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合集下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接受输血后出现的各种异常体征和症状。

根据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即时反应和迟发反应。

即时反应发生在输血后的大约15分钟内,迟发反应发生在输血后的几小时至数天之间。

下面将分别介绍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一、即时反应的处理流程:1.停止输血: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

2.维持通畅的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头后仰位、辅助通气等方法。

3.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4.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不良反应的不同类型,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如发生过敏反应,可给予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等;如发生溶血反应,可给予输注生理盐水、利尿剂等。

5.采集异常输血样本:将输血过程中的异常反应样本采集并标本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应检测和分析。

6.报告医务部门: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报告给医务部门,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迟发反应的处理流程:1.监测患者症状:迟发反应的症状一般发生在输血后的几小时至数天之间,包括发热、皮肤瘙痒、胸痛、头痛等。

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记录。

2.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迟发性过敏反应,可给予抗组胺药物、激素等。

3.随访和观察:迟发反应的症状一般会自行缓解,但仍需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采集异常输血样本:将输血过程中的异常反应样本采集并标本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应检测和分析。

5.报告医务部门: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报告给医务部门,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1.建立和完善输血相关管理制度:包括输血前的相关检查和评估,输血过程的监测和护理等。

2.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掌握应急处理技能。

3.建立现场应急处理机制:在输血过程中,设立专人负责应急处理,能够迅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就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的症状与体征。

输血不良反应广义上包括输血过程中与输血后因输血操作、血液成分本身、血液质量、外来物质与微生物传播引起的副作用与疾病;输血不良反应下以上不包括血源性传染疾病传播。

此外,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应通过实验室检查或其她方法证实不良反应与输血有关。

一般情况下,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开始出现症状、体征与临床表现的时间,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型反应(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与迟发型反应(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

即发型反应指输血当时与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迟发型反应指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发生的反应。

按输血反应的机制分为免疫介导(immune mediated)与非免疫介导(nonimmune mediated)两大类。

这两者皆有急性与慢性的分类,且皆有非感染性的与感染性的并发症。

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immune transfusion reaction)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免疫介导的非感染性输血反应,大部分与血型抗原相关。

人类血型众多复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都具有相应的血型相关抗原。

仅红细胞而言,2002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型命名委员会已确认的红细胞血型有29个系统,200多个抗原。

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外,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不同个体输血时所导致的免疫输血反应就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难题。

非免疫介导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与血液质量反映安全、成分血液输注不当有关。

输血反应也可以按照临床表现及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如果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空气栓塞与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败血症等。

其中红细胞输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严重,死亡率最高;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
1
输血不良反响应急预案的处理标准、流程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 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响,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 通路。 2、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保存未输完的血袋, 以备检验。按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响回报单,送输 血科。 3、假设是一般过敏反响,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并做好记录,抚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定;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
3
5、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响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 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 医务部。
6、输血完毕,对有输血不良反响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 良反响回报,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中心血 站和医务部。
.
2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溶血等严重反响时,在积极
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工作: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2〕核 对 受 血 者 及 供 血 者ABO血型、Rh〔D〕血型,
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
配血试验。 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
配血;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响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
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
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5〕如疑心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
.
6
7、输血科在接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响的报告并初步核实后,要立即 通知中心血站,并协同医务部、临床科室等做好证据保全的工作。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欧晋平因此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输血不良反应?那输血不良反应通常是在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后受血者,也就是病人、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免疫反应,因为血型抗原的系统复杂,出现的这种免疫反应。

其次是一些非免疫因素引起的,像细菌污染、空气栓塞等等,叫做输血不良反应。

分类来说,按时间分类,也可以按免疫学分类,按时间分类可以为即发反应或者迟发反应。

即发反应就是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4小时之内出现了即发反应。

如果按免疫学分类,一个是免疫反应,一个非免疫反应,也就是说是否这种发病和免疫因素有关。

发生率,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来说目前确切的资料,各家报道的发生率差异很多,而且数字都偏低。

