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德育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总结 (1)
1.简述教材编写的两种基本方式。
【知识点】教材编写的基本方式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 .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
2.简述德育方法中,运用榜样示范法的注意事项。
【知识点】德育方法的注意事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 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3.简述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知识点】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 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4.简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要求。
【知识点】后进生的教育后进生具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的心理特征。
针对以上心理特征 .班主任在教育中应注意如下两方面:(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
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德育简答题汇总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及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1)德育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提高学生品德素养。
(2)德育任务的内容包括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3品德的结构(1)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4我国中学德育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5德育的疏导原则及基本要求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6贯穿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7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和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中小学科目二教资笔试必背20道简答题
中小学科目二教资笔试必背20道简答题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②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德育内容包括哪些?(1)政治教育。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2)思想教育。
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
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
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4、如何贯彻疏导性的德育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5、如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
6、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五节-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五节-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单选题]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江南博哥)要求不包括()。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B.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单选题]2.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属于()。
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练习法D.情感陶冶法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实际练习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秀思想品德的方法。
[单选题]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题干中的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
[单选题]5.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集体教育原则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集体教育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教育每个学生。
[单选题]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
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单选题]7.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整理模块七 中学德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模块七中学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2012·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A。
2、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到()。
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答案】D。
解析: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3.(2012·下)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自励、自警、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环境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方法。
题干中关键词“自励”、“自律”表明是个人修养法。
4.(2012·下)在德育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目相结合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答案】A。
解析:“一分为二”要求辩证看待问题,运用在德育过程中就是辩证看待学生的过与失,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故选A。
5.(2012·下)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
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服从与惩罚B.社会契约C.维护权威或秩序D.普遍伦理【答案】B。
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6.(2013·上)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答案】C。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德育
中学德育1.简述品德的基本结构。
答:(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2.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答:(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3.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答:(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2)学生在活动交往过程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规律4.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答:(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5.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道德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
(3)可逆性阶段(9~11岁)。
(4)公正阶段(11岁以后)。
6.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20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7.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答:(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8.简述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9.简述贯彻德育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
第七章 中学德育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第二节道德发展理论第三节德育工作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第五节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品德概述1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2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3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一、品德概述(一)品德的实质品德(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直接根源不同,但最终根源是相同的(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道德—社会现象;品德—个体现象01道德认识(核心)03道德意志02道德情感04道德行为(重要标志)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A. 直觉的道德情感B. 形象的道德情感C. 伦理的道德情感(四)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A.依从:从众和服从B.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试图与榜样一致C.内化: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思想观融为一体(三)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2017下】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B. 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C. 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D.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梳理总结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服从外部规则、重行为结果【2017上】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作出判断。
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自我中心阶段B. 权威阶段C. 可逆阶段D. 公正阶段【2019下】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 社会契约B. 相对功利C. 遵守法规D. 普遍伦理梳理总结德育的含义1德育的基本内容2第三节 德育工作德育过程的概念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3第四节 中学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矛盾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5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主体单边双边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结果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与社会要求一致四、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7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7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培养学生的品德一般可以按照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顺序进行。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还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
(4)德育过程是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还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
2.简述我国中学阶段的德育方法答:我国中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1)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2)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法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4)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4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4
