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隐患点监测人、责任人防灾知识培训

××地质环境监测站

2011.6

培训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二、地质灾害监测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五、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六、监测人、责任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危险性的简易评估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的危害

1.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称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

河池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5种。

2.1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隙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崩塌多发生在大于45°的斜坡上,尤其以55°~75°的斜坡居多,一般较易发生在上陡下缓、表面凹凸不平的斜坡上,高峻陡峭的地形最有可能发生边坡岩土体崩塌坠落的现象。

•岩性:各类坚硬的岩石容易形成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崩塌的前兆特征

◆①有小崩小塌发生;

◆②裂缝加大加宽、或出现新的裂缝;

◆③岩石崩塌前有时可听到摩擦声、撕裂声、错碎声;

◆④出现热、气、水等异常;

◆⑤动植物有异常。

崩塌分类及形成机理

•崩塌:岩土体以垂直向下移动方式为主。它的特点是从高处快速下落,前兆不明显,突然性强。•崩塌方式可细分为

•(1) 倾倒式

•(2) 滑移式

•(3) 座落(错断)式

•(4) 鼓胀式

•(5) 垮落(拉断)式

倾倒式形成机理:

河流峡谷区,陡立岩质边坡段,因垂直节理与稳定岩土体分开,呈长柱形,受长期冲刷等,在重力作用下形成。

滑移式形成机理:在陡坡上,不稳定岩土体右向坡下倾斜的结构面或软面,因降雨、地震等触发,在重力下先滑后崩。

座落(错断)式形成机理:

在不发生倾倒失稳的陡倾边坡岩体,其下部为断裂部分(锁固端)在上覆长柱状岩体重力作用下,发生剪切错断,也即剪切力大于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崩塌随即发生。

鼓胀式形成机理:

一般为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坚硬岩体后缘已形成贯通性拉裂缝,在上部硬岩重力作用下,其压应力大于软岩抗压强度时,软岩将被挤出而发生向外鼓胀,最终形成崩塌。

显然,下部软岩能否向外鼓胀,是此类崩塌能否产生的关键。

垮落(拉断)式形成机理:仍为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因风化或河流冲刷,将下部软岩淘成凹槽,上部硬岩则以悬臂梁形式突出来。

在突出岩体上,A点附近承受最大拉应力,且AB面剪力弯矩最大,但拉应力大于岩石抗拉强度时,拉裂缝会迅速发展直至崩塌发生。

2.2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岩土体以水平向前移动方式为主。

滑坡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滑坡一般发生在自然斜坡、人工边坡等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岩性:结构松散,抗剪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易软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页岩、煤系地层、及软硬相间的岩层的斜坡易发生滑坡。各种节理、裂隙、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顺坡缓倾的岩层面、裂隙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滑坡发生前的常见前兆特征

①滑坡前缘出现裂缝,土体隆起,出现小崩小塌;

②滑坡后缘裂缝急剧加大加宽;

③岩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裂缝冒热气或冷气;

④泉水复活或干枯,水位突变;

⑤动物有异常。如蚂蚁、老鼠搬家,蛇出洞,鸡鸭惊恐、不回笼。

滑坡分类

•按滑动的力源不同可细分为:

•后缘加载的推移式、

•前缘卸荷的牵引式、

•软弱夹层强度降低引起的平移式等;

按滑体物质可分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

2.3泥石流

沟道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泥石流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为狭窄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周围山高坡陡、山体岩石破碎、植被生长不良,且山势比较开阔、汇水面积大,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倾斜平原或河谷阶地。

•泥石流易发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岩石相间互层易受破坏,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坡面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坡面较陡,限于30°以上斜面,下伏的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浅,有时略有汇水条件

2、坡上的坡残积土较厚、植被较发育

3、是在地下水作用和后续强暴雨下诱发。暴雨过程中的狂风可能造成林、灌木拔起、倾倒,使坡面局部破坏。强降雨使坡面土体失稳。

泥石流前兆特征

◆①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②上游山谷中传来轰鸣声;

◆③有轻微的振动感;

◆④动物有异常。

2.4 地面塌陷

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