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erick Brooks传记

合集下载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史蒂夫·乔布斯传》是由乔布斯的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的一本畅销书籍。

这本书为读者深入了解了乔布斯这位电脑和科技行业的创新之神,并对乔布斯的人生、事业和领导风格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通过读这本传记,我认为乔布斯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的故事令我深受启示。

整本书详实地描述了乔布斯的一生,从他的成长经历、创办苹果公司、又被公司董事会开除和回归、以及最终将苹果推向全球科技巨头等等。

乔布斯的传奇不仅仅在于他所创办的苹果公司,更在于他对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

乔布斯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感染了无数人,也改变了整个科技行业。

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乔布斯对于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乔布斯注重产品的细节和完美,坚持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他的坚持和追求是他成功的关键。

乔布斯相信,只有在产品质量和设计上追求卓越,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打动顾客,赢得市场。

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领导风格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他追求完美和创新的态度,对自己和团队都要求非常严格。

他有时候会显得非常严苛,但也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让苹果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乔布斯明白,只有激发和调动团队的潜能,才能推动公司壮大。

除了对乔布斯的个人生活和事业的描写,这本书也提到了乔布斯的家庭和他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

他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并没有如他在事业上那样成功。

这让我感到深思。

乔布斯对于工作的执着和追求可以理解,但也应该注意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让家庭生活更加圆满。

这本传记不仅仅是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更是一本关于激情、创造力和领导力的书。

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和对细节的追求,以及他对于梦想的坚持和改变世界的决心都让我深受鼓舞。

从这本传记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创业和领导的经验教训。

乔布斯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家,更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他激励了无数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创新和改变。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书笔记2000字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书笔记2000字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2000字!作者:徐徐有终还记得小学里,我们最喜欢上的就是信息课了。

因为信息课可以在电脑上玩游戏,那时我最喜欢的游戏是驾驶一艘船往海里丢鱼雷炸潜艇。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梦寐以求的便是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

如今电脑和手机走进千家万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需品。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是真正的新新人类了。

而谈到如今迅速发展的电子科技,必然要说道硅谷,而说到硅谷,必然绕不开一个天才般的人物,他便是乔布斯。

乔布斯和达芬奇一样,是私生子。

他被一位蓝领工人兼机械师领养,养父母非常重视他的培养。

在乔布斯小的时候,母亲是全职主妇在家陪伴他,而父亲则不同于一般的上班族,在空闲的时候非常注意乔布斯的成长。

他会和乔布斯一起制作一些东西,在乔布斯对电子产品感兴趣后,他会带一些电子物件给乔布斯拆解组装。

同时,养父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也深深感染了乔布斯,使得他日后成为了一名完美主义者。

一次,养父正在做床柜时对他说,哪怕床柜背面的木板靠着墙壁没人看见,优秀的匠人也要用好的木头作为背面木板,因为即使别人不知道,制作床柜的人清楚,如果因为别人看不见就粗制滥造的话,晚上是睡不着觉的。

成年后的乔布斯也贯彻了这一理念,即使电脑里的线路板没有人看见,他也要将线路板设计得符合美观。

然而就是这么温柔善良的养父母养育出来的乔布斯,并是一个社会人。

少年时期种种叛逆行为暂且不说,等到了乔布斯创立了苹果公司后。

他不管是手下的职员,或是共事的合伙人,或是供应商。

凡是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会加以嘲讽和怒骂。

“这是一坨狗屎。

”“这是完美的艺术品。

”这两句话就是他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非黑即白。

甚至对于家人和朋友,他也常常会无视和漠视。

他无法容忍庸才,无法容忍那些不求上进的人。

他对于产品的要求几近苛刻,常常要求被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已达到他的要求。

譬如在发布会前一个星期,把还需两周完善的产品一周内赶工出来。

然而他的目光如炬,常常能看到正确的道路。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_应用文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_应用文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史蒂夫·乔布斯传》是《时代周刊》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花费两年多的时间,通过与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以及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同事的不受限的采访,创作了这本独家传记。

这也是乔布斯本人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

以下读后感是由站为大家整理提供,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那些疯狂到足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这是在书中刚开始就给我们呈现的一句话,我想这句话来描述乔布斯这个人也特别合适。

在我还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乔布斯的理解只仅限于他是一个人生赢家,商业成功人士,更是苹果公司的ceo而已。

而我之前对名人和成功人士的了解,也只是觉得他们应该都是学习成绩优秀,智商高人一等,品格端正的人而已。

可是,在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乔布斯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

书中有写到他的童年。

他从小就特别爱恶作剧。

虽然他天资聪慧,但是他却不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另一方面,他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由他的养父母一直养育着。

