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

合集下载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依据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防控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有力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动物产品安全,成功应对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动物疫病防治基础更加坚实。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基础不断强化。

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修订了动物防疫法,制定了兽药管理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出台了应急预案、防治规范和标准。

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落实了地方政府责任制,建立了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区域化管理等制度。

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初步构建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动物疫病监测、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一批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制、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

我国兽医工作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恢复了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合法权利,实施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有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动物疫病流行状况更加复杂。

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

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仍在部分区域呈流行态势,存在免疫带毒和免疫临床发病现象。

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全球动物疫情日趋复杂。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增加。

2014年检疫比武试卷

2014年检疫比武试卷

2014年六安市动物检疫技能大比武样卷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姓名单位一、填空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国家对动物疫病实现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2、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

3、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应当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4、国家实行动物诊疗许可制度。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

5、兽药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经营范围、经营地点、有效期和法定代表人姓名、住址等事项。

6、乡村兽医是指尚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经登记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人员。

7、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作出决定。

8、《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共18条,自 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规定,兽用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标注“兽用处方药”字样。

9、生猪屠宰检疫中猪囊尾蚴检查方法是:沿荐椎和腰椎结合部两侧肌纤维方向切开 10 厘米腰肌。

10、禁止经营、使用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11、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经营者,发现其销售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对养殖动物、人体健康有害和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生产企业、供货者和使用者,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报告,并记录通知情况。

12、生猪屠宰场(厂、点)应在屠宰前 6 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在生猪屠宰前 2 小时内实施临床检查。

13、《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提素质强能力”行动方案》(皖农牧〔2014〕104号)要求。

国办发(2012)31号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国办发(2012)31号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二年五月二十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依据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防控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有力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动物产品安全,成功应对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动物疫病防治基础更加坚实。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基础不断强化。

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修订了动物防疫法,制定了兽药管理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出台了应急预案、防治规范和标准。

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落实了地方政府责任制,建立了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区域化管理等制度。

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初步构建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动物疫病监测、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一批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制、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

我国兽医工作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恢复了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合法权利,实施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有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动物疫病流行状况更加复杂。

农业部: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计划(2016-2020年)

农业部: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计划(2016-2020年)

农业部: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计划(2016-2020年)佚名【期刊名称】《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年(卷),期】2016(041)005【总页数】3页(P43-45)【正文语种】中文农业部消息,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消灭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

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征,对家禽业危害巨大。

该病可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对人类健康构成持续威胁,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危害。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坚持预防为主,实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大防控工作力度,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家禽疫情报告起数和人感染病例数多年来处于较低水平,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型复杂、变异快。

我国已在家禽和野鸟中监测到多个HA进化分支。

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境外疫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

同时,我国处于多条候鸟迁徙路线,国内家禽饲养密度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低、群众消费习惯未发生根本改变,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2.1 目标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禽场达到净化标准;生物安全隔离区和海南岛、辽东半岛、胶东半岛达到非免疫无疫标准;北京、天津、辽宁(不含辽东半岛)、吉林、黑龙江、上海、山东(不含胶东半岛)、河南达到免疫无疫标准;其他区域维持控制标准。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能力明显提升,在巩固H 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H 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H 7亚型禽流感风险,有效保障养禽业生产安全、家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基本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

会议确定了以下主要任务:(一)推进制度建设。

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

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大力发展补充保险。

(二)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统筹。

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经办管理资源,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

(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实现基本覆盖。

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

(四)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距。

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普遍开展和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门诊医疗费用统筹。

逐步提高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

(五)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六)加强社会保障管理与监督。

严格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

加快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步伐。

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会议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

