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堂实录20
《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散步》课堂实录导语:《散步》一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散步》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
《散步》课堂实录师:同学们知道今天上什么课文吗?生:《散步》。
师:谁的《散步》,是莫老师的还是龙老师的?不好了,大家预习的是龙应台老师的《散步》。
老师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莫怀戚老师的《散步》,看来老师事先心怀叵测了,不过这样也好。
我们上课前有没有仪式的?生:有的,起立,上课。
师:好,上课!班长:起立!生齐: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样的课文一般我们是怎么学的呢?生1:先读题目,因为题目会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生2:弄清楚事情,这事情说明了什么。
生3:看看开头和结尾,弄明白写什么。
师:很好!还有吗?生4:要读出自己有共鸣的地方。
师:我们的学习习惯真好,边读边写的同学真不少。
差不多了,我们来分享下。
我们在阅读过程当中觉得哪些地方引起我们共鸣的。
生4:我觉得能引起我共鸣的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这里写出了我和妻子对大人的那份爱与责任,深知自己有肩负起赡养老人和教育子女的使命。
正如我和妻子来说,老人与孩子,也可以说是整个世界。
而对于读者我本身想法也是如此,也有这样的感受,感到身上有责任。
师:什么样的责任呢?生4:亲情。
生5:我觉得是倒数第一小节。
这里也是形成一种对比,因为妻子背起儿子,这里就好像是儿时的我与现在的母亲一样,现在是轮到我背起母亲,我觉得这是反应了一种儿子对母亲的感恩、孝敬,表现出一种真挚的亲子之爱。
生3:我想说的是第三段那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我觉得这里读起来给人一种悲戚的气氛。
师:什么气氛?生6:悲戚的气氛。
因为这里表达对母亲生命的渴求,他想让母亲多或一些时间,表达他对母亲真挚的爱。
师:有不同意见吗?我们把这段读一下,是不是有点悲戚的情感。
(学生朗读)你们读出了悲戚的味道来了没有?生:我觉得这里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希望,对于将来活得更好的一种希望。
《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师:我们今日学习的是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很精致的散文。
我们有三项阅读活动,读一下:(大屏幕显示)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尝语言师:我们开始第一项阅读活动,“理解文意”。
(大屏幕显示)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一。
(生阅读。
老师相机点拨。
)师:好,你试一下,答两个层次的内容:你的标题是什么,然后说明理由,开始吧。
生1:我的标题是——这一个世界的份量。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似乎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份量”就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她”背上的儿子,就说明四口之家虽然很小,但在心中就是整个世界。
所以要用“这一个世界的份量”师:真好,这一个世界的份量!她扣住了结尾,扣住了有哲理的谈论与感悟。
份量,就是老、少、壮这三代。
生2:我取的题目是:生活之美。
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个家庭之间的亲情,文章中不断表达着家人之间深厚的亲情,而且这个题目还表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似我觉得“生活之美”这个题目的确很好。
……生7:我拟的标题是“连续生命”,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三代人在小路上散步,这就是三代人生命的连续,而且走在小路上,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有待续的感觉。
师:对。
我觉得你这个标题也很好。
我们来看文章。
写生命是传承的,“我”作为中年人,有很重要的义务。
要呵护小的,善待老的,而且他在课文里面穿插了对生命的感受——春天来啦,新绿铺开展了,这都使我们想到了生命,很好啊!下面来看老师给拟的一些标题。
“三代同行”,这是最质朴的一个标题了。
还有“美满的家庭”,这也是很直白的。
“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责任”“背起整个世界”,还有“春意”。
这个题目就如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有点双关的意味,春天来了,春天是有意味的,那么我们这个家庭也有春意。
散步名师课堂实录
《散步》名师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叫什么名字?生:散步。
师:昨天有预习吧?有不认识的字词查过没有?生:查过。
师:查过什么字词啊?生:jiqi师:莫怀戚,莫怀戚会写了么?以前碰到过这个“戚”吗?生:碰到过,亲戚。
师:非常好,还有其他字词吗?生:sha师:哦,一霎时,什么意思呀?生:一刹那间,一瞬间。
师:哦,一刹那间,一瞬间。
一刹那的“刹”,一瞬间的“瞬”会写么?生:会。
师:嗯,真好!还有其他字词么?生:没有了。
师:没有就没有,要大胆的说,这说明我们基础很好。
随后,我们要记住文章里面的个别字词,注意不要写错了。
二、研读课文,细细品味师:好,我们的第二项预习作业是,把这篇文章的内容,用几句话把它说一说,试着说过吗?谁先来说一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生1:大概是写了作者和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和儿子,在散步的时候体现出作者的孝顺。
师:嗯,体现了儿子的孝顺。
内容上,有同学说,我还想再补充一点,补充的更完整、更清楚吗?大致的意思他已经讲到了,什么内容还有补充么?生2:体现了他们浓浓的亲情。
师:哦,浓浓的亲情,是你读出来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生2:从课文的注释里。
师:哦,从导读里面看出来的,很好,请坐。
师:好,如果咱们完整一点,散步过程中,遇到什么啦?生:分歧。
师:什么样的分歧呀?生: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师:结果?生:走了小路。
师:走了小路,那么从刚刚两位同学发言,一位同学看到了儿子孝顺,另一位同学看到了什么?生:亲情。
生3:我从中读到了儿子对母亲的敬意,以及母亲对孙子的那种关爱的心态。
师:哦,好的。
孝顺,不仅仅有孝顺,恐怕还有敬意,最后敬意这个词用的重不重?生:不重。
师:母亲对儿子、对孙子,那种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是不是体现啦?生:是。
师:好,还读出了什么?最后还记得那个镜头吗?走到一处不好走的地方?生:我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背起了儿子。
师:怎样背的?生: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教学实录共3篇
《散步》教学实录共3篇《散步》教学实录1本文旨在记录我在教授《散步》这一文学作品时的教学实录,包括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学生反馈等方面。
