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重点大题
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一、应激的发生机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中枢效应:去甲肾上腺素释放,crh分泌增多外周效应:血管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代偿意义:1.对心血管: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压上升;2.对呼吸系统:扩张支气管,肺通气量增加;3.对代谢:促进糖原分解,脂肪动员,血糖升高;4.对其他激素影响。
除抑制胰岛素外,儿茶酚胺促进其他激素分泌。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动,crh分泌增多,与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相互作用,另外糖皮质激素增多,代偿作用:1.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及糖异生,补充肝糖原;2.保证儿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的脂肪动员作用;3.维持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4.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5.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二、活性氧增多的机制:1.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增加;2.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增加;3.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的活性氧;4.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5.诱导型nos表达增加;6.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下降。
肝性脑病的诱因:1.消化道出血。
血液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因此会致血氨及其它有毒物质的增加,并且失血造成的低血压,低血氧会加重肝损伤。
2.高蛋白饮食。
大量的蛋白质可以经过肠道细菌的分解而产氨增多。
3.碱中毒。
碱中毒时可促进氨的生成和吸收。
4.感染:一些细菌可加重肝损伤,或使体内分解增强,产氨增多5.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时,排尿素减少而使得毒物在体内堆积6.镇定剂的使用:可以使得增加gaba的抑制作用,加重肝性脑病。
四、休克1.微循环缺血期“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机制:交感神经兴奋及其它一些收缩血管的体液因子的增加,使得全身小血管收缩,特别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显著收缩,即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血流量减少。
代偿:动脉压的维持。
通过减少毛细血管的血管床容量来增加回心血量即“自身输血”,血浆的流体静压增高可使___也回流到血液中,从而增加血容量,即“自身输液”,血管的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以及心排出量增加。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相关机制的学科。
在____年的病理生理学大题中,重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炎症反应、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病变、代谢紊乱和肿瘤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详细总结。
1. 炎症反应: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
炎症反应的重点内容包括炎症介质、炎症细胞和炎症反应的分期。
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补体等。
炎症细胞涉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炎症反应的分期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及相关疾病也需要重点掌握。
2.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外来侵入物质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系统。
在病理生理学大题中,免疫系统的重点内容包括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功能、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细胞的类型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免疫反应的机制包括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在免疫相关疾病方面,值得重点关注的有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过敏性疾病等。
3.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
在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点内容包括神经元损伤和神经传导障碍等。
神经元损伤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
神经传导障碍包括感觉异常、运动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
4. 心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
在病理生理学大题中,心血管病变的重点内容包括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心肌缺血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引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疾病。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向全身提供足够的血液,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膜发生脂质沉积并逐渐形成纤维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引发心血管事件。
5. 代谢紊乱:代谢紊乱是指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紊乱,引发各种代谢性疾病。
病理生理学大题中的重点内容包括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等。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
作为一个语言模型AI助手,我会尽力回答您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到2023年,所以我无法提供2023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详细总结。
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病理生理学的常见主题和重点内容,帮助您进行学习和准备。
一、细胞损伤与炎症
1. 细胞死亡方式:坏死与凋亡
2. 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
3. 炎症反应的细胞参与者: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二、循环系统疾病
1.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
2. 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3. 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
4. 心律失常与心脏传导系统疾病
三、呼吸系统疾病
1. 阻塞性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2. 肺炎与肺结核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四、消化系统疾病
1. 肝炎与肝硬化
2. 胃溃疡与胃癌
3.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五、泌尿系统疾病
1. 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
2. 肾结石与尿路感染
3. 肾衰竭的发生与发展
六、神经系统疾病
1. 脑梗死与脑渗漏
2. 脑炎与脑膜炎
3. 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
七、免疫系统疾病
1.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发展
3. 免疫缺陷疾病:艾滋病、免疫缺陷病
以上只是病理生理学的一些常见主题和重点内容,具体的重点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教材和教学计划而有所不同。
建议您参考教材、课堂讲义以及其他相关学习资料,深入学习和理解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以备考试使用。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的生理学分支,其研究内容涉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机体的代偿和调节等方面。
在病理生理学考试中,通常会涉及一些重要的大题,下面是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参考。
