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女性廉洁人物故事

合集下载

李坚真廉洁系列小故事

李坚真廉洁系列小故事

李坚真廉洁系列小故事
李坚真是一位中国革命家,她的事迹和故事很多,以下是一些关于她廉洁的小故事:
1.不搞特殊化:李坚真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始终坚持不搞特殊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

她要求自己和家人都要遵守纪律,不收受礼品、礼金和其他财物。

2.严惩贪污腐败:李坚真担任中央纪委副书记期间,积极领导和推动反腐败斗争。

她坚决查处腐败分子,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3.艰苦朴素:李坚真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追求物质享受。

她穿的衣服都是普通的布衣,从不穿名牌服装。

她的生活非常简朴,吃的也是普通的饭菜。

4.关心群众:李坚真非常关心群众,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

她尽心尽力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5.严格要求自己:李坚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

她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形象,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

这些故事展示了李坚真的廉洁形象和优秀品质,她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大全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大全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大全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欢迎阅读!篇一: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一、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王尽美廉洁故事

王尽美廉洁故事

王尽美廉洁故事摘要:一、王尽美简介二、王尽美的廉洁故事1.辞官回家乡2.坚守廉洁底线3.关心民生,助力家乡发展4.后人传颂三、王尽美廉洁精神的现实意义正文:【提纲】一、王尽美简介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字尽美,山东莒县人,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富有同情心,青年时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立志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1921年,王尽美参与创办《共产党》月刊,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他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曾任中共山东区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等职务,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纲】二、王尽美的廉洁故事1.辞官回家乡王尽美在担任要职期间,始终保持廉洁自律,坚决反对腐败。

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仍然坚定地表示:“我死之后,你们千万不要向政府要官,不要给共产党丢脸。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一生坚守廉洁的精神风貌。

2.坚守廉洁底线王尽美在领导山东区委工作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决反对特权。

他规定:“党员干部不准特殊化,不准贪污腐化,不准沾染社会恶习。

”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关心民生,助力家乡发展尽管身居要职,王尽美始终关心家乡的民生福祉。

他利用职权,为家乡引进项目、争取资金,致力于改善农民生活。

他还亲自筹划创办了莒县第一所农村小学,为家乡培养了一批批有文化、有道德的新一代。

4.后人传颂王尽美辞世后,家乡人民为他建立了纪念馆,传承他的廉洁精神。

他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永恒的廉洁楷模。

【提纲】三、王尽美廉洁精神的现实意义王尽美的廉洁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启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学习王尽美的廉洁品质,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严守党纪国法,做到清正廉洁。

同时,我们还要关心民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廉人物简介和故事

清廉人物简介和故事

以下是关于一些清廉人物的简介和故事:
1. 春秋时期,宋国国相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就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对他说:“你把玉作为珍宝,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就失去了各自的珍宝。


2. 晏婴是春秋时著名的民本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被誉为一代名相。

他虽官势显赫,却厉行节俭,一直乐居于低矮潮湿的房子,每餐不吃两样肉菜。

他一直对贪官污吏嫉恶如仇,深受百姓爱戴。

3. 司马迁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清官。

他曾经担任太史令,为人正直,为官清廉。

他曾为官多年,却一直不受贿赂,不畏权势,公正无私。

4. 海瑞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清官。

他一生刚正不阿、清廉如水,其清廉形象在民间有口皆碑。

他曾经担任户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位,在任期间不畏权势、不惧豪强,秉公执法,深得民心。

5. 左宗棠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一生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他曾在多地为官,兴办水利、减免赋税,深受百姓爱戴。

他也是一位爱国将领,曾率军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这些人物的故事和品质都展现了清廉的精神和价值观。

