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法律后果
拒执罪怎么判 来看这五个案例
拒执罪怎么判来看这五个案例拒执罪作为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针对拒不执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请求,而对其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以独立构成一类犯罪,已经被我国的相关法律所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拒执罪的刑期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以并处罚金。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判断和判定拒执罪成立或者不成立,以及如何判定刑期和罚款,都极为关键,以下就是五个实际案例的讨论。
一、案例一张某与甲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了合同金额为100万元,张某在到期日拒绝付款。
也就是说,张某没有按照甲公司的要求向其支付货款。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认定张某已经构成了拒执罪呢?根据一般的法律逻辑,如果一个人要执行一个判决或者合法请求,而另一个人违反了这个请求,并且还拒绝执行,即构成拒执行为。
但是,如果该甲公司并没有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则无法追缴货款。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但如果该公司申请强制执行,而张某仍然拒不执行,则可以认定成立拒执罪。
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对违约方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来说,如果双方间没有达成约定,那么可以依据下列规定确定:(1)对于销售货物的合同:货价合同,按照合同金额的3%——5%加以确定;工程承包合同的,按照合同价款的3%——10%加以确定;货物运输合同,按照运费的10%——20%加以确定。
因此,张某应该向甲公司支付约3%到5%的违约金,如果仍然不执行,且对方申请到法院或者仲裁部门,则可以认定成立拒执罪。
二、案例二李某和王某之间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李某向王某支付10万元,并且到期之日以后应当支付约定的利息。
然而,到了约定的还款期限,李某始终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向王某支付利息和本金,最终,王某只能向法院提交申请,才得到了应有的偿付。
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界定李某的行为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首先看到,李某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向王某支付借款本金和利息。
失信执行人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失信执行人是指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故意拖延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采取欺诈、虚假诉讼等手段规避执行,严重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人。
失信执行人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
因此,我国法律对失信执行人规定了严厉的法律后果,以警示和惩戒失信行为。
二、失信执行人的法律后果概述1. 限制高消费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禁止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禁止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禁止租赁高档写字楼、公寓等场所办公,禁止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禁止旅游、度假,禁止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2. 限制出入境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出入境,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禁止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禁止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禁止租赁高档写字楼、公寓等场所办公,禁止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禁止旅游、度假,禁止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3. 限制投资或参与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投资或参与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包括禁止投资或参与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禁止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4. 限制从事特定行业或职业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从事特定行业或职业,包括禁止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仲裁员、会计、审计师、税务师等。
5. 限制获得政府补贴资金和社会保障待遇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获得政府补贴资金和社会保障待遇,包括禁止享受政府补贴资金、禁止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等。
6. 限制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包括禁止参加政府投资的项目招标、禁止参与国有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交易等。
7. 限制参加资格考试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参加资格考试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包括禁止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
失信被执行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法治社会中,信用是个人和社会的基本准则之一。
失信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
在中国,失信被执行的法律后果是严厉的,旨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社会公平正义。
以下是对失信被执行法律后果的详细阐述。
一、失信被执行的定义失信被执行,是指被执行人在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未按照执行通知书的要求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虽有履行能力而故意拖延履行,或者采取欺诈、虚假诉讼等手段规避执行的行为。
二、失信被执行的法律后果1. 执行措施加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执行措施:(1)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汇款、股票等财产;(2)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3)对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限制高消费;(4)对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限制出境;(5)在征信系统中记录被执行人的失信信息。
2. 民事责任加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支付迟延履行金。
3. 行政责任加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失信被执行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采取以下行政处罚措施:(1)责令改正;(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4. 刑事责任加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修复1. 主动履行义务失信被执行人如能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对其采取的强制措施,并请求信用修复。
法律文书拒收的后果(3篇)
第1篇在我国,法律文书的送达是司法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案件的审理进程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当事人可能会对法律文书产生抵触情绪,拒绝签收。
这种拒收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就法律文书拒收的后果进行详细阐述。
一、法律文书拒收的法律后果1. 诉讼时效中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状、答辩状、证据材料、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应当及时签收。
拒收的,视为送达。
”由此可知,法律文书的送达以当事人签收为生效条件。
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视为送达,诉讼时效中断。
2. 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失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证据,认为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其他损害的,可以采取保全措施。
”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可能导致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措施失效,从而影响案件的审理。
3. 被告缺席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视为送达,被告可能因缺席判决而承担不利后果。
4. 诉讼费用增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诉讼费用增加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可能因被告缺席判决等原因,导致诉讼费用增加。