1. 炎症反应: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其主要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炎症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2.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来抗原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形式。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免疫相关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3.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是机体为了回应损伤而进行的自我修复过程,其主要包括再生修复和瘢痕修复两种形式。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组织修复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4. 肿瘤发生和发展:肿瘤是一种由异常增殖的细胞构成的肿块,有恶性和良性之分。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肿瘤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转移和肿瘤相关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5. 血液循环疾病:血液循环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血液循环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6.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功能的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7.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消化器官功能的疾病,如胃溃疡、胰腺炎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8. 生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生殖器官功能的疾病,如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病理生理学是与疾病相关的生理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范本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范本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在疾病状态下发生的异常生理变化的学科。
在2024年的病理生理学大题中,可能会重点涉及以下内容:
1. 细胞损伤和细胞适应性:
- 细胞损伤种类:可包括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和生物因素引起的损伤;
- 细胞适应性:如细胞肥大、细胞增生、细胞凋亡和细胞再生等。
2. 炎症和免疫反应:
- 炎症反应的机制和类型:如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特点和区别;
- 免疫反应的调节和异常:如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
3. 肿瘤生物学:
-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 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手段:如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代谢病和系统性疾病:
- 代谢病的发生机制:如脂质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 系统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
5. 器官损伤和再生:
- 器官损伤的机制和修复过程:如心肌梗死后的修复和肝脏再生的机制;
- 器官移植和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如干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学的应用。
以上是可能在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中的重点内容总结,具体考试内容还需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2篇)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注意:以下的内容是通过预测和推测得出的,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请仔细核对相关考试资料进行备考。
)一、绪论1. 简要介绍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解释病理生理学与正常生理学的关系,并说明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二、疾病发生与发展1. 疾病的概念和分类:讲解疾病的定义,包括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2.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阐述疾病的起因、发展和转归过程,如病因、发病机制和规律。
3. 举例介绍常见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如冠心病、糖尿病等。
三、致病因素与致病机制1. 环境因素与疾病:讨论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如气候、污染等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
2. 遗传因素与疾病:阐述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3. 免疫因素与疾病:介绍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如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等。
4. 代谢因素与疾病:解释代谢异常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如营养不良、代谢疾病等。
四、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 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的关系:说明病理生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2. 疾病的临床表现:解释疾病发生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乏力、头痛等。
3. 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其他可能的疾病进行鉴别。
五、疾病的治疗与预防1. 病理生理学与药物治疗:阐述病理生理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比如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
2. 非药物治疗与康复:讲解手术、物理治疗、营养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的应用。
3.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解释如何通过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如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等。
六、实验室检测与病理生理学应用1. 常见实验室检测方法:介绍常用的血液、尿液、影像学等实验室检测方法。
2. 病理生理学应用:解释实验室检测结果在病理生理学研究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七、特殊群体的病理生理学1. 儿童病理生理学:介绍儿童疾病的特点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重点。
病理生理学重要章节精题(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
病理生理学重要章节精题(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第一篇:病理生理学重要章节精题(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 选择题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2.疾病概论主要论述(c)疾病具有普遍性的机制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动物实验第三章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c)A.肾炎性水肿B.肾病性水肿C.心性水肿D.肝性水肿肺水肿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等渗氯化钠溶液13.尿崩症、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b)A.等渗性脱水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低容量性高钠血症15.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先5%葡萄糖液,后0.9%NaCl液E.第四章一、选择题6.血液中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c)A.血浆HCO3ˉB.红细胞HCO3ˉC.HbO2及HbD.磷酸盐E.血浆蛋白9.能直接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d)A.PaCO2 B.实际碳酸氢盐(AB)C.标准碳酸氢盐(SB)D.缓冲碱(BB)E.碱剩余(BE)17.治疗代酸的首选药物是.乳酸钠34.肾小管酸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下列哪项不存在()A.血K+升高B.AG升高C.PaCO2下降D.BE负值增大E.Cl-增高第五章一、选择题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d)D.肺呼吸功能和吸入气分压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d)D.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7.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b)A.氰化物中毒组织性缺氧B.亚硝酸盐中毒C.硫化物中毒D.砒霜中毒E.甲醇中毒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c)动脉痉挛或受压、动脉硬化、血管炎、血栓形成和栓塞、心力衰竭休克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d)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B.线粒体损伤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16.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c)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加强C.心、脑、肺血管扩张收缩D.静脉回流量增加E.毛细血管增生19.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e)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B.肝脾储血释放C.红细胞破坏减少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E.骨髓造血加强第十一章一、单择题1.休克是(b)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B.