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长短高矮》教案

《长短高矮》教案

《长短高矮》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高度和宽度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物体长短高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高度和宽度等基本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物体长短高矮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长度、高度和宽度等概念。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比较和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实物,如木棒、尺子、书本等。

2. 准备游戏道具,如小红旗、小礼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2. 教学基本概念2.1 教师引导学生触摸实物,感受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区别。

2.2 学生用语言描述实物的大小、长短、高矮。

2.3 教师讲解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定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

3. 小组活动3.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组实物,进行长短高矮的比较。

3.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判断组内实物的长短高矮。

4. 游戏教学4.1 教师设计“长短高矮”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2 学生参与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6. 作业布置6.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观察家中或学校里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长短、高矮。

六、教学拓展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物体图片,如建筑、树木、人体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2. 学生尝试用长度、高度和宽度等概念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有的房间的天花板比教室的高等。

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一等奖《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P9-P10;练习5、6、7、8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毛线、纸条各11组;同桌准备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2、比较长短:(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谁能用刚才说的方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上,板书:长、短)(4)谁能比较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5)自由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

(6)抽样演示。

(7)练习5、63、比较高矮:(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如果我们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小组讨论)(4)小组汇报(5)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6)练习 7、8、 4、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

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教学反思:在学习《长短、高矮》时,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比高矮,利用手边的铅笔、尺等来比长短,使学生理解长短、高矮是相比较而言的'。

数学.《比较长短和高矮》

数学.《比较长短和高矮》

数学《比较长短和高矮》活动目标: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点,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水平。

活动准备:1、长短高矮不一的铅笔各一支。

2、长短高矮不一的尺子个一把。

活动重难点: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活动过程: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理解。

二、新课导(一)、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二)、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三)、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一)、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有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实行比较。

(二)、教学"长短"、" 高矮"。

(1)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

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三)、练习(四)、小结比较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有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准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实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使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小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知道每个事物都有长短高矮的区分。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短、高矮的感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长短、高矮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什么是长,什么是短,什么是高,什么是矮。

2. 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如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

3. 长短、高矮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比较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短不一的铅笔、高低不同的书本、尺子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文具、书本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长短不一的铅笔、高低不同的书本,引发学生对长短、高矮的感知。

2. 观察: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些物体是长的,哪些是短的,哪些是高的,哪些是矮的。

3. 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比较铅笔的长短、书本的高矮,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讨论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5. 小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小结,明确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6. 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板书设计1. 长短、高矮的概念2. 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3. 长短、高矮的简单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比较它们的长短、高矮,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短、高矮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对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也有了基本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让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注意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比较的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什么是比长短比。

•掌握比长短比的概念。

•熟练运用比长短比的知识进行数学实践。

教学准备•比长短比的定义与应用。

•带单位的长度。

教学步骤引入教师在认真查看每个学生的作业后,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比长短比高矮。

游戏规则如下:•小组内同学互相站成一排,按身高从矮到高排序。

•每组选一名学生负责起点和终点。

•首先是A组和B组进行比赛,教师会将一点奖励给获胜者。

•同理,余下的几组可以一一逐个进行比赛。

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比长短比高矮在生活中的用处。

学习接下来,教师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了解比长短比的定义。

1.什么是比长短比?比长短比(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度或高度在数值上相比较的方式。

比的结果就是数字之比。

例如,A高1米,B高2米,那么比值是1:2(即在小学阶段,比的表现形式为分数,尤其是如1:2之类的比值)。

2.比长短比的读法比的读法是数词加分之分比之分或者数词加点之点比之点法(即如上一例,读作“一比二”)。

让学生们反复读比的定义和读法,从而使他们熟悉并理解其含义。

3.比的种类比有两种,即绝对比和相对比。

•绝对比是指比两个事物在长度或高度上的绝对差异。

例如,A长15米,B长8米,则AB的比值为:15:8或15/8。

•相对比则是相对于另一个事物而言的比较。

例如,B行走了10米,而A行走了5米,比值为:B:A=10:5或2:1。

通过以上的例子,让同学们理解比的类型。

操作在学习比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进行基本的操作。

具体而言,学生们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操作:1.比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的问题来让同学们进行练习,比如以下几个问题:•若A:B=1:4,且A比B短36cm,则B的长度是多少?•若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为5:4,且甲人的身高为160cm,则乙人的身高是多少?•若一束香蕉有40个,而一束苹果有25个,比成份数后,请问每一份中香蕉和苹果各有多少个?2.练习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并帮助他们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操作:•让学生回答比的问题,直到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比的概念。

