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下面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语法知识点1. 词类:文言文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其中,名词的用法更加广泛,有专有名词、普通名词等不同类别。
2. 语序: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通常是“主谓宾”的顺序。
有时也会出现倒装、省略等特殊的语序结构。
3. 句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法结构包括并列句、主谓句、从句等。
从句有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不同种类。
二、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事物的共同之处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2. 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特征。
3. 借代:用一个与原指不同但相关的词来代替,常用于形容词和动词的借代。
4.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张的言语表达,以强调或渲染其效果。
5. 排比:通过多次列举同类事物或相似结构的句子来增加语言的热度和修辞效果。
6. 对仗:通过平行排列的句子或短语来形成对称的结构和语言的和谐感。
三、语言特点1. 文言文注重文法和词义的准确,句子结构通常比较规范,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善于运用比拟、夸张等手法。
2. 文言文词汇丰富,有很多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注重意象的表达,常用典故来说明或强调。
3. 文言文注重音韵的运用,有明显的韵律感和平仄格律,包括押韵、平仄、辞章等。
4. 文言文在句法结构上较为复杂,有时候使用从句和并列句来表达复杂的意思。
四、阅读技巧1. 注意词义: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2. 理解句子:句子结构较复杂,需要仔细分析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3. 注意标点: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注意标点的位置和作用。
4. 阅读背景知识:文言文中常涉及历史典故、古代文化等知识,通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人教版初中语文汇总:古言词类活用
人教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
《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满井游记》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2)《陈涉世家》:4、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5、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6、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1)邑人奇之(《伤仲永》)(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1、狼不敢前(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狼》2、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狼一样名词作状语)《狼》3、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用作动词)4、渔人甚异之。
(异:对此感到诧异意动用法)《桃花源记》5、妇抚儿乳(乳:喂奶名词用做动词)《口技》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名词用做动词)《口技》7、邑人奇之(奇:以之为奇意动用法)《伤仲永》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意动用法)《伤仲永》9、父利其然也(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意动用法)《伤仲永》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愚公移山》11、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名词用做动词)《三峡》1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潭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心乐之(乐以之为乐意动用法)《小石潭记》凄神寒骨(凄:使--- ---凄凉,寒:使--- ---寒冷使动用法)《小石潭记》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14、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名词用作动词)《唐雎不辱使命》15、死国可乎?(死:为国事而死为动用法)《陈涉世家》16、陈胜王(王:为王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7、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8、忿恚尉(忿恚:使尉恼怒使动用法)《陈涉世家》19、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铁甲,锐:武器形容词用作名词)《陈涉世家》2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作动词)《与朱元思书》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醉翁亭记》。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
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公输》
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
(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
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隆中对》
2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文言文语法简析
文言文语法简析----词类活用Ⅰ.图示:一般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特殊活用: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Ⅱ.简析:(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③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③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五) 普通名词作状语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 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用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例句:①赢粮而景从(像影子)②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③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⑤斗折蛇行.(像蛇那样)(2) 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①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②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3) 表示工具或凭借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②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③失期,法当斩.(依法)(4) 表示方位或处所用名词状语证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或方位.例句: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前面)②义庙礼之.(在庙堂上)③既东封郑.(在东面)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还残存在一些成语,熟语或部分合成词中.如车载斗量,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礼贤下士,口诛笔伐.风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写体,漆是线等.(六) 使动用法在汉语动词谓语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动词谓语的动作,其宾语是谓语的支配对象.如“齐师伐我,”“公问其故.”等.而使动用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真特点主要是主语使宾语实行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句:①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②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两句中的谓语,“朝”,“斗”都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在主语的支配下有宾语来实行的动作行为.表达这类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来完成的,因而是动用法的实质,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1) 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例句: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④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1)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用这种结构来表述.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动用法.例句: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②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③操军方连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1.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伤仲永)2.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二)名词活用为动词4. 鞭数十。
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
(童趣)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口技)7.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陋室铭)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陋室铭)10. 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陋室铭)11. 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
(爱莲说)12. 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核舟记)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14.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
(三峡)15.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三峡)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观潮)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18. 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驱使。
(马说)19.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送东阳马生序)21. 手自笔录。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23. 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24. 泉而茗者。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如下:
1.名词作动词: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打洞”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中的“箕畚”,表示“用箕畚”的意思。
3.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
点,如“此皆良实”中的“良实”,表示“善良诚实的人”。
4.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
点,如“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表示“擅长”的意思。
5.动词作名词: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点,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和“入”,表示“出产的东西”
和“收入的东西”。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如“无案牍之劳
形”中的“劳”,表示“使……劳累”的意思。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怎么样”或“以……为……”的意思,
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表示“把……当作宾客对待”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总结——词性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 :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详细事物,河流、高峰、丛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道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季、春季、此刻、立春、礼拜二、方才;表示地方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铺、亚洲、北京;表示方向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向词)名词的语法特色:①表示人称的名词,能够在后面加“们”表示多半②方向词常用在其余名词后面,构成表示地方、范围或时间的方向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爱担忧使令动词:表指派、命令或恳求。
如,使叫让派恳求严禁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能够愿肯敢要应应当(跟动词、形容词等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趋势动词如,往来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判断动词:主假如“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色: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边能够带“着、了、过”,表示动向。
③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试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假如联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边不可以跟名词,能愿动词能够和后边的动词一同作谓语中心语,也能够独自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势动词能够独自作谓语中心语,也能够在谓语中心语后边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小;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洁净、清楚、美丽、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形容词的语法特色:①一部分形容词能够用重叠形式来增强语义。
②大部分形容词能够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很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色:①数目增添,能够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好用分数,不可以用倍数。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词类活用