这是刚才我们介绍的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速发反应,迟发反应,还有疾病传播。

速发的输血反应就是在输血以后24小时之内,然后一天之内发生的输血反应。

这里面包括一些免疫性的反应,就是包括急性的这种溶血反应,或者其红细胞血型不合的情况下输血。

还有过敏反应,通常与IgA抗体、IgG的聚合体有关。

那么输血以后马上就出现身上的一些皮疹、荨麻疹的出现。

再有就是非心源性肺水肿,这通常和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有关系。

就是说速发的输血反应有相当部分是免疫性的、免疫因素引起的。

还有一部分是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比如高热,这和热源细菌的污染有关系。

还有就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循环负荷过重有关,还有就是溶血,血液物理性的破坏,比如说血液的冰冻,太冷或者太热,以及溶血。

空气栓塞,在加压输血或者输血的操作不严格的情况下出现空气栓塞。

还有出血的倾向,输注大量的陈旧血。

枸橼酸钠的中毒,钾中毒和血液酸化或者出现高血氨。

这些都是这种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速发的输血反应。

那么迟发输血反应,也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那么免疫性同样也有溶血反应,是对红细胞抗原的回忆性抗体引发的溶血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因为输注了有功能的淋巴细胞。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一、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1.监测和观察: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监测受血者的生命体征,例如心率、血压、呼吸等,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例如发热、呕吐、皮肤瘙痒等。

2.停止输血:一旦发现受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避免继续输入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血制品。

3.评估病情: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受血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其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例如有无呼吸困难、休克等,以便后续处理和治疗。

4.验证输血不良反应:通过检查,对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确定是否为输血不良反应。

5.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对于发热反应,可以给予降温药物;对于过敏反应,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

6.保留相关样本:为了进一步的血液学和免疫学检查,应保存相应的血样。

7.报告和记录: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研究和评估。

二、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1.人员培训与知识普及:医疗机构应对涉及输血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和熟悉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2.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流程,规定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步骤、必要的检查和药物治疗,以确保受血者安全。

3.备齐应急药物和设备:医疗机构要储备常用的应急药物,例如抗过敏药物、降温药物和肾上腺素等,以及必要的急救设备,例如气管插管工具、急救车等,以备不时之需。

4.建立应急预案操作指引: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的操作指引,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具体操作步骤。

5.组织演练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对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包括模拟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场景,并对演练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预案内容和流程以提高应对能力。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及处理流程临床输血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治疗措施,会引起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各种输血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输人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在接受输血后,患者发生了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

一、输血不良反应分类1、输血传播性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 TTI):输血前无相应病原体感染病史,无临床症状,血清标志物检测阴性。

但输血后出现相应病原体感染症状,且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体与献血者体内的病原体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1)输血传播病毒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 infections, TTVI):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人类细小病毒B19 感染、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西尼罗河病毒感染、其他病毒感染。

2)输血传播细菌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cteria infections, TTBI):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厌氧菌感染、其他细菌感染。

3)输血传播寄生虫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parasitic infections, TTPI):疟疾、巴贝西虫病、克氏锥虫病、其他寄生虫感染。

4)输血传播其他病原体感染:梅毒、克-雅氏病变异型、真菌感染、其他病原体感染。

2、输血非感染性反应:1)变态反应2)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慢性/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

