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趣话]武人弄笔的启示
笔落长安惊——读王子武绘画有感
而更让我吃惊的是,王子武明显消瘦了一 圈,完全像换了个人。大约十年前,他回西安参 加西安美术学院成立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我 与他相识。当时画家由女儿陪着,精气神十足, 短短五十多米长的一段路,居然被仰慕者围堵 着走了二十多分钟。那时尚不见衰老的迹象,一 双睁圆了的眼眸观察着所有面前走过的人,令人 想起那幅《钟尷夜行图》,几乎就是他形象的生 动写照,想必这老画家当年也是疾恶如仇的。 不过,先生尽管活动困难,脸颊却没有衰老之 相,皮肤平滑,皱纹极少,尤其那双标志性的眼 眸,依然很圆很亮,若被人惹急还会用标准的 乡音骂一句结实的长安土话。
宁國周風•
’艺海浮梯
CHINESEPAlN I
丨 CALLiGHAPHY
笔落长安惊
—读王子武绘画有感
◊阿莹
近日常有朋友提到,王子武乃是长安画坛 一员宿将,其影响力早已冲出了三秦大地。于是 戊戌年正月十六,笔者便专程去了深圳,拜访了 这位享誉画坛的长安人。
然而,当我跟随他的女儿走进那片位于福
田区的普通公寓小区,踏进那间处于25层的单
我以为王子武从小便是志存高远的,他本 是山水画专业的学生,但他却酷爱人物画创作, 坊间盛传画家三访恩师的传说就是一个经典注 脚。第一次是画家在西安美术学院上学的第二
in
年,他远赴北京拜访了人物画大师蒋兆和,老画 家对年轻学子的鼓励让长安人终身不忘。第二 次是时隔十五年后了,他携带自己的画作走进蒋 兆和居住的青砖小院,老画家惊讶当年的大学 生居然能画出那么好的作品,两人惺惺相惜, 互为对方画像,并欣然为他题词:“善以水墨写 生人物,颇得传神之妙。”第三次是再七年之后 了,王子武又一次踏入蒋兆和的家门,两人已经 是忘年之友了,老画家在王子武的自画像上慨 然题道:“传神之笔不在多,着重精神特征即 可,子武老弟深得之理,甚佩。”显然,能够得到 人物画大家的认可,让过了不惑之年的画家颇为 欣慰,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随后,人民
嬉笑怒骂皆文章——徐渭《狂鼓史渔阳三弄》简析
嬉笑怒骂皆文章——徐渭《狂鼓史渔阳三弄》简析嬉笑怒骂皆文章——徐渭《狂鼓史渔阳三弄》简析在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猿声连绵不断,凄凉异常,常被古代文人学士用以寄托自己忧国忧民的思虑,抒发自己的愤嫉和哀怨。
如王昌龄贬官龙标尉途中所作《卢溪别人》诗云:“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抒发了唯恐过三峡闻猿而更增愁思的心情。
杜甫《秋兴》:“听猿实下三声徊,奉使虚随八月槎。
”寄托了他对国事民生的忧虞。
徐渭把他的《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剧合称《四声猿》,也正是借此抒发自己不得志于时的忧愁,表达对权贵豪奸枉法荒淫的愤激。
《狂鼓史渔阳三弄》一向被推崇为《四声猿》中成就最高的一种。
全剧仅一折,写祢衡在阴间将选上帝修文郎,判官请他重演当日击鼓骂曹操的事,于是祢衡历数曹操逼献帝迁都,杀伏后、董贵人,迫害杨修、孔融及祢衡自己等罪恶。
他骂曹操:“铜雀台直把那云烟架,僭车骑直按倒朝廷胯。
在当时险夺了玉皇尊,到如今还使得阎罗怕。
”揭露了曹操势焰熏天、为非作歹的恶迹。
他说曹操“狠求贤为自家,让三州直什么大”,这些伪善举动,只不过是“缸中去几粒芝蔴罢,馋猫哭一会慈悲诈,饥鹰饶半截肝肠挂,凶屠放片刻猪羊假”。
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尖锐地披露了曹操的奸雄本色。
祢衡还痛斥曹操:“害生灵呵,有百万来的还添上七八,杀公卿呵,那里查!”把曹操的狠毒奸凶、草菅人命的罪恶活生生地剥露了出来。
剧中并借祢衡之口说道:“小生骂座之时,那曹瞒罪恶尚未如此之多,骂将来冷淡寂寥,不甚好听。
今日要骂呵,须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方痛快人心。
”并讥讽曹操:“你临死时和那些歪刺们话离别,又卖履分香待怎么!亏你不害羞,初一十五,教望着西陵,月月的哭他。
不想这些歪刺们呵,带衣麻就搂别家!”一场痛骂,淋漓酣畅,数落得奸相入地无门,使良善扬眉吐气,给人以振聋发愦的感受。
古典诗词中“弄”的艺术
古典诗词中“弄”的艺术作者:吴春秋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6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它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
古诗更是如此。
语言的精粹更多的时候体现在炼字上。
炼字即锤炼、琢磨文字。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无妄也。
”刘勰在这里明确阐明:通篇灿烂,是因为各段没有瑕疵;全段完美是因为各句没有毛病;整句光洁,是因为每个字(词)用得恰当准确。
可见,字词的提炼,乃是立言之本。
古典诗词,由于字数、句数的严格限制,更讲究炼字。
一字传神,字简意繁,言近旨远,这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下面我们就诗词中的“弄”字,谈谈炼字的效果。
1.使人物形象鲜活可爱。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皇甫松《采莲子》)“小姑”划船,在溢满清香的十里荷塘里采莲。
亭亭的荷叶,清清的水波荡开了少女的心扉。
她不禁赤脚戏起水来,到了兴头上,“弄”湿了船头。
