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2015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15.12.16•【字号】豫农政法〔2015〕36 号•【施行日期】2015.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农业局(农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在农业产业上挖掘新潜力,在提质增效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开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现就调整优化我省农业结构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全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三农”投入,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2004年以来,全省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实现“十二连快”,农村公共事业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但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深刻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全省农业发展的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不断聚集,资源环境亮起红灯,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品质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存在差距,低档次的大宗农产品销售不畅,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滞后,难以适应和满足居民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需求;种养衔接不紧、循环不畅,农业尤其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务农增收乏力;农业区域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农业功能和潜力挖掘不够,一二三产融合不足。
这些情况表明,农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势在必行。
当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机遇难得、恰逢其时。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
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已建成一批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米袋子”“菜篮子”的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建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有所改善。
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
生产集约程度不断提高。
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6%左右;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0%。
主要产品优势带初步形成。
小麦以黄淮海为重点,水稻以东北和长江流域为重点,玉米以东北和黄淮海为重点,大豆以东北北部和黄淮海南部为重点,棉花以新疆为重点,油菜以长江流域为重点,糖料以广西、云南为重点,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布局集中的农产品优势产业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12.30•【文号】国办发〔2015〕93号•【施行日期】2015.12.3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面对不利的天气、水情形势,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优质粮食、蔬菜产业现代化建设,有效提高种植业供给水平、供给质量。
现就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思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重点,以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水资源有效利用为导向,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目标,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区域结构。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和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稳定粮食产能,提升蔬菜效益,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360万吨以上;瓜菜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680万吨以上;农作物制(繁)种面积达到60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2%;覆膜保墒旱作节水面积达到1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万亩。
三、主要任务(一)调优种植结构,稳定粮食产能。
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建设优质粮食优势产区,挖掘粮食增产潜能。
恢复小麦,面积达到190万亩左右,重点抓好冬小麦免费供种,春小麦提纯复壮和原良种生产基地建设,麦后复种模式示范推广。
提升水稻,面积100万亩左右,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联合农户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五优基地10万亩,连接产业链,构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培育新的增长点。
优化玉米种植结构,调减籽粒玉米,扩大粮饲兼用、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制种玉米,面积430万亩左右。
稳定马铃薯,面积260万亩左右,建设一级种薯基地10万亩,推广主食化专用品种3万亩。
依据区域优势建设杂粮基地,培育“杂粮产业,面积150万亩左右。
(二)调优品种结构,提升蔬菜效益。
宜阳县谷子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河南农业2016年第10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豫谷18号、豫谷19号、豫谷24号、豫谷5415号6个品种由安阳市农科院提供;豫谷23号、冀谷31号2个品种由河南省农科院提供;晋谷51号由山西省农科院提供;张杂谷8号由张家口农科院提供;衡谷10号由河北省农科院提供;HD-2039由深圳华大公司提供。
以宜阳县主栽品种豫谷18号作为对照品种。
(二)试验设计供试品种12个,对照品种为豫谷18号,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每次重复12个处理,每个处理长25m,宽10m,面积为250m 2,按品种编号顺序随机东西向排列,南北行向,按当地群众习惯高122.5cm,居参试品种第4名;豫谷19号株高122cm,居参试品种第5名;衡谷10号株高121.3cm,居参试品种第6名;豫谷17号株高117cm,居参试品种第7名;张杂谷8号株高109cm,居参试品种第8名;豫谷18号株高108cm,居参试品种第9名;豫谷16号株高107.5cm,居参试品种第10名;冀谷31号株高103cm,居参试品种第11名;豫谷23号株高101cm,居参试品种第12名。
晋谷51号、HD-2039株高都在140cm 以上,明显偏高,易倒伏。
(二)室内考种情况分析从表2可知,豫谷18号单穗1名;豫28.8g,居参试品号单穗粒重3名;张杂谷穗粒重24.4g,24号单6名;23.9g,居参试51号单穗粒重8名;豫谷17920.1g,居10号单穗粒11名;豫19.7g,居参试品张杂谷8号每居参试品18号增长667m 2产量为2名,比对7.7%;豫谷5415居参试18号增长每667m 2产量为4名,比对19号、17号、号、豫谷24号18号。
该试验在谷子播种后,谷子出苗基本整齐,个别地块有少量的缺苗断垄现象。
谷子生长期间,光照充足,有多次降雨过程,无持续性干旱,极端气候少,基本上属于风调雨顺,为谷子的出苗、拔节、抽穗及灌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种植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国家政策的变化,重新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的品种结构、区域布局和生产方式,以提高种植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和营养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结构也逐渐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转变,因此,种植业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2.资源禀赋的限制:地理环境、水资源、土壤条件等方面的禀赋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适宜种植品种和产量不同,种植业结构调整可以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的优势,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对种植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推出一系列的农业支持政策和优惠政策,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政策环境。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1.优化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适度减少传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2.调整区域布局:根据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适度调整农作物的种植区域,发展适宜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区域间农业的互补优势,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提高生产方式: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具体举措: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作物的品种质量和产量。
