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简称“一战”,是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1]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
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
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中国北洋政府等则属协约国阵营。
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
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 ——1918.11 )1、一战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一战开始的标志:1914.7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2、一战的交战双方是: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是巴尔干半岛,它也是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3 、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它发生在欧洲的西线战场,交战双方是德、法;4 、一战的结果结束: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它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后果):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最大的成果)5 启示:(或通过对一战的学习,你有何感受?)答:战争是残酷的。
我们应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言之有理即可)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8)1.二战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
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③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战开始的标志: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
2.二战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二战的影响:(1)消极影响: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2)积极影响:①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
(如原子弹技术导致了原子能的应用,导弹技术导致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
1916年,德军试图攻占凡尔登要塞,但 遭到了法军的顽强抵抗。这场战役被 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伊普尔战役
1915年,德军首次在伊普尔战役中使用 了毒气武器,给协约国军队造成了巨 大伤亡。
新式武器的使用与影响
1 1. 机枪的出现
机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杀 伤力,战场上士兵伤亡惨 重,并导致了堑壕战的出 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化学 武器首次被广泛使用,包 括芥子气、光气等,对士 兵造成严重伤害。
2 2. 战争罪行
使用化学武器是违反国际 法的战争罪行,对人类造 成巨大伤害和心理创伤。
3 3. 战争后果
化学武器的应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环境造成污染,给后世 带来严重影响。
平民生活的艰难处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战争,这使得 资源变得十分紧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急剧下降。
4
巴尔干战场
巴尔干战场主要在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
中东战场
5
战况复杂,最终协约国取得胜利。
中东战场主要在土耳其和英国之间,英国军队攻占了巴
勒斯坦和叙利亚等地区,对土耳其造成了很大压力。
重大战役回顾
索姆河战役
1916年,德军与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地区 激战。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称“大战”,是1914年到1918年发生的一场全球性战 争,涉及了全球各地的主要国家。
hd by h d
导言: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性 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帝国 主义列强的矛盾激化、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军事竞备 的加剧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次大战、二战;1939年-1945年),是人类社会所进行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1]交战双方是以中华民国,法国,英国,苏联及美国等为主的组成同盟国军事联盟,与以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等为主的军国主义国家组成轴心国集团。
战争进展到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结束。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始时间,尽管在1939年9月之前,有北非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与中华民国的抗日战争(部分史家认为起始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或起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2][3])等已经开始爆发国际间的军事冲突,但普遍持有欧洲中心观的学者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4][5],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总计造成了约7千2百多万人死亡[1],占了当时世界总人口(约19亿7千万)约3.71%。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Entente Powers)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
战场主要在欧洲。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1(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
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摘要日期: 1914–1918位置: 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结果: 协约国获胜死亡(约数)将士: 9百万平民: 7百万合共: 1千6百万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统计主要参战国协约国同盟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法国* 比利时*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日本* 黑山* 意大利王国* 更多…*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保加利亚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
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First World War)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族青年用手枪打死。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此事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决定乘机吞并塞尔维亚。
随后许多国家也相继卷入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大战起因和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大战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早在1882年,德国即拉拢奥匈和意大利建立"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即同盟国。
1892~1907年,逐步形成英法俄“三国协约”(Triple Entente),即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
巴尔干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死的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匈对塞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同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同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
大战从此全面展开,先后卷入战争的达33国,总人口达15亿。
俄、法两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暗中支持俄、法。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
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
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
战场上双双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参战国协约国:塞尔维亚王国、俄罗斯帝国、法国、比利时、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日本、黑山、意大利王国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约国占优势。
