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生理学重点整理(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理学重点整理(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Bible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生物有机体各种技能的科学,对象为人体及高等动物了的各种机能。

其层次分为器官和系统水平,分子和细胞水平,整体水平。

2.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3.什么是稳态homestasis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有哪些部分?内环境:细胞外液,其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稳态: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动态平衡。

内环境占体重的20%,其中血浆5%,组织液14%,脑脊液和淋巴液较少。

4.人体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其特点是?神经调节:机体调节的主要方式,主导地位,其方式为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特点是:快速而精准体液调节:人体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如激素和代谢产物等,可随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有时候体液调节收到神经系统控制。

其特点是:缓慢,但持久而广泛一些。

自身调节:生物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不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陈胜适应性的反应。

其特点是:作用比较局限,可以在神经和体液调节尚未参加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5.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急性实验(离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和活体解剖方法等)和慢性实验。

6. 负反馈和正反馈negative/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起到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负反馈;它是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反馈信息的作用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到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正反馈;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逐步增强直至完成(分娩和凝血反应)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时,能够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

2.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相对稳定的电位差3.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细胞膜两侧电位的迅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一些列相继的过程。

生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生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1、简述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新陈代谢是指人体与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及能量交换,是生命的最重要特征。

兴奋性是指机体受到刺激时能作出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适应性是指机体代谢和功能活动能随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适应变化的过程。

生殖是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产生与亲代相似子代的过程。

2、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因为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要引起组织细胞兴奋,刺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要引起组织细胞兴奋,刺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刺激必须具有一定强度,如果刺激强度太小,细胞不会兴奋。

(2)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作用时间,如果刺激的时间太短,细胞也不会兴奋。

(3)刺激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越大,刺激越有效。

4、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细胞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短暂可逆可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去极化过程。

随后细胞膜很快又恢复了对钾的通透性,钾离子快速外流,产生了动作电位下降支的复极化过程。

7、动作电位的传导原理?比较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差别?动作电位的传导原理是局部电流的扩布有髓鞘纤维是呈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快。

无髓鞘纤维是非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慢。

8、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浆是血液抗凝后所析出的淡黄透明的液体。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透明的液体。

前者含有纤维蛋白原,后者不含纤维蛋白原。

(还有其它次要区别)9、交叉配血的概念?如何看待其结果?献血者的红细胞及血清分别与受血者血清及红细胞相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现象的试验称为交叉配血试验。

主次两侧均无凝集反应为配血相合,可以安全输血。

只要有一侧发生凝集现象则为配血不合。

不能输血。

10、组织液生成的原理?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生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1心脏的泵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心脏泵血是指心脏节律性射血和充盈的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过程中,心室起主要作用。

a心室收缩与射血心室收缩是心室射血的根本原动力来源。

心室的收缩期可分为三个时相:①等容收缩期(0.05S):心室收缩开始后,当室内压超过房室压时,房室瓣关闭。

在此后很短的一段时期内,室内压仍低于动脉压,半月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从房室瓣关闭开始到动脉瓣开放前的这段时期,室内压急剧升高、无射血,心室容积不变。

②快速射血期(0.10S):等容收缩期后,当室内压超过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心室内的血液快速射入动脉,称为快速射血期,其射血量约占70%。

③减慢射血期(0.15S):快速射血期之后,随着心室收缩力量的减弱,室内压开始下降,射血速度减慢,其射血量约占30%。

b心室舒张与充盈心室舒张产生的抽吸作用是血液回流入心室的主要动力来源。

心室舒张期分为三个时相:①等容舒张期(0.06~0.08S):心室舒张开始后,室内压低于动脉压,半月瓣关闭。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从动脉瓣关闭开始到房室瓣开放为止的这段时期,室内压迅速下降、无血液充盈,心室容积不变,称为等容舒张期。

②快速充盈期(0.11S):等容舒张期之后,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腔静脉和心房内的血液快速充盈心室,称快速充盈期。

充盈量约占2/3.③减慢充盈期(0.22S):快速充盈期后,随着心室舒张速度的减慢、心室内血量的增加,充盈速度开始减慢,称减慢充盈期。

在心室舒张期最后0.1S,心房开始收缩,又会把心房内的血液进一步挤入心室。

充盈量约占1/3。

2简述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a心脏的神经支配①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使心率↑,房室交界传导↑,心肌收缩力↑(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正性变力),心舒期充盈↑②新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率↓,心肌收缩力↓,房室交界传导↓(复性变时,负性变传导,负性变力)b血管的神经支配①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α肾上腺素能受体→血管平滑肌收缩(主);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β肾上腺素能受体→血管舒张。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它涵盖了从细胞到器官系统的多个层面,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生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生理学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双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它具有选择性通透的特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如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如钠钾泵)以及出胞和入胞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其产生主要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有关。

