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6819e4910ef12d2bf9e700.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培养和提高学生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探究贞观之因、感受贞观之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唐玄宗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教学重点】贞观新政。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
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
本课集中讲述盛唐的政治。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会了解到唐太宗怎样治理国家,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怎样的局面。
一、“贞观之治”教师:1、写写唐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
学生:618年;长安教师:2、记一记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学生: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
他以贞观为年号。
教师:3、议一议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学生:(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2)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3)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4)简法轻刑,修订法律;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教师:4、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学生:认识到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载舟”:隋文帝、唐太宗;“覆舟”:秦二世、隋炀帝教师:5、议一议以实物替代劳役对农民有什么好处?学生:农民可以自己安排生产和生活,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af927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8.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0666c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a.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唐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2.了解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第三位皇帝唐高宗的开元盛世;3.了解唐朝的驻外使节和对唐朝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唐初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2.唐太宗的贞观之治;3.唐高宗的开元盛世。
三、教学难点1.唐初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对唐朝的影响;2.掌握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式讲授、互动探究、小组讨论、视频播放。
五、教学内容1.唐初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唐朝政治制度是以中央集权为基础的封建专制制度,由皇帝、宰相、地方官员构成。
唐朝是中央集权统一和繁荣的时代。
唐朝时期,社会状况也是较为繁荣的,有许多科技、文学、艺术、商贸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繁荣主要得益于唐朝的政治制度的完善,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2.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实施了以“启民先俟文而后行”的政策,这种政策成为唐朝政治改革的代表,也是唐朝得以保持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贞观之治中,唐太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修建官塔,整顿官僚制度,减轻赋税和加强农民的农耕生产等。
这些措施稳定了唐朝政治和经济局面,使唐朝成为了世界历史上一个文明和富裕的国家。
3.唐高宗的开元盛世唐高宗是唐朝的第三任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改革科举制度,增强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和竞争性;开拓丝绸之路,发展国际贸易;推行佛教、道教的宗教改革等,为唐朝开创了一个盛世。
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史称“开元之治”。
4.唐朝的驻外使节唐朝的驻外使节,主要包括洛阳、长安和中原使。
他们担负着维护唐朝外交关系的任务,同时也是传播唐朝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人物。
唐朝的驻外使节与外国的领导人和众多普通百姓建立了友谊和互惠的关系,使唐朝成为世界民族的友好交往的崇高典范。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f8115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c.png)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唯物史观: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措施中的相似之处。
时空观念:掌握唐太宗即位及其善于用人、虚心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时空观念:学习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状况,通过史料解释唐朝兴盛的原因。
家国情怀: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
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那么唐朝时期,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繁盛局面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讲授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
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贞观之治:相关史实:玄武门之变是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政变。
该事件的结果是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材料一:……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5c491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a.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多感性,少理性。
唐朝历史离学生比较遥远,故选取的史料尽量贴近学生,先感性认识唐朝,再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把握唐朝历史,并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解分析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唐装、唐三彩、唐人街)这些图片都与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有关?(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由于它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外国就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事物称之为“唐”。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繁荣与开放的大唐,去感受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辉煌。
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2、知道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3、列举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4、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
指导先学:1、本课一共学习了几位皇帝?他们分别是?2、唐朝的建立者是,建立的时间,都城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4962a70cc175527072208db.png)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
“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
唐初政治家。
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师:阅读课文或者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说说贞观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生: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知识拓展:唐太宗的用人唐太宗在选拔和任用人才上,能够用人唯贤,不拘一格。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ffe93af227916888486d7db.png)
【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旨,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借助思维导图、史料等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过程,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设计环节采用板块式排序,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也兼顾了知识的整体性。
从课堂学生的活动反映看,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然而在整体上,老师在40分钟课堂中说的多的现象还是存在,究其有原因主要是老师在思维定势上,仍把重点放在老师讲解上,对课堂的放与收把握不当,没有实现真正的重心下移。
此外对“纠错资源”的开发不到位,面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没有进行归因引导,急于教学发展,简单定位在对与错上,匆匆而过,这样不光浪费了教学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回答积极性,错过一次好的耐挫品质的培养。
【课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治国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素养。
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历史,培养学生多渠道了解历史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积淀人文底蕴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教材分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本课讲述了从唐朝建立到开元前期的唐朝政治方面的有关历史事实,涉及期间的四位皇帝,两个发展治世,时间跨度大,内容多。
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教学目标。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此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0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0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6d871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9.png)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唐朝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唐朝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案例分析等。
强调唐朝在历史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唐朝的历史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唐朝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让学生访问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亲身感受唐朝的历史和文化。
