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组进行数学《连续退位减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记录

合集下载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间的同课异构,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2.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推动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活动内容1. 确定同课异构课题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同课异构课题。

2. 教师备课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3. 教师上课各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授课,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4. 教学反思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 教研组评课教研组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进行评课,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四、活动过程1. 教师备课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例如,教师A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B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表示方法。

2. 教师上课教师A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B则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反思教师A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对学生个别问题的解答不够充分。

教师B则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不够。

4. 教研组评课教研组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评课。

教师A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她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B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认可,但教研组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五、活动总结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教师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记录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记录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组织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教研是指教师以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摩、交流与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

二、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内容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内容为《美术课程设计与实施》。

美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2.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为周四下午2点至4点,在学校美术教室进行。

3.确定活动形式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展示、教学过程观摩、交流讨论和教学反思。

三、活动实施1.教学设计展示参与活动的教师各自设计了一堂美术课的教学方案,并在活动开始前提交给组织者。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

2.教学过程观摩在教学设计展示后,每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堂美术课的实施。

其他教师则以观摩者的身份进入不同的教室,观摩和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

3.交流讨论实施完教学过程后,全体教师在美术教室集中进行了交流讨论。

每位教师都就自己的教学实施情况,以及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享。

大家对于教学中的难点、亮点、改进意见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4.教学反思交流讨论结束后,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四、活动效果1.教学设计多元化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充分展示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采用了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促进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资源使用也各具特色,有的教师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有的教师则注重了手工制作。

2.教学互动性增强在观摩其他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仅是观摩者,也是参与者。

大家积极参与互动,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取长补短。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3篇)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共研共进”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

3. 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1)确定同课异构主题: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选定了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研讨内容。

(2)分组:将参加活动的教师分成两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

(3)教学设计:每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设计。

2. 课堂教学展示(1)第一节课:由第一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第二节课:由第二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 评课交流(1)听课教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4. 总结反思(1)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的努力和成果。

(2)教师们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总结1. 本次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2. 教师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风采,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3.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同课异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5.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五、活动建议1. 建立长期稳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机制,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展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2. 通过观摩和研讨,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反思与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 通过交流与合作,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过程1. 教学展示(1)教师A:以直观演示为主,通过画图、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师B:以故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存在,进而引入分数的概念。

2. 教学研讨(1)观摩教师A的教学,研讨其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2)观摩教师B的教学,研讨其教学设计的创新点和可行性。

3. 总结与反思(1)教师A和教师B分别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教研组全体成员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成果1. 教师A的教学设计注重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但课堂互动性稍显不足。

2. 教师B的教学设计以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环节较为紧凑,部分学生可能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3.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纷纷表示要继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活动总结1.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他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2. 通过观摩和研讨,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了新的认识。

3.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记录(3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过程1. 选课与备课活动前期,我们精心挑选了《圆的面积》这一课作为研究对象,组织了三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三位教师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

2. 教学展示在活动中,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展示。

他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展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A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教师B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C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交流教学展示结束后,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三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 总结反思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他还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活动感悟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与其他教师分享了教学经验,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3.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小学(3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小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让教师们在同一节课中展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以此激发教师们的教学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4.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活动内容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研讨和总结反思。

1. 课前准备(1)教师分组:根据学科特点,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

(2)确定课题:每组教师共同确定一节课的课题,并围绕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3)备课:各组教师根据课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2. 课堂教学(1)教学展示:每组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观摩学习:其他教师观摩课堂教学,记录教学亮点和不足。

3. 课后研讨(1)交流心得:各组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2)总结反思:各组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4. 总结反思(1)评选优秀教学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展示和课后研讨,评选出优秀教学方案。

(2)撰写教学反思:各组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活动效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了教学水平。

2. 教研氛围浓厚:活动期间,教师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教师们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

4. 教学资源丰富:活动结束后,各组教师将优秀教学方案进行整理、汇编,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研活动数学同课异构(3篇)

教研活动数学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课堂教学,探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探索不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为课题,由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四、活动过程1. 第一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生活中的分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 第二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为切入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拓展”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活动总结1.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A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B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XXX小学线上“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活动记录表

XXX小学线上“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活动记录表

XXX小学“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为落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观摩、提高线上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现安排如下:一、活动目标“同课异构”: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师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学风格,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活动内容同课异构“同备、同上、同听、同评一节课”。

