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们时常需要利用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在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教授学生关于光的传播,这个主题比较抽象,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采取配合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
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包括灯泡、实验板、半透明玻璃、小方块、投影仪、反射镜等。
还需要保持教室中的光线足够明亮,让学生能够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将通过实验板和反射镜来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 实验内容及步骤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光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等方式呈现光的传播需要依赖于气体、液体和固体。
接着,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实验,将实验板竖立在课桌上,并利用小方块支撑起一端,保持板面与地面夹角约为45度,用一个灯泡从上方照射在实验板上,观察实验板上的光斑。
此时,让一名学生来到板的正面观察光斑,并使用半透明玻璃将光斑反射到反射镜上,再通过反射镜将光反射到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在墙上的图像。
这时询问学生,光斑反射到反射镜上时发生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在介质之间的反射。
之后,我们可以保持实验板的位置不变,让学生改变灯泡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变化以及反射后的形态。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以及反射后的路径。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利用反射镜来改变光线的方向,探究更多有趣的光的传播规律。
3. 实验后的讨论及思考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让学生就实验结果、故障排解和实验中的体验等进行讨论和思考。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光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光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规律等。
同时还在实验中让学生培养了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加深了科学的体验感。
在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配合实验来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通过上述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了解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这些将有助于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手册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编号:5X1D1K-1实验名称: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研究的问题: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否与大小轻重有关?实验器材名称:水槽、小刀、橡皮、萝卜(可用蜡烛、苹果等代替)回形针(多个)、大小相同的木块(多块)、透明胶带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把橡皮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大、四分之一大、八分之一大,直到切得更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2. 把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大、四分之一大、八分之一大,直到切得更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3.把回形针两枚或者是更多枚穿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4.把同样大的小木块三个、四个甚至是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实验操作要求:1.实验前要先进行预测。
2.物体要轻轻的放入水中。
3.切橡皮和萝卜时下面要垫上薄木板,防止损伤桌面。
实验后材料的妥善处理。
橡皮重量、体积减小沉浮不变。
萝卜重量、体积减小沉浮不变。
木块重量、体积增大沉浮不变。
回形针重量、体积增大沉浮不变。
我的猜测:物体的沉浮可能与它的体积和重量有关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实验信息数据整理:样本实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无关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编号:5X1D2K-1实验名称:控制因素进行物体沉浮研究实验研究的问题:研究物体的沉浮是否与大小、轻重有关?实验器材名称:水槽、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体、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带盖小瓶子、滴管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 把一组大小相同的球体按轻重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它们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2. 把一组轻重相同的立方体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它们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3. 将可以改变质量的物体,放入水中,让它浮在水面上,然后不断地改变其质量,直至让他沉入水中。
实验操作要求:1. 实验前要先进行预测。
2. 物体要轻轻的放入水中。
3. 两个物体都浮时比较它们浮出水面的体积。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七单元实验报告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七单元实验报
告教案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并掌握物体燃
烧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材料
- 蜡烛
- 火柴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安全。
2. 每个小组领取一支蜡烛和适量的火柴。
3. 小组成员围坐在桌子前,保持安静。
4. 老师在黑板上提问:要点燃蜡烛,我们需要哪些条件?