他们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廉洁经典故事

廉洁经典故事

廉洁经典故事
1. 《钟馗捉妖记》:俗称《钟馗嫁妹》。

讲述了唐朝名将钟馗为求赏格真相,决心嫁女儿给一个民间千金,最终发现了真相并捉拿了邪恶的妖怪。

2. 《白蛇传》:故事描述了白蛇为了找回丈夫许仙,冒险用自己生命去换取仙草,并最终重获新生的经典故事。

3. 《窦娥冤》:故事以唐代女子窦娥为主角,揭示了当时官场丑恶的一面,窦娥为保全自己的贞洁,不畏强权,最终因冤屈而死,表达了廉洁正直的精神。

4. 《雷雨》:故事讲述了清朝末年上海滩的贪污腐败现象,以雷电的隐喻暗示了这个社会的黑暗面。

通过一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揭示了金钱与爱情、道德与利益之间的选择问题。

5. 《神雕侠侣》:讲述了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故事,故事里小龙女为了保持自己的贞洁,毅然放弃了和杨过在一起的机会,并最终选择了修行。

此故事体现了廉洁、忠贞的精神。

6. 《老舍自传》:故事以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描述了他在社会动荡时期坚守廉洁原则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作家为了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和个人的尊严而奋斗的经典形象。

清正廉洁历史小故事60则

清正廉洁历史小故事60则

清正廉洁历史小故事60则引言概述: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敬佩的清正廉洁的人物和故事。

本文将为您介绍60则清正廉洁的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启发人们对清廉正直的追求。

正文内容:一、政治家的清正廉洁1.1 诚信为本- 中国古代政治家孔子在担任官职时,始终秉持诚信为本的原则,以身作则,深受人民敬仰。

- 孔子的学生曾子在担任官职时,坚守原则,清正廉洁,为人民树立了榜样。

1.2 勤政为民- 古代政治家杨度在担任地方官员时,勤勉工作,关心民生,为百姓办实事,赢得了人民的赞誉。

- 清代政治家纪晓岚在担任官职时,勤勉公正,为民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

1.3 廉洁奉公- 古代政治家贾谊在担任官职时,坚决抵制贪污腐败,以廉洁奉公的态度处理政务,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 清代政治家杨度在担任官职时,清廉自持,不受贿赂,为政务清明,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军事将领的清正廉洁2.1 忠诚国家- 古代将领岳飞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忠诚于国家,不畏强敌,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 近代将领黄继光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英勇和忠诚,为国家争取了胜利,成为英雄的代表。

2.2 公正无私- 古代将领李广在军队中以公正无私的作风治军,严明纪律,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和信任。

- 近代将领赵云在战场上以其公正无私的品质和军事才能,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2.3 勇敢无畏- 古代将领关羽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称为“武圣”。

- 近代将领叶挺在革命战争中英勇无畏,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文化名人的清正廉洁3.1 崇尚道德- 古代文化名人杨雄崇尚道德,以清正廉洁的品质影响后世,被尊称为“清高先生”。

- 近代文化名人鲁迅以其清正廉洁的品质和对社会不公的声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

3.2 坚守原则- 古代文化名人王安石在官场中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摇,以清正廉洁的品质影响后世。

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和事迹

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和事迹

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和事迹
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清正廉洁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这些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具体如下:
1.刘宠:被称为“一钱太守”,他在任会稽太守期间扫除烦琐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使得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升职入京时,乡里老人送行并捧百钱相赠,刘宠坚决不受,只挑了一钱作为纪念。

2.包拯:北宋名臣,以铁面无私、不避权贵著称。

在端州任知州时整顿吏治,打击贪污,离任时拒绝当地精制好砚的馈赠,坚持“不持一砚归”的原则。

3.晏婴:春秋时期齐国丞相,廉洁从政,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从不接受礼物,包括齐景公赠送的黄金、豪车宝马以及豪华府第,都一一辞绝。

4.子罕:春秋时期宋国大臣,有人献给他一块玉石,但他以不贪财为珍宝而拒绝接受,留下了“子罕弗受玉”的美谈。

5.于成龙:清初名臣,历任多个地方官职,明确保甲制度,使百姓安居乐业。

他的政绩显著,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清端”。

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他们个人的品德和节操,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清廉政治的追求和尊崇。

他们的故事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我们今天倡导廉洁文化、反对腐败的重要教育资源。

