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评价的原则要求
兽用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兽用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一、灭菌工艺研究兽用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灭菌工艺是确保产品无菌的重要环节。
在灭菌工艺研究中,应选择合适的灭菌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并对灭菌设备进行确认,以确保其性能满足工艺要求。
同时,应对产品的热稳定性和灭菌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无菌工艺研究无菌工艺研究是兽用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标是确保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保持无菌状态。
应进行无菌工艺验证,以证明所采取的措施能够确保产品无菌。
在无菌工艺研究中,应对生产环境、设备、操作方法等进行严格控制,并对产品的无菌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
三、工艺验证工艺验证是确保兽用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灭菌和无菌工艺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在工艺验证中,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并进行多批次的验证。
验证成功后,应定期对工艺进行复查,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
四、持续生产验证持续生产验证是对灭菌和无菌工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环节。
应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对产品的无菌性能进行检测。
同时,应对生产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其符合无菌要求。
五、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质量检测是确保兽用化学药品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灭菌和无菌工艺验证和持续生产验证中,应对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如外观、澄清度、pH值、含量等。
同时,应对产品的无菌性能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六、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是对兽用化学药品注射剂可能对使用者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的重要环节。
在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和验证中,应考虑产品的毒性和副作用,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同时,应对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和评估。
七、稳定性考察稳定性考察是评估兽用化学药品注射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在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和验证中,应对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和评估,并确定产品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评判的原那么要求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评判的原那么要求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是指为实现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所采取的通过充分验证后的灭菌(无菌)生产工艺。
目前,注射剂的无菌保证工艺要紧有两种:1.终端灭菌工艺:在操纵微生物污染量的基础上,在药品灌封后,通过湿热灭菌方式除菌。
一样来讲,本方式本钱低,无菌保证水平高,适宜于大容量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的灭菌。
2.无菌生产工艺:在无菌系统环境下,通过除菌过滤法或无菌操作法,以避免污染为目的,排除致使污染的各类可能性来保证无菌水平。
一样来讲,由于本方式对环境系统的要求高,且阻碍无菌操作的因素多而使得无菌保证水平比终端灭菌工艺低。
无菌生产工艺一样适宜于粉针剂,亦可适宜于临床需要但不能进行终端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
由此,终端灭菌工艺和无菌生产工艺具有不同的系统要求、不同的除菌方式和不同的无菌保证结果。
评判无菌保证工艺是不是有效曾一度要紧通过对终产品抽样进行无菌查验来判定;由于微生物在产品中的散布是不均匀的,且抽检样品的数量有限,故抽检的结果不能真实代表整批产品的无菌状态。
国际上更为注重无菌保证工艺的设计是不是合理、所用的设备与工艺是不是通过充分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切实依照验证后的工艺进行生产,如此才能保证灭菌(无菌)工艺的靠得住性。
在业界,经常使用“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Level,SAL)概念来评判灭菌(无菌)工艺的成效,SAL的概念为产品经灭菌/除菌后微生物残余的概率。
该值越小,说明产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概率越小。
为了保证注射剂的无菌平安性,国际上一致规定,采纳湿热灭菌法的SAL不得大于10-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而采纳无菌生产工艺的产品,其SAL一样只能达到10-3,故仅限于临床必需注射给药而确实无法耐受终端灭菌的产品。
无菌生产工艺只适用于粉针剂或部份小容量注射剂。
一、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那么注射剂包括大容量注射剂(50ml以上)、小容量注射剂(20ml以下)和粉针剂三种剂型。
化学药品注射剂工艺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

放大生产阶段验证
工艺研究阶段的验证
通过对多批样品制备过程的分析,以及对制
剂中间产品及终产品质量的分析,对工艺过 程本身是否稳定,是否易于控制进行验证和 评价。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药品注射剂工艺研究的基本技术 要求
工艺验证
放大生产阶段的验证
目的:考察所采用的制备工艺在规模化生
产时的可行性,对工艺是否适合工业化生 产进行验证和评价
无菌保证水平 杂质的控制水平 工业生产的可行性 临床使用的方便性
PPT文档演模板
选择最优剂型
化学药品注射剂工艺研究的基本技术 要求
剂型选择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无菌保证水平的具体考虑
首先要考虑被选剂型可采用的灭菌工艺的无菌 保证水平的高低,原则上首选剂型应能采用终 端灭菌工艺(F0≥8),并保证SAL≤10-6
处方研究
处方组成的考察
