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制备技术
薄膜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领域

薄膜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领域近年来,薄膜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子、光学、能源等。
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与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
一、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薄膜制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研实验中。
1. 物理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是将固体材料在真空环境下以蒸发、溅射等方式转化为气体,然后在衬底表面沉积成薄膜。
此技术具有较高的原子沉积速率、较小的晶粒尺寸和良好的附着力,可用于制备金属、合金和多层膜等。
2. 化学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是通过气相反应将气体分解并生成固态产物,从而在衬底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因其制备过程在常压下进行,能够实现批量制备大面积均匀薄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硅、氮化硅、氮化铝等材料的制备。
3. 溶液法溶液法是将材料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利用溶液的性质,在衬底上形成膜状材料。
溶液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生物陶瓷、无机膜、有机膜等材料的制备。
4. 凝胶法凝胶法是在溶液中形成胶体颗粒,然后通过凝胶化的方式得到凝胶体系,再经由热处理、晾干等工艺制得薄膜。
凝胶法可制备出具有较高孔隙度和较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级多孔膜材料,适用于催化剂、分离膜等领域。
二、薄膜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随着电子领域的快速发展,薄膜材料作为电子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薄膜材料在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如金属薄膜作为电极材料、氧化物薄膜作为绝缘层材料、硅薄膜作为基板等,不仅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还能够实现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
此外,薄膜材料在光电显示技术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以液晶显示技术为例,通过在衬底上沉积液晶薄膜和驱动薄膜,实现了显示器的高清、高亮度、高对比度等特性。
三、薄膜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薄膜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方面。
太阳能电池中的薄膜材料主要是用于吸收太阳能并进行光电转换的薄膜层。
光学实验技术中的薄膜制备与表征指南

光学实验技术中的薄膜制备与表征指南在现代光学实验中,薄膜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光学性质。
为了实现特定的光学设计要求,科学家们需要制备和表征各种薄膜。
本文将为您介绍光学实验技术中的薄膜制备与表征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薄膜技术。
一、薄膜制备技术1. 真空蒸发法真空蒸发法是一种常见的薄膜制备技术,它通常用于金属或有机材料的蒸发。
蒸发源材料通过加热,使其蒸发并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
真空蒸发法具有简单、灵活的优点,但由于材料的有机蒸发率不同,容易导致薄膜的成分非均匀性。
2. 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一种通过离子碰撞使靶材溅射,并沉积在基底上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和均匀性的薄膜。
磁控溅射法通常用于金属、氧化物和氮化物等无机薄膜的制备。
3. 原子层沉积法原子层沉积法(ALD)是一种逐层生长薄膜的方法,通过交替地注入不同的前驱体分子,使其在基底表面上化学反应并沉积。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非常精确的厚度控制和成分均一性。
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基于溶胶和凝胶的化学反应制备薄膜的方法。
通过溶胶中的物质分子在凝胶中发生凝胶化反应,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薄膜材料。
二、薄膜表征技术1. 厚度测量薄膜的精确厚度对于光学性能至关重要。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激光干涉法、原位椭圆偏振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激光干涉法通过测量反射光的相位差来确定薄膜厚度,原位椭圆偏振法则通过测量反射光的椭圆偏振状态来推断厚度。
2. 光学性能表征光学性能包括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
常用的表征方法有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激光光谱仪。
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透过光强度,可以得到其光学性能。