但是,受到养父的影响,他从小就十分仰慕父亲,并且也因此接触到了一类工程的知识。

而且,养父母对他有着十分积极向上的影响,也为他后来的成功搭建了桥梁。

他是个疯狂的人,是个充满个性的人。

他在大一时,为了减少家1 / 2庭负担,也同时不想用金钱去学习他不敢兴趣的东西,他毅然退学,步入社会。

他也吸食过du品,他也对宗教狂热过。

可以说,在别人的眼中,他就如同一个疯子一般。

但他不会墨守成规,更不会安于现状。

他会去追求完美,挑战新高。

他会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他能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

也正是因此,在他过了过山车般的一生。

他对完美的狂热以及积极的追求下,他改变了电子行业上许许多多的东西,他创造了一个传奇。

他也是一个仲裁者,他做出某个决定肯定会听取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最终做出决定的肯定是他本人。

但是也正因为他的自信,他时常能带来一些非同凡响的创新。

富兰克林自传全解

富兰克林自传全解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人在总结道德品行时,在分类上有所差别。对同一个词,不同的作者便有不同的理解。像“节制”一词,一些人仅将其理解为对饮食的节制,而另一些人则将其扩大到节制所有的快乐、欲念、嗜好、习惯及肉体或精神的激情等,甚至节制野心和贪念。为达到清楚明了的目的,我情愿多增加几项内容的条目,也不要那种模糊不清的简单分类。
段解:素食习惯让作者获益良多。
就在我致力于对文体风格的改进之时,偶然发现了一本英文语法书,(大概是格里·伍德所写),其中有两份关于逻辑和修辞艺术的简要附在书后,苏格拉底辩论法的范例包含在其中。在这之后我还得到了色诺芬写的《苏格拉底重要言行录》,其中有许多我喜欢的这种辩论法的例子。
我总结吸收了这种方法,摒弃了以前的那种生硬独断的反驳和立论方法,而重新拾起谦逊和怀疑的方法。还记得那时,我在读过莎弗茨伯羽和柯林斯的作品后,对我们教义的可靠性产生了诸多怀疑。我发觉,用这种办法可以使对手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而对我自己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于是我很快将这种方法熟练运用,简直可说是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让那些即使知识渊博的人也必须甘拜下风。我让对方陷入绝境,而我自己却赢得了意外的胜利。
从这种经常性的缩食方法中我获益良多:头脑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活跃,反应更加敏捷。现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把我的数学补一补了。我曾说过,我的数学一直是黄牌警告状态,现在我把科尔的数学书找了来,毫不费劲地便学完了。舍勒和斯图美所著的关于航海的书我也看了一些,吸收了其中的一点点的几何知识,除此对几何学就没再作过深入的研究了。在此阶段,我还读过洛克的《人类理解力论》和波特洛亚尔派的先生们所著的《思维的艺术》这两本书。
当然,这也许只是一时辩论的需要。他生来能言善论,又比我读的书多,词藻丰富。他总以雄辩的口才驳倒我,而不是靠逻辑推理。每次一直到分手,我们的观点都不能统一。后来,有一阵子我们分开了,见不着面,我便坐在桌前,把我的观点认真写下来寄给他。他答复,我再辩。你来我往,彼此交换了几次观点。后来,父亲偶尔看到了我写的信,看过便很认真地和我探讨我的文章风格问题。他评论说我的书写和标点方面优于对手(这应是印刷所的功劳),而在叙述的简洁扼要和文辞的华美方面很明显弱于对方。为了让我心服口服,他还举出了几处实例。我承认他说得对,以后便更注意写作的整体风格,力求有所改进。

本杰明自传中英对照

本杰明自传中英对照

本杰明自传中英对照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和成功事迹。

以下是本杰明自传中英对照的部分内容:第一章:童年时期中文:我于1706年1月6日在美国波士顿出生。

我的父亲是一位蜡烛和肥皂制造商,我的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我是家里的第15个孩子,但只有我和我妹妹珍妮弗活了下来。

英文:I was born on January 6, 1706, in Boston, Massachusetts, in the United States. My father was a candle and soap maker, and my mother was a devout Christian. I was the 15th child in my family, but only my sister, Jane, and I survived.第二章:学徒时期中文:我在10岁时开始上学,并在12岁时成为了我的哥哥詹姆斯的学徒。

我学习了制造肥皂和蜡烛的技能,并开始对出版业产生兴趣。

我向我的哥哥借钱购买了一些书籍,并开始自学。

英文:I started going to school when I was 10 years old, and at the age of 12, I became an apprentice to my older brother, James.I learned the skills of making soap and candles, and I became interested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 borrowed money from my brother to buy some books and started to educate myself.第三章:前往费城中文:我在17岁时离开了波士顿,并前往费城。

励志书籍《史蒂夫·乔布斯传》

励志书籍《史蒂夫·乔布斯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乔布斯本人唯一授权的传记,作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乔布斯并没有对这本传记做出任何干预,他到死也没看过这本传记。

