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嫦娥)资料-完整版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嫦娥》
《嫦娥》屈新星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之一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自主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扫清基本字词、作者生平等障碍。
2、自主学习,读准、读通古诗,能背诵古诗。
3、合作学习,能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4、探究学习,在品读中想像画面,体会嫦娥的悔意,感受作者的孤独。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在品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作者及嫦娥奔月的故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预学反馈。
1、直接导入,板书诗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齐读诗题。
嫦娥我们并不陌生,试着读出你心目中的嫦娥形象,再读。
嫦娥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月宫仙女,所以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女字旁,咱们一起来写诗题,女字旁一定要记住它的笔顺,第一笔撇点,最后写提。
这个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左窄右宽。
从古至今,写嫦娥的诗有300多首,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这首经典之作。
2、预习反馈,了解学情。
昨天布置大家按照预学单上的提示预习了古诗,老师首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怎么样?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预学单中中要大家搜集作者的资料,关于李商隐你们都了解些什么?二、读古诗,解诗意。
(一)读古诗1、读准古诗,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有人说,诗是语言的贵族。
需要我们用心品读,才能读出诗的节奏。
谁来读一读。
3、生读。
4、师生合作读,读出韵味。
(二)解诗意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大家初读古诗就读通了诗句。
接下来如果我们要穿越时空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就得走入文字初步读懂古诗的含义。
同学们昨天运用了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把你读懂的说给组员听。
不懂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开始吧。
2、小组汇报。
(三)自主质疑,提出问题在昨天的预学单当中,大家也提出了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最具代表性。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29 古诗两首 《乞巧》《嫦娥》课件
乞巧霄 渡
乞(乞求)(乞讨)
巧(灵巧)(精巧)
霄(重霄)(云霄) 渡(渡过)(渡口)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会读、会写、会背、 会意思、悟情感 、知诗 人。
李商隐,晚唐著名 诗人,与杜牧齐名,人 称“小李杜”,其诗意 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
可以多读、多背、多
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
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
人请教。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 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用尽了几万条红丝线 。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声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多读几遍理解诗的意思。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 3、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 4、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 5、了解诗人和时代背景。 6、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为什么而后悔? 嫦娥有一颗怎样的心?
嫦娥该不该偷吃灵药?
自己搜集一些民间 故事或传说,也可以让 长辈们讲给自己听。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七巧》《嫦娥》好课件
•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 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 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 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 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 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 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 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 化圈国家 。 •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夕节
[感情朗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李商隐
[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 唐代文学家。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与杜牧齐名,称 “小李杜”。其诗风与 杜甫更为接近。
嫦娥
[了解作者]
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 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 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 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 两首。
[自由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我 会 写
qǐ
乞讨
乞巧节
我 会 写
qiǎ0
[诗意赏析]
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 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 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 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 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 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感情朗读]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下册第29课《乞巧·嫦娥》
•认真仔细的读古诗,找
出不理解的字词。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我会认:
zhú
烛
xiǎo
(烛火)(蜡烛)
(春晓)(破晓)
晓
我是小小 翻译家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长河:银河,天河。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 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 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 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 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 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 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 个不眠之夜。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9、古诗两首
《乞巧 》
林杰
同学们,你们知道“乞巧”的 意思吗? 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
夜(或七月六日夜),农历七月初七 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 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 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 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 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 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家家户户。 几万条:多、数不尽。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人们都仰望那
湛蓝的天空,牛郎织女再度横渡喜鹊 桥来 相会。
整体理解
• 七夕今宵看碧霄,
• 牵牛织女渡河桥。
•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人们都仰
望那湛蓝的天空,牛郎织女再度横渡喜 鹊 桥来相会。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 到了,人们都仰望那湛蓝的天空,牛郎 织女再度横渡喜鹊 桥来相会。
古诗两首 《乞巧》《嫦娥》公开课 优秀课件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 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 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 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 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 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第29课 古诗两首
新课导入
哪些古诗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呢?
