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

合集下载

2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2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福建师范大学年月日年月日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原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人文地理学专业《现代经济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人文地理学专业《社会地理学导论》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人文地理学专业《GIS原理与方法》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人口与城乡发展、文化与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产业布局理论与方法》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区域分析与规划》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口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口分析导论》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文化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原理与运用》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游憩产业发展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闽台旅游发展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旅游文化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较高思想品德,得才兼备的人文地理学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体现在:政治与思想品德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业务目标: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清楚地了解当今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和最新科研动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当今人文地理学的最新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意;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从事人文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和相应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脱产方式培养。

通过以下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1)课堂授课与讨论;(2)撰写读书报告;(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4)科研实践。

2、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学习硕士学位课程,通过考试。

一年半到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视学位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半年至一年)毕业。

三、研究方向简介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该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与“范式”建构研究;(2)旅游目的地开发规划与管理研究;(3)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基于3S技术的区域旅游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2)企业区位选择和区位结构问题研究;(3)区域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研究;(4)区域经济规划及发展战略研究。

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华东师范大学城

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华东师范大学城

⼈⽂地理学专业博⼠⽣研究⽣培养⽅案070502-华东师范⼤学城⼈⽂地理学专业博⼠⽣研究⽣培养⽅案(070502)(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培养⽬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和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在⼈⽂地理学领域掌握坚实宽⼴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从事科学研究⼯作的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熟练掌握⼀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献,具有运⽤外⽂写作和进⾏国际学术交流的能⼒。

(四)深⼊了解⼈⽂地理学发展的国际动态,系统掌握⼈⽂地理学理论体系,能较好地运⽤⼈⽂地理学⽅法,分析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

⼆、培养⽅式与学习年限(⼀)培养⽅式博⼠研究⽣的培养实⾏导师指导和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式。

⿎励、⽀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式。

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式。

(⼆)学习年限博⼠研究⽣学习年限⼀般为四年,最长不应超过六年。

三、主要研究⽅向(⼀)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华东师范⼤学作为我国最早开始进⾏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的⾼校之⼀,胡焕庸、程潞等⽼⼀辈地理学家是该领域的开拓者。

在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业布局、农业及农村发展、区域规划、国⼟开发与整治等⽅⾯,取得了⼀⼤批成果。

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及制度创新理论、⼤流域区际经济合作机制、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动态模拟⽅⾯取得了新的突破。

(⼆)城市地理和城市经济我校是国内最早进⾏城市地理研究的⾼校之⼀,早在⼆⼗世纪60年代严重敏教授就开始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城市地理学的各研究领域如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等均取得突出进展。

在⼤都市空间结构、城市投资环境、城市社区等⽅⾯形成了⾃⼰的研究特⾊。

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

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

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素养,高度的创新精神,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层次人文地理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能立志为国家的人文地理学事业服务。

2.掌握广博深厚的地理学理论知识,熟悉人文地理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具有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能够承担高等院校人文地理学教学、科研和有关的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 区域经济地理2. 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3.国际经贸地理4.区域与城市发展三、修业年限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 年,最低修业年限为 3 年。

生源为 2 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或非全日制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 4 年,若在SSCI 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论文 2 篇以上(含 2 篇),经导师同意,可申请提前毕业。

硕博连读生基本修业年限为 5 年。

四、培养方式1.博士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学习要有助于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注重对博士生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能力的培养。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并设组长一名。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3.课程学习应在一年内完成,教学形式应以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为主。

4.博士生入学后二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较高思想品德,得才兼备的人文地理学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体现在:政治与思想品德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业务目标: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清楚地了解当今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和最新科研动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当今人文地理学的最新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意;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从事人文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和相应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脱产方式培养。

通过以下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1)课堂授课与讨论;(2)撰写读书报告;(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4)科研实践。

2、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学习硕士学位课程,通过考试。

一年半到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视学位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半年至一年)毕业。

三、研究方向简介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该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与“范式”建构研究;(2)旅游目的地开发规划与管理研究;(3)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基于3S技术的区域旅游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2)企业区位选择和区位结构问题研究;(3)区域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研究;(4)区域经济规划及发展战略研究。

全日制学术型 硕士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型 硕士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5)一、培养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

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技能;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使用一门专业外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就业面宽广,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1:环境演变与灾害管理自然地理学(070501)研究方向2: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自然地理学(070501)研究方向3: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人文地理学(070502)研究方向4: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人文地理学(070502)研究方向5:地理环境遥感与GIS应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研究方向6:土地资源与土地管理资源环境科学(0705Z1)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 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含服兵役)不得超过4 年。