力争到2020年,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6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解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解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打 下 了 良好 基 础 。
明确工作 目标 ,确定 时间步骤 ,建立保 障机制 , 确保如期 完成 ”的要求 ,依据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
当前 ,我 国动物疫病病种多 、病原复杂 、流 动物防疫法 》等相关法规 和国家经济社会发 展总 行范围广 ,防治形势依然严 峻。 口蹄疫 、高致病 体规划 ,由农业 部牵头 ,会 同国家发展 改革委 、 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仍 在部分 区域呈流行态 财政部 、卫生部共同编制。 势 。布鲁 氏茵病 、狂犬病 、包虫病 等人畜共患病 《 划 》编 制工作从2 0 年3 规 0 9 月开始 ,分两 在局部地 区有上升趋势 。牛海绵状脑病 、非洲猪 个 阶段 ,历时三年 。第 一阶段是前期 调研 阶段。 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人风险持续存 在。随着畜牧 为做好 《 规划 》编制工作 ,农 业部集 中力量组织 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养殖密度不断增加 ,畜禽 研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划 、工作 目标 、进 度步
政策解读 ; oc tp ti Plyn re tn i Ie rao
☆ 中 国 畜 牧 业
农 业 部 副 部长 高 鸿 宾
5 月2 日, 《国家 中长 期动 物疫 病 防治规 划 感 染 病 原 机会 增 多 ,病 原 变 异 几 率 加 大 ,新 发 疫 ( 0 2 2 2 年 )》 ( 2 1— 0 0 以下简称 《 规划 》 ) 国 病发生风险增加 。动物疫病 给畜 牧业 生产造成重 经 务 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近 E,国务 院办公厅发 大 经 济 损 失 的 同 时 ,也严 重 危 害公 共 卫 生 安全 。 l 布 了 《 划 》 ,这 是 新 中 国成 立 以 来 ,国务 院 发 同时 ,动物疫病防治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在 规 布的第一个指导全 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的综合性 条件保 障方面 ,还存在政策不够稳定 、扑杀补偿 规划 ,具有重要 的标 志性意义 。在 《 规划 》编制 标 准偏低等 问题 ;在机构 队伍方面 ,全 国兽医管 过 程 中 ,大家 就 对 这 个 规 划 充 满 了 期 待 ,规划 印 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 ,特别是基层队伍力量薄 发后各方面反响强烈 。为 了帮助公众和媒体更深 弱 、素 质不 高 、能 力 不 足 的 问题 突 出 ;在 工 作 机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篇一:2015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15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一、总体要求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 -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标要求,国家重点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马传贫等优先防治病种,血吸虫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以及非洲猪瘟、疯牛病等重点防范外来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疯牛病监测计划另行下发)。

本计划涉及的其他动物疫病病种,各地应按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指导意见做好监测工作。

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优先防治动物疫病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做好马传贫达标验收和马鼻疽无疫认证。

国家设立固定监测点,对固定监测点,增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新城疫等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固定监测点实施方案另行下发。

推进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与评估。

加强动物疫情风险分析评估,密切关注外来动物疫病、新发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科学研判防控形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推动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一)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

各地要继续做好动物疫病的主动监测,科学设计监测实施方案,主动获取科学真实的监测数据;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被动监测,强化对各地自下而上发现并上报监测信息的汇总分析。

逐步探索将动物诊疗单位和养殖企业执业兽医诊断报告信息纳入动物疫病监测信息系统。

根据各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分析,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

国家和省级监测以病原学监测为主,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和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病原学监测。

中央下达经费重点用于开展口蹄疫(A型、亚洲Ⅰ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监测和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监测。

