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共45页
地质灾害培训知识
<1
泥石流(堆积物万m3) >50
20-50 2-20
<2
2、地面塌陷分级标准
级别
地面塌陷变形面积(km2)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10 1-10 0.1-1 <0.1
3、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
级别
规
模
特大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20m
大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10-20m
中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 3-10m,或长<1km, 宽10-20m
层及松散土层分布广、厚度大的沟谷.②沟谷处在断裂发育地带,断层带、断层破碎带 的岩体裂隙发育,岩体破碎.③沟谷两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发育,分布集中;水土流 失、坡面侵蚀强烈.④沟内贮集有大量松散土层,包括崩滑堆积、过去形成的泥石流堆 积等.
• 2.地形条件:①沟谷上游是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切割深而窄,下游比较开阔.沟
〔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
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 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地滑,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 滑坡称为"走山".
• 滑坡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出现
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的滑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 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 山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 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 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剧烈快速的滑动.在突变之 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渐趋于稳定阶 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 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PPT
崩塌示意图
耿城镇沟村罗家村民组崩塌 (土体滑动性崩塌)
汤口镇岗村村16组戴国建屋后崩塌(岩石崩塌)
耿城镇政府后院岩石产生的裂隙(崩塌点)
②如何识别崩塌危险性 崩塌发生在危岩体或危险土体区,通 常具有如下特点: (1)坡度大于45°,且高差大,或坡 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产生垂 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并且切 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通,使之 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凌空空间,或有崩 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 今后还有可能再次发生。
乌石镇舒溪村船一组滑坡隐患点 (潜在滑坡)
太平湖镇朝阳村湾里组滑坡
(3)泥石流 ①什么是泥石流
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 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奔腾咆 哮而下,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 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 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龙源村石新建组店门口 汪斌等不稳定斜坡
潜在滑坡: 可能发生的滑坡,指已有微量的变
形,但尚未发生明显整体位移的斜坡, 属不稳定斜坡中的一类。
滑坡: 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指斜坡上岩
土体沿着一个或数个贯通的软弱面(带) 发生顺坡剪切滑移的现象,他可能已经 处于稳定状态,形成稳定斜坡,也有可 能在外力作用下继续滑动,形成不稳定 斜坡(潜在滑坡)类型中的滑坡。
(1)滑坡 ①滑坡概念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
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 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 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 “土溜”等。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2.1 防治基本原则
1.1.
2.2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2.3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监测
2.1 防治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
原则 ➢(4)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原
处置
的方
上漆法和贴片法
利用上漆法和贴片法监测裂缝拉裂,如果纸片 被拉断,说明变形加剧,需严加防范,与前面 提到的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 数据,但可以非常直观清晰的发现变化情况。
半简易—
滑坡伸缩
仪。安装于
滑坡、崩塌、 地面塌陷等不 稳定坡体两侧, 当拉绳位移量 达到预设阈值 则报警,提醒 附近受灾居民 注意防灾。
乡五
五是灾险情预 案和险情现场 5
到位
3 三是组织巡 查到位;
人员到位。
4
四是宣传材料发送到位;
村居一级群测群防应做到:四应有、四应知
四应有、四应知
村(居)委会做到“四 应有”:应有防治方案、 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值 班、监测、巡查、速报 等制度;应有防灾责任 人、监测人、协管员名 单;应有监测器具、通 讯工具。
地面沉降
1.2.2 地质灾害的分级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 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①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以上的;
②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③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一)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象;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三)应急响应; (四)转移工作的实施,包括应急发布信号、转移路线及 临时安置场所或者安全地带; (五)保障措施,包括生活安置及供给、医疗防疫、治安 保卫等; (六)其它相关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地质灾害培训内容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包括30多种类型。
其中,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坡壁、滑动面、滑动带、滑坡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地面开口等现象。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或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分为一至四级,其中一级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级为大型地质灾害,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级为中型地质灾害,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级为小型地质灾害,造成较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培训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培训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往往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本次培训将为大家介绍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1.山区土壤保持工程。
这一措施旨在保持山区的地形和地貌,并避免人类经济活动破坏自然环境。
具体方法包括修建绿行道或绿化带,加固山坡、设置人工护林带等。
2.消除灾害隐患。
定期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测,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如在山区加固水土流失面,防止石崩等。
3.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预防措施。
二、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1.人员疏散。
必要时要马上疏散人员,避开灾害现场,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组织抢险。
紧急情况下,可以组织相关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现场指挥和传达指令要明确,整合资源配合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程度。
