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设计课题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设计课题

实用标准文档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中宁中学荣涛一、教材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而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本章可以得到解答,从而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材从能量转化角度和实验探究来发现和认识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重点: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四、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的探究活动五、设计思路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实验情景,学生通过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进行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在课外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自备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完全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六、教学准备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验准备:电流计,铜片、铁片、锌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导线(带鳄鱼嘴)、烧杯、塑料棒、西红柿等水果。

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多媒体教学平台。

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由于学生平时【多媒体展示】电视机、电脑、手机、学生观察、体会电动车等图片。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引入】在上课伊始,先请大家观看一个最近网上热传的实验-小马达实验。

【演示】小马达实验(用展台)【教师】是什么使得小马达转动起来的呢?【学生】电池【教师】电池释放的电能来自哪里?今天我们就将循着科学家们的足迹,通过实验再一次去探究电池的起源及其工作原理。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一】,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并根据提示思考、讨论学案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做实验、思考、讨论【教师】现在找一位学生代表向大家报告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通过实验,大家共同分析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何在。

锌片上为何产生气体?因为锌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来。

铜上无气泡是因为铜与酸不反应。

连接导线后,铜上却有气泡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家就打个大问号,放在这,先看下一个实验现象。

电流表转动了说明有电流产生。

以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早在1799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伏打电池,即原电池。

【板书】一、原电池【教师】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两个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学案上的第一个问题。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连接后,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是由什么粒子转化而来?该粒子所得到的电子最可能是谁提供的?【学生回答】气体是氢气,由氢离子转化而来……锌铜用导线相连后,锌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因为锌失去电子,发生什么反应?氧化还是还原?锌片的周围有许多来不及扩散到溶液中去的锌离子,锌离子对氢离子有排斥作用,使氢离子很难在锌片上直接得到电子。

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入铜片,铜片周围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铜片附近溶液的氢离子减少了,锌片附近溶液中增加的锌离子就会向铜片附近游动,硫酸根离子向锌片附近游动。

从而使电极和溶液形成了一个电流回路。

其中锌片是流出电子的一极,铜片是流入电子的一极。

化学能与电能详细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详细教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吴少芬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题是从能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承接化学1的氧化还原反应,铺垫选修4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知识内容: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重点是解决原电池原理,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直接转化2.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电离等概念及相关的物理学知识。

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容易接受;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学生能够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原电池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组织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能量转化观,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装置特征。

难点:原电池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合作讨论、实验探究五、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我们先来看一副图片。

展示图片:问:什么是“地球一小时”?你参加过这个活动吗?,其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地球一小时”活动涉及到一种能量形式——电能,电能是一种使用最普遍,应用最广泛,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倡导者想通过这种方式使节能环保低碳的意识,更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既然电能使用这么广泛,那电能从哪来?学生思考回答:(过渡)电能有很多来源,但最主要的是火力发电,(投影图片)它占了81.2%。

)要火力发电就要燃烧煤,也就是要将储存在物质内部的什么能转化成电能呢?(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今天我们就将站在化学工作者的角度研究一下化学能是怎么转化成电能的?板书: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书上40页图2-8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根据图示分析其中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投影幻灯片)学生回答:从储存在煤中的化学能到最终转变成电能,经历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转化,能量都不可能是100%利用的,那么必将造成能源的大量损耗,而且,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将会有用完的一天,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的问题:1、 能不能找到一类物质来代替煤发电?2、 能不能减少中间的转化环节而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环节二: 解决问题 环节三: 实践检验 环节四: 推广应用环节一: 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引入主题,明确任务其实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我们用到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这几个步骤:(事先板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推广应用比如:我们研究了火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发现它有缺陷,就是环节太多,能耗较大,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板书)问题提出了,就要解决问题,怎么解决呢?前面我们还学过一种研究方法——对比,通过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建立联系。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化学能与电能概述1.1 化学能的概念与特点1.2 电能的概念与特点1.3 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第二章:原电池原理2.1 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2 原电池的分类及应用2.3 原电池的能量转换过程第三章:电解质与电解3.1 电解质的概念与分类3.2 电解质的电离与离子迁移3.3 电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第四章:化学电源4.1 化学电源的分类及特点4.2 常见化学电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3 化学电源的应用及实例第五章:化学能与电能转换的效率5.1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计算5.2 影响化学能转换效率的因素5.3 提高化学能转换效率的途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过程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原电池的设计与应用6.1 原电池的设计原则6.2 原电池的设计实例6.3 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七章: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7.1 电解质的导电性质7.2 电解质溶液的pH值与离子强度7.3 电解质在电池中的应用与选择第八章:电化学腐蚀与防护8.1 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8.2 电化学腐蚀的类型与影响因素8.3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第九章:化学传感器9.1 化学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9.2 化学传感器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9.3 化学传感器的未来发展第十章:能量转换与环境保护10.1 化学能与电能转换的环保意义10.2 能源转换过程中的污染问题10.3 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与挑战本教案的五个章节,主要围绕原电池的设计与应用、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传感器以及能量转换与环境保护等主题进行展开。