加强固定监测点的定点监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病原分布状况,分析疫病流行趋势。

五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程序

五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程序
四、猪瘟免疫
对所有猪进行猪瘟强制免疫。 商 品 猪 :25 ~ 35 日 龄 初 免, 60 ~ 70 日龄加强免疫 1 次。
种 猪 :25 ~ 35 日 龄 初 免, 60 ~ 70 日龄加强免疫 1 次,以后 每 4 ~ 6 个月免疫 1 次。
每 年 春、 秋 两 季 集 中 免 疫, 每月定期补免。
疫 苗(H5N1 亚 型,R e -5 株 )、 重 组 禽 流 感 病 毒 灭 活 疫 苗(H5N1 亚 型,R e -4 株)对鸡进行免疫。水
4.商品肉鸭、肉鹅免疫。肉 禽仍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
鸭 7 ~ 10 日 龄 时, 用 H5N1 亚 型 苗(H5N1 亚 型,R e -5 株 ) 进 行
3.种鸭、蛋鸭、种鹅、蛋鹅 免疫。雏鸭或雏鹅 14 ~ 21 日龄时, 用 H5N1 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 初 免 ;间 隔 3 ~ 4 周, 再 用 H5N1
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 1 次加 或选择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
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 结 果, 每 隔 4 ~ 6 个 月 用 H5N1 亚 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 1 次。
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 明书规定操作。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免疫
对所有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 耳病强制免疫。规模养殖场按下述 推 荐 免 疫 程 序 进 行 免 疫, 散 养 猪 在春秋两季各实施 1 次集中免疫, 对新补栏的猪要及时免疫。
(一)规模养猪场免疫 商品 猪 :使用活疫苗于断奶前后初免, 4 个月后免疫 1 次 ;或者,使用灭 活苗于断奶后初免,可根据实际情 况在初免后 1 个月加强免疫 1 次。
20 疫病防制
2012 年 第 4 期
五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程序
近日,农业部部会同财政部组织制定了《2012 年国家动物疫病强 制免疫计划》。计划中提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 蹄疫、猪瘟等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并公布了免疫程序,现转载如下。

202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专业解读

202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专业解读

202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解读目录202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解读 (1)解读一:《动物防疫法》修订的主要背景 (1)解读二:总则 (5)解读三:动物疫病预防、报告、控制 (9)解读四:检疫与无害化处理 (14)解读五:动物诊疗与兽医管理 (16)解读六:监督管理、保障、法律责任、附则等 (20)解读一:《动物防疫法》修订的主要背景一、宏观背景熟悉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法律制度演进的读者都清楚,动物防疫法的前身是国务院于1985年发布实施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很多声音质疑《动物防疫法》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野生动物、水生动物、宠物的监管上存在缺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其实,从《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到《动物防疫法》的立法变迁,是解释、理解上述情况的一把钥匙。

但这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工作立法层次从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对动物防疫法第一次修订,后历经2013年、2015年两次修正,本次是对动物防疫法的第二次修订。

每一次法律修订或者修正,都有其诱因或背景。

2007年第一次修订,最大的背景是2004年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和随之而来的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次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实践以及国务院文件的出台,确立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三驾马车"的动物防疫机构设置框架,国务院和省市县三级地方人民政府均设立了兽医主管部门,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可以向乡镇派驻站点、人员,在乡村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具体承担强制免疫注射工作,这些都在2007年修订时吸收到法律规定中。

第一次修订的《动物防疫法》于2008年实施后,全国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加强,法律在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创新发展,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饲养畜禽和消费畜禽产品的体量持续攀升,生猪常年饲养量达到10亿头(存栏+出栏),占全球一半,肉类和禽蛋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而生产单元以分散的小规模饲养经营场户为主体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庞大的饲养规模与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对法律保障和支持力度的需求更加迫切。

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作者:张长龙来源:《兽医导刊》 2014年第9期张长龙/ 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继往开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

当前兽医工作正面临着以转型升级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以改革创新促进兽医工作方式转变的新形势:2012 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提出了明确的动物疫病防控目标、策略和时间表,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在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上有了全新的总体部署,也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科学防治的新时期。

同时,《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也为兽医工作制定了全新的目标:到2020 年,分病种优先防治: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6 种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分动物防治目标: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 以下,使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外来病防治目标:有效降低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等13 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提高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措施:健全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完善法律法规和科技保障体系,稳定财政投入机制,全面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目标任务给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1)重视基础研究:跟踪病原变化;优化检测方法;完善免疫策略。

(2)掌握疫病底数:开展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监测;提高抽样的随机性;掌握空间流行病学技术;明确检测方法特性。

(3)及时发现疫病:完善疫病报告系统;开展发现疫病的抽样监测。

(4)开展风险分析:掌握风险路径;收集风险数据;明确市场链。

(5)强化预测预警:加强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开展风险因素分析;提高疫病预测能力;建立疫病预警机制。

(6)加强风险管理:加强突发疫情应急管理;强化免疫;加强检疫监督;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实施区域化管理。