3.抢救财产。
在灾害发生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去抢救个人及相关财产,防止继续损失。
1.通过调解解决。
主要是针对简单纠纷,可以由相关部门或组织进行调解,尽快达成协议,减少损失。
2.通过诉讼解决。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
双方需要通过律师进行谈判,可尽快解决问题。
3.通过仲裁解决。
仲裁是在互相同意下,通过专业仲裁机构解决纠纷。
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双方诉讼成本,缩短处理时间。
四、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1.组建队伍。
应选择有关专业人员组成有经验的队伍,有必要时也可加入志愿者。
2.严格训练。
队伍成员需进行严格的实践性、技能性训练,并定期进行演练。
3.设备配备。
队伍需要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如防护服、破拆工具、灯具等等。
本次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培训结束,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地质灾害防治的知识,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在我们县,由于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我们县境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
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威胁人数众多,潜在经济损失惊人。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地质灾害的类型。
按诱发因素划分,地质灾害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
自然地质灾害是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灾害,例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人为地质灾害是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灾害,例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
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地质灾害可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渐变性地质灾害。
突发性地质灾害是不可预料的灾害,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通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性。
按规模划分,地质灾害可分为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受威胁人数和预估经济损失。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加强规划管理、加强应急救援、加强科学研究和加强宣传教育,才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家园,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培训内容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一、培训内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工作系统,除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行政作用外,还应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组织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这一作用的发挥,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关系密切,所以,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总则中,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第六条第二款)。
为了更好地发挥群测群防工作的功能,让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有关地质灾害的科学知识、先进防治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尤其是对群测群防监测人员。
培训要求监测人员达到“四应知”、“四应会”。
(一)“四应知”应知辖区内灾害点数、具体地点、灾害规模、影响户数与人数;应知各灾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应知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应知各监测阶段的时问与次数。
(二)“四应会”应会在灾害点的主要位置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应会3种简易监测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应会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并作出初步判断;应会采取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应急处置。
二、隐患点日常监测(一)监测内容1.崩塌隐患点监测(1)相对位移监测相对位移监测是设点量测崩滑体重点变形部位点与点之间相对位移变化(张开、闭合、下沉、抬升或错动等)的一种常用变形监测方法。
主要用于裂缝、崩滑带和采空区顶底板等部位的监测,是崩塌监测的主要内容。
主要方法:a.在裂缝或滑面两侧(或上、下)设标记或埋桩,定期用钢尺等直接量测裂缝张开、闭合、位错或下沉等变形;b.在裂缝上或滑带上设置骑缝式标志,如贴水泥砂浆片、玻璃片等,直接量测;c.在平斜硐及采空区顶板设置重锤,量测硐顶的相对位移和沉降。
(2)绝对位移监测绝对位移监测是最基本的常规监测方法,用以监测崩塌体测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得出测点的三维变形位移量、位移方位与位移速率,可分为地表和地下(平斜硐内)监测。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自然地质害防灾避险知识培训一、目的及意义本次培训主要针对矿部所有职工,旨在提高矿部地质灾害易发区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群测群防知识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
二、地质灾害(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施工建筑活动引发的危险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工程开挖、堆载、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种类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突变性灾害);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缓变性灾害)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有降雨、融雪、地震、地表水的冲刷、浸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采矿、修路等进行的开挖边坡、水库蓄水或渗水、采石劈山放炮等)。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环境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地质现象。
又称为地滑或走山;变形特征:滑坡后缘裂缝坡表还能看到拉张裂缝的开裂裂缝,滑体裂缝主要发育于滑坡后壁和滑体内,裂缝一般宽10~25cm,长1.5~5.3m,深0.2~0.7m滑坡滑体厚度分布从纵向上看,滑体中部厚,一般20.8~25.3m,后部13-17.5m,前部厚度薄,一般5~12m;2、崩塌:陡坡上直立等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稳以向下倾倒、翻滚的自然地质现象。
指陡倾斜城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倾倒、坠落、垮塌,岩土体成分,可划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
3、泥石流: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监测人员地质灾祸培训资料一、地质灾祸、各样地质灾祸的定义及其构成因素地质灾祸:往常指因为地质作用惹起的人民生命财富损失的灾祸。
地质灾祸可区分为30 多种种类。
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引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祸,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起的称为人为地质灾祸。
依据2004 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祸防治条例?规定,常有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富安全的倒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痕、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相关的灾祸。
1、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因为各种原由在重力作用下沿必定的脆弱面〔脆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 50 度的斜坡上。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因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凹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痕〔包含拉张裂痕、羽毛状裂痕、鼓张裂痕、及扇状裂痕〕。
