减少投资,而在预期好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水平可能会相应增加。
第四章理性预期理论的争议尽管理性预期理论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理性预期理论也受到了很多争议。
理性预期理论的一个主要争议是它过于理想化,过分偏向于传统经济学范式。
理性预期的名词解释
理性预期的名词解释理性预期是一种经济学概念,用来描述经济主体根据自己的知识、信息和分析能力,对未来经济环境和事件作出的合理预测。
在现代经济理论中,理性预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被广泛运用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金融领域。
理性预期的核心概念是人们在面对未来时会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
这意味着经济主体假设他们都是理性的,能够用有效的方式利用他们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来作出决策,并且相信市场是有效的。
换句话说,他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对现有信息的分析,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和事件做出合理的预测。
理性预期的形成过程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动态的持续学习过程。
当经济主体面对新的信息时,他们会不断更新他们的预期,并且会尽量减少预期误差,使自己的预测更加准确。
这种动态调整的预期形成了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因为经济主体根据他们的预期作出决策,这将引导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
在宏观经济学中,理性预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在预测通货膨胀、利率、失业率以及宏观经济变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经济学家通过分析人们的理性预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例如,在货币政策制定中,中央银行会考虑市场参与者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调整利率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在微观经济学中,理性预期被用于解释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果。
经济学家通过分析个体的理性预期,可以预测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
理性预期还被用于解释经济危机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理性预期会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形成供求关系。
在金融领域,理性预期可以帮助解释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和价格变动。
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对股票、债券、外汇和商品等资产的价格,以及市场波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理性预期也是衡量金融市场预测准确性的指标,因为市场参与者的准确预测对于决策和投资至关重要。
理性预期的概念也有一些争议和限制。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的决策可能受到情感、认知偏见和有限的信息获取能力的影响。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美国的一种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
因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而得名。
又译合理预期。
理性预期的思想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J·F·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提出,70年代由芝加哥大学的R.E.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的T·J·萨金特和N·华莱士等人作出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指人们在搜集尽可能多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数学模型.对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化做出估计。
具体说,理性预期包括三层含义:(1)做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有理性的。
他们的行为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2)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努力利用一切有关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对有关数据、资料的充分掌握。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穆思在分析中首次使用了理性预期概念,但在当时和后来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1972年,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将理性预期概念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正确的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新古典经济学的很多结论和政策建议都是从理性预期推断来的,包括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AD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移动后决定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以及对财政政策的分析等。
适应性预期指人们仅仅根据过去而预测未来的说法。
新古典学者认为,适应性预期是错误的说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是60年代末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经济学流派。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
影响汇率变动主要因素
经济基本面
01
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差异等,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
的关键因素。
政治与地缘政治
02
政治稳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国际关系等因素都会对汇
率产生影响。
市场心理与预期
03
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投机行为以及羊群效应等因素在短期
内可能导致汇率的大幅波动。
政策制定者在汇率制度选择中作用
为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而设置 的账户,反映统计误差与遗漏
。
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剖析
经济周期
经济繁荣时期,进口增加可能导致贸易逆差;经济衰退 时,出口减少可能导致贸易顺差。
贸易政策
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影响进出口规模,从而影 响国际收支。
ABCD
汇率波动
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价格,进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05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
节措施研究
国际收支平衡表构成及意义
01
02
03
04
经常账户
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 益和经常转移,反映一国与他
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
资本与金融账户
记录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 的交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
投资等。
储备资产
指一国持有的用于平衡国际收 支和维持汇率稳定的国际储备
。
错误与遗漏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
目录
CONTENTS
• 理性预期概念及特点 • 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 •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关系探讨 • 汇率制度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研究 • 总结: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制定
与调整策略建议
01
理性预期概念及特
点
经济学的五个理论基准
