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b30f02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b.png)
荆芥
总结词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详细描述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其主要功效为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常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 等症。荆芥具有较好的透疹作用,可用于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畅等症。
防风
总结词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详细描述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
总结词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宣肺止咳
解表剂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气喘等 症状。
清热解毒
解表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热毒所致的疮 痈肿毒等症状。
02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麻黄
总结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详细描述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风寒 感冒、咳嗽气喘等症。麻黄发汗力强,宜用于风寒表实症,阴虚阳亢、肺燥阴伤者不宜使用。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目录
•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 解表剂的常见方剂 • 解表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解表剂的定义
解表剂是指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作用的方剂,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 如感冒、咳嗽等。
解表剂多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如麻黄、 桂枝、紫苏叶、荆芥等,具有发散解 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等作用。
表寒证
对于表寒证,如恶寒、无汗、苔白等症状,解表 剂可发挥其发汗解表的作用。
使用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配伍得当
解表剂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需注意配伍得当,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禁忌症慎用
对于解表剂的禁忌症,如高热、 口渴、舌红等症状,需慎用或禁 用。
01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2118ed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c.png)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02f2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8.png)
银翘散类方剂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 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 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属温病初起者
桑菊饮类方剂
组成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 梗、甘草、苇根
03
调和营卫
部分解表剂还具有调和营卫的作 用,可用于治疗营卫不和所致的 病症,如自汗、盗汗等。
04
02
解表剂药理作用及机制
药理作用
发汗作用
解表剂通过刺激汗腺分泌,促进汗液排出, 达到发散表邪的目的。
抗炎作用
解表剂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解热作用
解表剂可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抗病毒作用
部分解表剂具有抗病毒活性,可抑制病毒复 制。
带下病
02
03
产后风
部分解表剂具有祛湿止带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带下病等湿热带下 症状。
解表剂可祛风散寒,对于产后风 等产后外感风寒症状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
06
解表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皮肤红斑、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等。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肝肾损伤
其他反应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解表剂,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
解表剂多为短期用药,不宜长期使用,以免 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谨 慎选择解表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解表剂的同时,应注意休息、保暖、 多饮水等辅助治疗措施,促进病情恢复。
中医(专长)-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专长)-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06e9a701a417866fb94a8e3c.png)
第二单元解表剂(一)概述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是为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而设。
此时邪未深入,病势轻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使外邪从肌表而出。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从外解,必转深入,变生他证。
本类方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由于表证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故应酌情选用不同类型的解表剂。