• 原料药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为处方设
计提供依据。
理化性质:外观色泽、pH、pKa、熔点、
水分、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等,以及在 固态和/或溶液状态下对光、热、湿、氧等 的稳定性情况、所含杂质情况
生物学性质(如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
药代动力学性质、毒副作用及治疗窗等)
PPT文档演模板
以验证在所选用量下的安全性。
改变给药途径——充分证明在注射途径下的安全
性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药品注射剂工艺研究的基本技术 要求
处方研究
处方设计
处方设计应在上述对药物和辅料有关研究
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剂型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的需要,结合相关文献及具体工作实践,先 设计几种基本合理的处方,然后结合制备工 艺研究,以制剂的外观、色泽、澄明度、 pH、含量、有关物质、细菌内毒素或热原、 不溶性微粒等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处方进行 考察。通过考察确定初步处方,并明确影响 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
灭菌无菌工艺设计验证指导原则

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第二稿)目录1概述 (2)2制剂湿热灭菌工艺 (3)2.1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 (3)2.1.1 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 (3)2.1.2过度杀灭法的工艺研究 (5)2.1.3残存概率法的工艺研究 (5)2.2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 (7)2.2.1物理确认 (7)2.2.2 生物学确认 (9)3制剂无菌生产工艺 (10)3.1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0)3.1.1无菌分装生产工艺的研究 (10)3.1.2 过滤除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1)3.2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 (12)3.2.1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12)3.2.2 除菌过滤系统的验证 (14)4原料药无菌生产工艺 (17)4.1 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特点 (18)4.1.1 溶媒结晶工艺 (18)4.1.2 冷冻干燥工艺 (19)4.2 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 (19)4.2.1 验证批量 (19)4.2.2 最差条件 (19)1概述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完全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一批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
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取决于合理且经过验证的灭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生产过程中严格的GMP管理。
无菌药品通常的灭菌方式可分为:1)湿热灭菌;2)干热灭菌;3)辐射灭菌;4)气体灭菌;5)除菌过滤。
按工艺的不同分为最终灭菌工艺(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
其中最终灭菌工艺系指将完成最终密封的产品进行适当灭菌的工艺,由此生产的无菌制剂称为最终灭菌无菌药品,湿热灭菌和辐射灭菌均属于此X畴。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技术要求

[注:以下均为2008年度第一期讲习班(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技术要求)参会代表所提问题,本期讲习班讲习组根据目前的有关技术要求,经过认真梳理、分析、总结后,现予以发布,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1、按照欧盟决策树的要求,不能达到121℃,15分钟灭菌,可选择F0≥8的残存概率法。
请问,若产品能达到121℃,12分钟灭菌,是否就不能选择121℃,10分钟,同样,能达到10分钟,就不能选择8分钟,都是F0≥8的情况。
答:从微生物杀灭的数学模型可知,在初始污染相同的情况下,灭菌F0值越大,无菌保证水平越高。
因此,显然为降低产品残留微生物的风险,尽量选择高的F0值是顺理成章的。
2、在产品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均能满足121℃,8分钟和115℃,30分钟,哪个条件应该优先选择呢?答:不考虑产品理化质量稳定性,理论上这两种条件达到的F0值几乎相等,无所谓优选哪个。
但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灭菌器内产品中热穿透的情况,灭菌器内不同部位的产品实际获得的F0值的差异,不同灭菌批次间产品的F0的差异等。
应该选择热分布差异小,产品F0值差异较小的灭菌工艺。
3、申报资料中的灭菌条件为“101℃2℃,灭菌30分钟”,这种表示法是否规范?答:暂不说灭菌条件为“101℃2℃,灭菌30分钟”是否规范,“101℃2℃,灭菌30分钟”本身不能称为终端灭菌,因“101℃2℃,灭菌30分钟”几乎不能计算F0值。
灭菌条件的表示可以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168灭菌法,121℃15min或116℃40min。
4、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是否合适?答: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可以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但应进行热穿透试验,考察不同体积样品的热穿透是否有一致,同时考虑采用的灭菌方式应能保证大体积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5、选择最高无菌保证水平的灭菌工艺,可能会与产品的质量,如有关物质、稳定性等方面有冲突,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另外,国外上市的是粉针剂,国内申报时是否还需要进行灭菌工艺的选择研究?答:实际上,在进行灭菌工艺选择研究过程中就应该进行不同灭菌条件下样品质量变化的研究,选择灭菌工艺的过程也是平衡无菌保证水平和(样品质量)理化指标的过程,在产品有临床需求的情况下,灭菌工艺的选择应以其自身能达到的最高无菌保证水平为原则。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原则

附件1: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原则(试行)根据《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要点》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的要求,为更好地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制定本技术原则。
