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的护理
踝关节骨折护理要点
踝关节骨折护理要点
1. 哎呀呀,一定要注意休息啊!就像让机器停下来检修一样,踝关节骨折了可不得好好养着呀!比如我那次骨折后,听医生的话乖乖躺着,恢复得就很好哟!
2. 记得抬高受伤的脚呀,这很关键呢!想象一下,把它抬高就像让它享受贵宾待遇一样。
我朋友就是这样做的,脚就没那么肿啦!
3. 冰敷可不能少哇!这就好比夏天给燥热的身体来个冰爽降温,效果超级明显的好不好。
我邻居受伤后就坚持冰敷,真的很有用呢!
4. 包扎可别马虎呀!这就像是给受伤的地方穿上一件保护衣。
我看到过有人包扎不好影响恢复的,那多可惜呀!
5. 别心急去走路呀,要等到恢复得差不多了才可以哦!就像还没做好准备就去比赛,肯定不行嘛。
有个熟人着急走路,结果又伤了一次,多遭罪呀!
6. 定期复查很重要哇!这就像给身体做体检一样。
我的一个亲戚就是按时复查,医生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呢!
7. 饮食上也要注意呀!多吃些有营养的,这就像给身体加油。
你想想看,你不给它足够的能量,它怎么能好好恢复呢?
8. 保持好心情也超重要的呀!别整天愁眉苦脸的,积极乐观一点嘛。
就像阳光能让花朵绽放,好心情也能让恢复加快呀!总之,踝关节骨折护理可大意不得,这些要点都得好好做到,才能让受伤的脚快快好起来哟!。
踝关节骨折如何护理
特别关注踝关节骨折如何护理颜敏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300)踝关节骨折再临床比较常见,通常由间接暴力引起,例如外翻、内翻以及外旋。
大多数患者认为骨折后只要休息就可以顺利愈合,这实际上是对骨折后护理的误解。
踝关节骨折后如何进行护理呢?具体措施如下:①组织专家讨论,对踝关节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表。
②了解患者的骨折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好日常护理。
③健康宣教,并列举积极配合治疗而痊愈的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
④患者因踝关节骨折,日常生活及行动不便,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⑤术后患者的机体需要更多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但由于胃肠功能较差,建议饮食以清淡、营养丰富、易吸收为宜,多吃水果、蔬菜和一些高蛋白的食物。
⑥在手术后恢复时,进行健康教育,加强肢体运动功能。
每天定期进行局部运动,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空间,保持良好的呼吸等。
观察固定针是否脱出,针锁、钳夹固定栓有无松动。
如发现钢针脱出,针锁、钳夹松动者,应及时调整,必要时拍片检查,以防骨折移位。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引导和帮助患者完成基本的日常行为模式,并应给予适当的鼓励。
⑦医患沟通:充分尊重其隐私和个人习惯,耐心的与患者交谈,并尽可能满足其治疗、护理和生活需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明确告知患者日常护理、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和治疗方法,避免患者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引起恐惧、焦虑等情绪。
制定一份符合实际情况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修复未受损部位的关节和肌肉,防止关节和肌肉萎缩,在趋于稳定后,应逐步引导患者定期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关节。
要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得患者主动进行活动。
⑧起居护理:基于踝关节骨折的特殊性,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
为了稳定病情、促进身体康复,必须做好患者起居护理工作。
观察夹板、石膏固定的骨突部皮肤,如内外踝部是否受压,发现红肿、有水泡,破溃者,应及时调换衬垫,薄者应加厚,脱落者应重新垫好。
踝关节骨折(脚、趾外伤)的护理常规
踝关节骨折(脚、趾外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神志、面容、表情、精神状况及局部情况。
2、生命体征的变化。
3、伤口情况。
4、患肢血管神经功能。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7)患肢制动,保持功能位,并将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
(8)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9)观察石膏内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健康教育要点1、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
2、根据医嘱及伤口恢复情况逐渐指导患肢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及被动运动。
四、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右踝骨折护理总结
右踝骨折护理总结1. 引言右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是指踝关节处骨折,其严重程度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的位置来确定。
在护理过程中,正确的处理和照料是至关重要的,以便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减轻疼痛。
本文将总结右踝骨折的护理要点和关键注意事项。
2. 护理要点2.1 评估和观察在护理过程中,评估和观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包括以下方面: -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疼痛水平; - 检查踝关节的肿胀、淤血和瘀伤情况; - 检查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2.2 疼痛管理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 - 确保患者舒适,提供合适的姿势; - 使用热敷或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 - 根据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3 骨折固定固定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重要措施。
