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通过对机体整体、系统、器官、细胞、细微结构等调节,发挥治疗效 果。例如:针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由此可见,针灸调整作用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针灸这 种整体的、综合的调整作用是针灸具有广泛适应症的基本原因。
(三)功能性、早期性 针灸治疗对某些器质性疾病和晚期病例虽然都有一定的疗效, 但对大多数疾病来说,针灸的调整作用具有明显的功能性、早期性 特点。
调整性自限性提醒我们针灸的临床适应症的范围,对机体机能严重衰竭 或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损伤或某些物质严重缺乏的病症,针灸应该结合其他 疗法进行治疗。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器官、组织在生 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通过经络发生 作用,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通过 针灸可将失衡的脏腑功能调节至正常状态,从而具 有了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 期性、调整型,自限性的特点。研究针灸作用的基 本特点,对于掌握针灸治病规律、提高针灸疗效、 指导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部分失神经支配
神经兴奋性降低
Biblioteka Baidu
28
4
19
4
5
3
1
2、针灸作用早期性——针灸对疾病早期或新病疗效显著。
例:针刺治疗脑血栓,从表2-16中可见,脑血栓在3个月以内,针灸疗效明显 优于3个月以上者。 表2—16 针刺治疗脑血栓患者病程与疗效关系(举例)
病程
3个月以内 3个月以上
例数
124 85
基本痊愈
31 3
三、影响针灸作用因素
机体的功能状态 穴位的选择及配伍 针灸的方法 其它:1、针灸的反应--得气 2、心理因素 3、时间因素
1、针灸作用功能性—— 指针灸对于功能失调的疾病具有治疗 优势。
例: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从表2-15可看到,部分失神经支配者疗效比完 全失神经支配者疗效好,而神经兴奋性降低者的针刺效果又优于部分失神经支配 者的效果。 表2—15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与神经变性关系(举例) 神经变性分类 完全失神经支配 总例数 14 痊愈 7 显效 4 进步 1 无效 2
第三单元
针灸的作用 针灸作用的特点 影响针灸作用因素
一、针灸的基本作用
A、镇痛作用 B、调节机体防卫免疫作用 C、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D、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代偿等作用
传统针灸学认为针灸的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 2、扶正祛邪 3、调和阴阳
二、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机体内在生理调节 机制,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以平为期的治病目的。经长期 实验研究、观察并综合分析,可以把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显效
33 16
进步
53 46
无效
7 20
总之:针灸治疗的疾病,功能性失调比重越大,病程越短,针 灸调整作用就越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针灸临床疗 效的重要措施。
(四)调整性、自限性
调整性——指针灸只对机体自有功能进行调节,不会产生机体不存在的功能。 自限性——针灸的调节有一定强度范围,只能在生理功能的代偿范围内进行。
1、良 性、双向性 2、整体性、综合性 3、功能性、早期性 4、调整性、自限性
(一) 双向性、良性 双向性调整作用—— 指针灸作用在方向上具有兴奋或抑制效应, 即在机体功能状态低下时,针灸可使之增强,功能状态亢进时针灸 又可使之降低。
历代针灸医籍记载,针灸既可发汗,又可止汗;既能通便,又能止泻;既 能治癃闭,又能治遗尿。这种“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双向性调整作用,正是针 灸在治疗中能够“补虚泻实,协调阴阳”,使之“归于平复’’的作用基础。 近年来的研究亦证实了这一作用,如针刺内关穴可以减慢心率,也可以加快 心率;电针大椎穴可以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加,也可以使之减少。
针灸作用的整体性—— 指针灸能对整个机体产生影响,即同 时调整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防卫免疫等整个 机体的功能,加强各个系统的平衡。
针灸治疗某一病症是通过对该病症所累及系统及其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综合调节而实 现的。例如:实验失血性休克 针灸治疗未病,提高机体的品质。
针灸作用的综合性—— 针灸对某系统或某器官的功能进行调 整时呈现多方面、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共同作用。
良性调整作用—— 指当适宜的针灸刺激作用于机体后,在通常情 况下,特定的病理变化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展转化,使体内失 调、紊乱的代谢过程或功能状态得到调整并恢复正常,从而使机体 内各器官、系统协调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和统一。 针灸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的特性,也是针灸治疗无毒副反应的 根本原因。