大班数学比高矮教案(精选6篇)_1

大班数学比高矮教案(精选6篇)_1

大班数学比高矮教案(精选6篇)大班数学比高矮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同学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认真观看、仔细思索的良好习惯.2.使同学经受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详细的比较方法.3.让同学经受简洁的推理活动,培育同学初步的推理力量.教学过程:一、感知高矮的关系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秋天来啦,苹果都熟了,老师想请小伴侣们把苹果摘下来放到篮子里,谁情愿来?(同学摘到下方的苹果,怎么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苹果。

这时,老师轻松地将苹果拿下来。

) 小伴侣为什么没能摘到苹果,而老师为什么能摘到呢?对,老师和小伴侣比,老师比小伴侣高,小伴侣比老师矮。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高矮。

(板书:比高矮)。

2、例举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比高矮吗?二、体验比较的方法。

1、同学活动,探讨比较方法。

2、同学汇报,展现不同方法。

谁来告知老师你是怎么和身边的小伴侣比高矮的?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出来演示给大家看好吗?同学每汇报一种,老师准时加以正确指导。

3、嬉戏。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嬉戏,请小伴侣们猜一猜,谁长得高些?看看,究竟谁长得高些?请你再看看是谁高?他们比身高的方法对吗?那你们说正确的应当怎么比?4、小结。

看来比身高的方法有许多,但比较时必需要留意:一是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个平面上;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方法比,也可以用面对面的方法比;三是用做记号的方法时,人还要贴着墙壁。

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三、活动巩固。

我请坐得最好的小伴侣到前面来排排队。

谁情愿来给他们排队?你是按什么挨次排的?谁最高?谁最矮?谁其次高?(老师加入)现在他还是最高的吗?你能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小伴侣吗?小结:小伴侣们合作得很好,队伍排得很整齐,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排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拓展练习.1、小动物们观察小伴侣这么喧闹,它们也想来比高矮,看!这是?(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学过的学问说一句话吗?(长颈鹿)这是?现在你想让谁和谁比?这时大象还是最高的吗?三只动物比,谁最高?谁最矮?2、(出示三只兔子图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3、(出示图片)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当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五、课堂总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高矮》教案范文3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高矮》教案范文3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高矮》教案范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高矮》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比长短、高矮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较长短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较高矮的概念。

3. 学生能够辨别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教学重点: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概念进行物体的比较。

教学准备:1. 《比长短、高矮》课本。

2. 不同长度和高度的物体模型,如木条、纸条等。

3. 相关图片和图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提问:“你们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2. 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物品的特点,并引导他们注意物品的长度和高度。

Step 2:讲解比较长短的概念1. 将教室中的两个物品进行比较,并问学生:“这两个物品哪个长一些?”2. 引导学生用手指比较物体的长度,鼓励他们用“长”和“短”来描述物体。

3.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让学生理解长短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Step 3:练习比较长短1. 准备不同长度的木条或纸条模型,让学生两两比较它们的长度,并用“长”和“短”来描述它们。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 4:讲解比较高矮的概念1. 将教室中的两个物品进行比较,并问学生:“这两个物品哪个高一些?”2. 引导学生用眼睛比较物体的高度,鼓励他们用“高”和“矮”来描述物体。

3.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让学生理解高矮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Step 5:练习比较高矮1. 准备不同高度的木条或纸条模型,让学生两两比较它们的高度,并用“高”和“矮”来描述它们。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 6:巩固练习1. 准备相关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根据图片比较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 随堂检测学生是否能准确运用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单元-比长短 比高矮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单元-比长短 比高矮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比长短比高矮》教学年级:一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2.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

例如第9页做一做的四个活动,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材中比较绳子长短的两个学生将绳子的一端对齐;比较伸开的手臂长短的两个学生将一端的指尖对齐;比较手掌长度的老师和学生也是将手掌的一端对齐,教材中给出的都是采用一端对齐的一般的方法进行比较。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完全用这种最基本的方法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教师从袋子中取出几种物品,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判断长短,并汇报是如何判断的。

在“比两根绳子的长短”的活动中,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汇报的。

第一个学生先拉直长一些的绳子举起来,第二个学生拉直短一些的绳子放在第一根绳子的中部,这样比着放,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左边短一块,右边短一块,所以短。