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C.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循环衰竭 D.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E.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不包括()A.中心静脉压降低B.心输出量降低 C.动脉血压降低 D.肺动脉楔压增高 E.总外周阻力增高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排低阻型休克的特点()A.总外周阻力降低B.心输出量增高C.脉压增大 D.皮肤温度增高 E.动-静脉吻合支关闭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Ⅰ期微循环的变化(d)A.微动脉、后微动脉收缩 B.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真毛细血管关闭 E.少灌少流,灌少于流5.休克Ⅰ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d)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B.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C.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D.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E.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6.休克Ⅰ期“自身输液”主要是指(b)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20.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a)A.肾灌流不足B.持续性肾缺血 C.肾毒素作用 D.急性肾小管坏死 E.输尿管阻塞二、问答题1.休克Ⅰ期微循环改变有何代偿意义?第十二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单择题1.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c)A.血小板B.FⅦC.FⅫD.FⅢE.凝血酶20.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b)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23.DIC引起的贫血属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24.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 E.溶血性贫血25.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b)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C.小血管内血流淤滞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E.小血管强烈收缩27.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c)A.凝固性增高 B.凝固性降低 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 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第十三章一、选择题 A型题1.心力衰竭最具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A.肺动脉循环充血B.动脉血压下降 C.心输出降低 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E.体循环静脉淤血2.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c)A.甲状腺功能亢进B.严重贫血C.心肌梗死D.脚气病(VitB1缺乏)E.动-静脉瘘3.下列哪项是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特征(b)A.肌纤维长度增加B.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C.心腔扩大D.室壁增厚不明显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大于正常4.下列哪个肌节长度收缩力最大()A.1.8μm B.2.0μm C.2.2μm D.2.4μm E.2.6μm5.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ATP 供给不足B.心肌细胞坏死C.肌浆网Ca2+摄取能力下降D.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 E.肌钙蛋白活性下降6.下列哪项因素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关()A.甲状腺功能亢进B.心室舒张势能减弱C.心肌顺应性降低D.心室僵硬度加大 E.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大()A.甲状腺功能亢进 B.严重贫血C.心肌炎 D.心肌梗死 E.高血压病8.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右心室前负荷增大()A.肺动脉高压B.肺动脉栓塞C.室间隔缺损D.心肌炎E.肺动脉瓣狭窄9.下列哪项变化在急性心力衰竭不会发生()A.心率加快 B.肺水肿 C.心肌肥大 D.血压下降 E.皮肤苍白10.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A.心肌梗死B.主动脉瓣闭锁不全C.脚气病D.高血压病E.严重贫血11.心功能不全时,通过增加血容量起代偿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心 B.肝 C.脾 D.肺 E.肾12.下列哪项因素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无关()A.肌钙蛋白活性下降 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 C.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 D.肌浆网Ca2+储存量下降E.Ca2+内流障碍13.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ATP生成减少 B.心肌细胞死亡 C.酸中毒 D.肌浆网Ca2+摄取能力降低 E.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14.下列哪项不是心脏向心性肥大的特点()A.肌纤维变粗 B.室壁增厚 C.心腔无明显扩大 D.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大 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小于正常15.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不属于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A.冠心病 B.心肌炎 C.二尖瓣狭窄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主动脉瓣狭窄16.下列哪项属于心力衰竭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A.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C.下肢水肿D.肝肿大压痛 E.颈静脉怒张17.心功能不全时,下列哪项反应已失去代偿意义()A.心率加快 B.心肌肥大 C.肌源性扩张 D.红细胞增多 E.血流重分布18.下列哪项不是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的表现()A.皮肤苍B.脉压变小 C.端坐呼吸 D.尿少 E.嗜睡 19.心力衰竭病人使用静脉扩张剂可以()A.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B.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C.降低心脏后负荷D.降低心脏前负荷 E.控制水肿20.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反应主要由肾脏引起()A.红细胞增多B.血流重分布 C.紧张源性扩张 D.肌红蛋白增加 E.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二、问答题1.试述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学大题
病理生理学大题病理生理学大题1. 简述脑死亡的概念,诊断标准和意义。
概念: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判定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15min人工呼吸后无自主呼吸(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停止,确诊脑死亡最可靠指标意义:利于判定死亡,为法律问题提供依据,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为器官移植创造良好的时间和合法的依据2.以外伤大出血为例,说明发病学中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的规律大出血造成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引起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入血,引起a-肾上腺素受体的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的皮肤,内脏,肾脏小学馆和微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升高,微循环贯流减少。
而b-肾上腺素受体受刺激,使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微循环非营养型血流增加,营养型血流减少,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
一段时间后,内脏微血管自律现象先消失,终末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微循环血液灌多流少,毛细血管血液瘀滞,处于低灌流状态,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3.是不是所有的脱水患者都会出现少尿?请说明理由。
由于血液渗透压降低,抑制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分泌减少,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也相应减少,导致多尿和低比重尿。
4. 哪种脱水容易导致休克,为什么?低渗性脱水容易休克。
由于水分由细胞外液向渗透压高的细胞内转移,进一步减少细胞外液量,并且由于液体的转移,血容量减少。
且患者未补充体液,ADH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少,导致尿。
