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1
1修辞手法-比喻
寻找“
”
12.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坛,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3.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14.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15.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
比喻词分别是:
是,也是 成了
是
真是
特殊比喻句:有些句子中没有明显比喻词,用“是,成
为……”来代替,句子依然构成把xx比作xx.这种称为暗喻。
比喻词分别是:就像、像、 像、 像、 像……一样。
寻找“比喻词”
6.马路上的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7.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8.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9.湖面如一面镜子似的。 10.漓江的水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11.老师像园丁似的培育祖国的花朵。
比喻词分别是: 如同、如……般、犹如、如……似的、仿佛、 像……似的
理解“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
用本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在形式上,有本体和喻体之分。 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 象、难理解的事物。
现在你们会判断比喻句了吗?
像、好像、像……一样、像……一般 犹如、如、如……一般、宛如、如同 像……似的、似、若、仿佛
寻找“比喻词”
1.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女孩有的弯着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 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3.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4.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5.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照射在草地上。
就像
如同
是
喻体
常见修辞手法[1]
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 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注意创新
判断下列比喻是否恰当
(1)明净的未名湖犹如一 面照妖镜。 (2)红的、绿的、黄的, 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 (3)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 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 网的关系一样。
练 习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 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 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 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 的朋友了。( )
练 习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 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五、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 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六、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形 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练 习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 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比 拟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
高考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修辞手法一
修辞手法一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朱自清《春》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
修辞1
修辞1本文是关于修辞1,感谢您的阅读!一.比喻。
《手术台就是阵地》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这篇课文题目把“手术台”比喻为战斗的“阵地”,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紧张、危急的气氛,歌颂了战斗在手术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拟人。
《大海的歌》使用了拟人手法。
题目把无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传情、表意。
课题上使用了拟人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阅读起来别有一种趣味。
三.设问。
《幸福是什么》使用了设问手法。
运用设问手法在课题中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四.双关。
《高大背影》使用了双关手法。
“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写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长得高大,实际是讲他乐于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你们想错了”》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课文中主人公的原话为题目。
“你们想错了”,不但是方志敏烈士对敌人的严厉驳斥,反映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本质区别,而且突出了中心,点明了主题。
六.倒装。
《再见了,亲人》使用了倒装手法。
这样写,不但渲染了气氛,而且着力烘托了主人公与亲人无比眷恋之情。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
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
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修辞一比喻
比喻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也可以称为“喻衣”)。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像”、“如”等)。
比喻的功能有以下三点:1、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
3、“比喻”句“A像B”、“C是D”的基本结构能够直接反映出使用者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能够直接透射出使用者的想像力、情感力、感悟力、审美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等。
一、明喻明喻的基本构成方式是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明喻的喻词有:像、好像、就像、真像、犹、犹如、如、就如、有如、真如、恍如、若、有若、恍若、似、恰似、好比、彷佛等。
《围城》中的明喻1、船又过了锡兰和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本国殖民地。
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
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
把“法国人”比作“狗”,“法国人”是本体,“像”是比喻词,“狗”是喻体。
2、方鸿渐给鲍小姐一眼看的自尊心像泄尽气的橡皮车胎。
把“自尊心”比作“泄尽气的橡皮车胎”。
3、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说:“方先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会来?”把“冷淡的笑容”比作是“阴寒欲雪天的淡日”。
4、晚上近九点钟,方鸿渐在赵辛楣房里讲话,连打哈欠,正要回房去睡,李梅亭打门进来了。
两人想打趣他,但瞧他脸色不正,便问:“怎么欢迎会完得这样早?”梅亭一言不发,向椅子里坐下,鼻子里出气像待开发的火车头。
把“鼻子里出气”比作是“待开发的火车头”。
5、韩太太虽然相貌丑,红头发,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
包含了两个明喻,本体分别是“雀斑”和“举止活泼”,喻体分别是“面饼上苍蝇下的粪”和“通了电”,喻词分别是“像”和“似的”,生动贴切地描绘出了韩太太令人厌恶而可笑的丑态。
修辞1
(二)整句和散句 • 单独的句子无所谓整句和散句之分。整 句和散句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 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 • 散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 错运用的一组句子。例如:
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 意义鲜明。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较 广,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 刻、鲜明的印象。例如: 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 走难路,难而不俗。 (徐刚《黄山拾美》) 三部分句子字数、结构都相同,构成排 比格式。形式齐整匀称,表意简练醒目。
(四)词语的音节要匀称 音节匀称主要是指结构相似、音节数目 相等。 一句话的音节整齐匀称就可以形成节奏, 节奏是汉语语音美的一个重要内容。 先看一个反例:
春天,不仅带来希冀、新生、美、向上 的力、大自然的繁忙、五彩缤纷的新天地, 还要与亲切真诚的吐露、劳动者手上的厚 茧、描绘未来的图纸、为了真理而斗争的 硝烟、柔情的眼波、迷人的夜曲,编织成 甜蜜、幸福、闪闪发光的生活。 (冯骥才《啊!》) 这一段文字描写,有人用“杂乱不和谐” 来评价它 ,也就是缺少音节节奏的考虑。
②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 长裙,顶着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 家园。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句则是“飘”字显出了生动。它写出 了轻盈的步态,仿佛姑娘们裙下生风,正轻 快地走来。试想,如果不是用“飘”,而是 用“穿”,还有动感美感吗?