第二单元经济学的五个理论基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阿罗一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的主要内涵。
2、莫迪格里亚尼—米勒定理(MM定理)。
3、科斯定理。
4、卢卡斯的货币中性理论。
5、贝克尔-施蒂格勒模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1、难点此五个模型的内涵。
2、重点是理解此五个模型的理论基础。
许成钢(2002)认为经济学最重要的关于制度的内容有以下五个基准:1、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
2、莫迪格里亚尼-米勒定理(MM定理)。
3、科斯定理。
4、卢卡斯的货币中性理论。
5、贝克尔一施蒂格勒模型。
即贝克尔一施蒂格勒关于最优阻吓司法制度的理论(这是他的见解,他认为这是一个认识司法制度的理论基准)。
把这五个基准弄懂之后,经济学的精华大体就把握住了。
这五个基准的共同点是“不相关性” (irrelevant),即每一个都是关于某种制度的不相关性。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理论基准。
一、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阿罗-德布鲁模型是一个关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证明。
它主要是为了研究竞争的市场均衡。
1、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假设阿罗-德布鲁模型有严格的假设:经济人是同质的;完全竞争市场;完全信息;技术是给定的,规模报酬不变;制度是既定的外生变量。
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五个假设条件:(1)经济人是同质的。
人是“同质”的,人与人之间像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产品一样没有任何区别,这个人与其他人之间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他们是相同的“经济原子”。
每个经济人都是一样的性质,即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努力的完全理性人。
①每个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每个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2)完全竞争市场。
即市场完备。
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 Perfect Competitio n),,2004⑷:97-101①何大安•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J].中国社会科学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即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
理性的预期名词解释
理性的预期名词解释理性的预期是指个体或群体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基于理性思考和信息分析的过程,做出合理的期望或预测。
这种预期基于可用信息的评估和推断,旨在最大化优势,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理性的预期起源于经济学领域,是经济学家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个体会根据对环境的理性判断,对未来进行预测。
理性预期假设个体在做出预测时会充分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并在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决策。
理性预期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在做出预期时,个体需要收集并综合各种信息源,包括历史数据、市场趋势、同行经验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准确解读和分析,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环境和未来的走势。
另一个核心要素是理性思考和推理。
理性预期要求个体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和推理,不受情绪、主观偏见等因素的干扰。
个体需要根据自身的判断和观察,理性地预测未来的走势,并对不确定性进行评估。
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个体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的风险和机遇。
理性预期在社会科学和管理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政策制定中,理性预期被用于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在企业管理中,理性预期被用于市场预测和战略规划,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制定合理的策略。
然而,理性预期并非完美无缺。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个体在进行预测时往往受到限制。
同时,个体的主观偏见和情绪也可能对理性预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预测时,个体需要注意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并尽量减少主观偏见的干扰。
总之,理性的预期是个体或群体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基于理性思考和信息分析的过程,做出合理的期望或预测。
它是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理性预期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有助于个体和组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然而,理性预期也需要不断的修正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信息需求。
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名词解释
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名词解释
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是行为经济学中常见的术语,它们反映着不同的个体行为及其所导致的经济活动的形式,并在经济学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这两个概念的名词解释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适应性预期可以定义为个体根据自身经验来预测未来经济景象
的行为,也就是说,个人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趋势。
当人们不能有效地利用经济学概念来预测未来的情况时,他们就会通过适应性预期来做出决策。
因此,适应性预期可以说是基于个体主观信念的决策,而不是客观的经济学原则。
另一方面,理性预期可以定义为个体根据客观经济学原则来预测未来经济情况的行为。
在理性预期的情况下,个体不仅会认识到特定时期的经济状况,而且还会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趋势。
因此,理性预期是建立在客观原则之上,而不是主观信念。
因此,对于理解社会经济体系非常重要的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都表示,个体会根据特定原则来制定和实施经济活动,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
而这种预期也将在未来的经济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的区别对于深入理解社会经济体系非常重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的应用。
例如,在消费行为方面,个体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生活习惯来选择消费品,这就是受适应性预期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在进行投资活
动时可能会根据经济学原则来分析投资的最佳方式,这正是受理性预期影响的结果。
总之,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都是经济学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与个体的行为息息相关。
因此,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经济体系,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理性预期经济学
基本介绍
理性预期经济学(RationalExpectationSchool)主张理性预期假说,其在经济学流派中被认为是新古典派 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第二代,即,以动态分析及理性预期假说为主要特征而与第一代分流,被称为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
一、理性预期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在西方经济学界流行的微观经济学,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是传统的新古典经济 学的价格制度和价格与产量决定的分析.