动作电位则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包括去极化、复极化等过程。

二、血液生理学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成分和功能:血浆中含有水、电解质、血浆蛋白、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它们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免疫功能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与血液的携氧能力密切相关。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血型和输血: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是常见的血型分类系统。

输血时需要进行血型匹配,以避免发生溶血反应。

三、循环生理学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构成心动周期,每个心动周期包括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全心舒张期。

心输出量是评价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受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影响。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分为工作细胞(心室肌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和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三种基本特征,既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特点是迅速、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

4.反射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望梅止渴)。

反射弧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6.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浓度(电位)梯度转运物质,属于被动转运。

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

2.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安静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外流引起。

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关键结构是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故称为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NaCl所形成,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2.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NaHCO3/H2CO3)最为重要。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响:但凡反响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一样的反响,称为正反响,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响:但凡反响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响,称为负反响,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根底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假设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安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外表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3.人体功能的调节可使机体适应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方式,如动脉血压的减压反射调节;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方式,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分为4种,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理是K+外流。

3.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去极化)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复极化)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

4.将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结构基础是三联管。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是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中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为最重要的缓冲对。

2.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NaCl形成,其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从而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3.溶血是指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4.临床和生理实验中用到的各种溶液中,如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溶液,等于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在临床应用广泛,如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

绝对的精辟精湛!生理学重点总结 (自己整理)

绝对的精辟精湛!生理学重点总结 (自己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绪论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二.内环境和稳态: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生理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主要调节形式,基本过程:反射。

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短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

五.应激与应急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参与应急反应的主要激素: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③寡糖和多链糖.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被动转运:⑴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不耗能。

如O2、CO2、NH3等。

⑵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不耗能、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包括离子通道和载体转运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

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主动转运: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消耗能量。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钠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方式。

生理学重点总结(详尽版)

生理学重点总结(详尽版)

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机体通过复制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有充足的营养、氧和水,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②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保证。

③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生理调节的最主要形式。

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特点是缓慢、弥散、持久。

○1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而产生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途径,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

④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

⑤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物质叫神经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复习总结

生理学复习总结

一:绪论1、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完成的。

2、反射3、三个研究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4、在传统生理学中,把神经、肌肉、腺体可兴奋组织。

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6、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主动转运:原发主动转运、继发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经载体的易化扩散)2、影响离子被动转运的因素:膜的通透性、膜两侧的浓度差、膜两侧的电位差。

3、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是载体为中介的主动性转运、继发性主动运输4、K+的浓度,内高于外,Na+外高于内。

5、刺激可兴奋细胞,使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使细胞膜的钠通道开放。

6、单一细胞上的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全或无、不衰减传导.7、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

8、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的三种状态,激活状态、失活状态、备用状态、9、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

10、骨骼肌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肌小节。

骨骼肌收缩时,暗带长度不变,明带长度缩短。

11、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三:血液1、血浆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2、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3、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铁、蛋白质。

4、红细胞:运输CO2和O2.5、红细胞的生理特性:通透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

6、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7、血浆pH:7.35~7.458、白蛋白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球蛋白有免疫功能。

9、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10、维生素和叶酸缺乏将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1、骨髓受到X射线损害时的贫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12、在有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的情况下,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三: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自律细胞(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2、心脏自律细胞电活动最本质的原因是4期自动除极,窦房结自律性最高。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01 细胞的基本功能The basic function of cells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根据分子大小:分别是单纯,通道,载体。

主动转运:有泵的是原发,没泵的是继发。

Na+-K+依赖式ATP酶1.钠钾泵概念:简称钠泵,就是Na+-K+依赖式ATP酶。

2.钠泵的意义:①钠泵活动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使3个Na+泵出胞,2个K+入胞,这样可以造成浓度差(胞内K+是胞外30倍,细胞外Na+是胞内10倍)。

②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③维持细胞渗透压。

④势能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根据细胞膜感受信号物质受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

二、细胞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内外存在的内负外正电位差。

2.产生机制:主要是K+外流形成。

①细胞内外各离子分布不均(造成势能)。

②静息时细胞对K+选择性通透。

(二)动作电位1.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2.分期:①去极化时期②复极化时期③后电位3.产生机制:主要是Na+内流形成。