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原辅料及工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由于已上市中药注射剂研究背景的特殊性,工艺的多样性及所含成份的复杂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技术原则仅明确了中药注射剂原辅料及工艺研究的一般性要求,应根据具体品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已上市中药注射剂用生产工艺、原辅料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等应与实际生产情况一致。
应明确并固定具体生产工艺参数,其波动应在实际生产范围内。
相关资料应能说明已上市中药注射剂能够保证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
一、原料(一)中药注射剂的处方组成及用量应与国家标准一致。
应提供相关质量标准,如有改变应提供批准证明文件。
(二)中药注射剂处方中的有效成份、有效部位、提取物、药材、饮片等应有法定标准。
无法定标准的应建立质量标准,并附于制剂质量标准后。
(三)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
应固定药材的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贮存条件等,建立相对稳定的药材基地,并加强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尽可能采用规范化种植的药材。
无人工栽培药材的,应明确保证野生药材质量稳定的措施和方法。
1.基原:应提供药材的质量标准,明确并固定基原、药用部位等。
药材标准中包含多种基原的,应固定使用其中一种基原的药材。
如确需使用多个基原的,应固定不同基原药材之间的投料比例,保证投料用药材质量的相对稳定。
2.产地:应提供产地确定的相关资料。
建立相对稳定的药材基地。
如确需使用多个产地药材的,应固定源于不同产地药材的饮片之间的投料比例,或采用质量均一化等方法保证投料用饮片质量的稳定,并提供相应研究资料。
3.采收期:应固定药材采收期,如采收期与传统采收期不符,应提供相关研究资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起草背景无菌保证水平是化学药品注射剂的关键质量属性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和验证相关技术要求已不断完善。
参考美国注射剂协会(PDA)、欧盟及国家局公布的相关技术指南、GMP相关要求,我中心起草了本指导原则,旨在促进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
经过与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国内外制药企业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内容与说明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附件及参考文献五个部分。
概述部分:对无菌的概念及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
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部分:主要对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进行了阐述。
灭菌工艺研究应关注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过度杀灭法和残存概率法对微生物污染监控要求的差异。
灭菌工艺验证包括物理确认和生物确认两部分,分别对工艺验证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说明。
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部分:明确了选择无菌生产工艺的前提条件。
对除菌过滤工艺、无菌分装工艺的概念及工艺研究中的关注点进行了阐述。
针对无菌工艺验证,主要对除菌过滤工艺验证及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中应验证的项目、相关操作要求及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对于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国内尚无指导原则进行系统的阐述,所以本指导原则进行了比较全面、详细的阐述。
对于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国家局2018年发布了《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无菌制剂)》,本指导原则主要从注册申请角度,强调结合注册申请产品的特点设计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具体要求不再详细阐述,可以参照国家局2018年发布的上述文件执行。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 (3)二、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 (4)(一)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 (4)1.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 (4)2.微生物污染的监控 (7)(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 (9)1.物理确认 (9)2.生物学确认 (13)3.基于风险评估的验证方案设计 (16)三、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 (16)(一)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6)1.除菌过滤工艺的研究 (16)2.无菌分装工艺的研究 (18)(二)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 (18)1.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19)2.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21)1/ 29四、附件 (24)五、参考文献 (27)2/ 291一、概述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3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4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5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6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7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特定批次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8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910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需通过合理设计和全面验证的灭11菌/除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12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予以保证。