《散步》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之一,它以平凡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普通人的苦难。
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
一、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我首先查阅了《散步》的相关资料,熟悉了作品的主题和结构,和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以便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分层讲解。
其次,我制定了课堂教学的大纲,包括导入、分析和归纳三个环节。
导入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分析环节是重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中的细节,最后归纳环节是总结作品的主题与结构。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我通过一些热身小练习,如口语背诵、阅读理解等,在课堂中增强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然后,我利用习题、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提高,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根据问题的复杂度,在小组或小班中进行探讨或讲解,学生做好笔记,并在完整预习后,网上搜索资料,积极准备教学。
2、分析环节在分析环节中,我首先呈现一份简短的故事,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与《散步》中的情节进行对比。
然后,我重点讲解《散步》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情节描写,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内涵,理解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接着,我借助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演讲,结合学生自己的视野和立场,展开“语言、性格和思想”三个角度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3、归纳环节在归纳环节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画图和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梳理作品中的主题和结构,以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体系。
并且,我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完成一定的个人创作,可以是书信、日记、小说等,反映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现实的认知。
三、学生反馈在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学生的反馈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做了很多思考、产出了很多自己的文字,并对《散步》和鲁迅先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篇1导入: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哇,好惬意。
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乐融融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学生写课题作者)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全文,思考:“我”为何要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并思考)师:谁来说说“我”出来散步的原因?你好象掉了“生命”两个字,难道这样的景色还没有生命吗?你来读读,试着读出这勃勃生机来。
(生2读)读得怎样?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
“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
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初春田野的风光来说。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
(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
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
(学生齐声朗读)师: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师: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师:你来读读,可要读出有意思来哟。
我再来读读。
要缓慢些,抒情些。
师:那你就来抒情一下吧。
师:我真的好象看到那池塘里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呢。
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选择走了小路呢?师:“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师: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你觉得“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师:是啊,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他的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同学们的理解也表明了你们很懂事。
《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第一部分:主题导入师: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今天,让我们步入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和作者师: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
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著有小说《诗礼人家》《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
【课件展示】出示学习目标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生读: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重点)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领会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难点)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和履行责任的意识。
(重点)预习检测:1、字音检测分歧(qí)蹲下(dūn )煎熬(áo )鲜嫩(nèn )咕咕(ɡū)霎时(shà)粼粼(lín )2、重要词义检测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分歧:意见不一致。
