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合集下载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研究分析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研究分析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作者:————————————————————————————————日期:2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大桥学校黄国锋一、时代背景: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剩余的现象,许多家庭的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

于是,我校出现许多的留守学生。

针对此状况,我对在我校就读的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百分之五十多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也令人担忧,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留守学生已经渐渐变成了“个人素质特殊生”的代名词。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个案情况:姓名:黄霞年龄:12岁性别:女班级:六(2)班基本情况: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在小学二年级时,其父母亲外出务工,该生随爷爷奶奶在家中,刚进入六年级时,就认我为代理家长。

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她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黄某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奶奶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奶奶来抄作业,其次,当作业过多时,就不断地吵,并让家长帮做。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 精选案例一:四川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践 •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
践 • 对比分析两个案例异同点 •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讨与建议
01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Chapter
留守儿童定义与分布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 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关注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
加强心理辅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环节,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心理素质。
个性化教育计划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 要措施,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应积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
心理辅导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学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 求。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课程 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学习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实践效果评价及反馈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 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 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
感。
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不在身边 等原因,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 长。
03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 儿童心理辅导实践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而长年留在农村家乡由其他亲戚或祖父母照料的儿童。

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少亲人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成为重要的工作。

下面记录了一次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情况。

一、背景介绍小明,9岁,是一名留守儿童。

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照料。

小明性格内向,爱哭闹,和同龄人相处较为困难。

二、观察记录1. 与小明初次接触时,发现他不爱说话,目光躲闪,似乎对外界不太信任。

2. 在与小明沟通时,他表示孤独和害怕,对父母的思念很深,但又担心他们不会回来。

3. 小明在班级里表现孤僻,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导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疏远。

三、心理辅导方案1. 建立信任关系:通过与小明的交流,逐渐建立信任,让他感到自己被理解和关爱。

2. 情感疏导:帮助小明表达情感,释放内心压力,让他感受到情感的释放和舒缓。

3. 社交训练: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帮助小明培养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增强社交能力。

4. 家庭回访:与小明的奶奶和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四、心理辅导效果1.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明逐渐变得开朗和活泼,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2. 小明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家庭回访结果显示,小明在家庭氛围的改善下,更加融洽地与家人相处,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以上的心理辅导记录可以看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留守儿童可以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走出心理困境,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摘要: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孩子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交由祖辈或亲戚(甚至是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监护接受教育,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

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本案例记录了对我所教班级的一名表现很极端的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成功转化的过程以及我的一些感悟。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7%由奶奶、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孤独无靠心理、产生怨恨父母和心理等。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而心理问题最值得关注。

一、基本情况本案例分析的是我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宣传时接的个案,案主是射阳县小学四年的学生郑裕国,男,11岁,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常年与奶奶相依为命。

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习成绩为班级倒数,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情绪偏激,时常会顶撞老师,也时常不回家吃饭、缺课。

二、个案分析通过询问同学、家访以及对其本人的简单交流,了解到郑裕国是一个很“可怜”的留守孩子。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分离,留守儿童现象在我国日渐严重。

这一特殊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常常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困境,心理辅导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某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记录,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

一、建立信任关系在开始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前,首先需要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这是保证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的基础。

记录中的案例名叫小明(化名),9岁,两年前因父母外出打工而被迫留在农村老家。

1. 欢迎和尊重首次接触时,我以友善和尊重态度迎接小明,并主动介绍自己是来帮助他的人。

同时,我也注意到小明身上流露出了戒备心理。

所以我选择以相对轻松愉快的方式开始交流,逐渐消解他的疑虑。

2. 共同话题我发现小明对篮球很感兴趣,于是我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进一步交流。

通过分享一些与篮球相关的故事和经验,我们迅速建立起了共同话题,让小明感受到我的亲和力和友善性。

3. 轻松活动接下来,我提议我们可以做些轻松活动。

例如玩棋盘游戏,画图或者互相讲述有趣的故事。

这样的活动旨在减少紧张情绪,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意愿,并且也为后续心理辅导打下良好基础。

二、关注情绪变化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无法理解和表达自己情绪的困境。

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他们情绪上的变化,并积极引导、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

