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312-2009)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防控规范(WS312-2009)

医院感染防控规范(WS312-2009)

医院感染防控规范(WS312-2009)
概述
该规范旨在标准化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以确保医疗环境的安
全和患者的健康。

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要点:
1. 医疗环境管理
- 要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确保无菌操作。

- 采取适当的清洁消毒措施,包括定期清洁检查和设备维护。

- 对污染和有害物质进行合理储存和处理。

2. 医护人员卫生
- 医护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包括洗手、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和
做好防护措施。

- 培训医护人员如何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患者管理
- 严格遵守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隔离和治疗流程。

- 定期监测和检查患者的感染情况。

- 提供适当的患者教育,以增加他们对感染防控的意识和合作。

4. 医疗废弃物管理
- 对医疗废弃物实施严格的分类、封存和处理措施,以防止感染传播。

- 减少和处理医疗废弃物的排放和污染。

5. 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并定期评估和监测医院感染的情况。

- 及时报告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以上是《医院感染防控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为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和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医院和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并不断加强感染防控的工作。

WST310—2009

WST310—2009
建筑布局
– 照度 工作面/功能 普通检查 精细检查 最低照度 (lux) 500 1000 平均照度 (lux) 750 1500 最高照度 (lux) 1000 2000
建筑要求
清洗池
普通工作区域 无菌物品存放区域
500
200 200
750
300 300
1000
500 500
10:09:08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10:09:08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 • • • 制定依据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文 术语和定义
保持了一致性
10:09:08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 术语和定义
– 清洗
• 冲洗 洗涤 漂洗 终末漂洗
– 超声波清洗器 清洗消毒器 – 闭合 密封 闭合完好性 包装完好性
• 闭合:软包装 • 密封:采用粘合剂或热熔法
10:09:08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管理要求
• •
• • • • 医院: 集中管理, 统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内镜、口腔诊疗器械可依据有关规定处理,也可集中 由CSSD处理 外来医疗器械应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隶属部门:护理部?院感科?后勤部门?院长? 建设规划与质量管理 鼓励符合要求并有条件医院的CSSD为附近医疗机构 提供消毒供应服务
10:09:08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管理要求
CSSD:
• 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 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 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 的应急预案。 • 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 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
10:09:08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XXXX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为规范医院内感染暴发报告,尽早采取应急措施,提高处置能力,预防、控制感染暴发及其造成的危害,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XX)73号)、《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及职责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预案等,对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落实并执行医院感控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规定,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医院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通过监测并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倾向和隐患,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各科室/病区感控小组的应急预案应有培训或演练,发现疑似感染暴发或感染暴发,应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不得瞒报、迟报或缓报。

二、暴发报告(一)临床科室经治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临床症状相同或相近的感染病例,尤其是病例间可能存在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共同暴露因素或者共同感染来源时,无论有无病原体同种同源检测的结果或检测回报结果如何,都应当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报告医务处、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医院感染管理科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当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于12小时内向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及所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

1.5例以上疑似感染暴发。

2.3例以上感染暴发。

(二)医院内各级医务人员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卫办[2005)288号)的要求,立即上报相关责任人(责任部门),保证医院在2小时内向芜湖市卫健委报告,并同时向所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

4-19-8-1 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4-19-8-1 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创建资料目录
【项目】:4-19-8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基本要求】:4-19-8-1 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C】:
1、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 s/T 31 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2、有监测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保证信息质量,保存原始记录文件。

【B】:符合“C”,并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定期(至少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有会议记录或简报,定期(至少每季度)发布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对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提出预警和改进诊疗流程等建议。

【A】:符合“B”,并
1、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真实、准确、完整,能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持续改进案例。

【资料目录】:。

卫生部通告 卫通[2009]10号

卫生部通告 卫通[2009]10号

卫生部通告卫通[2009]10号
关于发布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
现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一、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
(一)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二)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三)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二、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
(一)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二)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三)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以上标准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告。

二〇〇九年四月一日。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监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监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监测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共13项,首当其冲的是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能够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那么国家规范对于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监测有哪些要求?发病率如何计算?监测方法都有哪些?根据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指标,评审专家关注点又在哪里?1、什么是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调查?其意义是什么?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监测,能够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也是反映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主要计算指标是发病率,计算公式如下:2、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指标计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①计算全院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时:分子: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人数。

分母:确定时段曾住院的患者人数,即同期出院人数加上期末在院人数之和。

统计时段内同一位住院患者曾N次入院,统计全院住院人数时计为N。

②计算某病区发病(例次)率时:分子:确定时段监测目标病区住院患者中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人数。

分母:确定时段曾在监测目标病区住院的患者人数。

统计时段内同一位住院患者曾N次入院,均入住监测目标病区,统计病区住院人数时计为N;统计时段内同一位住院患者在1次住院期间曾N次入住监测目标病区,统计病区住院人数时计为1。