- 引导学生进行家庭作业,深入研究唐朝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制作PPT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 组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进行历史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学习小组或俱乐部,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历史素养。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资治通鉴》:阅读《资治通鉴》中关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人的记载,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和历史。
- 《唐史》:阅读有关唐朝的历史书籍,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 《唐诗三百首》:阅读唐诗,感受唐朝文化的魅力,了解唐朝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 《长安旧事》:阅读有关长安城的史料,了解唐朝都城的生活风貌和历史文化。
本节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唐朝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兴衰与政治治理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73f5486edb6f1aff001f9e.png)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记住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分析,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评价,学会综合分析历史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明思想、开明政策,体会历史人物对历史的作用。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疑难解决,利用图像、材料增强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贞观长歌》二、出示课题三、出示目标四、预习交流、重点点拨(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学案,课上重点检查,点拨)(一)、唐朝建立——阅读课文P6页,完成下列问题。
回答:1、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标志它的灭亡?2、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3、唐朝第二个皇帝及年号?(二)、“贞观之治”——结合材料及教材阅读课文P7--9 ,完成下列问题。
回答:1、p9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思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2、为此他是怎么做的?(1)个人(2)政治上(3)经济上(4)军事上3、取得了什么效果?(三)、女皇武则天——阅读课本P8—9“女皇武则天”,思考:回答:1、武则天采取哪些措施?2、有何作用?(四)、“开元盛世”——阅读课本p9,完成下列问题回答:1、唐玄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2、他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取得什么效果?重点唐朝建立,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武则天措施及作用,唐玄宗采取的措施及结果,为此通过图片、历史材料、记忆等方式。
五、合作探究(学生根据预习提出疑问,教师根据预习学案检查预设题目,小组合作交流反馈,教师点拨,共享成果)预设题目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p8问题思考)?(分析能力)2、为武则天无字碑写一个碑文(综合能力)3、本课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从他们统治措施看,他们有哪些共同点?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比较能力提升)六、我的收获七、课堂小结八、限时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情分析本学期进入七年级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ca36c20168884868662d611.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大明宫》片头视频教师导入:大明宫是哪个朝代的建筑?生:唐朝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开放的、伟大的、繁盛的朝代,那么它繁盛的原因何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朝,通过对这四位皇帝的学习,来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讲授新课:一、唐朝建立——唐高祖首先来看唐朝的建立,上一节课我们讲到隋朝暴政,末年农民纷纷起义,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教师过渡:随后李渊父子相继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为后来的盛世局面奠定基础。
然后由他的继承者李世民发扬光大,走向繁荣。
【提出问题】李世民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呢?让我们通过一则动画来初步了解,并完成他的小简历。
唐太宗的简历从简历中我们了解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就是在当时的社会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的局面。
那么这一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一)探究盛世之因1、开明的治国思想教师过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探究一个国家的兴盛,首先要了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那么唐太宗又有哪些治国思想呢?下面来看两则材料【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来为大家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学生: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提出问题】唐太宗把人民群众比作水,又说“水能把船掀翻”,这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大家回忆一下是什么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学生1:说明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学生2:唐太宗亲眼看到了隋朝的灭亡【提出问题】那这样的亲身经历会促使唐太宗产生怎样的治国思想?学生1:他会爱惜百姓学生2:他会重视人民材料二:其中魏征是唐太宗身边有名的谏臣,他和唐太宗之间发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故事,让我们来观看其中的一例,(播放学生表演的历史小短剧《唐太宗善于纳谏》),这个故事让我们从唐太宗身上学到了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品质。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https://img.taocdn.com/s3/m/d59096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f.png)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设计说明本课围绕唐朝走向繁盛的过程展开,先后讲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三个重要历史事件。
“贞观之治”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在位前期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通过学习这三部分内容,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
唐朝历史最重要的特征是繁盛与开放,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虽然政局经历了变动,但是各项制度与政策基本延续下来了,从而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国力增强。
教学目标1.知道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2.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太宗的治国措施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唐玄宗的改革措施与“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难点: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举措的相同之处。
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解析法归纳对比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统治期间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一)建周称帝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武则天像》。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像学生活动:知道武则天建立政权、改国号为周、自立为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资料,加深学生对武则天的认识和了解。
(二)治国举措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武则天的治国举措有哪些?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9相关内容,做出回答——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34ba138eff9aef8941e06bf.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一生飘泊摆渡临岸却孤独问天地向谁倾诉千载历史我回顾恩怨情仇怎堪数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玄武兵变沧桑马蹄声声乱……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完整巨石,通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重达百吨。
对于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字不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学生阅读教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目,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材料展示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5.教师讲述:唐太宗说这段话既是用来提醒自己与当朝为政的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
唐太宗时刻提醒自己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那么,他是怎样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呢?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0ad7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3.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
”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91529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0.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技能目标: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贞观之治”:
师:课件出示“贞观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b62b9e2b160b4e777fcfb8.png)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先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这些都是本课要回答的内容。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教师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
教师概括: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读课文归纳武则天统治期间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有何作用?