中国 古代廉洁故事

中国 古代廉洁故事

5篇中国古代廉洁故事1.羊续悬鱼:东汉时期,羊续任南阳太守。

当时,朝中权贵贪污腐败成风,一些地方的豪绅地主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百姓。

羊续对此十分愤恨,决心大力整治。

一天,郡丞登门拜访,他揣着一条名贵的鲜鱼来献给羊续。

羊续不便当面谢绝,只好收下。

郡丞走后,羊续将那条鱼高高挂在屋外,让过往的百姓都看清楚。

不久,郡丞又来拜访,他刚要说明来意,羊续就指着一堆枯骨和皮鞭说:“你上次送的鱼,我已经用这些骨头和皮做成标本了。

我家君常说,我们应当打击奸邪势力,奖赏清廉正直的人。

你身为朝廷命官,应该做出表率。

”郡丞听后十分惭愧,默默地离开了。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登门送礼了。

2.司马迁写《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于一个史学世家。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著名的史学家,曾担任过太史令。

司马迁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历史,而且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立志要写一部史书,把过去的历史完整地记录下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包拯铁面无私: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廉、正直、刚毅的形象著称。

他担任过许多要职,如开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等。

由于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因此被誉为“包青天”。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古代廉洁官员的代表之一。

4.于谦清廉如水:于谦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和文学家。

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据说他外出视察时,路上的小吏们经常向他索要贿赂。

于谦便写了一首诗送给那些小吏们:“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意思是说,绢帕、麻菇、线香这些物品本该为民所用,却成了祸害。

我要两袖清风地上朝去见皇上,以免百姓说三道四。

5.郑板桥罢官: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画家和诗人。

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他在担任潍县县令时,因为得罪了当地的豪绅而被迫罢官。

古代廉洁十个经典故事

古代廉洁十个经典故事

古代廉洁十个经典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廉洁的故事丰富多彩,充满了智慧和真诚,成为历代人们学习和颂扬的对象。

下面介绍10个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1. 让位于贤徐福舍己成全徐福是汉代一位地理学家和农学家,为了帮助皇帝探索东海之谜,他毅然放弃了家族和财富,离乡启程。

在路途中,他和船上的官员们饿得很厉害,于是他把自己的枕头给了他们。

后来,他发现船只受到了海盗袭击,为保全皇帝命脉,他毅然舍身成全,跳入海中自杀。

2. 贪赃枉法项羽批示项羽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将领和政治家,他面对贪官污吏不择手段腐败,他毅然抽刀斩断自己的帐篷,向贪腐和奢侈豪华宣战,并且在每年祭祖的时候,注重给下属普及廉政知识,他的训词“观廉明”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3. 舍弃部属李元霸严肃纪律唐代李元霸是一位宽厚而又坚定的皇帝,他一旦发现手下的部属饮食和服饰过于奢侈、糜费,即便是给他打响亲兄弟,也会毫不犹豫地处之以刑罚,这种严格的纪律极大地震慑了他的手下。

4. 不畏权贵毛遂自愧不如臣节毛遂是春秋时代一个寡廉鲜耻、势利小人,但在面对臣节时,他却愤然说出了“我是个小人而您是个正人,我自愧不如”,并且甘愿陪着臣节去面对危险。

5. 清白正直徐安贞清白自察徐安贞是明代一位知名的名士,他的清白正直素以闻名,当场中官员设局让他跳进蛮花池时,他坚定地腾空退缩,牢记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让那些恶人瞠目结舌。

6. 讲信用* 范松以信立身范松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讲信用,这种廉洁的品德也让他在政治上表现出了出类拔萃的才华和名声。

7. 替天行道司马迁跳崖自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汉代一位参谋,他的廉洁和忠诚性格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思想,终身执著于了解历史的真相,他生前一直受到当时反动的政治势力的压迫,最终在沛县曲阜山上自杀。

8. 打虎英雄童罕显大公无私童罕显是明代中后期出名的将领,他特殊的一个地方就是顾全国家大局,为人民立心的广阔胸怀,而在应对妓院业者进行情节反复的挑战时,他高举廉洁的铁杖,没有给他们丝毫的机会,这种大公无私的品质令人钦佩。