信服:相信并佩服霎时:短时间。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所,位置。
第二部分课文内容分析主要内容概括师: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个词概括)生:散步师:一句话概括生: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初春在田野散步整体感知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生:亲情生:责任生:生命板书生命、亲情、责任第三部分深入探究同学们从哪些地方读出的?请从文中找一找自主探究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利用圈画批注法找到相关的语句,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在小组内讨论。
小组合探请同学们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组长带领,人人参与,并选出发言代表;做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全班合探师出示展示要求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生自主发言(师板书。
)生:生命主要体现在田野的景物描写中: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2、这南方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出示课文插图)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
生: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背起一个老人,一个中年妇女背起了一个小孩。
生:看到当时的景色很美,有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菜畦。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到画面上的男人很孝顺,他能够背起他的母亲,可见他爱他的母亲。
师:爱,体现在“背”这个动作上。
生:我感到这一家人特别的和睦,特别温馨。
生:我想起了一个场景,好像是1994年,那时我还非常小。
我们温州发了一次洪水。
我、奶奶、父亲和母亲被洪水困住了,后来我的父亲背起了奶奶,母亲背起了我,情景虽然没有像课文里描写的那么美,因为我们是在逃生,情况比较紧急。
但仍然很让人感动。
师:范温特同学能够触景生情,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非常好,连老师也被你深深地感动了。
生: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师:亲情是人间至情,是人类诞生以来长写不衰的话题,莫怀戚的《散步》就是一首亲情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作一次心灵的散步。
师:下面就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初步感受。
生:这是一次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田野散步。
生:这是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生:这是一幅共享天伦之乐的精彩画面。
生:这是一件在散步中发生分歧又及时解决分歧的事情。
师:这确实是一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
但作者却通过一家三代郊外散步这一点小事来体现亲情这个大主题。
真是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下面请大家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老师先请四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
听完之后,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准备发言,在发言之前,请学生先与同桌交流。
)师:老师特别喜欢同学凝神静思的神情,也非常喜欢刚才大家与同学一起交流时的热烈场面。
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动静结合,令老师感到很欣慰。
下面请同学回答老师让同学朗读之前提出的问题:你觉得课文中哪句话体现了感人的亲情?(学生纷纷举手)师:很多同学都举手了,很好。
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师:同学们一定看过《给妈妈洗脚》这则广告,疲惫的妈妈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
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质朴地,同样感动着你我的散文《散步》。
(板书课题)师:首先请大家根据活动单提示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从中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的问题。
生1: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从了我。
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
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我们一家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师:恩,文中出现了一家四口,分别是我、妻子、母亲、儿子,你最喜欢谁呢?请大家结合课文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板书:我、妻子、母亲、儿子)朗读体会情感。
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谁?生1:我喜欢文中的母亲。
她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奶奶为了孙子,走了小路。
文中说“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学生朗读)生2:我喜欢文中的妻子,她很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课文里说:“妻子呢,在外面,他总是听我的。
”她对婆婆没有不孝顺的表现,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丝毫没有争执。
一般说,婆媳关系更为要紧。
这篇短文在妻子身上着墨不多,但是隐隐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意思,为人妻,为人儿媳,理当如此。
(学生朗读)生3:我喜欢文中的儿子,他天真、聪颖。
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的话充满生活情趣,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同时还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儿子也很懂事,文中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散步》教学实录9篇