过渡: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接下来,我们学习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课堂小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是一位明君。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1)政治上:勤于政事,虚心纳谏。(2)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弑父。(拓展延伸)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评价,同时要分清主次。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有违伦理道德,但更应看到他执政后开创的“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236abca45177232f60a2db.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杭信一中何逸冬师院附中李忠海上大附中何小龙上大附中何小龙上信中学陈道锋❶教学分析➷【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1)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83c91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a.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反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介绍了唐朝的两个历史时期,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唐朝这一历史时期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浅显,他们只是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但对唐朝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背景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在认识到唐朝辉煌之余,也能够通过这一课程更深入地了解到唐朝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唐朝的认知和理解,结合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感知的方式,更好地掌握唐朝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并在了解中对唐朝的历史文化增强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重点内容为唐朝的两个时期,分别是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
首先将贞观时期作为教学起点,了解贞观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理解贞观之治的内涵。
其次,通过课堂讲授、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性了解在唐朝开元年间,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丰富和多彩发展。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唐朝城市的繁荣景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唐朝的繁荣和盛世。
同时,通过展示多种唐代建筑、艺术品等文化瑰宝,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了解唐朝高度的文化水平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和发展变化。
2.问答式教学法在讲解课程的同时,通过问答式教学艺术,对学生进行课后问题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历史文化。
3.广泛阅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广泛阅读介绍唐朝时期的大量历史文献、书籍以及唐朝著名文化名人的作品等,结合图书馆和网络,展开更广泛的知识传播和讲解。
四、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问答式教学和广泛阅读等方式,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了唐朝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时期的重点内容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对唐朝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反思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ebc63d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a.png)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反思1. 引言哎,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不得不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这两个时代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辉煌的时刻,真的是让人羡慕不已。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两个盛世的故事,顺便对教学过程做个小小的反思,看看我们在课堂上怎么能让这些历史知识更生动、更有趣。
2. 贞观之治:开创盛世的第一步2.1. 贞观之治的背景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的一段黄金时期,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
李世民当时可是凭借聪明才智和卓越的领导力,把唐朝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话说回来,这个时候的唐朝,真是“万象更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真是“风调雨顺”的好时光。
2.2. 贞观之治的成就贞观之治的成功,离不开几件关键的事儿。
首先,李世民大力推行改革,开创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新。
其次,他还极力提拔了许多有才华的官员,比如魏征。
这些人不仅有能力,而且敢于直言进谏,使得整个政局更加透明和有效。
简而言之,这个时期,国家是“百花齐放”,而且是“万事俱备”。
3. 开元盛世:继往开来的辉煌3.1. 开元盛世的背景接下来,我们聊聊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唐朝中期的又一个辉煌时代,由唐玄宗李隆基所带来。
这个时候的唐朝,那真是“如日中天”,文化、经济、政治都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
李隆基不仅继续了贞观之治的良好传统,还在许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2. 开元盛世的成就开元盛世的成就,首先体现在经济的繁荣上。
那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次,李隆基重视文化和艺术,开创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唐诗的繁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那个时代,真的是“诗意盎然”,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4. 教学反思4.1. 引发兴趣的重要性讲到这些盛世,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讲述历史事件,还得引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除了讲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背景和成就,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历史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反思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1b796b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1.png)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反思一、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背景及特点贞观之治(627-649年)和开元盛世(713-7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辉煌的时期,分别出现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时期。
这两个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对这两个时期的背景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反思。
贞观之治是唐朝建立后的第二个时期,当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官僚制度,提高政治效率;他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影响力。
这些政策使得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更加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玄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选拔贤能、加强中央集权等,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基础;他还大力支持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使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因此,开元盛世被誉为“盛唐之极”。
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教学反思1. 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成功,离不开唐太宗和唐玄宗这两位杰出的皇帝。
他们在位期间,都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国家大局,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让他们了解历史,认识到政治家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2. 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成功,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忠诚、勤奋、廉洁的官员。
他们在位期间,都能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明白做人的根本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成功,还得益于唐代人民的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杭信一中何逸冬师院附中李忠海上大附中何小龙上大附中何小龙上信中学陈道锋❶教学分析➷【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1)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解读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
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
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而临制之。
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患。
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
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
5.(多媒体出示问题:贞之治的响)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答案提示: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上称之为“贞观之治”目标导学二皇武则天1.图片展(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画像).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的情况即可。
(多媒体链接哈格里夫发明珍妮机的故事)师概要: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政。
高宗去世后,武则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为周。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的开创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
自后天下无贵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东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材料二: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
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
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
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答案提示: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教师引导:为什么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如此繁盛的局面。
分组讨论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3.(多媒体出示问题:材料中出现的盛世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那些政策措施?(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课堂总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
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是一位明君。
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贞观之治”,了解了唐朝的建立,学习了唐太宗时期所形成的贞观之治,以及唐太宗之后武则天对唐朝的治理和对盛世的发扬。
常言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那么同学们学习了“贞观之治”这一课,联系自身,你学到了什么,又从中获得了什么呢?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出现这个局面与唐初统治者知人善用分不开的。
史书上也说:“得人者昌,失贤则亡。
”请结合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其中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总结。
【素材积累】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素材积累】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素材积累】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