一个“弄”使这个无拘无束、憨态可掬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
又如:“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李白《别山僧》)“弄月”活化了一位豁达、闲适、自在的山僧形象。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张旭《山中留客》)“弄春晖”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
2.暗示人物孤寂情怀。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天仙子》)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诗人白天听曲醉酒,但销不掉春天将逝、人生易老的伤感,无心赏景。
当天色已暝,群动渐息,诗人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室,忽然出人意料,云开天际,大地顿时呈现出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给诗人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一首诗的读后感350字
诗的读后感篇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是一本书,一本有文化深渊的好书,一本成长必备的书。
瞧,这一首喜人的古诗,那一首感人的优美诗词,又有文学修养必备的东西,真是一本好书!可惜,没有插图。
这里面全是诗,也有注解、译文、诗人介绍、赏析等其他东西。
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句写江南多美啊!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句道出了蜜蜂的辛勤,还暗喻了人们要学习蜜蜂这种难得“付出甚多而索取极少,不贪小便宜的精神”。
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诗人,并和他们交了朋友,有存诗最多的陆游、改革失败的王安石、只活了26岁的林升、诗词夫妻赵明诚和李清照………在这当中,只有王安石改过革,但失败了,后忧愤而死,如不这样,他也许还能活长点,他只活了65岁。
这里面还有一些精彩的故事,比如说:寻求生花妙笔,老僧借竹,俏话连篇,谜语诗……苏轼妙语拒友尤为有趣,讲起了故事拒友,不懂的人还真以为他答应了呢!还挺有道理的。
不挑明说,暗喻作比喻,太有意思了!这本书非常好,我向你们推荐它。
诗的读后感篇二"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前出塞》的前两句。
"雪暗雕骑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这是《从军行》的后两句。
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杜甫杨炯而诗的内容都是关于古代战争的。
从第一诗中我懂得:用武器要用对敌人最有杀伤力的;杀敌时要智勇双谋射敌人时先射马抓贼寇时先捉拿头领,第二首诗则告诉我们在国家需要我们时只有满腔热情还不够,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杀敌报国。
我之所以喜欢这两首诗是因为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战争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执情,这同我的志趣和爱好很一致。
我太喜欢玩儿童战争题材的电脑游戏如"尤里的复仇""红色警戒2--共和国之辉"……还有图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通过这两首诗我知道了:打仗时要讲究战术才能胜利。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辛弃疾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辛弃疾历史不会沉默,赤子将永不沉睡,他是文人,是侠客,是将领,也是中华民族的傲世风骨,他就是,稼轩先生评价辛弃疾我觉得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足以。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
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
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
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
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故,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
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我敢说,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及翻译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及翻译原文: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宋代〕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翻译:王实之第三首唱和中有忧虑边关的言语,我写作此词作为回应。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
