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 通过读、思、议,培养自主阅读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 课文《枣核》。
2. 生字、新词的学习。
3.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4. 课文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 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议,培养自主阅读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字典、词典、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枣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查字典、词典理解。
3.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解决不懂的问题。
4.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讲解。
5.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或个人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6. 课文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理解课文内容。
7.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8.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板书设计1. 课题:《枣核》2. 生字、新词:枣、核、尺、短、寸、长3. 课文内容:枣核的特点、枣核的故事、道理4. 教学重点:生字、新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5.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教案)
28.枣核教学目的1.认识“核、妻〞等8个生字,读准“折、涨〞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英勇。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英勇。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英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28课?枣核?,一起读读课题吧,28✱枣核。
枣子很小,他的核更小了,课文中有一个长得像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他父母给他起了个名叫枣核。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借助阅读提示,理解学习内容。
出示阅读提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运用前面几课学到的复述方法复述这个故事。
三、梳理课文内容过渡:要复述好这个故事,我们还是先要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1.读课文,考虑:课文写了枣核的哪些内容?先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标好自然段号,并考虑课文写了枣核的哪些内容。
〔1〕核对自然段编号〔2〕交流:课文写了枣核的哪些内容?预设1:课文写了枣核名字的由来。
预设2:课文还写了枣核总也长不大,爹娘为他发愁,但枣核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
预设3:课文重点讲述了枣核的一个故事,一年大旱,县衙们把庄稼人的牛、驴都牵走了,枣核趁着天黑用计把牛、驴牵回了村子。
第二天,枣核被县官和衙役们带回县衙治罪,在大堂上小巧灵敏枣核巧妙地惩治了县官,然后大摇大摆的回家了。
〔3〕师小结,板书课文的第一自然为我们介绍了枣核名字的由来。
课文第二到第三自然段讲述了枣核长不大,但他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
课文第四到第十三自然段重点讲述了枣核帮助村民救回牲口,惩治了县官。
板书:名字的由来长不大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救回牲口惩治县官2. 通过这件事,你觉得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呢?预设:我觉得枣核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它人小却能用巧计帮助村民救回牲口,还惩治了县官。
师小结:课文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枣核的聪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 枣核 优质课 教案
பைடு நூலகம்课题 枣核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讲述了只有枣核大小的男孩帮助村民
智斗官府、保护财产的故事。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故事,多采用三次反复的故事开展方式,以美好的结局反映着从古至今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读好“衙”字。
生:枣核是尖尖的长长的那部分。
【师】一个枣核那么大小的孩子,我们再亲切地叫他一声
——枣核。我们读的不但亲切而且热情。枣核听了肯定会喜欢。
【师】大家预习过了课文,我得考考大家,看看预习效果怎
么样。找同学来读读这篇课文。(生读课文)谁能够读一读这句话?相信自己会读这句话的同学把手举一下。太了不起了,因为这句话里藏着好多的生字,刚才这位同学一个字都没读错,你能把生字组成新词嘛?(牲,牲口)我们把每个新词领读两遍。因为民间故事是老百姓讲的而且这个故事有点老,有点老的故事里头有些词语我们现在很少用了,比如说这里有一个叫“官府”,谁能够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默读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尝试续
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枣核的聪明与勇敢。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有一类故事不是作家写的也不是老师写的而是民间百姓自
己编的口头讲的,这类故事叫做—民间故事。你有没有听过民间故事?