历史文化名人的廉洁故事

历史文化名人的廉洁故事

历史文化名人的廉洁故事
廉洁是指一个人在任职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恪守职责,不贪污、不受贿,并以正直和诚实的态度面对职责。

以下是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廉洁故事:
1. 徐有贞:徐有贞是明朝的一个官员,他非常有廉洁的声誉。

在任职期间,徐有贞从不接受贿赂,并且以廉洁自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

他在官职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徐有贞的廉洁品质使得人们对他非常尊敬。

2. 林则徐:林则徐是清朝的一位官员,他作为福建巡抚期间,以廉洁自守而闻名。

当时,英国人向中国贩卖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衰落。

林则徐坚决禁止鸦片的种植和贸易,并且严厉打击鸦片走私。

尽管英国人对他进行了威胁和贿赂,但他始终保持了廉洁的原则。

他的坚决立场和廉洁品质使他获得了人们的敬佩。

3. 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化人物,他在文学和教育领域有着重要贡献。

朱自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了廉洁的原则。

他从不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或贿赂,坚决维护学校的廉洁和公正。

他的廉洁品质对学生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励他们也要做一个廉洁自守的人。

4. 李宗仁:李宗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在抗战时期担任过重要的职位,一直以廉洁自守而著称。

在任职期间,他拒绝任何形式的贿赂与腐败,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他的廉洁品质和正直态度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在面对职责和诱惑时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坚持了廉洁自守的原则。

他们的廉洁故事提醒我们,无论财富与权力多么诱人,廉洁与正直的品质永远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中国历史上的廉洁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廉洁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廉洁故事一、引言廉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被广大人民所崇尚和传颂。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廉洁的故事层出不穷,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员的高尚品质,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通过讲述几个中国历史上的廉洁故事,探讨廉洁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汉代名相陈平汉代名相陈平在年少时家境贫寒,但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在一次与嫂嫂发生争执时,愤然离开家庭,孤身前往长安求学。

在求学期间,他尽管生活清苦,但始终保持廉洁自律,不受金钱诱惑。

后来,他被刘邦赏识,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

在官场上,他始终保持清廉自守,不收受贿赂,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三、包拯铁面无私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以铁面无私、公正廉明著称。

他在担任地方官时,对于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严惩不贷。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官员贪污公款,立即将其绳之以法。

此举震惊了朝野上下,人们纷纷称赞包拯为“包青天”。

包拯一生清廉自守,不畏权贵,为后人树立了廉洁的楷模。

四、海瑞刚正不阿海瑞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以刚正不阿、廉洁奉公著称。

他担任多地知县时,始终秉持公正廉明的原则,为百姓谋福利。

在处理案件时,他从不偏袒权贵,对于贪官污吏更是严惩不贷。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官员贪污公款,立即将其绳之以法。

此举震惊了朝野上下,人们纷纷称赞海瑞为“海青天”。

海瑞一生清廉自守,不畏权贵,为后人树立了廉洁的楷模。

五、郑板桥清廉自守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著名书画家、诗人,以清廉自守、正直无私著称。

他在担任县令时,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为百姓谋福利。

他经常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疾苦。

在处理案件时,他从不偏袒权贵,对于贪官污吏更是严惩不贷。

他的清廉自守和高尚品质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六、结论通过以上几个中国历史上的廉洁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廉洁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道德追求。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廉洁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古今名人廉洁故事简短

古今名人廉洁故事简短

古今名人廉洁故事简短1. 孔子的廉洁故事: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一直被人们所崇敬。

据传,在孔子的时代,当地有人为了向他献上财物,而拿了一只鲤鱼出来。

孔子却不为所动,直接将鱼放生。

他告诉身边的人说:“我不能乱收财物,更不能接受不义之财。

”这个故事表明孔子在面对权力和财富时始终保持着廉洁的操守。

2. 居里夫人的廉洁故事: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两次诺贝尔奖得主,她对科研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廉洁品格令人钦佩。

有一次,法国政府将一笔大笔款项给予居里夫人,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然而,她拒绝了这笔款项,并表示希望将这些钱用于支持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居里夫人的这种高尚的品格体现了她对科学事业的真挚热爱和对财富的淡泊态度。