一、简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①备课;②上课;③作业布置与批改;④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如下: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品德形成的动力。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德育活动与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④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如下: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
主要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良好的语音表达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德育》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德育》中学德育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关乎着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考生了解中学德育的重要性和考试要点。
教育目标中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人格发展关键期,德育的目标就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中学德育也包括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内容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育原理、德育教育方法和德育实践活动三个方面。
首先,德育原理是中学德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了道德发展规律、道德教育理论等内容。
其次,德育教育方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示范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选择。
最后,德育实践活动是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实践能力。
教育方法中学德育的教育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模范示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考试要点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需要了解中学德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德育原理、德育教育方法和德育实践活动三个方面。
首先,考生需要掌握德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了解道德发展和教育的规律。
其次,考生需要熟悉德育教育的常见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最后,考生需要了解德育实践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方法,能够设计和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
结语中学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我国小学德育的重要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一)导向性原则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第三,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札,欲罢不能。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第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第二,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第三,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
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第二,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第三,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五)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第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二、德育的途径基本途径是恩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二)课外活动与枝外活动(三)劳动(四)少先队活动(五)班主任工作三、德育的方法我国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一)说服法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明确目的性。
教师资格证考点:中学德育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点:中学德育重要知识点教师资格证考点:中学德育重要知识点导语: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品德考试内容吧。
1. 品德的涵义:品德是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或特征。
2.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
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对人的道德行为起调控作用,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面貌的主要标志。
(单选)3.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一)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三) 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
4. 道德:某一社会的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套行为准则。
5. 道德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来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6.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 岁):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 岁)又称为服从的阶段。
又可分两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2-5 岁);②权威阶段(5-8 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 岁以后)真正到了自律阶段。
7.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将品德发展划分成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一) 前习俗水平(0~9岁),道德的价值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
前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德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德育德育考点1 德育概述广泛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希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⑵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
考点2 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考点3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
考点4 德育过程的规律(1)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考点5 德育原则导向性原贝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
考点6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教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式。
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语言说服法、事实说服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评比竞赛法;奖励与惩罚法。
考点7 德育模式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的有机组合式。
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题-中学德育
中学德育1.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
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2.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
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但是道德行为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还需要道德意志,道德情感的参与。
3.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和学校德育等方面,而狭义的德育就是指学校德育,教育者在特定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含义: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而品德形成是个体品德自我发展过程。
(2)影响因素:德育过程学生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影响。
(3)结果:德育过程结果与社会要求一致,而品德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5.个体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和他人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受主客观多重因素影响,不是有了好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好的道德行为。
教师资格证 中学德育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的品 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 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 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 观和世界观。 从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 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 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 、原则、信念来调节白己的行为,教育者应以中学 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 点,在德育的内容、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应该 遵循发展规律,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采取合 理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是个体的 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正式的班集体、非正式
的小团体等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
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 以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学生 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 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的影响。
(二)内部因素
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 析、奖励与惩罚等。 (一)有效的说服:主要通过向学生提供信息作为 论据,或者支持学生原来的态度和品德,或者反对学 生原来的态度和品德。 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 年级学生,只提供正面论据,以免使学生产生困惑, 感到无所适从。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可 以呈现正反两个方面的论据,使学生产生客观、公正 的感觉。当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只呈现正面观点 ,以免转移学生的注意,误导学生怀疑正面观点;当 学生原本就有反面观点时,应该呈现正反两个方面的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品德结构的组 织形式逐渐完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 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 ,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 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一、知识概述《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德育》①基本定义:德育呢,简单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就像是给一颗小树苗浇水施肥,让它茁壮成长为一棵正直、善良、有道德的参天大树。