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老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
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
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
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
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有志儿郎,不要再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扩展知识]注释:贺新郎:词牌名。
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乳燕飞》《贺新凉)等。
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
余为变格。
三和: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
忧边之语:忧虑边境被敌人(指蒙古军)侵犯的话。
国脉:国家的命脉。
长缨:长带子。
戎主:敌人的首领。
尺度:标准。
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谷城公:亦称黄石公。
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
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
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
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
陆游的爱国故事400字
陆游的爱国故事400字陆游的爱国故事400字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
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
1210年1月26日是除夕,陆游走到了生命尽头,这一年他85岁。
诗人的眼光停留在旧军装上。
这个伴他度过大半辈子。
三十多年过去了,军装挂在墙上,尘土覆盖了,尘暗旧貂裘。
他也被人冷落被人遗弃了。
生命最的时刻,还是在回忆三十多年前的战场生活。
他唯一放不下的不是名利不是家业,是在内忧外患中的国家。
他留下了《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他的遗瞩。
在这个人世,他唯一牵挂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理想没有实现,他仍然在等待,王师北定中原。
为什么陆游如此不忘?原来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灭亡,南宋北伐没有成功的时候。
高宗以求和为基本原则。
一批爱国将领或是被处死,或被打击,很少有提北伐的主题。
南宋人在西湖歌舞中麻木时,陆游终其一生在为收复中原而奋斗呐喊。
今天就讲几个故事,感受这位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激情。
第一个故事是,泪溅龙床请北征,是说他请皇帝御驾亲征,这里牵到一个问题,二人地位悬殊太大,一个是天子,一个不过是八品文官,本来见皇帝的机会都少,好在宋有轮对的政策,陆游好不容易见到了宋高宗。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正好碰上高宗的生日,金国派来了使者,送来了贺礼,这次的贺礼特别,是战书。
要求南宋割让泰安以北的土地,不答应,就要挥师南下。
高宗一看到,立即大哭。
他想的是逃跑。
路修得宽,皇帝这样的态度,陆游要请求皇帝御驾亲征,难度就可以想象有多大。
换上别人,肯定会顺着宋高宗,可是陆游慷慨陈辞时,面对宋高宗的态度,陆游可能忘了自己的卑微身份,大声恳求,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
历史上,就会出现这样的似乎不可能却真实发生的故事。
这事发生后,对陆游的影响是,他被罢官了。
对陆游来说,个人利益永远微不足道。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势非凡,眼界及格调雄浑,豪放中又有些超旷,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版本一念奴娇·赤壁怀古⑴大江东去⑵,浪淘尽⑶,千古风流人物⑷。
故垒西边⑸,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⑻,小乔初嫁了⑼,雄姿英发⑽。
羽扇纶巾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⑿。
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⒃。