1. 探索内心通过与小明多次交流后,我注意到他在谈到父母时会出现不安定和忧郁的情绪。

于是我决定深入探索他内心深处隐藏的真实感受。

我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有时候想念爸爸妈妈吗?”或者“当别人都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感觉怎样?”通过这种方式,我帮助他从内心出发去面对自己真实的情感。

2. 情绪导向在小明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后,我不仅仅是倾听他说,并且也积极引导他去理解并接受所感受到的情绪。

例如当他表达了对父母缺席的痛苦时,我告诉他这种痛苦是正常而合理的反应,让他知道有权利去感受这样的情绪。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1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1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1作者:张芳芳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1期摘要: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教师要在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在辅导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良好信任的关系。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转变氛围,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更多因爱的缺失而被“边缘”的孩子自信、健康地成长!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边缘”人物爱的缺失让很多留守儿童成了班上的“边缘”人,我班孩子罗成功名就是其中一位。

一个11岁的小男孩,不仅学习习惯差,而且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

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比如拽女同学的羊角辫、用橡皮屑砸别的同学、随便讲话等,要么情绪低落,一声不吭,埋头做小动作;下课胡乱打闹,经常欺负其他同学,与同学闹矛盾,课间操从来不认真做,每次值日时都以扫帚作武器,在班上追打其他的值日生,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都不愿与他一起耍。

作为班主任通过一年的观察,导致孩子这个样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爱的缺失。

通过跟外婆谈话,我了解到孩子是留守儿童,其父母常年在外省忙于工作,从小都是外公外婆带大,外公忙于生计是一名中型客车司机,每天往返于遵义和鸭溪路线,很少在家。

外婆体弱多病却性格暴躁。

孩子几个月大就由外公外婆抚养,爸爸妈妈又在两个不同的省份且已经离婚,几年回来一次。

孩子极度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爱。

2.管教方法不当。

每当孩子犯错时,外婆气不过就是一顿暴打,来到办公室和老师交流,你就会听到外婆威胁孩子说:“你爸爸妈妈都不要你,外婆也不要你了,把你扔出去算了……”一个11岁大点的孩子,听到大人这样说,难以想象他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外婆这种方法久而久之已经失效。

孩子仍然撒谎、不做作业、和同学打架。

他们对自己的外孙是又爱又“恨”,爱他心疼他,不让做任何家务,“恨”的是撒谎,成绩差,不争气。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描述童年生活:从小父母就离异,由奶奶带他。

奶奶没有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

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是空白。

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奶奶对王超却很宠爱。

奶奶的宠爱让王超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

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王超,单亲家庭,从小奶奶带大,教育不足,溺爱有加。

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

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案例分析二、案例辅导策略1、了解情况,寻找突破口了解王超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开启心扉、倾吐心声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

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

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

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3、加强联系、树立信心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4、有的放矢、促进沟通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

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

我成立的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写封信,和孩子通一次电话。

个性心理辅导——亲人早亡的留守小学生个案咨询教案

个性心理辅导——亲人早亡的留守小学生个案咨询教案

个性心理辅导——亲人早亡的留守小学生个案咨询教案一、基本现状冷水小学两百多名留守小学生家访显示,单亲家庭的留守小学生占整个留守儿童家庭的30.3%。

单亲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长期了亲人,而且留守的现状也让他们长期失去亲情。

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发展失衡,许多单亲留守小学生在行为和性格上出现出了超出或者低于其年龄段的表现。

二、原因分析1. 家庭不完整,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能给留守小学生最贴切的关心和教育的人就是他们的父母,父母亲一方的早亡已经给留守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以沉重的打击,另一方的外出打工,又使得那仅有的一点点亲情离他们也很遥远,很小的年龄就承受着不一般的压力。

2.其他同龄人的影响孩子之间会相互比较,单亲留守儿童看到其他同龄人和父母之间的甜蜜,就会更加想念自己的父母,勾起了他们对自己身世的悲悯,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疏解,就会以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3. 寄养的尴尬处境寄养也存在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是亲戚不便严厉的管束孩子,也很难像亲身父母那样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二是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

三、培养目标我们期望通过个案辅导,能够帮助这部分特殊的留守小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想法与行为,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接受自我,接受他人。

四、培养途径结合具体个案的实际情况,以个体的一对一辅导为载体,一步一步的抚平留守小学生因为极度缺爱而导致的偏差心理,通过长期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是留守小学生逐步走出阴影,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属于自己的人生。