5.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条件:蜡烛、火柴。
6. 老师向学生解释:蜡烛是物体燃烧的原料,火柴是引燃蜡烛
的工具。
7. 老师点燃一支蜡烛,学生观察火焰的特点和变化。
8. 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如火焰的形状、颜色和燃烧情况等。
9.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
10. 整理实验材料,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结果
通过本实验,学生深入了解了物体燃烧需要的条件,观察并记录了火焰的特点和变化,加深了对物质燃烧的认识。
实验拓展
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燃烧实验,比较它们的燃烧特点和条件。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火焰的结构和分类,扩展对燃烧现象的认知。
实验评价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体燃烧需要的条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024修订)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精选
(2024修订)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精选实验一:探究水的溶解能力实验目的1. 理解溶解的概念。
2. 学习使用量筒、烧杯等基本实验器材。
3. 探究不同温度下,同质量的水溶解食盐的能力。
实验材料1. 量筒2. 烧杯3. 温度计4. 食盐5. 水6.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在量筒中加入200mL水,读数并记录。
2. 称取20g食盐,加入量筒中的水中。
3. 用计时器记录食盐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4. 分别在20℃、40℃、60℃的水中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5. 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量筒稳定,避免水溅出。
2. 称取食盐时要准确,避免误差。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热水烫伤。
实验二:制作风力发电机实验目的1. 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
2. 学习使用剪刀、胶带等基本工具。
3. 动手制作风力发电机,并观察其发电效果。
实验材料1. 塑料瓶2. 硬纸板3. 电线4. 灯泡5. 磁铁6. 剪刀7. 胶带实验步骤1. 将塑料瓶剪去底部,倒立放在桌面上。
2. 在塑料瓶顶部剪一个孔,穿入电线,并将电线固定在塑料瓶内部。
3. 在硬纸板上画出风力发电机的形状,剪裁后固定在塑料瓶顶部。
4. 将磁铁固定在硬纸板上,与电线相连接。
5. 将灯泡与电线相连接,放置在塑料瓶旁边。
6. 用手扇动塑料瓶顶部,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注意事项1. 制作风力发电机时,要确保各部分连接牢固,避免脱落。
2. 剪裁硬纸板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时要小心。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实验三: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2. 学习使用蜡烛、火柴等基本实验器材。
3.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透明塑料袋4. 水5. 桌布(或黑色纸张)实验步骤1. 在桌布上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2. 将透明塑料袋套在蜡烛上,使其覆盖火焰。
3. 慢慢向塑料袋内注入水,观察火焰的变化。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容器3. 滴管4. 测量器具(如尺子、天平等)5. 温度计6. 火柴或打火机7. 实验剂(依据不同实验而定)三、实验前准备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将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剂准备齐备。
3. 安全知识讲解: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例如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小心使用火柴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以下以“观察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为例)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实验室服装、戴上手套,并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2. 取适量的昆虫翅膀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3. 调整显微镜:先用较低倍率的物镜观察昆虫翅膀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率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确保观察清晰。
4. 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翅膀的纹理、颜色和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猜想或解释,并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和比较。
6. 清理实验区域:将用过的显微镜玻片归位,清理好实验区域,确保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前需经过老师或指导员的指导,不得擅自进行操作。
3. 如遇到实验器材损坏或实验剂不足等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指导员报告。
4. 学生在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应由老师或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六、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和思考。
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份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我们将帮助小学生正确、安全地开展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这个指导计划能帮助到你们!。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素材)手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实验名称: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实验目标:用比较容易观察到细胞的材料一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通过逐次放大观察,让学生发现细胞的微小形态和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洋葱内表皮、手背皮肤。
实验步骤: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复习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手背皮肤,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出示洋葱表皮鳞片,同样先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内表皮,观察动物表皮细胞和植物表皮细胞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验结论: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霉茵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注意事项:1.在现容手背皮肤前,应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在让学生观察洋意鳞片内表皮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在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后应提醒学生去洗手,以免活在手上的洋葱汁制激眼睛。
2.微小的生命体安验名称:自制“小水塘”。
