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
板块一:法律一、宪法学高频考点1。
关于宪法的根本地位内容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制定程序较一般法律的制定程序严格,一般需专门的制宪机关。
修改程序较一般法律的修改程序严格,需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通过。
2. 关于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我国先后颁布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必须掌握)。
产生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正案共计31条。
限于篇幅,不能把各修正案的内容详细罗列,请各位考生朋友们查阅,尤其要关注2004年修正案.3。
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条件:(1)18周岁以上;(2)中国公民;(3)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政治自由言论自由通过语言形式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在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延伸出其它的政治自由。
出版自由包括著作自由、出版单位的设立和管理须遵循宪法和法律,出版物管理的原则:预防制和追偿制相结合。
结社自由主要指组织政治性团体自由。
社团成立采取核准登记制,管理机关是民政部门。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主管机关:公安局。
许可制(5日前申请,2日前决定)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国宾下榻处、重要军事设施、海陆空交通站点(航空港、火车站、港口)周边不得集会游行示威。
注意:刑法中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4。
关于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只此两项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此知识点为高频考点)5。
关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公考讲师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常识1.国家制度和宪法基本原则国家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机构和政治体制。
其基本原则包括: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政治协商、政党领导、爱国主义教育、宪法宣誓、宪法尊严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其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有言论、新闻、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机关和公务员必须依法办事、公民有政治权利和义务等。
2.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其基本情况包括:党的性质、党的基本路线、党的领导和建设。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国家和民族团结国家团结是指所有国家成员的团结,国家元首的和平主义,两项领域相互协作以实现和维持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其基本原则包括: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和平相处,制定法律,平等权利。
民族团结是指所有国家公民的团结,共和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有机会根据他们的知识和才干去执政、为公众利益服务。
其基本原则包括:宪法中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相互宽容、相互尊重、忠于中华民族利益。
4.法制基础知识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其基本内容包括:宪法体系、立法权、执法权、判决权、司法独立、体制赋予司法外设设权限力量、仲裁和政府的职能制衡。
5.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公民道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形成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伦理规范和服务规则。
其基本原则包括:爱国、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公众、言行一致等。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其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素养、诚实守信、尊敬他人、维护尊严等。
1.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是指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
其基本内容包括: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合作、国际冲突和战争等。
2.国内政治国内政治是指国家内部的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众多领域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一、政治常识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答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法律常识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什么?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
3、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答案: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三、经济常识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案: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有序性。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案: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四、文化常识1、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答案:“仁”“礼”。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3、世界文化遗产中,我国的长城始建于哪个朝代?答案:春秋战国时期。
五、科技常识1、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哪些?答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2、新能源主要包括哪些?答案: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等。
3、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答案:如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等。
六、地理常识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答案:俄罗斯。
2、我国的地势特点是什么?答案: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大约是多少?答案:约为 7:3。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280条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280条
一、中国政治
1、机构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法治国家,有三个最高国家
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行
使国家的权力。
2、分权制衡:国家权力的实施基于分权制衡的原则,即上下级政府
之间的权利和职能有互相制约的关系,以防止单一权力的集中。
3、行政管理: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分为国家机构、地方政府及行业
机构三个层面,该机构以执行职责为主,实施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维护国家法律制度,促进社会的公正及社会民主发展。
4、参与制度:全民参与是中国的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与制度是
在法治的框架内,尊重公民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利益,实现全民参与的政
治体制。
5、政党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结合,以及中国共
产主义革命和发展的根本政治力量为基础,与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的政治
制度相结合的政治体制。
6、廉洁:中国注重的是社会公正。
究其根源,一切从廉洁政治的要
求出发,加强廉洁机构的建立,严格实施廉洁制度,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中国经济
1、计划经济:中国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制定和
实施经济计划。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公共基础知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政党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 国家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的性质、政体、国体等方面的知识。
2. 政党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3. 政治体制:包括国家机构设置、职权分配等方面的知识。
二、法律常识法律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 宪法:包括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知识。
2. 民法:包括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3. 刑法:包括犯罪构成、刑罚种类等方面的知识。
三、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 宏观经济:包括国民收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2. 微观经济:包括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3. 国际经济: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四、管理常识管理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方法、管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 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 管理方法: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公共基础涉及的方面很广,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社会管理1、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2、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内容包括: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3、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在以下方面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A、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社会B、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C、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D、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提倡讲短话、开短会、行短文,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社会管理练习题:1、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是(B)A、组织社会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动活动B、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C、通过微博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资讯D、设奖鼓励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的,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建不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ACD,都有公众参与,B选项只涉及特定群体,不属于社会管理创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大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27大知识点17. 商品与货币⑴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即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构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最后转化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是相对于具体劳动而言的..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价值..⑵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具备五大职能:第一;价值尺度;即商品的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价格..第二;流通手段;即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第三;贮藏手段;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第四;支付手段;即货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手段.. 第五;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一国疆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货币的作用..18.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它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19.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部门中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刺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20.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用货币表示的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价值或价格采取了资本主义工资形式后;抹煞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别;掩盖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关系..21. 资本主义再生产生产总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这种周而复始的生产;就是再生产..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一定的历史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生产的剩余价值如果全部作为资本家的消费基金消费掉;生产只能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这是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产品扩大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统一..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从价值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二是从物质方面来看;资本家为组织生产;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数量与劳动力数量要根据生产技术水平和各生产部门的特点保持适当的比例;生产资料数量与劳动力数量的比例;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由技术构成决定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它要求两者在数量上要均衡;质量上要相互适应;空间聚集上要合理;时序上要统一、及时和准确..22.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进行准备..货币在这一阶段中转化成了商品;资本的形态从货币资本变成了生产资本..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按照自己的需要;让购买来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这时的资本形态是生产资本..