故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5.哪种脱水不容易休克,为什么高渗性脱水不容易休克。
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高渗,引起渴觉中枢兴奋,喝水多。
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引起ADH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多,血容量得到回复。
因此不容易休克6.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以哪种减少为主?为什么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在____年的病理生理学考试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大题内容总结。
1. 基本病理生理学概念- 细胞适应与反应:包括细胞肥大、增生、萎缩、变性、坏死和凋亡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机制。
- 细胞损伤和修复:各种损伤因素对细胞的影响以及细胞修复的相关机制。
- 炎症反应: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定义、病理生理学特征、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 损伤与修复:包括组织再生和再生障碍、纤维化反应、修复过程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内容。
2. 疾病大题- 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道溃疡、胃癌、肠梗阻、胆囊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中风(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 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反应、药物过敏等)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 肿瘤生理学- 癌症细胞生长和转移: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转移过程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 肿瘤免疫学:包括肿瘤抗原、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免疫治疗等内容。
- 肿瘤血液供应:包括肿瘤血管生成和血管透明性增加的机制、肿瘤血液供应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等内容。
4. 病理生理学实验和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细胞培养的应用和意义。
- 动物模型: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模型在疾病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蛋白质电泳、免疫组化等在病理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上是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重点
一、选择题 A 型题1.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E.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2.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C. 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D.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E.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3.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C. 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D.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E.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4. 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C. 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E.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 发热B,水肿C.缺氧D.心力衰竭 E.代谢性酸中毒 6. 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 B,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 C.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内容D,疾病的特殊规律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7.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 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疾病 D.动物实验 E.发病条件 B 型题A. 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B.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C.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D.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E.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1.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2.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3. 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第一章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B.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D.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C型题A,呼吸功能衰竭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基本病理过程包括2.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x型题1.病理生理学主要从什么方面来揭示疾病的本质A功能方面B形态方面C代谢方面D细胞结构方面E超微结构方面2.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流行病学调査D.病变器官形态学变化的研究E.尸体解剖三、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
病理生理学大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七、简答题1.病理生理学总论的研究范畴是什么[答题要点]主要研究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2.什么叫基本病理过程[答题要点]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的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各论[答题要点]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叙述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如心衰、呼衰、肾衰等。
论述题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题要点]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包括:①病理生理学总论;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⑤分子病理学。
我国病理生理学目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
3.为什么说病理生理学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答题要点]①19世纪已有实验病理学的诞生,已认识到研究疾病功能和代谢变化的重要性;②20世纪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研究;③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人类基因谱的破译,必将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这一任务也必然会落在病生工作者身上.第二章疾病概论七、简答题1.举例阐明遗传性因素和先天性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答题要点]遗传性因素:①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直接引起疾病遗传因素,如血友病;②遗传易感性,如糖尿病。
先天性因素:指能损害胎儿的有害先天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
2.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答题要点]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病理生理学重点大题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二、问答题1.哪种类型的低钠血症易造成失液性休克,为什么?【答】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因为: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②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③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2.简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①大量消化液丢失,只补水或葡萄糖;②大汗、烧伤、只补水;③肾性失钠。
3.试述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
【答】正常人钠、水的摄人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从而保持了体液量的相对恒定。
这一动态平衡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功能来实现。