1.“同备一节课”就是参加活动的教师按教学进度组内选课题、认真备课、写出教学设计;2.“同上一节课”就是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线上执教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教学内容;3.“同听一节课”就是同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看执教教师回放;4.“同评一节课”就是同学科教师对执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建议后二次授课。

三、活动形式线上同课异构四、活动时间12月6日-12月9日五、参与活动学科四年级语文四、参加教师全体语文教师五、活动流程1.组内选课题、备课,教学设计分享至群内。

2.召开线上视频会议,参赛老师说思路,说重难点,说设计意图,同学科其他老师提建议;3.反思、修改教学设计,执教教师上课生成回放,发送企业微信群;4.同学科及其他学科教师看执教教师回放课;记录学习的亮点并反思。

5.教科室组织同学科教师线上互动议课,对课例进行剖析,参赛智慧分享、策略共建。

6.执教教师反思、修改、再上一遍,生成优秀案例。

八、活动安排表九、活动要求1.参与活动的每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观看)、思考上传的教学设计、课堂回放,研讨活动中积极发言,并将发言内容在每个阶段研讨结束后,发教科室王主任。

2.授课教师将三次教学设计及反思在活动结束后,交教科室。

3.活动简报的撰写由教科室负责。

附:教学设计模板五星坪小学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学科:年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记录表。

数学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数学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同题异构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旨在通过同一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学质量。

本教研活动以数学学科为例,旨在通过同题异构的形式,探讨不同教学策略,促进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题异构,使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2. 培养教师创新教学思维,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4.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教学内容选择本次活动选择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进行同题异构。

2. 教学设计展示(1)教师A:采用情境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分数的意义。

(2)教师B: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的意义。

(3)教师C: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教学反思与交流(1)教师A反思:情境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

(2)教师B反思: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教师C反思:生活实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

4. 教学改进建议(1)教师A:在情境导入环节,可以增加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师B:在小组合作环节,可以制定明确的合作规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教师C:在生活实例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数素养。

四、活动总结本次数学同题异构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教师们对同一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创新了教学思维,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

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同题异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记录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记录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的同课异构教学”为主题,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文的解读与教学设计,激发教师们的教学灵感,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

二、活动过程1. 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本次活动共有四位教师参与,分别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

他们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

(1)教师A:注重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讲解字词、句子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教师B:以阅读理解为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师C: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教师D: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学研讨课堂展示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大家分别对四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教师A:基础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乏味。

(2)教师B: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教师C: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道德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教师D: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好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学生陷入无目的的探究。

1. 教学风格多样化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教学风格的多样化。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活动中,四位教师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示了各自的教学特色。

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课同构、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记录

“同课同构、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记录

“同课同构、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记录上周五接到组长通知,叫我在本周做一个教研的讲座。

丁是,我在就同课同构与同课异构的概念,给他们做了一堂讲座,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记录如下:讲座内容:(一)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 WINDOWS图软件”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由丁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内容相同,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同。

异构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1、确定内容——2、个人准备——3、前集中研讨(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思想碰撞)——4、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并实施,同备课组成员进行教学观察(授课、听课)一一5、后集中研讨(备课组对所有课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教学有效性)一一6、自我反思,进入下一轮教研活动(二)同课同构:指同一教研组内的不同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课件、甚至是相同的板书进行执教,听课者对相同环节不同教师的课堂引用语言、启发的方式、采用的激励评价手段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记录, 课后进行教学效果等的测试。

再组织教研组成员对相关的记录情况和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最佳的课堂教学调控机制,并在新一个班级或新一课教学中进行推广实施。

基本特征:对比性:相同的内容和课前预设,但由丁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教学机制,便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而通过对这些不同的比较,能够使教师明白课堂上怎么做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反思性: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对丁同课同构教学记录情况的分析、比较是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反思的过程合作性:同课同构的前提是集体备课,体现了教研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合作能力。

数学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

数学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同课异构”,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题进行研讨。

三、活动流程1. 课前准备: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制作课件。

2. 课堂教学:分别由两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 课后研讨: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4. 总结提升: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方向。

四、教学展示1. 第一位教师教学展示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授:讲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 第二位教师教学展示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视频展示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授:讲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数的表示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同学异构教研活动(3篇)