③分子纳入群体: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获得感染而出院后发病的住院患者。

④分子排除群体:慢性感染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并在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患者(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水痘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检测到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感染症状的患者、由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因子(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引发炎症的患者等。

⑤分母纳入群体:住院患者。

⑥分母排除群体:没有实际住院就退院的“住院患者”、产科中跟随母亲的新生儿。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8个技术标准附件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8个技术标准附件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8个技术标准附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标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自2006年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印发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等8个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标准(见附件,可在卫生部网站卫生标准子栏目中查阅)。

为切实做好相关技术标准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水平,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二、深入学习,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标准培训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标准是卫生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增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标准的培训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各项工作要求,增强医疗安全意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全体人员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强化并落实医院感染防控责任,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三、突出重点,贯彻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各项要求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标准,结合实际,切实做好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312-2009)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312-2009)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312-2009)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312-2009)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其他有住院床位的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引用文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术语和定义:1.医院感染监测: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全院综合性监测: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4.目标性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5.抗菌药物: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6.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7.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总剂量除以出院患者人数。

每日抗菌药物使用量的规定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是指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测住院患者每日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应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医务人员。
监测内容(最小数据量要求)
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 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 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切口类型 (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污染切口)。
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 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院 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 抗肿瘤化不治疗、免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 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设施要求 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 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医院 感染监测设施运转正常。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全院综合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B进行。 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C进行。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具体
监测方法按照附录D进行。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E进
术语和定义
抗菌药物使用率 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 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 剂量。
与护理记录、实验室与影像学报告和其他部门的 信息。 病原学信息的收集包括临床微生物学、病毒学、 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收集和登记患者基本资料、医院感染信息、相关 危险因素、病原体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WST310—2009

WST310—2009

10:09:08
压力蒸汽灭菌所需时间
灭菌时间(min) 物品种类 硬物(裸露) 硬物(包裹) 织物包 121℃下排气 132℃预真空
(102.9kPa ) (205.8kPa )
132℃脉动真空 (205.8kPa ) 4 4 4
15 20 30
4 4 4
压力蒸汽灭菌全程所需时间
121℃下排气: 数小时 132℃预真空: 约25min 132℃脉动真空:29~36min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132℃)所需最短时间*
物品种类 不带孔物品 带孔物品 不带孔+带孔物品 灭菌时间(min)
下排气
3 10 10
预真空
3 4 4
正压排气法
3 3 3
*:灭菌物品裸露
•宜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 •可不包括干燥程序;运输时避免污染; •4h内使用,不能储存
干热灭菌方法
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处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 和锈斑 功能状况
– 不合格者重新处理
• 带电源:绝缘性能检查
器械保养
– 润滑剂使用
可否使用石蜡油?脂溶性?水溶性?医用的?
10:09:08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包装
• 器械与敷料分室包装 • 包装体积和重量 – 器械≯ 7kg,敷料≯ 5kg – 下排汽≯ 30cmX30cmX25cm 脉动真空≯ 30cmX30cmX50cm • 闭合式包装与密封包装 • 硬质容器:安全闭锁装置 • 包装标识:
建筑布局
– 照度 工作面/功能 普通检查 精细检查 最低照度 (lux) 500 1000 平均照度 (lux) 750 1500 最高照度 (lux) 1000 2000

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要素】
1. 医疗机构根据卫生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在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章程和管理责任。
2. 医疗机构应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穿于本机构的所有 医疗活动中。
3.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本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 个环节进行指导。
4.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 违法或严重违规事件。
医疗机构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应当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医院感染暴发报 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报告。
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传播,医 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 菌的医院内传播。包括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实施手卫生和隔 离措施、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 环境清洁卫生管理等。
【评价要素】 1.医院应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
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制度,有具体措施,有执行的记录。 2. 医务人员有接受相关知识及法规的培训,并有记录。 3.医院的重点部门如ICU、新生儿病房、手术室、内镜室、
消毒供应中心(室)、口腔科等的消毒与隔离工作符合有关 法规与标准要求,有记录;现场抽查上述部门的工作是否 符合要求。 4.医务人员的防护符合标准预防的要求,配备有必要、合格的 防护用品;现场查看医务人员的防护是否合格及防护用品 的种类、数量与产品的合法性。 5.有能满足消毒要求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且这些产品符 合国家的有关要求;具体查看这些产品是否为合格产品。 6. 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隔离制度与措施。
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机制,微生物 实验室采用规范方法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 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对耐甲氧西 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产超广谱p一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 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多耐 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的目标性监 测和反馈,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 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标准(WS312-2009)

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标准(WS312-2009)

WS312-2009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定WS312-2009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定1. 引言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组织管理2.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2.2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工作。

3. 感染预防与控制3.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包括感染监测、感染源控制、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个人防护等措施。