3. 郭沫若的廉洁故事:郭沫若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革命家,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后来担任政府职务期间都表现出了杰出的廉洁品格。

据传,在身任要职期间,有一位商人向郭沫若行贿,企图以此获取一些特权。

然而,郭沫若婉言拒绝了商人的好意,并告诉他:“我是一名公职人员,不能接受贿赂,更不能为私人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

”郭沫若通过这样的行动展示了他的廉洁风范和对公共利益的坚守。

4. 尼尔森·曼德拉的廉洁故事:尼尔森·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反种族隔离活动家,在担任国家总统期间展现了卓越的廉洁品质。

据传,曼德拉任内有人试图行贿他,希望他能够对某项政策做些让步。

然而,曼德拉断然拒绝了贿赂并立即报告给执法机构。

他表示:“我是一名公职人员,我将始终站在公众利益的一方。

”曼德拉的这个行动彰显了他的坚定原则和高尚品格。

5. 杨振宁的廉洁故事:杨振宁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廉洁正直的榜样。

据传,有一次,一家公司想以高薪聘请杨振宁为顾问。

然而,杨振宁拒绝了这个职位,因为他认为这样的职位可能会影响他的学术研究和表达自己独立观点的自由。

这个故事展示了杨振宁对学术真诚和对个人品格的坚持。

樊锦诗廉洁故事

樊锦诗廉洁故事

樊锦诗廉洁故事话说在咱们华夏大地上,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叫樊锦诗。

可不是嘛,一提到她,那可是文物界、考古界的“大腕儿”,人送外号“敦煌的女儿”。

为啥?因为她跟敦煌莫高窟的缘分,比那千年的壁画还要深,还要真。

樊锦诗的故事,说来话长,但今儿咱们就聊聊她那股子廉洁劲儿,简直比沙漠里的绿洲还要让人心生敬意。

想当年,她还是个青春年少的小姑娘,一头扎进了敦煌那片黄沙漫天的地方,一待就是大半辈子。

那时候,条件可艰苦了,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啥先进的设备,就连喝口干净水都得费老鼻子劲。

可樊锦诗不在乎,她心里头装的,全是那些珍贵的壁画和雕塑,还有那份对文化的热爱和守护。

要说廉洁,樊锦诗那可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多少人为了点蝇头小利,眼睛都红了。

可樊锦诗呢,她就像是沙漠里的一股清流,从不为那些世俗的东西所动。

有一次,有个老板听说她是敦煌的“大拿”,就想着用点儿“小手段”,给她送点儿好处,想让她在文物修复上“照顾照顾”。

樊锦诗一听,脸一拉,眼一瞪,直接给怼回去了:“咱干这行,讲的是良心,图的是文化传承,可不是你那点儿小钱儿能衡量的!”那老板一听,灰溜溜地走了,以后再也没敢打这主意。

樊锦诗不仅对别人廉洁,对自己那也是“抠门”得很。

她常年穿着朴素,从不讲究啥名牌、奢侈品。

你说她没钱?嘿,那可错了。

她手上有的是研究项目,随便申请一个,那经费也是不少的。

可樊锦诗舍不得花,她把钱都用到了刀刃上——修复文物、培养人才、改善保护条件。

她说:“这些钱,是国家的,是人民的,我不能乱动一分一毫。

”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难啊,可樊锦诗,她做到了。

她不仅对钱廉洁,对权也是“敬而远之”。

有些人啊,一有了点权力,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

可樊锦诗呢,她就像是那莫高窟里的佛像,无论外界怎么变,她都稳如泰山,不为所动。

她深知,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保护文物,用不好,那就是自掘坟墓。

所以,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该做的事儿,一丝不苟地做;不该伸手的地方,她连根手指头都不带动的。

清廉的事例和名言

清廉的事例和名言

清廉的事例和名言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廉洁从政和廉洁自律成为了一种时代的精神追求。

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清廉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本文将围绕清廉的事例和名言展开讨论,探索清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守廉洁的原则。

