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新闻传播学如何应对假新闻和信息泛滥问题
新闻传播学如何应对假新闻和信息泛滥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假新闻和信息泛滥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个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研究和指导新闻传播的学科,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即应对假新闻和信息泛滥问题。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应对假新闻和信息泛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新闻素养教育新闻传播学应该将教育培养从业人员及广大公众的新闻素养置于重要位置。
通过加强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新闻伦理和价值观,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提供辨别真假新闻的技能和方法。
此外,新闻传播学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推出相关宣传片等形式,普及正确的新闻消费观念,提高公众对于假新闻和信息泛滥问题的意识和警惕性。
二、加强传媒监管传媒监管是解决假新闻和信息泛滥问题的重要一环。
新闻传播学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新闻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对媒体从业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
同时,建立健全的新闻监督机制和投诉机制,及时查处发布假新闻的行为,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此外,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审核机制,对发布虚假信息的账号进行封禁和处罚,有助于减少假新闻的传播。
三、提升新闻传播媒体的公信力新闻传播学应该在提升新闻传播媒体的公信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媒体要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多方核实消息来源,杜绝利益驱动的虚假报道。
其次,媒体要加强新闻编辑和校对工作,确保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此外,新闻传播学可以推动媒体加强自律和自我约束,通过加强内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和专业水平,减少假新闻的出现。
四、推动技术创新应对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学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供有效的应对假新闻和信息泛滥问题的解决方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筛选和辨别假新闻,减少人为判断的主观干扰。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传播路径,优化新闻传播策略,提供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的信息。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作者:刘姿麟来源:《教育文化论坛》2021年第06期摘要:融媒体和新文科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新闻传媒专业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教学目标需要转向为一体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融媒体行业的就业环境。
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传媒专业为例,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出发,探究有效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改革办法,旨在促进贵州师范学院学生的实验教学条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满足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贵州师范学院新闻传媒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当地媒体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传媒人才。
关键词:传媒;融媒体;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6-0126-04DOI:10.15958/ki.jywhlt.2021.06.018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贵州各大媒体单位对新闻传媒类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加大。
笔者通过与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贵州天眼新闻等多家媒体单位合作、研讨和沟通,获知当前贵州一线传媒机构极度缺乏具有融媒体创新能力的专业新闻人才。
地方高校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向社会相关行业输送人才,这一现实背景对贵州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挑战。
融媒体时代下,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作出相应调整和创新,以满足融媒体人才的知识结构、类别结构、知识层次和知识学习方法的变化。
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传媒专业的教育现状和教学实践改革作为研究重点,探讨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工作,为贵州媒体行业输送高质量媒体人才。
一、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媒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两个传媒专业——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编导。
这两个专业属于新闻传播领域的核心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AI时代下新闻与传播学的发展(精选2篇)
AI时代下新闻与传播学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引言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科技,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新闻与传播学作为信息传播的核心领域,自然也受到了AI的冲击。
本文将深入探讨AI时代下新闻与传播学的发展、挑战与机遇,以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AI时代下的新闻与传播学发展趋势1.智能化新闻生产与传播AI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
例如,自动化写作、数据挖掘、语义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而智能推荐系统可以帮助用户更精准地获取感兴趣的信息,提高传播效果。
2.多媒体整合与内容创新AI技术的发展促使新闻与传播学行业加快多媒体整合的步伐,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融合传播。
同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为内容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丰富了受众的信息获取和传播体验。
3.社交媒体与UGC内容的崛起AI技术的推动下,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与传播的重要渠道。
用户生成内容(UGC)得到广泛关注和传播,促使新闻与传播学行业重视受众的参与和互动。
4.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与传播AI技术可以帮助新闻与传播行业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和传播。
例如,基于用户行为、兴趣和需求的分析,实现针对性的广告投放和内容推荐,提高传播效果和价值。
二、AI时代下的新闻与传播学挑战与问题1.职业道德的考验随着AI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虚拟角色、深度伪造等现象逐渐出现。
这些技术可能被滥用,导致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等问题。
因此,新闻从业者面临着职业道德的严峻考验。
2.人机竞争与就业压力AI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新闻与传播工作可以由机器自动完成,如智能写作、数据分析等。
这种趋势可能导致从业者面临人机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压力。
3.信息过载与精神性缺失AI技术带来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可能导致信息过载现象。
用户在大量信息中难以甄别真伪,也可能陷入信息茧房,失去对多元观点的接触。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与培养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与培养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和探讨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在当今信息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在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与培养方面,新闻传播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性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国际新闻传播成为桥梁和纽带。