(三)词语的活用 有时出于表达上的需要,要对某些 词语“变通”使用,有意改变其词性和 功能,这就是词语活用。 词语活用可以使得言语表达生动形 象,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例 如:
同游的一位编修顺口说道:“有犬卧通 衢,逸马蹄而死之。”另一位编修说:“有 马逸於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听了 却不以为然地说:“您二位这样写太罗嗦了。 要用此法去编写历史,恐怕写万卷还写不完 呢。”二位编修反问欧阳修:“那么照你的 写法呢?”欧阳修说只用“逸马杀犬于通” 六个字就可以了。二人听了都十分赞赏。
英语修辞1
1. 定义definition
Metonymy: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using Name B to replace Name A. ——Name B and Name A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联想) each other. 所谓借代是用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另一事物 (即借彼代此),而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紧 密关联。
Synecdoche 提喻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魅力 form of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charm 在语言表述过程中,同样的一件事物,若变 换一种表现形式,可使语言新鲜别致,生动 形象,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突出事物的特 征,达到一种别出心裁,引人入胜的言语艺 术效果。正确地运用这一修辞手法,有利于 我们根据事物的相关性,透过借体了解本体 ,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3) 根据动植物名称 By using the names of animals or plants
The big apple(大苹果)——New York city(纽约市) Russian bear(俄国熊)——Russians or the Russian government(俄国/俄国政府) British lion(英国狮)——England or the English government(英国/英国政府)
(2) 根据实物名称 By using the real name 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 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用“钱”指代“有钱人”) 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 我住在飞机场附近,日夜可听到过往的飞机声。 (the noise made by passing planes用“过往的飞机”指 代“噪音”)
高考单项复习——修辞训练1(附答案)
专题修辞手法(一)1、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B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夜色》)B.苏小姐双颊涂的胭脂下面突然晕红红,像纸上泼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钱钟书《围城》)C.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江河《星星变奏曲》)D. 那声音仿彿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鲁彦《听潮》)B项为明喻,其他项为通感。
2、蜀道供人行走,而青天不可攀登,但李白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下列与这一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雪》)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D项为比喻,其他项为夸张。
3、下列对偶句中,不含对比的一项是( A )A.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A. 海外儿女思乡,思乡,思乡,此情此意久长。
B.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C.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D.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曲子。
此时的他就好像面对着大海。
D项无修辞手法,A项是反复,B项是拟人,C项是排比。
5、下列句子后面括号内指出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A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比喻)B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修辞1
认识手法,各举一例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像纸一样单薄。 夸张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借代
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 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反问
重点分析几种修辞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 排比 借代
读读下面的比喻句: 明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 的屏障。
暗喻
借喻
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 落了山。 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 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博喻
好的比喻有怎样的效果?