13本指导原则主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标准14起草制订,重点对注射剂常用的灭菌/无菌工艺,即湿热灭15菌为主的终端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16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的研究和验证进行阐述,17旨在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18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无菌注射剂申请上市以及上市后变19更等注册申报过程中对灭菌/无菌工艺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作,相关仪器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包括在本指2021导原则的范围内。
2020版《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 (3)二、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 (4)(一)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 (4)1.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 (4)2.微生物污染的监控 (7)(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 (9)1.物理确认 (9)2.生物学确认 (13)3.基于风险评估的验证方案设计 (16)三、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 (16)(一)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6)1.除菌过滤工艺的研究 (16)2.无菌分装工艺的研究 (18)(二)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 (18)1.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19)2.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21)1/ 29四、附件 (24)五、参考文献 (27)2/ 291一、概述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3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4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5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6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7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特定批次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8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910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需通过合理设计和全面验证的灭11菌/除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12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予以保证。
13本指导原则主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标准14起草制订,重点对注射剂常用的灭菌/无菌工艺,即湿热灭15菌为主的终端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16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的研究和验证进行阐述,17旨在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18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无菌注射剂申请上市以及上市后变19更等注册申报过程中对灭菌/无菌工艺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作,相关仪器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包括在本指2021导原则的范围内。
【CDE培训 精】4.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起草和考虑

• 化学药品注射剂-终产品 • 湿热灭菌工艺 • 无菌生产工艺
• 注册申报过程中需要提供的研究及验证内容。 • GMP要求的相关器具、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在本指导原则的范
围内。
7
一、概述
• 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国食药监注[2008]7号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 中国药典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的起草和考虑
目 录
CONTENTS
一 概述 二 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 三 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和验证 四 小结
一、概述
无菌药品和无菌保证水平的定义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 特定批次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系指无菌药品中存在活微生物的 概率。
一、概述
灭菌/无菌工艺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被灭菌产品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 和经济性、灭菌后产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 湿热灭菌工艺: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是微生物菌 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 过滤除菌工艺:系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铝材的原理以去除液体中的微生物的方法 • 无菌生产工艺:系指必须在无菌控制条件下生产无菌制剂的方法,无菌分装和无菌冻干是最
(FBIO),需监控生物负荷。
11
1
2
二、湿热灭菌工艺研究和验证
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 据
• 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与稳 定性。
• 处方和工艺:充氮、辅料种类 和用量、具体的灭菌条件。
• 包材的选择:使用热不稳定、 密封性不合格的包装材料,不 能作为灭菌工艺选择的依据。
• 制剂总体的稳定性。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PPT课件2020版

不同工艺流程,有不同的风险因素,进而有不同的风险控制要求和措施