通过学习这些章节,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过程,掌握相关应用技术,并认识到能量转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最全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最全版

课题〔高一〕化学能与电能梁秀红.人教社化学必修 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变关系及其应用。

2、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3、经过制作简略原电池的实验,认识原电池的观点和原理,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过经历假定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总结解说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经过分组实验培育察看能力与剖析思想能力,提高与别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我国电力情况的商讨和火力发电利害剖析及电池的开发,建立能源观、环保观、转变观,加强社会使命感。

(2)经过原电池实验设计领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愉悦,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巨大适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课要点:初步认识原电池观点、原理、构成及应用。

教课难点:经过实验研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实质。

教课方法:实验研究法——经过实验,剖析、议论、思虑、沟通、概括、小结教课器具:实验仪器: 250mL 烧杯、电流表、导线、小灯泡、金属夹实验药品:锌片、铜片、镁条、铁钉、石墨、稀硫酸、桔子电教设施:电脑、投影仪讲堂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引入】以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明确电力在此刻聆听、思虑、联想环节1道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能量的变社会的应用和作创建问化,如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化学能和电用。

题情形能之间是如何转变的呢?今日议论。

在我国,电能主要根源是什么呢?思虑、回复【讲】截止到2001 年我国发电总量中环节 2成立新思路,提出新的研究任务。

火力发电仍居主要地位,占 81.2 %。

火实现思想模式的力发电有哪些长处和弊端呢?剖析火变换,同时形成力发电的原理,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变高效利用燃料,方式是如何的?〔配火力发电流程图不浪费能源,积片〕极开发高效洁净【创建情形】图假定每个环节的能量转变学生进行简单计算燃料的意识。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能与电能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3. 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化学能的定义和种类
2.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难点:
1.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计算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2. 实验与讨论相结合
3. 案例分析与问题解答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实验展示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化学能的定义和种类
1. 讲解化学能的概念和种类
2. 示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应用
三、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 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2. 实验演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
1. 分组讨论化学反应能量示意图并解决相关问题
2. 汇总各组讨论结果,展示交流成果
六、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强调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及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和意义。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

知识与技能:②能从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响等方面区别充电和放电反响。

③初步了解化学电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②通过对几种新型实用电池的认识,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①将电池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

与价值观②通过了解电池对社会的奉献,逐步形成可持续开展的思路。

教学重点:各种电池的区别及优缺点教学难点: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响等方面区别充电和放电反响教学方法:分析比拟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复习】请同学们利用铜和硝酸银的反响设计一个原电池,指出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响。

[引言] 干电池是我们常用的电池,干电池大家非常熟悉,其实干电池是化学电源的一种,化学电源就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各种电池。

它的内部构造大家清楚吗?它的放电原理是什么?下面让我们具体来了解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就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各种电池,简称电池。

二、开展中的化学电源1、干电池最早使用的,大家熟悉的干电池――锌锰电池。

它是一种一次性电池,放电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复原反响是不可逆的〕。

[观察]干电池的外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了解干电池的内部结构。

【图片和实物展示】①干电池的构造:石墨棒、MnO2糊、NH4Cl糊、锌筒。

②电极反响:正极:2NH4++ 2e- = 2NH3+H2 负极:Zn - 2e- → Zn2+总反响:Zn +2NH4+= Zn2++ 2NH3+H22MnO2+H2=2MnO(OH) ZnCl2+4NH3=[Zn(NH3)4]Cl2③优缺点:优点:体积小,携带方便。

缺点: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

锌皮被腐蚀而穿导致电解液外溢。

废旧电池污染环境。

④改良:外壳套上金属筒或塑料筒的方法改成了防漏电池;将糊状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作了改良,制成了碱性锌锰电池,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化学能与电能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本节课题化学能与电能
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进一步学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能从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应等方面区别充电和放电反应,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化学电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三维目标掌握生活中常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提升学生感知和热爱生活能力的。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应等方面区别充电和放电反应。

提炼的课题生活中的电池。

电池的应用与环保意识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实物展示和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形式引入课题:
[引入] 1号和5号干电池大家熟悉吗?它的内部构造大家
清楚吗?它的放电原理是什么?
[观察] 1号和5号干电池的外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
途。