简述我国动植物检疫的发展阶段及个人感悟。

简述我国动植物检疫的发展阶段及个人感悟。

简述我国动植物检疫的发展阶段及个人感悟。

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科学发展阶段。

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农业部在河南荥阳召开一个兽医防治会议,向全国提出来要基本上消灭农业发展纲要里面规定的8个传染病。

我们当时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鸡新城疫跟牛的血吸虫病方面采取了很积极的防疫措施,没有完全能够达到消灭的目的,但推动我国防疫灭病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959年,我们在全国建立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南方5个联防协作区,制定了各区防疫的共同措施,统一行动开展防疫工作,进一步控制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鸡新城疫、耕牛血吸虫病、牛肺疫、炭疽、气肿疽、口蹄疫等疫病。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肉类的总产量和禽蛋的总产量已续20多年稳居世界首位,畜牧业总产值达三万三千多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已经是我国扶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引进了很多国外品种的家畜、家禽,这就使得我国动物疫情呈复杂、多发、危害大、传播快的趋势,成为威胁和阻碍我们畜牧业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动物疫病防治关系到国家的食品安全、公共卫生,我国政府和兽医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2012年5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的综合性的规划,标志着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科学发展的阶段。

按照我国《中长期的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提出来的“预防为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实施多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防治措施,以及“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疫病”原则,将16种传染病(包括口蹄疫、猪瘟、禽流感、新城疫等一类动物传染病和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二类传染病)列为优先防治的疫病,将牛海绵状脑病等13种传染病作为重点防范的疫病。

多年来,我国的兽医学者对这些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 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直辖市 ) 医主管部 门要依据《 兽 国家动物疫 病监测 计划》 , 试剂生产单位 审查认可 , 监督诊断试 剂质量 , 发布诊断试 结合本地 实际情况 , 制定本省( 自治区 、 直辖 市 ) 动物疫病 剂 名 录 。
监测 计 划 。
( ) 二 中国动物疫病预 防控制 中心根据农业部工作安
( ) 三 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 。国家和各省级动物 析全 国监测数据 , 并开展重点流通环节定点监测和全 国种 外来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由中 疫 病预防控 制机构在接收汇总分析各地监测数据和资料 畜禽场抽样监测工作。其 中, 的基础上 , 要加强疫病主动监测 、 设置主动监测点 , 根据动 国动 物卫 生 与流 行病 学 中心 具体 组织 实 施 。 物疫病 流行趋势 、 疫情特点 , 按照统一要求加强重点疫病
自2 1 年起 ,结合 《 02 国家 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原分布情况 , 分析和把握主要 动物疫病 流行 趋势 ; 通过免
(0 1 00 》 口蹄疫 、 2 1—22 )和 禽流感 、 布病等专项 防治计划的 疫抗体监测 , 及时评估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效果。
实施 , 国家重点开展 口蹄疫 、 禽流感 、 布病 、 马鼻疽 、 马传贫
( ) 三 各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 医主管部 门依据 《 兽 国家
2 1 0 0 2.4
总第 2 5 3 期
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 , 制定本行政区域 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 省级动物疫病预 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
实施 。
( ) 一 国内动物疫病监测结果报送 1各级动物疫病预 防控制机构将动物疫病监测 结果 .
在 月 5日前和翌年 1 1 月 5日前 , 分别 盖性的流通环节 , 开展分动物 、 分病种 、 时间的定点监测 学调查信息外 , 7 1 分

农业部将三大动物疾病列入防疫重点

农业部将三大动物疾病列入防疫重点

农业部将三大动物疾病列入防疫重点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6期
近期,农业部官网公布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意见(以下简称《规划》),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三大动物疾病列入重点防治计划。

农业部要求:对口蹄疫,按照“分型控制、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原则,对于A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采取全国同步控制和消灭策略,最终达到全国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的目标。

对于O型口蹄疫,在防疫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建设免疫无疫或非免疫无疫区域,最终达到全国部分地区免疫无疫或非免疫无疫,大部分地区达到稳定控制目标。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基于流行率和病毒变异的动态变化,适时科学地优化强制免疫、免疫扑杀并举、监测清群等策略措施。