这种理论分析在分析方法上属于静态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理性预期学派
卢卡斯的理论分析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经济当事人在市
场经济活动中很难区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 和相对价格的变动。
政府在人 们没有预 期的情况 下突然增 加货币供 应量
价 生产者 相 格 误认 对 水 价 平 信息 格 提 不完全 上 升 升 增 加 投 资, 扩 大 规 模
纠 生产者 正, 经 意识 减 济 少 繁 信息 投 荣 充分 资
• 开始,P=P1,工人预期的价格Pe=P1,在 劳动力市场上,由Nd=Ns决定了均衡就业 量N1,由生产函数可以得到相应的产出Y1。 • 然后价格发生了变化,P=P2,厂商完全了 解这一情况,所以对劳动力需求函数变为 Nd(W/P2)。 • 工人的预期却仍然是原来的数值,所以对 劳动供给函数仍为Ns(W/Pe)。
不变性命题的分析
分析基础是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假设:
工人/厂商做出的理性决策是最优的; 工人/厂商的劳动/常量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理性预期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厂商与 工人所掌握的关于价格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 厂商所能掌握的真实价格:Nd=Nd(W/P) • 工人只能用预期的价格:Ns=Ns(W/Pe)
• 所以,对应新的价格P2,有了新的就业量 N2,从而有了新的产出Y2。 • 将A、B点连接起来就是“卢卡斯供给曲线”
• 问题:当预期的Pe值调整后,ES会怎么变 化?
政策含义
• 系统的政策无效因为它会被经济主体的理 性预期所抵消,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如果不让人们预期到政策,则需实行随机 政策,引起意外波动,是有害的,即随机 政策也是无效的 • 结论:公开的财政,货币政策不会有效, 所以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
经 济 萧 条
周期性 经济危机
理性预期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
(2)政策无效性
政策无效性是指在理性预期,价格、工资灵活的情况下,无 论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实际上都不能影响实际 产出或就业。 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人们预期到政府将这样做,就会让 工资和物价做相应的增长,结果产出、就业不变,扩张性货 币政策只是带来了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对实际变量不能产生 任何影响。如果政府决定增加财政开支来提高产出,纳税人 知道政府开支不过是替私人花钱而已,财政开支增加意味着 以后要交更多的税,这样政府多花一分钱,私人就少花一分 钱,结果形成所谓“挤出效应”,政府政策归于无效。 政策无效性定理意味着,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产生实际 影响的惟一方法,是让人们对政府政策感到出乎意料,并且 引起他们的错觉。
理性预期的含义
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 切有关的信息。 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即使犯错 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 保持正确。 理性预期与个体利益最大、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设 共同构成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新古 典宏观经济理论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1 1 e y m ( p ) y (3) 1 1 1
1 p (m y ) pe (4) 1 1
结论
AD-AS模型表明,货币政策乘数为正,货币 政策在长期和短期都是非中性的。 缺陷:在一个AS—AD模型的简化形式中, 用既定的外生价格预期来求解时,除了巧合 之外,模型所预测的价格与经济当事人所预 期的价格不一致,这也是卢卡斯批判的本质。