②重要程度:在教育里可太重要啦。
它决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
要是忽视了德育,那教育出来的学生可能成绩好,但是品行不行。
③前置知识:得先了解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基础知识。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地基,知道德育也得基于对一些基础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本身情况的掌握之上。
④应用价值:实际中老师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在班级里遵守纪律、互相尊重。
在社会上,培养好人材,避免出现那种高智商犯罪很有帮助。
比如说现在社会上强调的诚信教育,就是德育在社会层面应用价值的体现,诚实做人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德育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这学科里,是教育目的内容的重点部分,和教学、学生心理发展等知识点都有关联。
②关联知识:和教学这个知识点联系紧密呢。
因为教学过程其实也包含着德育的元素。
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也在无形中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也和学生心理发展相关,因为德育得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接受能力。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
难在德育的方法比较多,要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方法。
关键点在于理解德育的内涵,并能把各种德育方法和具体情景对应起来。
像因材施教,如果做不到结合学生的个性实施德育,那就是没抓住关键。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考查方式很多。
可能是选择题,考德育概念、目标。
简答题就可能问德育方法有哪些,分析题也可能出一个学校或者班级的教育场景,让你分析用到了啥德育方法、还应该用哪些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德育不仅仅是品德教育哦。
它广泛涉及到思想教育,像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等;道德教育,像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这种传统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像让学生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能力简答题(辨析题)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辨析题)知识点汇总一、考情分析(简答题: 10 分*4 题=40 分辨析题:8 分*4 题=32 分)1、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考查方式一般为单选题、简答题和辨析题,在简答题上连续三次考了相关知识的简答,但是 17 年突然考察了辨析题,题目较常规,难度并不大。
2、中学课程:考查方式一般为单选题、简答题,简答题连续三次考试均出现,需要加强本部分的相关识记。
辨析题在 2015 年(下)出现过;3、中学教学:考查方式一般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简答题中该模块在2015年两次考试均出现过简答题,在2016 年和2017 年四次考试中均未出现简答题,主要出辨析题,但是该部分内容依然是简答题频繁出题之处,2018年考的可能性大。
4、学习心理:考查方式一般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简答题从2015年至2016(上)年连续三次考试均在模块中出过简答题,2017(上)(下)再一次出现了简答题,辨析题每次都考!2017 年(下)出现二题。
5、中学生的发展心理:考查方式一般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简答题:2017年未出过简答题。
6、中学生的心理辅导:考查方式基本以单选题。
7、中学德育的:考查方式一般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简答题2017年(下)出过简答题,连续三次出现了辨析题!8、中学班级管理和教师心理:考查方式基本都是单选题。
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资考试德育的内容
教资考试德育的内容德育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内容包括自我修养、品德培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一份关于德育内容的参考内容。
1. 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是德育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例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时间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作息和运动习惯。
2. 品德培养品德培养是德育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故事和优秀人物的事迹来引导学生学习正面的道德模范,并通过教育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特质,如正直、诚实、宽容、勇敢、责任感等。
3.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包括师长、同学和社会上的各个群体。
学生们应该学会礼貌待人,关心他人,发扬友善、宽容、合作的品质,同时还要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秩序,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4. 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指学生在家庭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家庭伦理。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此外,学生还应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团结睦邻和照顾弱势群体等,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和社会责任感。
5.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应对压力、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等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和人际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总之,德育的内容涵盖了自我修养、品德培养、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多个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教育活动和身教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人。
通过德育的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方面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在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积极发展个人潜力,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学教资德育篇考点归纳总结
德育篇导语:德育篇在中学科目二考试中为必考知识点,涉及到的题型为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因此需要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认真理解教学相关的内容,灵活应用。
一、德育过程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口诀:脚(活动和交往)趾(知情意行)长(长期)毛(矛盾)二、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理想性和方向性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3.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尊重、信任+严格要求4.知行统一:理论+实践5.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正面引导+校规班规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发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合力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8.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9.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通过个人影响集体,通过集体影响个人【口诀】陶行知(知行统一)集体(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疏导(疏导)一连(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学生,积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守纪律(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才(因材施教)有尊严(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
三、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自身思想认识的方法(2)实际锻炼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4)品德评价法: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5)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6)道德修养法:教育者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口诀:说实(实际锻炼法)情(情感陶冶法),评(品德评价法)示(榜样示范法)道(道德修养法)四、德育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 社会实践活动3. 课外、校外活动4. 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 班主任工作口诀:一教(学科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德育
1.简述品德的基本结构。
答: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2.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答: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3.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
(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2)学生在活动交往过程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规律
4.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答: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5.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
(1)前道德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
(3)可逆性阶段(9~11岁)。
(4)公正阶段(11岁以后)。
6.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
(1)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20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
或良心定向阶段。
7.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答: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8.简述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9.简述贯彻德育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10.简述长善救失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客服缺点,发扬优点
11.简述贯彻德育中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包括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等(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面貌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实现的。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12.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答: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13.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
答:
(1)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14.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答: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