定期评估家禽卫生状况,及时调整免疫、监测、扑杀、检疫监管等防治技术和策略。

对布鲁氏菌病,坚持人畜同步防治、联防联控、分区防治、分类指导的原则,稳步推进定期检测、分区免疫、移动控制、强制扑杀等综合防治措施。

按照畜间和人间疫病发生和流行程度,将全国划分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和净化区三个区域,整片同步推进,严格控制活畜从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流通。

逐步压缩一类、二类地区范围,不断扩大净化区范围,最终实现全国性非免疫无疫。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开 篇
• (3)动物疫病的扑灭 • 动物疫病的扑灭一般是指发生重大动物疫 情时采取的措施,即把发生对人畜危害严 重,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动物疫病时, 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综合的“封锁、隔 离、销毁、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强制措 施,迅速扑灭疫情。
开 篇
• (4)动物疫病的扑灭原则 • 对动物疫病的扑灭应当采取“早、快、严、 小”的原则。“早”,即严格执行疫情报 告制度,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动物疫情, 以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地掌握动 物疫情动态,采取扑灭措施;“快”,即迅 速采取 各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严”, 即严格执行疫区内各项严厉的处置措施, 在限期内扑灭疫情;“小”,即把动物疫情 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使动物疫情造成的 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开 篇
• 人畜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和 相互感染的疾病。许多动物疫病,不仅在动物之 间(包括同种动物之间和非同种动物之间)可以 互相传染,而且可以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互相传染。 目前,世界上发现有200多种动物疫病可以传染 给人类。现在世界上常见的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人 畜共患病有狂犬病、疯牛病、流感、日本乙型脑 炎、禽流感、炭疽、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沙门 氏菌病、李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特别是O157 型)、链球菌、钩端螺旋体病、家畜血吸虫病、 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型虫病等数十种。
• 制定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目的 • 一是为了真正提升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 的地位。 • 二是为了落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 的具体责任。 • 三是为了更进一步地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 职责。 • 四是为了做好决策、评估和监督。
开 篇
• 一是为了真正提升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 的地位。就是要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 扑灭真正上升为国家行为。即由国家制定 和发布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规划,建立健全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机制;国家有关部 门应根据国家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将重大 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 国家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应急反应的需求, 保障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到位。

青海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方案

青海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方案

青海省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青海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进一步加强畜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实现到2020年省内畜间布病达到控制和部分地区稳定控制的目标,根据农业部《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特制定本防控技术方案。

一、制定本方案的背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青海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布病被确定为优先防治病种二类动物疫病的第一位。

并在区域布局中将中原、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作为布病重点防治区。

2014年,农业部下发《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将我省确定为布病感染一类地区,要求以县为单位,连续3年对牛羊实行全面免疫。

近年来,牛羊布病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在我省部分地区布病感染率有大幅度的回升。

2011年至2014年,种牛平均阳性率为1.83%,其他牛平均阳性率为1.44%,种羊平均阳性率为0.48%,其他羊平均阳性率为0.36%。

二、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增加防控经费投入,采取“监测、免疫、扑杀、消毒、流通监管”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布病疫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省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防控原则(一)分区域防控依据布病感染状况和流行范围进行分区,对近年来布病监测结果阳性率回升至“控制区标准”以上的地区确定为免疫区,仍保持控制区和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地区确定为监测区。

(二)免疫与监测相结合实施免疫的地区,对应免牛、羊实施免疫,并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奶牛、种公畜不免疫,进行感染抗体监测。

非免疫的地区,重点开展对种公畜感染抗体监测,扑杀病畜和阳性畜。

(三)检疫与监督相结合加大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对运出运入的易感动物实施强制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

对检出的阳性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专题研究班在京举办 助力《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顺利实施

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专题研究班在京举办 助力《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顺利实施

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专题研究班在京举办助力《国家中长期动
物疫病防治规划》顺利实施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
【年(卷),期】2012(29)8
【摘要】本刊讯(记者王伟涛,魏巍)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专题研究班于7月3—7日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成功举办,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张仲秋、副局长黄伟忠及来自农业部相关直属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开班式,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兽医行政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所的负责同志共60余人参加了研究班。