1 e e e e p (m m) v (y y )] [ (m v y ) 1 1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与解析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与解析第一章理性预期理论概论无论是在经济生活还是在其他日常生活中,预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十年来,由于理性预期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兴起,预期问题日益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它与信息、不确定性、知识及博弈等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主流及前沿.§1.1预期理论的发展进程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凯恩斯(Keyens)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使预期与不确定性问题逐步进入经济研究的视野,而理性预期学派则使预期成为经济理论中重要的研究范畴.早期西方经济学文献中谈到的预期更多地相当于预测等概念,但早期理论家已经看到了对未来判断的重要性以及预期对现实经济运行的影响.其中,瑞典学派的事前与事后分析对预期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凯恩斯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确立了预期在经济分析中的地位.凯恩斯集中了相当大的注意力来研究一般预期状态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影响,他分析了不确定环境中的长期预期,指出长期预期的形成涉及到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并认为预期本身是不确定的。
是一种难以把握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活动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明确的.凯恩斯理论的深刻之处在于提出了预期的概念,但同时又指出了预期的不确定性.凯恩斯认为,长期预期常常处于无理智的波动中,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理性预期学派的崛起使预期分析真正进入了经济分析的主流,并且理性预期学派把预期作为内生变量来处理.他们认为,理性预期是经济学基本假设的自然推广,因而与最大化假设相关:同时强调了理性预期在分析宏观经济时微观基础的重要性.§1.2理性瑗期前期的各种预船理论介绍预期是指决策者对那些与其决策相关的不确定经济变量所作的预测.预期直接来源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其客观依据是经济信息.预期的准确程度取决于人们掌握经济信息的多少和准确程度,因此,可以说经济信息决定经济预期.从预期的形成机制看,预期可分为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与解析§1.2.1静态预期静态预期又称为蛛网预期,1938年Ezekiel,Mordecai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论文“TheCobwebTheorem”,首先在经济学中把预期纳入经济行为分析,这为以后预期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启示.静态预期的形成机制最为简单,它直接把前期的实际价格当成现期的预期价格.蛛网模型提供的线性的市场供求模型:(1)g?=口一摩,需求g?代表t期的需求量,P,代表t期的市场价格.(2)g;=,+勿:供给酊代表t期的供给量,P:代表对t期的预期价格.(3)彰=“供给等于需求,表示市场的均衡条件.(4)∥=Pf-l在t-1期对t期的价格预期等于t-1期的实际价格.若市场供求均衡,q?=g;=q.,账只2孑一砉∥令市场长期供求相等,得出价格随时间演进的差分方程的解:P一=(Po--罱)(-旁~(嚣)(芳丢)为长期均衡价格,而(-旁’为唯一的随时间t的变动而改变的数值-当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候,∥>占,P,以越来越小的幅度围绕长期均值波动,并逼近均衡值: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候,∥<J,P,以越来越大的幅度围绕长期均衡值振荡,并远离均衡值:当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时候,声=艿,P,以不变的幅度围绕均衡值波动,即不逼近又不远离.蛛网理论预期分析的最大特色在于,t期的产品供给量取决于行为主体在t-1期制订决策时,所预期的产品在t期上市时的价格.在蛛网模型中,t期作出的供给决策是以t-1期的现价为依据.因此,t期产品的供给量鲜被假设为上一期的价格Pf’l的函数.由于行为主体根据上期价格预期本期价格作出供给决策,因而忽略了t-1期与t期之间市场的动态变化2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与解析市场可能会出现波动.在蛛网模型中,进行预期所获取的信息是关于过去的特定时期t-1的,行为主体仅仅考虑了经济变量特定方面的前期信息,其处理的信息方式也是建立在所有行为主体采用同样方式和忽略学习效应的基础之上.因而,预期经济变量水平等于经济变量前期水平,在预期中没有随机变量的扰动.§1.2.2外推预期美国经济学家梅茨勒metzler)针对静态预期关于商品价格的波动过于简单的解释。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解析
• “微观基础”与“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是 现在宏观模型的两大主要特点,也可以说 是所有宏观模型背后共同的思想。为什么 我们要这么强调这两点?我们在中级宏观 经济学中学到的凯恩斯理论,IS-LM,ASAD 这些有什么不好?