5. 诉讼成本上升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可能导致案件审理周期延长,诉讼成本上升。
这不仅给当事人带来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司法效率。
二、法律文书拒收的社会后果1. 法律权威受损法律文书拒收行为,表明当事人对法律权威的漠视,损害了司法公信力。
这不仅影响了法律的实施,也破坏了社会法治环境。
2. 社会矛盾加剧法律文书拒收可能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甚至引发暴力事件。
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被列为失信人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成为评价其信誉的重要标准。
失信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被列为失信人将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被列为失信人的法律后果进行详细阐述。
二、被列为失信人的认定标准1. 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经人民法院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
2. 行政机关失信名单:行政机关依法对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将失信人纳入失信名单。
3.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行为进行记录和公示。
三、被列为失信人的法律后果1. 限制高消费被列为失信人的个人和企业,将受到以下限制:(1)不得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2)不得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3)不得购买高档消费用品;(4)不得出境旅游、度假;(5)不得参加由财政资金赞助的各类论坛、讲座、研讨会等。
2. 限制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被列为失信人的个人,不得担任以下职务:(1)法定代表人;(2)董事;(3)监事;(4)高级管理人员。
被列为失信人的企业,其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担任上述职务。
3. 限制融资贷款被列为失信人的个人和企业,在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将受到限制。
4. 限制参加招投标活动被列为失信人的个人和企业,在参与招投标活动中,将受到限制。
5. 限制获得荣誉和奖励被列为失信人的个人和企业,在获得荣誉称号、奖励等方面将受到限制。
6. 限制高消费的处罚措施对被列为失信人的个人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处罚措施:(1)冻结、划拨存款;(2)拍卖、变卖财产;(3)限制高消费;(4)限制出境;(5)限制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7. 信用修复被列为失信人的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信用修复:(1)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向有关部门提交信用修复申请;(3)参加信用修复培训;(4)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失信被执行人_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法治建设日益完善,信用体系逐步建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部分人无视法律法规,故意逃避债务,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规定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严厉制裁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后果。
一、失信被执行人的定义失信被执行人,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裁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后果1. 被限制高消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将被限制以下高消费行为:(1)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2)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3)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4)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5)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6)旅游、度假;(7)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8)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9)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
2. 被限制出境失信被执行人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出境。
如需出境,需事先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人民法院将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批准。
3. 被纳入信用黑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将被纳入信用黑名单,影响其在金融、教育、就业、出行等领域的信用评价。
具体包括:(1)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贷款、办理信用卡等业务受到限制;(2)在房地产、汽车销售等行业购买房屋、车辆等商品受到限制;(3)在教育培训、就业招聘等领域受到限制;(4)在出行、住宿等领域受到限制。
4. 被追究刑事责任失信被执行人如故意逃避债务,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诈骗罪等。
5. 被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将被公开曝光,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执行依据文号、执行标的额、失信事实等。
拒执案件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拒执案件,即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案件。
拒执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为打击拒执犯罪,保障司法权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拒执案件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拒执案件的法律规定、拒执犯罪的构成要件、拒执犯罪的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拒执案件的法律规定1. 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2. 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执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措施:(一)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二)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三)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四)强制被执行人交付财物;(五)强制被执行人履行其他义务。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二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三、拒执犯罪的构成要件1. 主体要件拒执犯罪的主体为被执行人。
被执行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 客观要件拒执犯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但拒不执行,情节严重。
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越来越重视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人民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失信被执行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后果,以警示社会,维护司法权威。
二、失信被执行人的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 被执行人未按照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3. 被执行人未按照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经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仍不履行;4. 被执行人未按照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情节严重。
三、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后果1. 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民法院依法将失信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公示。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公布,供社会公众查询。
2. 限制高消费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1)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2)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3)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4)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酒店等场所办公;(5)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6)旅游、度假;(7)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8)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3. 限制出境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出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被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3)被人民法院限制财产处分;(4)其他依法限制出境的情形。