固定方法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来决定: - 石膏固定: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骨折,如髌骨骨折; - 外固定:适用于多发性骨折或关节不稳定的情况; - 内固定:适用于复杂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
2.4 卧床休息对于右踝骨折的患者,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 - 使用垫高枕头抬高患者的右脚,以减轻肿胀; - 在床边放置必要的生活用品,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
2.5 营养支持饮食的营养均衡对于骨折康复至关重要:-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促进骨折愈合;- 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骨骼健康; - 充分摄入水分,保持身体水平。
3. 注意事项除了上述护理要点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3.1 皮肤护理固定的带石膏或外固定器材可能导致患者皮肤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 - 定时观察固定带的松紧程度,防止压迫创面; - 定期检查皮肤是否有发红、水泡或破损的迹象。
3.2 洗澡和个人卫生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是很重要的,但在洗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在洗澡时,避免水进入固定带或伤口; - 推荐使用湿巾进行擦洗,以减少移动和摩擦。
3.3 康复锻炼骨折康复过程中的适当锻炼对于恢复功能和强化肌肉是必要的: - 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 - 避免跳跃、奔跑等高强度运动,以免加重伤口。
踝关节骨折护理措施
踝关节骨折护理措施众所周知,在生活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踝关节骨折比较常见,其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护理方法,那么则会影响后期痊愈,甚至无法康复。
为保证患者能够快速回归到正常生活之中,需要对踝关节骨折护理加以重视。
踝关节主要是由两块小腿骨头与脚上一块骨头所形成的,其中两块小腿骨头是指胫骨与腓骨,一块骨头则是距骨。
其中,踝关节骨折的时候与单纯的踝关节扭伤相似,主要的症状包括:①疼痛,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疼痛现象持续存在,甚至恶化;②肿胀,在踝关节骨折之后局部出现渗血渗液以及软组织损伤。
③僵硬,踝关节骨折之后患者不愿意活动踝关节,从而出现关节僵硬的现象;④皮肤发生瘀斑,主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局部出血比较多,血液会渗透到皮下,导致局部淤青,形成瘀斑,另外假如骨折之后肿胀明显,则会导致皮肤张力有所增加,发生局部水疱。
因为踝关节承担了人体的所有重量,所以只有保证踝关节的稳定与灵活才能保证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在发生踝关节骨折之后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其中需注意到的一点是为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痊愈,需要从有效护理入手。
术前护理第一,做好紧急处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紧急处理,包括局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此外还需对患者踝关节骨折处肿胀与血压变化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给主治医生。
第二是进行心理护理,在踝关节骨折之后,因为疼痛难忍,且活动受限,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此外,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会产生抵触治疗的现象,对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
其中护理的内容是向患者讲解踝关节骨折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治疗的主要方法,并且要引导患者接受康复锻炼。
对于部分排斥治疗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围手术期所存在的问题告知给患者,这样一来可以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解决患者的疑虑,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
踝关节骨折如何护理
踝关节骨折如何护理我们大多数人听过的一般是踝关节扭伤,对于踝关节发生骨折这一情况相对更少。
但是在一些运动爱好者中,比如打篮球的青少年,出现踝关节骨折的概率会更高。
其他一般情况下的踝关节骨折几乎都是扭伤、车祸或高空坠落所导致的。
踝关节骨折一般伴随着踝关节脱位或踝关节半脱位的现象,其实踝关节还是比较容易受到创伤的,因为踝关节相对于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关节面小得多,其承受的重量就比膝关节和髋关节大。
如果发生踝关节骨折后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就很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前,我们首先要进行一个评估,这样才能对患者的情一有个更全面和详细的了解。
1.全身的一个评估首先就是评估患者的生命体特征;其次是一些指标情况,比如血常规、出血凝血时间等;然后是患者的一些资料,比如有无既往病史、现病史外伤史等。
