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古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9 古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9 古诗两首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朗诵古诗。
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古诗朗诵。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5分
二、复习古诗,欣赏评价。
师:你学过哪首古诗,给我们朗诵一首让大家欣赏。
1.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互相评议谁朗诵得最美。
复习学过的古诗,和朗诵方法。
5分
三、读中识字,准确朗读。
学习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的方法。准确朗读古诗。
10分
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首诗歌。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几万条”等词汇理解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
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编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新的古诗,就反映了两个美好的故事。
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查字典学习生字。
2.学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节写下来。3.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两首古诗。
4.学生自己读两首古诗。
3.自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10分
三、总结方法,感情朗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乞巧》这首诗。老师觉得大家朗诵得很好。这首诗应该怎样朗诵,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呢?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1.学生结合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朗读的,思考朗读古诗的方法。
2.总结出:前四个子与后三个字之间有短暂的停顿。第五个字加重语气等。
3.学生朗诵练习,互相评议。
学习朗诵古诗的基本方法。并且朗诵《嫦娥》这首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图片、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乞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一年来,老师和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

那在你的记忆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学习古诗有很多的好方法!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板书课题。

)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学生读题。

)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

乞字中间少一横。

)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

(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

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练读,指名读)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

)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

)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古诗。

)4.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语下册29古诗两首教案.doc

三语下册29古诗两首教案.doc

课题29《古诗两首》年级三年级课型精读课文主备李慧清审批郝松建使用人学习内容《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乞巧》一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人们乞取智巧的心愿。

3正确认读、书写字词。

重点难点认清字形,理解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案(评价单)导案(教师行为)学习知识链接出示七夕节图片,了解七夕节。

帮助学生了解七夕节,增加感性认识。

新内容【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我能读准这些字词。

乞宵巧渡我不认识的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本课多音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解词语乞巧:今宵:碧霄:几万条:我不理解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朗读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老师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

老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习过当堂达标A、我会辨字组词。

乞()宵()气()霄()B、读一读,填一填。

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O老师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纠错。

拓展训练盘点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还有哪些地方不会?-------------------------------------------------我对自己的评价我的反思课题29《古诗两首》年级三年级课型精读课文主备李慧清审批郝松建使用人学习内容《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嫦娥》一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3正确认读、书写字词。

重点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案(评价单)导案(教师行为)学习知识链接简介李商隐新内容【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我能读准这些字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组 29古诗两首教案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组 29古诗两首教案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六、发挥想象,拓展迁移用嫦娥、广寒宫、宇宙飞船、因特网,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段三百字左右的话。




填写诗句。
1、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3、嫦娥应悔偷灵药 ,_________________。




读古诗 乞巧嫦 娥
明确:孤独寂寞;嫦娥应悔偷灵药
五、品读感味,体会主题
1、一首诗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诗的情感核心,此诗借助环境的渲染,嫦娥的孤寂,可以揣度作者李商隐作此诗的心境是怎样的?
明确:孤独寂寞月 2、齐声背诵。
3、小结:孤独无伴的嫦娥,清高而孤独的诗人,一个是仙,一个是人,但他们高洁而寂寞的情感是相通的,本文借环境、人物嫦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
1.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还知道有哪些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咱们共同来背背吧。〔教师预设:<清明><元日><九月九日忆兄弟>〕
3.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也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咱们共同来看看课后资料袋。
4.谁能说说从资料袋中了解到内容?
5.让我们一起和诗人林杰过一个乞巧节吧。来齐读课题——乞巧。
1.人们除了乞取心灵手巧,还有什么别的愿望吗?
2.〔课件出示:古诗<乞巧歌>〕自己读读,说说人们还乞取什么?
3.如果你在乞巧节上,你想乞取什么?
4.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愿望,那能带着美好的愿望读读这首诗吗?想乞取智慧的咱们来读读。想乞取健康的咱们来读读。
5.老师也想读读。〔课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筝乐曲〕老师配乐读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学生现在小组里比赛。
2.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评议。
互相启发、促进,激发学习兴趣。
10分
二、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1.带领学生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2.你能不能自己学习翻译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老师点拨。
学习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的方法。准确朗读古诗。
10分
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首诗歌。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几万条”等词汇理解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
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3.自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10分
三、总结方法,感情朗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乞巧》这首诗。老师觉得大家朗诵得很好。这首诗应该怎样朗诵,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呢?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1.学生结合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朗读的,思考朗读古诗的方法。
2.总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四个子与后三个字之间有短暂的停顿。第五个字加重语气等。
五、板书。29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
美丽的故事
3.学生朗诵练习,互相评议。
学习朗诵古诗的基本方法。并且朗诵《嫦娥》这首诗。
10分
四、读诗配画,加深理解。
老师播放音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嫦娥》这首诗诗句的理解画一幅画。
1.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合作画画,根据图画把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老师点拨。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29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29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结合神话故事和课后资料袋理解第一首古诗《乞巧》。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你们入学以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