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桃花源记》例句出处解释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以……为异,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复前.行。
听妇前.致词。
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
穷尽,走到头使动用法皆出.酒食。
,使……出现或“拿出”的意思。
使动用法初极狭,才通人。
,使……通过。
《陋室铭》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
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
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
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
长枝蔓、长枝节《核舟记》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
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
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
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
黑的《大道之行也》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以……为亲人、以……为子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年人、中年人、幼童《望岳》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
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
认为……小《春望》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
使……受惊《三峡》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
回声《答谢中书书》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
坠落《记承天寺夜游》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
散步《观潮》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
画着文彩《湖心亭看雪》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
变白名词作动词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名词作动词大雪三日。
下大雪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含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含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以下是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知其所亡。
(《论语十则》)“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中断。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春秋》)“道”通“导”,引导。
二、词类活用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常。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知识。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12类词性总结备考期中!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12类词性总结备考期中!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谍报敌骑至。
(《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
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冯婉贞》)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旮说赵太后》)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形容词活用(一)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形容词活用(一)
形容词作动词
1、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五柳先生传》
3、如鸣珏环,心乐之乐: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
《小石潭记》
4、日光下澈澈:形容词用作动词,透射。
《小石潭记》
5、吾义固不杀人义:形容词用作动词,按道义(行事),坚持道义。
《公输》
6、公输盘之攻械尽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公输》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出师表》
9、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邹
忌讽齐王纳谏》
1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口技》
12、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远。
《两小儿辩日》
13、而日中时近也近: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近。
《两小儿辩日》
1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热。
凉: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凉。
1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陋室铭》
16、惟言德馨馨:形容词用作动词,香气远播,美名远扬。
《陋室铭》。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29、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桃花源记》30、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
《唐雎不辱使命》3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32、恵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恵子相梁》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34、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35、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间:名词用作动词,参与。
《曹刿论战》36、驴不胜其怒,蹄之蹄:名词用作动词,踢。
《黔之驴》3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童趣》38、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马说》39、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
《观刈麦》4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1、行舟绿水前行:名词用作动词,前行。
《次北固山下》4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伤仲永》4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核舟记》44、造化钟神秀钟:名词用作动词,聚集。
《望岳》45、浑欲不胜簪簪:名词用作动词,插簪。
《春望》46、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47、客此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48、大雪三日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湖心亭看雪》49、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50、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5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52、歌以咏志歌:名词用作动词,写诗歌。
《观沧海》(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外:名词作状语,对外。
内:名词作状语,对内。
《隆中对》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9、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10、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黔之驴》14、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15、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16、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18、复前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19、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20、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三峡》21、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名词作状语,像玉城一样。
雪岭:名词作状语,像雪岭一样。
《观潮》22、手自笔录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伤仲永》24、夜篝火,狐鸣呼曰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陈涉世家》25、四面竹树环合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26、中军置酒饮归客中军:名词作状语,在中军帐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名词作形容词:1、宜乎众矣众:名词作形容词,很多,多。
《爱莲说》2、其色墨墨:名词作形容词,黑色。
《核舟记》3、道阻且右右: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蒹葭》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二)动词活用(一)动词作名词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三峡》2、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与朱元思书》3、宜枉驾顾之驾:动词用作名词,指车、马。
《隆中对》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木兰诗》5、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论语〉十则》6、选贤与能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大道之行也》7、照无眠无眠:动词用作名词,无眠的人。
《水调歌头》8、入则无法家拂土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动词用作名词,国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止增笑耳笑:动词用作名词,笑料。
《狼》(二)动词作副词:寻病终寻:动词作副词,不久。
《桃花源记》(三)动词作状语:忽啼求之啼:动词作状语,哭着。
《伤仲永》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1、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
《陈涉世家》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陈涉世家》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疲劳。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动: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6、乱花渐欲迷人眼迷:动词使动用法,使……眼花缭乱《钱塘湖春行》7、清风半夜鸣蝉鸣:动词使动用法,使……鸣叫。
《西江月》8、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爱莲说》9、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
《与朱元思书》10、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
《马说》11、凄神寒骨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透。
《小石潭记》12、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唐雎不辱使命》13、因屏人曰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退避。
《隆中对》(二)意动用法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伤仲永》2、父利其然也利: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伤仲永》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伤仲永》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大道之行也》5、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大道之行也》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醉翁亭记》7、先主器之器: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隆中对》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9、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轻视,小看。
《唐雎不辱使命》10、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智子疑邻》11、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智子疑邻》12、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桃花源记》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四)形容词活用(一)形容词作名词1、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铁甲。
《陈涉世家》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2、此皆良实良: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
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实的人。
《出师表》3、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论语>十则》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知识。
4、众妙毕备妙: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口技》5、二男新战死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近。
《石壕吏》6、亲旧知其如此旧: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
《五柳先生传》7、百废俱兴废:形容词用作名词,废弃的事。
《岳阳楼记》8、落红不是无情物红:形容词用作名词,花。
《己亥杂诗》9、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10、义不杀少而杀众义:形容词用作名词,少数人。
众:形容词用作名词,多少人。
《公输》(二)形容词作动词1、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五柳先生传》3、如鸣珏环,心乐之乐: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
《小石潭记》4、日光下澈澈:形容词用作动词,透射。
《小石潭记》5、吾义固不杀人义:形容词用作动词,按道义(行事),坚持道义。
《公输》6、公输盘之攻械尽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公输》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8、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出师表》9、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出师表》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