4. 限制从事特定行业或者职业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从事特定行业或者职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业或者职业:(1)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等法律职业;(2)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行业;(3)税务、审计、会计等财政行业;(4)建筑、房地产、土地管理等相关行业;(5)其他依法限制从事的行业或者职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会有哪些法律后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5条第2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5条:
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二) 在规定期限内不执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 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失信被执行人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体系日益完善,失信被执行人法律后果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在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定负有偿还债务义务,但未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失信被执行人法律后果概述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产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依法查封、扣押、冻结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以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查封: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不动产、动产、债权等财产采取查封措施,限制其处分和转移。
(2)扣押: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扣押措施,限制其占有和使用。
(3)冻结:对失信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证券账户等财产采取冻结措施,限制其提取和使用。
2. 担保人、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失信被执行人无法履行义务,其担保人、保证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担保人、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方式包括:(1)代为履行:担保人、保证人应当代为履行失信被执行人的债务。
(2)赔偿损失:如果担保人、保证人代为履行债务后,可以向失信被执行人追偿。
3. 限制高消费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高消费行为,包括但不限于:(1)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软卧等交通工具。
(2)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3)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4)旅游、度假。
(5)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4. 限制出境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出境行为,使其无法逃避债务。
5. 拒不履行义务的,依法予以拘留、罚款对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拘留、罚款。
6. 信用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将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其信用进行惩戒,包括但不限于:(1)限制获得贷款、信用卡等金融服务。
(2)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软卧等交通工具。
申请人民法院转交拒不履行裁定、判决罪申请书及法律依据
申请人民法院转交拒不履行裁定、判决罪
申请书及法律依据
一、申请人民法院转交拒不履行裁定、判决罪申请书
尊敬的法院:
我是原判决案件的申请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特此向贵法院申请转交拒不履行裁定、判决罪申
请书,拟请法院根据法律依据给予相应处罚。
二、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拒不执行法律文书、裁定、判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根据民诉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法院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当事人,可以依法采取措施强制执行;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申请理由
1. 原判决已生效
根据我所提供的证据和贵法院的判决,原判决已经生效并且对方当事人应当履行其义务。
然而,对方未按照判决履行,严重损害了我的合法权益。
2. 拒不履行违反法律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方的拒不履行行为已经构成拒不执行法律文书、裁定、判决罪。
对方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四、请求
1. 转交拒不履行裁定、判决罪申请书
特此请求贵法院转交拒不履行裁定、判决罪申请书,将对方的违法行为纳入法律程序,以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
2. 给予相应处罚
请求贵法院根据相关法律依据,给予对方拒不履行裁定、判决罪所应承担的相应刑事责任。
感谢贵法院对此次申请的关注和支持,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
申请人:
日期:。
拒收法律文书的责任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法律诉讼过程中,法律文书作为重要的证据和凭证,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当事人因各种原因拒收法律文书,给诉讼程序带来困扰。
本文旨在探讨拒收法律文书的责任后果,以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重视。
二、拒收法律文书的定义及表现形式1. 定义拒收法律文书,是指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在收到法律文书后,无正当理由拒绝签收或确认的行为。
2. 表现形式(1)直接拒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明确表示不签收法律文书。
(2)间接拒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以各种理由推脱,如以未收到法律文书为由拒绝签收。
(3)逾期未签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未在规定时间内签收法律文书。
三、拒收法律文书的责任后果1. 法律后果(1)丧失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间内签收法律文书,视为放弃诉讼权利,丧失诉讼时效。
(2)诉讼费用承担: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导致诉讼程序延误,法院可以判决其承担因延误而产生的诉讼费用。
(3)强制措施: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强制传唤、强制拘留等。
2. 经济后果(1)赔偿损失:当事人因拒收法律文书导致他人遭受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法院可以对其处以罚款。
3. 社会后果(1)损害司法权威: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2)影响社会和谐:拒收法律文书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预防和应对拒收法律文书的方法1. 加强法律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当事人对法律文书的重视程度。
2. 完善送达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文书送达制度,确保当事人能够及时收到法律文书。
3. 优化送达方式:采用多种送达方式,如邮寄、电子送达等,提高送达效率。
4. 加强沟通协调: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协调,了解其拒收法律文书的原因,寻求解决方案。
5. 严格依法处理:对拒收法律文书的当事人,依法予以处理,维护司法权威。
成为老赖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导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失信行为被法律严格禁止,对于恶意逃废债、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详细阐述成为老赖的法律后果,以警示社会各界珍视信用,遵守法律法规。
一、什么是老赖?老赖,即失信被执行人,是指未按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且拒不履行或无力履行,被人民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成为老赖的法律后果1. 限制高消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将采取以下措施:(1)限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2)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3)限制在高档娱乐、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4)限制购买具有现金价值的高档消费品;(5)限制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6)限制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7)限制旅游、度假;(8)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9)限制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10)限制出国(境)。