9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古诺竞争模型的“古典”解法 • 古诺竞争模型的“凯恩斯”解法 • Lucas Critique
10
a. 标准解法
• 假设有两个厂商,他们在t 期的产量分别为 q 1t 与q 2t 。他们共同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 是 p t =a t− b (q 1 t + q 2 t ) 。其中 a t 随时 间变化。两个厂商都可以观察到 a t与b。假 设两个厂商的生产成本都是0。从而他们的 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6
初级宏观中级宏观的区别
• 问号、感叹号、省略号 • 散文集、故事集 • 现代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一般均衡
7
• 宏观经济学中,我们学到了简洁而又精炼的凯恩斯理论。 IS/LM 与总供给总需求这些模型赋予了我们分析宏观问题 的坐标。中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凯恩斯理论在高级中几乎 难以找到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的 模型。整个高级宏观经济学似乎更像一本散文集,而不是 一个逻辑严密的学科。 • ”宏观经济学(以下提及宏观经济学时,我都是指中、高 级宏观经济学),是由一个个为解释特定现象而写的模型 所组成的。这些模型解释的对象可能差别很大,这些模型 的设定也可能相差甚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经济学可 以被看成是一个“故事集”。但是,这些“故事”背后的 思想是一致的,讲“故事”的方法也是类似的。一个受过 训练的经济学者可以很容易从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模型背 后看到他们的联系。能够看到这些模型间的联系,在宏观 中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体系
理性预期是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的,所谓适应性预期 就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去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 修订,采取错了再试的方式,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 而理性预期与这种适应性预期根本不同,它是指人们预先 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这种预期之 所以称为“理性的”,因为它是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 所有知识,对这种知识加以最有效利用,经过周密的思考 之后,才做出的预期。正因为如此,这种预期能与有关的 经济理论的预期相一致。
二、实施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则
1、各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事情的预期是合理的,所以,只 要政府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是有规律的,那么这种规律性 就迟早会被经济行为主体所发现,并成为它们决策所依据 的一种信息。 2、既然政府相机抉择的稳定经济的政策是一种有规律和持 续不变的行为方式,经济行为主体就可以预计到这些政策, 并同时做出反应以抵消所预测的政策结果。这样,上述政 策就不会对经济产生实际的影响。
P t P t 1
一、预期与理性预期
2、非理性预期,或称为外插型预期 这种预期是非理性的,缺乏可靠的基础,容易发生突然 而剧烈的变化。如果以α表示预期中的调整系数,Pt-2为第 t-1期前一期的实际价格水平,非理性预期的模型为:
P t P t 1 ( P t 1 P t 2 )
一、预期与理性预期
4、理性预期 (1)理性预期总是尽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现在全部可以被利 用的信息,而不是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经济变化 。 (2)理性预期理论并不排除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 也不排斥不确定因素的随机变化会干扰人们预期的形成, 使人们的预期值偏离预测变量的实际值。
二、政策无效性命题与“卢卡斯批判”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关于理性预期
关于“理性预期”的读书报告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3班李晓萍3210010467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陷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大量失业和经济停滞的困境,流行多年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发生了危机,“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经济理论在改变停滞膨胀局面时也没有出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
这种形势下,理性预期学派产生发展起来。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或者叫做理性预期假说(Rational Expectation Hypothesis),是指人们在理性的情况下,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的预期。
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平均地来说,理性预期应该是准确的。
该学派以理性预期的概念改造宏观经济学,以预期问题为突破口,全盘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革命。
加之该学派理论上逻辑严谨,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因而理论影响迅速扩大,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所谓“预期”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如个人、企业等)在决定其当前的行动以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动所作的一种估计。
