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推拿治疗的八大方法
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按摩推拿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体表和穴位,改善皮毛功能和肺气功能,帮助气血的运行和水液代谢,而按摩肌肉则可以改善脾功能。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推拿按摩手法,希望对你有用!推拿按摩手法1:拍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
1、手法要领: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2、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3、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4、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5、举例说明: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推拿按摩手法2:揉法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
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
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
推拿按摩手法3:鱼际揉法1、手法要领: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
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
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
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脘腹胀痛,四肢软组织损伤。
5、举例说明: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推拿按摩手法4: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成人推拿基本手法第一节摆动类手法我们把通过腕关节有节奏的摆动,使手法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所施部位的手法归类为摆动类手法。
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揉法三种。
一、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某部位着力,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肘关节屈伸,前臂与腕的摆动,带动拇指的联合动作,使着力部对施术部位进行一种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一种手法,称之为一指禅推法。
临床可将其分为一指禅指峰推法、一指禅偏峰推法和一指禅屈指推法。
用拇指指端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指峰推法。
用拇指偏峰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偏峰推法。
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及背侧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屈指推法【操作及要领】术者站位或坐位,体态自然、舒展,精神集中。
拇指自然着力,其余手指自然屈曲或平伸,沉肩,垂肘,悬腕。
肘关节做小幅度屈伸、前臂以肘为支点做内外摆动,在前臂连同腕掌摆动带动下,使拇指着力部位对所施部位进行一种节律性、轻重交替性、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操作。
动作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6)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7)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即本法产生的力应从掌而发,通过手指,传达至螺纹面并作用于患者体表,如此使力含而不露。
【临床应用】一指禅推法的特点是接触面积小、深透性好、刺激柔和、应用广泛。
临床主要用于全身各经络、穴位及各种线状与点状部位。
在治疗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各科常见病证中均可用到此手法,根据治疗部位和治疗病证的不同可发挥其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舒筋活血、通调脏腑、消积导滞等广泛的治疗作用。
推拿手法详解
单式手法一、推法(一)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二)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三)分推法又称分法。
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四)合推法又称合法。
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
【动作要领】1.推法操作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型。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深透。
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200次。
【临床应用】1.本法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的双重功效,且能通经活络,广泛应用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
2.操作时,一般都辅以葱姜汁、酒精等为介质,以防小儿在施推时皮肤破损,并能加强推拿手法的疗效。
3.根据病情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4.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但有区别,须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拿法。
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临床应用】1.拿法刺激较强,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
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推拿手法详解
推拿手法详解推拿手法之腰部扳法腰部扳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腰部扳法有五种操作方法。
1.扳肩推腰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一侧,一手推压腰部痛处,一手扳起患者对侧肩前部至最大限度,双手同时用力扳推。
2.扳腿推腰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一侧,一手推压腰部痛处,一手从患者对侧腰关节前上方将其下肢搬起到最大限度时,双手同时扳推。