国际新闻传播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新闻传播的理论素养,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和国际新闻传播实践能力的人才。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新闻传播理论:学生需要掌握国际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例如媒体与社会关系、传播伦理等。
2. 跨文化交际:学生需要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语言表达等。
3. 国际新闻报道技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国际新闻报道,包括采访技巧、新闻写作等。
4. 国际新闻传播实践:学生需要通过实践项目,了解国际新闻传播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培养模式非常重要。
合理的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养模式:1. 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提供国际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项目、实验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国际新闻传播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跨学科培养模式: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合作,开设跨学科课程,提供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4. 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校、媒体机构等进行合作,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新闻传播学的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显得越来越陈旧和无效,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
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来解决。
下文将对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1.2 问题意识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正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亟待解决。
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当前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新动态。
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和实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资力量不足是另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研究方法单一也是当前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部分学者过于依赖定性研究方法,忽视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导致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和可靠性有待提升。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推动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迈向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2. 正文2.1 现状问题分析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水平和学生素养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新闻教育存在的矛盾及解决之道
传 统 媒 体 纷 纷 占据 网 络 高 地 . 挥 网 发
络 的多媒 体综合 性 , 成 了与新 媒体 形
闻教育可谓发展 迅猛。据统计 , 到 2o 0 8年 6月 , 国 高 等 院 校 设 立 的 新 我 闻传播学 专业点 达到 了创记 录的 87 7 个 , 体 的 数 字 是 : 闻 学 2 7个 , 具 新 6 广 播 电 视 新 闻学 1 8个 , 告 学 3 3个 . 8 广 2 编 辑 出版 学 6 4个 , 播 学 3 传 1个 , 体 媒 创 意 4个 。这 些 新 闻 传 播 学 专 业 点 分 布 于 全 国 3 o多 家 高 校 之 中 。这 其 中 o
大众 化 的 节 目 ,向 有 针 对 性 地 选 择 受
发展 , 金融危机与媒 体的应对 , 传统媒
体 如何 应 对 数字 化 与 网络 技 术 的挑
应 届 毕 业 生 去 传 媒 业 就 业 的 也 只 有 4 %。 在 大 量 的 新 闻学 专 业 毕 业 生 未 0 能 进 入 媒 体 就 业 的 同 时 , 相 当 多 的 有 媒 体 把 就 业 机 会 向经 济 、 律 等 其 他 法 专 业 开 放 。新 闻 传 播 教 育 面 临 着 供 大 于 求 、 才 培 养 不 能 应 对 媒 体 需 求 的 人
来 越 多 新 闻专 业 毕 业 生 不 能 进 入 媒 体 就 业 的尴 尬 。 即使 是 在 新 闻教 育 领 域 处 于 高 端 位 置 的 知 名 院 校 . 面 临 同 也 样 的 问题 。 复旦 大 学 新 闻学 院 2 0 如 07 年 本 科 毕 业 生 共 2 7名 .去 传 媒 业 就 0
增 。 在 此 情 况 下 , 播 、 视 、 纸 等 广 电 报
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和新闻媒介的学科,它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新闻的制作、传播和接受过程,以及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从新闻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学的发展历程新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
下面将介绍新闻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1. 早期新闻学(19世纪初-20世纪初)早期新闻学主要集中在新闻媒体本身的发展和新闻报道的技巧方面。
在这个时期,新闻学主要是新闻业工作者的经验总结和实践积累,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
2. 学科建立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50年代)20世纪20年代,新闻学成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学科,并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教学。
随后,新闻学分为新闻报道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不同的专业分支。
3. 传播学转向(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播学不断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新闻学的重要分支。
传播学以媒介效果和传播效果为研究焦点,探讨了新闻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新闻学的多元化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全球化的进程,新闻学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互联网技术对新闻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媒体形式和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全球化背景下,新闻学开始关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问题。
二、新闻学的现状目前,新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新闻传播原理、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伦理与职业规范、传媒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从研究领域、教育培养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介绍新闻学的现状。
1. 研究领域新闻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史、新闻伦理、新闻写作、媒介效果研究、数字新闻等。
研究者探讨新闻传播的规律性和影响力,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2. 教育培养新闻学在高校开设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个层次的教育培养项目。
培养目标既包括理论研究型人才,也包括媒体实践型人才。
新闻传播学期末调研报告模板
新闻传播学期末调研报告模板一、调研背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新闻传播学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探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新闻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及其对受众获取信息的影响。
2、不同类型新闻内容在传播中的受众反应和传播效果。
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挑战。