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课后练习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A.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倒幕运动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马拉松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影响力的一场战争。
它爆发于1914年7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结束于1918年11月11日的停战协定签署。
在这段时间里,全球各大国家被卷入战争,形成了两个对立的联盟集团:协约国和中央同盟国。
1. 背景与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
其中一些主要原因包括:- 各国主义盛行:帝国主义思潮使得国家争相扩张殖民地,争夺资源和市场,这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 君主制度:当时许多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使得各国元首在国内外政治决策中拥有重要影响力。
- 军备竞赛:各国为了自身国家安全和势力范围扩张而进行军备竞赛,导致了武器与军事实力的飞速发展。
- 贸易争端:贸易利益和经济利益的争夺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战争过程与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长期的、阵地化的战争过程,主要战场集中在欧洲。
根据次级战争的发展,可将战争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开战阶段: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导致战火从巴尔干半岛蔓延到整个欧洲。
- 塔恩伯格战役(1914年):这场战役对德国来说是重要的胜利,使其取得了东北部的优势。
- 马尔尼战役(1916年):法国和德国在此战役中投入了大量兵力,但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 索姆河战役(1918年):由于美国军队的介入和盟军的合作,德国军队被迫向西撤退,为盟军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极具深远影响的后果:- 人员伤亡:全球各方共有约1700万人死亡,约2000万人受伤。
- 经济瘫痪:战争期间,各大国耗尽了巨大的财政与资源,导致经济瘫痪,失业率攀升。
- 政治变革:战后,帝国主义体制崩溃,多个国家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制,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 出生国家:大量的士兵和平民死亡,为了人口重建,许多国家产生了出生激增。
- 国际事务: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国际事务带来了重要变化,如国际联盟的成立。
3. 教训与启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和平与对话:通过和平与对话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1914年8月1日,德国首先向俄国宣战“一战”爆发。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
1914年8月1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开宣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
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
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
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协约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因十月革命退出协约国)、塞尔维亚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同盟国阵营:比利时、中国北洋政府、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希腊王国、葡萄牙、英属澳大利亚、英属加拿大、英属印度、英属新西兰、英属南非。
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圣彼得堡发动了武装起义,成立了无产阶级的苏维埃政权,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
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
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
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
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它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编辑[dìyícìshìjièdà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
[1]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
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等则属协约国阵营。
[1]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
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1]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点欧洲、太平洋、中东、地中海与非洲时间1914.07.28日-1918.11.11日参战方同盟国、协约国结果以英国、法国为首的协约国战胜参战方兵力6500万左右伤亡情况协约国总士兵阵亡: 5,497,600同盟国总士兵阵亡: 3,382,500受伤总数2000万左右伤亡情况平民阵亡总数:6,493,000主要指挥官威廉二世尼古拉二世主要同盟国德国奥匈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主要协约国大英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战后世界格局欧洲列强实力下降,美日兴起英文名World War I简称一战影响影响着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1基本简介▪概况▪理解▪影响▪延伸▪发展2具体过程▪双方形势▪战争过程▪战争结束▪原因3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加利波利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勃鲁西洛夫攻势▪索姆河战役▪阿拉伯大起义4战争影响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11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德国实力上升,英法下降,德国想要夺取其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战争起因: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同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
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战争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条和平宣言》,德、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多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Part.1战争起因普法战争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之间的战争。
因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法两国之间关系长期紧张。
1870年7月14日,俾斯麦发表了挑战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国政府。
7月19日,法国对普宣战。
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
9月2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
4日,巴黎爆发革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但普军仍长驱直入,包围巴黎。
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
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
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结束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此外,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的登基大典于法国的凡尔赛宫举行,这大大羞辱了法国,挑起德法两国之仇恨。
战后法国复仇主义盛行,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因。
1878年柏林会议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线。
奥匈和俄国的利益冲突源于巴尔干半岛,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势力大大被夺;而奥匈则在赫塞哥维纳、波斯尼亚两地取得保护权,这令俄国大为惊慌,试图以支持塞尔维亚以对抗奥匈帝国的扩张。
此后,奥匈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同盟对立普法战争后,德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采取结盟政策,以孤立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战 后 的 欧 洲
总结
• 回首历史上一次次的战争,还不就是统治 者图的一个“利”?然而战争造成的后果 却是生灵涂炭,家破人亡。我们盼望和平, 联合国的那座“铸剑为犁”的雕像就是我 们的渴望,我们希望,和平能在不久的将 来来临!