3.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双下肢在上者髋膝关节屈曲,在下者伸直,术者一手推按住患者肩前部或肩后部,另一手抵住患者臀部或髂前上棘,将患者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4.腰椎旋转扳法取患者前屈(按需要角度)坐位,一助手按住其下肢及骨盆。
术者坐于患者后侧方,用一手拇指按住需要扳动的棘突,另一手从患者健侧腋下伸出,钩扶住其颈项部,将患者腰部从前屈位向健侧旋转。
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一手用力扳动腰部,一手拇指同时用力推按其棘突。
5.腰部后伸扳法患者仰卧位。
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痛处,一手从患者双膝关节前上方托起下肢,双手同时用力扳伸按压。
【作用与应用】腰部扳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推拿手法之胸背部扳法胸背部扳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背痛,胸椎关节紊乱症等。
【操作要领】胸背部扳法有两种操作方法:1.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坐位,两手臂上伸并两手合拢扣住,医生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掌根部抵住需要扳动的棘突,一前臂从患者上胸部绕过扶住患者对侧腋部,并令其后仰,术者抵棘突之手同时用力扳推。
2.胸椎对抗复位法患者坐位,两手置颈部交叉扣住,术者握住患者前臂下段,用一侧膝部顶住需要扳动的棘突,嘱患者身体略向前倾,医生同时向后上方用力扳动。
【作用与应用】本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背痛,胸椎关节紊乱症等。
推拿的八种手法
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手法的施加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手法非常丰富,其中最常用的八种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抖、击、扭。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八种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揉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摩肌肉,使其产生温热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揉的部位可以是肩颈、背部、腰部等。
二、捏捏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轻轻地捏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捏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捏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三、推推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推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推的部位可以是胸部、腹部、腿部等。
四、拿拿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然后用力向外拉伸,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拿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拿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五、按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按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六、抖抖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抖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抖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抖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七、击击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敲打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击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击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八、扭扭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扭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扭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扭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推拿的八种手法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同时,推拿的手法要轻柔适中,不宜过重,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常用的推拿八大手法
常用的推拿八大手法1、捏法:捏法是指用手指、拇指或掌心夹起、抓取部分肌肉软组织,使之发生适当的拉放的一种操作。
常见的捏法有拇指捏,夹持捏、吻合捏、弯曲捏,重复捏、暗示捏和拉捏。
2、挤压法:挤压法是指在推拿过程中,以双拳或掌心交叉挤压特定部位的肌肉与软组织,使局部血液循环活化,减轻局部肌肉紧张的推拿手法。
在推拿过程中,挤压法的手势主要有双手合拢挤压、拇指挤压、掌心联合向上挤压、掌心叩击挤压和掌心转向挤压等。
3、针刺法:针刺法是一种推拿方法,又叫针灸、针疗或指压。
它通过一定长度的可拔针筒,在穴位插入金属或陶瓷针,或在特定穴位上施加压力以促进机体调节和疗愈作用。
4、摩擦法:摩擦法是一种损伤疗法,它是以拇指或掌心摩擦局部肌肉软组织时有利的作用,可以激活运动神经及增加这些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给予病人恢复之效力。
摩擦法是推拿技术中最独特的一种,分为鞭刷摩擦、碰拂摩擦、夹持摩擦、柔软摩擦和轻慢摩擦等多种技法。
5、振动法:振动法是常见的推拿手法,是指把双拳放在病人的皮肤上,以一定的频率摩擦,使肌肉组织出现反射性收缩而产生推拿作用的一种技术。
振动法的手势有双拳横振、点振、抚摩振、后背环绕振、手掌扫振和拳尖振等多种技法。
6、拔罐法:拔罐法是人们借助竹罐或铁罐进行腹部、头部以及背部等治疗的技术,其特点是罐与病灶同时作用,而又不经过皮肤,给病患带来舒适的治疗感受。
7、搓揉法:搓揉法是一种把手抚摩的技术,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疼痛,是常用的推拿技术之一。
搓揉法的具体方法是以两指或者双手搓揉病患的肌肉组织,以节奏轻重不一的方式揉搓从上而下方向施加力,局部血液循环活化、缓解紧张肌肉疼痛。
8、拉伸法:拉伸法是治疗肌肉僵硬综合征、肩周炎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病症的常用推拿技术之一。