而“理性预期”则是当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上发生的事实时的情形。
很显然,公众要进行预期就离不开有关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仅包括了历史的统计资料,而且也包含对有关经济变量因果关系的判断等知识。
卢卡斯指出,人们在预期即将发生的经济变动时,总是倾向于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根据已获得的所有信息,作出合理而明智的反应。
理性预期学派关心的就是公众的这一反应对政府政策效力的影响,并认为政策的制定者不能无视这种影响,否则,政策的目标不仅实现不了,而且有时还会引发政府事先无法预料,事后又难以控制的局面发生。
例如,1988年中国“抢购风”的形成就主要是因为公众普遍地形成了通货膨胀的预期,这种“人人预防、人人自保”的社会心理在通胀时期,就会如大堤决口一样势不可挡,于是当时制定的“价税联动方案”等价格改革措施,尚未出台便胎死腹中。
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美国的一种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
因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而得名。
又译合理预期。
理性预期的思想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J.F.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提出,70年代由芝加哥大学的R.E.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的T.J.萨金特和N.华莱士等人作出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理论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①每个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
也即是说,消费者把获得消费的最大效用作为行动准则,生产者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行动准则,任何经济行为主体进行当前决策时所预料的未来会有的情况,总是完全准确地符合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
②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会通过供求变动,最终使各自的供求达于均衡。
此时也是处于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实际存在的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及自愿失业。
这种劳动的供给和需求相一致的就业量所决定的就业率被称为自然就业率。
自然就业率的大小取决于一国的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而与货币因素无关。
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就业量常常大于或小于自然就业率,这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间的差距。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业量大于自然就业率,反之则相反。
这种差距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短期内对价格水平的误解造成的,例如,商品经营者看到自己经营的商品价格上涨,误认为是需求量增加,从而会要求更多的劳动量。
但这种误解在长期中会消失,人们会看到所有商品价格都上涨,从而使劳动量恢复原有水平。
因而,理性预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有使就业量等于或趋向于自然率的趋势。
根据这种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如凯恩斯主义所说的交替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仅在具有突如其来的性质,因而使人们预期失误的条件下才会取得指望的结果。
如果假定政府的政策是有规则的,人们会准确预料应有结果,从而会采取相应措施抵消政府政策的作用。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政府应放弃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金融政策,应把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目标放在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失业上,把最理想的物价水平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是70年代从货币主义中分离出来的, 其立场比货币学派更激进,因而有“比弗里德曼还要弗 里德曼”之说。在当时自由主义浪潮中,被称为两大 “新经济学”之一。
理性预期概念可追溯到约翰·穆斯的《理性预期和 价格变动》(1961)一文。
19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把这个 概念用于讨论经济政策稳定性,创立了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第一代),因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95)。其代 表者还有托马斯·萨金特和尼尔·华莱士等。
为西方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从供给方而不是需求方探寻经济波动的成因,使宏观 经济学的注意力从需求转向供给;
淡化了增长趋势与波动的区别,动摇了宏观经济学短 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的二分法;
采用跨时期研究(闲暇跨时替代)方法,突出了宏观 经济学的动态特征,使完全静态的IS-LM模型受到进 一步责难;
握不完全,需从信息噪音中筛选有用信号,这是波动 的原因,但其筛选信息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因此,
都把波动视为竞争性均衡过程,随机冲击虽会使产出 和就业偏离其自然率,却不会累积,而是趋于收敛。
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货币经济周期是新古典主义的标 准理论,1982年后它受到质疑:
在理论上,奥肯、托宾等批评模型假定价格弹性充分, 而在信息不完全或存在噪音信号条件下,价格无充分 弹性;