3. 表面形貌观察表面形貌对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是常用的表面形貌观察工具。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获得样品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原子力显微镜则可以实现纳米级表面形貌的观察。
4. 结构分析薄膜的结构分析是了解其晶体结构和晶格形貌的重要手段。
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薄膜材料是指厚度在纳米级别到微米级别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
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光学、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薄膜材料的分类以及常用的制备技术。
薄膜材料的分类:1.无机薄膜材料:如氧化物薄膜、金属薄膜、半导体薄膜等。
2.有机薄膜材料:如聚合物薄膜、膜面活性剂薄膜等。
3.复合薄膜材料:由两种或以上的材料组成的。
如聚合物和无机材料复合薄膜、金属和无机材料复合薄膜等。
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1.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物理气相淀积(PVD)两种方法。
PVD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和磁控溅射,通过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加热,使其升华或蒸发,然后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
PVD常用于制备金属薄膜、金属氧化物薄膜等。
2.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原子层沉积(ALD)两种方法。
CVD通过化学反应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
ALD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单原子层回旋沉积来生长薄膜。
这些方法可以制备无机薄膜、有机薄膜和复合薄膜。
3.溶液法制备技术:包括溶胶-凝胶法、旋涂法、浸渍法等。
溶胶-凝胶法通过溶胶和凝胶阶段的转化制备薄膜。
旋涂法将溶液倒在旋转基底上,通过离心力将溶液均匀分布并形成薄膜。
浸渍法将基底浸泡在溶液中,溶液中的材料通过表面张力进入基底并形成薄膜。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制备有机薄膜和复合薄膜。
4.物理沉积法和化学反应法相结合的制备技术:如离子束沉积法、激光沉积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沉积或化学反应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较好的薄膜质量。
综上所述,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各种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各有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制备特定性质的薄膜材料。
随着对薄膜材料的深入研究和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薄膜材料在各个应用领域的潜力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掘。
【2024版】微电子工艺之薄膜技术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3.杂质再分布
再分布:外延层中的杂质向衬底扩散;
衬底中的杂质向外延层扩散。
总杂质浓度分布:各自扩散的共同结果。
①衬底杂质的再分布(图3-21)
初始条件:N2(x,0)=Nsub,x<0; N2(x,0)=0,x>0; 边界条件一:衬底深处杂质浓度均匀,即
当vt» D1t 时,有
N1x,t
Nf 2
erfc
2
x D1t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当vt»2 D1t 时,有
N1(x,t)≈Nf
③总的杂质分布(图3-24)
N(x,t)=N1(x,t)± N2(x,t) “+”: 同一导电类型;
“-”:相反导电类型;
三、自掺杂(非故意掺杂)
1.定义
N 2 x
x 0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边Jd界条D件2 二Nx:2 在xx外f 延J层b 表J s面 (h2x=vxfN)2 ,扩x f 散,t 流密度Jd为
解得:
N2x,t
N sub 2
erfc
2
x D2 t
v h2 2h2
v
ex
p
D2
vt
x erfc
2vt x 2 D2t
①当hG» ks,则 NGS≈NG0,V= ks(NT/ NSi) Y,是表面反 应控制。
②当ks» hG,则 NGS ≈0, V= hG(NT/ NSi) Y,是质量转 移控制。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1. 掺杂原理-以SiH4-H2-PH3为例
3 薄膜制备技术(PVD)(溅射)

直流溅射的基本原理:
在对系统抽真空后,充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如氩气。在正负电极 间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电极间的气体原子将被大量电离,产生氩离 子和可以独立运动的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飞向阳极,氩离子则 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向阴极—靶材料,高速撞击靶材料,使大量的 靶材料表面原子获得相当高的能量而脱离靶材料的束缚飞向衬底。
射频溅射装臵示意图