2. 限制从事特定行业或职业对于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人民法院可以限制其任职资格。
同时,对于从事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等职业的老赖,可以限制其从事相关职业。
3. 信用惩戒老赖的失信行为将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其信用进行惩戒。
在招投标、政府采购、资质认定、职业资格证书授予等领域,将受到限制。
4. 限制入党或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老赖,党组织可以限制其入党,同时,对于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老赖,可以限制其履行职务。
5. 罚款、拘留对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老赖,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处以罚款、拘留。
6. 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构成犯罪的,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伪造、毁灭证据罪等,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结语成为老赖的法律后果严重,不仅影响个人信用,还会对家庭、事业、生活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民事诉讼调解书生效后拒不执行的后果
民事诉讼调解书⽣效后拒不执⾏的后果解决民事纠纷的渠道有很多,其中⼀种就是通过法律进⾏调解,法院解决后,如果双⽅同意调解结果的,可以出具调解书,解调书送达当事⼈后就⽣效,那么民事诉讼调解书⽣效后拒不执⾏的后果?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民事诉讼调解书⽣效后拒不执⾏有什么后果被执⾏⼈对⽣效的调解书不执⾏的,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另⼀⽅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调解书。
《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百三⼗六条发⽣法律效⼒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必须履⾏。
⼀⽅拒绝履⾏的,对⽅当事⼈可以向⼈民法院申请执⾏,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员执⾏。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民法院执⾏的法律⽂书,当事⼈必须履⾏。
⼀⽅拒绝履⾏的,对⽅当事⼈可以向⼈民法院申请执⾏。
⼆、拒不执⾏民事调解书应否⼊罪鉴于实践中民事执⾏难,⼩编认为,可以考虑将民事调解书纳⼊拒不执⾏判决、裁定罪的规制范围。
具体理由如下:民事调解书与判决、裁定具有相同的性质。
⾸先,它们的形成均是以“查清事实、分清是⾮”为基础。
判决和裁定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调解受固有思维的局限,很容易认为只要双⽅达成合意即可,然⽽事实并⾮如此。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3条的规定,除了当事⼈基于⾃愿原则外,法院还需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进⾏调解。
可见,民事调解书与判决、裁定形成的基础是相同的。
其次,它们都具有法律强制执⾏⼒。
毫⽆疑问,判决、裁定具有强制执⾏的效⼒。
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规定:“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民法院执⾏的法律⽂书,当事⼈必须履⾏。
⼀⽅拒绝履⾏的,对⽅当事⼈可以向⼈民法院申请执⾏。
”也就是说,民事调解书也具有强制执⾏的效⼒。
所以,从上述分析来看,民事调解书与判决、裁定在本质上不存在差异。
符合拒不执⾏判决、裁定罪的⽴法⽬的。
考察拒不执⾏判决、裁定罪的⽴法沿⾰可以发现,其在1979年刑法中就已规定,但当时尚未出台民事诉讼法,因⽽,⽴法对法律⽂书种类的概括并不全⾯。
拒收执行法律文书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法律实践中,执行法律文书是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拒收执行法律文书的现象时有发生。
拒收执行法律文书不仅损害了司法权威,也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拒收执行法律文书的后果,以警示相关当事人。
二、拒收执行法律文书的定义拒收执行法律文书,是指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或者有关单位拒绝接受人民法院依法送达的执行文书,包括但不限于执行通知书、裁定书、判决书等。
三、拒收执行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1.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或者有关单位拒绝接受人民法院依法送达的执行文书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强制措施:(1)对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或者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2)对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或者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并可以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执业证书等;(3)对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或者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逮捕;(4)对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或者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司法拘留。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或者有关单位故意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3.损害赔偿拒收执行法律文书给申请人造成损失的,被执行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或者有关单位拒绝接受人民法院依法送达的执行文书,给申请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4.信用记录拒收执行法律文书的行为将被记录在个人信用记录中,对被执行人的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
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被执行人可能会面临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
5.影响司法权威拒收执行法律文书的行为损害了司法权威,影响了司法公信力。
拒绝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强制执行是法律赋予法院等国家机关强制执行其生效法律文书的一种强制手段。
在我国,强制执行制度是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当事人或相关单位可能会拒绝强制执行,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执行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拒绝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以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参考。
二、拒绝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1. 执行申请人可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强制措施:(一)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二)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汇款;(三)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四)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五)强制被执行人迁出土地、恢复原状;(六)强制被执行人支付赔偿金;(七)强制被执行人履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因此,当被执行人拒绝强制执行时,执行申请人可向法院申请采取上述强制措施。
2. 执行申请人可申请法院对被执行人进行罚款、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罚款的金额由人民法院根据被执行人的经济状况和违法行为情节确定。
如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可对其处以罚款;如果被执行人再次拒不履行,法院可对其采取拘留措施。
3. 执行申请人可申请法院对被执行人进行公告悬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可以公告悬赏,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执行。
公告悬赏应当包括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悬赏金额、举报方式等内容。
一旦有人提供有效线索,协助法院执行,法院将对举报人给予悬赏。
4. 执行申请人可申请法院对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对拒绝强制执行的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
老赖无视法律的后果(3篇)