乔布斯知道如果他看了,他会愤怒,但是他也知道,不管怎么样,总会有人写他的传记,因此他主动找了一个靠谱的作家来写。

乔布斯是对的,在这本传记面世之前,我曾经看过一本别人写的乔布斯传记,只得出了乔布斯是个混蛋这个结论。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则告诉我们,乔布斯这个混蛋是怎样改变世界的!要了解乔布斯的生平,这本传记是最好的书籍,忠实的记录了乔布斯传奇的一生,好的,当然也包括坏的。

沃尔特·艾萨克森是《时代》周刊总编,曾写过《基辛格传》、《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乔布斯多次主动邀请沃尔特·艾萨克森为自己写传记遭到拒绝,直到2009年,沃尔特·艾萨克森知道乔布斯得了癌症,才开始着手准备《史蒂夫·乔布斯传》,采访了乔布斯本人、乔布斯的家人、乔布斯的同事和乔布斯的竞争对手,2011年10月24日,乔布斯逝世当月,《史蒂夫·乔布斯传》全球同步发行。

重新定义个人电脑、手机,改变了动画行业、音乐行业、出版行业,影响了通讯、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你从没用过苹果的产品,但你仍然从苹果的创新中受益。

没有乔布斯的Mac,你今天用的windows不会那么好用,没有iPhone,没有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android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也许你还在用诺基亚。

1955年,乔布斯出生即被亲生父母遗弃,受到好心养父养母的悉心照顾。

1976年创立苹果公司,1980年苹果上市,25岁的乔布斯身价达到2.4亿美元。

1984年推出拥有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MAC,在这之前电脑都是命令行形式的。

1985年,被苹果董事会赶出公司,成立制造小型机的Next公司,被苹果公司告上法庭,一怒之下卖掉所有苹果股票。

《富兰克林自传》美国传记文学开山之作.

《富兰克林自传》美国传记文学开山之作.

《富兰克林自传》美国传记文学开山之作2018-02-09《富兰克林自传》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部代表作,讲述富兰克林从一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经历种种磨难后成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通才的成长经历。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而且还使自传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

它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富兰克林自传》1771年执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晚年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功成名就,在世界已经闻名,他成为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深刻总结出了《富兰克林自传》,旨在为“儿子们”少走“弯路”而写。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阅读本书,与一个伟大心灵对话,收获一份人生修养的智慧,完成一次实现美国梦的奋斗历程和完美道德的精神之旅。

内容简介第一部分写于1771年英国南部的都怀福德村,如述家常地叙述了富兰克林家族史和逸事、到他哥哥的印刷铺当徒、兄弟失和、独闯费城、在费城独立经营印刷工厂等少年经历以及思想观的形成、合伙创办印刷所、创办讲读俱乐部、办报成功、结婚、建立订阅图书馆等经历。

第二部分写于1784年巴黎附近的帕西村,在友人艾贝尔・詹姆斯和沃恩则的敦促下,他写了自传第二部分,提出了著名的十三种美德。

第三部分写于1788年美国费城的市场街,描述了他的政治观,宗教信仰、编报心得、苦学多种外语、回到波士顿、读书俱乐部壮大、出入政坛、热心公益事业、事业取得成功、发明新式火炉、开办学校、关注市政建设、担任西北边防军务、自然科学成果、出使英国、被扣在纽约等经历,其中以致兰卡斯特郡、约克郡和坎伯兰郡居民的公开信形式,记叙了富兰克林为军队征集战马和马车的故事。

本杰明富兰克林传笔记

本杰明富兰克林传笔记

音频内容《富兰克林传》关于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阿斯彭研究所执行总裁,曾任有线新闻电视网主席和《时代》周刊总编。

提到这个名字你不一定熟,但说到他的一部作品你估计听说过,那就是《乔布斯传》。

市面上有不少关于乔布斯的传记,但他写的这版是唯一得到乔布斯本人授权的。

同样,在2006年富兰克林诞辰三百周年前后,关于富兰克林的传记也是五花八门。

但最后,还是艾萨克森这版经历了时间的检验,最终被人们记住了。

核心内容用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小故事,以探索、洞察、追踪的方式,挖掘商人、政治家、跨界通才这三种人格特质背后,富兰克林所具备的独特性格特点。

用恰当的剖析和点评,揭示伟大人物平凡的一面,还原富兰克林不平凡的一生。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好不好。

我是来之五组的子夜,今天给你讲的这本书叫做《富兰克林传》。

从书名就能听出来,这是一本人物传记。

富兰克林是谁呢?你可能会说:我知道,中学课本不是学过嘛,就是那个雷雨天放风筝研究闪电的科学家?是他,不过你只说对了一半。

除了科学家,他其实还是位商人,是位政治家,甚至是美国国父级的人物。

比如在今天的100美元纸币上印着的就是这位本杰明·富兰克林。

而那位大名鼎鼎的乔治·华盛顿,反倒只印在了1美元上。

当然,我们不能单纯从面额大小判断谁更伟大,但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就说过这么一段话。