射频电场对于靶材的自偏压效应: 由于电子的运动速度比离子的速度大得多,因而相对于等离子体来说,等离 子体近旁的任何部位都处于负电位。 设想一个电极上开始并没有任何电荷积累。在射频电压的驱动下,它既可作 为阳极接受电子,又可作为阴极接受离子。在一个正半周期中,电极将接受大 量电子,并使其自身带有负电荷。在紧接着的负半周期中,它又将接受少量运 动速度较慢的离子,使其所带负电荷被中和一部分。经过这样几个周期后,电 极上将带有一定数量的负电荷而对等离子体呈现一定的负电位,此负电位对电 子产生排斥作用。 设等离子电位为Vp(为正值),则接地的真空室(包含衬底)电极(电位为 0)对等离子的电位差为-Vp,设靶电极的电位为Vc(是一个负值),则靶电 极相对于等离子体的电位差为Vc-Vp。 |Vc-Vp|幅值要远大于| -Vp|。因此,这 一较大的电位差使靶电极实际上处在一个负偏压之下,它驱使等离子体在加速 后撞击靶电极,从而对靶材形成持续的溅射。
.DISTANCE(Torr-cm)
辉光放电的巴邢曲线
等离子体鞘层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中电离粒子的密度和平均能量均较低, 而放电的电压则较高,此时质量较大的离子、中性原子和 原子团的能量远远小于质量极小的电子的能量,这是因为 电子由于质量小极易在电场中加速而获得能量。 不同粒子还具有不同的平均速度
电子速度:9.5*105ms-1, Ar离子和Ar原子:5*102ms-1
材料科学中的薄膜制备技术研究综述

材料科学中的薄膜制备技术研究综述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形态,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不仅能够扩展材料的功能性,并提高材料的性能,还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更多的应用可能性。
本文将综述材料科学中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探讨了几种常见的薄膜制备技术。
1. 物理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是一种常见的薄膜制备技术,它通过蒸发或溅射等方法将材料转化为蒸汽或离子,经过气相传输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热蒸发、电子束蒸发、分子束外延和磁控溅射等方法。
这些方法在薄膜制备中具有高温、高真空和高能量等特点,能够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薄膜。
然而,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薄膜厚度的控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且对于一些化学反应活性较高的材料来说,难以实现。
2. 化学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是一种将反应气体在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薄膜的方法。
CVD 技术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低压CVD、大气压CVD和等离子CVD等。
这些技术在实现复杂薄膜结构和化学组成控制上相较于PVD技术更具优势。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可用于金属、氧化物、氮化物以及半导体材料等薄膜的制备。
然而,该技术所需的气体和化学物质成分较复杂,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并且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3. 溶液法制备薄膜溶液法是一种常用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薄膜制备技术。
常见的溶液法包括旋涂法、浸渍法、喷涂法和柔性印刷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溶液中的溶质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溶液法制备薄膜的优势在于简单易行、成本低、适用于大面积薄膜制备。
然而,溶液法制备出的薄膜常常具有较低的晶化程度和机械强度,且在高温和湿润环境下易失去稳定性。
4. 磁控溅射技术磁控溅射技术是一种通过离子轰击固体靶材的方法制备薄膜。
在磁控溅射过程中,离子轰击靶材,使靶材表面的原子转化为蒸汽,然后通过惰性气体的加速将蒸汽沉积在基底上。
磁控溅射技术可用于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等薄膜的制备,并可实现厚度和成分的精确控制。
第三章薄膜制备技术ppt课件

分子束外延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精确控制源材料的中性分子束强度,并使其在加热的基片上进行外延生长的一种技术。从本质上讲,分子束外延也属于真空蒸发方法,但 与传统真空蒸发不同的是,分子束外延系统具有超高真空,并配有原位监测和分析系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单晶薄膜。
2、溅射法 荷能粒子轰击固体材料靶,使固体原子从表面射出,这些原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和方向性。在原子射出的方向上放上基片,就可在基片上形成一层薄膜,这种制备薄膜的方法叫做溅射法。 溅射法属于物理气相沉积(PVD),射出的粒子大多处于原子状态,轰击靶材料的荷能粒子一般是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
3.1.2 化学气相沉积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化学气相沉积:一定化学配比的反应气体,在特定激活条件下(一般是利用加热、等离子体和紫外线等各种能源激活气态物质),通过气相化学反应生成新的膜层材料沉积到基片上制取膜层的一种方法。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is a chemical process often used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for the deposition of thin films of various materials.