1.疼痛评估主要是评估患者受伤部位的一个大致情况、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的程度、有无一些并发症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一般踝关节骨折都会相应地发生肿胀的现象,对于肿胀的程度、持续时间等情况也应做好相关记录。
1.心理评估该项评估主要是了解患者的一个心理情况,避免患者产生过激或者过度忧郁的不良情绪,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在做完上述评估后,我们再来详细了解一下踝关节骨折后的一些护理知识。
(一)术前观察术前对患者的受伤肢体进行一个定期的观察,主要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感觉运动情况,防止患肢出现过度肿胀和外部固定得太紧而导致的一个机体运输血液的障碍发生。
踝关节发生骨折后,多伴有胫距关节的一种脱位情况发生,导致踝关节的稳定性大大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个能够保持前足翻内收的石膏来对它起到一个临时的固定作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骨折部位所产生的疼痛感,也能减少骨折后内踝骨折端对皮肤的一种伤害,降低皮肤坏死的概率。
(二)肿胀护理如果踝关节骨折后,关节肿胀得厉害,可以将患者的受伤肢体用枕头垫着让其抬起到一定高度,这样可以让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肿胀的程度;同时也能听从医生的嘱咐,注射25%甘露醇到静脉中去来消肿。
踝骨骨折护理常规
踝骨骨折护理常规
概述:踝骨骨折主要表现为脚踝局部肿胀、疼痛、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
㈠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的变化。
2、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足背动脉搏动、趾端活动及皮肤的颜色、温度、肿胀情况的变化。
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手术治疗者术后应观察患肢伤口渗出情况。
保持外层敷料清洁、干燥。
㈡护理措施
1、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肢肿胀、疼痛,疼痛明显者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必要时给予冷敷。
2、预防踝部压疮,踝部软组织少应以棉垫保护骨隆突出;
3、患者应尽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屈伸练习及踝关节屈伸活动,早期不能做踝关节旋转及翻转,以防不利骨折愈。
4、石膏固定的病人,如肢体伴有持续性的疼痛,并进行性加重,立即通知医生。
㈢健康教育
1、予以饮食指导,戒烟、戒酒。
2、指导功能锻炼,在X线摄片证实有牢固的骨折愈合后,才能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并逐渐负重行走。
3、嘱其定时随诊。
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学习计划
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学习计划一、基础知识学习:1. 踝关节骨折的定义和病因:(1)踝关节骨折的定义:踝关节骨折是指踝部骨折,通常包括胫骨和腓骨的骨折。
(2)踝关节骨折的常见病因:运动受伤、跌倒、交通事故等。
2. 踝关节骨折的分类:了解踝关节骨折的分类,包括胫骨和腓骨的骨折类型和分级。
3. 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学习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及体征。
4. 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了解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和辅助检查方法,如X线、CT等。
5. 踝关节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学习踝关节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包括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关节僵硬等。
6.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原则:(1)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固定患肢、止血、镇痛等。
(2)保持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
(3)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静脉血栓等。
二、护理技能学习:1. 踝关节骨折的初期护理:(1)运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外固定、手术内固定等。
(2)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如床上起坐、肢体活动等。
2. 踝关节骨折的中期护理:(1)进行伤口的清洁和换药。
(2)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步态恢复等。
3. 踝关节骨折的后期护理:(1)进行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协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自我管理。
三、临床实践学习:1. 观摩实习:(1)参与临床抢救和急救病例的观摩实习。
(2)参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实践,包括初步处理、固定、护理和康复过程。
2. 独立实习: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评估、护理、康复指导等。
四、学习评估:1. 学习过程的考核:(1)书面考试:对学习知识的考核。
(2)技能实操:对护理技能的考核。
(3)临床实践:对实习情况的考核。
2. 教学效果的评估:(1)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
(3)临床能力的提升情况。