若兼见气、血、阴、阳等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使用,以扶正祛邪。
(2)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3)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热粥,以助汗出;服解表剂的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
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4)服解表剂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5)表邪未尽,而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甘草炙,一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意义】本证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腠理闭塞,经脉不通,肺气失宣所致。
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为君,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为臣,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发汗解表,又可畅行营阴以解诸痛。
杏仁为佐,降利肺气,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止咳平喘之功。
甘草为佐使,既可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以防麻、桂发汗太过而耗伤正气。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947062ce650e52ea54189804.png)
合白芍酸甘化阴
辛温解表·桂枝汤
肌表
桂枝、甘草
芍药、甘草
卫强
营弱
风寒(邪)
生姜
肺胃失和
桂枝 生姜
桂枝、芍药
营卫不和
生姜、大枣
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表
剂
证治要点: 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
随证加减: o 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o 体质素虚者,加黄芪; o 兼见咳喘者,加杏仁、苏子、桔梗
咳喘
解
辛温解表·麻黄汤
表
剂
方解: 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桂枝——解肌透营,温经止痛
麻、桂相配,有峻汗之功 佐:杏仁——降肺平喘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
缓麻、桂峻烈之性
辛温解表·麻黄汤
卫遏
风寒(邪)
麻黄、桂枝
营滞 肺气闭郁
肺 失 麻黄 宣 杏仁
降
甘草
肌表
缓峻汗;调宣降
解
辛温解表·麻黄汤
解
概述
表 剂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解
概述·定义
表 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邪外出等作用, 主要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为解表剂
(属八法中之“汗”法)
概述
体外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热)
肌表 (口鼻)
体内
正气
宣
肺
降
解
概述·分类
表 剂
风寒表证——辛温解表剂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剂 表证+正虚——扶正解表剂
解
辛温解表·小青龙汤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39db844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d.png)
结合其他疗法
进一步研究解表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探索解表剂与其他中医疗法的结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开发新型解表剂
针对现代医学对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的治疗需求,开发新型、高效、安全 的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解表剂的禁忌人群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 解表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年龄和体 重进行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详细描述
桂枝汤是中医方剂学中的另一经典解表剂,由桂枝、 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剂具有辛 温解表、解肌发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 致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桂枝汤 中的桂枝能够发散风寒,温通经脉;芍药能够养血调 经,平肝止痛;生姜能够发表散寒,止呕降逆;大枣 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能够调和药性,益气 和中。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应谨慎使用解表剂,必要时应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1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 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 使用。
02
03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对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 谨慎使用解表剂。
04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
01
根据病情和年龄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年龄进行调整,遵循 医生的建议。
解表剂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感冒治疗
解表剂常用于感冒初期, 能够缓解发热、头痛、咳 嗽等症状,缩短病程。
鼻炎治疗
对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 炎等,解表剂能够改善鼻 塞、流涕等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方剂学歌诀解表剂