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政策措施,调整土地资源布局,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产量。
3.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种植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投资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5年第03期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推动农业发展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开创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对新时期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行了系统部署。
《意见》指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稳两增两提”。
“两稳”,即稳定粮食产量和粮食产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两增”,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两提”,即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意见》指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任务包括六个方面:(一)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为着力点,调整优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
着眼于稳定面积和提高地力,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将粮食产能落实到田头地块,实现“藏粮于地”。
着眼于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加快新品种繁育,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力争在种业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藏粮于技”。
着眼于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保证农民种粮合理收益;改善生产经营者的储粮条件,保持和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烘干和储备规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藏粮于民”。
(二)以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为目标,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要举措分工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要举
措分工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办办[2015]1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5.02.05
【实施日期】2015.02.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要举措分工的通知
(农办办〔2015〕1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确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议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农业部关于扎实做好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农发〔2015〕1号)各项重要举措落到实处,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使粮食产量保持在11000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使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办公厅组织制定了《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要举措分工》(见附件),研究提出
1 / 1。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信阳市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信阳市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0.09•【字号】豫发改农经〔2015〕1172号•【施行日期】2015.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村镇建设正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信阳市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豫发改农经〔2015〕1172号信阳市发改委:你委《关于呈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信阳市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请示》(信发改农经〔2015〕415号)和省工程咨询中心《关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信阳市光山县、淮滨县、平桥区、息县、罗山县、潢川县、商城县2015年度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评估报告》(豫咨农业[2015]217号)均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你委《关于呈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信阳市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请示》(信发改农经〔2015〕415号)和省工程咨询中心《关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信阳市光山县、淮滨县、平桥区、息县、罗山县、潢川县、商城县2015年度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评估报告》(豫咨农业[2015]217号)均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光山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一)项目建设规模及地点项目建设规模1.5881万亩。
项目建设区涉及斛山乡的蔡庄、梅岗、郑湾、张棚4个行政村。
建设期限:2016年3月底完成主体工程,2016年6月底完成全部工程。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高产稳产田1.5881万亩,重建提灌站6座、配套水泵6套,维修提灌站1座,设变压器2台;整修大塘27座;衬砌渠道25.243千米;新建拦河坝1座、斗门33座、田间进水口534座、生产桥39座、进地管涵100座,拆除重建渡槽1座;新修4米宽混凝土路11.158千米、3.5米宽5.44千米。
河南省调整完善2015年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实施方案

《河南省调整完善2015年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实施方案》主要内容精准高效着力解决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指向性不明、精准度不够、发放程序繁杂、行政成本过高、政策效应下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等偏离政策目标的问题,适应世贸组织规则,改进农业补贴发放办法,进一步增强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实效性,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政策衔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要与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政策充分结合、有机衔接,按照调整完善、稳妥推进的原则,保持农业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整优化补贴方式,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既得利益。
统筹整合着力解决农业三项补贴项目资金“碎片化”问题。
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统筹整合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将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规范操作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要公开透明,方便群众兑现;补贴资金实行集中一次性发放。
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种地农民(含农场职工)。
补贴资金的分配中央财政按照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因素分配我省2015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
根据中央财政分配资金情况,省财政按照2014年下达各地的农作物良种补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数额,在扣除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同比例将补贴资金分配到省辖市和直管县。
各县(市、区)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结算后形成的剩余资金,统一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
补贴资金的管理实行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制度,确保补贴资金封闭运行。
补贴资金全部纳入粮食风险金专户,并与专户内其他资金分账核算,单独反映。
县级行政区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各地不得从补贴资金中预留备用金,补贴资金不得结余结转。