第三节 主要理论观点
一、卢卡斯批评 1. 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
战后凯主义的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参数,都是根据经 验数据估计出来,要么忽视预期,要么只是适应性预期。
如AD—AS 模型可简写为:Ye = a G + b M Ye : 均衡的国民收入;G :政府支出;M :货币供应
量
通过给定G 和M ,便可预测出国民收入Ye,但模 型中的参数a、b却不可信。
经济学精讲RationalExpectationsTheory教案
经济学精讲RationalExpectationsTheory教案经济学精讲:Rational Expectations Theory 教案引言:本教案将全面介绍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理性预期理论(Rational Expectations Theory)。
理性预期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对个体与市场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的重要工具。
本教案将从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理论的核心原理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1. 理性预期的概念与含义理性预期,又称为合理预期或预期理性,是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基于有效信息和理性判断,对未来经济环境进行准确预测的能力和行为。
其基本假设是个体在理性决策过程中考虑了历史数据、市场信息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变动。
2. 理性预期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理性预期理论最早由新凯恩斯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翰·弗里德曼(John F. Muth)提出,并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扩展和深化。
该理论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渐成为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工具。
第二部分:理性预期理论的核心原理3. 理性预期与市场均衡理性预期理论认为个体在市场交易中具有理性预期行为,他们将基于可用信息做出预期,并在交易中表现出对未来情况的预期判断。
这种理性预期行为将影响市场供求关系,进而改变市场均衡点和价格水平的运作。
4. 理性预期与经济周期理性预期理论进一步指出,个体的理性预期行为会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发展。
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对未来经济情况的预期,可能影响他们的消费、投资、就业等经济行为,从而对经济周期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与案例应用5. 理性预期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理性预期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以验证市场参与者是否具备理性预期,并进一步研究理性预期如何影响经济的运行。
6. 理性预期理论的应用案例理性预期理论在实证研究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0
1
第一节 菲利普斯曲线
1950年代之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主流:ISLM模型既成为理论研究范式,又在政策制定上发挥 重大作用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1958)的出现,更是凯恩 斯主义达到了影响的顶峰,即失业与名义工资变化 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N Nt Wt Wt 1 ( 2 1) Wt 1 N 0, Wt 和N t 为第t期的工资水平和就业量 ; N为充分就业人数
11:20
5
1964-69年美国数据:支持菲利普斯曲线
1964-1973年美国数据:不支持菲利普斯曲线
11:20
6
第二节 适应性预期
为解释1970年代后菲利普斯曲线的消失,预期被 纳入研究的范畴 Phelps(1967): 如产出独立于预期通胀率,则预期通胀率的变化 将导致实际通胀率的等量变化,由此,(2-6)的 准菲利普斯曲线将被改写为:
15
11:20
理性预期表达为E ( X i j ): 行为人在第j期对于第i期随机变量X的理性预期, 其中: j 为第j期可以获得的全部信息 集 E为基于 j 对X i的数学期望,显然i j
11:20
16
具体推导
假设X t 是行为人在第t 1期试图预期的随机变量,X t 服从: X t X t 1 i 其中: i 是随机项,是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 2的白噪音 由理性预期假说,行为人在第t 1期对X t 的理性预期为 E t 1 X t X t 1 E t 1 i X t 1 ( 2 17) 因为E ( X t E t 1 X t ) E i 0, 所以E t 1 X t 是X t 的无偏估计 因为 var(X t E t 1 X t ) E ( X t E t 1 X t ) 2 E i 2
t y t (2 6), 称为准(Quasi )菲利普斯曲线
由于p t 1也是一个外生给定常数,上式可进一步改写为 p t y t (2 7), 即总供给曲线
11:20 4
总结
在政策实践上,菲利普斯曲线可以使政府在失 业与通胀之间进行权衡选择 在理论研究上,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可以推导出 总供给曲线并进而建立AD-AS模型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的确立为凯恩斯主义经济 学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工具 但是——一切改变于1970年代
17
实证检验方法
X 建立模型如下:
t
bX c i X t i ei (2 19)
e t 1
n
其中,X te 为预计价格水平的调查 数据,X t 为实际数据 如不拒绝b 1和c i 0的假设,则理性预期假 说得到支持