3)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5)输血后紫癜6)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7)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8)输血相关呼吸困难9)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10)输血相关性低血压11)铁超负荷12)肺血管微栓塞13)空气栓塞14)大量输血相关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枸橼酸盐中毒、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氨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低体温。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处理
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布 可利嗪、异丙嗪或类固醇类药物。 也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
经过一般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
(2)重度过敏反应: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或持续者:静注或静滴氢化可的松、
地塞米松、氨茶碱等 有喉头水肿时,应立即气管插管以免窒息
一、输血全过程质量监控
1、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 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 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各种血液制品 的输注时限如下(表1):
表1、各种血液输注时间及要求
血液制 品种类
全血、 红细胞 血小板
新鲜冰 冻血浆
冷沉淀
从离开输血科 至开始输注时 间要求 30分钟
的血压下降 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有血凝块等,提示有细菌污染存在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处理
1、凡有输血史、妊娠史和器官移植的患者,在输血出现不能用原
汗、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
诊断 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71~)8小核时体对温供恢复者正配常血试管的血标本、患者血标本和血袋标签是否同型
2、注意保暖、解热、镇静。
2、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但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2、注意保暖、解热、镇静。一般口服阿司匹林或地塞米松 等。伴有紧张或烦燥者可口服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3、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 血压1次
4、高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
症状 与 体征
(二) 过敏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 或输血后立即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 及处理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
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 实施情况记录(★)

5.医院输血科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5.医院输血科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总则1、疑似有输血反应时,护师(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医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输血或查明输血反应原因或决定纠正处理。

2、对严重的输血反应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同时向检验科及医务科报告,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以供登记、调查、随访、追溯。

3、对输血反应患者,按输血反应相关流程处理与调查,认真记录反应处理过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反馈单,上报检验科及医务科。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临床表现:发热、低血压、休克、支气管痉挛、DIC和肾功能衰竭等。

2、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执行以下程序:(1)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2)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3)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从另一只手臂集的血样(1份不抗凝,1份抗凝))血样、输血器连同剩余的血液、收集的新鲜尿样和以及有关的申请单送检验科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经治医师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1)迅速补充血容量。

(2)应用速效利尿剂。

(3)应用多巴胺。

(4)碱化尿液。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6)病情严重者施行换血或血浆臵换疗法。

(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一、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反应是指受血者在输注血液后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建立并实施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对于保障受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第一步:知晓反应症状医疗人员应事先对各种输血反应和其症状有足够的了解,以便在发生不适时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

预防、识别和及时处理输血反应是输血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步:立即停止输血当受血者出现疑似输血反应或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通气道通畅,观察病人症状进展。

第三步:寻找病因对于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应确定病因。

首先进行临床评估,尽量隔离患者,允许抽取血液标本以及导尿。

同时应该对受血者的输血记录、ABO和Rh血型、血清蛋白和凝血因子等进行检查。

第四步: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输血反应,及其严重程度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如果出现外周循环衰竭、呼吸困难和休克,应立即给予适当的纠正措施,比如建立静脉通道、输注生理盐水或其他有效的扩容剂、输注血管收缩剂。

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可能需要输注其他必要药物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第五步:汇报在事故发生后,相关医务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向受血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事故原因、进一步处理的计划和安排。

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进行事故报告是确保输血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输血过程的详细记录(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时间、输血单位、配血记录等);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医疗人员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效果;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性和责任。

三、处理制度及流程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相应的处理制度和流程尤为重要。

第一步:确定患者血型及细胞因子在进行输血之前,应先根据受血者的血型、Rh因子、抗体或过敏史等信息对血液进行适当的配血和筛查。

第二步:配血记录应详细记录患者配血的血袋号、单位、血型、库存时间、其他重要信息等。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

一、输血反应应急预案(一)临床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激素等。

4、过敏反应:减慢、吸氧、肾上腺素。

5、大量输血有关反应:加温补钙、纠酸、治疗稀释性凝血病等。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并查证:(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尽早检测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验科进行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检测。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采血送检验科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4)、对侧肢体采病人血(血常规管和肝素抗凝管)及血袋中剩余血( 和血袋一起),送检验科检测分析。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病人血液作细菌培养。

(6)临床上常常忽略的问题: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影响了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检测;未留第一次尿,影响了血管内溶血的检测。

(二)、检验科处理1、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确保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那一袋(或那几袋)血。

2、复核患者(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样本)和供者(输血前留置样本,血袋中剩余血)ABO和RhD血型,查看是否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离心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样,观察是否溶血,并比较输血前的血样是否有变化。