还有的学生不比,说我是看出来的,一看我就知道了哪个长,哪个短。

在“两个小朋友比伸出手臂的长度”的活动中教材上给出的是一端对齐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时,没有一组学生是一端对齐的。

孩子们面对面站着,强调的是鼻子尖对齐,然后左右看一看,两边各短一点,所以短一些。

在“老师与学生比手掌的长度”的活动中,教材上给出的是一端对齐的基本方法,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时,教师与学生的手掌也不对齐。

孩子们的小手很小,他们就直接放到老师的手掌上,一下子就看出比较的结果了。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的1、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拟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学习按照游戏规那么进展活动。

3、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2、录音机、音乐《小鸟飞》《娃哈哈》《小兔跳》3、小兔、小猴头饰〔都带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长的尾巴〕4、投影仪、课件《比长短》活动过程〔一〕入场〔启蒙室〕,放音乐《小鸟飞》幼儿听着音乐走到位置上坐好。

〔二〕第一次尝试活动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请你们玩之前呢,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在玩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2、每人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物品,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 2分钟后请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

〔三〕第二次尝试活动1、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尝试如今请小朋友从你们的篮子里拿出一样的东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这次聪明的你们又能发现什么?2、幼儿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四〕出示课件刚刚小朋友都很聪明,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

如今老师要请你们看看有趣的课件,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请看。

播放课件。

看棍子,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

老师小结:多出来的这里是长的,出示字:长。

幼儿唱读。

这边没有的是短,出示字:短。

幼儿唱读。

〔五〕完毕活动1、游戏:听信号做动作老师说长,幼儿用两只手比长,开场时带着幼儿做。

老师说短,幼儿用手比短。

2、游戏:看表演如今呢,有两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吗?幼儿听音乐《娃哈哈》分开位置,到前面。

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来的小动物谁的尾巴是短的?如今请小朋友准备好啦,小动物要表演了。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验长度和高度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和高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2. 认识高度单位:米、厘米。

3. 学会比较物体长度和高度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和高度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和高度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练习本。

2. 学具:学生尺子、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树叶、小棍的长度,引入长度和高度的概念。

2. 探究长度单位: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3. 探究高度单位: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高度,如窗户、黑板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 比较长度和高度: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比较各自测量到的长度和高度,并用数学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比较长度和高度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比较长度和高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较长度和高度的方法及应用。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并比较家里的物体长度和高度,明天课堂上分享。

9. 板书设计:比长短、高矮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高度单位:米、厘米比较方法: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和高度的大小。

10.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比较长度和高度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在生活中测量和比较物体。

3. 收集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验物体长短、高矮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能够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

2. 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

3. 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难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运用观察、操作、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采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练习本、教学课件。

2. 学具:每人一组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3. 课堂作业:练习册相关题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组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新知:(1)介绍长度单位:米、厘米,并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

(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3.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选择一组物体,进行测量、比较,并用语言描述。

4.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其长短、高矮。

2. 家长协助孩子测量家庭中的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等。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

比长短、高矮一年级数学授课设计编写者斯旦红执教者第教时授课内容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优异习惯,领悟生活中各处有数学。

课时授课目标、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优异习惯,领悟生活中各处有数学。

2、使学生领悟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能够直接感知获取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样的解题策掠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授课重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能够直接感知获取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授课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能够直接感知获取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授课资源更正建议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感知长短教师发言:小朋友们请从你的铅笔盒里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

与你同桌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二、比较长短1、研究比较长短的方法:请小朋友说能够如何比较铅笔的长短。

(小组谈论)学生:(1)一端对齐(2)看出来的⋯⋯(教师加以引导、演示)2、揭穿一般比较的方法:一端对齐进行比较3、练一练我们接下来做一个比长短的游戏,你们能够自由结组,想比较什么物体的长短就比什么?(依照学生自己的选择,进行比较。

如:毛线、手指、手臂等等)三、比高矮1、方法:(请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一说:他和谁一起比什么物体的长短。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谁高谁矮?(两位小朋友站的远一点,使其他小朋友不能够一眼看出,思虑:如何比较)方法:(1)直接比:当面站,背对背站。

(2)借助他物来比:在墙上做记号。

(由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应多予以激励)2、游戏:小朋友们,我们下面做一个游戏,看哪组小朋友最先从矮到高排好队。