[了解干电池的内部结构]
干电池的构造:石墨棒、MnO2糊、NH4Cl糊、锌筒。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的结构和反应原理;
二次电池
1、蓄电池的结构和放电、充电反应原理
2、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充电反应原理
3、燃料电池的概念及常用到的燃料
燃料电池:燃料:氢气、甲烷(天然气)、甲醇、乙醇、汽油等。

氧化剂:氧气、空气等。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

2. 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装置与材料:锌片、铜片、硝酸铜溶液、导线、电池、灯泡等。

3. 教辅资料。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回顾一下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并提出一些与化学能和电能有关的日常现象。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化学能的概念: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蕴藏的能量,一般体现为燃烧、发光、爆炸等。

(2)电能的概念:电能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携带的能量,一般体现为电流做功、电流产生热效应等。

3. 实验演示(20分钟)(1)将锌片和铜片依次插入硝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解释锌片和硝酸铜溶液之间反应的化学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2)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到灯泡,观察灯泡的亮起情况。

解释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光能的。

4. 知识总结(10分钟)对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进行总结,并强调化学能和电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举例说明其他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例如化学电池、燃料电池等。

六、课堂练习(15分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 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举例说明。

2. 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光能的?举例说明。

3. 举例说明其他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

七、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口头讲解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和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延伸的环节,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设计
(1)电解质溶液为中性
(2)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中教学或学习亮点;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原电池构成条件、原电池工作原理和正负极判断
教学的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名称: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学科年级:
高二
教材版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要求: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和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本节内容分为两块;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后的又一节,提供了能量转化的另一种方式:化学能与电能。加深了学生对能量转化的形式的理解。
学生弄清楚重点是什么?是否把握?难点是什么?是否突破?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的,学生找出本节课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当堂测评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程度。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化学能与电能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让学生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1.2 教学内容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章:化学电池的原理与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让学生掌握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2.2 教学内容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与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3.2 教学内容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第四章: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步骤。

让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4.2 教学内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讲解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步骤。

通过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原理。

2. 掌握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电池的种类。

3. 能够分析生活中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原理。

2. 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电池的种类。

3. 生活中的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相互转化原理,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电池的种类。

2. 教学难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具体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相互转化原理,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电池的种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实例。

3. 利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解答疑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机充电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相互转化原理。

3. 讲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电池的种类。

4. 分析生活中的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实例,如电池使用、电动车充电等。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堂互动:提问、解答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习题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概念、电池种类等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能与电能》教材,提供基本的教学内容。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电池工作原理等。

3. 视频资料:收集有关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或实例视频,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论文和资料,为课堂讨论提供更多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相互转化原理。

2. 第3-4课时:讲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电池的种类。

3. 第5-6课时:分析生活中的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实例。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教案标题:化学能与电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与化学能和电能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能和电能的定义和特征。

2. 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

3. 化学能和电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化学能和电能的相关示例和案例。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化学能和电能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发思考:举例说明化学能和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能和电能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包括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些与化学能和电能相关的案例,例如电池的工作原理、火箭燃料的燃烧过程等。

2. 分析这些案例中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利用电池驱动小灯泡发光。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其中的化学能和电能转化过程。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关系。

2. 强调化学能和电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2.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惑。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强调学生复习和预习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实际问题中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

2. 实验操作环节要确保安全,遵循实验守则。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2.了解和分析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3.掌握常见的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

教学重点:1.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2.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教学难点:1.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1.电磁炉、电热水壶等电器;2.化学反应实验装置;3.能量转化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如何简单、生动地引入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二、讲解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20分钟)1.通过实际例子和图表,向学生介绍化学能和电能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三、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30分钟)1.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的原理。

2.对于能量转化的实验,可以进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实验。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进一步理解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四、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30分钟)1.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向学生介绍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如电池驱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

2.引导学生讨论能量转化和电能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五、小结与巩固(10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于化学能与电能的理解。

2.开展课堂互动和答疑环节,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分析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结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了解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以及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