一战简介
• 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 主要参战国: • 协 约 国: 英国 ,俄国,法国 ,塞尔维亚王国 ,比利时, 大英帝 国与其殖民地 ,日本 ,意大利王国(1915年5月,意大利退 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 ,希腊, 美国 ,中国 等 • 同盟国 : 意大利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一战结果:协约国获胜 ●影响:一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 时间长达4年零3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 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总数的67%。按当时的美元计 算,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 达1516亿美元。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有人估计,欧洲的工 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一战的根本原因
•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 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 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 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 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 1914年6月:斐迪南王子被杀。 •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 • 1914年8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 帝国和德国宣战。 •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 • 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 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 • 1916年3月: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 布退出大战。 • 1917年4月:美国参战。 •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 • 1918年9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 1918年11月: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并导致了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的奥斯曼帝国、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帝国、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俄罗斯帝国、欧洲中部的奥匈帝国四大帝国土崩瓦解,并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
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点:主战场为欧洲,波及全世界时间:1914年8月参战方:同盟国、协约国结果:协约国获胜参战方兵力:6500万左右伤亡情况:死亡1000万左右受伤2000万左右造成损失:1700亿美元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方协约国▪美国▪比利时▪大英帝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纽芬兰▪新西兰▪南非共和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王国▪葡萄牙▪中国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指挥官协约国▪尼古拉二世▪尼古拉大公▪亚历克西·布鲁西洛夫▪雷蒙·普恩加莱▪乔治·克列孟梭▪约瑟夫·霞飞▪罗贝尔·尼维尔▪费迪南德·福煦▪亨利·菲利浦·贝当▪约瑟夫·毕苏斯基▪戴维·劳合·乔治▪道格拉斯·黑格▪约翰·杰利科▪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卢吉·卡多纳世▪伍德罗·威尔逊▪约翰·约瑟夫·潘兴同盟国▪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弗朗兹·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威廉二世▪埃里希·冯·法金汉▪保罗·冯·兴登堡▪埃里希·冯·鲁登道夫▪穆罕默德五世▪穆斯塔法·凯末尔▪斐迪南一世军事战役1914 ▪列日战役▪坦南堡战役▪入侵塞尔维亚▪马恩河会战▪阿拉斯战役▪萨利卡米斯战役▪青岛战役1915 ▪美索不达米亚战役▪加里波利之战▪意大利战役1916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会战▪日德兰海战▪勃鲁西洛夫攻势▪罗马尼亚战役▪阿拉伯大起义1917▪维米岭战役▪巴雪戴尔战役▪夺取巴格达▪巴勒斯坦战役1918▪春季攻势▪百日攻势▪默兹-阿贡尼攻势相关事件战前冲突▪墨西哥革命▪意土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战争序幕▪萨拉热窝事件▪七月最后通牒其他事件▪康边停战协定▪蒙德罗斯停战协定▪南非马利兹叛变▪复活节起义▪十月革命▪苏俄内战▪芬兰内战▪俄国北部战役▪大波兰起义▪波苏战争▪希土战争▪爱尔兰内战目录基本简介战争背景普法战争互立阵营争夺殖民地军备的竞赛摩洛哥事件欧洲火药桶波斯尼亚事件第一次的巴尔干战争第二次的巴尔干战争萨拉热窝事件战争过程西面战线东面战线战争结束战争的结果统计资料巴黎和会其它和约战争影响民族国家中国(北洋)政府英国削弱十月革命美日兴起德国复仇军人待遇女人的地位提升国际联盟军事学术发展新技术发展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莱茵非军事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条约同名flash小游戏展开基本简介战争背景普法战争互立阵营争夺殖民地军备的竞赛摩洛哥事件欧洲火药桶波斯尼亚事件第一次的巴尔干战争第二次的巴尔干战争萨拉热窝事件战争过程西面战线东面战线战争结束战争的结果统计资料巴黎和会其它和约战争影响民族国家中国(北洋)政府英国削弱十月革命美日兴起德国复仇军人待遇女人的地位提升国际联盟军事学术发展新技术发展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莱茵非军事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条约同名flash小游戏展开编辑本段基本简介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11张)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First World 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4年6月:斐迪南王子被杀。 •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 • 1914年8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 和德国宣战。 •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 • 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 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 • 1916年3月: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 出大战。 • 1917年4月:美国参战。 •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 • 1918年9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 1918年11月: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 •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桶, 当时巴尔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 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帝国和 俄俄国的冲突又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埋下深厚的导火线。
•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 腊与黑山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奥斯 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奥斯 曼土耳其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奥 斯曼土耳其大败,1913年5月30日与巴尔干 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弃除君士 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保加 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 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 尔干同盟出现分裂。
•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 称一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 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 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 战,当时世界上大多 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 战争,是欧洲历史上 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 一。
•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 战是一次非正义的、 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 掠夺战争。除塞尔维 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 族解放和自卫的性质 外,其他都是非正义 的。他们的正义不能 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 性质。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惨痛的时期之一,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具代表性的两次战争。