生动形象具体 写出事物的特点(什么特点?具体) 表达作者的情感(什么情感?具体)
例: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
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认识手法,各举一例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 通过。比喻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拟人
泰山不辞抔土才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 方可成其大。对偶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排比
Hale Waihona Puke 认识手法,各举一例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像纸一样单薄。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还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形式 通感: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作者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 感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 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
比喻的考查
基础选择题 语言运用(仿句或其他) 诗歌鉴赏(手法效果) 现代文阅读(手法效果)
修辞(1)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书简阅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节目。
这些节目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基础上,用匠心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拍手称快耳目一新厚积薄发美轮美奂B.叹为观止耳目一新厚积薄发熠熠生辉C.拍手称快焕然一新蓄势待发熠熠生辉D.叹为观止焕然一新蓄势待发美轮美奂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荡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B.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激扬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C.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D.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活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在人类历史上,是夜空跨越时间与空间把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类文明曾因暗夜与星空孕育出最精彩的故事。
然而在现代化城市,灯光驱逐了暗夜,月亮和星星也黯淡了光芒。
人们对夜幕降临的感知不再是仰望天上的明月繁星,而是灯火璀璨的摩天大楼和的霓虹广告。
人们往往对废气、废水和噪声等显性污染比较敏感,而对光污染危害却。
事实上,亮如白昼的夜晚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对人类健康、文化美感及生态平衡造成了负面影响,危害。
修辞1
• (三)凝练含蓄 • 1.凝练
• (1)必须对所写的对象有深刻、全面的认识, 并能抓住其最有特征的部分,选用最准确的词 语,集中、突出地把它表达出来。 • ①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 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 ②他从破衣袋里模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手走来的。 • ③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 座石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周的松树,大 理石柱,大理石栏杆,还都好好的,白、滑、 冷。 •
• • • • • • • • • • • •
六、学习修辞的意义及方法 (一)学习修辞的意义 1.学习修辞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2.学习修辞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3.学习修辞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另一段就是关于他“僧敲月下门”诗句又来 的佳话。 (二)学习修辞的方法 1.要注意向人民群众学习 2.要从优秀文学作品中学习。 3.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 4.学习修辞要注意同实践相结合。
(三)精炼性 所谓精炼性是就寓繁于简方面说的,即以尽可 能少的词语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力争做到 字无虚发,句不妄设,以一当十。 (四)生动性 所谓生动性,就是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新 鲜活泼,能够吸引人,打动人。
• 五、修辞的原则 • 修辞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适 应题旨,二是适应内容,三是切合语境。 • (一)修辞和题旨 • 1.修辞与主题思想 • 2.修辞与写说目的 • (二)修辞与内容 • (三)修辞与语境 • 1.修辞与写说对象 • (1)修辞与交际对象 • (2)修辞和写说中的对象
•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尽管我国拥有为数 众多的修辞学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 但是修辞学研究却明显的大幅度萎缩:研究 队伍在缩小,研究论著的产量在减少,而修 辞研究的创造力与影响力在大幅度下降。在 相当程度上修辞学“缺席了”,成了一种 “自言自语”。(《修辞学习》1998,p1) • 目前修辞学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全新的课 题,诸如文学语言、法律语言、广告语言、 传播语言扽一系列社会生活语言需要修辞学 者研究。 • 因此,我们说,修辞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 学科,修辞领域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修辞手法(1)
呼告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 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 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 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例1: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诗经· 硕鼠》 例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例3: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 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 能驰骋。
语言表达运用专题复习
——修辞手法
自从高考不把修辞手法独立作为考点 以来,我们对修辞的学习就没有加以足 够的重视,甚至在高考复习时把它排除 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复习它是浪费 时间。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 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这是人所尽 知的),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 修辞用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需要的, 至少以下几类题目需要利用修辞知识。
(2012山东卷) 16.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 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4分)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 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 , 又如 , 还有什么用呢? 【答案】示例一:做出的饭不能吃 缝好 的衣服不能穿 示例二:盖的房子无法居住 修建的高速 路不能通车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一、两者构成基础不同: 借代构成基础——相关性 借喻构成基础——相似性 1、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二、两者作用不同: 借代的作用——代 借喻的作用——喻(可以改成明喻)
1、要克服困难,必须开动机器。 2、红领巾唱着歌儿迎面走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借喻 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 床上缓慢前进。借喻 借代 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 借代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 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 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借喻 6、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 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 已经气破肚皮了。 借代
诗歌 修辞1
11、通感。
• 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 碧桃千树花。”(《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首句“隔彩霞”渲染 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 音乐。以上两句用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2、借代。
•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 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 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 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如:“住近湓江地低湿, 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琵琶行》•白居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 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先”“鏖战”把“ 诗豪”“风”和“ 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
用 “ 缴缠” 将 “ 诗 ” 拟物,把抽象的“ 诗 ” 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
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
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 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
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1、比喻。
•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 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 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 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修辞手法(1)-完整PPT课件
宜章县第一完全小学 黄海娥
读一读:
垂涎三尺 胆小如鼠 恩重如山
莺歌燕舞 心急如焚 光阴似箭
修辞手法
夸张 拟人 比喻 反问 排比 设问 ……
修辞手法的特点: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 来比作抽象、深奥、陌生的事物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排比: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 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排列。 设问:自问自答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在其中 ……
练一练:
改写句子(将下列句子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
1、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拟人) 太阳回家休息了,月亮出来上班了。
2、这块地很小。(夸张) 这是块巴掌大的地。
3、弟弟迅速地爬上了大树。(比喻) 弟弟像猴子一样爬上了树。
4、我们要遵守纪律。(反问) 难道我们不要遵守纪律吗?