补贴面积的界定补贴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为基础,尚未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地方以家庭联产承包地面积为基础,实行排除法进行调整,据实核减改变耕地性质的面积。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2015年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办〔2015〕38号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2015年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2015年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办〔2015〕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洛阳市2015年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5年4月14日洛阳市2015年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增强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洛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和《洛阳市2015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绿化、景观绿化、生态示范创建和环境修复治理等重点工程,坚持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齐头并进,实现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彰显“山水城市、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确保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逐步形成以公园、游园建设为重点,社区、单位绿化为基础,道路、水系绿化为连接的生态宜居城市格局。
二、重点任务(一)抓好特色绿都工程,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点、线、面结合,做好城市绿化工作,确保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
1. 抓好公园绿化。
完成歌剧院北侧街心公园等10个公园绿化工程,增加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
责任单位:市园林局2. 抓好新、改、扩建道路绿化。
重点实施滨河北路东延线绿化工程等25项道路重点绿化项目,提升道路绿化品位。
责任单位:市园林局3. 打造绿化亮点工程。
加强住宅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提升工作,深入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活动;实施屋顶绿化、桥体绿化等立体绿化工程,积极开展单位庭院、社区立体绿化活动,每个城市区选择不少于2处作为立体绿化示范点;启动生态停车场建设,扩大城市绿视率。
村民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报告

村民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报告【村民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乡亲们:我是一名高学历的村官,我负责贫困村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工作。
经过对村庄发展状况的调研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旨在促进村庄农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一、背景分析村庄位于山区,主要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
然而,这种种植结构单一,不利于农民增收和村庄经济发展,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引进一些高效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二、目标设定1.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民收入。
2. 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效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业品牌效应。
3. 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三、策略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种植意识。
通过组织农民培训班、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向农民宣传引进农作物种植的好处,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支持。
2. 指导农民选择适用的农作物种植。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向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建议,引导农民选择适用的农作物。
3. 推动特色农产品发展。
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选择一些适宜的特色农产品,引进种植,培育农民群众形成了一种共同发展的意识,并通过合作组织、产品定制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4. 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帮助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5.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四、预期效果1. 农民收入增加: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2. 农业品牌效应显著:发展特色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推动乡村旅游开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农业部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农业部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4.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施行日期】2015.04.29•【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现公布《农业部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2015年4月29日农业部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有关事项的要求,农业部决定对以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
一、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2011年8月22日农业部令2011年第3号公布)将第八条第一款第二项中的“验资报告或者申请之日前1年内的年度会计报表及中介机构审计报告等注册资本证明材料复印件”修改为“营业执照复印件”。
将第十七条第二项修改为:“营业执照复印件”。
删除第十八条第三项。
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公布,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4年4月25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3号修订)将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修改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草种管理办法(2006年1月12日农业部令第56号公布,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4年4月25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3号修订)将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2011年9月6日农业部公告第1643号公布)将第四条第一款第二项中的“验资报告或者申请之日前1年内的年度会计报表及中介机构审计报告等注册资本证明材料复印件”修改为“营业执照复印件”。
将第六条第二项修改为:“营业执照复印件”。
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种植业结构以常规粮食作物为主,种植业的单一结构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出效益较低。
因此,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需要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二、目标1.实现农田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2.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3.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实施方案1.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产业化项目,并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通过增加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延长农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附加值。
2.扩大种植业规模鼓励农民集中种植某种农作物,形成规模效应。
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方式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转向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
提倡使用环保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认证和宣传,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4.优化种植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资源条件,优化种植品种结构。