生:因为干旱衙役牵走了牛和驴。
【师】枣核知道了这件事说:别怕,我去把牲口赶回来。于是他去了哪?蹦到了人家关牲口的院子里,怎么做?生回答。对,跳到驴耳朵里,大声吆喝起来。我们一起来吆喝一下,吆喝了几次?一次够不够?我们读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了,再来吆喝一次。两次够不够?还太少,要几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为什么要吆喝吆喝再吆喝呢?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词,理解“枣核”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枣核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智慧,激发学生对正义感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枣核》,理解枣核如何巧妙地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2. 生字词学习:教授本课的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内容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价值观引导:讨论枣核的行为所体现出的正义感和智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流畅阅读课文,理解并运用生字词,复述故事情节。
-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枣核的智慧与勇气,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正义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 学具:学生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枣核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 阅读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标记。
- 生字教学:教授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
- 内容解析: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互动环节:-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枣核的智慧。
- 价值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枣核行为的看法,培养正义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板书设计- 板书《枣核》- 核心内容:围绕枣核的故事情节、生字词、重点句子和主题思想进行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枣核》的故事,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懂得勤劳和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
3.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4. 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懂得勤劳和智慧的力量。
5.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
2. 教学难点:概括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枣核的特点,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生字词,查字典学习。
3.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段落大意,分析课文结构,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难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枣核2. 结构:第一部分:枣核的特点第二部分:枣核的聪明才智第三部分:枣核的精神品质3. 重点词语:勤劳、智慧、勇敢、善良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 摘录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积累。
3. 结合生活实际,用“勤劳、智慧、勇敢、善良”造句。
4. 写一篇关于枣核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与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名师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和机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枣核的形象特点。
2. 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3. 情感体验:通过枣核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到面对困难时,要积极思考、勇于克服。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和机智。
2. 难点: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枣核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4. 成果分享: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枣核的勇敢和机智。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到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1. 课题:枣核2. 重点内容:枣核的形象特点、作者的写作方法。
作业设计1. 必做题: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枣核的形象。
2.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像枣核一样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的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枣核形象的把握、对写作方法的学习情况。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充实性,以及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通过教具与学具的合理准备,板书设计的清晰性,以及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8课 《枣核》教案二篇
28*枣核【课前解析】本课是篇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教学本课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又要注意单元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在本课教学中的落实。
关注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主要有以下主要特点: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关注课文插图:课文插图中,一对夫妻高兴地站在田间,父亲手中托着小小的枣核,母亲满是喜爱地望着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枣核的小巧与可爱。
关注表达语言:课文语言鲜活,有很强的画面感。
如枣核“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小小的枣核机智灵活的模样、县官狼狈不堪的样子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注课处拓展:◇与聪明有关的四字词语:足智多谋冰雪聪明秀外慧中神机妙算大智若愚七窍玲珑机智过人聪明绝顶◇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教学目标】1.认识“核、妻”等10个生字,读准“折、涨”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体会人物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枣核”,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枣树、枣核,“核”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念“hú”,多用在口语中。
咱们今天要学的一则民间故事的名字也叫“枣核”,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咱们一起走进28课去看看。
板书:(28 枣核)出示课件1.2:(设计意图:感知枣核的具体形象,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并能用“能说会道、勤勤恳恳”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并从中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枣核的聪明、勤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枣核》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时代背景。
2. 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枣核的形象特点。
3. 语言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感受枣核的聪明、勤快,培养良好的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枣核的形象特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4.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深入理解: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枣核的形象特点。
6. 语言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枣核的聪明、勤快品质。
板书设计1. 课题:《枣核》2. 重点内容:枣核的形象特点、修辞手法、品质培养。
作业设计1. 必做题:抄写生字、新词,并用“能说会道、勤勤恳恳”造句。