主要用于减轻肌肉和肌腱的局部压迫,提高局部柔韧性和柔软性,使关节的受力动态恢复平衡。
它的特点是采用静态和动态的拉伸方法,给身体带来放松感受,调整关节的能力。
详解推拿治疗的八大方法
(1)温法温法用于虚寒症,常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连续作用,时间稍长,病人有较深沉的温热刺激感,温法有补益阳气的作用。
缓慢、柔和、深沉的手法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操作,使能量深入肌肉或脏腑组织,以达温热驱寒的目的。
(2)通法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之作用。
按摩能治疗经络不通的病症。
在治疗手法中要刚柔兼施,如用推、拿、搓法于四肢,能疏通经络,拿井肩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背部腧穴可通畅脏腑之气血。
(3)补法补气血津液不足,脏腑之机能衰弱,补法应用范围广泛。
如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虚热盗汗、遗精等症。
一般以推、摩、揉、擦等法,但手法要轻而柔和,不宜过重刺激。
临床上经常用于补脾胃、腰肾。
(4)泻法一般用于下焦实症。
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肿胀或疼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症,手法的力量宜稍重,可由慢逐渐加快。
用摩擦、摆动、挤压类手法。
如食积便秘,推拿摩神阙、天枢两穴,再揉长强,以通腑泻实。
(5)汗法就是发汗、发散的意思。
使病邪从表而解,主要用于风寒和风热外感两大类。
对外感风寒,用先轻后重的拿法加强刺激,逐步深入,因重则增温,使全身透汗。
风热外感,则用轻拿法,刺激量小,柔和轻快,使腠理疏松,病人感到汗毛竖立,周身舒适。
手法多用推、拿、按。
如推拿颈部风池、风府,能疏散风邪;按、拿合谷、外关,可去表邪。
(6)和法和解、调和之意。
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使用。
手法要平稳而柔和,可用滚动、摩擦类手法。
常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
(7)散法消散、疏散的意思。
散法可使气血得以疏通,结聚得到消散,如饮食过度导致腹胀满、痞闷。
一般以摆动及摩擦类手法为主,要求轻快柔和。
(8)清法运用刚中有柔的手法。
清法是治疗一般热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热病极期复杂,如发烧等。
要鉴别病在表在里。
若在里还要分是气分热还是血分热,是实热还是虚火等。
小儿推拿治疗八法
小儿推拿治疗八法小儿推拿治疗八法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的治疗原则就是中医的治疗原则。
它们是在中医治疗思想指导下,根据整体观、天人观、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等理论所制订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则。
传统中医的治疗原则包括: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升降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
治疗原则是治疗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医学术的基本内容。
它具有抽象性、纲领性、全局性和指导性。
治疗方法俗称治法,是在治疗原则指导下对具体辨证结果所提出来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它从属于治疗原则,反应治疗原则,是治疗原则的具体化,任何治疗方法都是从属于或体现出一定的治疗原则。
治法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治疗八法《内经》已见雏形,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
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将攻邪总结为汗、吐、下三途,并将按摩归于其中(汗吐下),明张景岳发挥了温法与补法。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云:“论病之源,从内伤外感四字括之。
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从而建立起治疗八法。
一、推拿汗法【基本原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即通过发汗以驱除在表之邪气。
如“汗者,散也”,“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等。
可见,出汗,是邪较轻浅时一种由内向外,向上宣泄的趋势。
故在汗法中,出汗为其现象,而宣散向表、向上,逐邪透达为其本质。
【主要适应范围】1.外邪侵袭肌表:如外感六淫、恶寒发热无汗。
2.高热无汗。
3.皮肤病:风疹,荨麻疹,麻疹初起或疹出不透,及疮疡初起、咳嗽、泄泻等见表证。
临床上对于外感风寒可用拿法,先轻后重,使汗逐渐透出,达到祛风散寒解表的目的。
学中医推拿,这八大手法必知必会
学中医推拿,这八大手法必知必会学推拿就一定要学手法,这是中医推拿的基本功。
推拿按摩有很多种手法,并且不同的门派、不同的学说之间手法也不尽相同。
但是不管手法怎么演变,门派之间有何差别,以下这些手法是基本的,大致相同,也是中医推拿必会的!1、掌平推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掌根为着力点,作用于人体的治疗部位,向前推进一段距离。
若需要增大压力时,可用另一手重叠缓慢推进。
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
此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和患者皮肤接触面积很大,所以推进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阻力,可能会产生疼痛,可以适当涂抹凡士林润滑油或者石膏粉。
2、指按法用拇指指端或指面按压体表穴位的一种手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辅以按压。
此法一般用于点穴多一些,相当于长时间的强作用于某一点穴位,可以达到类似针灸的效果。
3、四指摩法手腕放松,四指关节呈自然伸直状态,紧贴作用部位,前臂带动手腕作连续缓慢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抚摸动作。
此法常作用于腹部用于治疗食积、脘腹胀痛等疾病。
4、指揉法用指腹部贴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缓旋揉的节律性动作。
一般用大拇指较多,因为大拇指的受力面积较大,力臂短,不易引起疼痛反应,施术者也能轻松方便地使用。
5、拿捏法虎口张开,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用力将身体肌肉较多的部位提捏起来,此法作用显著,但是对施术者的体力要求较高,特别的费力气。
我们平时落枕,用的最多就是拿捏肩、颈部的肌肉,从而舒缓僵硬的肌肉,活络血脉,达到治疗落枕的目的。
6、拍打法此法最为简单,一般人看过一遍基本都能学会,就是用手掌拍打治疗的部位,需要注意的就是掌握拍打的力度,避免出现淤青等副作用。
7、抖法用单手或双手握住肢体的远端做连续上下的抖动动作。
一般要求抖动的频率在200次/分钟,抖动的幅度尽量要小,使患肢呈小波浪型的抖动状态。