①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②复极化:主要是K+外流。

三、肌细胞的收缩(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结构(二)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末梢兴奋→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 Ca2+推囊泡往前膜移动→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ACh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总和达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电—化学—电传递的传导过程。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载体转运D.主动转运E.出胞或入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O2、CO2、N2、NH3)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单纯扩散。

生理学复习提纲-全部重点整理

生理学复习提纲-全部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二、基本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基本方式是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指不依赖神经与体液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细胞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

激素(hormone)是一些能在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由血液或组织液携带,作用于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调节这些细胞的活动。

旁分泌(paracrine)是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进入组织液,弥散至邻近的靶细胞,调节其机能。

神经分泌(neurosecretion)具有神经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细胞分泌激素(不包括由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硷或去甲肾上腺等递质)的现象。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

前馈控制(feed-forward control)指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未作用之前直接向受控部分发出信息,调控受控部分。

三、重点与难点提示1.机体的内环境体液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2/3)与细胞外液(1/3),后者包括血浆、组织液、房水、脑脊液及淋巴液等。

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为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机体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保持内环境中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

生理学复习要点

生理学复习要点

生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1、什么叫兴奋性?(P3)2、哪些是可兴奋细胞?3、通常被认为是发生兴奋的客观指标——动作电位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1、有哪三种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哪一种是最重要的?三种方式各自的特点(最重要是前两种调节方式)(P4)2、正负反馈的作用?(P6)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P9)1、转运的层次结构(分类)被动转运(不耗能,顺浓度差)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通道——离子载体主动转运(耗能,逆浓度差)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膜电位的概念?及两种表现形式?(P16)2、静息电位与K+的电位相当,可用其表示。

3、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起码知道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P19)4、阈电位的概念(P20)5、阈值(也称阈强度)的概念?衡量细胞兴奋性常用的指标——阈强度(P23)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兴奋—收缩偶联的因子——Ca2+第三章血液第一节概述1、内环境的概念(P31)2、3、血浆渗透压分哪两类?及其各自的作用?(P33)第二节血细胞生理1、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P36)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成熟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叶酸,内因子;调节因子——爆式促进活性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第三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阶段(P42)2、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FXII;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FIII;第四节血型与输血1、ABO血型的分型(题目千变万化,考试时自己推算)(P45)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1、哪些是工作细胞?哪些是自律细胞?(P49)2、心肌的生理特性4个兴奋性经历了哪几个时期?(P53)自动节律性正常起搏点的位置——窦房结传导性浦肯野纤维网最快和房室结区细胞最慢及其各自的意义(P56)收缩性自身特点(及与骨骼肌的不同处)(P57)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分收缩期(短)和舒张期(长)(P59)2、心脏泵血过程中的血液动力来自哪里?控制血流方向——瓣膜开放关闭(P60)3、心室收缩期与心室舒张期的泵血过程分期心室容积心室压力瓣膜活动1.等容收缩期不变急剧升高都关闭2.快速射血期迅速减小升至最高动脉瓣开房室瓣关3.减慢射血期减小下降动脉瓣开房室瓣关4.等容舒张期不变急剧下降都关闭5.快速充盈期迅速增大下降动脉瓣关房室瓣开6.减慢充盈期增大慢升动脉瓣关房室瓣开7.心房收缩期增至最大慢升动脉瓣关房室瓣开4、搏出量和射血分数的概念(P61)5、第一心音——主要由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第二心音——主要是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P64)第三节血管生理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小标题)(P69)3、微循环的三条血流通路及各自作用?(P72)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脏的神经支配什么神经?释放什么递质?作用于什么受体?(P77)2、知道一些简写: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3、★降压反射:知道反射过程(其中反射弧的5部分必须出现)及生理意义?(P79)4、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各自的作用和临床应用(P81)第五章呼吸1、呼吸过程的3个环节(P87)第一节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运动;气体交换的动力——气体分压差;(P88)2、什么叫胸内负压及其生理意义?(P90)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P91)4、每分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和公式?(P95)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1、气体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P96)2、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P97)3、什么是通气/血流比值?健康成人安静时约为0.84(P98)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延髓有呼吸节律基本中枢;(P106)2、肺扩张反射的机制?切断迷走神经后,吸气延长、加深,呼吸变得深而慢(P107)3、CO2、H+、O2对呼吸的影响知道它们的作用及作用途径(P109)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三节胃内消化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1)盐酸:作用5条(P119)2)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生成月示、胨;3)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促进维生素B12吸收;4)黏液和HCO3-:构成胃粘膜屏障,保护胃粘膜;2、胃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胃所特有的运动形式);蠕动;(P123)3、胃排空的概念(P123)第四节小肠内消化1、胰液的成分及作用?(P125)胰液示消化力最强和最重要的消化液2、胆汁的生理作用(P127)3、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小肠特有运动形式);蠕动;分节运动的作用?(P129)第六节吸收1、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为什么?见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第一章1、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功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