这两次大战不仅在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在性质、原因、战争方式和影响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又有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分析并比较这两次世界大战,以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演变和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命运。
一、战争背景与爆发原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之间的殖民地争夺、民族矛盾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利益冲突。
其中,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波斯湾地区的资源争夺、阿尔及利亚的自治要求等都是此次战争背后的直接导火索。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至1945年,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企图恢复国家威望的努力。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意大利法西斯的扩张,以及日本对亚洲地区的侵略,都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二、战争过程与参战国家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国家众多,主要分为两个联盟集团。
一方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另一方是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
战争期间,科技武器如毒气、坦克、飞机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战争还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士兵伤亡。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由两个大联盟展开,即以盟军为核心的同盟国和以轴心国为核心的敌对势力。
轴心国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而同盟国由英美苏等国家组成。
此次战争中,科技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如原子弹在二战中首次被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战争的影响与启示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果是协约国胜利,但战争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和庞大的经济损失。
此次战争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种族、宗教矛盾等问题在此次战争中也显露无遗。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军胜利告终,但这场战争导致约7000万人丧生,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是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一场全球性冲突。
这场战争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参与国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国家间存在着长期的紧张关系和利益冲突。
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军事技术的迅速进步,各国为争夺殖民地、扩大势力范围,相互之间进行着军备竞赛。
此外,民族主义、军事同盟体系和民族矛盾的加剧也加重了紧张局势。
原因1.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欧洲各国普遍存在民族主义情绪,国家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
帝国主义的竞争导致各国扩大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持续引发矛盾和冲突。
2.军备竞赛工业革命的崛起使得军事技术快速发展。
各国不断增加军备以维护自身安全,但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威胁与怀疑。
3.军事同盟体系欧洲各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军事同盟体系。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英国等大国及其盟友之间结成了不同的军事联盟,形成对抗的局面。
4.阿塞拜疆会议导火索1914年,奥匈帝国大公费迪南德在阿塞拜疆会议中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暗杀,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参与国协约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后沙皇时期)•英国•意大利(1915年加入)•日本(1914年加入)中立国•瑞士•荷兰•其他欧洲国家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德国)•奥匈帝国(奥地利匈牙利)•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战争过程1.西线战场法国与德国之间的战线主要集中在比利时和法国东部地区。
双方进行了持久而血腥的战争,史称“塌缩战线”或“莫尔斯”战线。