8、指叩法手指头并拢,在施术部位做类似于鸡啄米的动作,指尖朝下。
分为三指叩法、中指叩法等,临床上喜欢用三指叩法,因为三指叩法最省力,看起来又十分的灵活。
推拿手法详解
单式手法一、推法(一)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二)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三)分推法又称分法。
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四)合推法又称合法。
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
【动作要领】1.推法操作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型。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深透。
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200次。
【临床应用】1.本法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的双重功效,且能通经活络,广泛应用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
2.操作时,一般都辅以葱姜汁、酒精等为介质,以防小儿在施推时皮肤破损,并能加强推拿手法的疗效。
3.根据病情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4.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但有区别,须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拿法。
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临床应用】1.拿法刺激较强,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
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中医经络学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中医经络学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1、梳拂:以双手指按拂的方式轻轻梳理被摩擦的部位,能使血液和淋巴运行顺畅,减少组织的局部滞液。
2、推拿:以双掌掌心相对应,做上下推拿,左右椎拿,正面背面斜推拿等基本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痉挛,缓解疼痛。
3、揉搓:左右手同时环揉或交叉搓揉着揉搓被摩擦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调理身体健康。
4、搓褶:将被摩擦的部位由两侧往当中挤压,然后左右手相反地搓褶,可宣泻血淤,缓解滞涩。
5、捏拿:以双指给指与拇指交替给捏,使被摩擦处下凹隆起,能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上消化吸收。
6、拨拉:以双指按压拨拉方向相反的方法,动作灵活轻敏连续,能有效拆结,降低紧张。
中医按摩保健知识大全我们一起来学习
中医按摩保健知识大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中医按摩保健之8种手法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
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
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
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
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摩,就是抚摩的意思。
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
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3、推法: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
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
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
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
我们看的姿式,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
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我们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
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小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
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作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了。
4、拿法: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
临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
如果患者因情绪紧张、恼怒,突然发生气闷,胸中堵塞,出现类似昏厥的情况,可在锁骨上方肩背相连的地方,用单手拿法,把肌肉抓起来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钟拿两下的速度,连拿二十次,稍为休息,再连拿二十次,则胸中通畅,气息自渐调和了。
5、揉法:医生用手贴着患者皮肤,作轻微的旋转活动的揉拿,叫作揉法。
揉法分单手揉和双手揉。
象太阳穴等面积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对于背部面积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
不有单手加压揉法,比如揉小腿处,左手按在患者腿肚处,右手则加压在左手背上,进行单手加压揉法。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法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内收的手法称为拿法。
作用:疏筋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适用部位:主要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及四肢部。
按法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摩法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手法称摩法。
有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摩法。
作用:本法具有益气和中,消积异滞,疏肝理气,调节肠胃,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功能。
适用部位:本法适合于胸腹部、胸肋部、颜面部。