张仲秋局长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并就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了要求。

【总页数】3页(PI0001-I0003)
【关键词】动物卫生监督;防治规划;动物疫病;专题;农业部兽医局;中长;卫生监督工作;管理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1.347
【相关文献】
1.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进入科学防治新阶段农业部高鸿宾副部长解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J], 本刊记者
2.当前动物疫病防治形势与对策--《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学习体会 [J], 万强
3.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J], 陈富忠;蒲杨柳
4.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江西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J], 无;
5.农业部在北京举办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专题研究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建立动物疫病防治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有 关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职责,确保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加强各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保障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加大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防治工作的正 常开展和有效实施。
发生风险。
突出重点
针对重点动物疫病,采取有效 措施,加强监测、净化、消灭 工作。
科学防治
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 ,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依法监管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 力度,确保防治工作的规范化
和法制化。
重点疫病防治策略
高致病性禽流感
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 应急处置能力。
加大投入力度与资金保障
01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各级财政
对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02
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动物疫病防治
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03
加强资金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
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防治工作队 伍。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 现和消除风险,有效预 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 生和传播。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 研攻关和新技术推广, 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 和有效性。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动物疫病防治的认 识和参与度。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 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 同应对动物疫病的全球 挑战。
02 当前动物疫病防治现状
非洲猪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先防治的国 内动物疫病
(16种)
一类动物疫病(5种):口蹄疫(A型、亚洲I型、O型)、 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 二类动物疫病(11种):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狂犬 病、血吸虫病、包虫病、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沙门氏 菌病、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
典猪蓝耳病)。 一类动物疫病(9种):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绵羊 痒病、小反刍兽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C型、 SAT1型、SAT2型、SAT3型)、猪水泡病、非洲马瘟、 H7亚型禽流感。 未纳入病种分类名录、但传入风险增加的动物疫病(4 种):水泡性口炎、尼帕病、西尼罗河热、裂谷热。
四、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
• • • • • • (一)优先防治病种。 (二)区域布局。 ——国家优势畜牧业产业带。 ——人畜共患病重点流行区。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高风险区。 ——动物疫病防治优势区。
四、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
• (一)优先防治病种。 •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动物卫生状况,综合评 估经济影响、公共卫生影响、疫病传播能力,以 及防疫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 确定优先防治病种并适时调整。除已纳入本规划 的病种外,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水生动物 疫病和其他畜禽流行病,根据疫病流行状况和所 造成的危害,适时列入国家优先防治范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 (一)指导思想。 • 以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 全、公共卫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 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 治策略,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 服务水平,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严 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 动物疫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一、面临的形势
• (一)动物疫病防治基础更加坚实。 •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基础不断强化。法律体 系基本形成,国家修订了动物防疫法,制 定了兽药管理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 例,出台了应急预案、防治规范和标准。 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落实了地方政府责任 制,建立了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 置、区域化管理等制度。
一、面临的形势
• (三)动物疫病防治面临挑战。 •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动物疫病对动物产 品国际贸易的制约更加突出。目前,我国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基层基础 设施和队伍力量薄弱,活畜禽跨区调运和 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 监测工作起步晚,动物疫病防治仍面临不 少困难和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四、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
• (一)优先防治病种。 •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辖区内优先防治 的动物疫病,除本规划涉及的疫病外,还 应将对当地经济社会危害或潜在危害严重 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水生动物疫病、 其他畜禽流行病、特种经济动物疫病、宠 物疫病、蜂病、蚕病等纳入防治范围。
四、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
三、总体策略
• (三)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 • 强化国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理念,加强对境外流 行、尚未传入的重点动物疫病风险管理,建立国 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屏障。健全边境疫情监测制 度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强 化技术和物资储备。完善入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 险评估、检疫准入、境外预检、境外企业注册登 记、可追溯管理等制度,全面加强外来动物疫病 监视监测能力建设。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 • • • •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立足国情,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 (二)基本原则。 • ——立足国情,适度超前。 • 立足我国国情,准确把握动物防疫工作发 展趋势,科学判断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合 理设定防治目标,开展科学防治。
• (一)动物疫病防治基础更加坚实。 • (二)动物疫病流行状况更加复杂。 • (三)动物疫病防治面临挑战。
一、面临的形势