《散步》教学实录9篇《散步》课堂实录篇一《散步》教学设计章节名称七年级上册第22课---《散步》计划学时一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繁杂的文章,但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中,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着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学习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水平,通过阅读能读懂课文,通过老师的点拨,将文章的重大主题理解出来。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圈点阅读法,画出重点语句,讨论句式结构,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以这些语句为脉络联系全文及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爱他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小事中感受亲情的珍贵。
2.揣摩语句的含义,品味对称的句子,学习语言。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1.课文结尾有何深刻的含义?2.“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设计思路在《散步》教学中,我将学生自己的“悟”贯穿始终。
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同伴们之间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个性表达,又有探讨论辩;既有对原著的揣摩诵读,又有独局匠心的品评、分析,理解文中的深刻含义,联系全文及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依据的理论重视朗读,注重感悟。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语5分钟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学生讲述事例,谈感受。
激发同学带者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2.朗读课文。
3.整体感受。
20分钟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2.朗读课文。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完美版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散步》。
师:请翻开课文,接着老师的话来说话:让我们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生1:浓浓的亲情。
师:亲情。
生2:一个动人的故事。
师:故事。
生3:生机勃勃的春意。
师:景色。
生4:深刻的体会。
师:感悟。
生5:责任感。
生6:和谐的家庭气氛。
师:说得都很好啊。
师:请一起读起来(屏幕显示):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生齐读)师:看,“它”比你们说得生动些啊。
(评:这是匠心独运的课始。
用余老师的话说,是“开课揭题,直入情景”。
老师引导着学生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文。
给学生的话题“让我们走进《散步》,这里有……”巧妙地牵起了课文内容,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意境。
)师:这节课我们做三件事。
(屏幕显示):我们的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师:现在我们开始第一个阅读活动。
(屏幕显示):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师:大家看,老师并没有这样说——“这个标题表示你读出了这篇课文的主题”,而是说——“这个标题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这个味道要通过你拟的标题来表现。
好,开始动作。
(生考虑片刻,纷纷举手。
)生1:我拟的标题是“分歧”。
师:你是抓住了课文里的波澜、故事里面的一个曲折,来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生2:我认为可以拟标题“美”,因为课文很美,里面有爱。
师:“美”字也可以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但是从这个标题看,表现的范围大了点,可以给这个标题加个限制。
生3:可以用“关爱”两个字,因为这一家人都互相关爱着。
师:关爱之美——因为有三代人浓浓的亲情。
生4:我拟的是“温情的春天”。
师:有诗意。
春天暗示一种生命力,一种暖意。
生5:可以把标题拟为“大路还是小路”。
因为一个分歧更能表现决定的重要性、更能体现责任感。
《散步》课堂实录-完美版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执教:凌宗伟班级:通州市金沙中学初二(1)(课前多媒体播放《我爱我的家》师生共同哼唱)师:同学们,唱这首歌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生:温馨。
生:亲切。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因为歌曲反映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
师:我们天天感受着家的温馨:这温馨在父母的关怀中,亲人的问候中,也在一家人的饭桌上,一家人的散步中……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就为我们再现了一家人的这种温馨。
我们先来听一下课文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媒体播放《散步》朗读录音)师:文中一家四口在散步时发生了怎样的事?生: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而“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师:分歧怎么解决的?生:“我”决定走大路,但“我”的母亲改变了注意走小路。
师:“我”为什么决定要走大路呢,母亲为什么又改变注意走小路了?生:“我”觉得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而“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所以决定走大路;母亲因固有的舔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改变了走大路的想法,同意走小路。
师:很好!本文写了一个我们身边时常发生的故事,可我们就很少有人去写,原因何在?生:因为太平常了,我们没去关注它!师:对!作文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和积累,我们同样可以“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刚才我们在听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语句?…………师:没注意没关系,我们再听一遍,请同学们注意了:你最喜欢文中那一句,为什么(多媒体播放《散步》朗读录音)师:记住:在听读的时候,及时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
师: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然后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子来交流,好吗?生:好!生:我喜欢文中第二段,因为春天是生命力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师: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也很喜欢,因为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寒冬到老牛,死老人”。