兴奋组织有神经、肌肉和腺体阈强: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动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应激性。

4)适应性 5)生殖3、体液细胞内液(40%)(60%) 细胞外液(20%)组织液(15%)血浆 (5%)4、稳态:生理学中通常将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叫稳态。

5、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反射反射的基本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弥散3)自身调节特点:影响范围小、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6、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系统包括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可逆。

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常处于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正反馈控制系统: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

例如:排尿排便反应、分娩射精过程、血液凝固第二章7、物质转运小被动运输单纯扩散:不需要介导分(高-低不耗能)易化扩散:需要介导子运主动运输原发性主动运输:每分解一个ATP伴随着3Na+移到膜外同时2K+进膜内输(低-高耗能)继发性主动运输:不直接伴随ATP分解和其他物质消耗由原发性提供入胞与出胞式物质转运(固体叫吞噬液体叫吞饮)8、介导分为通道、载体、离子泵通道:离子选择性、门控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9、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的意义?1)维持细胞内高K+浓度2)维持正常的渗透压3)能够建立起一种势能储备10、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产生条件: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2)安静时,只对k+有选择性透过11、极化: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叫做膜的极化超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70mv—-50mv)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12、动作电位:指各种兴奋性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有扩布行的电位变化产生条件: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2)细胞膜受刺激时,对离子的通透性13、兴奋性的周期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图见P5114、阈电位: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临界值15、局部兴奋及其特点:1)不是“全”或“无” 2)衰减性: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3)可以互相叠加第三章16、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17、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Ca+Ca+内流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子释放)终板膜对Na+、K+K+)通透性增加EPP)EPP点紧张性扩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阈值,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18、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滞黏性19、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20、骨骼肌的收缩形式:1、单收缩(频率低)2、强直收缩 a不完全强直收缩b完全强直收缩3、运动时收缩形式 a缩短收缩(等张收缩等动收缩)b等长收缩c离心收缩第五章21、血液的组成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白蛋白血液固体成分球蛋白血浆(8%-10%)水(90%—92%)2212)用电泳法可将其分为α1、α2、β和γ球蛋白3)主要功能:a形成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b运输功能c缓冲功能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f作为储备蛋白为机体提供营养2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4、血量: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25、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血浆胶体渗透压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分布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功能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浆蛋白等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作用: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26、血浆的等渗溶液:0.85%NaCl溶液 5%葡萄糖溶液 1.9%尿素血浆的等张溶液:0.85%NaCl溶液 5%葡萄糖溶液27、血液的功能 a运输功能 b维持内环境稳定 c防御和保护作用 d调节体温28、血细胞的生成部位:早期在卵黄囊—肝、脾—骨髓29、红细胞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1012/L功能:1)运输O2、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生成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影响红细胞成熟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铁可再利用)当脾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贫血30、缺铁性贫血:又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原因不成熟的红细胞缺乏促肾性贫血:原因肾疾病或肾切除的患者EPO(糖蛋白)生成减少31、白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32、血小板正常(100-300)*109/L)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功能:a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b促进凝血过程 c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33、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样状态的过程34、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钙离子(内) 组织因子(外)35、凝血过程: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激活转变为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内源性凝血途径:XII外源性凝血途径:III36、血清:血凝块回缩时,挤压出的淡黄色的透明液体血浆:血液抗凝后,在上层的透明淡黄色液体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但又增加了少量凝血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37、血液在血管中为什么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1)正常血管内皮光滑,可避免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小板的活化2)血液中有许多抗凝物质,例抗凝血酶III 、肝素等3)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4)血液循环不息、血流迅速,即使局部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随及被血流冲走38、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39、凝集原:红细胞膜上一些特异糖蛋白起着抗原的作用凝集素:血浆中相应的抗体40、输血原则 1)同型输血2)交叉配血试验(主次都不凝,可以输血。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一、生理学概述1.1 什么是生理学1.2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1.3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4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生物膜与细胞生理学2.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1.磷脂双分子层2.蛋白质通道3.膜的流动性 ### 2.2 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调节4.渗透调节5.温度调节6.pH值调节 ### 2.3 细胞的兴奋与传导7.神经细胞的兴奋过程8.神经冲动传导9.突触传递三、神经生理学3.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分类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3.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 3.2 神经传递4.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5.神经递质的作用与调节6.突触后电位 ### 3.3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7.大脑的结构与功能8.脊髓的结构与功能9.脑干的结构与功能四、心血管生理学4.1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1.心肌细胞的兴奋过程2.心肌细胞的收缩过程3.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4.2 心血管的调节4.心血管的自律性调节5.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6.激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五、呼吸生理学5.1 外呼吸与内呼吸1.外呼吸的过程2.内呼吸的过程 ### 5.2 呼吸中枢3.呼吸中枢的解剖与生理特征4.呼吸中枢的调节5.外界刺激对呼吸的影响 ### 5.3 气体交换6.呼吸膜的结构与功能7.气体的运输与转运8.气体交换的调节六、消化生理学6.1 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1.口腔的结构与功能2.胃的结构与功能3.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 6.2 消化腺的分泌与调节4.唾液腺的分泌与调节5.胃的酸性分泌与调节6.胰腺与肠道的消化酶分泌与调节 ### 6.3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7.营养物质的吸收8.营养物质的代谢与能量平衡9.糖代谢与血糖调节七、泌尿生理学7.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肾小体的结构与功能2.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3.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 7.2 尿的生成与排除4.肾小球滤过与尿液生成5.输尿管与膀胱的功能6.尿液的排除与调节 ###7.3 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7.水的平衡调节8.离子的平衡调节9.酸碱平衡的调节八、内分泌系统8.1 内分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脑垂体的结构与功能2.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3.胰腺的结构与功能 ### 8.2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4.激素的合成与运输5.激素的分泌与调控6.激素的作用机制 ### 8.3 常见内分泌疾病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糖尿病9.雄激素过多症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包括生物膜与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
1、什么叫兴奋性?(P3)
2、哪些是可兴奋细胞?
3、通常被认为是发生兴奋的客观指标——动作电位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
1、有哪三种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哪一种是最重要的?三种方式各自的特点(最重要是前
两种调节方式)(P4)
2、正负反馈的作用?(P6)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P9)
1、转运的层次结构(分类)
被动转运(不耗能,顺浓度差)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通道——离子
载体
主动转运(耗能,逆浓度差)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膜电位的概念?及两种表现形式?(P16)
2、静息电位与K+的电位相当,可用其表示。