•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 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防控了口蹄疫、高致 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有力保障了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动 物产品安全,成功应对了汶川特大地震等 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为促进农业农 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 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任 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 (二)基本原则。 •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 其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 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分工明 确、各司其职的防治机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 (二)基本原则。 •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 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特点,按照动物种类、 养殖模式、饲养用途和疫病种类,分病种、 分区域、分畜禽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管 理。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年)
贵州省铜仁市畜牧兽医局
前言
•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 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 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动物疫病防 治工作,依据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
四、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
四、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
•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高风险区。 • 对边境地区、野生动物迁徙区以及海港空港所在 地,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范。 • 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东北部边境地区,重 点防范非洲猪瘟、口蹄疫和H7亚型禽流感。 • 对新疆边境地区,重点防范非洲猪瘟和口蹄疫。 对西藏边境地区,重点防范小反刍兽疫和H7亚型 禽流感。 • 对广西、云南边境地区,重点防范口蹄疫等疫病。
三、总体策略
• (二)畜禽健康促进策略。 • 健全种用动物健康标准,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 计划,对重点疫病设定净化时限。完善养殖场所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等监管制度,提高生物安全水 平。定期实施动物健康检测,推行无特定病原场 (群)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扶持规模化、 标准化、集约化养殖,逐步降低畜禽散养比例, 有序减少活畜禽跨区流通。引导养殖者封闭饲养, 统一防疫,定期监测,严格消毒,降低动物疫病 发生风险。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 (三)防治目标。 • 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等13种重点防范 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 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更加健全,法律法规 和科技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更加稳定,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专栏1 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动物疫病
• (二)区域布局。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 • 国家优势畜牧业产业带。 • 对东北、中部、西南、沿海地区生猪优势区,加强口蹄疫、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猪 场疫病净化。 • 对中原、东北、西北、西南等肉牛肉羊优势区,加强口蹄 疫、布鲁氏菌病等牛羊疫病防治。 • 对中原和东北蛋鸡主产区、南方水网地区水禽主产区,加 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禽类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 禽场疫病净化。 • 对东北、华北、西北及大城市郊区等奶牛优势区,加强口 蹄疫、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等奶牛疫病防治。
一、面临的形势
• (二)动物疫病流行状况更加复杂。 • 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 围广。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 物疫病仍在部分区域呈流行态势,存在免 疫带毒和免疫临床发病现象。布鲁氏菌病、 狂犬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趋势, 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
一、面临的形势
• (二)动物疫病流行状况更加复杂。 •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 疫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全球动物疫情日趋复杂。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 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 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增加。研究表明,70%的动物 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 源于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动物疫病如不加强防 治,将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三、总体策略
• (一)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 患病计划防治策略。 • (二)畜禽健康促进策略。 • (三)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
三、总体策略
• (一)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 策略。 • 有计划地控制、净化、消灭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 安全危害大的重点病种,推进重点病种从免疫临 床发病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逐步清除动物机 体和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 疫无疫奠定基础。基于疫病流行的动态变化,科 学选择防治技术路线。调整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 病种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一、面临的形势
• (三)动物疫病防治面临挑战。 • 人口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对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 共卫生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防治 正在从有效控制向逐步净化消灭过渡。全球兽医 工作定位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正在向以动物、 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 需要我国不断提升与国际兽医规则相协调的动物 卫生保护能力和水平。
一、面临的形势
• (一)动物疫病防治基础更加坚实。 • 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初步构建了行政管理、监督 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动物疫病监测、检疫监督、 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 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科技支撑能力不 断加强,一批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新型疫苗 和诊断试剂研制、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等科研 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我国兽医工作的国 际地位明显提升,恢复了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 合法权利,实施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有序开 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
• 人畜共患病重点流行区。 • 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 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 (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加强布鲁氏菌病防 治。 • 对河北、山西、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2个省(区、市),重点加强狂 犬病防治。 • 对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7个省, 重点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 对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 (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加强包虫病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