1. 清廉的事例清廉的事例是对于追求廉洁的人们具有启示和榜样的典型案例,下面将介绍几个著名的清廉事例。

(1)宋慈与“白素贞”宋慈,字高翔,是明代官员。

在他任职浙江金华知县期间,宋慈对贪污受贿行为几乎“零容忍”,并且以清廉正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其中,他对待贪污案件的态度和做法令人钦佩。

有一次,一个叫白素贞的女子被指控为某一案件的嫌疑人,宋慈出具了要求严查此事的命令,而白素贞似乎是众口一辞的真凶。

但宋慈没有盲目相信群众,而是仔细地调查,并最终确认了真凶。

他的执法方式以及对待案件的公正态度,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2)李鸿章与“富国强兵”李鸿章,字述古,是晚清政治家。

作为清朝末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倡导并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富国强兵”。

而在李鸿章的一生中,他不仅在民间树立了清廉正直的形象,也明确表示不接受贿赂,并且对下属的廉洁从政提出了严格要求。

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他的信条:“以清正治国、以廉洁自律为为官之道”。

2. 清廉的名言清廉的名言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清廉名言。

(1)君子之道是偏广而不偏狭,是弘毅而不为虎。

——魏源这句名言强调了一个道德人格的塑造和修养的重要性。

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私利,而应该具备广大的胸怀和弘毅的品质,不以权力为虎,而是做一个坚守正义和公正的人。

(2)清廉自德不化于物,浊水溶溶可期而渴望之。

——沈复这句名言强调了清廉自律的重要性。

一个道德洁白的人不会受到物欲的诱惑,而是坚定守护自己的道德底线。

而一池浑水只可期待,却是渴望着清泉的存在,象征着人们对清廉正直的向往和期望。

(3)廉洁奉公,淡泊明志。

——徐悲鸿这句名言强调了廉洁奉公和心态的平和。

清正廉洁的故事

清正廉洁的故事

清正廉洁的故事清正廉洁的故事廉洁的魏征夫人故事小天地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宰相。

他直言不讳,曾提出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

而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

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那么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那间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而毫无怨言。

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

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

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

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

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

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简直不相信,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

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

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

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

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魏征于64岁那年去世了。

唐太宗听到噩耗后非常伤心。

他想,这样一个好臣子理应受到表彰与敬重,于是下令举行盛大的葬礼。

这时又是魏夫人出来讲话了。

好说:魏征一生俭朴,葬礼排场太大,与他平生志愿有违。

唐太宗最终拗不过魏夫人,细细想来,她所说的也在情理,于是只得为魏征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葬礼。

葬礼结束以后,魏征夫人裴氏也没有去住皇上给盖的新房子,她依旧与儿子住在原先翻修过的老房子里,过着清贫、淡泊而宁静的生活。

今年5月26日中午,一名请求判决离婚的男子硬将1条香烟和100元钱送进房间,谢顶义发现后追了出去,但没有追上,下午,谢顶义就把香烟和现金交给我,由我退回给当事人。

前日中午,连平县隆街法庭庭长叶发佑在讲述谢顶义肩扛天平、头顶情义的故事时这样说。

张桂梅廉洁的故事

张桂梅廉洁的故事

张桂梅廉洁的故事张桂梅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

但是,张桂梅从小就很勤奋,她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学校里,张桂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她更加努力学习,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高中的时候,张桂梅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这个老师不仅教她知识,还教她做人。

这个老师告诉她,做人要廉洁,要有良心,要有责任感。

张桂梅深受启发,她决定要做一个廉洁的人。

在大学里,张桂梅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优秀表现,她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她更加努力学习,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张桂梅遇到了一个机会,她有机会去一家大公司实习。

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这家公司是她梦寐以求的公司。

但是,这个机会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因为这家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廉洁性。

张桂梅知道自己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才能够得到这个机会。

她决定要全力以赴,她知道这是她一生中的机会。

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考核之旅。

在考核的过程中,张桂梅表现得非常出色,她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廉洁性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好。