他说,我这一生最崇拜三个人,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第二个是富兰克林,第三个还是富兰克林。

而《独立宣言》里有一句全世界都知道的话: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这句话就是杰佛逊草拟,富兰克林修改出来的。

富兰克林的一生起起伏伏,从一个学徒慢慢的逆袭成财务自由的商人;从建立共读社慢慢介入英国议会,从苦苦的维系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的关系的保皇派,变身为美国独立的教父。

无不体现其藐视权贵,独立思考的品质,及实用主义的作风。

乔布斯传读书笔记

乔布斯传读书笔记

乔布斯传读书笔记(一)当雷军听到有人称呼他为"雷布斯"时,不知道会不会脸红。

雷军是乔布斯的超级粉丝,他当然知道他的小米手机要是被乔布斯看到的话,一定会被扔出窗外。

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无法容忍那些为了产品及时面世或为了压缩成本而作出合理(甚至明智)妥协的人。

他要他的团队创造革命性的产品,做出最好的产品,甚至比最好的还要好一点。

赚钱只是他产品的副产品。

产品脱销并不意味着产品优秀。

因为只要价格够低,不愁没有人购买,尤其是智能机行业正处于一个"站在风口连猪都能吹的起来"的快速增长之中。

《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非等闲之辈。

他是阿斯彭研究所的CEO、前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CEO,以及前《时代》杂志的总编。

乔布斯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主动找上艾萨克森,但因为艾萨克森不知道内情,拒绝了他的请求:等等吧,再等一二十年等你退休了我再写。

艾萨克森这么回答乔布斯。

艾萨克森之前写过三本传记,《爱因斯坦:他的生活和宇宙》、《富兰克林传》和《基辛格传》,每一本都是畅销书。

读完艾萨克森这本《乔布斯传记》,你会理解芒格为何这么推崇读传记。

在这本传记中,乔布斯的激情、能量、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以及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的商业哲学,艾萨克森完美地展现给我们。

当然,远不止这些。

对于一个投资者,还能潜移默化学到非常多的点滴知识。

尽量远离快餐文化相信不少人错过这本好书的原因也跟笔者一样。

媒体报道乔布斯的新闻铺天盖地,觉得乔布斯该了解的也差不多都了解;何况这也不过是一本传记而已,所以不少人买了后束之高阁。

微信的朋友圈,大家疯了似地转发各种各样的文章,这种典型的快餐很多时候是有害的,在掌上快速阅读常无法辨析逻辑错误。

但它会不自觉地在你有限的脑容量中占据空间,使得你不容易接受正确的知识和事实,也懒于去寻找事物的真相。

这本50多万字的乔布斯传记,会让你明白这一点:你之前并不懂乔布斯。

都说真实远比小说精彩,这本书就是铁证。

《史蒂夫乔布斯传》:他的成功你无法复制

《史蒂夫乔布斯传》:他的成功你无法复制

《史蒂夫乔布斯传》:他的成功你无法复制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

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曾在史蒂夫·乔布斯的掌握。

史蒂夫·乔布斯,生于美国旧金山,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

今天第一桶金学派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史蒂夫·乔布斯传》,《史蒂夫·乔布斯传》是由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一本传记,是由乔布斯钦点的“官方”版。

因为是由他人撰写,所以少了内心的直白,初看时更像是一部苹果产品诞生过程大揭秘。

但越往后看越能感受到乔布斯身上的精神与苹果伟大产品之间必然的联系。

《乔布斯传》主要讲述了乔布斯的一生,重点讲述的是他与苹果公司,以及不断挑战自我的故事。

第一桶金学派将这边书分为三个部分来解读:极简主义价值观、留名史册的人生目标和四大优秀品质。

{!-- PGC_COLUMN --}一、极简主义价值观在整部自传中,无不传递着乔布斯的极简主义思想。

极简主义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极简主义并不局限于艺术或设计,它演变成了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极简主义者,乔布斯一直追求着不受物质束缚甚至控制的精神。

众所周知的当然是苹果的产品。

苹果的产品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将极简主义发挥到了严苛的地步,就连开关键也因为太复杂且不符合禅意而去掉。

实际上除了对产品,乔布斯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追求极简。

例如家居环境的追求,不求奢华而求极简设计,因为找不到中意的极简家具宁可空着屋;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年龄愈大愈是追求极端的简单,一模一样的黑T恤、牛仔裤天天穿也不怕别人说他不洗衣服。

乔布斯为什么追求极简主义,帮主如是说:“物质只把生活填满而不使之充实。

”他认为在物质上追求太多,会让自己不够敏锐,不能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更无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迹。