仿制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通常不应低于参比制剂。
8
一、概述
灭菌/无菌工艺选择的决策树
9
目 录
CONTENTS
一 概述 二 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 三 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和验证 四 小结
二、湿热灭菌工艺研究和验证
2008年7号文
• 结合热分布、 热穿透、灭菌 前污染微生物 的生物负荷检 测,确定灭菌 柜内各个位置 的待灭菌产品 是否能够达到 预期的无菌保 障水平。 13
二、湿热灭菌工艺研究和验证-生物学确认
生物学确认
生物指示剂选用 的一般原则
• 常用生物指示 剂
• 嗜热脂肪芽孢 杆菌:1.5-3.0
• 枯草芽孢杆菌: 0.3-0.7
通过研究和验证确定可能影响产品无菌保障的关键因素,并在工艺中加以固定。
•湿热灭菌工艺:灭菌设备的原理;灭菌程序的温度、时间、F0值;装载方式;残存概率法生产关键步骤的时间/保持 时间,微生物负荷控制,等等。 •无菌工艺:滤膜的型号、材质、连接方式;除菌滤器上下游压差、滤器使用时间/次数、滤器完整性测试;生产关键 步骤的时间/保持时间,微生物负荷控制;等等。 •其他:包材的来源、材质、尺寸、型号。
• 包括微生物截留 测试、完整性测 试、生物安全测 试、流速测试、 水压测试、多次 灭菌测试、可提 取物测试、颗粒 物释放测试和纤 维脱落测试等。
细菌截留试验
• 挑战菌:缺陷型 假单胞菌。
• 滤膜:必须和实 际生产中所用过 滤器材质完全相 同,多个批次。
• 挑战溶液的选择生存性实验。
• 细菌截留试验条 件应综合确定。
20
三、无菌生产工艺研究和验证—模拟试验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及申报资料的原则性规范

(一)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
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50ml以上) 小容量注射剂(20ml以下) 粉针剂(冻干、无菌分装)
不同剂型采用的灭菌工艺可能不同,进而会影响产 品的SAL(无菌保证水平),因此,在评价无菌保证工 艺时,首先应评价剂型选择的合理性
工艺验证:培养基灌装验证 无菌原料药,精、烘、包需在百级环境下进行 无菌辅料的技术要求与无菌原料药一致
五、申报资料要求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申报资料 需提供生产工艺及验证资料 ➢ 生产工艺研究与验证内容的完整体现 ➢ 生产工艺技术评价的重要试验依据 ➢ 批准前检查、现场核查等监管的档案依据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资料的格式和内容
决策树越往下,风险越大 需要提供的必要证据越多
基本原则:
➢ 无菌产品应在灌装到最终容器后进行最终灭 菌(首选)
➢ 如因产品对热不稳定不能进行最终灭菌时, 可采用最终灭菌方法的替代方法--过滤除菌 和/或无菌生产工艺(退而求其次)
同时明确如下要求:
➢ 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首先应根据特定的处方选择最佳的灭菌方法, 然后再选择包装材料
简述无菌保证工艺,以及用到的灭菌设备、原理和型号 (一)原辅料、药包材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二)原辅料、药包材的准备:原辅料的预处理、直接接
触药品的内包装材料等的清洗、灭菌等。 (三)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试验的过程及结果 (四)结论 (五)再验证(拟进行再验证的时间和内容)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试验的过程及结果
的测定
及污染菌的耐热性测定
工艺验证要求: 过度杀灭法和残存概率法均应进行工艺验证 验证内容:空载热分布
满载热分布 热穿透试验 微生物挑战试验(残存概率法) 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数量和耐热性
注射剂的无菌保证与工艺研究

中国 GMP(1998 修订)
洁净 级别 尘粒数 / 立方米
≥ 0.5μm ≥ 5μm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 CFU /立方米
沉降菌 CFU/皿 (Ф 90 mm 半 小 时 )
100
10 000 100 000 300 000
3 500
350 000 3 500 000 10 500 000
F0=(SAL+lgN0)×D =(6+ lg100)
×1= 8分钟。
换算成115 ℃下的F0
≤1。
/L115=8/0.25=32分钟。
22
• 残存概率法有效的基础: N0≤100, D
2013-11-5
无菌保证水平应用实例2
• 某输液采用110℃,30分钟的灭菌程序,起始
污染微生物仍为100cfu/瓶,D值为0.5分钟, 经计算此时的无菌保证值和残存微生物污染的 概率为: SAL= F0/D - lgN0 = L110×t /D - lg100 = 0.08×30/0.5-2 = 2.8 残存微生物的概率为10-2.8=0.158% 通过无菌检查的概率为(1-0.158%)20=96.9%。
注射剂的无菌保证 与工艺研究
2008.11
2013-11-5
1
药品管理法与药品生产
• 2001年2月28日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第十
条,经修订后明确要求:
“药品必须按照(原法规:工艺规程)国家药品 标准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 艺进行生产,…。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 艺的,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核批准。”
2013-11-5
16
过度杀灭法
– F0不低于12 – 适用于热稳定性好的产品 – 以彻底杀灭任何污染的微生物为实现 无菌的手段 – 无菌保证值不小于6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其灭菌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
环节。
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是指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对灭菌工艺进行研究和验证,以确保注射剂的灭菌效果符合要求,从
而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灭菌工艺研究
灭菌工艺研究是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灭菌工
艺参数。
灭菌工艺参数包括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灭菌压力、灭菌介
质等。
在灭菌工艺研究中,需要进行灭菌效果试验,以确定最佳的灭
菌工艺参数。
二、灭菌工艺验证
灭菌工艺验证是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进行验证,以确保灭菌效果符合
要求。
灭菌工艺验证需要进行灭菌效果试验和生物指示剂试验。
灭菌
效果试验是指对注射剂进行灭菌处理后,检测灭菌效果的试验。
生物
指示剂试验是指使用生物指示剂对注射剂进行灭菌处理,以检测灭菌
效果的试验。
三、灭菌工艺指导原则
灭菌工艺指导原则是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进行指导的原则。
灭菌工艺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灭菌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灭菌工艺应根据注射剂的特点进行研究和验证。