![方剂学歌诀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531b60f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7b.png)
方剂学歌诀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注】:麻:桂=3:2。
桂枝汤《伤寒论》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注】:①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②柯琴赞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小青龙汤《伤寒论》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注】:①姜:干姜;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②方含麻黄汤[去杏]。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注】:九味羌活汤和大青龙汤均为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剂,九味羌活汤为外感风寒湿兼里热;大青龙汤为外感风寒兼里热。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功效: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疏证。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银翘散《温病条辨》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注】:①去性存用;体现了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原则。
②“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③此方为辛凉平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注】:此方为辛凉轻剂。
麻杏甘石汤《伤寒论》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注】:①此方为辛凉重剂。
②麻黄:石膏=1:2,“去性存用”。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0e326ed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a.png)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凡用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一、“解表剂”使用机理和原则肌表是人体的藩篱,所以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都先出现表证。
此时邪气轻浅,可用解表剂使外邪仍从肌表而出。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六淫之邪不能及时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由此可知,凡是外感六淫初起,及时地用解表剂治疗,使邪从外解,就能防止传变,早期治愈。
所以,无论是风寒所伤,还是感受温热病邪,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时,都可以用解表剂治疗。
然而,外邪六淫有寒热之异,人体有虚实之别,或原有其他病证又感外邪等等。
所以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分别适用于表寒证,表热证和虚人感受外邪而致的表证。
二、使用“解表剂”注意事项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同时,凡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
但解表取汗,以遍身絷絷微汗为最佳。
假使汗出不能遍身,或大汗淋漓,都不适宜。
因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太多,易耗伤气津,严重的还有导致亡阴亡阳之变。
临证使用解表剂,必须是外邪所致的表证。
如果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需考虑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的方剂;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用。
三、“解表剂”分类及代表方剂1.辛温解表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等。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9851819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3.png)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慎用人群
01
02
03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药物成分 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 良影响,应谨慎使用。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状 况与成人不同,解表剂的 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调整。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 较弱,应谨慎使用解表剂 。
药物配伍禁忌
解表剂不宜与滋补类药物同时使用,因为滋补类药物会抑制机体正常的排邪反应 ,影响解表剂的疗效。
治疗感冒
01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解表剂常用于治疗感冒初期,通 过发汗、解表、宣肺等方式缓解 感冒症状。
02
解表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能 够发散体内寒气,缓解头痛、发 热等症状,对于风寒感冒尤其有 效。
治疗发热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解热作 用,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如银翘散、桑菊饮等解表剂,常用于 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疗效显著 。
治疗咳嗽
咳嗽是感冒常见的症状之一,解表剂通过发散体内寒气、宣 肺等作用,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解表剂,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 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头痛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止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症 状。