二、留名史册的人生目标留名史册相信是许多人渴望达成的人生目标,乔布斯显然属于这类人之列。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读后感大全本书是由沃尔特艾萨克森编写的。

开始创作的时间是2022年,出版时间为2022,作者对乔布斯的朋友、家庭和竞争对手同时做了采访,刻画了乔布斯辉煌而又独特的一生。

初读此书时,我觉得它是乏味的,没有语言的渲染,没有场景的铺垫,只是普普通通的叙述。

但此书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文字,而是在于乔布斯独特的个人魅力,为工作而“疯狂”的特点。

童年与性格的塑造乔布斯一直被童年时的阴影所笼罩,他是一个被亲生父母亲遗弃的孩子。

他被他养父养母带大,万幸的是他的养父母并没有亏待他,费尽千辛万苦供他上大学。

被遗弃,被选择,很特别,这些概念成为了乔布斯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他对自己的看法。

虽然乔布斯有着极其宠爱他的养父母,但是他始终没能走出被亲生父母遗弃的阴影,这也可能是他为人粗鲁的原因吧。

由于乔布斯过激的性格和无法自己控制情绪的特点,乔布斯得罪了很多人。

除此之外,乔布斯还非常邋遢。

他认为素食者可以让自生变得干净整洁,所以他并没有必要再给自己打理一番。

乔布斯经常不洗澡的癖好总是使他的合作者感到恼怒。

“他变得越来越专横,批评人的话也越来越尖锐”朋友这样评论他。

正常人都无法忍受乔布斯的独特性格,但是大家也同时很仰慕他的思想、实用性的观点和充沛的精力。

尽管乔布斯的性格古怪,但仍掩盖不了他在计算机行业的才能和在市场中的敏锐嗅觉,他非凡的魅力和团队影响力都足以引领大家改变世界。

苹果与Mac(灵感立之际,乔布斯和合伙人沃兹决定给公司取个名字,一开始想过取名为“矩阵”(matri),有想过自己创造一个词,还有或者用那些无聊的名字,例如“个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ac的团队。

Mac这一名字是其中一位合伙人起的名字,是一种他本人最喜欢的苹果的一种缩写形式。

之后乔布斯还讨论过是否换一个名字,但是最后决定还是保留了这个名字。

最让我觉得震撼的是乔布斯其个人的完美主义思想。

在打造Mac这一产品时,他和他的团队对Mac的外形斟酌了好久。

富兰克林自传的人物故事(一)

富兰克林自传的人物故事(一)

富兰克林自传的人物故事(一)富兰克林自传的人物故事简介本文将介绍富兰克林自传中出现的几位重要人物,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对富兰克林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影响。

约书亚·弗兰斯沃思(Joshua Franklin)——活力四溢的父亲•约书亚·弗兰斯沃思是富兰克林的父亲,是一个性格开朗、精力充沛的人。

•他教导富兰克林勤奋努力,追求完美,并钟爱启蒙运动的思想。

•约书亚的积极精神和严格纪律对富兰克林的职业生涯和公共事业严肃性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珍·弗兰斯沃思(Jane Franklin)——慈爱的姐姐•珍·弗兰斯沃思是富兰克林的姐姐,对他来说是一位特殊而且重要的人物。

•她是一位温柔、善良的人,对富兰克林关心备至,并在富兰克林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珍在富兰克林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

安妮斯利·亚历山大(Anne Catherine Alexander)——富兰克林心目中的女神•安妮斯利·亚历山大是富兰克林的青梅竹马,而且是他心中的爱人。

•她聪明美丽,受到众人的敬仰,成为富兰克林事业成功的动力。

•富兰克林常常用安妮斯利的形象来激励自己,追求卓越并取得成果。

韦拉斯利·格拉汉姆(William Graham)——富兰克林的好友与合作伙伴•韦拉斯利·格拉汉姆是富兰克林的好友和合作伙伴,他们共同致力于社会改革。

•他们在青年时期一起创办了多项公共事业,改善了社区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两人之间的友谊和默契为富兰克林的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富兰克林自传中的这些人物都对他的成长和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父亲的教导、姐姐的支持、女神的鼓舞以及好友的合作,都成为了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

这个故事展示了他们的重要性,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一种重视家庭、友情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富兰克林自传的人物故事(续)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经历交集的政治伙伴•托马斯·杰斐逊是富兰克林的政治伙伴和朋友,他们共同致力于美国独立和制定宪法的事业。

弗兰克林传记本和我读后感

弗兰克林传记本和我读后感

弗兰克林传记本和我读后感读完富兰克林的传记,我就像被一道闪电击中了脑袋,当然不是真的被闪电击中,而是被富兰克林这个人给惊到了。

你看啊,富兰克林简直就是一个全能选手。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在各个领域里嗡嗡嗡地忙个不停,还都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