3. 灭菌工艺应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4. 灭菌工艺应定期进行验证,以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总之,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是保证注射剂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进行操作,以确保注射剂的灭菌效果符合要求,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引言:注射剂的灭菌过程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对于保证注射剂的无菌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以及验证指导原则,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1. 灭菌方法的选择:在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热灭菌、辐射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根据不同的药品特性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确保药品的无菌性。
2. 灭菌工艺参数的确定:灭菌工艺参数的确定是灭菌工艺研究的关键环节。
包括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灭菌压力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最佳的灭菌工艺参数,以确保药品在灭菌过程中的无菌性。
3. 灭菌效果的评价:灭菌效果的评价是灭菌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对灭菌后的样品进行检测,评估灭菌效果。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评价结果的合格性将直接影响灭菌工艺的验证结果。
二、灭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1. 灭菌工艺验证的目的:灭菌工艺验证的目的是验证所设计的灭菌工艺是否能够确保注射剂的无菌性。
通过严格的验证过程,评估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验证样品的选择:灭菌工艺验证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验证。
样品的选择应考虑到药品的不同特性和使用要求,确保验证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3. 验证方法的确定:灭菌工艺验证的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生物指示物法、物化指标法和微生物学检测法等。
根据不同的药品特性和验证要求,选择适合的验证方法。
4. 验证参数的确定:灭菌工艺验证需要确定合适的验证参数。
包括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和灭菌压力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验证灭菌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验证结果的评估:灭菌工艺验证的结果需要进行评估。
根据验证结果,评估灭菌工艺的合格性和可行性。
如果验证结果符合要求,说明灭菌工艺设计合理;如果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工艺调整和改进。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研究目的:通过对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制定指导原则,确保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 研究内容:1. 灭菌方法的选择和验证:根据药品注射剂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灭菌方法,并进行验证,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2. 灭菌设备的选择和验证:根据灭菌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灭菌设备,并进行验证,确保设备的性能和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3. 灭菌剂的选择和验证:根据药品注射剂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灭菌剂,并进行验证,确保灭菌剂的性能和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4. 灭菌工艺的优化和验证:通过对灭菌工艺的优化和验证,提高灭菌效率和灭菌质量,确保药品注射剂的无菌状态符合要求。
5. 灭菌后处理的研究和验证:对灭菌后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确保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 研究方法:1. 实验室研究: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灭菌方法、设备、剂和工艺进行验证和优化。
2. 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对灭菌后处理方法进行验证和优化,确保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3.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 研究成果:1. 制定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为药品注射剂的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提高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3. 推动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研究结论: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灭菌方法、设备、剂和工艺的优化和验证,可以提高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制定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对药品注射剂的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sterile, aseptic process validation guideline