如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等解表剂,对于感冒引起的头 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VS
详细描述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 枣组成,是中医方剂学中典型的辛温解表 方剂。桂枝汤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 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其中,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为君药;芍药 敛阴止汗,为臣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efc2f93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f.png)
连翘(佐药)透邪解毒
芦根(佐药)清热解毒
甘草(使药)调和诸药
助
解表
助
理肺
(草根桔翘和饮杏桑羞)
桑菊饮
银翘散
共性
①作用:辛凉解表②适应证:温病初起卫分证③药物: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
区别
辛凉轻剂、肃肺止咳
辛凉平剂、解表清热
麻黄(君药)宣肺平喘解表散邪
石膏(君药)清泻肺热辛散透邪
表寒
里热
杏仁 (臣药)降利肺气
甘草(佐使药)益气和中
清肃协同
调和麻杏之宣降
调和麻石之寒温
甘寒生津
宣降肺气
外感风热+上呼吸道=银翘散外感风热+肺络=桑菊饮外感风热+喘=麻杏石甘汤
扶正解表剂
羌活 独活(君药)发散风寒湿止痛
桔梗 枳壳(佐药)宣降肺气宽胸化痰
生姜 薄荷(佐药)解散表邪
前胡(佐药)化痰止咳
茯苓(佐药)渗湿消痰
人参(佐药)扶助元气
甘草(佐使药)调和药性
益气
和中
柴胡 (臣药)解肌透邪
川芎 (臣药)活血行气祛风
助
解表
助
宣痹止痛
引:薄荷、生姜
(独熊身伏草梗,二虎只可强攻)
感谢聆听
辛凉解表剂
银花 连翘(君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辟秽化浊
薄荷 牛蒡子(臣药)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
荆芥穗 淡豆豉(臣药)辛散解表
芦根 竹叶(佐药)清热生津
桔梗(佐药)宣肺止咳
甘草(佐使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助君解表
助辛凉以透表
(草根桔翘拔花牛叶经淡)
桑叶 菊花(君药)疏散风热清宣肺热清利头目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8a017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1.png)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药方的组成、性能、用法和用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而“解表剂”是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治疗表邪外袭引起的症状和疾病。
解表剂的名词解释是解释解表剂的定义、功效、适应症等相关内容。
一、解表剂的定义解表剂是中医方剂学中用于解表散寒、疏风发汗的药物组合,主要用于治疗由外邪侵袭引起的感冒、感冒引发的发热、头痛、身痛等疾病。
解表剂可以通过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中医学院的合作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组成药材进行分析和药效学研究,提高其临床疗效。
二、解表剂的功效1. 解表发汗:解表剂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快速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邪,促进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气和湿气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以达到解表作用。
2. 疏风散寒:解表剂中部分药物能够舒展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筋骨疼痛,缓解风寒症状。
3. 抗炎镇痛:有些解表剂含有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三、解表剂的适应症1.感冒症状:感冒是由风寒、风热入侵引起的常见病,解表剂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外邪侵袭引起的发热、咽喉红肿、鼻塞流涕等症状,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可以疏风清热,缓解发热症状。
3.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由风寒入侵引起的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可以散寒解表,缓解寒症。
四、解表剂的经典方剂1. 麻黄汤:本方剂由麻黄、桂枝等药物组成,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
2. 葛根汤:本方剂由葛根、麻黄等药物组成,适用于外邪入侵引起的发热、身痛、咳嗽等症状。
3. 三拗汤:本方剂由防风、葱白等药物组成,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咳嗽等。
五、解表剂的潜在风险尽管解表剂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首先,解表剂一般通过发汗来排除体内湿气和寒邪,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脱水等问题。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一章 解表剂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一章 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3f592f23a26925c52dc5bf40.png)
4,服用方法: 1),药后啜粥法, 2),温覆取汗法, 3),获效停药法, 4),守方继进法, 5),药后忌口法
5,加减: 素体虚,加——黄芪 风寒重,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兼项背强几几加——葛根。 素有咳喘,又感风寒,加——厚朴,杏
仁、苏子,桔梗。
余(段富津教授)曾治一女,1982年9月 因运动汗出,卧湿冒雨而发病。始则恶 寒发热,身体疼痛,医以感冒论治,表 证虽轻,但身痛不减。半月之后,膝踝 关节逐渐肿大,步履艰难。医家以为风 湿在表,而令其服药取汗,病者初汗即 觉痛减体舒,遂加盖衣被,直至全身汗 出如水流漓方止。翌日虽肿痛均减,但 未几,关节又渐肿大,身痛加重,以至 不能行路,又经中西药治疗月余不效。
连 翘 ——清心肺而除上焦热毒
臣:薄荷,牛蒡子——发散风热,利咽
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