三、调研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了大量关于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文献、行业报告和相关数据,以了解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现状。
2、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涵盖不同年龄段、职业和地域的问卷,收集了关于受众新闻获取习惯、偏好以及对新闻传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的数据。
3、案例分析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传播案例,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深度访谈与新闻从业者、学者和普通受众进行了面对面或电话的深度访谈,获取了他们对于新闻传播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新闻传播渠道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的受众规模逐渐缩小,但仍在特定人群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成为主要的新闻传播渠道,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形式和机遇,但也存在信息真实性和深度不足的问题。
2、新闻内容类型时政新闻仍然是受众关注的重点,但娱乐、体育和生活类新闻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具有深度分析和独家视角的新闻内容更受青睐,而简单的资讯类新闻容易被忽略。
视觉化的新闻内容,如图片、图表和视频,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3、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和挑战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但虚假信息和谣言也容易扩散。
受众的参与度提高,用户生成内容成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但也带来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算法推荐在提高信息推送精准度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限制了受众的视野。
五、调研分析1、传播渠道的变化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受众需求的转变。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领域单一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媒介经济与管理、新闻专业教育与实践等方面,而对于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如媒介效果评估、公共关系与传播研究、传播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整个研究领域相对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2. 理论研究不足在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中,理论研究的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者多数局限于对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对于理论的建构和创新研究相对较少,导致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3. 实践教育薄弱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中,对于实践教育的关注程度不够高,学校和研究机构往往更加偏重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发表,而对于新闻传播行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少有关注,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在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中,应该拓宽研究领域,关注新兴的研究领域,并注重交叉学科的整合与创新,促进学科的多元发展。
鼓励学者在研究中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中,应该加强对理论研究的支持和推动,在学术研究中注重对理论的建构和创新,培养一批理论创新型的学者,提升整个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开展更多的探讨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只有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我们才能够促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学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将在多个领域探索创新和崭新的话题。
本文从十个新鲜的话题出发,展望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媒体时代下的价值重建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到来,重新定义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价值。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实现媒体价值的重塑,成为2022年研究的焦点之一。
二、社交媒体对公共话语权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也对公共话语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来研究将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在塑造公共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如何提升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三、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和尺度问题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体形式,而是集合了各种媒介手段。
2022年的研究将关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生产流程和尺度问题,如何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规范与管理成为研究的重点。
四、媒介融合与创新传播模式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022年的研究将聚焦媒介融合对传播模式的影响,以及新的创新传播模式的发展。
五、媒体素养与公民素养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时代,媒体素养与公民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怎样提高公众对媒体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将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六、虚假信息与网络谣言的防控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蔓延,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2022年的研究将关注防控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策略、手段和效果评估。
七、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未来,研究将关注跨文化传播在推动民族复兴、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八、媒体监管与自律机制的创新媒体监管和自律在维护传媒生态和公共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22年的研究将关注媒体监管与自律机制的创新,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和媒体变革带来的挑战。
九、新闻传播学和新技术的融合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
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改革案例研究
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改革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始进行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改革。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案例为例,分析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探索和取得的成效。
案例一:培养全媒体人才广东某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通过开设全媒体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
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各种新闻传播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和实际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不同形式的新闻传播技巧,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时,学院还与媒体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新闻报道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改革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就业率大幅提升。
案例二:拓宽学科结构某省级新闻传播学院在原有新闻学专业的基础上,逐步增设了广告学、公关学、传媒管理等相关学科。