诸多学者分别对厂商的销售/存货预期、消费者的价 格预期、劳动者的工资预期等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没 有获得对理性预期假说的有力支持(Nerlove, et.al,1995) 换言之:理性预期假说并没有得到实证的检验,但由 于在信息成本较小(且进一步减小)的情况下,难以 解释行为人预期为什么会出现系统性偏差,因此理性 预期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
11:20
10
预期的处理:适应性预期
由以上可见,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形成与变化方式是判 断菲利普斯曲线位置的关键、 最初采用Cagan(1956)提出的适应性预期假说 基本思想:经济行为人可以从预期的错误(预测值与 实际值的偏差)中汲取教训,对未来的预期进行调整, 即: p p p p (2 13)
11:20
3
对(2 - 2)和(2 - 3)式均取对数,并利用 (2 - 4)可得 p t p t 1 ( y t y ) ( y t 1 y ) (2 - 5) 其中, y代表充分就业时的产出的对数值 由(2 - 5)式可见: 价格水平的变化是由于经济偏离了充分就业水平 令p t p t 1 t (通货膨胀率),可得 当期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之差与 t 正相关, 前期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之差与 t 负相关 对第t期而言,前期值为一外生给定之常数 由此可将(2 - 5)改写为
e t e t 1 t 1 e t 1
其中,为大于0的常数 即人们将根据第 t 1期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 价格水平之差来调整第 t期的价格水平预期。 如实际价格高于预期价 格,则下一期的预期将 上升 如实际价格低于预期价 格,则下一期的预期将 下降
11:20 11
可进一步改写为 pte pt 1 (1 ) pte1 (2 14) 即pte 是pt 1和pte1的线性组合 递归消去pte1后,可得: p (1 ) t i1 pi (2 15)
8
11:20
原菲利普斯曲线 N Nt Wt Wt 1 Wt 1 N 改写为 Wt Pt Wt 1 Wt 令 Wt 1
e
(2 1)
Wt 1 Pt 1
Pt 1
N Nt N
( 2 9)
11:20
20
由以上两式可见,要得到均衡的产出和价格,需要: 求出E t 1 p t , 即知道行为人如何进行理性预期 根据迭代映射定律(Law 得: p t y t E t 1 p t (2 20) p t m t y t (2 21) m t g m t 1 t (2 22) E t 1 p t E t 1 y t E t 1 p t (2 25) E t 1 p t E t 1 m t E t 1 y t (2 26) E t 1 m t E t 1 g E t 1 m t 1 E t 1 t (2 27) of Iterated P r ojection ) 对(2 - 20 )、(2 - 21 )、(2 - 22 )三式两边都取t 1期的期望
11:20
19
假设货币供给服从带漂移的单位根过程:
mt g mt 1 t (2 22)
其中,g为常数(货币供给的稳定增长),为一 个白噪声,表示货币供给的误差 由此,根据(2-20)至(2-22)三式,可求得
1 yt 1 g mt 1 E t 1 p t t (2 23) 1 pt 1 g mt 1 E t 1 p t t (2 24)
t FYt te , F ' 0 (2 8)
由此: Phelps将预期引入后,对于严格负相关的“菲利普斯曲 线”在1970年代后的消失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11:20 7
弗里德曼的推导
弗里德曼认为:在一个存在明显通胀及通胀预 期的时代,行为人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非名义 工资(Phillips的模型事实上假定价格水平保持 不变,因此不必区分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从而需重新推导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准 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使用简化的跨期工资合约,假设第t期工资在 第t-1期制定,实际工资由名义工资水平与预期 价格水平决定
18
11:20
宏观理性预期假说:
回顾: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为:
p t y t p te (2 12)
则在引入理性预期后,上式可改写为:
p t y t E t 1 p t (2 20)
宏观价格水平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决定, p t mt y t (2 21) 使用简化的总需求曲线 其中,mt表示第t期的货币供给余额
e t t 1
即:预期价格水平由过 去的价格水平决定,是 pi的加权平均 权重Qi (1 ) t i1 根据(2 - 15 ),(2 - 12 )可改写为 pt y t (1 ) t i1 pi (2 16)
t 1
即根据适应性预期假说推导的总供给曲线
14
理性预期假说
“弱”的理性预期假说: “行为人利用所有现时可用信息,采用尽可能 好的方法对诸如一般价格水平等未知变量进行 预测或估计”(Barro,1993) “强”的理性预期假说: “在可得信息的条件下行为人对未来结果的主 观概率分布与实际概率分布一致”(Minford, 1993)
2
2 是估计X t 的最小方差,
所以E t 1 X t 是X t 的有效估计 综上:预测的无偏性和有效性是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性质 此外,由(2 - 17)可得 X t X t 1 i E t 1 X t i (2 18) 利用上式可以对理性预期假说进行实证检验
11:20
12
政策含义
由上式可见,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将不仅取决于Φ , 而且取决于过去的价格水平 一旦政府采用通货膨胀政策(原菲利普斯曲线推荐的 政策主张)来增加产出,则行为人对于未来价格水平 的预期将发生变化 政府必须根据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来确定产出水平 和价格水平 假设价格水平上涨p’,则总供给曲线将发生移动,在 价格水平较大的时候,稳定的总供给曲线(菲利普斯 曲线、准菲利普斯曲线)都将无法获得
Pt e Pt 1
X,由 ln X X - 1, 得:
wt wt 1 ( n t n ) p te - p t 1 ( 2 10) 其中,小写字母仍然为 大写字母的对数值 上式即称为附加预期的 菲利普斯曲线
11:20
9
类似前文的推导,最后可得 pt pt 1 ( yt y ) ( yt 1 y ) pte pt 1 (2 11) y为常数,yt 1为前定变量 由此可将上式写作 pt yt pte (2 12)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