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数字与数的认识数字的名称和读写能力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数字的在数轴上的位置十以内的数的拆分和组合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术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口算能力和解题技巧数的量与数的度量长度、面积、容量、重量的认识和比较使用标准度量单位进行量的读数和度量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实际量的感觉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比较和分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图表表示数据数据的简单分析和总结三、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操作性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踪评价:通过日常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频繁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完成作业和任务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和解题过程,包括整洁、合理性、创意性等方面。

学情评价:通过小测验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展情况。

考试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检查学生对整个学年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将结合以上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并克服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改进措施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游戏、分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进展,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扩展活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平陌镇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韩丽萍总课时:3课时
一、学生及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特征,经过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
1、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1课时
2、拼一拼 1课时
3、认识图形练习课 1课时
四、课程实施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2.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要落实到位。

五、课程评价:
1、利用基本练习评价学生对图形的名称的认识情况。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评价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3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单元
序号
目标
1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4、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2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课程纲要(一年级数学)
一、课程纲要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4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小学一年级数学
一、课程目标
1.让学生掌握0-20的数数,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课程内容
1.数数和数的认识:让学生掌握0-20的数数,了解数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概念,如基数和序数等。

2.加法和减法: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和操作方法,通过操作实物或图片进行加减法练习。

3.长度和重量的认识:让学生了解长度和重量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使用非标准长度单位(如拃、步等)进行长度估计和比较。

4.时间和方向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时间和方向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早晚等。

5.图形和空间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和空间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等)。

三、课程进度
每周安排五节课,每节课时长约40分钟。

每节课包括新知识讲解、数数和操作练习等环节。

四、课程评估
每个月进行一次小测验,评估学生的数数、加减法、长度和重量的认识、时间和方向的认识以及图形和空间的认识情况。

每个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期终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教学建议
1.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谜语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开口说数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布置有趣的家庭作业,如制作数学卡片、玩数学游戏、解决数学问题等,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定期表扬和鼓励学生,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一、数的认识1.1整数1.1.1认识0-20的整数1.1.2正确书写0-20的整数1.1.3用实物和图形表示0-20的整数1.1.4用具体情境理解0-20的整数1.2数的比较1.2.1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1.2.2用实物、图片和数字表示数的比较关系1.2.3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操作1.3数的产生1.3.1通过各种实际情境理解和体验数的产生1.3.2用游戏和故事等形式激发对数的兴趣1.3.3在实际情境中探究数的产生规律二、数量关系2.1加法与减法2.1.1认识加法2.1.2认识加法符号“+”2.1.3掌握1-5的加法2.1.4认识减法2.1.5认识减法符号“-”2.1.6初步了解1-5的减法2.2数量比较2.2.1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数量的比较2.2.2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操作2.2.3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形式培养对数量比较的兴趣2.3数量解决问题2.3.1通过实际情境进行数量解决问题的体验2.3.2进行简单的数量解决问题操作2.3.3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形式培养对数量解决问题的兴趣2.4逻辑推理2.4.1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形式进行逻辑推理的体验2.4.2培养对逻辑推理的兴趣2.4.3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操作三、形状与空间3.1图示认知3.1.1认识点、线、面和体3.1.2通过实物和图片认识点、线、面和体3.1.3用生活实例进行点、线、面和体的认知3.2图形与位置3.2.1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3.2.2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形式进行平面图形的体验3.2.3通过实际情境进行平面图形的认知3.2.4了解图形的边和角及其相关属性3.2.5认识简单的位置关系(上、下、左、右、里、外)3.3立体与平面3.3.1认识立体图形3.3.2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形式进行立体图形的体验3.3.3通过实际情境进行立体图形的认知3.3.4认识立体图形的棱、面和顶点四、时间4.1时辰认知4.1.1认识一天24小时的时间概念4.1.2通过日常活动和黑板报等学习形式认知一天的24小时4.2日历概念4.2.1认识周、月、年的时间概念4.2.2通过实际生活和教学材料认知周、月、年的周期4.3简单的时间领悟4.3.1通过日常活动领悟时间的变化4.3.2认识简单的时间单位(秒、分、时)4.3.3利用教学时钟和生活中的时间进行时间实践五、统计与图形5.1数据的收集5.1.1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数据的收集5.1.2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形式进行数据的收集5.1.3了解实际情境中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技巧5.2数据的整理5.2.1通过简单的实物和图片进行数据的整理5.2.2了解实际情境中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技巧5.2.3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形式进行数据的整理5.3图形的认知5.3.1认识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5.3.2通过实际情境进行图形的认知5.3.3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形式进行图形的认知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建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兰豆豆【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科目名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授课课时】61课时【学习对象】一年级学生一、课程目标:通过本阶段内容的学习将能:1、在具体情境中熟练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认识数位,理解数位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 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初步的估算。