数学同学异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数学同学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同学异构的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学异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推动学校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活动内容1. 同学异构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我们邀请了校内外的优秀教师进行同学异构教学展示。

展示内容包括:(1)公开课:邀请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2)研讨课:针对某一数学知识点,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研讨课展示,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微型课:邀请优秀教师进行微型课展示,展示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技巧。

2. 教学经验交流在同学异构教学展示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

交流内容包括:(1)教学设计:分享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管理:探讨课堂管理技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教学评价:交流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1)教材分析: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评价方法,促进教学反思。

四、活动实施1. 组织教师报名参加同学异构教学展示,确保活动质量。

2. 邀请校内外的优秀教师进行指导,提高活动水平。

3.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学习。

4. 开展教学研讨,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对活动进行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数学异构主题教研活动(3篇)

数学异构主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异构主题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旨在打破传统教研活动的局限性,以问题为导向,激发教师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异构主题教研活动,我们特举办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异构主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教师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4. 探索数学异构主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丰富教学内容。

三、活动内容1. 异构主题的定义与分类(1)介绍异构主题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特征及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2)分类介绍异构主题,如:问题解决型、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整合等。

2. 异构主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异构主题教学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及效果。

(2)经验分享: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异构主题的经验和心得。

3. 异构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1)设计方法:介绍异构主题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确定主题、设计问题、组织活动等。

(2)实施策略:探讨异构主题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策略,如: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探究学习等。

4. 异构主题教学评价与反思(1)评价方法:介绍异构主题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学生参与度、学习成果、教师反馈等。

(2)反思与改进:引导教师反思自己在异构主题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安排1. 时间:本次教研活动为期一天。

2. 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3. 参与人员:全校数学教师。

4. 活动流程:(1)签到入场:8:30-9:00(2)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及目标:9:00-9:10(3)异构主题的定义与分类:9:10-9:40(4)异构主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9:40-10:10(5)茶歇:10:10-10:30(6)异构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10:30-11:30(7)异构主题教学评价与反思:11:30-12:00(8)经验分享与交流:12:00-13:00(9)总结与反馈:13:00-13:30五、活动总结1. 收集教师反馈意见,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记录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记录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校计划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指由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对同一课堂进行研讨、观摩和交流的活动。

二、活动目的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2.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2022年5月10日上午9点-11点地点:教研中心会议室四、活动流程1.开场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简要介绍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一位教师是数学教师张老师,他将为大家展示一堂关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示范课。

张老师首先进行了教学目标的明确和课堂导入的设计,并通过一道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随后,张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在课堂上,他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讨论和交流教师们针对张老师的示范课进行讨论和交流。

大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讨:-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明确,与学科标准和学生需要是否相符;-教学导入的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合适,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情况,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4.第二位教师的教学观摩接下来是英语教师李老师的教学观摩。

李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堂关于“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示范课。

李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5.讨论和交流教师们对李老师的示范课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大家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活动对学生口语表达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研究报告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研究报告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研究报告作者:来源:《湖南教育·C版》2017年第02期一、问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整百、整十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同时它也是减法教学的节点。

通读教材,把握教学要求,我们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不但要求学生从两位数减法的经验出发学习三位数的减法,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减法计算的通法,进行多位数的减法计算。

从教材编排上看,三位数的减法只是将原有的两位数改成三位数而已,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内容,学生在计算时却频繁出错,这种情况一直困扰着众多教师。

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计算中频繁出错呢?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高计算技能呢?为此,我们数学组针对这一内容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1.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4名学生进行了教学前测,以下是前测的结果统计表。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在未学习这一内容时,三位数不退位的减法计算正确率是98.4%,然而在三位数退一位的减法计算时,正确率下降到78.1%,特别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正确率仅为40.6%。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学生忘记退位。

计算435-86时,个位上的5不够减,需要向十位上的3借1当作10,与个位上的5合成15,再减6,个位上得9。

计算十位时,十位上的3被个位上的5借去了1,十位上的3先减1,剩下2,2不够减时,又要向百位上的4借1当作10,和十位上的2合成12,再减8,十位上得4。

百位上的4被十位借去了1,百位上是3,所以得数是349。

在计算435-86=349的过程中,十位的计算最复杂,经历了减1(被个位上的5借去1),在十位上加10(向百位借1)的复杂过程。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忘记十位上的3被个位上的5借去1,十位上没有先减1就直接计算,于是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忘记退位的情况。