版本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⒃。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四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五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舞文弄墨是贬义词吗
舞文弄墨是贬义词吗导读:典故出处《隋书·王充传》:“明习法令,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
”近义词舞词弄札反义词目不识丁英文翻译play on words成语资料成语解释: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
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
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成语举例:而写碑的.人偏要舞文弄墨,所以反面越舞越糊涂。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厦门通信》)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联合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弄,不能读作“lònɡ”。
成语辨形:舞,不能写作“午”。
造句(1) 这些无耻文人,除了舞文弄墨之外,还能干些什么呢?”。
(2) 四人帮”收罗一批卖身投靠的“秀才”,舞文弄墨,大造舆论。
(3) 论起舞文弄墨,弟兄们比不过你;要讲举刀耍枪,可比你在行。
(4) 要我这个老粗舞文弄墨,真是力不从心哪!(5) 每遇闲时,他也喜欢舞文弄墨,写点小杂感或散文什么的,发表在报刊上。
(6) 照直写下来,那就清清楚楚了。
而写碑的人偏要舞文弄墨,所以反而越舞越糊涂。
(7) 梁山好汉擅长舞刀弄枪的很多,会舞文弄墨的极少。
【舞文弄墨是贬义词吗】1.舞文弄墨是褒义词吗2.团结是贬义词吗3.轻蔑是贬义词吗4.罄竹难书是贬义词吗5.狡黠是贬义词吗6.庇护是贬义词吗7.野心是贬义词吗8.错过是贬义词吗上文是关于舞文弄墨是贬义词吗,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把栏杆拍遍,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把栏杆拍遍,感叹英雄⽆⽤武之地中国历史上“⽂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诗⼈,我认为应⾸推⾟弃疾。
在军事上,他曾“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
他本来是准备以⾝许国、马⾰裹⼫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武之地。
在⽂学上,他的诗词被称为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再读他的《⽔龙吟·登建康赏⼼亭》,仍⼼潮澎湃,热⾎沸腾。
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
遥岑远⽬,献愁供恨,⽟簪螺髻。
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会,登临意······这⾸词的意思是:南国的秋天,千⾥清冷寂寥,江⽔朝着天边流去,秋意⽆边⽆际。
作者登建康赏⼼亭,看到远处的⼭⾮常的抚媚,这却激起了诗⼈内⼼对家国仇和恨的痛苦。
在落⽇辉映下的楼头,⼏只孤鸿的嘹唳声中,飘泊江南的游⼦,端详着寒光闪烁的兵器,不断地拍打着栏杆,⽆⼈能理会登楼举⽬的⼼意······这⾸词描写了⾟弃疾壮志难酬的失落感。
⼀个⼈把栏杆拍遍,也没有⼈理解的孤独。
⽆⼈理解就不能转换⼀种⽣活⽅式吗?多少⼈在政治失意后,都选择了退隐的⽣活。
但他在这⾥发出的却是⼀声声悲怆的呼喊。
他痛拍栏杆时⼀定想起当年的拍⼑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腔志,⼜能向何处使呢?读其词,我脑海中总是闪现出⼀个把栏杆拍遍,壮志难酬,报国⽆门的英雄⽆⽤武之地的形象,惟有⽤⼿中的笔写诗作词,抒发⼼中的理想与感慨。
⾟弃疾是不幸的,因他⽣不逢时。
我们是幸运的,即使像⽯缝⾥的⼀棵⼩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条遒劲的龙头拐杖,⼈⽣的价值照样可以实现。
但这前提,你必须是⼀棵树,⽽不是⼀株草。
如何通过古代诗词作品传递美好的人生哲理
如何通过古代诗词作品传递美好的人生哲理人们常说,“诗和远方”,因为诗词作品能够通过文字的韵律和艺术的表达传递出美好的人生哲理。
古代诗人们以诗词作品为媒介,巧妙地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而如何通过古代诗词作品传递美好的人生哲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通过古代诗词作品传递美好的人生哲理可以引发人们的共鸣。
古代诗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以自身为依托,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从而表达出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人生追求的热情和决心。
当读者阅读这样的诗词作品时,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从而引发共鸣。