以上滑坡因素只有发育完整的重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不是任一滑坡都齐备拥有。
2、什么是倒塌〔崩落、垮塌或塌方〕倒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忽然离开母体崩落、转动、聚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 50 度,高度大于 30 米的高斜坡上。
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
大小不等、凌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聚积在坡脚的聚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3、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 (也称蛟龙 )是山区独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批泥水石块的特别大水。
泥石流按物质构成区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别的还有按水源种类区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区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构成局部,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地质灾害避险自救知识培训
地质灾害避险自救知识培训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平安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下面是关于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一般都会显示出一些前兆。
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滑坡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枯槁,井、泉水位突变或混浊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滑坡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隆起(上凸)现象,这是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的现象。
(4)滑坡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5)滑坡在临滑之前,滑坡体周围的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在滑坡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滑坡是否发生,不能靠单一个别的前兆现象来判定,有时可能会造成误判。
因此,发现某一种前兆时,应尽快对滑坡体进展仔细查看,迅速做出综合的判定。
崩塌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泥石流发生前将有以下征兆:(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
(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为紧急避险,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居民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选定地质灾害临时避灾场地、提前确定平安的撤离路线、临灾撤离信号等,有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防灾物资储藏。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 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
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
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 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 形成多级阶地等。
• 4、地面塌陷(沉降):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
地面裂缝
地面裂缝
地面裂缝
地面沉降
地面塌陷、沉降、裂缝的防御 措施
• 1、以避让为主。 • 2、回填、注浆、夯实。 • 3、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发 展动向
二、我公司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
• 按唐山市国土资源局路南区分局确定,南 湖区域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发生险情和灾 情级别高,突发性强,灾害类型主要是地 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形式。 • 经地质专家评定,南湖区域共有7处地质灾 害隐患点(区),其中在我公司所属区域 内有2个。
• 长期、连续地监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中 水量、水态的变化,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 等,可掌握地面塌陷的形成发展规律,提早预防 、治理。 • 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通常设置一定的点 位,用水准仪、百分表及地震仪等进行测量。地 下岩、土体特征的变化可采用伸缩性钻孔桩(分 层桩)、钻孔深部应变仪等进行监测。水点变化 的观测常用测量水量、水位的仪器进行。地下洞 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可借助物探或钻探方法查明。
地质灾害
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安全管理部
培训大纲
• 一、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定义和发生 前兆。 • 二、我公司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 地质灾害点分布。 • 三、我公司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防治 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种类
• 1、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
地质灾害培训课件(一)
地质灾害培训课件(一)地质灾害培训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2.讲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3.探讨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脑2.课件3.黑板、粉笔4.地质灾害的案例研究资料5.学生的备课材料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2.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为预防和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基础3.学会分析地质灾害案例,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设计说明1.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观点3.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1.提出问题:你们都听说过哪些地质灾害?2.学生回答,并引导他们列举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讲解地质灾害类型1.利用投影仪或电脑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风沙–火山喷发讲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1.逐个地质灾害类型进行讲解,包括成因和特点。
2.强调地质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
探讨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措施1.提供地质灾害案例研究资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和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出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3.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总结1.总结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点和预防防治措施。
2.强调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课后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和表达?3.是否需要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4.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份地质灾害培训课件旨在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地质灾害,掌握预防和防治措施,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份课件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对地质灾害的关注和防控水平。
导入提出问题:地质灾害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有哪些影响和危害?学习地质灾害类型1.学生列举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讨论,并补充其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