通过以上的学习计划,护理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士可以全面学习踝关节骨折的护理常规,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为踝关节骨折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踝部骨折护理常规
踝部骨折护理常规踝部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
人体在行走、跳跃等过程中,全身的力量及由此所产生的地面冲击力都集中于踝关节;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结构不完整,使得踝部在外力作用下极易损伤,在下肢所有关节中踝部损伤仅次于髋。
踝部骨折均属于关节内骨折,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
1 护理评估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1.2 踝部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局部肿胀、皮肤青紫等情况。
1.3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1.4 X线摄片、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2.1.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 复位后,早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瘀肿。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2.2.1 踝部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2.2 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有压迫,及时松解。
肿胀消除后及时收紧固定。
2.2.3 患足远端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脚趾活动情况。
2.3 给药护理2.3.1 早期遵医嘱内服损伤活血胶囊。
外敷消炎膏,每日1次。
2.3.2 中期遵医嘱内服加味琥潜丸,强力生骨灵胶囊。
外敷生药散+通筋散,每日1次。
2.3.3 后期遵医嘱内服加味琥潜丸强力生骨灵胶囊。
外敷通筋散+伏水散+生药散(冬季加干姜粉),每日1次。
2.3.4遵医嘱局部外敷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过敏,熬制中药散剂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2.4 饮食护理饮食宜补益肝肾之清淡食物,忌辛辣、油腻之品。
2.5 情志护理做好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紧张、恐惧、忧郁、焦虑的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6 临证(症)施护2.6.1 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按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2.6.2 手法整复后石膏外固定,按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2.6.3 需切开复位内固定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2.6.4 复位固定后,抬高患肢,将膝关节置于45°-60°屈曲位。
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
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一、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相关的诊断资料,包括骨折类型、骨折程度和是否有并发症。
2.检查患者的踝关节周围皮肤是否有破损或感染,必要时进行清洁处理。
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4.在手术前,给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5.给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合理安排饮食,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术后护理:1.观察患者的手术部位是否出现出血、肿胀或感染,并定期更换手术部位的敷料。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术后是否有疼痛、呼吸困难和感染的症状。
3.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
4.给患者进行床位护理,避免过分活动,减轻对手术部位的压力。
5.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促进康复,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6.定期进行X光检查,观察骨折是否愈合,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三、康复期护理:1.协助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和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和关节的功能恢复。
2.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伸展运动、强化运动和平衡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
3.提供适当的支具或矫形器,稳定踝关节,防止再次受伤。
4.教育患者关于踝关节保护的知识,如注意避免跳跃、奔跑等高冲击运动,保持适当体重,穿合适的鞋子等。
5.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踝关节骨折护理的常规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和康复期护理,通过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和指导,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疼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踝关节骨折护理方案