3.2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能力。

3.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感染源的控制,对感染源进行分类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4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

3.5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无菌操作的规范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6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3.7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 感染监测与报告4.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和趋势,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4.2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开展感染源调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5. 监督与评价5.1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2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督,对违反本规定的医疗机构依法进行处理。

6. 附则6.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6.2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为一份示例文档,实际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如有需要,请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修改。

释义: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释义: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释义: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每种多重耐药菌分别计算多重耐药菌定义来自于“DEHAI-49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细菌”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指标来源/文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五《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 F.5.4 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 F.5.5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构成比《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 F.5.5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 F.5.6 VRE占肠球菌属细菌的构成比公式: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住院患者中检出特定多重耐药细菌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检出特定细菌的例次数×100%计算细则:全院:分子: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检出特定多重耐药细菌的例次数分母: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检出特定细菌的例次数病区:分子:确定时段监测目标病区住院患者中同期检出特定多重耐药细菌的例次数分母:确定时段监测目标病区住院患者中同期检出特定细菌的例次数分子说明:分别统计“医院感染多重耐药细菌”中定义的九种多重耐药细菌统计检出病原体的归属时间段以住院患者检出病原体的“病原学检验标本采集日期时间”为准统计“实验室检出病原体的感染类型”为HA、CA、定植、HA重复、CA重复的多重耐药菌,不统计感染类型为污染的多重耐药菌住院患者检出病原体的“病原学检验标本采集日期时间”应在住院患者一次住院期间(从“入院日期时间”到“出院日期时间”的时间段),否则,应为错误数据统计住院患者检出病原体例次归属的病区应根据住院患者检出病原体的“病原学检验标本采集日期时间”和住院患者的入、出病区记录。

如:根据入、出病区记录住院患者甲在T1时间点住在D1病区,那么住院患者甲在T1时间标本采集检出病原体应归属D1病区纳入群体:有病原学检验的住院患者排除群体:“实验室检出病原体的感染类型”为污染的例次分母说明:分别统计“医院感染多重耐药细菌”中定义的九种多重耐药细菌统计检出病原体的归属时间段以住院患者检出病原体的“病原学检验标本采集日期时间”为准统计“实验室检出病原体的感染类型”为HA、CA、定植、HA重复、CA重复的多重耐药菌,不统计感染类型为污染的多重耐药菌住院患者检出病原体的“病原学检验标本采集日期时间”应在住院患者一次住院期间(从“入院日期时间”到“出院日期时间”的时间段),否则,应为错误数据统计住院患者检出病原体例次归属的病区应根据住院患者检出病原体的“病原学检验标本采集日期时间”和住院患者的入、出病区记录。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切实保障医院患者医疗安全与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三级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与实施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及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目标性监测工作,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现状,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出现,切实保护患者医疗安全与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二、任务目标通过实施本监测方案,了解全院医院感染情况,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危患者的管理,将医院感染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查找医院感染高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

三、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一)综合性监测:各临床科室均要开展的监测项目。

监测对象:各临床科室所有住院患者。

监测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医院感染情况,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等。

(二)目标性监测: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开展的监测项目。

包括以下监测:老年、长期住院的患者、化验室、电休克室医院感染监测监测对象:老年、长期住院的患者、化验室、电休克室的患者。

监测项目:医院感染四、实施步骤(一)前期准备工作监测开始前向各监测科室说明监测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与配合;对被监测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

(二)医院感染监测1.选定监测对象:所有住院病人列入综合性监测范围,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及重点环节的患者列入目标性监测的范围。

2.感染监控医生与监控护士应持续观察选定的每一位监测患者。

进行目标性监测的科室应每日定时登记检测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的方法: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及科室感染监控医生每日查看医生病程记录、检验报告单、护理记录、体温单等,了解患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全院综合性监测 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 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 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 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

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3 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

报告表见附录A。

4.3.1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4.3.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3.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4.4 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

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4.5 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示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

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4.6 人员与设施
4.6.1 人员要求医院应按每200张~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专职人员接受监测与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

4.6.2 设施要求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医院感染监测设施运转正常。

5 监测
5.1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5.1.1 全院综合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B进行。

5.1.2 目标性监测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
5.1.2.1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C进行。

5.1.2.2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D进行。

5.1.2.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E进行。

5.1.2.4 细菌耐药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F进行。

5.2 医院感染调查方法
5.2.1 患病率调查,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患病率。

具体调查方法按照附录G进行。

5.2.2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帮助了解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具体调查方法按照附录H进行。

5.3 监测信息的收集
5.3.1 宜主动收集资料。

5.3.2 患者感染信息的包括查房、病例讨论、查阅医疗与护理记录、实验室与影像学报告和其他部门的信息。

5.3.3 病原学信息的收集包括临床微生物学、病毒学、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5.3.4 收集和登记患者基本资料、医院感染信息、相关危险因素、病原体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