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3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本章在阐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和发展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相比有不同性质

(1)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商品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有机体的细胞,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

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只是一种局部现象,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以超经济强制为基础的。

(2)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这与以占有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小商品生产有着很大的不同。

2.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

(2)冲破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封闭状态,把人类的历史变成了真正的“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摆脱了类似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的那种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和自由。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

1.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他们的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各自的劳动都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2.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决策,产品归生产者私人占有。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这种矛盾只能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解决。

第二节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一、资本积累

1.简单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在维持原有规模基础上的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是在规模扩大基础上进行的再生产。

(1)外延扩大再生产

依靠投入的增加而推动产出同比例增长的扩大再生产即外延扩大再生产。

(2)内涵扩大再生产

依靠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而不是依靠投入增加来推动的产出增长,即内涵扩大再生产。3.资本积累

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4.资本积累量的影响因素

(1)利润率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越高,利润量越大,资本积累量也越多。

(2)预付资本的多少

在利润率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付资本越多,利润量越大,资本积累量越多。

(3)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4)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5)在利润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率即利润中用于积累的部分所占比重的高低影响着资本积累的绝对量的大小。

5.资本的构成

(1)技术构成

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2)价值构成

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支付劳动力的工资两部分构成的比例称为价值构成。

(3)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就称做资本有机构成。

从总体和长期的趋势看,资本的有机构成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而劳动生产率和有机构成的提高同时也就是加速资本积累的方法。剩余价值不断转化为资本,表现为进入生产过程的资本量的不断增长。这种增长又成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二、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

1.相对人口过剩

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不变资本部分相对增加。

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1)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从而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2)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相对过剩人口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失业问题是制度性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症。

2.平均利润下降趋势

(1)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这必然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同一个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

(2)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本表现形式。(3)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

①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②为了抵消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

(4)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不断加剧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①利润率下降的规律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之间的矛盾。

②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还表现为生产的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

③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过程中还引起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三、产品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

资本积累是在部门不断创新和分工体系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进行的,创新是资本主义的动力所在,只有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才能为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这种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过程,被有的经济学家称作是“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1.产品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阻止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又在更大的程度上促使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产品创新对提高利润率的这种促进作用只是暂时的

(1)产品的创新是一个“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一些旧的产品和旧的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削弱,甚至遭淘汰,资本的价值被贬值,从而导致利润率的下降。

(2)随着新产品在技术上的垄断性的丧失和部门之间竞争的充分发展,由产品创新引起的超额利润会逐步消失,各部门之间的利润差别会逐步消除,从而导致一般利润率的下降。

第三节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又是这一矛盾得以强制性地缓解的方式。

1.商品生产过剩是相对于资本价值增殖来说的

(1)不是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与现有的人口相比而言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2)也不是为了要使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能够就业,生产资料生产得已经太多了。正好相反,他们还是太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