薄膜制备工艺技术

薄膜制备工艺技术薄膜制备工艺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物理沉积、溶液制备等方法制备出具有一定厚度和特殊性能的薄膜材料的技术。
薄膜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微电子、光学、传感器、显示器、纳米技术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薄膜制备工艺技术。
第一种是物理沉积法。
物理沉积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物理溶剂沉积法(PSD)两种。
其中,物理气相沉积法是将固态材料加热至其熔点或升华点,然后凝华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
而物理溶剂沉积法则是通过在沉积过程中溶剂的挥发使溶剂中溶解的材料沉积在基底表面上。
物理沉积法具有较高的沉积速度和较低的工艺温度,适用于大面积均匀薄膜的制备。
第二种是化学沉积法。
化学沉积法通过在基底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使反应物沉积形成薄膜。
常见的化学沉积法有气相沉积法(CVD)、溶液法和凝胶法等。
气相沉积法是将气体反应物输送至反应室内,通过热、冷或化学反应将气体反应物沉积在基底表面上。
而溶液法是将溶解有所需沉积材料的溶液涂覆在基底表面上,通过溶剂挥发或加热使溶液中的沉积材料沉积在基底上。
凝胶法则是通过凝胶溶胶中的凝胶控制沉积材料的沉积,形成薄膜。
化学沉积法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且适用于大面积均匀薄膜的制备。
第三种是离子束沉积法(IBAD)、激光沉积法和磁控溅射法。
离子束沉积法是通过加速并聚焦离子束使其撞击到基底表面形成薄膜。
激光沉积法则是将激光束照射在基底表面上,通过激光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形成薄膜。
磁控溅射法是将材料附着在靶上,通过离子轰击靶表面并溅射出材料颗粒,最终沉积在基底表面上。
这些方法制备的薄膜具有优异的结构和性能,适用于制备复杂结构和功能薄膜。
综上所述,薄膜制备工艺技术包括物理沉积法、化学沉积法、离子束沉积法、激光沉积法和磁控溅射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薄膜要求,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延膜沉积技术
MOCVD装置示意图
MOCVD应用举例
利用MOCVD技术研究B掺杂对ZnO薄 膜的影响,在20cm×20cm大面积玻璃衬底 上生长出了光电特性优良(低电阻率、高透 过率和均匀膜厚)的ZnO薄膜,并且在太阳电 池背电极的应用。
实验装置
结论
通过B2H6气体掺杂ZnO薄膜的系列实 验,研究了B掺杂对ZnO薄膜的微观结构、光 电特性的影响.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光电性 能稳定的绒面低阻ZnO薄膜,在17sccm(1% 掺杂)掺杂优化条件下,ZnO膜厚700nm时,其 透过率在85%以上,方块电阻为38Ω/□,迁移 率为1718cm2/(V· s)。利用MOCVD生长的 ZnO薄膜作为太阳电池背电极,可以有效提 高短路电流密度将近3mA,使20cm×20cm 面积的Si集成电池效率高达9.09%。
外延膜沉积技术
MOCVD应用的范围有:
钙鈦矿氧化物如PZT、SBT、CeMnO2等; 铁电 薄膜; ZnO透明导电薄膜、用于蓝光LED的n-ZnO 和p-ZnO、用于TFT的ZnO、ZnO纳米线; 表面声波 器件SAW(如LiNbO3等); 三五族化合物如GaN、 GaAs基发光二极体(LED)、雷射器(LD)和探测 器; MEMS薄膜; 太阳能电池薄膜; 锑化物薄膜; YBCO 高温超导带; 用于探测器的SiC、Si3N4等 宽频隙光电器件 。
外延膜沉积技术