3、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起码知道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P19)
4、阈电位的概念(P20)
5、阈值(也称阈强度)的概念?衡量细胞兴奋性常用的指标——阈强度(P23)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兴奋—收缩偶联的因子——Ca2+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概述
1、内环境的概念(P31)
2、
3、血浆渗透压分哪两类?及其各自的作用?(P33)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1、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P36)
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
成熟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叶酸,内因子;
调节因子——爆式促进活性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
第三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阶段(P42)
2、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FXII;
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FIII;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
1、ABO血型的分型(题目千变万化,考试时自己推算)(P45)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1、哪些是工作细胞?哪些是自律细胞?(P49)
2、心肌的生理特性4个
兴奋性经历了哪几个时期?(P53)
自动节律性正常起搏点的位置——窦房结
传导性浦肯野纤维网最快和房室结区细胞最慢及其各自的意义(P56)收缩性自身特点(及与骨骼肌的不同处)(P57)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分收缩期(短)和舒张期(长)(P59)
2、心脏泵血过程中的血液动力来自哪里?控制血流方向——瓣膜开放关闭(P60)
3、心室收缩期与心室舒张期的泵血过程
分期心室容积心室压力瓣膜活动
1.等容收缩期不变急剧升高都关闭
2.快速射血期迅速减小升至最高动脉瓣开房室瓣关
3.减慢射血期减小下降动脉瓣开房室瓣关
4.等容舒张期不变急剧下降都关闭
5.快速充盈期迅速增大下降动脉瓣关房室瓣开
6.减慢充盈期增大慢升动脉瓣关房室瓣开
7.心房收缩期增至最大慢升动脉瓣关房室瓣开
4、搏出量和射血分数的概念(P61)
5、第一心音——主要由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
第二心音——主要是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P64)
第三节血管生理
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小标题)(P69)
3、微循环的三条血流通路及各自作用?(P72)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什么神经?释放什么递质?作用于什么受体?(P77)
2、知道一些简写: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
3、★降压反射:知道反射过程(其中反射弧的5部分必须出现)及生理意义?(P79)
4、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各自的作用和临床应用(P81)
第五章呼吸
1、呼吸过程的3个环节(P87)
第一节肺通气
1、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运动;
气体交换的动力——气体分压差;(P88)
2、什么叫胸内负压及其生理意义?(P90)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P91)
4、每分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和公式?(P95)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1、气体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P96)
2、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P97)
3、什么是通气/血流比值?健康成人安静时约为0.84(P98)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1、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
延髓有呼吸节律基本中枢;(P106)
2、肺扩张反射的机制?切断迷走神经后,吸气延长、加深,呼吸变得深而慢(P107)
3、CO2、H+、O2对呼吸的影响知道它们的作用及作用途径(P109)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胃内消化
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1)盐酸:作用5条(P119)
2)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生成月示、胨;
3)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4)黏液和HCO3-:构成胃粘膜屏障,保护胃粘膜;
2、胃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胃所特有的运动形式);蠕动;(P123)
3、胃排空的概念(P123)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1、胰液的成分及作用?(P125)胰液示消化力最强和最重要的消化液
2、胆汁的生理作用(P127)
3、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小肠特有运动形式);蠕动;
分节运动的作用?(P129)
第六节吸收
1、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为什么?见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P132)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能量代谢
1、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食物。