实验目标:为了克服自然水城中微生物密度小,学生难以在水中找到微生物的困难,自制“小水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出微生物,以使学生用星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广口靓,地塘水,放大性,叶子,草,土。
实验步骤:1.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是组织全班集体做一个“小水塘”,还是分组做。
最好能把做好的“小水塘”放在教室里,以便学生随时观察其变化。
2。
在一个干净的广口机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3.将一些腐性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放人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4。
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分别用内眼和放大镜观察瓶子中水样的变化。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三)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三)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三)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三)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实验名称:用光影来计时实验器材:阳光、细木棒、尺、指南针实验步骤:1、将一根细木棒竖直插在有阳光的地上。
2、测量记录细木棒的长度和方向。
3、每隔一定的时间重复测量一次。
现象和结论:上午,阳光下的物体影子会越来越短,正午达到最短,下午物体影子又会逐渐变长。
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方向从西逐渐向北再向东。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实验名称:滴漏实验实验器材:盖上有小孔的饮料瓶、量筒、铁架台、计时器实验步骤:1、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
2、在瓶子里装300毫升的水,下面用量筒接住从瓶子中漏出的水。
3、观察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重复两次。
4、观察记录量筒的水积聚到10毫升和50毫升时,分别需要的时间。
5、观察记录漏完全部3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
现象和结论: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基本相同。
量筒的水积聚到50毫升的时间比积聚到10毫升所需的时间的5倍还要多。
漏完300毫升的水的时间比漏完100毫升水的时间的3倍还要多。
水滴漏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越来越慢。
实验名称:观察我们的摆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等实验步骤:1、利用螺帽和线做一个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2、让摆自由摆动,记录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
3、整理记录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现象和结论:同一个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相同。
不同的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不同。
实验名称: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的研究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三个、秒表实验步骤: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1个螺帽,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
2、测出用1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3、测出用2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4、测出用3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实验题总结)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实验题总结)科版五下科学实验报告2022年最新整理XXX册XXXXXX题总结1实验一: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实验材料:玻璃皿、土壤、绿豆种子实验方法: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浇同样多的水。
5、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两个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
实验二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实验材料:杯子、盒子、种子实验方法:将一个盒子放入杯子中隔绝空气,另一个不做处理。
实验现象:有空气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空气的绿豆种子未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三: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实验方法:将一个盒子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在冰箱里。
2尝试现象:常温下的绿豆种子发芽,冰箱里的绿豆种子未发芽。
尝试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尝试四: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实验方法:一个盒子盖上透明的杯子,另一个盒子盖上不透明的杯子,然后将两个盒子都放在阳光下。
尝试现象:两个盒子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
尝试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实验五: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材料:绿豆苗实验方法:准备两盆长势基本相同的绿豆苗,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水和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项目阳光下的绿豆苗黑暗处的绿豆苗高度短而直长而弯茎、叶的颜色茎是暗红色,叶是翠绿色茎是白色,叶是黄绿色茎的粗细粗壮很细实验结论: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豆苗才能生长得更好;如果没有阳光,绿豆苗会生长不良,甚至枯萎。
尝试六:研究绿豆苗的发展是否需要水份实验材料:吸水纸、盘子尝试方法: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张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
②在吸水纸的一端用滴管滴适量的水,使吸水纸滴水的一端湿润,中央有点潮湿,另外一端水份较少,最后在上面再盖一层吸水纸。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4单元)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实验指导(1-4单元)实验一:近视眼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等。
【实验过程】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二: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听觉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对着纸筒说话时,棉球会被弹起;说话声音越大,棉球被弹起越高。
【实验结论】说明对着纸筒说话时,橡皮膜在振动;说话声音越大,橡皮膜振动幅度越大。
(实际上,在此实验中,纸筒用来模拟外耳道,橡皮膜用来模拟鼓膜,通过棉球的振动使得橡皮膜的振动更明显。
)推想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实验三:测一测反应速度【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
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注意事项: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最新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优秀实验