其次,通过古代诗词作品传递美好的人生哲理可以启迪人们的心灵。
古代诗人们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善于表现人生的真谛和哲理。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千里家书何处达?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诗人以自叙性的方式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病痛的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启迪。
再次,通过古代诗词作品传递美好的人生哲理可以构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古代诗人们在诗词创作中往往秉持着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通过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表达出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赞美。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人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繁华的赞美。
这样的诗词作品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人生情感,从而构建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最后,通过古代诗词作品传递美好的人生哲理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古代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美妙的语言风格,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情感等方面的描写,使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美的魅力。
“弄”里乾坤情味多——谈古诗词中“弄”的表达效果
“弄”里乾坤情味多——谈古诗词中“弄”的表达效果-中学语文论文“弄”里乾坤情味多——谈古诗词中“弄”的表达效果黄莹莹中国的古典诗词凝聚了天地人的灵气,是文学宝库中的珠玉。
它们往往寥寥数语,却境界全出,含而不露,却况味无穷。
在那精心锤炼的文字背后,是丰富而无限的意味天地。
“篇之彪炳,章无庛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无妄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如此阐述,认为文章灿烂,归根结底是字(词)使用的恰当无误,由此可见,锤炼字词是立言之本,品味字词是鉴赏之道。
任炼字百媚千红,我对“弄”情有独钟。
“弄”字在诗词中常见的意思有以下几种:把玩;玩耍、游戏;嘲弄、戏弄;乐曲、演奏。
如此多的动态、情态之意集中于一个“弄”字,在它捉摸不定、似有还无的意蕴中,展现了含蓄的全部魅力,让许多词句平添了百转千回、回味无穷的味道。
情味一:丰富动作含义《梅花三弄》是众人皆知的古曲,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全曲共有10个段落,因为主题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故称“三弄”。
《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
在这里“弄”即为“奏”,但为什么古人不用“奏”而偏爱“弄”呢?显然,“弄”字传达出的动作性以及动作的不确定性更高一筹。
“弄”琴的动作可以是托、是挑、是抹、是剔、是勾、是摘、是打,任你百般指法,一“弄”了之。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晏几道),那纤纤玉手在十三弦上指法的灵巧、娴熟、专注、传情,又怎一个“弄”字了得。
情味二:塑造鲜活形象“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猜猜看,这是个怎样的场景?诗人摄取瞬间快景,写孩子用彩丝把冰块穿起来当银铮,敲得乒乓作响,一不小心,冰块滑落。
舞文龙墨中弄的意思二年级
舞文龙墨中弄的意思二年级舞文弄墨,是中国传统文化。
古时读书人不仅要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而且还得懂得舞文弄墨。
意思就是写文章,弄笔杆,玩文采,形容有才学。
舞文弄墨:指诗文歌赋等的创作与赏析,同时也指写字作画;在笔和纸上写字作画。
原为褒义,后引申为玩物丧志。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蔺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却立”,以手托着下巴。
“倚柱”即靠着柱子,表示怒气冲冲,“怒发上冲冠”则更显出了他内心愤慨之极。
司马迁评论说:“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这里的“将相”指的便是蔺相如和廉颇。
汉代贾谊、晁错等有才能的大臣,虽然自己怀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都不善于处理国家事务,结果往往遭到权贵们的排斥打击。