(P136)
2、直接供能者——A TP(P137)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中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P140)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
1、机体的产热过程(化学过程)(P144)
机体安静时,内脏器官产热,是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为主要产热器官;
2、机体的4种散热过程(物理过程)?(P145)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散热是机体散热的唯一方式;
第八章尿液的生成与排出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使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当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课保持相对的稳定;
及肾血流量的调节的意义(P151)
调节肾脏血流量的神经使交感神经;
关注P152此节的最后一段;
第二节尿液生成的过程
1、尿液生成的过程的3个步骤(P152)
2、肾小球滤过的原因:肾小囊内液除了不含大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外,其余各种晶体物质如
葡萄糖、氯化物、尿素等的浓度均与血浆一致,表明肾小球滤过是一种超滤过程;
3、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P154)
4、葡萄糖重吸收部位——近端小管;(P158)
5、肾糖阈的概念: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P158)
6、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物质?及这些物质的作用——排酸保碱,维持酸碱平衡(P160)
第三节尿液生成的调节
1、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如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小管液中的溶质增加,渗透压升高,水重吸收减少,于是尿量增加,产生多尿。

临床上用甘露醇来增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及渗透压,以达到利尿和消除脑水肿的目的;(P160-162)
2、血管升压素与醛固酮分泌的地方?作用部位?受哪些激素调节?(P162)
第九章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P171)
第一节概述
1、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允许作用;
2、重要腺体(如神经垂体,腺垂体等)释放哪些激素?及激素的功能(功能简单的记特点;
功能复杂的详细掌握)(P174)
第三节甲状腺
1、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P185)
1)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

(再扩展一下)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对脑和骨的发育尤为重要。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已分化成熟的神经系统有提高兴奋性的作用;
4)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直接兴奋心脏
第四节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1、共同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三种激素?(P187)
第六节胰岛
1、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P195)
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4个特征?(P206)
第二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1、神经元相互接触部位,称谓突触;
神经元与效应器接触部位,称为接头;
2、★化学性突触的传递(P209)
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抑制性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末梢兴奋(动作电位)
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
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融合,胞裂外排
(抑制性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传递)
释放兴奋性递质,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释放抑制性递质,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提高后膜对Na+、K+、尤其是对Na+的通透性提高后膜对K+、Cl-、
尤其是对Cl-的通透性
Na+内流,引起后膜发生局部去极化,产生EPSP Cl-内流、K+外流,引起后膜发
生局部超极化,产生IPSP EPSP总和达阈电位水平,轴丘处爆发动作电位后神经元抑制
后神经元兴奋
3、外周神经递质有哪些?哪些是胆碱能纤维?哪些是肾上腺素能纤维?(P213)
4、什么是N1、N2受体?及其阻断剂?(P215)
5、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记小标题即可,可与P206神经纤维传导特征对比记忆)(P218)
第四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特异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P223)
2、第一感觉区、视觉、听觉的部位?(P223-224)
3、内脏痛的特征?(P225)
4、牵涉痛的概念(P226)
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
四种脑电图的波形什么时候出现?表示皮层所处什么状态?(P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