揉法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侧肌群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
其中,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小鱼际揉法,膊揉法,肘揉法、拳揉法等。
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腹部按揉利于减肥睡前按揉有助睡眠揉腹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肝炎手术后肠粘连捏法捏法,推拿手法名。
与拿法相似,但需将肌肤提起。
操作方法有两种:作用:具有调和阴阳,增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适用部位:多用于脊椎部、背部膀胱经、督脉。
点法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
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
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
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作用: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捏脊疗法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
按摩的8种手法
按摩的8种手法
按摩的8种手法包括:
1. 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腰背、腹部。
2. 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面部。
3. 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4. 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5. 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速度均匀。
6. 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
动作要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7. 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8. 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上肢、颈肩部。
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
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第一节推法定义:术者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孤形移动的方法,称为推法。
分为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1、手法操作(1)拇指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动作,反复操作数次。
(2)掌平推法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3)拳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4)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2、手法要领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
平推法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
推进速度宜缓慢。
平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
术前施术部位宜涂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3、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解痉止痛。
注:平推法与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是隼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1、手法操作(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
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鱼际为中心,肘部灵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
如需增加力度,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常见的9大推拿手法详解
常见的9大推拿手法详解推拿手法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
因撞击、扭挫、跌损等而引起疼痛时,人们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抚摩、按压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或通过摩擦身体以抵御寒冷。
在长期的实践中,推拿手法从原来简单的下意识动作,发展成为需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掌握的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的医疗运动,成为中医学中别具特色的一种治疗保健方法。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推拿的常见9大手法。
1.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指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身体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为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
(图2-1)【适用部位】各部经络腧穴,一指禅推法接触面积小,深透性好。
由一指禅推法变化而来的一指禅偏峰推法,以其轻快柔和,多用于颜面部;一指禅屈指推法因其着力沉稳、刚劲有力,多用于颈项部及关节骨缝处。
【作用】主要适用于头痛、失眠、面瘫、近视、颈项强痛、冠心病、腰痛、胃痛、泄泻、便秘,月经不调、关节酸痛等。
2.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指腹着力,吸定于体表部位上,做轻柔和缓的上下、左右或环旋动作,称为揉法。
揉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根据操作时接触面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掌揉法又可分为大鱼际揉法、掌根揉法和全掌揉法;指揉法又可分为中指揉法、三指揉法和拇指揉法。
【适用部位】大鱼际揉法主要适用于头面部、胸、肋胁部;掌根揉法适用于腰背及四肢等面积较大且平坦的部位;掌揉法常用于腹部;中指揉法、拇指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腧穴,小儿推拿常用;三指揉法常用于小儿颈部。
【作用】主要适用于腹部胀痛、胸闷痛、便秘、泄泻、头痛、眩晕及儿科病症等,亦可用于头面部及腹部保健。