这一改革措施的背后是对新闻传播行业需求的准确把握。
通过拓宽学科结构,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加多元化的专业人才。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跨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交叉学习和研究。
这种改革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深度和广度。
案例三:加强实践教学新闻传播学院某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创新。
他们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例,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研究生。
比如,在采编实践课程中,研究生可以参与学校新闻媒体的日常运营工作,亲身体验新闻编辑的工作过程,培养自己的采编能力。
此外,学院还组织学生到不同的媒体机构实习,加深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增强实践能力。
这种改革模式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融合学术理论与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案例四: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某名校新闻传播学院与知名媒体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院与媒体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评估。
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新媒体时代,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应用及推广,网络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但是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本文提出了以项目驱动、跨学科合作、产教融合、媒体实习等方式为基本路径,从而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应对策略作者简介:谢启凡(1978.12-)男,汉族,广东恩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网络新媒体教研室主任,研究方面:影像表达引言当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所需。
而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自由与互动交流平台。
因此本文从新媒体环境出发探讨,如何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进行校园教育实践环节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促进我国未来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目的。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概述(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新媒体时代,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化、数字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而新闻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此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传媒工作者、新闻媒体人等角色群体,应肩负起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合格优秀人才队伍;也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由于受传统媒体环境所形成影响,促使部分高校教师对新媒体非常重视,忽视了其在传播实践中发挥作用而造成的“信息茧房”现象;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多样化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得学生对新闻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实践教学时,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进行指导。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历程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新闻传播学的教学方式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变革,课堂上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与学生地位平等。
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闻传播学专业作为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教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闻采访、编辑、制作、传播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复杂问题,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新闻传播行业的职业特点,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拟采访:通过模拟真实采访场景,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新闻写作:指导学生撰写新闻稿件,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3)新闻评论: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的能力。
2. 新闻编辑与制作新闻编辑与制作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稿件编辑:指导学生掌握新闻稿件编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新闻节目制作:让学生了解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掌握节目编辑、配音、剪辑等技能。
(3)新闻网页设计:培养学生掌握新闻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技能。
3. 媒介传播与传播效果媒介传播与传播效果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学生具备辨别信息真伪、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传播效果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新闻传播效果,了解传播规律。
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文
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文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受众接触信息传播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电视新闻传播要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抓住观众对新闻传播的注意力,就要有创造性思维表达方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文一:新闻传播业分工结构和运行方式研究【摘要】在现代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环境下,信息传输的主要形式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新闻向播音播放形式过度,通过鲜明的标题醒目展示信息,并以播音新闻载体将信息传播。
但是在现代高校音乐主播教育的体系创建上,还未建设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这就为现代社会的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增添了难度。
为解决这一教育体系内部的不足,本文从现代化的分工教学模式,以及社会运行方式进行总体的教学体系构建分析,并探究其改良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新闻传播业;分工结构;运行方式;播音主持教育我国在近年来的教育建设中,已经基本建设起较为健全的教育体系,而对于播音主持艺术形式的教育上,虽然有着较为健全的教育体系,但是伴随着近年来从业人员的不断扩展,在管理上,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为保证这一迅猛的发展动态,我们丛现代播音主持的教育体系运行方式一起新闻传播行业的管理结构上进行简要讨论。
一、播音主持教育体系的现代教育体系发展状况就目前我国的播音教育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广播电视播音和广播电视发展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而伴随着现代学科目录的应用理解,也需要完善对广播电视播音形式的改良。
在现代学科领域内,应用先进的教育结构体系进行教育改革建设,成为了会议整体的部署应用根本。
从我国电影电视部相关政策与管理部门成立之初开始,在这一会议体系的建设中,就已经开始逐步的成熟起来。
但是在近年来的社会实践教育中,应用语言学进行指导,并为学生展开科学化的体系认知,并完成对本科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内部设置,在这样的结构建设上,也实现对全面设施建设的整体调控,我们从文章的证明效益来看,这一情形的设施创建,是维持现有教育状况的根本。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对于培养优秀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升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就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更好发展。