4、用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后样本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
输血反应是指接受输血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包括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和感染。

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
1. 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当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尿色深等症状时,应立即终止输血。

同时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以确认问题的原因,并给予治疗,如输输血抑制剂、利尿剂等。

如果需要,还可以进行血浆置换或血液透析。

2. 过敏反应:当患者出现皮疹、搔痒、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和激素。

有时还需考虑给予支持性治疗,如氧疗,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3.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当患者出现发热、呼吸急促、低氧血症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辅助治疗也是必要的,如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利尿剂等。

4. 感染:当患者出现明显的感染表现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从输血包或输血管道中获取样本进行细菌培养。

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还需要给予支持性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在处理输血反应时,及时终止输血、确诊病因、选择合适的治
疗策略,并进行支持性治疗,是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同时,严格执行输血安全操作规范,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也可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上报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上报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上报制度
1制定目的
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识别、处理能力,保障病人的权益及输血安全
2适用范围
全院
3主要内容
3.1患者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时,由经治医师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交输血科(可以通过OA系统发送)查找原因,并及时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向质量管理科上报。

3.2疑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或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输血科与临床科室共同将血袋、输血器材封存,在积极抢救病人的同时进行如下检查:
3.2.1核对临床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临床用血发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记录;
3.2.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的ABO血型、RH(D)血型,对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及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的血样,重新检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2.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样加ETDA-K2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3.2.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样,检查血清胆红素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相关抗体,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
步鉴定;
3.2.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和受血者血样进行细菌学检验;
3.2.6应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尿液血红蛋白;
3.2.7必要时于溶血反应发生后5 ~7小时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应急预案1、概述: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和输血并发症等。

应急预案旨在确保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受血者的安全和健康。

2、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由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血库、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明确预案的制定人员、审批人员、执行人员及其职责,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3、预案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应急响应流程:明确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紧急停输、检查输血设备、记录相关信息、联系输血科和临床医生等步骤。

(2) 应急处理措施:具体包括不同类型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如过敏反应的抗过敏治疗、输血反应的停输、支持性治疗等。

(3) 报告和记录:明确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记录要求,包括报告的时间、报告的对象、报告的内容等,同时应规定相关信息的保存和保密要求。

(4) 应急培训:规定医护人员定期参加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培训的要求,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掌握相应的处理技能。

(5) 通讯与联系:明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的通讯与联系方式,包括联系输血科、血库、临床医生、药师等相关人员的电话、传真、邮件等信息。

二、处理流程1、不良反应的识别: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输血反应和输血并发症等症状,应立即怀疑并停止输血。

2、紧急停输: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将输血设备关闭,避免输血继续进行。

3、检查输血设备:停止输血后,医护人员应检查输血设备,包括输血管路、输液器、输血袋等,确保设备没有漏血、漏液或者其他异常情况,以排除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技术问题。

4、记录相关信息: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处理措施等信息,包括受血者的基本信息、输血单位信息等,以备后续处理和报告使用。

5、联系输血科和临床医生:医护人员应立即联系输血科和临床医生,报告不良反应的情况,并按照预案中规定的通讯方式和联系人员进行沟通,以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报告及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入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及护士长,并遵医嘱用药。

3、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4、病情危重的患者准备好抢救药物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抢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生,在积极做好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信息核对。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2)核对供血者、受血者的ABO血型,Rh血型。

6、剩余血液制品及输血用具教检验科进一步检查。

7、积极配合医生或检验科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各项监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用具进行封存,并做记录。

9、按照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医务科、护理部。

(二)处理流程(见附图)
附:输血反应处理流程图。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大量失血、贫血等病症。

然而,尽管输血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仍然存在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血液受体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建立科学而完善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对医务人员至关重要。

二、定义与分类1. 定义: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注血液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2. 分类: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三、应急预案为了应对输血不良反应,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确保所有医务人员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以下是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预案制定: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专家和医务人员,制定针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中应包括预警机制、责任划分、紧急联系人员等内容。