2. 选做题: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枣核的图画。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枣核的聪明、勤快品质。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1教学目标:★正确认读文中5个生字,会写11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伙伴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珍惜伙伴之间的情意,与伙伴友好相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伙伴》这一课,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马哈多、猎狗和乌鸦,感受他们伙伴间的情谊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三、小组学习师:请你再用心读读课文并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伙伴间的情谊?画出相关的语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再体会着读一读,之后再小组四人交流。
四、全班交流预设(一)生:我从护林人马哈多和猎狗救了乌鸦这,感受到了伙伴间的情谊。
师:为什么你从这感受到了呢?(引导学生说出“给它抹药,帮它养伤”)师: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1:恩会很感动,感激,高兴。
师:恩感动,要我我也会感动的。
那么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这段给我们读一读。
师:其他同学呢?假如你是乌鸦,马哈多和猎狗救了你,还给你抹药,帮你养伤。
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畅言,并要求带着感情读课文。
(师可作评价:听你读完后老师都受感动了;通过你读老师感受到了你是一只会感恩的小乌鸦等。
)师:恩,我们从马哈多和猎狗救乌鸦感受到了它们之间的情谊?那看下面,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们伙伴之间的情谊呢? (引导学生说出“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如果说不出来教师提示:想象一下他们过得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书上用了一个词。
) 师:恩那诗意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生畅言,并要求带感情读课文。
师:恩没错,原来有伙伴在自己身边就会像诗里描绘那样的,生活就会特别美,孩子们,老师也希望你们有这么美得生活。
预设(二)师:恩好除了这,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伙伴之间的情谊?生:猎狗不见了,马哈多很担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目的要求一、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二、了解作者怎样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要点难点一、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二、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三、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四、理解本文标题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写作背景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
《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蒙族人,祖籍内蒙古,生于北京。
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
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6月毕业。
1939年他赴英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
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
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认识的真实记录。
段落大意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一位在美国旅居的旧同窗托“我”带给他几颗枣核。
这位老同窗不远万里,写信索要的竟是几颗不起眼的枣核,而且是用“航空信”“再三托付”,可见这几颗枣核对他很重要。
读者不禁要问,它做什么用呢?而作者又不肯说破,只说:“用途很蹊跷。
”这样巧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开启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十段)写“我”与老同窗相见,到他家作客,了解到枣核的用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精美教案
28*枣核▶教学目标1.会认“核、妻、爹、犁、困、牲、府、罢”这8个生字。
读准“折、涨”这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策略1.识字教学从图片入手认读“核、犁”;联系生活体验认读“妻”和“爹”;根据上下文理解并认识“罢”;将音、形、义相结合,认读“困、牲、府”。
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折、涨”。
2.朗读教学在识字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主读,然后通过师生读词串,帮助学生在理解中阅读,体会人物的语气。
3.复述故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用哪种方法辅助复述故事。
全班交流比赛,评选星级故事家。
教师在这些环节中有针对性地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导入,质疑激趣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枣核图片激趣。
(枣核图片)这是什么?(这就是小小的枣核)(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枣核)(3)识记“核”字。
①指导识记字形。
你怎么记住“核”字?“核”字可以怎么组词?(枣核、果核、核心、核电站、核武器)②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形近字的辨析。
师:你能找出“核”字的形近字朋友吗?换上不同的偏旁能“变出”新字来呢?如“该、孩、咳、刻”。
:2.读题质疑。
课文题目里所说的枣核可不是你们刚才看到的图片上的枣核,而是一个像枣核一样大小的人,他的名字叫枣核。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讲述了枣核的什么事情?3.扩充课文题目,提取内容。
师:要是在“枣核”前面加个字,你要加什么?(小)【设计意图】由图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图片识字,发散出不同偏旁的形近字,遵循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过程。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教案
28*枣核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然后教师展示枣核图片:同学们,见过枣子吧?那么它的核能有多大呢?2.出示教材插图中那个枣核般大的孩子的图片。
激趣: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那么小,能做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他的传奇故事。
相机板书课题《枣核》。
教师提示:“核”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hú,多用于口语。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让学生感受枣核之小,枣核孩子之小,激发学生探究枣核孩子传奇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
枣核hé夫妻qī爹diē扶犁lí折zhē腾困kùn得很牲shēnɡ口官府fǔ善罢bà甘休涨zhànɡ得通红2.出示多音字“折、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折sh é( )zh é( ) 涨zh àn ɡ( )zh ǎn ɡ( )3.去拼音,男女生比赛读生字词。
枣核 夫妻 爹 扶犁 折腾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 涨得通红4.检查学生生字词理解、识记情况。
(1)学生交流不懂的词语,老师解答。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句子。
(3)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识记字词的基础上,获得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重点感悟1.四人小组,相互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派代表交流。
(说出大意即可)2.过渡:老师从你们的交流中听懂了这个故事,但老师有个疑问,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呢?3.四人小组讨论,组织交流:(1)感受枣核个子小。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案例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1教学目标1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生字。
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读懂课文,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理解有关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明白真正的美来源于真正无私的爱。
教学准备教师:1生字、词卡片;2准备几幅花卉图画;3了解作者季羡林生平及美好行为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花儿是美好的象征,人们爱用五颜六色的花装点生活,也爱亲手种花,领略那份独特的花香花色。