在科学方面,这家伙放风筝引雷电,这事儿听起来就特别酷。

一般人看到闪电,早就躲得远远的了,他倒好,拿着个风筝就往上冲,就为了证明雷电和静电是一回事儿。

这要是放在现在,估计他爸妈得被他吓得不轻。

不过也就是他这种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他在科学的天空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电学因为他,就像开了挂一样往前发展。

富兰克林的自律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给自己列了一大堆美德,什么节制啦、沉默啦、秩序啦,然后就像个机器人一样严格地按照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看着他的那些美德清单,再看看自己,真是自惭形秽。

我要是能有他一半的自律,估计我也能变成一个超级厉害的人了。

从他的传记里,我还学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只要不断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富兰克林小时候没接受多少正规教育,可他就靠着自己的努力,读各种各样的书,向各种各样的人学习,最后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

这就好比你玩游戏,虽然一开始等级低,装备差,但是只要你不停地打怪升级,总有一天你能成为游戏里的大神。

不过呢,我也在想,富兰克林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他毕竟也是个凡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可能也有他的局限性。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像一颗钻石,虽然有一点点瑕疵,但还是光芒四射。

读完这本传记,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吃了一颗大力丸,充满了斗志。

我想,我也要像富兰克林那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说不定哪一天我也能做出点让自己骄傲的事情呢。

而且,我也得试着变得更自律一点,不能老是拖延,老是被那些小毛病牵着鼻子走。

富兰克林的一生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我只看了一遍,感觉还得再看几遍,每次看肯定都能有新的收获。

Frederick Brooks传记

Frederick Brooks传记

《人月神话》作者-Frederick Brooks传记20世纪最后一年也就是1999年的图灵奖,授予了年已69岁的资深计算机科学家布鲁克斯(Frederick Phillips Brooks, Jr.)。

布鲁克斯这个名字在中国知之者不多,但在美国却是大名鼎鼎。

因为他在60年代初只有29岁时就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标志的IBM/360系列计算机的开发工作,取得辉煌成功,从而名噪一时。

以后他作为硬件和软件的双重专家和出色的教育家始终活跃在计算机舞台上,在计算机技术的诸多领域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布鲁克斯而言,图灵奖是一个“迟到的荣誉”布鲁克斯1931年4月19日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哈姆。

1953年从杜克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以后,进入哈佛大学深造,1955年取得硕士学位,1956年取得博士学位。

值得指出的是,布鲁克斯取得的是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是一位“正宗”的计算机博士,是世界上第一批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少数学者之一。

他的博士论文课题工作是在哈佛著名的计算实验室(Computation Laboratory)进行的。

大家知道,40年代被称为MARKI的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控制的机电式计算机ASCC(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就是由艾肯(Howard Hathaway Aiken,1900~1973)在这里设计,并获得IBM 的支持而开发成功的。

请大家注意,叫MARK的计算机有两种。

除哈佛艾肯设计的ASCC 被叫成MARK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由威廉斯管的发明人F.C.Williams和T.M.Kilburn等人研制的MADM计算机(1848年)也被叫成MARKI,这是一台用威廉斯管作存储器并可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有时也叫做“婴儿”机(Baby)。

通常提到的MARKI指哈佛的那一台。

布鲁克斯最终完成的博士论文题目为“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TheAnalytic Designof 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700字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700字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700字《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700字!天才也许孤独患者,艺术家假如偏执狂。

作者:一块红布乔布斯传奇一生与苹果公司发展史如果不去认真的阅读本书很多人不能了解。

为什么乔布斯他能做出这么辉煌伟大的微软,为什么苹果公司产品能在独群中屹立不倒,为什么苹果的硬件软间需要配合?为什么乔布斯还会参与动画制作皮克斯公司?这些问号都需要去本书中去体会篇文章和感受。

乔布斯的极简主义充满着艺术家的独特极其气息,我想这和他时期的修缠以及宗教的认知历练有强烈的意义。

而他个性中的压制欲望以及自我极端的两面在童年三颗可能就埋下了一颗种子。

他和比尔盖茨不同,他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创新者一位艺术家,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苹果产品,苹果和其他产品对比有什么区别。

商人的目的是为了毛利率,当公共利益重要发生后产品就不会重要。

而艺术工作者创新者不同,他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用户可能将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怎样才能有创新。