踝关节骨折护理方案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骨折,常见于高强度运动或意外受伤。
对于患者来说,除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外,术后的康复期也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踝关节骨折护理方案,包括术后护理、康复训练等。
术后护理1. 休息与保持患肢静止术后的第一周,患者需要保持绝对床旁休息,避免踝部的强烈活动。
为了避免创口变得污染,需要注意保持创口的清洁,并注意有效的休养与恢复。
另外,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患肢的移动,建议使用支架固定。
2. 通气护理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通气,防止胸部感染。
这包括清洁口腔,回吸突然异物,正确合理的清除部位,保持口腔清洁等手段。
3. 准备性练习在进行正常的康复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性活动。
这包括利用训练使用支架和锻炼患肢部位的活动。
4. 床位安抚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需要完善的床位护理措施。
包括保证正常的轮换睡眠,床的定位部位正确,床垫洁净整洁,避免局部压力,减轻楼上拖家带口之人空气污染等。
5. 格式化术后的巩固治疗对于康复的意义十分重大。
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能力。
康复训练1. 术后训练术后第一步是逐渐恢复正常的步态和肢体功能。
为了避免对患处的过度负荷,通常会采取一些能够缓解负荷的训练,例如水中的训练等。
2.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逐步回复运动能力的重要一环。
患者需要在医生或者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柔韧性训练,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
3. 功能训练恢复功能,提高运动能力是康复训练的核心任务。
为了防止关节接触处受到伤害,训练应该尽量减少关节的强烈、快速活动。
康复师应该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和肌肉力量。
结语踝关节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伤性骨折,术后的康复期也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以踝关节骨折护理方案为主题,介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技巧和相关的康复训练。
希望这些方法能给患者带来帮助,更好地恢复健康。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PPT课件
位于下胫腓联合上方的腓骨干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的损 伤,或韧带断裂或韧带附丽点的撕脱或二者并存
可编辑课件PPT
21
A:韧带联合平面以下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下型) A1:单纯腓骨骨折 A2: 合并内踝损伤 A3:合并后内侧损伤
B:韧带联合水平腓骨骨折(经韧带联合型) B1: 单纯腓骨骨折 B2: 合并内侧损伤 B3: 合并内侧损伤及胫骨后外侧骨折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
可编辑课件PPT
1
概要
踝关节骨折较为多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场上均易 发生。
踝部骨折加上踝部韧带损伤,占全身损伤的4%~5%。
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外翻、内翻或外旋等。
踝关节是负重关节,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若对位不好, 将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伤踝僵硬疼痛、行走困难、痛苦 甚大。
➢ 无移位,无关节分离:石膏固定于外翻或内翻位,6-8周 。
➢ 有移位,有关节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
可编辑课件PPT
27
治疗方法
Ⅰ型:双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8-12周。 Ⅱ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内踝:松质骨螺钉。 外踝:一般用钢板。 后踝:影像1/3-1/4关节面时,内固定。
Ⅲ型:切开复位内固定。
可编辑课件PPT
28
术前护理
1、患肢观察
定期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感觉运动情况,防止肢体肿胀和 外固定过紧导致的血运障碍。踝关节骨折后,尤其是严重 的双踝和三踝骨折,多伴有胫距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踝 关节严重不稳,针对此可以使用一个保持前足内翻内收石 膏托临时固定。这不仅可以减少骨折端的异常活动所导致 的痛苦,同时可以减少骨折脱位后内踝骨折端顶压皮肤所 造成的皮肤破溃和坏死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PPT课件
01. 踝关节骨折概述 02.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要点 03. 踝关节骨折的康复训练 04. 踝关节骨折的预防措施
踝关节骨折的定义
踝关节骨折是指踝关节周围的骨骼结构受到损
01
伤,导致骨骼完整性和稳定性受到破坏。
踝关节骨折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如跌倒、
02
撞击等。
踝关节骨折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可能累及其他部位
02 03
04
开放性骨 折:指骨 折部位皮 肤破损, 骨折端与 外界相通
闭合性骨折:指骨折 部位皮肤完整,骨折
端不与外界相通
踝关节骨折的原因
直接暴力:如跌倒、 撞击等
间接暴力:如扭伤、 拉伤等
疲劳性骨折:长期 重复性运动导致
病理性骨折:如骨 质疏松、肿瘤等疾
病导致的骨折
早期护理
02
