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大题20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调查研究的步骤有哪些?
准备阶段、制定调查计划、制定调查工具、试调查、实施调查、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2.实验分析法的运用步骤有哪些?
确定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实物、对实物进行初步归类和分析、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研究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
3.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功能有哪些?
积极功能:
(1)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
(2)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于发展;
(3)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4)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消极影响:
(1)当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组织目标及意见相悖时,非正式群体心里有抵触情绪,轻则干扰学习和工作,重则引起两种群体的矛盾冲突。
(2)由于非正式群体具有排他的特点,很容易“拉帮结伙”。
(3)如果在一个不良的非正式群体中,因受到不正确的群体标准的影响,会使成员个人无法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甚至强化或放大。
4.简述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策。
(1)在思想认识上正视非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
(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要;(3)注意和引导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4)正确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根据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5)加强正式群体的建立,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
5.班级活动的主要意义体现在哪里?
(1)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
(2)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6.班级的教育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2)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需要,交往需要;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7. 论述知行统一原则。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一原则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论和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提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言行一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通过品德实践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加强思想品德的理论教育;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8.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论述德育过程的这一规律。
德育过程时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这是由人的认识规律决定的。
其次,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最后,在意识形态里,各种思想观念的斗争长期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必然会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也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德育过程时一个反复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因此,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是螺旋式的不断深化、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地,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9.简述练习法及其基本要求。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形成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特点:以学生为主;目标明确;实践性强。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
(2)练习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师要教学生练习的方法,注意练习的时间等;
(4)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检查。
1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和意义。
他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特征:
(1)固定班级,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2)以课为教学的活动单位;
(3)固定时间,把每一节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
意义: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学作用;
(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11.论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到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概念和原理。贯彻此原则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教具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教学中的直观不是给学生随意看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进行的。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语言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的限制。教师还应运用生动的言语进行讲解,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
12.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智力的过程,两者是相互统一的;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时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具体的素材。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于质量,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水平。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是知识的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a.从传授知识的内容来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的知识,能使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b.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重视学生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c.从传授知识的方法看,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d.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3.论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人认识上的捷径。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的特殊任务决定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他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已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
(2)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实验、学习、参观等实践方法,获得直接经验。
(3)要坚持直接经验于间接经验相统一。我们既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直接经验;
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而忽视间接经验,教学中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13.简述综合课程及其特点。
综合课程是只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叫做融合课程。
二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而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做广域课程。
三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叫做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