正常时肾小球的滤过率(GFR)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称之为球-管平衡,当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球-管平衡失调时,便会造成钠、水潴留,所以,球-管平衡失调是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
常见于下列情况:①GFR下降;②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③肾血流的重分布。
5.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与哪些因素有关?【答】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能引起球-管平衡失调,这是全身性水肿时钠、水潴留的重要发病环节。
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功能增强的因素有: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的重吸收,是引起钠、水潴留的重要因素;②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使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③利钠激素分泌减少,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则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④肾内血流重分布使皮质肾单位的血流明显减少,髓旁肾单位血流量明显增多,于是,肾脏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强。
以上因素导致钠水潴留。
6.什么原因会引起肾小球滤过分数的升高?为什么?【答】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和流体静压的高低决定了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征时,肾血流量随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而下降,肾血管收缩,由于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明显,GFR相对增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可达32%),使血浆中非胶体成分滤出量相对增多。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精编(2篇)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精编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机制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对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进行总结,并提供参考内容,供考生复习备考时参考。
第一部分: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 环境与病理生理学- 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效应- 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2. 基因与病理生理学- 遗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 基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基因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3. 细胞与病理生理学- 细胞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损伤的机制及其导致的生理学变化- 细胞适应和复原的机制及其对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第二部分: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1.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2.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肺癌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3. 消化系统疾病- 肝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胃溃疡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肠道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4.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中风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脑肿瘤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第三部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 疾病的诊断- 病理生理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 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学的关系- 诊断技术在病理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2. 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基因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细胞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3. 人工智能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 人工智能在疾病预测与干预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病理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上是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参考内容,考生可以结合教材以及科学论文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复习。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及试题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及试题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及试题名词解释:1、水肿(edema):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水肿2、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升高的病理改变。
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 H2CO3<20/1,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4、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减少,使血浆NaHCO3/H2CO3增加,血浆pH值升高的病理过程。
5、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降低,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6、缺氧(hypoxia):因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对氧的利用障碍时,组织的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使体内凝血系统激活,从而引起微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并继而引起凝血因子损耗、纤溶系统激活和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的综合病症。
8、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9、休克(shock):休克是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害的急性全身性病理过程。
休克的临床表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10、发绀:(cyanosis):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 g/dl时,暗红色的脱氧血红蛋白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体征。
11、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所引起的休克。
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范文(二篇)
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范文病理生理学重点1.疾病。
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
作用于机体能引起某一疾病不可缺少的并确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3.脑死亡。
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
4.高渗性脱水的特点。
失水大于失钠,以失水为主,血钠浓度>____mmol/l,血浆渗透压>____mmol/l。
有明显的口渴感。
5.低渗性脱水的特点。
失钠大于失水,血钠浓度<____mmol/l,血浆渗透压<____mmol/l。
6.水肿。
过多的体液积聚在____间隙或体腔。
7.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调原因。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
8.钠水潴留的原因。
肾小球率过率降低、肾小球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肾小管髓袢重吸收钠水增多。
9.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____mmol/l。
10.高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高于____mmol/l。
11.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是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
12.二氧化碳分压直接反应了碳酸的浓度。
13.负离子间隙。
血清中未测定的负离子与未测定的正离子含量的差值。
14.内生致热原的种类: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15.发热的时相。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16.缺氧。