2. 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包括识别不良反应的症状、处理不同类型不良反应的方法等。

3. 设备准备:医疗机构需要配备必要的治疗设备和药品,以便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应对。

四、处理流程1. 识别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识别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2. 终止输血: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终止输血,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

3. 保持通畅呼吸道: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保持患者的通畅呼吸道,并辅助给氧。

4.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5. 给予适当治疗: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务人员应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过敏药物、补液等。

6. 报告与记录:及时向上级医务人员报告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将处理过程与相关数据记录在病历中。

五、总结输血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潜在危害的血液输注并发症。

为了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和完善的处理流程,并确保医务人员掌握相应的处理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发反应:输血间或输血后24小时内。
天。
免疫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
(2)按免疫学
非免疫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无关。
表1 免 疫 性 反 应 非 免 疫 性 反 应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即发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输血相关的 急性肺损伤 细菌污染反应 循环超负荷 枸椽酸中毒 空气栓塞 出血倾向 电解质紊乱
(6)溶血反应:典型临床表现为输血10~20ml后 即感头痛、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全身不适、腰 背酸痛、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迫、脉搏 细速,甚至休克;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及异常出 血。若未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则出现少尿、 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1.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观察剩作血外观; 2.采病人血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与血 袋一起)送检; 3.按医嘱给药 如抗过敏药、激素类药。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①密切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输血后的反 应; ②预防 每输入库血库血1000毫升以上时,按医嘱静 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10毫升,补 充钙离子,防止血钙过低 ;
4.预防
输血前: ①输血前观察血液或血制品外包装(采血日期, 查配血条)是否完好,及血液性状有无异常; ②双人核对:献血码,产品码,血型,Rh(D)血型, 血液类型,血量u(ml),交叉配血结果;病 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 输血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溶血反应 :
①保留余血并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 叉配血试验。 ②吸氧: 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③保护肾脏:予双侧腰封闭,双侧肾区用热水袋热敷,解除 肾血管痉挛。 ④碱化尿液 :口服或静脉滴碳酸氢钠,以增加血红蛋白在尿 液中的溶解度,防止肾小管阻塞。 ⑤病情观察: 及时观察皮肤、尿色及量的变化,定时测量生 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⑥配合抢救: 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竭护理;若出现 休克症状,配合医生进行休克抢救。
发热反应:
①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维 持静脉通路,保留余血,以备送检。 ②口服抗组胺药,必要时肌注氯丙嗪或哌替 啶25mg。 ③对症处理 :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寒战者给于 保暖 。
过敏反应:
①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 毫升。 ②对症处理: 对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对严重喉头水肿者护士应配合医生行气管 切开; 对循环衰竭者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主讲人:汪晓岚
1.定义:
患者在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 输血后,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 新的症状和体征,为输血前不能预期的意 外反应。
(1)输入致热源所致:如血液、输血用具被 致热源污染。 (2)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造成输血过程 污染。 (3)免疫作用: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 产生的白细胞抗体或血小板抗体与供血 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并 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
输血后: ①再次核对血袋,输血申请单,病人信息。 ②开始10分钟速度宜慢,20滴/分钟,床边观 察10-15分钟后,如无不适,再根据年龄与 病情调节滴速。 ③每半小时巡视一次; 输血完毕: ①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送检;
迟发反应 溶血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血后紫癜 血细胞或血浆蛋白 同种异体免疫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血栓性静脉炎 输血相关性疾病
(1)寒战 (2)发热,体温升高至38~41摄氏度,持续 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小时,重者持续数 小时。 (3)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
(4)过敏反应: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荨麻 疹;喉头水肿可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致 休克。 (5)枸椽酸钠中毒反应:表现为手足抽搐, 血压下降,脉压小,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 长,出血倾向,心率减慢,甚至发生心搏骤 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