Contents1 概述Summary (2)2 制剂湿热灭菌工艺Moist heat sterile process (3)2.1 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Study on moist heat sterile process (3)2.2 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Moist heat sterilization process validation (6)3 制剂无菌生产工艺Preparation aseptic production process (10)3.1 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Research of aseptic production process (10)3.2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Aseptic production process validation (11)4 原料药无菌生产工艺API aseptic production process (16)4.1 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特点Sterile API production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17)4.2 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sterile API process validation (19)1 概述Summary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完全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一批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
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取决于合理且经过验证的灭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生产过程中严格的GMP管理。
Sterile drug means the preparations and API which l egal drug standards list of asepsis check, generally, sterile drug including injection, sterile APIs and eye drops, etc. Strictly,sterile drug shouldn’t have any live microorganisms, but in current situation, it can’t be achieved. So current the sterile use a probability concept: SAL.无菌药品通常的灭菌方式可分为:1)湿热灭菌;2)干热灭菌;3)辐射灭菌;4)气体灭菌;5)除菌过滤。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一、概述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特定批次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需通过合理设计和全面验证的灭菌/除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予以保证。
本指导原则主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标准起草制订,重点对注射剂常用的灭菌/无菌工艺,即湿热灭菌为主的终端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processing)的研究和验证进行阐述,旨在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无菌注射剂申请上市以及上市后变更等注册申报过程中对灭菌/无菌工艺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作,相关仪器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包括在本指导原则的范围内。
本指导原则的起草是基于对该问题的当前认知,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药物研究技术要求的提高,本技术指南将不断修订并完善。
二、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一)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1. 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灭菌工艺的选择一般按照灭菌工艺选择的决策树(详见附件1)进行,湿热灭菌工艺是决策树中首先考虑的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法是利用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注射剂的湿热灭菌工艺应首选过度杀灭法,即F0(标准灭菌时间)值大于12的灭菌工艺;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可以选择残存概率法,即F0值大于8的灭菌工艺。
4.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起草和考虑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起草和考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年7月概述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一二目录CONTENTS 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和验证三小结四无菌药品和无菌保证水平的定义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
特定批次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系指无菌药品中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终端灭菌工艺:不超过一百万分之一。
无菌生产工艺:以培养基灌装零污染为目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药品•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过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他质量特性绝不能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
《中国药典》2015年版1421 灭菌法•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质量源于设计《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80号)》•提供无菌工艺步骤的工艺验证报告(编号:--,版本号:--),工艺必须在预定的参数范围内进行。
M4Q(R1):人用药物注册通用技术文档:药学部分•3.2.P.3.5 工艺验证和/或评价(名称、剂型)•对于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步骤或关键检验项目,应提供验证和/或评价研究的说明、文件和结果(例如灭菌工艺、无菌工艺或灌装的验证)。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选择应参考国内外灭菌/无菌工艺相关的指导原则进行。
•2、工艺验证:灭菌/无菌工艺验证•对于终端灭菌药品:药品终端灭菌工艺验证。
目的•对注射剂的灭菌工艺研究和验证的要点进行阐述。
•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适用范围•化学药品注射剂-终产品•湿热灭菌工艺•无菌生产工艺•注册申报过程中需要提供的研究及验证内容。
•GMP要求的相关器具、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在本指导原则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评价的原则要求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是指为实现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所采取的经过充分验证后的灭菌(无菌)生产工艺。