所谓“舞文弄墨”就是对那些无德无才又不受重用的文人雅士的讥讽,成语就来源于此。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编辑或老师,希望可以把各种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别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爱在世界上传播开来。
因此,我非常喜欢那种受到赞扬的感觉,享受被称赞带来的荣誉,使我热情高涨,努力地去追求目标。
你知道吗?那次考试失败后我曾经伤心过,甚至难过了很久。
爸妈看我整日愁眉苦脸,担心会影响我的成绩,于是,再三询问并劝告,才决定把我送到这里学习。
从踏进教室第一步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一定要认真完成每堂课程。
不懂就问,坚信“勤能补拙”。
每天我们练声、背诵古诗,复习课本知识点……渐渐地,周围的同学接二连三地超越我,超越了我的最快速度。
这让我心急如焚,却毫无办法。
在考场上遇到困难时,没有沮丧,没有退缩,反而愈挫愈勇。
我终于明白,做任何事只有脚踏实地,付诸行动,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如今,我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梦想正向现实迈进。
在前行的路途中,我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芒,生命变得格外耀眼。
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句话——唯有一颗执着拼搏的心,方可抵达远方!每天的清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面对同样严谨认真的学风,我倍加珍惜这样的机会。
请你说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什么
请你说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什么古时候,人们在竹简上刻字记事,如果发现字写错了,就用刀刮去。
刀笔就是书写工具的意思。
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
“刀笔吏”的一支笔往往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
再后来“刀笔”就衍生为文章的意思,但多为贬义,指巧妙歪曲事实,文章如刀可致人死地。
余秋雨先生在《刀笔的黄昏》这篇文章中提到“刀笔文化”,这种“刀笔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占领话语高地,借助权势背景,攻击一切他们想要攻击的文化创造者。
“刀笔文化”的参与者原本也都是些不错的文人,但因眼红也罢,跟风也罢,利益也罢,他们开始攻击其他文人。
但是攻击的结果往往是换得一时的成名,往后却再难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且“刀笔文化”绝大部分是违法的,因为不是基于事实的写文章,往往造成侵犯他人名誉,甚至构成诬陷诽谤罪,实在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因此作为写作者,坚决不去做各种害人害己的“刀笔”是第一准则。
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都知道网络暴力的可怕,而这种网络暴力的一部分就出自于写作者手中的笔。
当一个网络热点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作者在事件并不十分明朗时,为了爆文、流量,去添油加醋、凭空杜撰,却没有想过这些文字会对当事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刀笔”。
当年台湾知名艺人白冰冰女儿白晓燕被绑最终惨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各家媒体为了“独家”罔顾受害者性命而导致的悲剧。
与此相似的,在《棍棒》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先生劝诫年轻人不要早早地做了“棍棒”。
棍棒是在小树还未长成之时就被拔擢,驱赶禽鸟、捶击万物。
这棍棒喻指网络间成千上万的“恶评家”,当成为棍棒之后,便无法回去了。
这世间的诱惑的确很多,如若经受不住诱惑,早早地做了棍棒,便再无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作为写作者,我们手中的笔是很有力量的。
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去传播真善美的东西,还是去作恶,我想在《雨夜短文》中余秋雨先生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答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踏踏实实写作,诚诚恳恳写作,不要去做“刀笔”,也不要去做“棍棒”。
【古典诗词漫话】纵放悲歌------人生未必求平安
【古典诗词漫话】纵放悲歌------人生未必求平安人生未必求平安明代有一部历史小说叫《英烈传》,说的是朱元璋同他的谋臣猛将推翻元朝、扫平群雄、建立明王朝的经过。
这书的作者不太清楚。