如果我都不解释我怎么会接受。

这就是苹果和其他最大的区分区别。

苹果的健康发展创新路上离不开两个人,第一位是乔布斯一生的知己和苹果产品的创新者乔尼。

如果没有乔尼可能苹果的创新会缺少一点什么。

他和乔布斯融合在一体才有苹果产品完美创新和艺术。

第二位是沃兹尼亚克,他是和乔布斯一起创造的苹果,也是第一个开创苹果台式电脑产品第一代第一人。

乔布斯个性影响到苹果公司的产品细节处理以及创新,乔布斯的极致苹果公司让在发展的过程一直处于不断在超越的路上。

乔布斯他众人眼里是高智商,在企业管理上带领众人所向披靡,在产品创新上他就在爱迪生和福特的身旁。

我也想如果他还在世肯定不会愿意看到苹果公司现在的情景。

他也许能够再次改变更多行业格局,更多人类生活方式,更多精彩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月神话》作者-Frederick Brooks传记20世纪最后一年也就是1999年的图灵奖,授予了年已69岁的资深计算机科学家布鲁克斯(Frederick Phillips Brooks, Jr.)。

布鲁克斯这个名字在中国知之者不多,但在美国却是大名鼎鼎。

因为他在60年代初只有29岁时就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标志的IBM/360系列计算机的开发工作,取得辉煌成功,从而名噪一时。

以后他作为硬件和软件的双重专家和出色的教育家始终活跃在计算机舞台上,在计算机技术的诸多领域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布鲁克斯而言,图灵奖是一个“迟到的荣誉”布鲁克斯1931年4月19日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哈姆。

1953年从杜克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以后,进入哈佛大学深造,1955年取得硕士学位,1956年取得博士学位。

值得指出的是,布鲁克斯取得的是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是一位“正宗”的计算机博士,是世界上第一批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少数学者之一。

他的博士论文课题工作是在哈佛著名的计算实验室(Computation Laboratory)进行的。

大家知道,40年代被称为MARKI的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控制的机电式计算机ASCC(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就是由艾肯(Howard Hathaway Aiken,1900~1973)在这里设计,并获得IBM 的支持而开发成功的。

请大家注意,叫MARK的计算机有两种。

除哈佛艾肯设计的ASCC 被叫成MARK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由威廉斯管的发明人F.C.Williams和T.M.Kilburn等人研制的MADM计算机(1848年)也被叫成MARKI,这是一台用威廉斯管作存储器并可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有时也叫做“婴儿”机(Baby)。

通常提到的MARKI指哈佛的那一台。

布鲁克斯最终完成的博士论文题目为“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TheAnalytic Designof 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

从博士论文开始,布鲁克斯的一生就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哈佛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布鲁克斯进入IBM公司设立在纽约波凯普茜的实验室当工程师。

这个实验室从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是IBM开发计算机的中心。

布鲁克斯在这里参加了Harvest和Stretch计算机的开发,任体系结构设计师。

这两个型号的计算机都引入了一些新技术,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Stretch计算机,首创先行控制方式,最多可重叠执行6条连续的指令,后来被发展成流水线方式,因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流水线计算机。

布鲁克斯在其中的创造性贡献是解决了程序中断系统的设计,在数据格式中出现不均匀的字符分布时如何设计其二进制代码等问题,并从而在1957年取得了他的第一个美国专利“程序中断系统”(Program Interrupt System,专利号3048332,与D.W.Sweenly共有),发表了他最初的两篇学术论文。

1959年,布鲁克斯曾被调至IBM在约克郡高地的研究中心工作,但第二年又重新被调回波凯普茜的实验室,因为当时IBM内部在计算机的研发方向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

1960年时,IBM的计算机生产线上的产品是8000系列,但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其领头人是伊万斯。

伊万斯虽然只是衣阿华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系的一个本科毕业生,但1951年就加盟IBM,曾参与或主持过IBM701、7070、1410、7070等多种型号计算机的开发,已经积累相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他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主要继承IBM原有技术的8000计算机,即使研制成功并上市,过不了几年,即到1964年就会丧失生命力,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因此他主张8000机下马,采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计算机,尤其是要开发新的操作系统。

伊万斯的意见使IBM分裂成为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而反对派的领头人正是布鲁克斯!两派的争论和对立非常尖锐,又势均力敌,因为伊万斯的学历没有布鲁克斯高,但资历却比他老,双方的支持者人数也差不多。

以小沃森(Thomas John Watson, Jr.)为首的IBM决策层于1961年5月担着极大的危险最后采纳了伊万斯的意见,是年秋宣布成立一个名为SPREAD(系统程序设计、研究、工程和开发,Systems Programming, Research, Engineeringand Development)的委员会作为“taskforce”(类似于我国过去经常采用的所谓“攻关领导小组”),由13人组成,主席为汉斯特拉(John w. haanstra),副主席为伊万斯,布鲁克斯是成员之一。

作为争论中胜方的伊万斯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后,做出了一个令人大感意外的决定,他亲自找到布鲁克斯,请布鲁克斯主持日后被称为IBM/360的这个新项目。

伊万斯这一举动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如果由他自己来主持360,那么原来反对他意见的另一派人很难团结在他的周围;二是涉及这样重大改革与创新的项目,应该让年轻人来挑头。