最新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优秀实验
本文档将介绍最新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优秀
实验。
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关于声音、光和电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下是两个优秀的实验:
实验一:制作简易光学迷宫
实验目的
- 通过制作简易光学迷宫,学生将深入理解直线传播光和反射
光的特点。
实验材料
- 小型激光笔
- 硬纸板
- 刀具
实验步骤
1. 在硬纸板上利用刀具制作几个小孔。
2. 将小型激光笔通过小孔射向反射镜上,并通过反射镜引导光线。
3. 最终,激光射向指定的目标。
实验结果
- 学生通过制作简易光学迷宫,将深入理解直线传播光和反射
光的特点。
- 学生将加深对于光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二:制作简易电气化雏菊
实验目的
- 学生将通过制作简易电气化雏菊,深入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
- 电线
- 电池
- 电球
实验步骤
1. 将电线剥开两头,分别接到电池的正负极和电球两端。
2. 成功接通电路后,电球便会发亮,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雏菊。
实验结果
- 制作简易电气化雏菊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 学生将深入了解电气化原理,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以上是两个在最新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优
秀实验。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尝试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
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 (2)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
以下是一个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的示例:
第一课:物质的分类
实验1: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第二课:物质的变化
实验2: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在受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三课:水的特性
实验3:水的蒸发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了解水的特性以及蒸发的原理。
第四课:空气的特性
实验4:空气的压力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作用,了解空气的特性以及压力的产生原理。
第五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5:地球的自转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原理。
第六课:地球的造成和改变
实验6:风的产生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风的产生过程,了解风是地球运动和地形变化的结果。
第七课:生物的共生和捕食关系
实验7: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植物的共生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八课:生物的繁殖和进化
实验8:动物的生长变化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了解生物的繁殖和进化规律。
第九课: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实验9:人体的呼吸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人体的呼吸过程,了解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运作。
第十课:环境的保护和污染
实验10:水的净化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净水过程,了解环境的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以上是一个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的示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碎瓷片、木锤、小刀、纸、酒精灯、镊子、导线、电池、瓷汤匙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陶瓷具有光滑,比较坚硬;易损坏,碎片锋利;不怕水,不导电,不能燃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金属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特点.二、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开关、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具有延展性.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蒸发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蒸发现象,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支架、表三、实验步骤:1、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怎样加快蒸发.四、实验结论:1、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利用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五、注意事项: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要同样多.7、沸腾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五、注意事项:1、装入烧杯内的水以半杯为宜.2、提醒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温度计液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8、凝结实验一、实验目的: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原因.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小瓷盘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才可以凝结成水.五、注意事项:作对比实验时的几个相同: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时间相同.五年级下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注意事项:1、向试管中加入的应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在试管的三分之一左右.2、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则也会显示蓝色,但蓝色要比未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淡.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方法二:四、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 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 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五、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4、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5、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6、滑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五、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7、齿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三、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四、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