佐:桔梗——宣肺止咳化痰
竹叶,苇根——清热生津。
佐使:生甘草——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风热袭表,热毒偏盛。 2,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温
病条辨》称之为“辛凉平剂”。
[重点,难点]
1,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营弱 卫强)。“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 汗自出”。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 证的基础方。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3,配伍特点: 桂枝发汗散风寒,去卫分之邪。 芍药敛阴养阴,补营阴之虚,治营弱。
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清解。
臣: 桔梗——宣肺止咳化痰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苔白 滑,脉浮。
《方剂学》表解
![《方剂学》表解](https://img.taocdn.com/s3/m/bd529d61783e0912a2162a85.png)
增液承气汤
热结阴亡
滋阴增液 泻热通便
86014909.doc
方类/方名 方类 方名 2.5 逐水 26,十枣汤 十枣汤★ 十枣汤 《伤寒论》
|
主治 1.悬饮 2.水肿
|
功用 攻逐水饮
|
证治要点
|
药物组成
|
方剂趣记 (十)枣戟遂芫,(胸胁饮 悬)。 (十)枣脊髓圆,(胸胁饮 枣脊髓圆, 十 枣脊髓圆 胸胁饮 悬)。 。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 (逍遥)胡姜荷草,药归 柴胡 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 术苓。 荷 (逍遥 湖江河草,要归 逍遥)湖江河草, 逍遥 湖江河草 树嶺。 树嶺。 逍遥散用归芍柴 疏肝养血兼理脾 苓术甘草姜薄偕排 丹栀加入热能 (痛泻要方),陈药术防。 (痛泻要方 ,臣要住房。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 臣要住房。
42 黃连解毒汤 三焦火毒 热盛证 ★ 《外台秘要》
43 普济消毒饮 大头瘟 ★ 《东垣试效方》
清热解毒, 恶寒发热, 咽喉不 疏风散邪 利, 舌燥口渴, 头 面红肿痛, 目不能 开, 舌红苔黃, 脉 浮数有力
羌活、独活、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 川芎、枳壳、茯苓、桔梗、 人参、 甘草、 生姜、 薄荷 人 参 麻黄 附子 细辛
(败毒)前川羌荷壳,桔 草独羌胡人茯 (摆渡 前川江河俏 , 结 摆渡)前川江河俏 摆渡 前川江河俏, 草独将胡人伏。 草独将胡人伏。 子细麻黄,(解表助阳)。 仔细麻黄, 解表助阳 解表助阳)。 仔细麻黄,(解表助阳 。
39 竹叶石膏汤 伤寒、温 病、暑病 ★ 《伤寒论》 余 热 未 清,气津 两伤证 4.2 清营涼血 40 清营汤★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热入营分 证
清热生津, 身热, 多汗, 气逆 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 石膏 益气和胃 欲呕,烦渴喜饮, 人参、炙甘草、粳米 口干,舌红少津, 脉虚数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d57444cc76eeaeaad1f330ad.png)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目录第一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拗汤新加三拗汤华盖散)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葛根汤麻桂各半汤葱豉汤(杏前葱豉汤活人葱豉汤葱豉桔梗汤六味葱豉汤)苏羌达表汤第二节辛凉解表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新加麻杏甘石汤荷杏石甘汤桑杏石甘汤) 银翘散(加减银翘散银翘透疹汤)桑菊饮祛风涤痰汤五叶菰根汤防风解毒汤加减普济消毒饮竹叶柳蒡汤解肌透痧汤第三节扶正达邪剂一、益气发汗剂参苏饮人参败毒散(仓廪汤荆防败毒散)二、滋阴发汗剂加减葳蕤汤(葳蕤汤)黑膏汤(加减黑膏汤)青蒿鳖甲汤三、养血发汗剂葱白等七味饮四、助阳发汗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二章涌吐剂第一节实证涌吐剂瓜蒂散救急稀涎散第二节虚证涌吐剂参芦饮第三节探吐法盐汤探吐法第三章通下剂第一节寒下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犀连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陷胸汤十全苦寒救补汤陈氏四虎饮清凉攻毒汤第二节温下剂附子泻心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半硫丸第三节逐水剂控涎丹舟车丸己椒苈黄丸疏凿饮子三花神佑丸十枣汤神芎导水丸第四节润下剂麻仁丸通幽汤陆氏润字丸千金地黄煎济川煎第五节攻补兼施剂陶氏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承气养荣汤益血润肠丸苁蓉润肠丸三仁丸苁蓉润肠汤第四章双解剂第一节解表清里剂栀子豉汤(栀豉芩葛汤)大青龙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葛根芩连汤三黄石膏汤(增损三黄石膏汤)六神通解散白虎加桂枝汤葱豉白虎汤缪氏竹叶石膏汤双解加葱豉汤石膏大青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第二节发表攻里剂大柴胡汤(加味大柴胡汤)大青消毒汤《删繁》香豉汤凉膈散(加减凉膈散)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增损双解散)大黄饮子第三节解表化痰剂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许氏麻黄等十味丸第五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泄气热剂一、轻清气热剂新加栀豉汤六花苇茎汤陈氏清肺饮二、辛寒清气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新加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汤)三、苦寒清热剂黄芩汤黄连汤《古今录验》青木香汤白头翁汤(秦皮汤)犀角大青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第二节清热凉营剂一、清营泄卫剂犀地透营汤犀地桑丹汤羚地清营汤凉血解毒汤二、清透营热剂犀角地黄汤清宫汤(加味清宫汤)犀羚救焚汤犀羚三汁饮加减服蛮煎神犀透络汤拔萃犀角地黄加金汁、元明粉三、凉血散血剂凉血散瘀汤清热行血汤第三节清气凉营剂犀羚白虎汤化斑汤(人参化斑汤)陈氏四虎饮陈氏夺命饮清瘟败毒饮第四节清热解毒剂三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消毒活血汤第五节滋清虚热剂葳蕤等五味饮白薇等十味丸青蒿鳖甲煎(黄芪鳖甲煎)秦艽鳖甲散清骨散三甲白薇汤洒沥汤两地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