学会自我调节,避免 焦虑和紧张
04
学会放松,保持良好 的睡眠质量
康复训练原则
早期康复:在骨折 愈合初期进行康复 训练,以促进血液 循环和关节活动
针对性训练:针对 不同患者和骨折类 型,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
安全第一:在康复 训练过程中,确保 患者安全,避免二 次损伤
循序渐进:根据患 者骨折愈合情况和 康复进度,逐步增 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03
等症状。
踝关节骨折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恢复关
04
节功能和预防并发症。
踝关节骨折的分类
单纯性骨折:指踝关 节的某一部分骨折, 没有累及其他部位
不稳定性 骨折:指 骨折端移 位较大, 需要手术 治疗
01 06
05
稳定性骨折:指骨折 端没有移位或移位较 小,不需要手术治疗
复杂性骨折:指踝关 节的多个部分骨折,
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要点
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要点踝关节骨折是指踝关节处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术后护理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的要点,包括术后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功能锻炼、饮食调理等方面。
一、术后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护理是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每日更换敷料,并定期进行伤口换药。
伤口愈合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二、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踝关节骨折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
疼痛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恢复,因此疼痛管理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方式进行疼痛缓解。
在用药方面,应遵医嘱正确用药,避免长期大量使用镇痛药物。
三、功能锻炼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来促进康复。
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包括主动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锻炼。
可以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外展等活动,同时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如腓肠肌、胫骨前肌等。
四、饮食调理踝关节骨折术后,饮食调理对于患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骨折愈合和组织修复。
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钙和磷等营养素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奶制品等。
同时,还要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生。
五、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可以加速康复进程。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拐杖、助行器、石膏鞋等。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并正确使用,以减轻对患者的负担,提高康复效果。
六、定期复诊和康复评估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康复评估。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评估可以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康复效果,对康复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七、注意并发症的预防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肌肉萎缩等。
为预防感染,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受凉。
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
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踝和三踝骨折,多伴有胫距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踝关节严重不稳,针对此可以使用一个保持前足内翻内收石膏托临时固定。
这不仅可以减少骨折端的异常活动所导致的痛苦,同时可以减少骨折脱位后内踝骨折端顶压皮肤所造成的皮肤破溃和坏死。
2.肿胀护理踝关节骨折后,关节肿胀严重,为了减轻肿胀,避免张力性水疱形成,可遵医嘱静脉滴注25%甘露醇以降低组织压,达到消肿的目的,同时将患肢垫枕抬高,以增加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另外,伤后24h内可以给与患者踝部冷敷,1-2次/天,每次20-30min 。
对于水疱形成者,如果水泡较大,可以消毒后用一次性空针在水泡最低位将水泡刺破,抽出液体或使液体流出同时使用烤灯照射使其保持干燥。
3.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足趾感觉运动情况,伤口渗出情况。
发现异常通知医师给遇紧急处理。
4.体位护理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如有石膏外固定,由于出血、组织反应性水肿等可以导致石膏过紧,严重时患者有疼痛麻木甚至影响肢体血运,应当及时处理,解除压迫。
5.心理护理因为疼痛,活动动能障碍,患者心情变得烦躁不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学会自我调节,必要时给予止痛药。