具体教案见附件。

五、效果评价通过对留守小学生进行个案咨询,我们发现给予这部分留守小学生关爱和正确的引导,他们中的大部分能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老师交流,不再封闭自我,慢慢开始坚强勇敢的面对自己的人生挫折。

六、推广意义我们在冷水小学的实践表明,父母的缺失会给留守小学生带来很多的心理障碍,但是通过个案辅导和情境教育,在改善孩子们封闭或者残缺心理方面效果明显。

情绪失调学生的心理辅导与经典案例分析

情绪失调学生的心理辅导与经典案例分析

情绪失调学生的心理辅导与经典案例分析——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情绪失调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多由人为因素引起。

情绪失调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退缩甚至拒食等问题行为。

而往往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失调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2010年全国妇联的研究报告:全国留守儿童人数有5800万人,是全国17岁以下人口的21%,占全国总人数的4%。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

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

重庆有留守儿童130万人,占全市农村儿童总数的43%。

一、留守儿童的来历什么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守在了农村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伴随着一个个“空巢”家庭而来的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经历着一场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巨变。

当他们理应享受童年欢乐的时候,却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困惑和无助悄然袭来。

他们没有准备,没有经验,缺乏指导,从而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

有一部分家长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认识上产生了偏差,认为“读书不读书都一样”“即使孩子考上了大学,还不是一样打工”。

家长对子女的低期望助长了一些留守学生的厌学情绪,致使他们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

另外一部分外出务工者在城市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

于是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想让子女将来可以在城市中体面地生活。

然而,“背着父母梦想的孩子比背着孩子的父母更沉重”,这种过高的期望使留守学生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成绩上小小下滑的石子,也会在他们内心掀起惊涛骇浪,产生很强的愧疚感和负罪感。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鲁梦雨,女,11岁。

蓼泉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

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年老的爷爷、奶奶照顾。

学习成绩中下。

鲁梦雨,在幼儿园和学前班里是出了名的懒孩子。

进入小学后,也没多大改进。

主要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向后就是向右跟同学讲话,要不就是坐在位置上不知道想什么出神,心不在焉。

写作业不爱动脑,经常拖拖拉拉,得过且过,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书写不好。

课后多动调皮,常招惹别人,星期六,日常去网吧玩游戏。

在家里,不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

二、调查访谈结果经我仔细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有两个姐姐,父母中年得子,爷爷奶奶自然很宠他。

加上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学习方面和行为方面管教疏松,也无从管教,久而久之,由于家长监督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愿意做。

在家里,不愿干家务,好吃懒做。

自制能力差,抵制不了社会上一些腐朽现象的诱惑。

三、个案分析针对鲁梦玉的个性心理特点,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视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懒惰的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懒惰,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自主性,知识掌握不牢固,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

四、辅导过程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

根据鲁梦玉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会有所改变的。

首先,我与他的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跟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

我多次跟他的父母、爷爷奶奶进行诚恳的谈话。

并让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他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与老师更好地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I. 简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作机会的增加,许多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奔波于城市之间,以求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

然而,这也导致了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面临着独自面对困境和心理压力的挑战。

因此,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II.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在开始制定心理辅导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困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情感上的困扰:由于亲人的离开,留守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2. 学业压力:缺乏家庭的支持和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和挑战。

3. 社交问题: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可能会在与同龄人的交往和社交技巧方面遇到困难。

4. 自尊心问题:缺乏家庭的关怀和鼓励,留守儿童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

III.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克服这些心理困境,以下是一些心理辅导方案的建议:1. 建立支持网络:与学校、社区和其他关心留守儿童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2. 情感表达和倾诉:通过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留守儿童表达和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3. 建立家庭联系: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紧密联系,增强家庭间的联结,减轻孩子的孤独感。

4. 学业辅导和指导:为留守儿童提供学科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题,建立自信心。

5. 社交技能培养:组织社交活动和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6. 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处理心理创伤和困扰。

IV. 成功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1. 张小华:通过与当地社区机构的合作,张小华接受了定期的心理辅导和情感表达课程。

她通过绘画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克服了孤独和焦虑情绪。

2. 李明:学校通过为李明提供学业辅导和指导,帮助他克服了学习困难,提高了学习成绩。

行为偏差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行为偏差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行为偏差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一、资料:吴俊超,男,8岁,小学三年级,独子。