早在书流传未久的时候,有人怀疑是武定侯郭勋命人写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夸耀其祖上郭英的功劳。
还有一种本子,题名《云合奇踪》,作者标明是徐文长(即徐渭)。
经学者考证,把这说法否定了。
但为什么伪托徐文长呢?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到了晚明,徐文长的名气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许同他的一首诗有关,这就是以下要谈的《恭谒孝陵》: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
疲驴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长一抔终马上,桥山万岁始龙迎。
当时事业难身遇,凭仗中官说与听。
有几个典故、辞语需解释一下。
“西京”本义是长安,这里代指南京。
汉朝起初建都长安,东汉时迁都洛阳,以长安为陪都,称西京。
这情况跟明太祖建都南京,成祖迁北京,而以南京为陪都相似,所以用来代指。
“亭长”又是用汉高祖刘邦代指朱元璋。
刘邦出身低贱,原来只是个亭长(最低级的小吏),朱元璋原来是穷和尚,两人后来都成了开国君主。
“一抔”是说皇陵,“桥山”是传说中黄帝的葬地。
又有传说讲黄帝死后,有龙迎他上天。
这里是用黄帝故事代指朱元璋之死。
“中官”,是说守孝陵的太监。
他们负责每天给死去的皇帝供膳,操办逢年过节的大祭。
这诗是神宗万历三年写的。
当时徐渭出狱未久,去南京游览,走了不少名胜古迹,又特地拜谒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
徐渭最喜欢跟人闲聊,听稀奇古怪的事情,守陵的太监又是无聊之极,就对他大讲了一通朱元璋的“当时事业”,大约是宫中流传的一些故事。
因这诗写得炉火纯青,深藏不露,后来受到许多人称赞。
另外,徐渭还画过一幅与这诗意相配的画。
也许有人就误会了,把专说朱元璋开国故事的《英烈传》当作是他写的。
明孝陵(江苏南京)这诗读起来,好像只是说谒陵的经过,其实含蕴很丰富。
分析起来,诗中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诗人自身的现实境遇,一是朱元璋与他的开国事业。
高手写文用诗的笔力读后,你必有所感
高手写文用诗的笔力读后,你必有所感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做到使诗词与文章鱼水相融的不在少数。
在细细品味中,咂摸出作文高手写文用诗的笔力,模仿学习,必有所感。
主题01:君子气质是否,那种积极有为的个人情操,已在漫卷烟波的楚江中与桨声里,一蒿独去?是否,那种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已在春风横渡的时光与暮霭黄昏间,遁于无形?木铎摇铃,采诗官淌过涘水吟咏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而从这千年以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里向我们走来的,莫不是光风霁月的君子。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0xx 全国卷II《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用法:主题契合考生写作“君子”这一主题,选用了描写君子品行的诗作《诗经??淇奥》,并引用其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句展现君子应有的品质:温润如玉,有文采,有修养。
诗词与写作主题的高度契合让论证更有力。
浪漫满怀的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受挫后看清时局,吟诵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走向更加广阔的自由天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得到世界盛誉之后,依然说自己只是一个写书的,只想着回到桌前抒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故乡情结。
我们只有坚持自我,追求卓越,正视现实,才会生发出行动的勇气与力量。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花红柳绿的春夏秋虽然繁花似锦,但严冬尚有寒梅绽放。
因此,无须羡慕别人的香艳,只要守护好自己的一缕幽香、一抹颜色,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花中第一流”。
——20xx 全国卷II《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用法:诗词连用文段不过两百余字,却连用了四句课本中的诗词,且四句诗词都展现出君子独一无二的自信、气度。
这种诗词连用之道,既能为作文带来震撼力,也能让阅卷者看到考生不俗的文学素养。
几十年来,孔子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却连“霜刃未曾试”,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但是他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决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
[精品]金庸小说中的挥毫泼墨