外延是指沉积膜与基片之间存在结晶学 关系时,在基片上取向或单晶生长同一物质 的方法。 当外延膜在同一种材料上生长时,称为 同质外延,如果外延是在不同材料上生长则 称为异质外延。外延用于生长元素、半导体 化合物和合金薄结晶层。这一方法可以较好 地控制膜的纯度、膜的完整性以及掺杂级别。
外延膜沉积技术
外延膜沉积技术
热壁外延生长(HWE)
热壁外延是一种真空沉积技 术,在这一技术中外延膜几乎在 接近热平衡条件下生长,这一生 长过程是通过加热源材料与基片 材料间的容器壁来实现的。
蒸发材料的损失保持在最小;
生长管中可以得到洁净的环境; 管内可以保待相对较高的气压; 源和基片间的温差可以大幅度降低。
外延膜沉积技术
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CVD) CVD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
1.热解反应 2.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 4.化合反应 5.歧化反应 6.可逆反应
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CVD)
CVD化学气相沉积装置 一般来讲,CVD装置往往包括以下几 个基本部分: (1)反应气体和载气的供给和计量装置; (2)必要的加热和冷却系统; (3)反应产物气体的排出装置。
液相外延生长(LPE)
液相外延生长原则上讲是从液相中生长膜, 溶有待镀材料的溶液是液相外延生长中必需的。 当冷却时,待镀材料从溶液中析出并在相关的基 片上生长。对于液相外延生长制备薄膜,溶液和 基片在系统中保持分离。在适当的生长温度下, 溶液因含有待镀材料而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将溶 液与基片的表面接触,并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一 段时间后即可获得所要的薄膜,而且,在膜中也 很容易引人掺杂物。
溅射法
溅射法利用带有电荷的离子在电 场中加速后具有一定动能的特点,将 离子引向欲被溅射的靶电极。在离子 能量合适的情况下,入射的离子将在 与靶表面的原子的碰撞过程中使后者 溅射出来。这些被溅射出来的原子将 带有一定的动能,并且会沿着一定的 方向射向衬底,从而实现在衬底上薄 膜的沉积。
溅射法
直流溅射沉积装置
外延膜沉积技术
分子束外延(MBE)特点
(1)由于系统是超高真空,因此杂质气体(如残余气体)不易 进人薄膜,薄膜的纯度高。 (2)外延生长一般可在低温下进行。 (3)可严格控制薄膜成分以及掺杂浓度。 (4)对薄膜进行原位检测分析,从而可以严格控制薄膜的生 长及性质。 当然,分子束外延生长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 备昂贵、维护费用高、生长时间过长、不易大规模生产等。
半导体薄膜生长工艺
--MOCVD MBE
LOGO
成员:孙杰
於凡枫 胡喆 刘昌和 Ver 1.1
薄 膜 制 备
概述 PVD
CVD
外延膜沉积技术 LOGO
半导体薄膜生长工艺 参考文献
• • •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郑伟涛等编著.北京,化学工业业出版社,2003.11 ISBN 7-5025-4938-2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唐伟忠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5 ISBN 7-5024-2151-3 MOCVD制备的ZnO薄膜及其在太阳电池背电极应用 徐新亮 徐步衡等,半导 体学报,2005.12 ISSN 02534177 ZnO的激光分子束外延法制备及X射线研究杨晓东、张景文等 光子学报, 2008.3 ISSN 10044213 Chen Y F. Bagnall D M, Ko H J, et al. Plasma assisted molecular beam epitaxy of ZnO on c-plane sapphire growth andcharacterization [J].J. Appl.Phys.,1998, 84:3912-3918.