请大家回忆一下,脑海里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清明》、《元日》、《端午》、《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预设: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出示课件: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

】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乞—气。

】乞字中间少一横。

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

(学生读题)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

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

【出示课件:诗】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课件出示: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谁来给大家读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3、正音:大家发现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用点标出来。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理念:《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结合神话故事和课后资料袋理解第一首古诗《乞巧》。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乐带。

2、收集关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了解资料袋关于“乞巧节”的介绍。

3、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个案部分一、素养训练:《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六册 教案 - 29 古诗两首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六册  教案 - 29 古诗两首

29 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

□教学设计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组 29 古诗两首教案2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组 29 古诗两首教案2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古诗两首>是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HY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HY传说故事<牛郎织女>。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学生在情感上很难跟进,共鸣。

因此,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释义、书空等方法认识“乞、霄、烛、晓〞等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乞不能多横,晓右上部不要多点,霄雨字头要扁。

2、通过配乐、赛读、引读等途径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体会两首诗中欢乐和孤独的情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通过预习、拓展,结合资料袋等手段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4、阅读课前准备的民间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古诗,有感情背诵古诗。

难点:领会诗中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当我们理解了古诗的大意后,心里一定为嫦娥那孤寂的心灵微微叹息着。

而当你再次穿透语言文字,你将会被深深震撼!生再次认真读古诗,体会从哪里感受到嫦娥的孤寂之情。

5分钟后交流。

生:嫦娥现在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寞之情难以排遣,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一个“悔〞字表现了嫦娥的孤寂。

师:好一个应“悔〞而孤寂!读出那一份孤寂。

生: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师:是啊,月宫内豪华无比,却只有嫦娥黯然神伤。

孤独哪!读出此时的孤独。

生: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启明星渐渐升起又落下,嫦娥孤独地面对银河晓星,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 29 古诗两首 教案2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  29  古诗两首  教案2

29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1、2、3教学难点:2、3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

见后)第一节教学过程:一、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乞”三声,区别乞——气)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

见124页)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

2.学“霄”(“霄”夜。

上“雨”字头,下“肖”)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①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

②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③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

见后④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再出示故事课件)5.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四、读诗,理解大意。

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

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

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4.读诗、背诗①齐读②比赛朗读(男女生)③同桌互读④齐读⑤背(提示:根据第1、2句意)a.自背b.互相抽背c齐背五、拓展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