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者,经学校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 年。

四、培养方式1.硕士生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导师组,对硕士生集体指导。

导师组由3~5 人组成,成员主要是导师、其他导师和部分优秀青年教师。

其他导师协同辅导硕士生,青年教师作为副导师,与导师一起共同指导培养硕士生。

2.硕士生培养主要侧重于科研训练、专业实践等方面,同时高度重视硕士生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质量提升。

3.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

4.课程教学应采取讲授、研讨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门课程可安排多位教师授课。

5.积极搭建硕士生培养的国际国内合作平台,推进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短期交流等合作方式,创造条件资助硕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70502)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70502)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705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人文地理学科理论基础,掌握人文地理学科研究方法;具有严谨的学风以及较强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研究生导师1 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城市发展与规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发展要素评价与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空间管治郑林、马定国、舒晓波、钟业喜刘影、蒋梅鑫2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经济发展、景观格局演变,农用地分等定级等舒晓波、郑林、蒋梅鑫、倪才英、齐述华、马定国3 资源利用与旅游开发资源时空分布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经济及旅游区划、景观设计与规划毛端谦、刘春燕、赵安、冯淑华、刘影、吴敦银、4 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GIS在人文社科领域应用、空间组织与空间建模,钟业喜、方朝阳、区域资源整合利用、区域空间分析与空间规划郑林、舒晓波、赖格英、齐述华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0502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点始设于1985年,2006年获得博士授予权,是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研究领域有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

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副教授1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每年都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拥有地理过程与空间分析实验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研究中心等实验室。

毕业生就业门路宽阔,20余年来,为国家教育部门和行政部门输送了上百名优秀硕士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综合素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是:1.政治表现和生活作风好,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高,品端行正,学勤绩优,能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坚持真理,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种制图软件,能独立从事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

3.身体健康,能胜任野外考察与调研活动。

三、研究方向简介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是一门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应用性较强的科学。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计划1.5年;科研与学位论文工作时间1.5年。

个别成绩优秀,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相关要求,经申请批准可以2年毕业。

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4年,但最长不得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

学分要求是:总学分37学分。

1)学位公开课9学分,其中外语5学分,科学社会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

2)学位专业课9学分,为各方向研究生必修课。

201268100841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天津师范大学

201268100841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天津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070502)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坚持适应新世纪地理科学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学科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原则,制定《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1、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文地理学,尤其是城乡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能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创造性思维,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能够在国土、民政、规划、建设等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在科研机构和教学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工作。

外语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包括听、写、读、说等,外语水平达到六级以上。

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要求:具有熟练的微机操作能力,初步具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的调查研究、制图的能力。

专业方向:城市行政区划研究城乡土地利用与评价授予学位:理学硕士学位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成绩优秀并修满学分者,可以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个别确有特殊原因,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者,必须有指导教师提出书面报告,学位评定分委会(或学院院长)审查同意,上报研究生部审批,由主管校长批准。

在延长的时间内,学校不再发培养费和奖学金,未提出延长报告或超过延长期者,作结业处理。

三、研究方向按照《专业目录》,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二级学科之一。

我院《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继承了长期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基础,并结合当今人文地理学应用研究最新趋向,确定城乡规划与社区管理、城乡土地利用与地产评估两个人文地理学应用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一、学科概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或各种人文现象的空间差异与组织结构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互动过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特别研究人—地关联系统和人—人空间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促进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地理科学素养、掌握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人文地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获得较好训练,能在科研部门和教学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等部门从事区域资源开发、国土整治、城市与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研究与策划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或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的科学技术人才。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成为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A、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B、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C、区域经济地理与城乡建设D、区域管理与发展E、区域开发与产业经济F、理论与城市地理学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习年限为三年,应修34学分。

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计划表)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①时间毕业论文一般从第三年开始,安排十个月左右的时间,论文宣题应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开题前应由学生申请,导师负责,在系(室)进行开题报告。

报告通过后开始进入正式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

②评阅论文应在答辩前1—2月内完成,以便送审评阅。

③授予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分析》课程编号:1151228学分:4总学时数:80开课学期:第二学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说明: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深化掌握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之系统化;在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将二者融贯起来;突出培养研究生在城市发展与规划方面的分析和实践技能。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和应用型地理科学人才,为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政治素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从事地理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专业人才,也为企事业单位和各级行政部门培养德才兼备和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沉潜务实的学术风范、返本开新的求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治学作风;(2)具有坚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3)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4)具有学术诚信和严谨的科学判断能力。