德国人也不例外,不过他们种花是给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花是种给别人看的)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花要种给别人看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用两种不同符号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再把它们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识记生字情况。
(全班读,或开火车读等)3抽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1精读第1~3段,感受德国人爱花的美好情怀。
①默读课文,德国人是怎样种花的?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分别用“”和“”画出来。
②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联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③对比朗读写种花人在自家养花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
④老师把准备好的花卉图画发给坐在中间的同学,朝同一方向(左边和右边)高高举起,让看到正面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⑤师小结:德国的种花人就和举画的同学一样,虽然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影,但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花儿美丽的笑脸。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8《枣核》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8 《枣核》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背诵《枣核》这篇文章,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文章、品味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勤劳智慧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枣核》2. 生字、生词的学习和掌握3.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4.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2.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勤劳智慧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等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实物或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勾画生字、生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勤劳智慧的力量。
7.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枣核》2. 课题:勤劳智慧的力量3. 课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4. 重点词语:生字、生词5. 中心思想:勤劳智慧的力量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2. 抄写生字、生词3. 仿写一篇以勤劳智慧为主题的短文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枣核》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提取信息、理解文章、品味语言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枣核》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公开课教案28 枣核教学目标:1、认识“核、妻、爹”等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复述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枣核的勤劳、聪明、孝顺、勇敢的美好品质,懂得面对强暴时我们不能硬拼而需要斗智斗勇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枣核的勤劳、聪明、孝顺、勇敢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懂得面对强暴时我们不能硬拼,而需要斗智斗勇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粒枣核,引导学生观看并说说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枣核,同时引导他们说说对枣核的认知(很小、看上去很不起眼......)。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则民间故事的名字也叫《枣核》。
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故事都写了什么事情吗?那好,让我们赶紧去读一读故事吧。
二、激趣交流,引出课题师: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胨烦,你们都是如何解决的?生:我请教别人帮助,让他们教我如何解决麻烦。
师:你是个虚心好学的孩子。
生:我绕开麻烦,尽量从其他地方走过去。
师:你是个敢于换位思考的孩子,有思想。
生:我自己动脑筋思考解决麻烦的办法,然后再大胆地与麻烦作斗争并战胜它。
师:老师欣赏你,因为你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故事人物,名字非常奇怪-一枣核(板书:枣核)。
孩子们,看到这个名字你们会产生哪些想法呢?生:为什么叫这样奇怪的名字呢?生:枣核是不是长得很小,像小小的枣核那样呢?......师:你们的脑瓜里装的问题可真不少。
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里去,答案全在故事中。
三、感知故事,初识人物1、引导学生同桌进行课文轮读,看看自己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有没有读准生字的读音,同时在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相互间予以纠正,强调。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文进行生字、词语的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准“牲”的后鼻音;“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
(2019新教材)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教案28.枣核【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2)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8《枣核》教案
总第 99 课时28枣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 (2)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28 枣核名字来历勤快能干救出牲口顺利脱险教学反思: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故事记述了山脚下一户农民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会长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枣核既勤快又聪明,他为了农民斗衙役戏县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教学目标1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生字。
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读懂课文,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理解有关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明白真正的美来源于真正无私的爱。
教学准备教师:1生字、词卡片;2准备几幅花卉图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花儿是美好的象征,人们爱用五颜六色的花装点生活,也爱亲手种花,领略那份独特的花香花色。
德国人也不例外,不过他们种花是给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花是种给别人看的)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花要种给别人看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用两种不同符号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再把它们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识记生字情况。
(全班读,或开火车读等)3抽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1精读第1~3段,感受德国人爱花的美好情怀。
①默读课文,德国人是怎样种花的?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分别用“”和“”画出来。
②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联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③对比朗读写种花人在自家养花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
④老师把准备好的花卉图画发给坐在中间的同学,朝同一方向(左边和右边)高高举起,让看到正面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⑤师小结:德国的种花人就和举画的同学一样,虽然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影,但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花儿美丽的笑脸。
德国的种花人用自己的勤劳和爱心创造了美,并把美的东西与人分享,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怀啊!与此同时,他们自己也收获到了美,这才是美的真谛。
⑥齐读第2、3段,读出自己的感情。
2抓住中心句,学习第4、5段。
(1)自由读课文,谈谈“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的意思。
(提示:“变化”包括哪些变化?没有变的是什么?)(2)“美丽的东西很多”,这里“美丽的东西”有哪些?(建筑;公园、服饰,人们美的心灵、美的情怀)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种美好情怀。