发展适宜地区的优势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6.建立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严格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农产品追溯和标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鼓励农民组织开展集中销售和电子商务销售,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为种植者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推广,帮助种植者提高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开展示范示教,引导种植者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实施路径1.政府支持政府加大对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资金和政策扶持。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
制定有利于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种植结构调整。
2.组织协调加强各级农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15年修正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1、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2、农产品基地建设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6、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7、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8、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及鉴定9、种(苗)脱毒技术开发与应用10、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与应用11、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12、农用薄膜无污染降解技术及农田土壤重金属降解技术开发与应用13、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开发14、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15、远洋渔业、渔政渔港工程16、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17、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18、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19、农、林作物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秸秆沼气及热解、气化,培育食用菌,固化成型燃料,秸秆人造板,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等)21、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灌装提纯等)22、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23、食(药)用菌菌种培育24、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5、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26、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27、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28、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29、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31、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33、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34、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3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36、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37、海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38、防护林工程39、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40、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41、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42、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珍贵树种培育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43、竹藤基地建设、竹藤精深加工产品及竹副产品开发44、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工程45、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46、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47、林业基因资源保护工程48、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49、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50、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51、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人工培育与开发52、木基复合材料及结构用人造板技术开发53、木质复合材料、竹质工程材料生产及综合利用54、松脂林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55、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与应用56、数字(信息)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57、农业环境与治理保护技术开发与应用58、海水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59、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60、农田主要机耕道(桥)建设61、油茶、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62、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63、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推广应用64、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65、森林、草原火灾自动监测报警技术开发与应用66、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等)和气象信息服务二、水利1、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2、跨流域调水工程3、城乡供水水源工程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蓄滞洪区建设6、海堤建设7、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8、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9、堤坝隐患监测与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10、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11、出海口门整治工程12、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13、牧区水利工程14、淤地坝工程15、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开发制造16、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17、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18、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19、水情水质自动监测及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20、水文应急测报、旱情监测基础设施建设21、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2、水利血吸虫病防治工程(采用护坡、吹填、隔离沟、涵闸改造、设置沉螺池、抬洲降滩等防螺灭螺工程措施和疫情监测、防治宣教等措施)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灌排渠道、涵闸、泵站建设等)24、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25、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及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治理等)26、水生态系统及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27、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隔离防护、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及有关技术开发推广)28、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自动化系统(水土流失数据采集存储、智能传输、数据分析处理、科学预测预报、数据库管理一体化)开发与应用29、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大江大河中下游及重点防洪区、防洪保护区等特定地区洪涝灾害信息专题地图)3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环节的监测及大江大河行政边界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监测为基础,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骨干网为依托,以水资源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31、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仪器设备开发与应用三、煤炭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2、120万吨/年及以上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3、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4、型煤及水煤浆技术开发与应用5、