(学生排队。

前后小朋友比比说:我比你高,你比我矮⋯⋯)四、牢固11、比谁摸得高、谁摆得高。

12、借助其他物品来比较长短、高矮。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教学内容:比长短比高矮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感知物体是有长有短.有高有矮;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高和矮是比出来的.教学重点: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矮进行比较.教学准备:长短不一的小纸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朋友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了不同长短的小纸条和不同长短的小木棍.请拿出来,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你们准备这些东西吗?对了,我们今天需要来学习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二、新授.1、导入主题动手摆一摆老师让你们准备的小纸条,自由观察.师:你发现了什么?生:纸条有长有短.师:那你是怎么发现纸条有长有短的呢?生:比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主题〕教师板书:比长短.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纸条,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你是怎么比出来的?〔1〕小组交流并讨论.〔2〕点名汇报讨论结果.〔3〕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就是要把比较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不同,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3、感知高矮.师:喊两位个子高矮悬殊比较大的学生上台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身高.生:一个高,一个矮.〔此时可以教育学生不挑食、多运动可以长个的思想〕教师板书:比高矮4、什么情况下要比高矮.师:我想请两位学生来帮老师一个忙,有谁愿意啊?生:我愿意————师:〔找两名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分站两边〕老师想让他们其中的一位学生帮老师挂挂图,老师希望高的那位帮我挂哟.〔这时学生无法用眼睛直观两位学生的高矮,于是想出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师:怎么比呢?〔找学生演示比学生高矮的过程〕5、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1〕小组讨论比高矮的方法.〔2〕比较高矮的方法也有很多,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再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方法很好,教师也可以让其他学生试一试这种方法.〔身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学生活动时,教师要主意了解学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为全班交流做准备.〕〔课间活动:歌曲律动《我们来唱歌》〕三、当堂练习.1、比一比.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这是一个比长短的游戏,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比的物品可以自由选择.2、排队游戏.让学生自主的按从矮到高的要求站队.比一比看谁站的最好,看谁站的最对.完成教材第十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一第5—7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是有长短的,我们也学会了比较长短的方法.还知道了我们的身高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同学高,有的同学矮,我们也学会了跟同学比较高矮.那么我们在的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将要遇到更多的问题,有很多都是可以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那就让我们学好数学,让数学来为我们大家解决更多的问题吧![教学反思]本节数学课结束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年级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上好一节课是需要教者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本节课我自认为有三个亮点,1、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2、注重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生活中感知事物的长短、高矮.3、巧妙的在课堂中进行组织教学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赞赏.不足的地方有两点:1、比较方法运用过少,与学生交流时间太短.2、知识面的延伸不够深化总之,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不断努力发掘好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更上一个台阶.《比长短,比高矮》评析长短、高矮的比较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他们入学前对长短、高矮的比较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他们的认识比较笼统、片面.要掌握比较长短、高矮的正确方法与理解长短、高矮的相对性,还有一定的难度.在郑明慧老师所执教的这一堂课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实验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获得对长短、高矮比较的一种活动体验,在这一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1、比纸条、铅笔、手臂长短,学生个头高矮等创设了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和热情,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亲切的教态和语言,适度表扬和激励营造了温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的亮点,在学生趋于疲劳时,郑老师用一首简短的儿歌让学生得到了适时的放松.3、各种活动和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尽可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4、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教无定法,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每个执教者的方法都会不同,在这里我也想提几点浅显的建议:1、新课导入中,可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揭示比长短、比高矮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比?2、在比高矮时除了强调站在一起,还应该强调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3、同桌之间手臂长短的比较,可否设置一个评价者,这样的比较结果更为清晰.4、多个对象在比较高矮时,可否帮助学生建立有序的比较过程.总之,该教师的这节课朴实中带新意,平稳中蕴激情,不失为一堂好的公开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长短高矮》|苏教版(2023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长短高矮》|苏教版(2023秋)
(2)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对长短、高矮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具体事物抽象到一般规律。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高矮,总结出判断标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词汇运用:学生需要熟练掌握“长、短、高、矮”等词汇的用法。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加深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3)掌握使用“长、短、高、矮”等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举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铅笔、书本等物品,引导学生学习长短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比较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尚浅,难以把握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比较物体,逐步培养空间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长短高矮》|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为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认识长短、高矮概念,学会用直尺比较物体长短。
2.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体之间长短、高矮的关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4.掌握以下词汇:长、短、高、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比较以及如何描述物体长短高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比较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长短高矮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通过这个操作来演示长短比较的基本原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高矮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高矮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高矮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比较形状的长短、高矮,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够使用比的概念,认识比的大小关系。