LOGO
物理气相沉积(PVD) PVD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最为基本的两种方法就 是蒸发法和溅射法,另外还有离子束和离子助等 等方法。 蒸发法相对溅射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包 括较高的沉积速度,相对较高的真空度,以及由 此导致的较高的薄膜质址等。 溅射法也具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包括在沉积 多元合金薄膜时化学成分容易控制,沉积层对衬 底的附着力较好等。
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CVD)
CVD化学气相沉积装置
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CVD)
CVD气体输运特性
进入 管道后呈 层流状态 流动的气 体的流速 分布和边 界层
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CVD)
最基本的CVD装置 高温和低温CVD装置 低压CVD (LPCVD)装置 等离子体增强CVD(PECVD)装置 激光辅助CVD装置 金属有机化合物CVD (MOCVD)装置
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MOCVD)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MOCVD)是利用 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源物质的一种化学气相淀积 (CVD)工艺。MOCVD是一种利用气相反应物,或是 前驱物和Ⅲ族的有机金属和V族的NH3,在基材表面 进行反应,传到基材衬底表面固态沉积物的工艺。 MOCVD主要功能在于沉积高介电常数薄膜,可随着 前驱物的更换,而沉积出不同种类的薄膜。
物理气相沉积(PVD) 真空蒸发
在真空蒸发技术中,人们只需要产生 一个真空环境。在真空环境下,给待蒸发 物提供足够的热量以获得蒸发所必需的蒸 气压。在适当的温度下,蒸发粒子在基片 上凝结,这样即可实现真空蒸发薄膜沉积。
真空蒸发
大量材料皆可以在真空中蒸发,最终 在基片上凝结以形成薄膜。真空蒸发沉积 过程由三个步骤组成: ①蒸发源材料由凝聚相转变成气相; ②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蒸发粒子的输运; ③蒸发粒子到达基片后凝结、成核、长大、 成膜。
外延膜沉积技术
与其他外延生长法如液相外延生长、气相外延 生长相比,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有以下特点: ①反应装置较为简单,生长温度范围较宽; ②可对化合物的组分进行精确控制,膜的均 匀性和膜的电学性质重复性好; ③原料气体不会对生长膜产生蚀刻作用,因 此,在沿膜生长方向上,可实现掺杂浓度的明显 变化; ④只通过改变原材料即可生长出各种成分的 化合物。
•
•
物理气相沉积(PVD) PVD
物理气相沉积(PVD)指的是利用某种物理的 过程,如物质的热蒸发或在受到粒子束轰击时物 理表面原子的溅射现象,实现物质从原物质到薄 膜的可控的原子转移过程。
物理气相沉积(PVD) PVD
这种薄膜制备方法相对于下面还要介绍的化 学气相沉积方法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需要使用固态的或者熔化态的物质作为沉积过 程的源物质。 2.源物质要经过物理过程进入气相。 3.需要相对较低的气体压力环境。 4.在气相中及衬底表面并不发生化学反应。
溅射法
溅射法分类
(1)直流溅射; (2)射频溅射; (3)磁控溅射; (4)反应溅射; (5)偏压溅射。
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CVD) CVD
• 技术被称化学气相沉积(CVD)顾名思义,利 用气态的先驱反应物,通过原子、分子间 化学反应的途径生成固态薄膜的技术。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质量的半导体晶 体外延技术以及各种绝缘材料薄膜的制备 中大量使用了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比如, 在MOS场效应管中,应用化学气相方法沉 积的薄膜就包括多晶Si、 SiO2、SiN等。
外延膜沉积技术
分子束外延的基本装置 由超高真空室(背景气压 1.3X10-9Pa),基片加热块、 分子束盒、反应气体进入管、 交换样品的过渡室组成。外, 生长室包含许多其他分析设 备用于原位监视和检测基片 表面和膜,以便使连续制备 高质量外延生长膜的条件最 优化。除了具有使用高纯元 素。
外延膜沉积技术
真空蒸发
真空蒸发的影响因素
1.物质的蒸发速度 2.元素的蒸汽压 3.薄膜沉积的均匀性 4.薄膜沉积的纯度
真空蒸发
薄膜沉积的均匀性
真空蒸发
薄膜沉积的纯度
• 蒸发源的纯度; • 加热装置、坩埚可能造成的污染; • 真空系统中的残留气体。
真空蒸发
蒸发源分类
(一)电阻加热蒸发 (二)电子束加热蒸发 (三)电弧加热蒸发 (四)激光加热蒸发
真空系统中,靶 材是需要溅射的材料, 它作为阴极。相对于 作为阳极的衬底加有 数千伏的电压。在对 系统预抽真空以后, 充入适当压力的惰性 气体。
溅射法
溅射法机理
在正负电极高压的作用下,极间的气 体原子将被大量电离。其中电子飞向阳极, 而带正电荷的Ar正离子则在高压电场的加 速作用下高速飞向作为阴极的靶材,并在 与靶材的撞击过程中释放出其能量。离子 高速撞击的结果之一就是大量的靶材原子 获得了相当高的能量,使其可以脱离靶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束缚而飞向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