• 元日 • 清明 • 寒食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元日
• ——王安石 •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 ----(唐)杜牧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眼看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却拔出发簪,狠狠 的画了一条天河把二人给隔开了,不让他们见面。
织女日夜的哭泣,感动了一种叫做喜鹊的鸟。 于是,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晚上,无数的喜鹊 就会在天河上架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
后来,每年的这一天,人 们都会望着天上祝福他们,并 且女孩子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 的活动,不但祈求自己也能像 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而且还祈 求亲人幸福,表达自己的美好 愿望。
传说天上有一位非常美丽, 并且心灵手巧的仙女,她每天不 停的织布,把织的布变成漫天的 云霞,所以大家都叫她织女。
有一天,她到人间的时候,见到了一位勤劳善 良的男子,名字叫做牛郎。
织女爱上了他,并成为了他的妻子,还给他 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一家过得非常的幸福。
但是,却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她派人 把织女抓回了天上。牛郎不舍得自己的妻子,便 在家里一头老牛的帮助下,挑着两个孩子追到了 天上。
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解释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解释乞巧(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唐-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全部注释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
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
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第2课装扮桌面【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第2课装扮桌面【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 学会调整任务栏。
2. 学会设置时钟。
3. 学会设置屏幕保护。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学会设置屏幕保护、学会设置时钟。
【教学难点】:将任务栏随意至于屏幕上下左右地方。
【课前准备】:将教师机任务栏隐藏、将教师机屏保,将教师机时间设为其他时间。
【教学过程】:【教学注意事宜】:学生对任务栏的了解较少,在讲课时要注意对任务栏进行适当的介绍,屏幕保护程序也是孩子喜欢的玩具之一,当屏保出现动画时,每位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课堂!。
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嫦娥》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后悔 偷吃了灵药, 眼望着碧海青 天,夜夜心情孤 寂。
[认识拓展]
同学们,如果嫦娥奔月的故 事反映了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 如今,我国的“神州五号”已经 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 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 环行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么样 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 请用“广寒宫、嫦娥、神州五号、 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 象故事。
嫦 娥 李商隐(唐)
[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 唐代文学家。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与杜牧齐名,称 “小李杜”。其诗风与 杜甫更为接近。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的屏风。
2 . 长河: 银河、天河。
嫦娥奔月
远古天上十个太阳,人们无法生活
后羿射日
后羿取出白色的箭, 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 太阳射去
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 嫦娥。
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 把它交给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 个吉日两人一块吃 。
一天晚上,嫦娥趁后羿不在家,从葫芦 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 ,立时飘飞 升月成仙。
[感情朗读]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意赏析]
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 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 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 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 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 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9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课件
七夕今宵看碧霄
今夜是一年 一度的七夕节, 人们都情不自禁 地来到户外观看 碧蓝的天空。
牵牛织女渡河桥
那长长的银 河间两颗特别耀
眼的星星,分明
是牛郎织女在鹊
桥上相会了。
家家乞巧望秋月
家家户户都 仰望着秋夜的月 亮,那么虔诚地 向织女求取智慧 和巧手。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不惜在针
眼里穿了一条
又一条的红丝 线,还是不厌
了解了诗的大意,你能感受 到嫦娥的心情吗?她此时的心 情怎样呢? 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
中心思想
《嫦娥》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 悲凉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凄凉孤 寂的心境。
课外拓展
李商隐的名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诗句赏析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读前两句,美丽的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
云母屏风、烛影、长河、晓星。
字词学习
屏风
屏 烛 晓 偷
蜡烛
破晓
小偷
1 . 云母屏风: 用云母做的屏风。
2 . 长河: 银河、天河。
诗句赏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第29课
古诗两首
R 三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乞 巧 节
乞巧手工
新课导入
哪些古诗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呢?
• • • • 元日 清明 寒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年级嫦娥最新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嫦娥最新知识点梳理《嫦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
你知道怎么整理有关三年级嫦娥知识点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嫦娥知识点,欢迎阅读!三年级嫦娥教案一、教材1、教材简析《嫦娥》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
《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对《嫦娥》的多义我不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会认4个生字,并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
三、教学重、难点: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课文朗读乐曲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重点字词剖析法: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反复诵读古时中积极感悟。
五、学法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帮助学生学习。
六、教学程序(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中秋节)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3、请学生注意听老师讲一个神话故事,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随后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