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6、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7、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8、管道输煤9、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10、选煤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1、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2、煤电一体化建设13、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与应用14、矿井采空区矸石回填技术开发与应用15、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16、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控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17、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18、矿井进出人员自动监控记录系统开发与应用19、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20、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充填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四、电力1、水力发电2、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3、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 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4、缺水地区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电站建设5、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充足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6、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7、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发电8、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9、在役发电机组脱硫、脱硝改造10、电网改造与建设11、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12、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与应用13、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4、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15、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与应用16、分布式供电及并网技术推广应用17、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及复合污染物治理18、火力发电脱硝催化剂开发生产19、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20、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2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22、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23、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24、分布式电源五、新能源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2、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4、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6、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7、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8、以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城市填埋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为原料的大型沼气生产成套设备9、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装罐成套设备制造10、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11、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12、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制造六、核能1、铀矿地质勘查和铀矿采冶、铀精制、铀转化2、先进核反应堆建造与技术开发3、核电站建设4、高性能核燃料元件制造5、乏燃料后处理6、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7、先进的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8、辐射防护技术开发与监测设备制造9、核设施实体保护仪器仪表开发10、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11、核电站延寿及退役技术和设备12、核电站应急抢险技术和设备七、石油、天然气1、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2、页岩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3、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4、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5、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安全生产保障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利用6、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与装置制造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8、石油储运设施挥发油气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9、液化天然气技术开发与应用八、钢铁1、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2、煤调湿、风选调湿、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干法熄焦、导热油换热、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煤焦油精深加工、苯加氢精制、煤沥青制针状焦、焦油加氢处理、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3、非高炉炼铁技术4、先进压水堆核电管、百万千瓦火电锅炉管、耐蚀耐压耐温油井管、耐腐蚀航空管、高耐腐蚀化工管生产5、高性能、高质量及升级换代钢材产品技术开发与应用。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洛阳市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洛阳市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9.28•【字号】豫发改农经〔2015〕1140号•【施行日期】2015.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村镇建设正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洛阳市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豫发改农经〔2015〕1140号洛阳市发改委:你委《关于呈报洛阳市2015年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请示》(洛发改农经〔2015〕17号)和省工程咨询中心《关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洛阳市孟津县、伊川县、宜阳县、洛宁县2015年度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评估报告》(豫咨农业[2015]216号)均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你委《关于呈报洛阳市2015年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请示》(洛发改农经〔2015〕17号)和省工程咨询中心《关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洛阳市孟津县、伊川县、宜阳县、洛宁县2015年度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评估报告》(豫咨农业[2015]216号)均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孟津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一)项目建设规模及地点项目建设规模0.84万亩。
项目建设区涉及常袋镇的武家湾、赵凹、石碑凹、小崔沟、东小梵5个行政村。
建设期限:2016年3月底完成主体工程,2016年6月底完成全部工程。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高产稳产田0.84万亩,现有37眼机井配套地埋管95.636千米,其中17眼机井另配套潜水泵17台、自耦降压启动柜17台,新修4米宽混凝土路11.224千米。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945.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860.41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39.59万元,独立费用45.00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投资756.00万元,地方配套189.00万元。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棉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棉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湘政办发[2015]31号【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5.04.23【实施日期】2015.04.23【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棉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湘政办发〔2015〕31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我省是棉花生产大省,棉花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但随着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近年来棉花产销供大于求,棉花生产用工多、成本高、效益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切实维护棉农利益,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就推进全省棉区种植结构调整,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