2、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位置等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与学生分享本课程纲要:1课时[课时1]准备课:数数。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标准: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能正确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3、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读、会写1到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4、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安排:[课时2] 认识1-5的数和分成[课时3] 认识0[课时4] 认识6-10的数,认识几和第几[课时5] 10以内数大小比较[课时6]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课时7]单元复习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内容标准: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一年级上册)一、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三、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适用年级:开发区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五、教学进度一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六、课程内容1、学材分析本册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

教学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加与减(一)、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加与减(二)、认识钟表。

根据学情,可以把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整合一下来讲。

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20内的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在学生计算时,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培养与选择。

其中教学重点是:①在认识0~20各数的基础上,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数以及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②体会“凑十法”,并学会“拆小数,凑大数,拼成十,再相加”。

③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是:①学会看图、图意、列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对于数位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③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相对性的理解,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物体。

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为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了解体会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2、学情分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

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一年级学生教学大纲数学(完整版)

一年级学生教学大纲数学(完整版)

一年级学生教学大纲数学(完整版)一年级学生教学大纲数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大纲如下:1.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一个物体有1个,两个有2个,3个有3个……知道数的顺序,知道3个3个地数和5个5个地数都余1的含义。

2.知道数的组成,能读、写1~20各数,会用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3.会用自制的或买来的尺子按给定的长度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会用量出来的长度表示相应的长度。

4.会用自制的或买来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板“拼图形”。

5.知道乘法的含义,能用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如2+2+2=6改写成2×3或3×2。

能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单实际问题。

6.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包括一个物体)。

7.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用乘法口诀验算除法。

8.知道除法的意义,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含义。

10.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的大致教学大纲,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学生教学大纲数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大纲如下:1.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解释数学问题。

2.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会读写,掌握数的组成和大小。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估算能力。

4.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的读法和写法。

5.认识计数器,知道个位、十位,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会用两位数表示事物。

6.知道角的初步认识,会用尺画角。

7.认识人民币,并掌握简单的兑换。

8.会比较大小。

9.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10.能看懂商品的标价。

11.能看懂商品的标价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12.能看懂商品的条形码。

13.能对物品的价格进行简单的比较。

14.能对物品的价格进行简单的比较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数学一年级课程纲要

数学一年级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学习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时数:60课时左右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具体内容如下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分类三课程实施: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学生能够认识0-1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和比较,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

2. 空间与图形: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和辨识。

3. 统计与概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分类、排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验或考试: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我评价能力。

以上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
11~20各数的认识
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




认识钟表
3
1、教材
2、钟表
3、课件
学生能借助学具,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
1、教材
2、实物图形
3、课件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能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综合
与实践
数学乐园
1
1、教材
2、课件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课程实施部分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
(×学校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的课程实施的呈现)
课程内容及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方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3
1、教材
2、小棒
3、口算卡片
4、听算录音
5、编制试卷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准备课
3
1、教材
2、实物图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共五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共五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共五篇)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时数:60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课程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1、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课时)(1).十几减9 3课时(2).十几减8、7、6、5等 4课时(3).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4课时2、第二单元:认识图形(2课时)3、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10课时)(1).数数数的组成 2课时(2).读数写数 2课时(3).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4课时(4).认识100以内的数复习1课时(5).我们认识的数 1课时4、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口算整十数相关的加减法3课时(2).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1课时(3).口算两位数数相关的加减法 3课时(4).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1课时(5).两位数相关的口算和笔算3课时(6).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1课时(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2课时(8).解决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1课时5、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认识人民币 2课时练习1课时6、第六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4).整理和复习2课时7、第七单元总复习(4课时)课程资源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单位: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姓名:张贝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一、基本要素学校: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适用年级:一年级总课时:约60课时二、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能正确地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同时让学和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结合生活经验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二)空间与图形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3、能确定物体左右与顺序,并能有自己的语言表达。