父母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与奶奶和叔父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家长多属于性格脾气比较温和的人,相比较而言,孩子的脾气要暴躁得多。

在幼儿园时期,就经常从课堂溜出去玩,该生和同学关系不融洽,经常是每天一小架,三天一大架,只要班主任不在班上,马上就有学生来报告:“老师,李某又打起来了。

”最近一次,他上课时想找坐在他后面的同学讲话,同学不理睬他,他就一边往别人桌子上吐唾沫,一边说:“你打我啊,快打我啊!”二、观察和他人反映情况:母亲反映孩子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做事不够耐心;在家做作业磨磨蹭蹭,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很不专心,经常要做小动作,甚至还要离开座位玩一会儿,学习效率很低。

另外,很不守信用,经常说话不算话,答应的要求不遵守。

因此,可以看出来,家长喜欢找他的客观原因,不喜欢从主观上找问题。

所以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三、分析、诊断与评估: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分析:来访者目前主要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行为出现偏差,伴有一定的躯体症状。

四、辅导过程与效果评估:认知方面:让来访者的家长明白对孩子过高要求,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要调整目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减轻孩子心理压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让孩子自己明白目前的情绪表达方式和一些错误行为是不正确的,不能解决她心理困惑和情绪不愉快。

情绪方面:教会来访者如何正确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要求父母能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要求孩子,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进而使孩子达到心理的松弛。

正确要求自己,不要溺爱孩子。

HH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HH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心理辅导记录盘县柏果镇猛者小学侯弘案例:思维活跃的石红鸟石红鸟,女,15岁,猛者小学八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好,智商中上等。

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

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

虽然石红鸟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

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

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

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

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

石红鸟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

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

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

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

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

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

这是中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

要求家长配合,在与石红鸟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

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

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

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

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留守儿童心理团辅活动

留守儿童心理团辅活动

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之“心”的旅程活动主题:“心”的旅程活动目的:1.团体成员积极融入团体,为团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团体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3.团体成员从团辅或者中得到快乐,并感受到团体的力量和温暖。

活动对象:留守儿童活动场地:准备材料:报纸若干张活动时间:活动过程:一、导入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

主持人说明本次活动主题及活动目的,并说明保密规定。

二、破冰之旅——松鼠与大树&自我介绍活动目的:让同学放松身心,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自我介绍,增进彼此的了解,初步形成团队意识和建立最初的归属感。

活动规则:1、事先分组,三人一组。

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没成对辅导老师或同学为“自由角色”。

2、主持人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这时没成对辅导老师或同学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进行自我介绍。

3、主持人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没成对辅导老师或同学就应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进行自我介绍。

4、主持人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没成对辅导老师或同学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进行自我介绍。

三、团体智慧——心有千千结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体验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

活动规则:A. 同学间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如果没有记住对方的名字可以先询问)。

B. 记住后,当听到主持人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主持人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只手。

C. 当手牵住后,再一定时间内恢复到起初的完整的圈。

分享感受:谈谈做了这个游戏后的感受?四、团队合作——同舟共济活动目的:齐心协力,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让同学进一步明白合作的重要意义。

社工站留守儿童小组优秀案例

社工站留守儿童小组优秀案例

社工站留守儿童小组优秀案例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外地工作,长期不与其子女同住,由其他亲属或外人照顾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情感上的缺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社工站留守儿童小组作为一种有效的帮助方式,已经在许多地方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留守儿童小组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优秀案例一:阳光小组案例背景阳光小组成立于某县城的社工站,该县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多发地区,许多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子女独自生活。

社工站决定成立一个小组,为这些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案例经过1.制定小组目标:阳光小组的目标是提供情感支持、学习辅导和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帮助,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2.招募志愿者:社工站通过宣传和招募,吸引了一批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加入阳光小组。

3.确定活动内容:阳光小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内容包括心理辅导、学习指导、兴趣培养等。

4.组织家访:阳光小组的志愿者定期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5.开展集体活动:阳光小组根据留守儿童的需求和兴趣,组织各种活动,如绘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

6.提供学习辅导:阳光小组的志愿者帮助留守儿童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7.提供情感支持:阳光小组的志愿者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案例成果阳光小组的成立和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留守儿童的情感得到了关爱和支持,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习动力得到了激发。