3.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二、教学内容1.形状的比较–比长短:直线的长度比较。

–比高矮:平面图形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如上下、上中下等。

–以图形比较为例,让学生们理解形(长、高)的概念。

2.概念的引入–利用比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长和高的含义。

–比大小的概念引入,引导学生学会用比的大小关系来比较。

3.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比较–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们运用比的概念来进行形状的比较,掌握比较的方法和技能。

4.经典案例教学–小明有两根木棍,分别为3厘米和5厘米,请用比的概念来描述这两根木棍的长度关系。

–小红的身高是1.2米,小明的身高是1.3米,请用比的概念来描绘他们之间的身高关系。

三、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的引入和认识。

2.运用比的概念进行形状的比较,掌握比较的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形状的概念和比的概念。

2.实物教学法:运用实际物品,进行比较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形状的比较方法和技能。

3.组合教学法:通过将多个形状进行组合,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形状的比较方法和技能。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老师通过实际物品,比较比较它们的长度和高度,引导学生了解形状的意义和比较的方法。

2.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和大小关系,培养学生进行形状比较的能力。

第二步:学习基本技能1.认识长和高的概念。

2.学习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大小关系。

3.运用比的概念进行形状的比较,掌握比较的方法和技能。

第三步:巩固和拓展1.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的概念,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2.通过多种形状的组合,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形状的比较方法和技能。

六、板书设计•形状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比的概念•比的大小关系•运用比的概念进行形状的比较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形状的比较方法和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的词汇。

2.理解自己身边的实物,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3.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后能够掌握“比较”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听懂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的相关词汇。

2.理解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的图片或者实物
2.教具:若干个同类型不同大小的物品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
1.播放一段歌曲,让学生来跟着小朋友唱歌,以热身。

2.老师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实物,问学生,它们的大小或长短高矮的区别。

(二)学习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场地上放置若干个同类实物,让孩子们给出它们的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让他们做出正确的比较。

2.同义替换:老师出示几组表达大小、长短、高矮的词汇,让学生把
它们替换掉。

3.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游戏,让孩子们在一定时间内把它们按照大小、长短、高矮的次序排列起来。

(三)检查
1.老师出示几组图片,要求孩子们根据图片所示内容,正确地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2.老师将实物放在台面上。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和高度的概念。

2. 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大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比长短、高矮”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练习本。

2. 学具:学生尺子、铅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已经学过如何比较物体的什么属性?”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教具,如尺子和铅笔,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看看这些教具,你们能说出它们的长短和高矮吗?”3. 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题包括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你们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找出一些物体,比较它们的长短和高矮,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2. 学生完成作业后,明天上课前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课堂活动(10分钟)活动目的: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三人。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理解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 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难点: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物体长短、高矮。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小棒、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物体的长短、高矮。

2. 学习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学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练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总结比较方法。

5. 课堂练习: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2. 运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物体长短、高矮,提高动手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长短、高矮。

2. 学习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学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练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总结比较方法。

5. 课堂练习: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长短、高矮》教案

《比长短、高矮》教案

《比长短、高矮》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通过开放*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9-P10;练习一5、6、7、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毛线、纸条各11组;同桌准备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2、比较长短:
(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谁能用刚才说的方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上,板书:长、短)
(4)谁能比较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自由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

(6)抽样演示。

(7)练习5、6
3、比较高矮:
(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如果我们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
(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
(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6)练习一7、8、4、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

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短、高矮》时,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比高矮,
利用手边的铅笔、尺等来比长短,使学生理解长短、高矮是相比较而言的。

这些事例是学生身边的,学生看的见、有体验、说的出来、易于理解的。

因此,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能够正确的加以运用。

不足:对于比较明显的长短与高矮学生掌握得挺好。

自己在备课时,过分重视了长短的比较,比方说如何数格子比长短,直线曲线比较长短,数边长比长短在课堂上都有涉及,但缺少明确的要求。

比方说数格子,没有要求学生将数出来的格子数写在边上,同理数边长也一样。

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而且必须是最重视的。

在利用教材和教室的情境做游戏的时候,完全放手了,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和范围让学生操作,为了肯定每个小组的发现,要耐心、认真的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尽合理,导致了部分练习题没有当堂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