二、研究方向1.人文地理专业·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方向该方向旨在开辟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

现有导师队伍具有多学科的学术背景,并兼任地方政府咨询委员和在中国地理学会等相关学术团体任职。

长期来,注重依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和规划部门、依托相关研究领域的中外知名学者群、依托现有的武汉城市圈研究院和湖北省人文地理重点学科等平台,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以及行政和企事业管理培养高级实用性人才。

现已形成“区域经济”、“城乡发展”和“人居环境”等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和比较优势。

(1)注重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以两湖平原和武汉城市圈为特色地理单元,在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空间创新、空间优化及空间网络分形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优秀成果,开创了“空间经济学”研究新领域。

(2)倡导城乡关联发展研究。

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的支撑下,秉承“Rural-urban Linkage Approach”的科学发展思想,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地理关系研究阵地。

(3)注重人居环境研究。

在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研究,并遵循“乡村人地关系—乡村住区系统—乡村人居环境”的逻辑主线,以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等特色区域为地域组织单元,重点研究乡村人居环境演化及优化问题,确立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地理范式。

2.人文地理专业·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方向该方向旨在古今贯通,将时间与空间、历史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有机结合,探求环境演变的历史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相关实践工作的知识基础。

(三)了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国际动态,具备参与人文地理学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经验,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本专业培养采取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以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自由研讨”,课程考核可采取考试和和课程论文等方式,鼓励多采用课程论文或课程研究报告的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导师负责的相关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学术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至少在研究生学术论坛或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一次学术报告。

本专业学制为3年,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1、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2、城市地理与城市经济3、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4、政治地理与行政区划5、文化地理与地方发展6、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四、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 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1)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东北师大地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东北师大地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适用专业: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人文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20湿地科学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型、应用型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突出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一)自然地理学专业1.综合自然地理2.生物地理3.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4.土壤地理5.全新世演变与自然灾害6.水资源与水环境(二)人文地理学专业1.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2.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3.文化地理与区域旅游开发4.经贸地理与物流(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模型2.GIS理论与应用开发3.定量遥感4.地理系统建模与应用5.现代地图学(四)湿地科学专业1.湿地植被生态2.湿地资源3.湿地环境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2-3年。

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非全日制硕士生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而且在学期间应至少有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

完成规定的文献阅读、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并考核合格,准予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培养环节(1)文献阅读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地理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读的经典文献如下,阅读和考核要求是通过通读,能够对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观点和理论脉络有基本了解,并对其中的重要内容有独立思考。

广州大学0705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

广州大学0705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地理学(代码:0705 )二级学科名称:自然地理学(代码:070501 )二级学科名称:人文地理学(代码:070502 )二级学科名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代码:070503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地理学是我校传统与重点发展的学科,也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

学科带头人吴志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担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东省遥感与GIS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受聘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6项;已培养毕业博士生6人、硕士生16人,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生4人(中科院)、硕士生3人,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3项。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下5个优势学科方向: 1.景观生态与景观地理学、2.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3.全球变化与区域环境响应、4.新经济、产业与城市发展、5.遥感与GIS集成应用,各方向带头人分别为:吴志峰、陈健飞、千怀遂、吕拉昌、钱乐祥等5位教授。

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研究成果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2人,正高级职称14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

近5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他市、厅、局级及横向课题70多项,总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

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GIS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EI、ISTP近100篇。

学科建有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自然灾害与防治工程研究所、土地开发与城镇建设研究、虚拟GIS与数字天象馆、低碳与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建筑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先进,总值达1500多万元,具备了承担重大、重点研究项目的能力和培养研究生等高级专门人才的硬件条件。

人文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2)
学科门类:理学(07)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属地理学一级学科,于2006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将从2007年开始招生,其主要研究领域将集中在流域人文地理、环境景观评价与规划、区域与城乡规划三个方面。

目前该学科点的硕士生指导教师有4人。

一、培养目标
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学风,热爱祖国。

具备坚实的地理学和规划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较为广博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区域科学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掌握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的技能,能从事区域、城市及水资源等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流域人文地理
2、环境景观评价与规划
3、区域与城乡规划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人文地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人文地理学专业是一门关于人类活动与地域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城市发展与规划、区域发展与治理、文化地理与人文遗产、城市与乡村社会等方面。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制定以下培养方案。