- 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 留守儿童之间建立了友谊和互助关系,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庭。

优秀案例二:快乐成长小组案例背景快乐成长小组是某市社工站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而成立的一个小组。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案例经过1.心理评估:社工站的专业心理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需求。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三)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贫困地区城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与研究》课题组一、基本情况陈云锋:男,1992年11月15日生,居住贵州省大方县理化乡法乐村十三组。

他4岁时,由于家庭所迫,父母前往广东打工,将其丢在云锋的伯父家,从此陈云锋过的是留守儿童的生活,1997年9月,5岁的陈云锋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该同学性格粗暴,在校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一贯喜欢打架斗殴,逞强不示弱,不服从学校管理教育。

二、个案情况1997年9月,陈云锋就读理化乡慧能希望小学(龙井民校)一年级,当时因为成绩差,在该校一读就是两个一年级,读完第二个一年级之后,升学到二年级,转学大方县理化乡石牛村大土组大土私校就读,2000年9月就读大方县羊场镇羊场小学三年级,由于爱逃课,老师对其怒骂,甚至老师反感他,因此厌学而逃跑,由于不敢回家,就露宿在家乡的坡上三天,其伯父为他四处寻找。

最终陈云锋在羊场小学只读了一个学期都不满,未完成三年级而辍学。

由于其伯父比较注重教育,于是2001年9月再次送陈云锋到大方县理化乡法乐小学就读三年级,才读完三年级第一学期,因在家不做完假期作业,不敢去学校报名,于是三年级又未完成。

2002年9月,又回到大方县理化乡法乐村慧能希望小学就读三年级,终于在该校完成了三年级,升学到了四年级,又因成绩不好,重新又复读了一个四年级,最终在该校五年级、六年级依次升学毕业,最终耗时10年时间,总算完成小学学业。

陈云锋在就读小学期间,主要表现为:不仅爱偷邻居的鸡蛋、还爱乱到人家楼上偷玉米、粮作物等背到街上倒卖,期间还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打架等行为,在果子成熟之际,看中谁家的果子好,就上树采摘,有人叫不准摘的话,就在树上损坏果树,折断树枝,曾经还因此还从树上摔下,导致大腿骨折。

其伯父还多次给陈云锋的父亲写信,要求及时回家带孩子,实在承受不住这个“败家子”了。

2006年7月,陈云锋通过小升初考试,成绩语文、数学加在一起总分为42分,在理化乡的所有学校,由于陈云锋调皮捣蛋,臭名远扬,加之成绩不好。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辅导
效果
班级内善意的绰号多了,有损同学人格的绰号少了。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姓名
张志民
性别

所在班级
6.2
辅导教师
辅导时间
4.25
存在
问题
缺少父母关爱和温暖,负性情绪情感体验不断积累、深刻,逐渐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
辅导
内容
1、找她谈话,对症下药帮学生找出原因,进行练习。
2、在思想上教育她,感化她。
问题
辅导
内容
辅导
效果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姓名
韩美玉
性别

所在班级
9.3
辅导教师
辅导时间
存在
问题
辅导
内容
辅导
效果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姓名
韩美玉
性别

所在班级
9.3
辅导教师
辅导时间
存在
问题
辅导
内容
辅导
效果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姓名
杨忠悦
性别

所在班级
9.3
辅导教师
辅导时间
存在
问题
辅导
内容
辅导
效果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姓名
杨忠导教师
辅导时间
存在
问题
辅导
内容
辅导
效果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姓名
杨爽
性别

所在班级
6.2
辅导教师
辅导时间
10.26
存在
问题
觉得自己是个小女孩,在家里和社会上不被人重视,心理不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描述
王超,单亲家庭,从小奶奶带大,教育不足,溺爱有加。

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

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案例分析
童年生活:从小父母就离异,由奶奶带他。

奶奶没有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

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是空白。

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奶奶对王超却很宠爱。

奶奶的宠爱让王超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

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二、案例辅导策略
1、了解情况,寻找突破口
了解王超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开启心扉、倾吐心声
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

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
绪为融洽气氛。

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

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3、加强联系、树立信心
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4、有的放矢、促进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

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

我成立的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写封信,和孩子通一次电话。

让孩子及时回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

一来二往,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三、案例辅导成果
老师的关爱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

他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

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