由于氧的供应不足和/或利用氧的能力障碍,引起机体____器官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17.缺氧的分类。
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____性缺氧。
18.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特点。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____缺血性缺氧。
19.休克缺血性缺氧期临床表现。
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尿量减少、脉搏细数、血压基本正常、脉压减少。
20.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特点。
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21.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病理生理学》重点大题
病生重点大题1、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答:1)自主呼吸停止 2)不可逆行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 5)脑电波消失 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2、水肿的发病机制。
答: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常见静脉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常见原因是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c.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 淋巴回流受阻——常见原因是淋巴管阻塞或恶性肿瘤根治术摘除主要淋巴结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a. 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滤过膜面积减小和通透性降低;肾血量减少b. 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心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c.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 肾血流重新分布3、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的比较。
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原因失水<失钠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 <130mmol/L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310mmol/L主要失水部位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口渴早期无、重度有明显脱水貌明显早起不明显脱水热无有外周衰竭早起可发生轻症无血压↓↓↓↓钠尿肾外性↓肾性↑轻度偏高,重度减少4、引起肾小球率过滤下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1)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炎性渗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单位严重破坏时,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减少。
2)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下降,以及继发于此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水肿。
5、简述低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低钾血症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为心肌兴奋性升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升高。
[K+]e明显降低时,心肌细胞对K+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达到电化学平衡所需的电位差相应减少,即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Em]↓),与阈电位(Et)的差距减小,则兴奋性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重点大题病生重点大题1、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答:1)自主呼吸停止 2)不可逆行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2、水肿的发病机制。
答: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常见静脉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常见原因是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c.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 淋巴回流受阻——常见原因是淋巴管阻塞或恶性肿瘤根治术摘除主要淋巴结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a. 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滤过膜面积减小和通透性降低;肾血量减少b. 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心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2c.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 肾血流重新分布3、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的比较。
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原因失水<失钠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130mmol/L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310mmol/L主要失水部位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口渴早期无、重度有明显脱水貌明显早起不明显脱水热无有外周衰竭早起3可发生轻症无血压↓↓↓↓钠尿肾外性↓肾性↑轻度偏高,重度减少4、引起肾小球率过滤下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1)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炎性渗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单位严重破坏时,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减少。
2)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下降,以及继发于此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水肿。
5、简述低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低钾血症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为心肌兴奋性升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升高。
[K+]e明显降低时,心肌细胞对K+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达到电化学平衡所需的电位差相应减少,即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4减小([Em]↓),与阈电位(Et)的差距减小,则兴奋性升高。
[Em]↓,使0相去极化速度降低,则传导性下降。
膜对钾的通透性下降,动作电位第四期钾外流减少,形成相对的Na┼内向电流增大,自动除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升高。
6、简述水肿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机制。
答: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维持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平衡。
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主要有: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和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2)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间液流体静压,是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的力量;3)淋巴回流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当上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同时或相继失调,影响了这一动态平衡,使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就会引起组织间隙内液体增多而发生水肿。
组织液生成增多主要见于以下原因: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4)淋巴回流受阻7、简述水肿的特点。
答:1)水肿液的性状:水肿液根据蛋白含量的不同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
漏出液特点:蛋白含量低于52.5g%,比重低于1.015,细胞数少于500/100ml;渗出液的特点:蛋白含量可达3g%-5g%,比重高于1.018,可见多数白细胞。
2)水中的皮肤特点:皮下水肿可分为隐形水肿和显性水肿。
皮下水肿时皮肤肿胀皱纹变浅、色苍白、冷湿(皮肤炎性水肿除外)。
3)全身水肿的分布特点:主要取决与:a. 组织结构特点:从组织疏松处开始扩展到低垂部b. 重力效应:水肿首先出现在低垂部位c. 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肝性水肿常有腹水8、简述低钠血症的概念、原因机制。
答: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
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因机制:液体大量丢失重要条件:只注意补水,忽略了补钠。