地骨皮饮四逆散合白薇汤第六节甘寒清热剂一、清养气液剂生芦根八味饮子麦门冬汤参燕麦冬汤三参冬燕汤新定五汁饮二、清养血液剂千金生地黄煎竹叶地黄汤顾氏八汁饮第七节清泄脏腑剂导赤散(导赤合犀连汤导赤清心汤加味导赤散导赤合加味虎杖散导赤散冲四汁饮)加减导赤泻心汤(导赤泻心汤)清心莲子饮泻青丸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泻黄散清胃散玉女煎(新加玉女煎)泻白散(黄芩泻白散加减泻白散)陶氏逍遥散救阴滋任汤加味白头翁汤养阴清肝汤玉屑无忧散玉雪救苦丹第六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胃剂黄连汤(进退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崔氏疗胃反方第三节调协肝脾剂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清肝达郁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痛泻要方第四节透达暮原剂达原饮(加减达原饮柴胡达原饮)清脾汤柴胡桂姜汤第五节截疟理疟剂常山饮截疟七宝剂首乌鳖甲汤陈氏四獸饮何人饮第七章祛暑剂第一节轻宣暑邪剂薷杏汤青蒿饮雷氏清宣金脏法五叶芦根汤清络饮第二节祛暑散邪剂香薷饮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加味黄连香薷饮)《广济》扁豆汤第三节清暑利湿剂三石汤甘露消毒丹桂芩甘露饮六一散(鸡苏散碧玉散)雷氏清凉涤暑法第四节清暑化湿剂苍术白虎汤藿朴胃芩汤(胃苓汤藿朴夏苓汤)加减六和汤(六和汤)清暑辟秽汤雷氏芳香化浊法第五节清暑益气剂王氏清暑益气汤(东垣清暑益气汤)薛氏参麦茯神汤雷氏却暑调元法第六节清暑敛津剂吴氏连梅汤人参乌梅汤第八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剂一、疏散风邪剂小续命汤川芎茶调散川芎散防风散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已地黄汤二、搜风通络剂牵正散苍耳散止痉散正舌散玉真散五虎追风散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第二节平熄内风剂一、熄风和阳剂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千金排风汤钩藤饮钩藤汤撮风散二、滋液熄风剂加减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阿胶鸡子黄汤大定风珠三、养血祛风剂大秦艽汤地黄饮子羚羊角散秦艽散第九章开窍剂第一节凉开剂紫雪丹(碧雪绛雪)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犀珀至宝丹)牛黄清心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神犀丹飞龙夺命丹玉枢丹犀黄宣窍汤炼雄丹行军散第二节温开剂苏和香丸妙香丸飞马金丹第三节豁痰开窍剂白金丸集成太极丸抱龙丸小儿回春丹涤痰汤菖蒲郁金汤沈氏六神汤玳瑁郁金汤第四节宣郁开窍剂苏合香丸第十章祛寒剂第一节温经散寒剂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当归四逆散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第二节温中祛寒剂理中汤(理中加附子汤延年增损理中丸治中汤)附子粳米汤白术附子汤(近效白术附子汤)茵陈附子干姜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厚朴温中汤大顺散来复丹冷香饮子第三节回阳救逆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回阳救急汤参附汤(参附龙牡汤)真武汤附子汤黑锡丹(二味黑锡丹)三生饮第十一章却湿剂第一节宣散湿浊剂恙活胜湿汤鸡鸣散豆卷藿香荷叶汤苏叶黄连汤神术散第二节温化寒湿剂平胃散(香砂平胃散加味平胃散加减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太乙神术散)藿香正气汤醉香玉屑丸芩桂术甘汤实脾饮第三节清利湿热剂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藿香左金汤(蚕矢汤)连朴饮(燃照汤)昌阳泻心汤清热渗湿汤二妙散(加味二妙散三妙丸)第四节利水渗湿剂一、利水通淋剂八正散萆薢分清饮五淋汤石苇散神效琥珀散瞿麦汤海金砂散火府丹小便饮子童便四草汤红白散二、利水消肿剂禹余粮丸五苓散猪苓汤五皮饮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千金鲤鱼汤天仙藤散香附散全生白术散第五节祛风胜湿剂巴戟天汤地龙汤防己汤蠲痹汤秦艽散三痹汤四斤丸第十二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加味二陈汤藿朴二陈汤)导痰汤(加味导痰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加味温胆汤)指迷茯苓丸第二节润燥化痰剂润肺饮降痰奔马丸金水六君汤百花汤雪梨膏第三节清化热痰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加味小陷胸汤)节斋化痰丸滚痰丸雪羹第四节温化寒痰剂理中化痰丸(理中降痰丸)珍珠滚痰丸紫金丹第五节蠲化风痰青州白丸子三生丸半夏白术天麻丸金栗丹竹沥五汁饮第六节止咳化痰剂杏仁煎延年贝母煎延年疗气嗽煎方紫菀饮延年紫苏饮止嗽散三子养亲汤金沸草散紫苑汤降气化痰汤第七节化痰软坚剂内消瘰疬丸海藻昆布玉壶汤第十三章润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剂一、苦温平燥剂杏前葱豉汤杏苏散二、辛凉甘润剂桑杏汤(沙参杏仁汤)萎薤六仁汤清燥救肺汤润燥渗湿汤第二节滋润内燥剂一、清润肺胃剂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汤广济麦门冬汤宣明麦门冬饮子)五汁饮韭汁牛乳饮叶氏养胃汤(益胃汤)甘露饮(小甘露饮)桑白皮等十味煎消渴方(延年天门冬煎黄芪汤千金茯神汤)地黄引子百合固金汤琼玉膏(张氏医通琼玉膏)沙参麦冬汤二、滋养肝肾剂集灵膏滋燥养荣汤(清燥养营汤)润肺饮雪梨膏第十四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四七汤)桔姜薤白半夏汤(桔姜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良附丸(橘核丸)天台乌药散(三层茴香丸暖肝煎)金铃子散启膈散五香散正气天香散瘦胎饮解肝煎十香丸紫苏饮延胡索汤槟榔汤第二节降气剂旋复代赭汤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竹茹汤丁香散)四磨汤(五磨饮)橘皮竹茹汤苏子降气汤(沉香降气散)茴香散第十五章理血剂第一节祛瘀活血剂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大活血丹回生丹失笑散生化汤抵当汤抵当丸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黄蛰虫丸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清热行血汤宣郁通经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旋覆花汤泽兰汤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紫苏饮三甲散增损三甲散三虫二甲汤七厘散清经散第二节止血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