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不懂孩子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我们不懂孩子的心
我们常和父母在沟通中建议父母要高质量地陪伴孩子,高品质地陪伴不仅要求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更要与孩子的心灵同在。只是在很多时候,父母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向孩子灌入或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希望孩子能够理解、配合自己,并且希望孩子能够满足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但往往却忽视了孩子向自己传递过来的信息,没有理解到孩子的真正需求。
举个例子,有个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乘坐地铁,列车快来时,孩子对他们说:“爸爸妈妈,等一下我们三个人要坐在一起!”爸爸妈妈听了随口答应说着:“好,好!”一会儿车门开了,大家走进车厢才发现,只剩两个连在一起的空座位。于是爸爸妈妈对孩子说:“只有两个空位子了,只能两个人坐,不能三人坐在一起了。” 孩子想了想,说:“那我不坐了,我要和爸爸妈妈站在一起。”孩子的父母听到孩子这么说,立刻开始规劝孩子说:“去,去,去,有座位不坐!你快先去坐上,座位不够了,你不要闹了……。”可孩子坚持不同意。最后弄得一家三口谁也没坐成,而且全家人都非常不高兴。
如果爸爸妈妈当时能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孩子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可能就能避免这场不快。这个孩子几次说的话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我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也就是说坐或者不坐,对孩子来说都是次要的,全家三个人能够“在一起”,才是孩子内心真正的心理需求。而此时的父母却完全陷入于自己的成人思维模式中,产生矛盾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我们能够倾听到孩子真正的心声,那我们就会放弃对孩子的种种说理和教导,我们就能够意识到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比如这样对孩子说:“你是不是觉得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是最重要的?现在只有两个位子了,如果你希望坐着,那爸爸妈妈可以抱着你一起坐;如果你觉得不坐也可以,那我们三个人就站在一起好不好?” 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说出孩子的心里所想,孩子就能够非常容易地感到父母是理解自己的,他也会容易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爱。
很多时候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往往只停留在他们自己单方面的认知和感受里,却没有去感受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内心发生的种种变化。
有时候孩子的思维很简单,而如果我们带着自己的成见介入,往往就会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化。我们总是听不明白孩子说的话,因为我们总是感受不到孩子的心。在游戏中,cc打了dd一下,可那并不代表dd就是被欺负了,可能cc只是想对dd打一个招呼而已。dd 被打了一下,他懵懂地把头扭向cc一会儿之后,又平静地把脸扭回来,继续专注于他自己的事情,因为他没有感受到cc的“敌意”。可dd的妈妈却着急了,她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却不懂还击,“那怎么行?太软弱了!”于是她严厉地数落dd,“疼不疼啊,被人家打了你怎么也没有反应的?”见孩子没有反应就继续挑动孩子:“他打你,你应该怎么办呀?你的手呢?妈妈以前告诉过你长着手是干啥的?”此时dd的眼睛已由开始的平静变得茫然,混乱……
我们总是凭着我们即成的经验和思维习惯去理解孩子,教导孩子,自以为是在帮助孩子,事实上却只能像是一条直线的两端永远背道而驰,不可能相交。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结果会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