6.合理营养长期卧床,要合理安排饮食,以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平时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预防便秘,提高自身免疫力。
7.预防踝部压疮踝部软组织少,在夹板或石膏固定前,应在骨突处衬棉垫,防止踝部发生压迫性溃疡。
行骨牵引,应仔细倾听病人主诉,是否有骨折处以外的疼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8.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足趾背伸背屈),有促进功能恢复及消肿的作用。
术后护理1、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测。
妥善安置病人,遵医嘱正确卧位。
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20cm,促进血液循环以利消肿。
踝关节的局部肿胀将持续数月3、病情观察(1)观察渗血情况,因踝部手术中止血困难,术后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预防伤口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肿胀护理
踝关节骨折后,关节肿胀严重,为了减轻肿胀,避免张力 性水疱形成,可遵医嘱静脉滴注25%甘露醇以降低组织压, 达到消肿的目的,同时将患肢垫枕抬高,以增加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另外,伤后24h内可以给与患者踝部冷敷,1-2 次/天,每次20-30min 。对于水疱形成者,如果水泡较大, 可以消毒后用一次性空针在水泡最低位将水泡刺破,抽出 液体或使液体流出同时使用烤灯照射使其保持干燥。
辅助检查
X线踝关节正、侧、双斜位;胫腓骨全长像。
右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
辅助检查
三维CT
治 疗
治疗前应了解一些因素:
距骨与胫腓骨下端紧密接触,是骨折复位的 关键,因为两踝均通过韧带与距骨相连。 采用与损伤相反方向,将距骨与胫骨远端的 关系恢复正常,踝关节的解剖位置将恢复, 由于这一位置很难保持,故需用内固定。
术后并发症
踝关节手术的并发症在营养不良,骨质疏 松,糖尿病的病人中有所增加,并与局部 软组织损伤及肿胀程度有关。
1、关节僵硬
2、有感染的危险
3、创伤性关节炎
术后并发症
4、坠积性肺炎
5、静脉血栓
6、褥疮
7、便秘
8、骨筋膜室综合症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关节僵硬
背伸功能障碍是一个问题,如果不能迅速进行积极主动的 屈伸活动,应辅以正确的物理治疗,因为一些病人的屈伸 是无效的,关节镜松解和麻醉下松解操作的效果是有限的 和不成功的。多数病人能适应这种障碍,很少需要松解踝 后方软组织。 有医生建议用外固定器进行渐进的关节屈伸活动,少数情 况下可以考虑踝上的背伸截骨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术前半小时和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创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如敷料渗血较多或被污染, 及时更换,保持创口清洁、干燥。 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均衡膳食结构,增加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节分离,腓骨发生斜骨折或粉碎骨折
4、垂直压缩型 常由垂直暴力引起,足的位置使负重力的分 配不一,包括单纯的前后唇骨折和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
AO分型
外踝横行骨折、低于胫距关节面或位于胫距关节面水平: 下胫腓韧带保持完整
外踝骨折为斜形且自踝关节水平斜向后上方:下胫腓前韧 带有一定损伤 位于下胫腓联合上方的腓骨干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的损 伤,或韧带断裂或韧带附丽点的撕脱或二者并存
术后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 足趾感觉运动情况,伤口渗出情况。发现异常通知医师给 遇紧急处理。
2、体位护理
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如有石膏外固定,由于 出血、组织反应性水肿等可以导致石膏过紧,严重时患者 有疼痛麻木甚至影响肢体血运,应当及时处理,解除压 迫。
护理
2、心理护理 因为疼痛,活动动能障碍,患者心情变得 烦躁不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学会自我调节,必要 时给予止痛药。 3、合理营养 长期卧床,要合理安排饮食,以促进骨折 早期愈合,平时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预防便秘,提 高自身免疫力。 4、体位 因踝部骨折肿胀较甚 ,应将患肢置于高于心脏 10—15cm,促进回流,以利肿胀消退。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可能跟原发软骨损伤、感染后病理变化或复 位不良导致的病灶关节压力过高的关节软骨损害有关。有 时出现一前方骨赘,引起疼痛,并限制背伸,切除骨赘, 症状明显好转。更多情况下损害想当广泛,关节面已无可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挽救,这时,穿合适的鞋、减少活动、间断的支具保护剂 镇痛或抗炎治疗均难以改善症状,应考虑行踝关节融合固 定术。
多为骨与韧带的合并伤,应对骨折和韧带损伤同样重视和 处理。
解剖特点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青壮年。胫骨 远端内侧突出部分为内踝,后缘呈唇状突起为后踝,腓骨 远端突出部分为外踝。内踝、外踝和胫骨下端关节面构成 踝穴,包容距骨体。距骨体前宽后窄,踝关节背伸时,距 骨体和穴适用性较好,踝关节稳定,反之,则踝关节不稳 定而容易扭伤引起踝关节骨折。
后为距腓后韧带 (最强韧)
解剖特点
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 胫距前韧带(深层) 胫跟韧带 (浅层)
胫距后韧带(深层)
踝关节韧带结构
踝关节韧带结构
踝关节韧带结构
踝关节运动
踝关节属屈戌关节,主要运动是背屈和跖屈. 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关节窝内, 关节较稳定.但在跖屈时,由于较窄的后部进入关节窝内, 于是足能作轻微的侧方运动.此时关节不够稳固,故踝关 节扭伤多发生在跖屈的情况下.