她没有接受任何的贿赂,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廉洁性。

最终,张桂梅成功地通过了考核,得到了这个实习的机会。

她非常感激这个机会,因为这个机会让她更加了解了这家公司,也让她更加了解了自己。

在实习的过程中,张桂梅表现得非常出色,她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廉洁性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好。

她没有接受任何的贿赂,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廉洁性。

最终,张桂梅成功地得到了这家公司的录用,成为了这家公司的一名员工。

她非常感激这个机会,因为这个机会让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让她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桂梅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历史上的女性廉洁人物故事
我国历史上的女性廉洁人物故事
我国是个崇尚清官的国家,自古就有“妻贤夫祸少”之说。

其贤,除指贤淑之外,便指的是廉洁。

从古到今,流传下来不少母教子廉、妻阻夫贪的佳话。

陶母责子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

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

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

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

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李母量禀教子
唐代检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

一次,李畲请人将禄米送到家中,母亲让人用斗量过,发现多出了三石,便问是怎么回事,令史回答说:“御史官的禄米在过斗时,按惯例是不要刮平斗口的。

”李母又问运费是多少,又答:“给御史送粮照惯例是不要给本钱运费的。

”李母很生气,让他送回多余的禄米及运费,并严厉责备李畲。

李畲便追问仓官,并依法
判其最,众御史皆面有愧色。

廉洁的魏征夫人
大家知道,魏征是个有名的宰相,他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

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

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

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

”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

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

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

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

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

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

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

”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李清照义揭贪夫
我过文学史上最具有盛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官宦之家,一生正处北宋、南宋交替的时代,其后半生更是动荡流离. 李清照46岁时丈夫去世。

两年后,李清照再嫁张汝舟。

婚后
不久,李清照就发现张汝舟是个贪官,经常虚报数额贪污军费。

李清照对此毫不姑息,椐实控告了丈夫。

在有关部门查证属实后,张汝舟被判了罪。

当时法律规定,妻子告丈夫,即使案情属实,妻子也要被判两年徒刑。

李清照虽然得到钦佩她的一位官员的保护,但也被关押了9天。

李贞皇后拒收贡献
清朝咸丰孝贞皇后,对下面进贡的冠服首饰等,都叫宫女拿去退还。

她常对妃嫔说:“臣子的贡献万万收不得,臣子多一份贡献,便是百姓少有份钱财。

倘若受了他们的贡献,便无异于去教他们做贪官。

”尽管孝贞皇后不参朝政,但她的这番话颇有见地,而且还有一点体恤百姓的味道。

这在王室中确属罕见。

马皇后当好贤内助
明太祖朱元樟称帝后,多次提出欲寻访马皇后亲族,以封爵禄,但均被马皇后婉言谢绝。

她说:“爵禄私外戚,非法。

且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

一旦骄淫,不守法度,其后果不堪设想,前朝外戚之覆政,皆由于此!”
马皇后也常提醒劝诫朱元樟:“骄纵生于奢侈,危亡其于细微。

”她虽贵为国母,却依然生活简朴。

平日只穿旧衣服,并且命宫女动手织布做被子,赠于年老孤寡之人。

剩下有瑕疵之布,
则做成衣掌,赐给众王妃及公主,“使其知悉农桑艰难”。

遇有灾荒歉收,‘辄卒宫人蔬食’,并开仓赈济灾民。

一次,她问朱元樟:“今天下民安乎?”朱答:“此非尔等所宜问也。

”“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
郑板桥勤政廉政二三事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这是郑板桥辞别潍县父老乡亲而作。

据说他离开潍县时,只有三头毛驴,他和书僮各骑一头,还有一头驮着两筐书。

可以说是为官一任,两袖清风。

乾隆戊寅年,他二女儿出嫁,他只送一幅墨兰图作为嫁妆,并在画上题诗一首: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说郑板挢穷得连给女儿的嫁妆都没有,恐怕无人相信。

是不是在故作清高呢?恐怕也不是。

最好的解释,大概还是他崇尚节俭,反对奢靡而已吧。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潍县当了十一年的县令,辞官后几位老朋友请他吃饭,饭桌上上了一盆鲫鱼汤,他老人家喝了一口,觉得无比鲜美,随即口占一首:作宦山东十一年,不知湖上鲫鱼鲜。