第三个阶段是销售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售出生产出来的商品;从流通中收回货币;实现其必要支出的补偿和获取剩余价值的愿望..24.利润和平均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当剩余价值不是看作可变资本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相应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二者成同方向变化..二是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有机构成高低与利润率二者成反方向变化..三是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周转速度与利润率二者成同方向变化..四是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不$资本节省状况与利润率二者成同方向变化..;⑵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或平均利润的形成;是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竞争结果..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分得的一份剩余价值;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这种转化只是一种质上的转化;在量上;一个生产部门的利润仍等于剩余价值..而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获得的是等量利润.. 这样各个生产部门的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之间;就不仅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数量上也不相同..平均利润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真正来源完全看不到了;从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更加被掩盖了..25.资本主义地租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本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被农业资本家以地租形式转让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着土地所有者与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⑵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形式①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与土地质量等级相联系的地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本质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好坏不同..由于土地好坏不同;产量和收益不同;缴纳地租的多少也不同;从而产生了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差别和地块位置差别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叫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叫级差地租第二形态..②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本质;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在于农业中存在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就排斥其他资本自由转入农业部门;因而农业中生产的剩余价值就不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从而使农产品能够按照价值出售..于是农产品价值便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这样一来;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就留在农业部门;而转化为绝对地租..给人改变未来的力26.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生产上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3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2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⑴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即不是生产的商品确实超过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是相对过剩TEfr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⑵经济危机的根源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即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当两者的矛盾严重加剧; 若干类重要商品大量积压时;就会形成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⑶经济危机的作用经济危机的作用和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大破坏和各种矛盾的加剧..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多;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危机又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强制性调整方式;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政治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如,中国制定政策都是基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求。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例如,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过度开发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如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就是在认识能源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平等、民主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先进社会意识,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各项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民主政治建设1、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
②依法执政不仅强调党要领导立法,还必须强调党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实施依法治国。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还需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附: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②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③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④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
2、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
(1)观点认为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把它的作用仅归结为这一点是片面的(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国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它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团结联合各党派各族群众,为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反映社情民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3、辨题: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实行开门立法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保证立法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
②在我国,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常识政治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之一,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哲学的概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三、哲学的基本形态(一)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五行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世界庸俗唯物主义:认为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
说人脑分泌精神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辩证唯物主义: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2、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要强调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唯心主义:主要强调的就是有神论,强调上帝或者神能创造一切(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是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是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3、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知识点一、政治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的职责和任免程序3.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划分4.国家行政管理体制5.支部组织生活制度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9.全面依法治国10.民族、宗教和海外侨民工作二、经济知识点:1.宏观经济调控2.市场经济的供给和需求3.三大产业结构4.国民经济核算5.经济周期的特点和表现形式6.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7.基本经济制度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9.中央和地方经济关系10.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三、文化知识点:1.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2.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3.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4.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5.文化体制和文化市场的建设6.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8.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9.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和文化遗产四、法律知识点:1.宪法和法律的概念及特点2.法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原则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经济法和劳动法的基本规定6.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7.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8.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规定9.环境保护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基本规定10.人权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基本规定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公基)单项选择题的主要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学员们熟悉和掌握。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员们更好地备考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
公共基础知识思想政治要点
大学思想政治知识要点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我们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5.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7.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体现出来8.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0.计划与市场是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11.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12.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1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15.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16.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1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问题19.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2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2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3.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公基常考常识总结
公基常考常识总结一、政治常识1. 国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国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 党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由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 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4. 国家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为天安门城楼和五星。
二、经济常识1. 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境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消费税•消费税是对生产和消费中特定商品征收的税。
3. 国民经济行业结构•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
三、历史常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中国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四、法律常识1.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2. 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事责任。
3. 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公民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合同关系。
五、文化常识1. 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
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颐和园、长城、西湖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为公基常考常识的总结,重点包括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历史常识、法律常识和文化常识。
这些都是公共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多加总结,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一、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作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纠纷矛盾。