5、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一片黑暗。(排比) 如果我是雨露,我将滋养每寸土地;如果我是清风,我 将吹散所有阴霾;如果我是落叶,我将呵护每朵鲜花。
{大雪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鹅毛般的大雪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老虎大吼一声。 老虎大吼一声,震得山也动了。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
比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有比喻词、两种不同的事物、这两种事物有 相似点 。
判断释疑
这是个比喻句吗? 小明长得像他的妈妈。(不是)
➢清晨,小鸟在枝头唱歌。(拟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夸张)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劳动群众。(设问) ➢上课不认真听讲怎么能学好知识呢呢?(反问 夸张) ➢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比喻 排比) ➢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 喜地开放着。 (比喻 拟人)
修辞方法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缩小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 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8、通感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 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2、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3、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4、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5、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6、部分代整体。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婉曲
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 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 达的本意
部队转进某地。(作战失败,讳言撤退) 人地不宜。(公文书里罢黜官员)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 先要打好图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 来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 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 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 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修辞1
修辞—讲义伴侣明喻:描述动物或人As brave as a lion 强壮的as busy as a bee 繁忙的as calm as a cat 安静的as cunning as a fox 狡猾的as devoted as a mother 无私的as fast as a hare 速度快的as frisky as a two-year-old 兴奋无比的as gentle as dove/ lamb 温顺的as graceful as swan 优雅的as happy as a king 欣喜若狂的as heavy as an elephant 巨大沉重的as hungry as a hunter 饥肠辘辘的as industrious as a beaver 卖力工作的as mad as March hare 疯狂的;亢奋的as obstinate as a mule 固执的as proud as a peacock 非常高傲as slow as a snail 速度极慢的as sober as a judge 头脑清醒的,镇静严肃的as strong as a horse 身强力壮的as tall as a giant 身材超群的,巨大的描述事物特征As black as coal 墨黑的as bright as a button 亮闪闪的as clear a crystal 晶亮的,清澈的as cold as ice 冰凉的as cool as a cucumber 非常凉的,镇静自若的as fit as a fiddle 非常健康,精神抖擞as flat as a pancake 扁平的as hot as fire 火热的as light as a feather 轻如鸿毛的as like as two peas 一模一样as old as the hills 古老的as quick as lightning 寻如闪电的as regular as the clock 极有规则的as safe as the bank 万无一失as sharp as a needle 像针一样尖的,十分敏锐的as silent as the grave 静默的,悄无声息的as sound as a bell 极为清晰,as steady as rock 坚如磐石as straight as an arrow 笔直的as white as snow 雪白的as changeable as the weather 反复无常的as easy as A.B. C 轻而易举的委婉语微小性委婉语引喻:1.词语短语句子。
修辞1
修辞(一)比喻: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喻另一种事物。
结构:本体,喻体,比喻词。
种类:明喻、暗喻、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种类:拟人、拟物。
作用: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三)夸张: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者缩小。
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四)排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种类:成分排比、句子排比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五)对偶:也称“对仗”。
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六)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七)反问: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以打感叹号。
(八)设问: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
目的是强调问题,已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九)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
作用:已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种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十)对比: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方面放在一起,使他们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
(十一)反语:运用根本以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义,就是反语修辞。
作用:能更好的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十二)双关:让词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做双关。
种类: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种(十三)互文:把完整的意思拆开来叙述,理解时要把分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
修辞1:比喻 主观题
修辞1:比喻主观题热身题:(三)运用比喻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下面几种情况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
如:她长得像她爸爸。
②表示猜度。
如:这本书好像是他的。
③表示想象。
如:我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孩提时代。
④表示举例。
如:许多花都开放了,像桃花、梨花、杏花。
⑤比喻义不是比喻。
比喻是临时的,比喻义是通过比喻形成的固定的义项。
(2)甲和乙要有相似点。
例①:列车在飞驰,车厢两旁的树木像排山倒海似的一闪而过。
(“排山倒海”形容声势浩大,跟速度没有相似之处,不能用来比喻树木“一闪而过”)例②:我们的意志像喜马拉雅山一样高。
(“意志”与“喜马拉雅山”之间没有相似点,也不构成比喻)题型一:简析比喻的相似性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
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
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
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