文中“今年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散步课堂实录
“我们”在“田野”“散步”——王君老师《散步》教学实录第一部分背读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年轻的经典。
它的作者是一位还活着的著名作家莫怀戚。
【投影展示课题和作者】师:莫怀戚是师大学的教授,是当年王老师的老师。
(生惊讶。
)师:很有名士风的一位才子。
穿着不讲究,当时不用手机,家里不安装,不开会。
他第二天如果要讲座,头天晚上学生就开始抢占教室位置。
他讲课啊,舌绽莲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随手写下一篇小文字,就成了经典——【投影展示】《散步》这篇年轻的、朴素的短文,同时入选大陆、、等各地中学教材。
获得无数人的喜欢。
它已经成为传奇。
师:请读第一句。
生读:我们在田野散步。
师:这是一幅多么神奇的画面!老师年龄越大,就越觉得神奇!(师画板书。
)师:这是篇精美的短文。
课前我邀请了我们班朗读特别棒的王智鹏同学跟老师一起为大家背诵这篇美文。
请同学们欣赏评价哟。
(生热烈鼓掌。
我和王智鹏配乐背诵。
一人一段。
我们都很动情。
)第二部分咀嚼“我们”师:今天我们就聊这幅图画中的三个关键词。
好,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我们”。
“我们”有哪些人?生:我,母亲,妻子,儿子。
(师板书。
)【投影展示】聊一聊“我们”:“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师:介绍一种聊的方法。
俗话说“言为心声”。
一个人说的话最能表达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现在我们就用演读的方式来聊。
你觉得谁挺有意思,你就把他的话读好,并且点评几句。
【投影展示】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生:我觉得子是个可爱的人。
师;你得把子的可爱读出来。
(生读。
)师:还不太可爱。
回到小时候,四五岁,五六岁的样子,寻找那种感觉。
注意重音。
(生再读。
注意了重音“也”。
众鼓掌。
)师:你觉得这个子就仅仅是可爱吗?角度可以丰富一点儿。
这么说话,这个子真!不要再用“可爱”这个词语了。
《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篇一: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
师:可以上课了吗?(得到回应)课文打开,看一看屏幕。
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精致的散文。
(读屏幕上的文字)(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我们将通过这样三个环节来学习(投影):我们的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二、理解文意师:(读屏幕投影的文字)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学生思考,完成活动。
师:可以交流了吗?(得到回应)你的标题是什么?说明理由。
生1:我拟的标题是:整个世界的分量。
课文第八小节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量指的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妻子背上的儿子,一家四口,虽然很小,但在作者和妻子的心里,却是整个世界,可见浓浓的亲情。
师:拟得很好,你扣住了结尾,很有哲理的结尾。
生2:我拟的标题是:生活之美。
本文通过一家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家庭之间的亲情和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师:是呀,家庭生活的瞬间之美。
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出亲情,他们的生活是和睦的、美好的。
生3:我拟的标题是:小路亲情。
一家人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作者尊重母亲,母亲疼爱孙子,体现了尊老爱幼,表现了一家人的和睦、互相体谅、互相关爱。
师:你抓住了小路,抓住祖母对孙子的呵护,可见作者也是有感而发,很有意味。
生4:我的题目是:亲情。
整篇文章就在写亲情,写互相关爱、体贴的亲情之美,我这个题目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师:写亲情、家庭生活、中年人的责任,亲情拟得很好,你读出了那种意味。
生5:我拟的标题是:情满小路。
本文有质朴的语言、有浓浓的情意,有一家人的协作,小路上洒下了浓浓的情意。
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1、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
2、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和主要事件(分歧)。
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
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
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了抢答和模仿电视节目的环节,把学生的情绪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总用时40分钟)【教学步骤】一、导入语(2分钟)配乐(钢琴曲 tears)故事导入: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
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
只好失望的回家,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
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
《散步》教学实录整理
《散步》教学实录整理林安福师:同学们,你们平常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散过步没有?散过步的举手。
生:(举手)师:哦!还不少!掌声鼓舞。
生:鼓掌。
师:有没有没散过步的吗?没散过步的举手。
生:(举手)。
师:唔!没散过步的同学今后多和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散漫步,好吗?掌声鼓舞。
生:举手。
鼓掌。
师:漫步是件很平常的事,但关键是你在这平凡的小事中,有什么观看、收获、感悟?今日我们要学习作家莫怀戚的《漫步》,信任会给你许多启示。
下面请同学们默看一遍课文,在默读中,将生字、生词、不理解的句子用符号标记出来。
生:默读课文,老师巡回检查。
师:下面我们开头学习课文。
请看第一句交代了什么?生:地点、人物、大事。
师:对!大事是漫步,地点在田野,人有几个?生:四个。
师:四口之家,几代人?生:三代人。
师:对!老、中、少。
我在家庭处于什么位置、地位?生:领头羊。
火车头。
师:比方形象。
生1:主心骨。
生2:中心人物。
师:对!还有不有其它说法?生:顶梁柱。
师:好!下面写漫步的缘由是……生:母亲生病、老了。
师:同学们有哪些词语来说明“老”?生:老眼昏花。
生:步履蹒跚。
师:这是从某一处形象老人。
生:老态龙钟。
生:年老体弱。
师:垂垂老矣的母亲大病初愈,更应当多散漫步,活动活动筋骨,呼吸呼吸新奇空气,观看观看漂亮景色,愉悦愉悦心情。
这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一片……生:关爱!师:母亲能够“熬”过来是多么不简单。