1.基础课程能力培养第一学年的课程主要注重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人文地理学理论、空间分析与测量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专业核心课程研究第二学年的课程主要注重人文地理学的专业核心领域,包括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并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3.研究方法与实践培养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课程中,将安排一些研究方法和实践的课程,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与实践、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4.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第二学年的课程将安排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课程,学生将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数据收集和分析,最终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培养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并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

5.学术交流与实践学习学生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将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和实践学习项目。

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通过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实践学习项目包括地方政府、城市规划机构、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实践实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应用学术知识的能力。

6.学术导师指导学术导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学生在选择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论文写作等方面都需要与导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并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相关实践工作的知识基础。

(三)了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国际动态,具备参与人文地理学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经验,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本专业培养采取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以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自由研讨”,课程考核可采取考试和和课程论文等方式,鼓励多采用课程论文或课程研究报告的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导师负责的相关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学术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至少在研究生学术论坛或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一次学术报告。

本专业学制为3年,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
2、城市地理与城市经济
3、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
4、政治地理与行政区划
5、文化地理与地方发展
6、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
四、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 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1)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2)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3)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 8 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 5 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至少应修满 6 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至少应修满2 学分。

4)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补修至少2门本专业相关本科课程,补修课程必须参加考试合格,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具备本专业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要完成重要文献的阅读。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为培养过程的必修环节,中期考核时须提交相关考核材料,但不计学分。

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包括教学实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

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以自学为主。

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导师负责的相关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学术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至少参加50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学术论坛或专业学术会议,在研究生学术论坛或专业学术会议上至少发表一次学术报告。

鼓励研究生参与助教、助管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二)课程设置
五、科研成果要求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及相关规定,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末,研究生院和各培养单位将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在其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将对拟毕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各类课程、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的完成情况、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开题情况。

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包括中期考核复核、学术活动审核和科研成果审核。

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CSSCI核心刊物(含扩展版)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1篇,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视同学生第一作者。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六、中期考核
除了研究生院规定的考核内容外,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两个方面:①科研能力考核,以导师与培养小组的共同评价为准;②开题报告审核,以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评价为准。

以培养小组为基本考核单位,考核结果由院长审核并报送研究生院备案。

经全面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选拔政治思想品德优秀、学业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提前毕业。

经全面考核较差者,如政治思想品德不良、学业成绩较差、明显缺乏科研能力者,建议予以肄业。

七、学位论文要求
(一)开题报告要求
清楚地表达选题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比较全面,简明扼要地介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研究方案设计;研究阶段与工作计划;研究的创新点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难点、疑点和存在问题等;主要参考资料。

(二)论文资格要求
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未发现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和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未发现发表有严重错误的论文;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CSSCI核心刊物(含扩展版)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1篇,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视同学生第一作者.
(三)论文内容要求
选题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明确;熟悉与论文有关的学术前沿与研究动态;能反映作者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学术规范要求
尊重他人成果,严肃对待参考文献;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有严格的逻辑结构,
能对问题作完整和系统的论述;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语言精练,关键词得当;摘要与正文相符,并能突出论文的新见解或关键性成果。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1. 理查德.皮特.现代地理学思想.商务印书馆,2007.
2. R.基钦.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
3. 萨拉L.霍洛韦.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8.
4. 保罗﹒诺克斯.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
5.
5.G.L.克拉克.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
6. 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商务印书馆,200
7.
7. 特雷弗J.巴恩斯.经济地理学读本.商务印书馆,2007.
8. 布鲁斯.米切尔.资源与环境管理.商务印书馆,2007.
9. 美国国家研究院及资源局地理学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学苑出版社,2006.
10. Steven Brakman, Harry Garretsen&Charles van Marrewijk.An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al Economics. 2001.
11. Lloyd, P. E&Dicken, P. Location in space - 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Economic Geograp hy.Second Edition. Harper & Row Ltd, London, 1977.
12. Massey, D.Spatial Divisions of Labour, Social Structures and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MacMillan.London,1984.
13. Lee, R& Wills, J. Geographies of Economies. London: Arnold, 1997.
14. Allen J SCOTT.Geography and Econom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15. Peter Jackson. Maps of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Geography [M]. London: Unwin Hyman,1989
16. Mitchell, D. Cultural Geograph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