4、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程内容1、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文具、快乐的午餐、动物乐园。

2、比较过生日、下课啦、跷跷板。

3、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还剩下多少、可爱的小猫、练习一、猜数游戏、背土豆、跳绳、可爱的企鹅、小鸡吃食、乘车、练习二、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

4、分类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

5、位置与顺序前后、上下、左右、教室。

6、认识物体认识图形、我说你做。

7、加与减(二)古人计数、搭积木、有几瓶牛奶、有几棵树、有几只小鸟、做个加法表。

8、认识钟表9、总复习整理与复习。

四、全册课时安排1、生活中的数---------------------8课时2、比较---------------------------4课时3、加与减(一)-------------------17课时4、分类---------------------------3课时5、位置与顺序---------------------4课时6、认识物体-----------------------2课时7、加与减(二)-------------------8课时8、认识钟表-----------------------1课时9、总复习-------------------------5课时五、课程实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大纲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将从数字认知、数的意义、简单运算等方面展开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本的数学基础。

二、数字认知1. 自然数的认识a. 认识1-10的数字及其书写形式。

b. 理解1-10的数字代表的数量。

2. 数字的比较a. 通过数的大小来进行简单比较。

b. 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数字比较。

三、数的意义1. 表示数量a. 使用数字进行物体数量的表示。

b. 通过手指计数等方法进行数量判断和表示。

2. 位置与顺序a. 认识数字在数线上的位置。

四、简单运算1. 加法a. 认识加法符号及其使用方法。

b. 进行1-10的简单加法运算。

2. 减法a. 认识减法符号及其使用方法。

b. 进行1-10的简单减法运算。

3. 数字的排序a. 按照数字大小进行排序。

b. 按照指定顺序进行排序。

五、数的性质1. 数的序数性质a. 认识数词中的序数词。

b. 理解序数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数的奇偶性a. 区分奇数和偶数。

六、几何形状1. 认识平面几何形状a. 辨认并描述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形状。

b. 绘制简单的平面几何形状。

2. 空间几何形状a. 通过实物进行空间几何形状的认识。

b. 描述常见的空间几何形状。

七、数的测量1. 长度的测量a. 使用非标准单位(如手指、步长)进行简单长度测量。

b. 理解标准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的使用。

2. 重量的测量a. 使用平衡秤进行简单重量测量。

b. 理解标准重量单位(如克、千克)的使用。

八、数据分析1. 数据的收集a. 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收集数据。

b. 进行简单的类别划分。

2. 数据的比较a. 使用图表(如条形图)进行数据的比较。

b. 分析数据并提出简单的结论。

九、课程评价1. 观察评价a.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评价。

b. 记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2. 笔试评价a. 设计针对课程内容的小测试。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授课时间: 60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一年级教师◆背景:本期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 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 ,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与代数领域中的“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 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 ,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 , 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 , 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 简单的分类 , 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 , 但是都很重要 , 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总目标:1.会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认识“=”“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 20以内的加、减法;会根据加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课程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的海洋。材料准备:A4纸、小棒、豆子、双面胶、彩笔。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奇妙的数学
适用年级
一年级
总课时
18课时
课程类型
选修课
课程简介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背景分析
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
活动一:数字小儿歌(1课时)
活动二:数字连线(2课时)
活动三:几与第几(1课时)
活动四:认识图形(2课时)
活动五:巧移小棒(3课时)
活动六:按规律填数(2课时)
活动七:按规律填图(1课时)
活动八:数豆子拼图形(2课时)
活动九:移多补少(2课时)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十:单数和双数(1课时)
活动十一:活动总结,表彰优秀(1课时)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评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首要的,操作能力、实践活动、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评价也十分必要。评价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对这种学习是否有兴趣,有没有一种成就感;可以学生互评,特别是实践操作方面,学生互评,其实也是一个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还可以由家长来评价,评价自己的子女,评价训练的方式,方法和取得的成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考勤、考核、课内外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多层次多方位地给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