课堂中引入的实验和实际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另外,课后习题的设计和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化学能与电能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引发学生思考,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板书设计:、本质、构成和原理。
(2)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1)以铜锌原电池(稀H2SO4作电解液)为例,通过宏观(实验现象)-微观(线路中电子、溶液中离子流动的方向分析)-符号(电极反应式)三重表征,形成原电池工作原理。
(2)通过原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以实验方法探索化学原理的乐趣,树立以设计和应用相结合的化学学科思想。
(2)通过了解原电池的发展过程,体会和欣赏化学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热爱化学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本质、构成、原理。
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评价】投影展示部分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图,分析工作原理,规范书面表达。
小组合作
完成实验
汇报结果
符号表征
生生评价
学以致用,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的理解。
【环节四】回顾
总结
展望
【过渡】伏打电池的工作原理。
【讲解】展示电池的发展进程。
展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电池。
倾听
思考
前后呼应,解决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教学背景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教材在讲完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之后,以原电池为例,说明化学能与其它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原电池是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学好本节课内容将有利于学生学习高二选修内容金属腐蚀与防护和双液电池模型。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课题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课题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隆昌七中罗凤林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从能量转换角度看,它是对前一节课中“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一热能一机械能一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同时在选修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人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总的来说该节内容既前面所学知识的完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常见的化学电源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非常实际的意义,该节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主要是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二、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及本节课的内容和现有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及要求:(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并掌握原电池原理、构成条件。

②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成因(1)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构成条件。

我是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因为这两个内容的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后面学习化学电源及电解原理。

同时也是落实学生知识与技能重要目标的切入点。

(2)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doc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doc

作业2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师/学校】:济宁一中李新春【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习以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能设计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探究实验方案。

(3)、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原电池的构成要件。

二、过程方法:(1)、通过对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实验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进一步提高自己学习化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原电池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

难点: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形成原电池概念,抽象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板书设计】: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1、燃烧煤发电中的能量转换过程: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实验2-4](-)锌片:Zn-2e-=Zn2+ (氧化反应)(+ )铜片:2H++2e- = H2 (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Zn + 2H+ = Zn + H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三、原电池的构成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2、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过程】:【引入课题】[多媒体播放]教材提供的情景素材:能源的分类;电能的应用、电厂生产过程; 停电后为何一般的台式电脑不能正常工作而笔记本电脑可以正常工作?等等[讲解]化石燃料燃烧的发电称为火力发电,占世界总装机量的95%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中宁中学荣涛
一、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而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本章可以得到解答,从而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材从能量转化角度和实验探究来发现和认识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重点: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四、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的探究活动
五、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实验情景,学生通过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进行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在课外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自备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完全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六、教学准备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验准备:电流计,铜片、铁片、锌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导线(带鳄鱼嘴)、烧杯、塑料棒、西红柿等水果。

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多媒体教学平台。

七、教学过程
实验过程)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提问】请做完实验的同学来描述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做解释。

作,老师引导观察。

【学生回答】实验1
中,锌片表面有气泡产
生,锌与稀H2SO4反应,
置换出氢气。

铜片插入
稀H2SO4后,无明显反
应现象,这是因为铜是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
氢的后面,它不能与稀
H2SO4反应,置换出氢
气。

实验2中,与实验1中
现象相同
实验3中,用导线连接
两块金属片后,锌片表
面仍有气泡产生,但同
时铜片表面也有气泡冒
出。

实验,观察实
验,分析实验的
能力。

【讲述】他回答得非常正确,锌是活泼金属,能与稀H2SO4反应置换出氢气。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如下。

【板书】Zn + 2H+ = Zn2+ + H2↑(氧
化还原反应)
【设疑】铜片并没有溶解,也就是铜并没有失去电子,那么在第三组实验中它表面氢离子形成氢分子所需要的电子是怎么得到的呢?H+得到的电子是铜失去的吗?如果不是,那会不会是锌失去的呢?如何来证明?
【引导】1、Cu一定不会失电子,只能是Zn
2、Zn把电子给Cu过程中导线上有电子流过,该用什么仪器检测呢?
【实验演示】
【讲述】现在,我们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请大家注意观察电流计上指针的变化。

(操作之)。

大家看到了,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因此,像这样能将化学反应学生思考,分析,教师
引导
【回答】锌失去电子,
形成锌离子,电子可以
直接进入溶液中,也可
以经过导线到达铜片,
然后由铜片进入溶液
中。

也就是锌所失去的
电子经由导线达到铜
片,然后提供给溶液中
的氢离子形成氢分子。

电子的定向移动可以在
第三组装置上加电流计
测试。

观察,验证明刚才那位
学生的想法。

对于这个问题
的解决教师注
意引导,尽量让
学生设计,培养
他们设计实验
的能力。

八、作业布置:1、制作水果电池:材料:蕃茄、铜片、铁片、耳机
2、解决问题:了解一个真正的电池,看看哪些地方运用到今天大家的研究成果
3、预习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课堂练习】1、现在请大家根据上述的标准来判断下列几个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2、请你当医生: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才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做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原电池定义: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反应原理:
十、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式新课。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
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

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

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和有目的的实验探索,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