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该年级学生经历了五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等。
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最新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一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⑴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整理)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斜面》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斜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并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做好实验纪录;能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小车、测力计、长度不同的木板、奶盒两个、铅笔、螺丝钉等。
教师准备: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情境再现,认识斜面看![播放录像]工人们要将这些油桶运开汽车上,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想法都不错,我们看看工人想到是什么方法?哎?!把木板斜搭在汽车上,然后将油桶沿着这个斜坡往上运就容易得多了!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斜面。
[课件演示]板书课题[简单的机械——斜面]你能像这些工人那样,利用奶盒、木板等材料搭个斜面吗?我们再来一起好好地认识认识斜面比如说,我们要把一样物体从地面运到这里,这段垂直的距离叫做斜面的高度。
[板书] 除了可以把木板这样搭外[教师先画一条斜边],还可以怎样搭?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请你仔细看,斜面的构造可以看作是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直角三角形]木板一头高一头低,与地面形成的这个夹角,就是斜面的坡度[板书]观察这两个斜面,什么不变?什么变了?引导学生说:斜面的高度相同,斜面的长度不同,斜面的坡度也不相同。
教师小结:把物体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因为斜面的长度不同,坡度也就不同。
下面就请你再搭一个斜面,要求与你刚才所搭斜面的高度相同,但斜面长度不同。
[学生搭斜面,教师巡视]二、探究斜面的作用从一上课,我就从你的表情中看出,你对桌上的那辆小车虎视眈眈,总想玩玩,机会来了。
(完整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材料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1、取两个杯子,一个杯子装清水,一个杯子装盐水。将一块马铃薯块放入两 杯液体中,观察沉浮现象。 2、做液滴加热实验。 ⑴用木夹夹住小铁片,分别用滴管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滴液滴。 ⑵用酒精灯加热铁片上的液滴 3、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注意事项: 1、 加入的盐一定要完全溶解。 2、 注意实验桌面的整洁。 第五个实验名称:给冷水加热 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验证给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不变。 实验用品: 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实验方法: 1、 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里加满水。 2、 放到热水里,观察,小塑料袋会体积膨胀浮到水面上。 注意事项: 1、 小塑料袋要密封 2、 热水的温度要高,但要小心不要被水烫到。
第六个实验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标: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用品: 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实验步骤: 在平底烧瓶里放入红水,用装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然后把烧瓶放 入热水中,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细管中水面的高度变化。会发现:开始水面 慢慢上升,然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后来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利用以上方法,对其他液体进行热胀冷缩的实验。 注意事项: 1、 不要被水烫伤。 2、 注意实验桌的整洁、 第七个实验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用品: 烧瓶、I.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 实验方法: A.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细胞》【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材料】: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稀碘液。
【实验步骤】:1、准备好显微镜。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叶。
用刀片在鳞叶表面轻轻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在“井”字中间轻轻撕下一块洋葱鳞叶的表皮。
3、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展平。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有气泡。
4、在盖玻片的左边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右边将碘液吸引过来,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5、将经过上述步骤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6、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生物体是由“小格子”——细胞组成的。
【实验原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注意事项】:1、在利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要缓慢下降,防止镜头下降速度过快,将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损坏。
2、载玻片和盖玻片是易碎的玻璃制品,擦拭时要防止玻璃破碎扎伤手指。
6《火山》【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实验原理】:由于地球内部温度过高、压力大,有类似于液体的岩浆从地壳较薄的地方或者有缝隙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
【注意事项】:1、要把番茄酱放在土豆泥里面,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7《地震》【实验名称】:模拟地震成因【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一根长方形木棍、一条毛巾。
【实验步骤】:实验一:1、两手紧握住长方形木棍的两端。
2.两只手一起用力将木棍逐渐压弯,直到压断。
3、观察将木棍掰断瞬间,发生的现象,如手感受到木棍的颤动。
实验二:1、将毛巾沿纵向对折(两折或者三折)后平铺在桌面上。
2、将折叠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3、双手按住毛巾层两端,把他们慢慢向中间挤压。
【实验结论】:由实验可以推想,构成地壳的岩石层,在收到地壳内部的巨大挤压力时,也会和毛巾一样,发生褶皱。
岩石褶皱厉害了,就可能像木棍一样发生断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的震动起来,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
【实验原理】:1、木棍实验是模拟地下岩层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木棍受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听到断裂声音,手能在断裂过程中感到产生的震动,就象岩层受到巨大压力断裂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也就是地震。