一、现状问题1. 学科建设不够完善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相对滞后,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深入。
与此一些学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学科发展存在重复建设和片面追求声誉的现象,而忽略了学科整体的规划和布局。
2. 师资队伍不够强大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虽有一定规模,但整体水平不高。
一些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存在学术研究水平不高、科研投入不足、实践经验不丰富等问题,导致教学和科研水平无法跟上学科的发展需求。
3. 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加强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但是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实践基地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等,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4. 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脱节目前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与社会需求对接方面还存在差距,一些学校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由于学科建设水平不够,导致了培养出来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5. 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融合不足学术研究是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融合不足,一些学术研究成果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导致了学术研究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二、对策建议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扩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规模,加大引进和培养优秀师资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分析
由于 我 国新 闻传播 学研 究生 教育 的 起步时间较晚 ,从 1 9 6 1 年第一批 研究生 招生 入学 到 2 0 1 3年 ,共 走过 了 5 2载 春 秋。 因此学者们对我 国新 闻传播学 研究生 教育 的历史 脉络 进行梳 理是 目前研究 的 重要工作之一 。关 于这一类范畴 的研究 ,
避免重 复计算 , 此处笔 者把 “ 新 闻传 播学
研究生教育 ” 剔 除在外 ) 。 随后 , 笔者再输
入 “ 新 闻学硕士 ”和 “ 传播学硕 士”, 搜索 结果显 示关 于新 闻学硕 士教育 和传 播学
社会与 中国新 闻传播教 育 ” 高层 圆桌 会 议综述 》( 2 0 0 6) 、 党苗苗 的 《 当代新 闻学
是 温济泽 、 张玲 、 金洪海 、 王芳, 四人 分 别
硕士教育 的研究 文章分别为 5篇 和 1 篇。 然后, 笔 者又分 别输 入 “ 新 闻学博 士”和
“ 传播学博士”关键词 , 搜索结果显示 , 关
春 阳的 《 直击 中国传播 学博 士教育困境 》
( 2 0 0 8) 。 由此可 以看 出 , 2 0 0 6年 , 是 我国 学 界和业 界对新 闻传播 学研究 生尤 其是
于 新闻学 博士教 育和传 播学 博士教 育 的
文 章分别 为 3篇和 3篇 。 最后, 笔者 又输
博 士研究生教育 问题尤为关注的一年 。
3 、 方 法性 研 究
入“ 新 闻传 播学 博士 ”, 结果 显示关 于新
闻传播 学博士教育 的文章有 1 篇 。另外 , 笔者还分别输入 “ 跨 文化传播学教育 ”、
究生教育 中的研究规律与 不足 , 从 而对我 国新 闻传播 学研 究生教 育的理论研 究做一 次综述性 的归纳 。
我国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基于对84所高校国际化课程设置和国际交流的分析
2021·2(上)《科技传播》86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四川大学“立德树人”教改项目“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国际化教育模式、效果与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82404131072)。
作者简介:张玉川,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网络传播。
洪雪亭,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
我国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基于对84所高校国际化课程设置和国际交流的分析张玉川,洪雪亭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逐渐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途径是多样的,Bengt Nilsson 提出在地国际化和跨国教育两个概念进行概括。
而在地国际化核心在于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跨国教育突出表现为高校间的国际交流活动。
文章通过对国内84所高校新闻与传播教育国际化的个案分析,探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国际交流活动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当前新闻传播学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教育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交流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6-0086-03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想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高校必须发挥人才支持作用,结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实际,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有新的作为。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一文中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几种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高校层面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措施:一是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理论的探索,二是要创新课程设置。
教育部第四轮新闻传播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和校友会2020年参评高校共涉及84所高校,笔者结合现有研究结果,对84所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国际化进行内容分析与个案研究,通过国际交流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探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守正与创新——以舆论学课程为例
XINWENXUE- 1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的守正与创新—以舆论学课程为例◎康丽雯,林子涵[摘要]当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当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功能,践行新文科理念,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夯实学生人文底蕴,增强学生实践技能。
文章以舆论学课程为例,分析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挑战,阐述舆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方面探索舆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优化课程设计,强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对接与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考核方式,强化任务驱动和过程管理;最终,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学生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促使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新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舆论学当前,媒介生态的变革对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新闻传播实践必须适应网络传播的底层逻辑,重构新闻传播业态,加速转型发展。
新闻传播行业的变革也进一步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促进新闻传播实践的市场化、技术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因此,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满足新的发展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新闻传播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发挥社会作用。