常见于经肾丢失:长期连续使用利尿药,如速尿、噻嗪类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见于醛固酮分泌不足;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
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因机制:常见于:水摄入过多;水排出减少: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ADH 分泌过多、低渗性脱水的晚期。
3)等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因机制:主要见于ADH分6泌异常综合征(SIADH)。
见于: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
9、简述高钠血症的概念、原因机制。
高钠血症是指血清浓度高于150mmol/L。
1)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原因机制:水摄入减少:水源断绝、进食困难、丧失口渴干;水丢失过多:经呼吸道丢失水,经皮肤失水,经肾失水,经胃肠道丢失2)高容量性高钠血症:原因机制:主要原因是盐摄入过多活盐中毒。
见于医源性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原发性钠潴留。
3)等容量性高钠血症:原因机制:为原发性高钠血症,病变部位位于下丘脑,可能由于下丘脑损伤,其中的渗透压感受器阈值升高、渗透压调定点上移。
10、简述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机制。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
1)原因机制:摄入不足:长期不能进食,钾来源减少,不吃也排;丢失过多:经消化道失钾,经肾失钾,经皮肤失钾;钾向细胞内转移。
2)对骨骼肌、心肌的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肌:兴奋性升高,自律性升高,传导性降低,收缩7性先增高后降低;心电图:T波低平,T波后出现U波,S-T段压低,早搏,QRS复合波增宽、P-R间期延长11、简述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机制。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1)原因机制:钾摄入过多,肾排钾减少(最常见原因)细胞内钾移出细胞外(钾跨细胞分布异常)。
2)对骨骼肌、心肌的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对心肌:兴奋性:轻度增高、重度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降低,收缩性降低对心电图:T波高尖,P波和QRS波变低、增宽、P-R 间期延长12、试述pH7.4时有否酸碱平衡紊乱?有哪些类型?为什么?答:pH7.4时有酸碱平衡紊乱。
pH值主要取决于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的比值,只要该比值维持在正常值20:1,pH就可维持在7.4。
pH在正常范围时,可能表示:1)机体的酸碱平衡是正常的2)机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但处于代偿期,8可维持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的正常比值3)机体有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因其中各型引起pH变化的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
pH7.4时可以有以下几型酸碱平衡紊乱:1)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2)代偿性轻度或中度慢性呼吸性酸中毒3)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4)代偿性呼吸兴碱中毒5)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6)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7)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13、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试分析其发病机制。
答:剧烈呕吐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其原因如下:1)氢离子丢失:剧烈呕吐使胃腔内盐酸丢失血浆中碳酸氢根离子得不到氢离子中和,被吸收回血造成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升高2)钾离子丢失:剧烈呕吐,胃液中钾离子大量丢失,血钾降低,胞内钾外流,氢内移,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钾减少,泌氢增加,重吸收碳酸氢跟减少3)氯离子丢失:血氯降低,造成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泌氢增加重吸收碳酸氢跟增多,引起缺氯性碱中毒4)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升高,促进远9曲小管上皮细胞泌氢泌钾,加重碳酸氢跟的重吸收。
以上机制共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
14、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什么类型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的指标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答: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碳酸氢根离子原发性降低,AB、SB、BB值均降低,AB<SB,BE负值增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继发性下降。
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1)体内分解代谢加剧,酸性代谢产物形成增加2)肾功能障碍导致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3)肾小管产氨与排泄氢离子的功能降低。
15、试述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并说明尿液的变化。
答:高钾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互为因果。
各种原因引起细胞外液钾离子增多时,钾离子与细胞内氢离子交换,引起细胞外氢离子增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这种酸中毒时体内氢离子总量并未增加,氢离子从细胞内逸出,造成细胞内氢离子下降,故细胞内成碱中毒,在肾远曲小管由于小管上皮细胞泌钾增多,泌氢减少,尿液呈碱性,引起反常性碱性尿。
10低钾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互为因果。
低钾血症时因细胞外液钾浓度降低引起细胞内钾离子向外转移,同时细胞外的氢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此时,细胞内氢离子增多,肾泌氢增多,尿液呈酸性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16、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代谢性酸中毒可致可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和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①室性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时血K┼升高,可因严重的传导阻滞和心急兴奋性消失造成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
②心肌收缩力减弱:氢离子可竞争的抑制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亚单位的结合,影响兴奋-收缩藕联,影响细胞外钙内流,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钙离子。
③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尤以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最为明显,使血管容量扩大,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17、试述代谢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抑制的机制。
答:代谢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是抑制,其发生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酸中毒时脑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增强,使r-氨基丁酸生成增多。
后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2)酸中毒时生物氧化酶类活性受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弱致使ATP生成减少,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
18、酸碱平衡的调节。
答:1)血液中缓冲系统的调节作用:反应最快,有限度体液缓冲系统是由一种弱酸和它的弱碱盐构成的缓冲对。
其作用是当体液中酸或碱的含量变化时,缓冲对通过释放和吸收H+,减轻pH的变化程度。
2)肺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迅速、作用最强大肺通过改变CO排出量,调节血浆碳酸浓度而维持血2浆pH相对恒定。
3)组织细胞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细胞的缓冲作用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进行的,红细胞、肌细胞、骨组织均能发挥这种作用。
4)肾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作用慢、但最持久肾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是通过排泄固定酸和重吸收碳酸氢钠(排酸保碱)来调节血浆碳酸氢盐的浓度,以维持血液pH的相对恒定。
19、简述反应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答:1)pH:正常人动脉血pH为7.35-7.45,pH小于7.35为酸中毒,大于7.45为碱中毒):正常值为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3-46mmHg,平均值为40mmHg3)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SB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正常人AB=SB4)缓冲碱(BB):正常值为45-55mmol/L5)碱剩余(BE):是指标准条件下,即血液温度40mmHg,氧饱和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