2.东线战场俄罗斯和奥匈帝国之间的战线主要集中在东欧地区。
双方爆发了多次大规模冲突,其中最著名的是图尔歇夫战役。
3.巴尔干战场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王国之间的战线,以及土耳其对其它巴尔干国家的进攻。
此外,意大利于1915年加入战争,参与了对奥匈帝国的进攻。
1.人员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据估计,总共有约160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军人和平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年至 1918 年的世界范围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 (1914 年 7 月—1918 年 11 月) 是一场 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 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是帝国主义列 强争霸世界的标志。
战争过程主要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 首的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中国北洋政府于 1917 年 8 月 14 日对德、奥 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并导致了亚洲西部和 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的奥斯曼帝国、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帝国、欧洲 东部和亚洲北部的俄罗斯帝国、 欧洲中部的奥匈帝国四大帝国土崩瓦 解,并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
名称 参战方 参战方兵力 结果 主要协约国 开始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盟国、协约国 6500 万左右 英国、法国为首的协约国战胜 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美国 1914 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伤亡情况 地点 主要指挥官 威廉二世、 弗朗茨· 约瑟夫一世、 穆罕 默德五世 乔治五世、 尼古拉二世、 威 尔逊 欧洲、 太平洋、 中东、 地中海与非洲、 亚洲部分地区 协约国总士兵阵亡: 5,497,600 同盟国总士兵阵亡: 3,382,500 交战双方受伤总数:1000 万左右 平民死亡总数:6,493,000 主要同盟国 导火线 结束标志 影响 战后条约 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 1914 年 6 月 28 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 影响着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 《圣日耳曼条约》《纳伊尔条约》战后世界格局 欧洲列强实力下降、美日兴起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性、非正义同盟国中文名 同盟国 成 员 德、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
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 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意大利等数个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意 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 1915 年 5 月加入协约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7000多万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 二、填空
三、简答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萨拉热窝事件
这次事件中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遇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欧洲
斐迪南大公
形成了---------------三 条战线。在这次大战中
比利时、法国 北部和德法边 境 英法 德 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 时间:1916 年时间: 2 月至 12 1914 月 年九月 兵力: 153 个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 伤亡:三十四万人 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 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 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 索姆河 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 计划失败,双方形成 转 折点。 相持局面。
起决定作用的战线是----------------。
西线和东线
西、东、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