温经摄血汤小牛角腮散平肝开郁止血汤第十六章补益剂第一节益气剂一、益气固脱剂独参汤人参蛤蚧散二、益气摄血剂归脾汤炙甘草汤举元煎三、益气健脾剂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参术膏参燕异功散慎柔养真汤资生丸四、益气升陷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保元汤七珍散第二节养血剂四物汤(四乌汤过期饮地骨皮饮桃红四物汤艾附暖宫丸)圣愈汤补气解晕汤小营煎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泰山磐石散当归补血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天真丸)第三节滋阴剂一、滋养肺肾剂人参固本丸保阴煎补肺阿胶汤(月华丸)两仪膏二、滋养肝肾剂石斛夜光丸一贯煎滋水清肝饮七宝美髯丹二至丸桑麻丸三、滋养肾阴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都气丸八仙长寿丸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左归丸新加六味汤)左归饮吉祥丸虎潜丸(大补阴丸滋任通阴煎通关丸)三才封髓丹滋阴大补丸无比山药丸大造丸龟鹿二仙膏第四节壮阳剂一、温煦肾阳剂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右归饮鹿茸散巴戟天酒二、温柔濡润剂还少丹赞化血余丹斑龙丸异类有情丸内补丸元武豆三、温补脾肾剂四神丸脾肾双补丸生脉散(全真一气汤)第十七章消导剂第一节消导化滞剂保和丸(大安丸)廓清饮大和中饮(小和中饮)枳实导滞丸(木香导滞丸)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麦枳术丸)健脾丸(啟脾散)第二节消痞磨积剂枳实消痞丸葛花解醒汤蟾砂散枳实丸鳖甲煎丸耆婆万病丸化瘀回生丹第十八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敛汗剂牡蛎散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第二节敛肺止咳剂九仙散第三节涩肠固脱剂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訶子散(訶子丸)真人养脏汤地榆丸刘松石猪肝丸第四节涩精止遗剂治浊固本丸秘元煎(苓术菟丝丸水陆二仙丹)固阴煎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补脬饮巩隄丸第五节固崩止带剂固经丸惜红煎完带汤鹿角菟丝丸侧柏樗皮丸第十九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生铁落饮珍珠母丸磁朱丸第二节宁心安神剂半夏秫米汤酸枣仁汤定志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丹平补镇心丹)孔圣枕中丹黄连阿胶汤交泰丸琥珀多寐丸甘麦大枣汤第二十章痈疡剂第一节外疡一、内服丸散汤饮(一)阳证诸方仙方活命饮真人活命饮五味消毒饮连翘金贝煎会脓散醒消丸内补黄芪汤透脓散(心悟透脓散代刀散)消瘰丸六神丸蟾酥丸(二)阴证诸方阳和汤小金丹二、外用膏、丹、散剂如意金黄散回阳玉龙膏红升丹(白降丹八将丹)生肌玉红膏(八宝生肌散)第二节内痈苇茎汤桔梗杏仁煎古今录验桔梗汤大黄牡丹皮汤锦红汤(锦红片锦红新片)清肠饮红藤煎肠痈秘方薏苡附子败散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第二十一章治虫剂乌梅丸槟黄丸下虫丸理中安蛔汤化虫丸使君子丸万应丸(下虫万应丸)追虫丸前言尝读《灵枢·逆顺肥瘦篇》言“圣人之为道也,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度检押乃后传言。
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方剂学PPT1 解表剂
![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方剂学PPT1 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2e6fd9e00029bd64783e2cfa.png)
·银翘散 ·
佐:桔梗 — 宣肺化痰止咳。 竹叶、芦根 —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使:甘草 —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桔梗、甘草相配,为“桔梗甘草汤”;功能 清利咽喉,化痰止咳。
* 配伍要点: a.解表药 + 清热药; b.方中佐以药性微温的荆芥之义。
薄荷
【运用】
·银翘散 ·
1.《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适用于风温初
苔薄白,脉浮紧 【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辛凉解表
·解表剂·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 【证候】共证 + 口渴,咽痛,舌偏红舌
苔薄黄,脉浮数; 【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解表剂·
扶正解表
【适应证】体虚外感表证 【证候】气血阴阳之虚证 + 表证 【代表方】败毒散、加减葳蕤汤。
【病机】 风热袭表,热毒偏盛。
【治法】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牛蒡子
方解
·银翘散 ·
君:金银花 a.清热解毒,芳香辟秽;
连翘 b.轻散透表。
臣:薄荷、牛蒡子
辛凉解表,利咽解毒;
荆芥穗、淡豆豉 — 辛散透邪。
* 四药助君以加强疏散风热,透邪外出之力。 * 荆芥药性虽辛温,但在大堆寒凉药中,温性被制,
而存其发汗透邪之力,故属“制性存用” 之药。
解表剂使用注意
·解表剂·
一 、 辨
二 、 发
别
汗
表
程
里
度
三
四
、
、
煎
饮
服
食
法
宜
忌
·解表剂·
麻黄汤
《伤寒论》
·张仲景·
【组成】
·麻黄汤 ·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5fe1a15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c.png)
2024/4/19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
第31页
五、方解
1、治法—扶正祛邪(益气、散风寒湿邪)
羌、独、芎—辛温 柴、薄、前—辛凉
散表
祛风寒湿 疏风清热
祛邪
益
桔梗、枳壳——宣肺化痰宽胸理气
气
人参、茯苓
解
炙草、生姜 益气健脾和中 --------- 扶正 表
A、 辨证关键点:
B、本方为峻汗之剂,在南方相对应用较少。
C、本方既是风寒表实要方,又是治喘基础方。
2、使用注意:
A、 脉证合参,尺脉微、迟禁用。
B、注意病史:“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 禁用
C、体质:表虚自汗者禁用。
2024/4/19
方剂学
方剂学解表剂
第7页
3、加减:
风寒表实要方—邪实体壮。
5、药后忌口法
2024/4/19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
第9页
三、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烧,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病因:
病位:
病机:
主症:
与麻黄汤证区分是什么?