四、补充拓展,指导积累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种花人:创造美看花的背影街上人:分享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收获美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2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花团锦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和奉献。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和奉献。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爱美、创造美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激趣导入1、孩子们,海记得老师上学期带到教室来的腊梅吗?2、这是老师家种的各式各样的花草,今天把图片带来和大家分享。
(课件:播放图片)3、老师今天之所以要把它们和大家分享,和我多年拜读过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我们一起再去阅读,看你们有什么独特的感受,看老师是否又能温故而知新。
回忆上学期的情景,(榜样的力量)看老师种的花,感受美好,接受分享。
认真聆听,带着兴趣和疑惑开始学习。
二、初读指导,感知内容1、自学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
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检查指导:读生字、词语3、分段读课文。
4、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自由读文学生注意生字的字音学习多音字着学生读词语分段读文。
理解部分词语曾经莞尔花团锦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堵满颇耐人寻味说说段意学生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可以从题目入手)三、指导写字1、自由读一读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读生字辨别字形,注意“簇”、“缭”、“暇”等字的字形。
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作业: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2.感受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情怀。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词语3、哪位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力量什么?朗读读词语德国人种花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看二、细读课文,感悟快乐1、浏览全文,勾画出德国人爱花的行为和收获的句子,自己试着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指导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这几个四字词语。
我们请一个孩子来朗读课文,其他孩子闭上眼睛,看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3、想象美景,我们再把我们的想象溶入进去,再一起朗读这两个精彩的句子吧!4、现在我们请男生朗读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句子,女生读在街上看花的句子5、是啊,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吗?谁结合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6、默读第四段,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没有改变的是美丽”这句话的理解。
(这美丽仅仅是看得见的美丽?)7、现在,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种美好的情怀。
读文,勾画体会朗读读文,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感受聆听,想象读句子齐读文读句子体会种花人和看花人的心情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明确中心意思。
从外在美丽,内在美丽“爱美的心和与人分享的情怀”配乐美读课文,全景感受三、拓展延伸,课外阅读l.老师介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些小故事。
2.学生讲自己搜集的学会分享美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聆听介绍,同时也事一种分享。
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选2个造句。
2、背诵课文第三段。
板书看花: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美在眼前种花:给别人看学会分享美在心头课后小结: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3一、导入课题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也不例外,我爱美,更爱美丽的花朵。
所以我种了很多的花,有各色的玫瑰花、有鲜红的杜鹃花、还有粉红色的水仙花。
看着这些自己种的鲜花竞相开放,心里特高兴。
你们也种花吗?给谁看的?有一个民族,他们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那就是德国人民。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写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能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关键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找到了吗?我们交流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奇”的释项: 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ƒ惊异的师:这里的两个“奇”字,选哪个比较恰当?那么把这两句话可以理解成。
师:是的,这里有一种罕见的特殊的美丽;这是一个跟寻常不一样的,奇怪而特殊的民族。
带这种感受再读读。
三、品读语言,感悟精神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生默读)师:你画了哪些句子?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板书)师:带这种感受读读这段话。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师:花的海洋是什么意思?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听老师朗读,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象一下。
师:德国的大街小巷比你想象中还要美。
(展示花街的图片)你还有什么感受说说?师:“每一条街”,哪个词语指的是“每一条街”的意思?任何师:是啊,说得很好。
不管走到哪一条街都会看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不管走进哪一条街都闻到了花的清香。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德国,走过东街——(引读)(生:“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我们走过西街————生读:抬头向上看……我们走过南街————生读:抬头向上看……我们走过北街————生读:抬头向上看……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生读:抬头向上看……此时此刻,假如你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街头,你会――师:就是不管在学校写作业有多累,现在书包有多沉,看到这如花似玉的街头,心情都非常好。
假如你是一位工作压力大,异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师:自己种的花让别人放松心情,让别人忘记了一天的辛苦,多么了不起啊!假如你就是远离他乡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香味,你会――师:是呀,这么美的街,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忍不住驻足观赏,忍不住赞叹一番,烦恼、郁闷、生气、伤心等等不好的心情都豁然开朗。
如果是好心情,看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街就想高歌一曲啊!正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让季老先生在此产生了一种人生感悟。
在课文中找出这个感悟。
(课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板书)师: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师:就是我为别人着想。
(生):别人就为我着想。
(师):我为别人服务。
(生):别人就为我服务。
(师):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懂得感恩。
一起读读师: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我们才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了别人的花。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才领略到了这样奇丽的景色——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PPT学习末段,感悟美丽(出示句子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学生齐读)师:谁会创新,换上不同的词语,使句子意思不改变?依然、仍然没有改变。
师:哪里有变化了?哪里没有变化呢?试着填一填(出示课件):变化是有的,变了,变了,变了……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_ 没有改变,没有改变,没有改变……师:你们说的正是季老先生心里想的,所以在课文末段他这样说道: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带着种感情再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