今日尝得君家味,一勺清汤值万钱。

当了十一年的县太爷连鲫鱼汤都未喝过吗?这可能有夸张的成分。

但我们也知道,他在山东潍县时,正在百年一遇的大灾荒,数十万百姓啼饥号寒,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剧。

他未等上峰同意,开仓济
众,并为此丢了乌纱帽。

他为民请命,与民共甘苦,老百姓称他为“青天”。

他离开潍县时,老百姓遮道挽留。

海瑞:清正廉洁的典范
海瑞,号刚峰,应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人物。

这个人一生啊,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叫做“大清官”。

具体化为二十八个字——“敬贤读经,明辨笃行,无私爱民,勤政革新,俭朴清廉,反腐奉法,刚正坚韧。


海瑞因“骂皇帝”而被“罢官”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六品户部主事而已。

他以如此卑微的身份上《治安疏》“言天下所未敢言”,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其刚正不阿令古今之人都钦羡不已。

据史料记载,十余年后海瑞在南京吏部侍郎、右佥都御史任上病逝,朝廷清点其身后遗产竟不过俸禄数十两、旧家具数件,时人无不潸然泪下。

当扶柩还乡时,南京城内竟有数十万人“空巷而送”,“白衣夹江而哭者数以万计”。

海瑞拒贿
海瑞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之一。

他那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和他那清廉正派,搏击豪强,维护穷民的行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到处传诵着他的故事,几百年来,海瑞成了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清廉正直的官吏代表。

史书上记载“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

”海瑞的一生,确是反对贪污,反对奢侈,主张节俭,生活朴素。

可是,当时的社会却贪污成风。

严嵩父子虽然垮了,但从宫廷到地方,依然贿赂公行,横征勒索。

海瑞从作教官时起,就禁止学生送礼。

在浙江淳安任知县时,他到任后定下许多规矩,如均平徭役,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其中最让人敬佩的,是反对贪污。

海瑞革去了历届相传的知县常例。

所谓“常例”,就是摊派在田赋上的加收,作为县官的律贴。

他反对行贿,自己从来不干。

有人劝他随潮流一点,他愤然道:“全天下的官都不上给官行贿,难道就都不升官?全天的官都给上官行贿? 又难道都不降官?怎么可以为了这个来葬送自己呢?”又说;“充军也罢,死罪也罢,都甘心忍受。

这小偷行径,却干不得!”
照例知县进京朝觐,可以从老百姓头上摊派四五百两银以至上千两银子,以便进京行贿,京官把朝官年看成是收租年头。

海瑞在淳安任上两次进京,只用了路费银四十八两,其他一概裁革。

海瑞在淳安是有名的穷知县,他“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作巡抚时,拒绝人家送礼,连多年老朋友送的人情也婉言谢绝。

他作官多年,过的仍然是穷书生的日子。

有一天,海瑞买了两斤肉,为母亲过生日。

总督胡宗宪听到后,大为惊奇,对别人说道:“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盖笑之也。


罢官到京听调时,穿的衣服单薄破烂,吏部的熟人劝他,才置了一件新官服。

祖上留下十多亩田地,除了母亲死时,朋友送一点钱添置了一点墓地外,没有买过一亩地,买过一所房子,用了一百二十两银子,也是历年官俸的积余。

就在海瑞死前三天,兵部送来柴火银子,一算多了七钱银子,他还让退回去。

死后,“佥都御史王用汲来到海瑞的住所,只见葛帏敝帐,有寒士所不堪者,为叹息泣下。

”同官替他清点遗物,全部家财只有薪俸银一百五十一两(一说只有十多两),绫、绸、绢各一匹。

“贫无可给棺椁,士大夫醵金以殓。

士民哭公至罢市者数日,祭于涂,累数百里不绝。


海瑞正是用他这种刚直不阿的精神,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受到后人们的怀念、崇敬、爱戴和拥护。

几百年来,海瑞的事迹,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清官形象被广泛传颂。

(责任编辑:纪检监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