目前,注射剂的无菌保证工艺主要有两种:
1.终端灭菌工艺:在控制微生物污染量的基础上,在药品灌封后,通过湿热灭菌方式除菌。
一般来说,本方法成本低,无菌保证水平高,适宜于大容量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的灭菌。
2.无菌生产工艺:在无菌系统环境下,通过除菌过滤法或无菌操作法,以防止污染为目的,消除导致污染的各种可能性来保证无菌水平。
一般来说,由于本方法对环境系统的要求高,且影响无菌操作的因素多而使得无菌保证水平比终端灭菌工艺低。
无菌生产工艺一般适宜于粉针剂,亦可适宜于临床需要但不能进行终端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
由此,终端灭菌工艺和无菌生产工艺具有不同的系统要求、不同的除菌方法和不同的无菌保证结果。
评价无菌保证工艺是否有效曾一度主要通过对终产品抽样进行无菌检验来判断;由于微生物在产品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且抽检样品的数量有限,故抽检的结果不能真实代表整批产品的无菌状态。
国际上更为注重无菌保证工艺的设计是否合理、所用的设备与工艺是否经过充分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切实按照验证后的工艺进行生产,这样才能保证灭菌(无菌)工艺的可靠性。
在业界,常用“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概念来评价灭菌(无菌)工艺的效果,SAL的定义为产品经灭菌/除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
该值越小,表明产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概率越小。
为了保证注射剂的无菌安全性,国际上一致规定,采用湿热灭菌法的SAL不得大于10-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而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产品,其SAL一般只能达到10-3,故仅限于临床必需注射给药而确实无法耐受终端灭菌的产品。
无菌生产工艺只适用于粉针剂或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一、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
注射剂包括大容量注射剂(50ml以上)、小容量注射剂(20ml以
下)以及粉针剂三种
剂型。
不同的剂型所采用的灭菌工艺可能不同,进而会影响产品的SAL,因此在评价无菌保证工艺时,需首先评价剂型选择的合理性。
在遵循剂型选择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从无菌保证水平的角度考虑,注射剂剂型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
1.首先要考虑被选剂型可采用的灭菌工艺的无菌保证水平的高低。
原则上首选剂型应能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以保证SAL≤10-6。
2.对于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且临床必需注射给药的品种,可考虑选择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剂型。
通常无菌生产工艺仅限于粉针剂或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3.注射剂中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粉针剂之间的互改,如无充分的依据,所改剂型的无菌保证水平不得低于原剂型。
二、无菌保证工艺的技术要求
1.大容量注射剂
(1)应采取终端灭菌工艺,建议首选过度杀灭法(F0≥12),如产品不能耐受过度杀灭的条件,可考虑采用残存概率法(8≤F0<12),但均应保证产品灭菌后的SAL不大于10-6。
采用其它F0值小于8的终端灭菌条件的工艺,原则上不予认可。
(2)如产品不能耐受终端灭菌工艺条件,应尽量优化处方工艺,以改善制剂的耐热性。
如确实无法耐受,则应考虑选择其他剂型,而非大容量注射剂。
(3)工艺验证:应进行规范的灭菌工艺验证,部分验证工作可结合生产线验证一并进行。
主要包括以下试验:
①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测定,包括灭菌前产品中的污染菌及其耐热性D值的测定;
②热穿透试验;
③微生物挑战试验:所用生物指示剂的耐热性及数量应对灭菌工艺构成必要的挑战,生物指示剂的耐热性应大于产品中常见污染菌的耐热性。
2.粉针剂
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粉针剂,应能保证SAL不大于10-3。
这主要依赖于无菌生产工艺是否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进行生产与验证。
(1)冻干粉针剂
冻干粉针剂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中的设备验证、环境监测是冻干粉针剂生产线GMP要求的常规内容;培养基灌装验证是对设备、环境以及人员操作的一种系统验证,是判断无菌保证水平的关键手段。
常规的工艺验证试验包括:
①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试验:最少在线灌装三批,每批的批量详见附表,每瓶产品均应进行无菌检查,判断该试验是否合格的标准见附表。
②除菌过滤系统适应性验证试验:包括过滤系统相容性测试、过滤前后滤膜完整性测试、滤膜的微生物截留量测试。
(2)无菌分装粉针剂
无菌分装粉针剂的质量保证主要依赖于无菌生产线的基本条件和对生产工艺各环节严格的质量控制。
生产工艺的控制和验证要求对不同的无菌分装产品是一致的。
严格执行GMP的有关要求,是无菌粉针剂生产的重要质量保证。
工艺验证工作主要为培养基灌装验证试验。
灌装的批数、批量与合格标准见附表。
对于同时申报无菌分装用原料药的产品,需关注原料药精制、干燥、包装应在百级环境下进行。
如涉及无菌分装用辅料,技术要求同前。
3.小容量注射剂
(1)应首选终端灭菌工艺,相关技术要求同大容量注射剂。
(2)如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能采用终端灭菌工艺的品种,且为临床必需注射给药的品种,可考虑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相关技术要求同冻干粉针剂。
(3)对于过滤除菌工艺同时采用了流通蒸汽辅助灭菌的品种,建议修改为终端灭菌工艺,技术要求同大容量注射剂;对确实无法采用终端灭菌工艺的品种,应修改为无菌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同冻干粉针剂。
对于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的验证应结合无菌生产工艺进行。
三、其它相关要求
1.在剂型选择的研究中,为判断灭菌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应进行灭菌前后
产品质量对比的研究,且应注意考察条件和方法的合理性,考察项目需全面,相关分析方法需验证。
同时研究用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2.容器的密封性对于无菌产品在有效期内保持无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故非常有必要推动此项工作,建议申报单位在工艺研究、包装材料的选择以及稳定性研究中,加强容器密封性的考察。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