治疗方法
Ⅰ型:双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8-12周。
Ⅱ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内踝:松质骨螺钉。 外踝:一般用钢板。 后踝:影像1/3-1/4关节面时,内固定。
Ⅲ型: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前护理
1、患肢观察
定期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感觉运动情况,防止肢体肿胀和 外固定过紧导致的血运障碍。踝关节骨折后,尤其是严重 的双踝和三踝骨折,多伴有胫距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踝 关节严重不稳,针对此可以使用一个保持前足内翻内收石 膏托临时固定。这不仅可以减少骨折端的异常活动所导致 的痛苦,同时可以减少骨折脱位后内踝骨折端顶压皮肤所 造成的皮肤破溃和坏死
治 疗
内踝如此,外踝也如此。
外踝或腓骨下端被认为是处理关节损伤中的一个
很重要的部分,有时需要依靠内固定腓骨来保持
踝关节的完整性。
下胫腓关节的分离应完全纠正,必要时需内固定。
治疗方法
原则:在充分认识损伤特点的基础上,以恢复踝关节的结
构及稳定性为原则,灵活选择治疗方案。
无移位,无关节分离:石膏固定于外翻或内翻位,6-8周。 有移位,有关节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
解剖概述
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腓骨远端及距骨组成,踝穴容 纳距骨体。踝关节的稳定性由骨结构、韧带、关节囊所决 定。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 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较前踝更向下延伸, 限制距骨后移。
踝关节背屈位时稳定;跖屈位时,间隙增大,活动度增大,
不稳定,易骨折。
从观察之日起到最后一次复查的日期,其所经历的时间为 临床愈合时间。
术后X线
护理观察
观察:五“P”征
疼痛(pain) 苍白 (pale)
无脉搏(pulse) 麻痹(plegiae)
瘫痪(Paralysis)
护理
术前护理 1、评估 评估其骨折方式、移位和粉碎情况、软组织损伤 程度以及相关的全身因素如年龄、身体状况以及骨质疏松 等情况。对局部皮肤情况、软组织致肿胀、骨折畸形及神 经血管等情况作初步评估以后,受伤的踝关节应暂时固定 以减少不适,防止软组织或关节的进一步损伤。如果骨折 明显不稳定,应复位固定以获得较满意的位置。骨折临时 对位以后,就可灵活掌握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时机,可以在 软组织明显肿胀以前进行,如果肿胀已经非常明显,则应 在肿胀消退以后进行,一般在 1周以内。粉碎性骨折,骨 质丢失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需要延期内固定时,应先制 动及外固定架固定直到能安全的手术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是逐渐演进的修复过程,可 分三个阶段。
血肿机化演进期:约2~3周 原始骨痂形成期:约4~8周
骨痂改造塑形期:伤后6~8周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局部无反常活动。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外固定解除后肢体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 1kg 重量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行走3分钟,并不 少于30步。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病因
间接暴力:多见于跖屈扭伤。 直接暴力:骨折复杂。
临床表现
症状
踝部剧烈疼痛畸形,继而出现肿胀和皮下淤血等患者不 能行走,严重时足部出现循环障碍。
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开放性骨折脱位。
压痛,活动障碍。 体征 常规体检将加剧疼痛,检查时要手法轻柔。伤处有触痛 后再进一步借助辅助检查以确诊。
A:韧带联合平面以下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下型) A1:单纯腓骨骨折 A2: 合并内踝损伤 A3:合并后内侧损伤 B:韧带联合水平腓骨骨折(经韧带联合型) B1: 单纯腓骨骨折 B2: 合并内侧损伤 B3: 合并内侧损伤及胫骨后外侧骨折 C:韧带联合水平以上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上型) C1: 单纯腓骨干骨折 C2: 复合腓骨干骨折 C3: 近端腓骨骨折
③加强巡视,重视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
色、温度、浅静脉充盈状况以及肢体肿胀、肌肉
疼痛及压痛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④预防血液高凝状态,保持出入量平衡,进清淡易消
化、富含纤维素饮食,忌辛辣、油腻,保持大便通
畅,避免用力排便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压疮的预防
2、外翻外展型 受伤时,踝关节极度外翻(即旋前),或被重物压于外 踝,先是内侧副韧带牵拉内踝致撕脱骨折,暴力持续会使腓骨下端骨折, 同时出现胫骨后唇(即后踝)骨折,造成三踝骨折
3、内翻外旋型 伤力先造成外踝斜骨折,在韧带联合水平位, 向上延伸,使胫骨后唇骨折,最后撕脱内踝,形成三踝骨折
3、外翻外旋型 受伤时内踝撕脱患者,接着造成下胫腓关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
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