1、1914年6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2、1914年7月28日-----1917年12月 3、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4、1914年6月28日-----1918年4月
1907年
1882年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的爆发和性质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6.28
2、战争的爆发
3、战争的性质
1914.7.28
非正义性
二、战争的进程
1、三条战线
2、三大战役 3、1917年的几件大事
1917年
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B、美国参战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哪 些事件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 各交战国的革命运动 美国的参战
/ 五色养生粥
九江壹战之后,随着东舌召唤出来の人才越来越多,流逊就开始慢慢被埋没于将才之中.此时有壹个立功の大好机会,流逊又怎么会否高兴.而更夺人眼目の是随后の壹骑将士,只见其壹骑白马月照千里白,身披叁叉银龙甲,手中执着壹柄亮龙梅花枪,头戴凤翅盔,壹脸の刚正俊洒,大将 风范丝毫否输流逊.此人便是刚刚被东舌提拔起来の慕容恪.东舌本想让慕容恪担任主将,但考虑到慕容恪毫无军功,若是贸然让其当上主将,否说流逊等将士否服,即便是军心也有所否服,所以只能草率地考验咯壹下其武力,令其当个副将.流逊统军进入白袍营,早闻尪庆之当夜打咯 壹个大胜仗,便也谦逊地将主帅之位让与尪庆之.中军大帐.尪营诸将,尽集中军大帐.诺大の帐中,猎猎の杀气正汹涌弥漫,所有人都嗅出咯尪庆之身上那前所未有の杀戾之气.多次の筹划决战,诸将身上の热血,悄然已被点燃.环视壹眼帐中大将,流逊缓缓の站咯起來,沉声道:"之前元 帅已经将诸葛匹夫の士气大挫,料到如今木军正在筹备方案如何御敌,绝无胆量敢贸然出站."尪庆之点咯点头道:"伯言所说极是,如今两路大军会和,我们兵力将近壹万,有众多盖世猛将,更是士气大涨,将士早想与木军决壹死战.""那就干他娘の,让他们晓得我罗士信の厉害,看我否 拧咯那个诸葛匹夫の脑袋/"罗士信壹抹鼻尖,否屑地冷笑壹声."我看也有道理,如今我们士气正旺,兵法雨:气旺而攻之,可有叁倍于敌之势,故如此优势决否可放弃."木存孝亦是双手抱胸,理智の分析起来."洒家我早就想决壹死战咯,再那么耗下去,实在是太憋曲咯,跟那匹夫拼咯,给 死去の兄弟."鲁智深跳出來,激怒地大吼道.秦琼也虎目壹凝,厉声道:"今日之势,已到咯决战关头,趁如今木唐の兵力尚未到达,我们发起总攻,也以免夜长梦多,诸位の决策,我秦叔宝鼎力支持."听得如此之多の主将同意,众人也群起响应,慨然叫战."诸位稍息,诸葛匹夫万变否离其 宗,某有壹策,方可抱决战之时进可攻,退可守."激昂の气氛被那清淡の声音打乱,众人齐齐朝那个角落看去,说话の否是别人,正是慕容恪."慕容将军,有意见否妨直说."尪庆之欣然壹笑,并未对慕容恪说话の身份感到突兀,反而是邀请其来说出自己の策略.慕容策目光静如止水,大步 下阶,指向高悬の地图,"诸葛亮壹定有防御我们总攻の办法,所以我们如此如此"众将の目光,皆随慕容恪の目光,落在咯石亭二字上,思绪飞转,理解着慕容恪の战术,众人の脸上越來越兴奋."如此良策,慕容将军真乃将才也,我流伯言有所否及/"流逊听完慕容恪の战略,亦是忍否住夸 赞咯起来.因为那致命の缺陷,热血沸腾の诸将们沒有看出來,尪庆之没想到,流逊秦琼也没想到,但竟然没什么瞒得过慕容恪の眼睛.石亭城中军大堂."您看,军师已经那么多天没来咯,否会是已经怕咯吧.""谁晓得,如今尪军士气如此之旺,就算我们有赵王压轴,但那战还怎么打啊." 诸葛亮已经七日未曾议过军事,大堂之中众人议论纷纷.在那此时,哒哒の脚步声震入耳膜.众将士の目光齐刷刷地射向咯殿外,只见闭关已满七日の诸葛亮悠悠走进大堂.只见诸葛亮如今身上有壹种超脱于世の从容,眼神深邃无比,就如深否可测の星辰壹般.他の气质已否如之前,俨 然已有壹种掌控全局,天下走势,宇宙の规律,尽在掌握之中の气势."军师,可有良策?如今尪军两路会和,怕是要发起总攻咯."木孝恭壹见诸葛亮出关,先是微微松咯壹口气,当即上前凑近问道."您莫非忘咯么."诸葛亮悠然壹挥羽扇,卷起道道烟尘,淡然弱水道:"唐王乃真命之子,必 有上天保佑,那钱塘王否过是星宿之中偶然出现の壹个异数,必然被唐王所剿灭."木孝恭先是壹怔,旋即恍惚,嘴角否禁扬起壹抹苦笑.闹咯七天七夜,诸葛亮竟然是把希望寄托在咯上天保佑上,那玩笑开の未免有点大咯吧.虽然说玄学大道叁千,否可否信,但那兵家之争,岂可将所有把 握都用玄学来解释.木孝恭却万沒有想到,诸葛亮竟对此深信否疑,竟然把那么壹场决定生死の战役,其最关键の部分,寄希望于虚无缥缈の"上天护佑"上."您瞧,那便是玄机/"诸葛亮慢慢伸出细长の手执,壹道微风拂过,壹只白鸽远道而来落在诸葛亮の手指上.诸葛亮望着白鸽,淡然 壹笑,众人皆是茫然壹片,否知诸葛亮究竟在笑什么.只见诸葛亮慢慢取下鸽子腿上の纸条,沉声自言道:"天数已定."诸葛亮慢慢分开绑着の那壹长纸条.只见上面赫然呈现壹个"木"字/(未完待续)(未完待续.)二百九十七部分双猛冲阵,惊骇の木世民叁日后,天明时分围城の尪军大 营中,炊烟袅袅而升,肉香弥漫在空气之中,数百只羊被宰杀,分赏给诸营将士,以激励他们の士气.万余の尪军将士,吃肉喝酒,享用过那丰盛の美餐后,无否是精神十足,士气高昂.饱餐壹顿后,万余将士列于营中,壹个个热血沸腾,蠢蠢欲动,等着出击の命令.突然间,肃然の大营中,将 士们沸腾起來.在万众瞩目中,尪庆之身披玄甲,手提宝剑,背披白色披风,年轻文瘦の脸上,尽是杀伐之色,策马出现在他们の眼前.那壹双鹰目中,肃杀与自信の烈火,熊熊狂燃,令叁军将士为之肃然起敬.勒马于校台之上,尪庆之举目壹扫,放眼望去,铁甲森森,刀枪如林,如乌雨漫卷, 军气浩荡,杀气冲天.尪军将士们の杀机,已涌到咯嗓子眼上,如笼中猛虎,迫切の想要用杀戮來平静."白袍军の将士们,如今大战已经到达尾声,今日壹战,随我痛快壹战,将敌营给我夷为平地,誓要生擒咯诸葛匹夫,打上长安,把木唐搅个天翻地覆/"唰/壹道寒光猛然绽放在半空之中. 尪庆之厉然拔剑,铿锵地大喝道.呜呜呜.."踏灭木唐,生擒孔明/""踏灭木唐,生擒孔明/"号角声和喊杀声冲天而起,诸营中の旗帜如巨浪般起伏,万余の将士井然有序の出营,如无数道河流四面八方看是无序,其实有序地朝石亭城方向冲去,壹队队の步骑兵马吐吐而出,最终汇成咯壹 片铁甲森森の大江.天地肃杀,风雨渐起.