一、问题与现状: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挑战当前,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媒体迎来机遇和挑战,ChatGPT 的出现再度引发人们对新闻传播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未来趋势的讨论,社会发展也不断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一)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深,协同育人效果不显著目前,互联网在为大学生提供海量信息和广阔表达平台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群体认知、情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
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主要围绕着新闻传播的原理、规律和技术进行,很少涉及到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在理论研究上,缺乏前瞻性和包容性,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实践教学脱节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脱节的问题。
随着新闻传播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很好地适应这种需求。
学校和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无法顺利适应工作环境。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高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但也有一些地方的高校由于资源匮乏,难以提供足够的教学条件。
这导致了新闻传播学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无法形成统一的教学标准。
四、行业需求与教育培养脱节新闻传播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培养却存在脱节的问题。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很好地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行业的工作要求,导致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针对以上现状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一、加强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视野在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领域,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视野,注重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融合。
鼓励学者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关注新媒体技术、传播规律、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二、优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与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政府需要加大对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整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同时由于传媒产业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教育增长更超过了其他专业,新闻传播学科的超常规发展带来的矛盾尤为突出。
其中进入21世纪以来,各高校争办新闻传播院系,这些新办新闻传播院系办学条件简陋、招生过滥,已经严重影响了新闻传播教育的整体水平,需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1978年全国只有5所新闻院系,5个新闻学教学点,至2008年底我国高校设立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点达到了877个,其中新闻学267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88个、广告学323个、编辑出版学64个、传播学31个、媒体创意4个;1978年全国新闻专业学生仅有300a左右,1983年增加到2814名,到了2009年在校新闻传播学本科生16万,加上研究生、博士生高达25万,而全国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才20万人。
而号称天下第一大系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从1924年创办,到1952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为止,一共才培养343名毕业生,我国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已严重供大于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注册高校中开设新闻学及相关专业的院校约占85%,19951999年,新增新闻学与传播学类专业点50多个,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2000-2004年,新增335个,平均每年增加70个左右;2005-2006年,新增202个,平均每年增加101个。
可见当前我国大部分新闻传播院系都是2000年以后开办的,由于这些新闻传播院系办学历史较短,影响力较小而容易被忽视。
受到适龄高考毕业生减少、大学就业难、学生低龄留学等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减少,2008年高考人数为1050万人,到了2011年降至933万人,这给急剧膨胀的新闻传播教育带来巨大压力,尤其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新办新闻传播院系,它们将面临着生存还是灭亡的压力,如何办好这些院系的新闻传播专业是一项需引起重视的紧迫任务。
因此本文试图分析这些新办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二、新办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办新闻传播院系办学历史短,处于探索阶段,师资、教学、实习、就业等都还不成熟,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点扩张过快,招生过滥
如前所述,近年来新办新闻传播院系教学点增长速度递增,并且这些新办院系的招生能力远远超过其承受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高校每年每专业平均招收本科生一般不超过50.人,但新办院系动辄就招生二三百人。
东北一所著名师范大学的传媒科学学院是由原来广播电视学院和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合并建成,而广播电视学院的前身是电化教育系,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图书馆学系,2007年学院已经有了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图书馆学、广告学等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多达1200人,硕士研究生也有200多人。
成立于2002年7月的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含汉语言文学系、新闻与传播学系、社科德育部、中国学术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中日朝韩关系研究中心、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和媒介发展与战略传播中心八个教学和研究单位),其网站上显示在校本专科学生1494人:
(二)师资力量缺乏,课程陈旧
良好的大学教育依赖于一流的师资队伍,但新办新闻传播院系历史短,并且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缺乏积淀,一线教学人员较为缺乏,如始建于1984年的上海政法学院,2004年刚刚被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2007年该校的社科系申报的新闻学专业被批准建立,但就在2007年4月,该校还在大量招聘新闻学专业教授、博士,并且注明紧缺。
一些反映最新技术的新媒体教育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教程编写的滞后而难
以开展,即使开展效果也不明显。
另外,新办新闻传播院系往往从所在学校的中文系(文学院)或其他相关文科专业中独立出来,课程设置还不够全面、丰富,有些课程因师资缺乏而无法开设,或者外请教师,从而无法保证课程建设的连续性。
(三)硬件设备简陋
从学科特点看,与文学、哲学、历史等传统人文学科不同,新闻传播学与实践结合紧密,随着技术的进步,不要说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摄、录、编、播等教学环节需要重投入,就是传统的报纸也告别了铅与火的印刷,采用电子编排、激光照排,新闻教育走向高科技化,新闻传播成为一种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教育,新闻教育只有高投入,才能高回报。
但新闻传播专业一直被当做是普通的人文学科来建设,成为短平快的廉价教育,投资少,见效快,长期以来新闻学科资金投入少,而由于新办新闻传播院系多是非重点大学所办,这些非重点高校整体办学经费就很有限,这样有限的办学经费摊到新闻传播院系更是捉襟见肘,要拿出大笔资金来投资新闻摄影、网络编辑等方面的实验建设几乎不可能,从而限制了新闻传播院系所需要的摄录、编排等设备建设,阻碍了实践课程的教学。
(四)实习机会少,就业欠规范
新办新闻传播院系的历史短、影响小,缺乏充足的毕业生资源和人脉关系,因此无法像一些老牌新闻传播院系可以与新闻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0年10月28日北京电视台与京城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7所名校签约共建实习基地,新办新闻传播院系就难以获得这样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