2、毛巾实验施模拟地震过程中,由于岩层受到积压会发生有的地表凸起,有的陷落,也就是皱褶现象。
【注意事项】:用的木棍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8《各种各样的矿物》【实验名称】:认识造岩矿物【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认识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初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操作方法,为鉴别常见的岩石打下基础。
【实验材料】:标本、小刀,条痕板(无釉瓷板),放大镜,磁铁,摩氏硬度计,稀盐酸,硝酸与钼酸铵等。
【实验步骤】:1 、观察矿物的形态先应区分是矿物的单体或集合体,然后进一步确定属于什么形态。
2 . 观察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⑴光学性质A. 颜色矿物的自色一般较均匀,稳定,它代表矿物本身的颜色B. 条痕条痕就是矿物在无釉白瓷板上摩擦留下粉末的颜色。
C. 光泽观察光泽时要注意①不要与矿物的颜色相混。
②转动标本,注意观察反光最强的矿物小平面(晶面或解理面),不要求整个标本同时反光都强。
D 透明度按透光程度进行肉眼观察中将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
⑵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实验时首先应熟悉摩氏硬度计中的矿物,然后用它们刻划其他未知矿物,以便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等级。
【实验结论】:认识矿物可以从颜色、光泽、硬度、矿物条痕等方面进行描述。
10《做一块卵石》实验一:【实验名称】: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大口玻璃瓶、手锤、砖块、水【实验步骤】:(1)用手锤将砖块打碎。
(2)往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把棱角分明的碎砖块放入瓶中,拧紧盖子。
(3)同组同学互换用力摇晃瓶子。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结论】:破碎砖块的棱角不明显了,有的被磨圆了。
——根据这个实验可以推想,石块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棱角就逐渐被磨圆,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卵石。
实验二:【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模拟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镊子、酒精灯、烧杯、冷水【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住一块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把这块石头放入冷水中。
2、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注意事项】:1、岩石最好选择易碎的页岩。
2、要用冷水做实验。
【实验结论】岩石反复的受热和受冷后,会破裂成石头块。
【实验原理】:风化作用——温度、水、植被对岩石的破坏作用11《摆的秘密》【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实验材料】: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实验步骤】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
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用1号摆和3号摆实验,摆锤轻重一样,摆线长短不同。
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原理】: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
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
【注意事项】:每个实验步骤要反复多做几次,这样取得的数据才准确。
12《钻木取火》【实验名称】: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实验器材】: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实验步骤】:(1)两个学生合作,用手钻钻木板。
(2)用砂纸打磨铁丝。
(3)在黑板上摩擦火柴。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
【实验原理】: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注意事项】:1、钻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会很热,注意不要烫伤。
2、使用火柴时,注意不要烧伤。
13《通电的线圈(一)》【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结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电池、包皮细电线、电池盒、开关、铁钉、漆包线、大头针、曲别针【实验步骤】:1、用包皮细电线在铁钉钝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把包皮细电线两头的包皮用刀刮去,分别接电池的两极,则电磁铁制作完成。
3、闭合开关,将电磁铁的一端与有铁帽的图钉接触,就能观察到图钉被吸起,说明电磁铁有磁性。
4、断开开关,看到吸起的图钉掉下,说明电磁铁的磁性消失。
【注意事项】:电磁铁不能长时间连在电池上。
【实验结论】:1、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
2、电磁铁有南北极。
【实验原理】:异极相吸,同极相斥。
14《通电的线圈二》【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线圈缠绕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材料】: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实验步骤】:(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注意事项】:电磁铁不能长时间连在电池上。
【实验结论】: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原理】: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
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或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实验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步骤】: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注意事项】:电磁铁不能长时间连在电池上。
15《无处不在的能量》【实验名称】:能量转换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就在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器材】:小铁条瘪了的乒乓球手摇发电机【实验步骤】:1、手握小铁条,向不同方向来回折。
2、手摇动手摇发电机。
3、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实验结论】: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实验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在把乒乓球放入热水的过程中,当心别被热水烫伤。
16《太阳家族》【实验名称】:制作太阳系模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的距离。
【实验材料】:纸板、铁丝、彩笔、圆规、橡皮泥【实验步骤】:1、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质量的比较,用橡皮泥搓出8个大小不同的圆球代表八大行星。
行星的质量要符合比例。
2、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比较,先在纸板画出八大行星的运行轨迹,并在各轨道上注明行星名称,然后将铁丝做成支架固定在个轨道上。
3、将搓好的橡皮泥按轨道固定在铁丝支架上。
4、按照运行轨迹进行演示【注意事项】:1、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自转周期公转周期这些数据。
2、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
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19《生物的启示》【实验名称】:做葱叶模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利用葱叶的外形及特点,初步体会仿生创造发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