第1篇在我国,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指的是那些有能力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却拒不履行或者故意拖延履行的被执行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赖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和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老赖无视法律的后果,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一、老赖无视法律的后果1. 法律后果(1)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
对于老赖,法院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其财产得到妥善处理。
(2)限制高消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不得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等。
此外,还限制了老赖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3)限制出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规定,被执行人未经批准不得出境。
(4)信用记录受损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将被纳入信用记录,影响其在金融、出行、就业等方面的信用。
2. 社会后果(1)损害司法权威老赖无视法律,导致司法判决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2)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老赖拖欠债务,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3)加剧社会矛盾老赖现象使得社会矛盾加剧,引发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质疑。
二、警示与反思1. 强化法律意识(1)提高公民法律素养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人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通过优化司法环境,提高司法效率,增强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2. 完善信用体系(1)建立健全失信被执行人信用记录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记录,使其在信用体系中受到制约。
(2)加强信用惩戒力度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措施,使其付出代价。
3. 强化执法力度(1)加大执行力度对老赖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其履行判决义务。
拒接法律诉讼的后果包括(3篇)
第1篇一、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拒绝接受法院的传票、应诉通知等法律文书,或者拒绝出庭应诉,可能导致法院无法依法审理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被告应当自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拒绝答辩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如果被告在法定期限内拒绝答辩,法院可以依法缺席判决。
此时,原告的诉讼请求可能会被法院驳回。
二、诉讼费用承担加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拒绝接受法院传票、应诉通知等法律文书,或者拒绝出庭应诉,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拒接法律诉讼可能导致当事人承担更多的诉讼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鉴定费、公告费等。
三、丧失上诉权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拒绝接受法院的判决、裁定,或者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可能导致其丧失上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如果当事人拒绝接受判决,则可能丧失上诉权,使得判决成为终局裁判。
四、可能被强制执行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此时,当事人可能面临财产被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五、损害自身合法权益拒接法律诉讼可能导致当事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当事人拒绝接受诉讼,使得法院无法依法审理案件,可能导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六、影响个人信誉拒接法律诉讼可能会对当事人的个人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个人品质的重要体现。
如果当事人频繁拒接法律诉讼,可能被他人视为缺乏诚信,影响其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篇一: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法律后果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执行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阶段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可以采取以下强制执行措施:第一、可对被执行人罚款、拘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第一款和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
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拘留。
对单位的罚款为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第二、可查询、冻结及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协助办理。
第三、可以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合法收入及债权。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第四、可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第五、可对被执行人强制搜查。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第六、可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土地。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由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执行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阶段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可以采取以下强制执行措施:
第一、可对被执行人罚款、拘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第一款和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
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拘留。
对单位的罚款为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第二、可查询、冻结及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协助办理。
第三、可以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合法收入及债权。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第四、可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第五、可对被执行人强制搜查。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第六、可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土地。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由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
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法院将强制执行。
第七、可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八、可依法予以刑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一条、第四条、第六条规定,对被执行人可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除承担人民法院所采取的上述八种措施外,同时要被纳入最高院2007年启动的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予以公告。
该信息系统也称国家执行威慑机制,被执行人如果不履行法院判决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执行网络系统将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联网、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综治委、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央行、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等19个部门(以下简称中央19个部门)联网公开披露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通过这种联合披露,被执行人将被限制融资、限制投资、限制置业、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限制行业准入,其市场交易、行政许可与行业准入审批、社会交往活动等受到严格限制和影响。
一旦被执行人不自动履行债务,进入执行程序之后,被执行人这些信息将被国家机关其他的信息系统所链接,通过这种链接使其在生产、生活、工作和其他方面带来严重后果,同时被执行人在投资、融资、置业、出行、消费等方面和环节将受到限制。
试想被执行人融资——银行不给贷款,投资——工商税务土地部门不颁发许可执照,置业——房地产不予登记,消费——被限制,甚至出行连飞机票都不能购买。
在这种代价面前。
权衡利与弊,最终还将回归到自动履行尊重法律这样的行为上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