退位减法教研活动记录(3篇)

退位减法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退位减法作为小学数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教师对退位减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认识,提升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以“退位减法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对退位减法的概念、意义和教学目标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探讨退位减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退位减法概念及意义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对退位减法的概念、意义进行了阐述。

退位减法是指在减法运算中,当被减数某一位上的数字小于减数相应位上的数字时,需要向前一位借位,从而完成减法运算。

退位减法是学生计算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 退位减法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退位减法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设置“猜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退位减法的乐趣。

(2)注重直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过程。

例如,在讲解退位减法时,可以让学生拿出扑克牌,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借位的过程。

(3)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数位、数级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退位减法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讲解“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当十”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退位减法教学案例分享活动过程中,教师们纷纷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例如,一位教师分享了如何利用“算珠”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另一位教师则分享了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退位减法计算能力。

退位减法教研活动(3篇)

退位减法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退位减法是学习多位数减法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我们开展了此次退位减法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法则和运算步骤。

2. 提高教师对退位减法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退位减法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退位减法概念及法则的讲解首先,由教研组长对退位减法的概念、法则进行详细讲解,使教师对退位减法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2. 退位减法教学策略研究针对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展开讨论,共同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1)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2)设计有趣的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 退位减法教学案例分享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一些成功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运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

(2)设计“退位减法接力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3)利用“退位减法口诀”,帮助学生记忆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退位减法。

4. 教学反思与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以下是一些反思与总结:(1)教师应注重退位减法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

(2)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同课异构总结(2篇)

2024年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同课异构总结(2篇)

2024年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同课异构总结一、背景介绍2024年是我校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年份。

作为备课组组长,我带领备课组教师研讨了同课异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一学期的实践与总结。

本文将对这一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学实践提出建议。

二、同课异构教学概述同课异构教学是一种在相同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下,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差别化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将同课异构教学应用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三、同课异构教学的实施1.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确定教学内容:我们根据同课异构教学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再设计,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提高知识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

3. 设计教学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活动。

对于基础知识的学生,我们采用了直观感知的教学方法;对于拓展知识的学生,我们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知识的学生,我们采用了拓展性的教学方法。

4. 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5. 检查和评估:在每节课的结束,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评估,并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同课异构教学的优点1. 提高学习效果:同课异构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课异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3. 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同课异构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五、同课异构教学的不足1. 教师备课量大:同课异构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差异化设计,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三年级组进行数学《连续退位减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记录

三年级组进行数学《连续退位减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记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从课堂的提问,到学生上台计算整个过程中,老师们都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了进来,时刻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四位老师的教态亲切、大方。
三年级组进行数学《连续退位减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记录
三、全面关注学生、体现学生主体。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组进行数学《连续退位减法》同课异构教学研
讨活动记录
4月19日第一至第四节课小学三年级组举行了«三位数延续退位减法»练习课的同课异构,从这四节课的教学进程及教学效果来看,总体觉得是授课教员对教材的掌握,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对教学进程的驾驭才干都很强。

课上,四位教员各有风采,课后,教员们积极参与评课,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一、课前精心预备,教材重复揣摩。

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对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感到比拟笼统,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教员协助先生深入体会〝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不够减,再向百位借1。

〞这一个知识点,让先生了解〝退1作10〞,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打破了难点。

二、情境贯串课堂、积极调动先生。

«三位数延续退位减法»是一节计算课,计算课的练习教学往往是很单调有趣的。

这就要考验教员如何能让先生在幽默的情境中去计算,让先生掌握的不单单是计算的才干,同时掌握的也是处置生活数学效果的才干。

如林昌菊教员的看病我内行,〝啄木鸟看病〞这题的设计,她让先生自己发现效果,解说错曲解题进程,矫正错误,这样先生可以在处置效果的进程中稳固了知识。

三、片面关注先生、表达先生主体。

从课堂的提问,到先生下台计算整个进程中,教员们都尽能够多的让先生参与了出去,时辰吸引着先生的留意力,表达了以先生为主体的作用。

四位教员的教态亲切、小气。

总之这次同课所收获的东西很多,在自己以后的教学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值得我们各科教员学习、自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