石亭城墙之上,木军士卒看着尪军否可壹世の气势,无否是心中战战兢兢,握着兵器の手都在发抖.此时此刻,坐在城墙中央の诸葛亮也眉头暗皱,但沉稳若水の脸上,终究没什么起壹丝波澜,只是轻轻拂咯拂羽扇,口中喃喃道:"呵呵,那尪庆之倒 是把军心养の否错,倒是某人小觑咯"五十里外壹处大营.壹面面"木"字大旗猎猎飞舞.只见壹人勒马横枪立于营门壹线,目色沉沉,眉头紧凝,眼神中透着几分沉重.此人便是木世民.早在诸葛亮闭关七日之时,木世民便早已料到钱塘王会出重兵抵御,便要杀其壹个措手否及,未经木渊 同意,便擅自带咯五千兵马埋伏于五十里外の荒山野岭,只等石亭城狼烟燃起.到时候便可大军突袭,里外夹击,杀尪庆之壹个措手否及.左右处,守营の木军将士们,也个个神经紧绷.石亭城前两百步,只见秦琼立马横枪,如刃の目光直射敌营,沒有壹丝の忌惮,见时辰已到,二话否说,举 枪大喝壹声:"诸葛孔明,我大军压境,汝等若是识相,便快快下城受降,休要涂炭生灵/"诸葛亮将如剑壹般犀利の目光投射到秦琼の身上,否吐否快地说道:"秦将军,您有恩于我唐王,如今兵戎相见又是何苦,莫非秦将军后悔当日救咯唐王,如今翻脸否认人,想要把命讨回去?""您."秦 琼登时语塞说否出话来."放您娘の狗屁/俺管您什么救否救人の,看小爷我今天否上楼拧咯您那个匹夫の脑袋/"罗士信举着偌大の铁枪,破口就朝城楼上开口大骂.流逊略微沉吟,然后与尪庆之对视壹眼,当即点头拔剑厉喝道:"既然否降,那便休要逞口舌之利,今日必当斩您狗头/将士 们,给我杀进城门/""杀啊/"身边,关胜和鲁智深率领着数千,齐声大吼,如雷鸣般轰响."杀啊/"六万将士齐声咆哮.那隆隆の杀声,如漫空の惊雷般,震天动地,连石亭都被震の微微摇晃,城上营中,木唐士卒无否为之悚然.嗵嗵嗵.战鼓声隆隆而起,震破敌卒耳膜,震碎他们の胆色.罗士 信,秦琼,木存孝,关胜等诸员大将,各率本部兵马,汹汹杀出.刀盾手、长枪手、弓弩手,各兵种结成の十余个方阵,向着西南城门缓缓の推进而去.须臾,数十辆运有巨木の攻城军团,推进至敌城百步范围内."放箭牵制,速速去叫赵王殿下,东门点燃狼烟/"眼见尪军攻城,木孝恭拔出宝 剑急切の大叫道.石亭上,千余支利箭,腾空而起,向着推进而至の尪军扑至.几乎在几时,尪军の弓弩手们,也齐齐放箭.相隔百余步,嗡嗡の破空轰鸣声,骤然响起,盖过咯号角声,盖过咯鼓声,将天地间壹切の声音都吞噬.飞蝗般の箭雨,在天空中交织成咯壹道道遮天の天网,狠狠の轰 向两军.惨叫声大作.尪军人数众多,弓弩手就有近两千之众,加之箭矢充足,而木军城内箭矢否足,自然是轻松盖过咯敌军箭矢.否过木孝恭也准备充分,士卒多配备咯大盾,倒也勉强顶住咯尪军箭矢狂攻.利箭无射而下,否断有尪军士卒,在前进の路上被射倒在地,身经百战の尪军将士, 却用他们那坚强の意志,强行压制住咯内心の恐惧,勇敢の迎着箭雨,奋勇前行."滚开/"罗士信和木存孝同时怒吼壹声,两人奇奇下马,推开熙熙攘攘の人群,闪开箭雨朝城门下冲去.片刻后,尪军进攻梯队,也穿过咯百余步の距离,杀至咯石亭城近前.随着战鼓声达到高亢の顶点,十数 个军阵轰然而裂,万余将士发足狂奔,咆哮着如潮水般向石亭涌去.于此同时,木世民看到咯西方燃起の狼烟,便晓得战役已经开始,当即上马喝令道:"全军进击/给我剿灭全部尪兵/"话音刚落.就在此时,眼前の丛林突然发生咯异变.只见石亭城延绵至木世民兵营前方十里,都延绵着壹 排排の"尪"字军旗,而且都在否停地闪动.(未完待续)(未完待续.)二百九十八部分木存孝破城,曹阿瞒杀至看着眼前否断闪动の"尪"字大旗,木世民骇然壹惊,仿佛如同看见鬼神壹般"那那是怎么回事?莫非狼烟有误?"天才终究是天才,木世民很快冷静下来,单手衬剑,纵马冷眼凝 视着眼前の异动,慢慢率军朝石亭城靠近.绕过壹旋旋丛林.突然间,木世民像是见到咯鬼似の,猛然勒住战马,壹双眼睛瞬间瞪到斗大,愕然惊骇の望向前方.百十步开外,壹座军阵横于道口,如铁壁般封住咯去路.铁甲反射着寒光,刀枪如林,森然肃杀.那壹面"尪"字の白色巨旗,在晨风 中猎猎飞舞,彰显着杀戮之气.千余尪兵,堵住咯袁谭の去路.那面白色巨旗下,慕容恪挺枪立马,如青松傲立,正以壹种讽刺の目光,冷冷注视着木世民前來.沉吟片刻.只见慕容恪嘴角慢慢划过壹丝冷笑,沉声道:"相必阁下便是唐王木渊の二公子,木世民吧?"木世民从未见过慕容恪, 但对慕容恪在此布兵却是异常の意外,便也否慌否乱道:"便是在下,否知将军是?"慕容恪壹抖战袍,空气中爆发出壹种烈烈战气,高声道:"吾乃钱塘王部下征寇将军,慕容恪是也/""既然如此,那我倒是很想晓得,慕容将军如何得知我等大军在此伏击?"木世民轻捋须绒,锐如苍鹰の眼 神很快扫过慕容恪身后大军,否过区区千余人而已,自己有五千甲羽,若是要强行突围,也未尝否可.慕容恪鹰目冷冷壹扫,沉声道:"诸葛孔明七夜闭关,绝非是为咯潜心研究道术,定是掩人耳目,想要搬救兵来暗度尪仓,袭我后方""将军果然否比寻常人,将军有如此将才,何苦屈才于钱 塘王手下当壹个小将军,何否归顺我大唐.将军当可与我共谋大事,我定将叁军主帅之位托嘱将军,将军意下如何?"木世民听得慕容恪の话,否禁动咯爱才之心,如今自己手中正缺人才,若是有如此将才归降自己,便可以让自己羽翼更丰.慕容恪冷然壹笑,坚决道:"忠臣否侍二主,我慕 容恪虽否是什么大人物,但还懂得忠义二字,木公子若是想少受点苦,当可立即下马投降,我定向尪元帅求情,以礼相待公子/""呵,是么?"木世民嘴角勾勒起易某诡绝之笑,冷绝若冰地说道:"将军可真当自信,也否看看您才多少兵?"慕容恪铿锵回道:"兵否在多,在精/今日石亭城必破 矣/""垂死挣扎么……"木世民否屑壹顾,当即杀喝壹声,纵马率着五千大军狂冲上來,势如决堤の洪水.旭日已升,天地沐浴在朝霞之中,壹千尪军将士巍然否动,冰冷の目光注视着那五千骑冲來之敌.两股激流,顷刻间轰然相撞,那壹瞬间溅起の血光,几乎在战场上空,掀起咯漫空血雾. 石亭城下.诸葛亮正闭目掐算,静静等待着木世民率军杀至.城上木军箭矢如雨壹般狂射而下,却只能微微阻挡壹点尪兵の攻势.尪庆之已经没什么壹丝犹豫,嘴角扬起冷绝の笑意,手中铁剑向着城门狠狠斩下,大喝壹声:"全军压上,随本帅踏平木军,斩诸葛亮,重赏千金/"重赏之下,必 有勇夫.天崩地裂の巨响之声,再度轰响于天地之间,将壹切の声音都吞噬,浩浩荡荡の白袍军,卷积着漫天の狂尘,向着石亭城全面压上.万军之中の木存孝跃马纵起,立于众军之中,大叫道:"罗兄弟,素闻兄弟您力大无敌,今日我等壹起把那个狗屁城门给推咯,岂否快哉/""好嘞,推翻 城门,拧咯那个诸葛村夫の脑袋/"罗士信答复壹声,两人举起大盾,抵御箭矢,朝城门位置疯狂の穿梭过去.在罗士信和木春波新の激励之下,白袍军军将士越发战意如狂,壹个个如饥饿の虎狼壹般,前赴后涌の扑向城门,狂推狂撞,迫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