原文地址:金庸小说中的挥毫泼墨作者:何足道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艺术形式。
它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意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金庸小说中,也有不少情节中提及书法,将这一极富美感的艺术与刀光剑影结合,呈现出不同寻常的韵味。
金书中最伟大的一位书法家,要数《射雕》和《神雕》中的朱子柳了。
他在大理是一位大才子,被誉为“天南第一书法家”。
入朝做官,跟随一灯大师之后修习了一阳指,更是将一阳指的指法同书法融合,创造出了一门全新的功夫。
这门功夫,在《神雕》的《英雄大宴》和《武林盟主》两节故事中得到了精彩的体现。
这一战由蒙古王子霍都对敌朱子柳,朱子柳即以笔为兵器,以书法为剑招,依次写完了《房玄龄碑》《自言帖》《褒斜道石刻》和石鼓文,逼得霍都非常狼狈,最后将其点倒。
然而霍都在最后时刻突施暗算,厚颜无耻地赢下了这一局。
比武暂且不提,朱子柳写的这几幅字,都是经典的书法作品。
《房玄龄碑》是唐朝大臣褚遂良所书的碑文,乃是楷书精品。
前人评褚书如“天女散花”,书法刚健婀娜,顾盼生姿,笔笔凌空,极尽抑扬控纵之妙。
《自言帖》出自于唐代大书家张旭,张旭号称“草圣”,乃草书之圣。
杜甫《饮中八仙歌》诗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越是喝酒,草书越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
《褒斜道石刻》是东汉至明清时期,刻在褒斜道石门内外的石刻,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境内,现存古代摩崖石刻百余品,主要是记功颂德,这些石刻是研究古代交通及书法艺术的珍贵材料。
《褒斜道石刻》用笔又瘦又硬,古意盎然。
朱子柳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被黄蓉领悟得清清楚楚。
后者家学渊源,继承了黄药师的非凡才华。
而早在此前,黄蓉也曾点评过另一位书者的字,那是《射雕》中的陆乘风。
话说郭靖和黄蓉来到陆家庄上,看到了“五湖废人”的字画,所写的是岳飞的《小重山》,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陆乘风问起黄蓉对书法的看法,黄蓉说庄主作画写字之时,似是一腔愤激,满腔委屈,笔力固然雄健之极,但是锋芒毕露,像是要与大仇人拼个你死我活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趣话]武人弄笔的启示
阅读天地
1231 0901
武人弄笔的启示
南朝刘宋时的孝武帝刘骏。
虽然身为皇帝,但却颇爱文学。
他不但能够写诗作歌,亲自创作,而且还善于欣赏。
他曾经要颜延之评论谢庄的《月赋》说:“谢希逸(即谢庄)《月赋》如何?”颜延之说:“美则美矣,但(谢)庄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
”刘骏又把谢庄召来,把颜延之评论的话告诉他,谢庄马上回答说:“(颜)延之作《秋胡诗》始知‘生为久离别,没为长不归’。
”刘骏听了二人互相讥讽的话很是高兴。
刘骏对文学的爱好曾经大大推动了南朝刘宋时代的文学创作,为当时的文学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却有一个毛病,就是对自己的臣下颇不尊重。
对于臣下中长胡子的,他就叫“羊”;他的大臣颜师伯少了颗牙齿,他就为之起个号叫“齴”;刘秀之比较节约吝悭,他就喊刘秀之“老悭”:黄门侍郎宗灵秀身体比较肥胖,行礼时跪下爬起不便,他就在每次与臣下集会的时候,多多地给他赏赐,让他反复地跪下爬起,引起大家欢笑。
由于他又极爱好文学,所以在每次集会时就一定要大家都写诗,不管你识字不识字,会不会作诗,都一定要写诗。
有一次集会,他一定要让车骑大将军沈庆之也作诗,沈庆之是个武官,既不识字,又不会写,怎能作诗呢?而刘骏非逗他写诗不可。
沈庆之无可奈何,只好说:“我不识字,请允许我口授,让颜师伯代我记下来吧。
”刘骏答应了。
沈庆之出口成章。
作诗道:
微命值多幸,得逢时运昌。
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岗。
辞荣此盛世,何愧张子房。
这首诗,主要写自己的亲身体会,写自己生在这样的盛世,年纪老了,不会写诗,很是惭愧,既颂扬了武帝,又写了自己。
刘骏见此很是高兴,甚至连沈庆之的同僚们也大大称赞这首诗的词意之美,而沈庆之也因此得到了解脱。
这件事告诉人们,虽然沈庆之的诗是给“逼”出来的,但是“言为心声”,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失为一首好诗。
中国古代的不少文学评论家,他们往往都认识到,好诗出自征人思妇之口,佳句出自野老村姑之唱,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他们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唱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既不做作,也不虚矫。
∙ (1231 085903)
∙ (1229 083039)
∙ (1229 081555) ∙(1228 075122) ∙(1228 074654) ∙ (1228 073417) ∙ (1228 072930) ∙ (1227 163008) ∙ (1227 161918) ∙(1227 1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