四、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五、组成: ①主要配伍 ②用量
2024/4/19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
第25页
银翘散
表 桑菊饮
薄荷 桔梗 豆豉 荆芥 牛蒡子 连翘 芦根 竹叶银花
甘草
桑叶 菊花 杏仁
辛凉解
清热解毒
辛凉平剂
表热证
宣肺止咳
辛凉轻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概述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解表剂主要适用于表证。
凡风寒初起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使用解表剂治疗。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由于表证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故应酌情选用不同类型的解表剂。
如表证属风寒者,当用辛温解表剂;表证属风热者,当用辛凉解表剂;若兼见气、血、阴、阳等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使用,以扶正祛邪。
(2)解表剂多以辛散轻扬药物为主组方,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3)解表剂一般宜温服,服后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
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微汗出为佳。
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
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4)饮食方面,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5)表里同病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若表里并重,则当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等,则不宜继续使用解表剂。
细目二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营卫郁滞,肺气失宣所致。
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故方中以苦辛性温之麻黄为君,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郁闭之肺气。
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配伍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桂枝既能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能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麻黄、桂枝两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佐以杏仁降利肺气,以止咳喘。
杏仁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调和药性,既能助麻、杏之宣降,又能缓麻、桂之峻烈,使汗出不至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诸症可愈。
全方配伍特点:麻黄、桂枝并用,开腠畅营,发汗解表之力较强;麻黄、杏仁并用,宣中有降,宣肺平喘之效较著。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3)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
不当则不戢而召祸。
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是因表虚,腠理不固,外感风寒,营卫失和所致。
治当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祛邪扶正兼顾为宜。
故方中以辛甘温之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祛在表之风邪。
以酸收之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1:1),寓意有三:一为针对营卫失调病机,体现营卫同治,祛邪扶正,邪正兼顾之意;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相助则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相助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桂枝与芍药配伍是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本结构。
佐以辛温之生姜,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佐以甘平之大枣,既能益气补中,又可滋脾生津。
生姜、大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药后配合“啜热稀粥”,是借水谷之气以充养胃气,资生汗源,不但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全方配伍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祛邪扶正,阴阳并调。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3)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
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方歌: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痰稀此方宜;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速记:龙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或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配伍意义: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仅治里饮则表邪难解;若不化饮而专解表邪则水饮不除,此时的最佳治法应是解表与化饮配合,表里双解。
故方中以麻黄、桂枝配伍,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又能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以干姜、细辛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以解表祛邪。
患者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更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此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伍,散收并用,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
更佐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炙甘草是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以上八药相配,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全方配伍特点:表里同治,散收并用,以辛温发表、温化水饮为主。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表寒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3)使用注意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组成:羌活一两半防风一两半苍术一两半细辛五分川芎一两香白芷一两生地黄一两黄芩一两甘草一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速记:九味羌活黄帝尝,川芎白芷草行房。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
治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
故方中以辛苦性温、治疗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羌活为君,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
臣以防风、苍术。
其中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
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佐以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
其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再佐以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表寒较重者,服本方之后,还需配伍啜热粥,目的是资助胃气以酿汗,加强发汗祛邪之功。
表证较轻者,微发其汗即可,故药后不必啜热粥。
辛温解表剂小结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脉浮※无汗而喘(表实)---麻黄汤※头痛恶风汗出(表虚),鼻鸣干呕---桂枝汤※痰多而稀,或兼水肿(兼水饮)---小青龙汤※烦躁、口渴(里有郁热)---大青龙汤※肢体酸痛、口微渴(兼湿、兼里热)---九味羌活汤※咳嗽咽痒(风邪为主)---止嗽散例题解析小青龙汤组成的药物中含有()A.芍药甘草B.杏仁半夏C.半夏生姜D.生姜大枣E.茯苓半夏『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小青龙汤组成: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桂枝汤中体现“散收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对是()A.桂枝与大枣B.芍药与生姜C.芍药与甘草D.桂枝与芍药E.桂枝与生姜『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桂枝汤中桂枝得芍药相助则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相助则滋而能化。
桂枝与芍药配伍是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本结构。
细目三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鲜苇根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速记: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是因外感风热,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阖失司,肺气失宣所致。
治疗当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主。
故方中重用银花、连翘为君,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
臣以薄荷、牛蒡子,味辛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去性取用之法。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
生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
本方所用药物均系轻清之品,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
全方配伍特点: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外散风热、内清热毒,疏清兼顾,以疏散为主。
桑菊饮《温病条辨》组成: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苦桔梗二钱生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速记: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