他自己虽然当时也只有34岁,但布鲁克斯比他小5岁,更加年轻。

难能可贵的是,布鲁克斯作为争论的负方,慨然接受了伊万斯的邀请,同意负责这个他曾经反对过的项目!这个故事很像我国京剧舞台上的“将相和”(虽然伊万斯并未“负荆请罪”)。

伊万斯和布鲁克斯双方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明智、大度和勇气都十分令人钦佩和赞叹。

其结果和效果就是整个IBM公司的职工果然团结起来,实现了痛苦而艰难,然而却是历史性的转变和飞跃。

IBM/360的开发总投资5亿美元,达到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投资20亿美元的1/4。

在研制期间,布鲁克斯率领着2000名程序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单单360操作系统的开发就用了5000个人年。

因此,当1964年4月7日,在IBM 公司纪念其成立5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宣布360系列计算机的时候,小沃森完全有理由声称“这是公司历史上宣布的最重要的产品”。

确实,IBM/360以其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对全世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致被认为是划时代的杰作。

而360的推出,也使IBM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即到1966年,其资本就增加到45亿美元,职工总数净增6万,达到19万,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

到60年代末,360系列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到70年代中期,超过了50%。

各计算机生产厂商纷纷以360为榜样,推出各自的系列机,有的则直接采用360的操作系统,比如著名的Amdahl公司的所谓“插接兼容式”计算机(Plug Compatible Computer)就是这样。

为此,伊万斯和布鲁克斯两人常常被并称为“IBM/360之父”。

当然,IBM/360到今天早已是“昨日黄花”了。

IBM公司在70年代就推出了370系列替代360,以继续保持其技术上的优势。

我们之所以用了一定篇幅介绍360的故事,是因为其中不乏让我们的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深思的一些问题。

IBM/360的特点我们只简要介绍如下:它是集成电路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既适于事务处理,又便于科学计算;系列中各机型(规模由小到大,功能从弱到强,包括20、30、40、50、65、75等6个型号,后来扩充了25、85、91、195等型号)具有兼容性;有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和通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它们与中央处理器相对独立;软件既有兼容性又有可扩充性,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的软件投资。

这些特征大多都成为以后计算机设计与开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360成功以后,布鲁克斯离开IBM回到其故乡,为北卡大学(UNC)创建了计算机科学系,担任该系系主任长达20年(1964~1984年)。

卸任以后仍在该系任教至今,因此他培养的学生很多,可谓“桃李满天下”。

除了教学以外,他还致力于发展美国的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在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许多社会兼职。

1966~1970年,他是ACM全国委员会的委员;1973~1975年出任ACM体系结构委员会(所谓SIGCA)的主席;1977~1980年布鲁克斯在美国国家研究院计算机科学技术部任职;1983~1984年他是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人工智能攻关领导小组的成员,1986~1987年是上述委员会另一个攻关领导小组“计算机模拟和训练”的成员;1985~1987年他担任军用软件攻关小组组长。

他的研究领域除了计算机体系结构、机器语言设计、软件工程、大型项目管理以外,还包括动态体系结构的可视化(如“走查”W alkthrough)、人机接口、交互计算机图形学等等,十分广泛。

例如关于虚拟现实,涉及布鲁克斯曾参与领导攻关的计算机模拟和训练,他十分重视,1992年3月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主持的虚拟现实研讨会,就是由布鲁克斯等人倡议并在北卡大学召开的,这次会议对VR进行了定义并就其研究方向提出了详细建议,奠定了VR 作为独立研究方向的地位。

布鲁克斯在筹备及组织此次会议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布鲁克斯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他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和荷兰皇家科学与艺术院的外籍院士。

布鲁克斯的著作不多,但影响都很大。

1963年他和依费逊(Kenneth Iverson, APL发明人,1979年图灵奖获得者)合著了《自动数据处理》(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Wiley)一书,这是该领域中最早的专著之一。

1969年此书再版时有2个版本,其中一个是专门论述在IBM/360上的数据处理(书名为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System/360Edition)。

1975年,他把他历年来所写的有关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文章汇集成书,书名为《人月神话》(The Mythical Man-Month: Essay on Software Engineering,Addison Wesley)。

由于本书是他领导IBM/360软件开发经验的结晶,内容丰富而生动,成为软件工程方面的经典之作,出版20年之后,1995年又再版了一次。

最近的一本专著是他与荷兰特文德理工大学(Twente Technical University,位于荷兰与德国接壤处的恩斯赫法)的勃芬夫教授(G. A. Blaauw)合著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概念与发展》(Computer Architecture: Concept and Evolution,Addison Wesley, 1997)。

勃芬夫是布鲁克斯在哈佛时的同学,后来又在IBM共事多年,曾一起开发过3个型号的计算机,这本书实际上是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半个多世纪来发展变化的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