(二)整体性、综合性
由此可见,针灸调整作用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针灸这 种整体的、综合的调整作用是针灸具有广泛适应症的基本原因。
(三)功能性、早期性 针灸治疗对某些器质性疾病和晚期病例虽然都有一定的疗效, 但对大多数疾病来说,针灸的调整作用具有明显的功能性、早期性 特点。
调整性自限性提醒我们针灸的临床适应症的范围,对机体机能严重衰竭 或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损伤或某些物质严重缺乏的病症,针灸应该结合其他 疗法进行治疗。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器官、组织在生 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通过经络发生 作用,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通过 针灸可将失衡的脏腑功能调节至正常状态,从而具 有了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 期性、调整型,自限性的特点。研究针灸作用的基 本特点,对于掌握针灸治病规律、提高针灸疗效、 指导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部分失神经支配
神经兴奋性降低
Biblioteka Baidu
28
4
19
4
5
3
1
2、针灸作用早期性——针灸对疾病早期或新病疗效显著。
例:针刺治疗脑血栓,从表2-16中可见,脑血栓在3个月以内,针灸疗效明显 优于3个月以上者。 表2—16 针刺治疗脑血栓患者病程与疗效关系(举例)
病程
3个月以内 3个月以上
例数
124 85
基本痊愈
31 3
三、影响针灸作用因素
机体的功能状态 穴位的选择及配伍 针灸的方法 其它:1、针灸的反应--得气 2、心理因素 3、时间因素
1、针灸作用功能性—— 指针灸对于功能失调的疾病具有治疗 优势。
例: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从表2-15可看到,部分失神经支配者疗效比完 全失神经支配者疗效好,而神经兴奋性降低者的针刺效果又优于部分失神经支配 者的效果。 表2—15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与神经变性关系(举例) 神经变性分类 完全失神经支配 总例数 14 痊愈 7 显效 4 进步 1 无效 2
第三单元
针灸的作用 针灸作用的特点 影响针灸作用因素
一、针灸的基本作用
A、镇痛作用 B、调节机体防卫免疫作用 C、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D、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代偿等作用
传统针灸学认为针灸的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 2、扶正祛邪 3、调和阴阳
二、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机体内在生理调节 机制,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以平为期的治病目的。经长期 实验研究、观察并综合分析,可以把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显效
33 16
进步
53 46
无效
7 20
总之:针灸治疗的疾病,功能性失调比重越大,病程越短,针 灸调整作用就越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针灸临床疗 效的重要措施。
(四)调整性、自限性
调整性——指针灸只对机体自有功能进行调节,不会产生机体不存在的功能。 自限性——针灸的调节有一定强度范围,只能在生理功能的代偿范围内进行。
1、良 性、双向性 2、整体性、综合性 3、功能性、早期性 4、调整性、自限性
(一) 双向性、良性 双向性调整作用—— 指针灸作用在方向上具有兴奋或抑制效应, 即在机体功能状态低下时,针灸可使之增强,功能状态亢进时针灸 又可使之降低。
历代针灸医籍记载,针灸既可发汗,又可止汗;既能通便,又能止泻;既 能治癃闭,又能治遗尿。这种“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双向性调整作用,正是针 灸在治疗中能够“补虚泻实,协调阴阳”,使之“归于平复’’的作用基础。 近年来的研究亦证实了这一作用,如针刺内关穴可以减慢心率,也可以加快 心率;电针大椎穴可以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加,也可以使之减少。
针灸作用的整体性—— 指针灸能对整个机体产生影响,即同 时调整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防卫免疫等整个 机体的功能,加强各个系统的平衡。
针灸治疗某一病症是通过对该病症所累及系统及其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综合调节而实 现的。例如:实验失血性休克 针灸治疗未病,提高机体的品质。
针灸作用的综合性—— 针灸对某系统或某器官的功能进行调 整时呈现多方面、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共同作用。
良性调整作用—— 指当适宜的针灸刺激作用于机体后,在通常情 况下,特定的病理变化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展转化,使体内失 调、紊乱的代谢过程或功能状态得到调整并恢复正常,从而使机体 内各器官、系统协调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和统一。 针灸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的特性,也是针灸治疗无毒副反应的 根本原因。
(二)整体性、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