以优化农业结构、增加粮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为基础,以“棉改粮”为重点,按照“农民自主,政府引导,因地制宜,逐步调整”的原则,引导棉区农民改革传统耕作制度,科学选择替代作物,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各地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调减棉花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扩大粮食种植,提高农民收入预期,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耕地不抛荒,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农民自主,县乡引导。
棉田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和组织实施由县、乡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
县、乡级人民政府和农业部门要以充分尊重农民自愿为前提,认真做好市场研判和宣传引导,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抓紧抓实棉区种植结构调整工作。
2、规划引导,因地制宜。
在摸清农民调整意愿底数的基础上,科学制。
2015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_

2015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部门围绕“农业富民”发展目标,通过积极开展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土地流转、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龙头企业申报等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莲藕6000亩(其中沙地莲藕100亩,藕蟹混养100亩),全县达到17000亩,主要分布在三义寨、仪封乡、城关乡等乡镇;新发展桑蚕3000亩,全县达到8000亩,主要分布在固阳镇、东坝头乡、葡萄架乡、城关乡、闫楼乡和孟寨乡;新发展辣椒4000亩,全县达到xx0亩,主要分布在仪封乡和孟寨乡;新建食用菌大棚3000座,全县达到4449座,主要分布在城关乡、三义寨乡、仪封乡和东坝头乡,新建各类蔬菜大棚1000座,全县达到3200座,其中日光温室大棚xx余座,主要分布在红庙镇、城关乡、仪封乡、许河乡、葡萄架乡、东坝头乡、小宋乡等乡镇。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亮点一:红庙镇夏武营在夏武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及附近周边村xx亩土地全部发展蔬菜种植,建日光温室40多座,其他多以小拱棚为主,创出了“平安蔬菜”这个品牌。
2012年以来,夏武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土地这一制约因素,转变蔬菜生产发展方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带动我县的三义寨、张君墓、固阳、南彰、许河、仪封、城关等多个乡镇发展蔬菜种植基地8个,面积达到5000亩,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亮点二:三义寨乡以薛楼、康寨、南马庄等村为主发展莲藕9000多亩;以康寨、侯寨、白云山、南马庄等村为主发展食用菌大棚1000多座。
三义寨乡益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草菇、双孢菇通过有机转化食品认证,该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有机食品产地认定,为全市唯一一家。
绿野养生菌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发展食用菌大棚700多座,带动农户100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1100余亩,产品销售依托于郑州市天添美山珍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网络遍及国内各大城市及国外市场,连续两年产销两旺,年增效益多万元,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阳县2015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改变我县旱地玉米广种薄收、效益低下的现状,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种植业稳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调整种植结构为主线,大力落实抗灾增产措施,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促进旱作区由种植玉米向耐旱特色高效作物转变。
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行政推动,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工作目标
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平衡增产,使示范片内红薯2500公斤/亩(鲜重)、谷子350公斤/亩、花生300公斤/亩、马铃薯2500公斤/亩(鲜重)。
三、工作重点
(一)调整种植结构。
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逐年减
少丘陵旱作区玉米种植规模,扩大耐旱特色粮油作物面积。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县实际,新引进和推广一批适合当地的耐旱新品种、新技术。
巩固提升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将已经具有较大种植规模、市场竞争力较强、带动作用明显的谷子、红薯、花生等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马铃薯亦菜亦粮,具有耐旱能力强,产量和效益较高的特点,国家已经将其作为第四大主粮作物,应给积极引进和发展。
(二)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科学选择示范片,综合考虑生产条件、工作基础、技术力量等因素,全县共确定3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分别是上观乡花生万亩示范片、高村乡谷子千亩示范片,韩城镇官庄花生千亩示范片。
示范片内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获的“五统一”要求,要求每个示范片设立一块标牌,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建立高产创建档案,做好生产数据和工作记录。
(三)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切实做好育种、新品种引进和示范工作,为结构调整用种奠定基础。
今年示范方内
重点推广谷子品种是:豫谷18、豫谷17、豫谷9号、张杂谷10号;红薯品种是:豫薯8号、洛薯13、商薯19、徐薯食5等;花生品种是:豫花15、远杂9307、郑农花7号、驻花1号、驻花2号等。
(四)集成高产技术。
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在高产创建示范方内,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建立适宜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一要加强病虫草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
三要推进机械化生产。
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机械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农业局成立以吴绍良局长为组长,分管工作的副局长姚俊为副组长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农业
股,农技站、种子站、、植保站为成员单位。
具体负责方案制订、组织和协调工作实施、测产验收等。
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对项目示范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投入资金主要用于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大面积推广区域化、标准化成熟技术所需的物化投入和推广服务补助。
同时整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阳光工程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资金项目,集中投向示范区,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宣传引导。
要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多层次的观摩交流活动,通过对高产创建典型的示范与宣传,引起全社会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视,通过示范片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农民自愿加入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工作中,逐步走出一条旱作增收的模式来。
(四)加强绩效考核。
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农业
局将对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推广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和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拨付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
建立完善高产创建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清册、
方案、记录、测产结果和工作总结等归档立案,以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