3、法律的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4、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效力范围分为空间效力范围和时间效力范围。
5、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政治常识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2、政治的基本形式:民主、专制和法治。
3、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政治的核心: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5、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三、经济常识1、经济的概念: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法制和开放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变量,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5、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四、管理常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活动。
2、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3、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责。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必考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必考知识点公共基础知识是各种考试中经常被考察的内容之一。
作为考生,掌握公共基础知识的必考知识点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考的公共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政治常识1. 党的基本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依据和总纲领,其核心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3.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5.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二、经济常识1.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2.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经济运行中的总需求、总供给和结构,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
4. 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
5.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法律常识1. 法律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
2. 法律规定了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3. 中国法律体系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
4. 法律的适用是指法律的规定适用于特定的事实情况。
5.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后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四、科技常识1.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和实践活动。
2.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3.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生活,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
4.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是指根据资源的特点和需求,遵循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5. 科技伦理是指在科技活动中涉及到的伦理道德问题。
五、文化常识1.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文化现象。
公共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汇总一、政治知识1.国家与政府的概念和关系: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社会组织,政府是国家政权的执行机关。
2.国家的三大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3.政治制度的分类:议会制、总统制、内阁制、一党制、多党制等。
5.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宪法是国家制度和权力运行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对公民和政府的权力都有约束作用。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7.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指各种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符合公认的立场、原则和道德准则。
二、法律知识1.法律的概念和种类: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对人民行为的强制性规范。
种类包括宪法法律、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2.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责任原则、无过错原则等。
3.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罪责与责任相适应等。
4.行政法的内容和基本特点: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处罚法等。
行政法的基本特点有行政性、强制性、单一性和专属性。
5.法律合同的要件:法律合同的要件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对象、合同内容、合同形式等。
三、经济知识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资源配置等经济现象的科学。
分类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2.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创新。
它们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
3.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信息透明、财产权保护等。
4.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率。
5.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调控是指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四、人文社科知识1.哲学概念和分类:哲学是研究存在、知识和价值等普遍规律的学科,主要分为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等。
2.历史概念和分类: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主要分为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公共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而又重要的知识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等多个方面。
对于许多考试和学习来说,掌握公共基础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一、政治部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辩证法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会议和政策,了解当前的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
二、经济部分(一)宏观经济1、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失业率等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货币政策的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3、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
(二)微观经济1、市场主体企业、消费者和劳动者的行为和决策。
2、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三)国际经济1、国际贸易贸易顺差和逆差、关税、贸易保护主义等。
公共知识点重点总结
公共知识点重点总结一、政治常识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2. 首都的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和国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旗是五星红旗。
4.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一致、各负其责。
5. 政府的职能和宗旨政府的职能是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安全、服务人民群众。
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利益。
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常识1. 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包括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吐火罗文明、新石器文明。
2. 中国历史的五大发展阶段中国历史的五大发展阶段是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3. 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是儒家和道家。
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5. 中国近代的两大历史事件中国近代的两大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7. 中国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争,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
8.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提出的政策,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政治常识的考查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六个部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辩证法(1)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 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 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公共基础涉及的方面很广,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一起来看看吧!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社会管理1、社会管理格局...公共基础涉及的方面很广,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社会管理
1、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2、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内容包括:
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
3、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在以下方面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A、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社会
B、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C、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D、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提倡讲短话、开短会、行短文,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社会管理练习题:
1、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是(B)
A、组织社会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动活动
B、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
C、通过微博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资讯
D、设奖鼓励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的,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建不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ACD,都有公众参与,B选项只涉及特定群体,不属于社会管理创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2、某市120余政府机构集体入驻微博,打造政务微博群其中7个官方
微博粉丝已超过十万。
该市的做法(A)
A.创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
B.转变了政府的基本职能,扩大了公民的自由权
C.有利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扩大政府的职能范围
D.有利于做好政府的管理服务,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BC选项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职能范围没有改变,微博问政实际上扩展了政府行政的方式和媒介,选项与题干不符。
D选项本身表述有错误,政府非权力机关。
A创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符合作答。
故选A。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民族关系问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市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重点】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3)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
(4)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3、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西南和西北是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两个区域。
4、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外部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旗号插手、敢于中国的民族问题
民族关系问题练习题:
1、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B)
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
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正确答案:B
【解析】B。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1990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新疆时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个观点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进步的历史。
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从而不仅充分肯定了"两个离不开"思想,而且将其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所以B项正确。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年事业编考试政治常识的重要考点,其主要考查范
围基本为以下几点,考生可查看以下文章内容进行学习: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就是哲学的党性。
物质观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要地说运动就是变化。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二)对立统一规律: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运动的总体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