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与日俱进....,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
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例题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明确要求要分析比喻的“相似性”,首先要找出本体和喻体,再分析其相似点;画线句把“百哨齐鸣”比喻成“空中交响乐”,首先是声音上具有相似性,无数风筝上的哨声争相鸣响,正宛如“交响乐”的多人演奏,声音交织;在乐声的特点上也具有相似性,“具有独特的魅力”,风筝的哨声和交响乐一样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二者的相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方法相关知识一、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这个“不同事物”指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句中的“叶子”是本体,“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比喻又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三种基本类型。
那么怎么区分这三种类型呢?(一)明喻,就是非常明显的比喻。
打这种比喻,比喻词也都是些能够明显表示比喻的字眼。
例如: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明喻一般用“正像”、“好像”、“像……一样”、“像……一般”、“仿佛……似的”、“好比”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关联起来。
(二)暗喻,就是不明显的比喻。
这种比喻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字眼儿不是鲜明的比喻词,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暗喻是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关联起来,这种比喻不明显,所以才称它是暗喻。
(三)借喻打这种比喻时,本体和比喻词全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借过来代替本体。
例如:只剩下直的雨道……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瀑布。
这里本体没有出现,也没有用比喻词,是直接借接喻体代替的,所以叫做借喻。
二、拟人。
拟人属于比拟的一种,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
例如: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除了拟人还包括拟物。
例如:1、(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拟人)2、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拟物)莫把比拟和比喻混起来。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
例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扩大)这个房间小得连转身也不可以。
(缩小)四、排比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
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作用是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
用来说理,能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五、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设问法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六、反问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例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设问VS反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
这有什么不好呢?这几句话中,既用了设问(前一问),又用了反问(后一问)。
七、引用引用,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
运用引用修辞法,把名人锤炼成功了语言和确凿的史实,资料引用来说明问题,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八、对偶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运用对偶写出来的语句形式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
作用是突出地表现思想,自然地抒发情感,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对偶和排比有一些相似之处,各个分句的结构相似,但是两者还是不同的。
A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
对偶必须对称。
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B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对偶)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排比)修辞练习题(一)指出下列一段话中使用的修辞方法1、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象一盆清水。
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5、我想:翻身农奴索朗阿爸,不正是一颗亮闪闪的夜明星吗?()6、这种感情象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回环兼拟人、排比套比喻)8、这就是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高明,现在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三明主义。
()9、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10、足以纪念鲁迅的,是鲁迅自己的文章,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对于仇敌的认识与战斗。
()11、在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敌人弯腰。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土里的竹根。
()12、风失去了雨前的野性,轻轻地抚摸着草根;水珠在草尖上闪光,象粒粒珍珠在闪耀;朵朵野花开得那么娇丽,红的似火,黄的似金……()13、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兄弟之间,不就要长命相知,天长地久吗?()14、他品味着香醇的酒味,品味着众人的甜蜜的笑声,品味着新的生活。
()15、总理的轿车开动了,我们的心哪,跟着总理向前,向前,……忘记了卸装,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春寒……许久许久,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在我脑际萦绕;周总理的谆谆教诲,在我心中回响。
()16、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17、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二)、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你知道吗?1、(1)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6)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2、非比喻的是()A、石拱桥的桥洞象虹。
B、小李象过去那样尊敬老师。
C、他象要发火了。
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拟人的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5、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A、夸张、设问B、比喻、设问C、夸张、反问D、比喻、反问6、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衔远山,吞长江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7、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夸张、对偶、比喻B对偶、比喻、拟人C夸张、对偶、拟人D对偶、比喻、排比8、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9、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明喻设问对比对偶B对比设问对偶明喻C对偶设问对比明喻D对偶对比设问明喻10、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黄家就是鬼门关。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