为什么用“熬”而不用“活”、“挺”过来。
生:未生病也可以说“活”,从“死”到“生”也可以说“活”。
生:“挺”带有与病与死抗争过来的意思。
师:对!“熬”比“活”、“挺”更精确,可说病得不轻,生病反反复复,从苦痛中摆脱而出,母亲与死神赛跑,与疾病抗争。
母亲同意一家外出漫步,有同学对“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下面加了符号,表示还有疑问不清晰,是吗?生:点头。
师:请发表下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是表示母亲很理解儿子对自己的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多媒体。
学生活动:听故事,情景剧,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课件显示),将学生带入情景。
之后由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导入新课:他的名字叫田世国,他在年过花甲的母亲身患尿毒症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瞒着母亲献出了自己的一个肾脏,使生命垂危的母亲重获新生,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却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田世国的义举,是对“亲情”二字的最好诠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叙事散文《散步》。
二、整体感知——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在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我”的语气、语调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
③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
“• ”
表示重读)(课件显示)。
三、合作探究
1、读写生字词
嫩(nèn)霎(shà )时水波粼(lín)粼(课件显示)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⑴ 散步的人物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⑵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⑶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3、根据以上要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4、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出这样加的依据。
(课件显示)
(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
(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妻子
(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儿子
5、教师: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是“爱”这条纽带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6、、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相亲相爱、理解谦让、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
7、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
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
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
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明确: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A、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满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
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并作简要赏析。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1)用得准确的词。
如“熬” “铺” “慢慢地”“稳稳地”等
(2)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以初春的生机来渲染生命的可贵与散步的愉快氛围)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衬托母亲在选择小路后的愉快心情),(课件显示)
(3)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课件显示)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教师小结:文章的语言优美,耐人寻味,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板书(课件显示)
B、教师:赏析文章精美的语言,让我们一同来回味,文章中最感人的画面在哪里?(朗读),其中,哪一句话富含哲理?是文章的主旨句?
(1)体会“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明确: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
要携幼的人生责任。
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明确:要尊老爱幼,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板书(课件显示)
五、课堂总结
听故事:孟郊《游子吟》(课件显示)
这是一个母爱的颂歌,亲切而真谆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普通常见的场景,流露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
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当我们亲爱的母亲日渐衰老、风烛残年时如何回报深深的母爱呢?让我们一起向莫怀戚学习吧。
六、课外拓展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
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动了感情的弦,有千言万语想
对知亲人倾诉。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
(要有真情实感)
例:严爱如山,伴着儿女们成长;父情似水,永远在心里流淌。
谢谢有这么一天,让我说爱你——爸爸妈妈。
不老的爸爸,你是我的长青树;幸福的爸爸,你是我甜蜜的思念;快乐的爸爸,你是我看不完的开心辞典!
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的更多。
祝福你——我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
(课件显示)
七、教师布置作业
1、仿照例子写对联
例: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2.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