3.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
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以腹部应用较多。
【作用】主要用于胃胀、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咳嗽、气喘、月经不调、痛经,阳痿、遗精、外伤肿痛等病症。
按摩资料及手法效果介绍
按法是最古老的推拿治疗手法之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应用按法的记载。
按法的刺激量较强,常作为重点治疗手法用于全身各部。
应用时可与揉法一起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1、作用:活血止痛,疏通经络,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解疼散结,矫正畸形。
2、应用: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胸痹、头痛、痛经、肢体酸痛麻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功能性脊柱侧弯及后突畸形等病症。
临床常用操作有:<1>指按法:以手指为着力部位,操作接触面积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经络穴位。
<2>掌按法:以掌面为着力部位,接粗面积较大,常用于脚背及腹部。
<3>肘按法:以肘后尺骨鹰嘴突起为着力部位,适用于肌肉丰厚而坚实的部位,常用于腰臀部。
按法也是小儿推拿八法和自我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二)点法用指峰或屈指后的指间关节突起着力于一定穴位或部位用力按压的手法成为点法。
动作结构1、以拇指的指尖或指间关节突起,或食、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为着力部位自然着力。
2,、前臂静止性发力,逐渐下压。
要领及注意五项1、点取部位、穴位要准确,压力方向尽可能垂直于体表。
2、用力应平稳、持久,不可偏歪、移动。
发力、撤力都应缓慢进行,不可变化太快。
3、力度的大小一般以局部有得力感为度,并根据并根据病情维持最大力度1~3分钟,不可久点。
4、手法的刺激量和时间应根据受术者的体制、病情、耐受力等情况上灵活掌握。
5、点法与按法的操作要领相似,区别在于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大,感应强。
临床运用点法接触面积小,刺激量大,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经络穴位,是刺激穴位的主要手法之一。
1、作用:解疼止痛、开通闭塞、舒筋活络、补泄经气、调整脏腑。
2、应用:常用于治疗头痛、胸痛、胃脘痛、腹痛、牙痛、急慢性扭挫伤、半身不遂等病症。
由于点法刺激较强,是常用的中医急救手法之一,但不宜多用、久用。
应用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以防刺激太大而发生损伤。
点法常与揉法组成点揉的复合手法。
医宗金鉴推拿八法名词解释
医宗金鉴推拿八法名词解释
医宗金鉴是中国古代经典医学著作之一,它总结了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
其中,推拿八法是医宗金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在推拿治疗中使用的八种基本手法和技巧。
1. 摩擦法:用手掌或手指按摩患者体表,产生热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摩擦可分为揉摩、搓摩等。
2. 按压法:用手指或掌根按压患者体表,以调节经络气血,消除疏通堵塞,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
3. 推拿法:用手掌或手指按摩、推动患者体表,以调节气血,舒缓肌肉,消除疲劳和疼痛等症状。
4. 按揉法:用拇指或手指揉搓患者体表,以按摩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
5. 捏揉法:用拇指和食指捏揉患者体表的肌肉和皮肤,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
6. 指压法:用手指按压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7. 推拿法:用手掌或手指推动患者体表,以调节气血,舒缓肌肉,促进气血循环。
8. 理法:指用手指、手掌等部位轻抚患者体表,以调节气血,舒缓肌肉,促进放松。
这些推拿八法是中医推拿治疗中常用的手法和技巧,通过对患者的体表进行按摩、推拿和按压等操作,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自身的康复和治愈。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推拿领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法
温法用于虚寒症,常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连续作用,时间稍长,病人有较深沉的温热刺激感,温法有补益阳气的作用。
缓慢、柔和、深沉的手法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操作,使能量深入肌肉或脏腑组织,以达温热驱寒的目的。
(2)通法
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之作用。
按摩能治疗经络不通的病症。
在治疗手法中要刚柔兼施,如用推、拿、搓法于四肢,能疏通经络,拿井肩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背部腧穴可通畅脏腑之气血。
(3)补法
补气血津液不足,脏腑之机能衰弱,补法应用范围广泛。
如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虚热盗汗、遗精等症。
一般以推、摩、揉、擦等法,但手法要轻而柔和,不宜过重刺激。
临床上经常用于补脾胃、腰肾。
(4)泻法
一般用于下焦实症。
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肿胀或疼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症,手法的力量宜稍重,可由慢逐渐加快。
用摩擦、摆动、挤压类手法。
如食积便秘,推拿摩神阙、天枢两穴,再揉长强,以通腑泻实。
(5)汗法
就是发汗、发散的意思。
使病邪从表而解,主要用于风寒和风热外感两大类。
对外感风寒,用先轻后重的拿法加强刺激,逐步深入,因重则增温,使全身透汗。
风热外感,则用轻拿法,刺激量小,柔和轻快,使腠理疏松,病人感到汗毛竖立,周身舒适。
手法多用推、拿、按。
如推拿颈部风池、风府,能疏散风邪;按、拿合谷、外关,可去表邪。
(6)和法
和解、调和之意。
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使用。
手法要平稳而柔和,可用滚动、摩擦类手法。
常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
(7)散法
消散、疏散的意思。
散法可使气血得以疏通,结聚得到消散,如饮食过度导致腹胀满、痞闷。
一般以摆动及摩擦类手法为主,要求轻快柔和。
(8)清法
运用刚中有柔的手法。
清法是治疗一般热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热病极期复杂,如发烧等。
要鉴别病在表在里。
若在里还要分是气分热还是血分热,是实热还是虚火等。
然后,再根据不同手法加以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