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9.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9.古诗两首》教案
2.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3.诗人写的嫦娥生活的地方是他亲眼看见的吗?(不是)而是他(想象出来的)那嫦娥后悔偷灵药是她告诉诗人的吗?(不是)那也是诗人(想象出来的)。诗人为什么能想象出来嫦娥的心情?(介绍作者:李商隐二十几岁就高中进士,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屡屡遇到挫折,妻子又早早的去逝,此时诗人和嫦娥的心情一样孤独寂寞。本文借环境、人物嫦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
四、背诵古诗
1.过渡语:这首诗真美,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想象,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好?老师也想读,那么请同学闭上眼睛,看看你在老师的朗读中想到了什么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
2.指导朗读古诗。(自读、指名读、男女合作读)
3.背诵古诗。(自背、指名背、齐背)
五、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预设:
(1)直接找出屏风、烛影、长河、沉星。引导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找出前两句。
(2)找出前两句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嫦娥生活的地方什么样吗?解释前两句。
3.嫦娥生活的地方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
(1)直接说出寂寞、孤独。
(2)引导:在这么大的宫殿里只有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陪伴,如果是你,你会感受到什么?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法学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复备内容
第一课时
一、积累展示,激起兴趣
1.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还知道有哪些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咱们共同来背背吧。(《清明》《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也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课嫦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课嫦娥
4.说一说:
(1)诗中的主人公嫦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诗人通过描写嫦娥孤寂悲凉的生活,表达了诗人自己什么样的心境?
拓展延伸
升华童趣
一、读主题丛书4的120页的《中秋月七夕》,了解诗意。
二、继续收集一些其他的民间故事。
教学反思
由于诗歌本身比较难理解,所以在导入时,我用故事创设情境,因为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都有所了解,让学生了解诗歌主人公嫦娥当时的处境,他们是能感受到的,我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就回答是孤独的寂寞,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去朗读古诗,从古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嫦娥所生活的环境,最后,我让孩子将嫦娥和诗人联系起来,李商隐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介绍了李商隐的材料后,让学生将李商隐和嫦娥进行比较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就说他们都很孤独,更是思念自己的亲人。
逸夫小学“童趣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9古诗两首(嫦娥)
主备人
郑思晴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创设情境
激发童趣
一、引题:图片展示《嫦娥奔月》师:传说月亮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嫦娥,据说嫦娥本来生活在民间,可是她为什么又去了月亮上,
问:谁来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生讲)
二、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嫦娥》
三、出示古诗
自主探究
体验童趣
一、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一)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老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为三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古诗两首》教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更多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请点击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2、教师:
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

见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本单元导语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 乞三声,区别乞──气)
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
(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

见124页)
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

2、学霄( 霄夜。

上雨字头,下肖)
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
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⑴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

⑵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⑶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

见后
⑷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
(再出示故事课件)
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
(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
四、读诗,理解大意
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

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

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
4、读诗、背诗:
⑴齐读;
⑵比赛朗读;(男女生)
⑶同桌互读;
⑷齐读;
⑸背:
(提示:根据第1、2句意)
①自背;
②互相抽背;
③齐背。

五、拓展
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

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
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
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讲嫦娥故事,体会丰富的想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嫦娥》,齐读课题:
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

2、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资料)讲故事,师参加。

3、抽讲,其余补充或教师补充。

4、出示嫦娥神话故事课件。

(师配说白,见后。

)
5、每生自己讲讲(再次出示课件)
6、从这个神话故事,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二、学诗及生字
1、读诗,注意生字读音。

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
烛(翘音,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所以火字旁,右虫。

)
晓(天快亮时,左日旁,右尧右上没一点)
3、学诗:
⑴根据课前预习自学诗意,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师参与。

⑵抽说,师生一起根据上下诗意和信息理解诗意。

(启发:第一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可知是人间。

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上映着烛影,说明是夜晚。

)
诗意:烛影映在云母屏风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没入睡。

不由想到,嫦娥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独,猜想嫦娥应该后悔吃了不死仙药。

⑶读诗、读诗:
自读、互抽读、齐读、背。

三、拓展
课后搜集其它神话或明间故事,准备园地八故事会讲。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古诗两首》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等4个生字,会写乞、巧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含义,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宵。

3、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小组合作,自读自悟,然后交流。

四、识字写字
1、仔细观察字形。

2、范写乞、宵,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乞巧》。

2、听写生字。

3、讲述《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质疑问难。

3、小组合作理解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背诵古诗,学生展看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屏字。

五、拓展练习
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五号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下页更多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古诗两首》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