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师道之我见(2)

合集下载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师道之我见古人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指的是“老师,就是用来传授(知识)道理,教授学业,解开疑惑的”。

师就是从师,师道就是从师的风尚。

我认为师道内涵丰富,至少包括“师之重、师之责、师之慎、师之道、师之法、师之本、师之爱”等思想素养,是师道师德的浓缩,是为人师表的集中体现,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解读,是习总书记对“好老师”认可的重要标准。

“见贤思齐焉”亦是师道的一种表现。

比如,爱心,就是为师的一种表现。

爱可以传递,心情可以互相感染。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这是人的本能,而爱其他人的孩子你就是神”,“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因此,我想,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老师,就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其实一个教师要做到爱学生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做到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包括那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

工作中,其实每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点,关键是你能否发现他的优点。

例如,我在前两年所教的那一届学生中,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给我写道:说阿老师,虽然我的成绩不好,但你一点都没有责怪我,我很爱这个班集体,很喜欢你们两位老师,我虽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我每天都会认认真真的对待我的工作,每天我都会把班级的地面打扫干净。

当时看了,我心里很受感动。

的确是这样,教师的关爱是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

你送给他们一束温暖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哪怕是一个小小纪念品,他们都会倍受感动,并铭记在心。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

”爱,是教育的前提,洒满爱的教育,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开花结果。

我羡慕好老师,巴望自己也能成为“传道受业解惑”的好老师。

寻寻觅觅,发现身边的好老师她们都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爱心铸就师魂,用劳动创造美,用不舍付出成就亘古的幸福!师道,是为师的基石。

师道,是为师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风向标。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永平县龙街镇上村村完小赵品辉师道的第一个含义讲的是师承、师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道”即“为师之道”,与“教育之术”“师承、师传”等相区别,指称为师者在履行自己职责时所应当秉持的根本价值原则和所应当追求的根本价值使命,是儒家之道在教育领域内的具体化和规范化要求。

道为师魂。

师不可离道,离道则不可为师。

也只有这样“师”与“道“一体化的老师,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和使命。

师道,我觉得就是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个教师的永恒魅力在于对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坚持,更在于其对教育对象的深深热爱。

教师要懂得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热爱教育对象、学会教育方法。

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的责任在于培养未来社会的优秀建设者,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我记得有教育大家说过,“要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在于学生的成功,在于学生的喜爱,在于家长的信任,在于自己教学思想的一次次飞跃。

教师的最大幸福永远在课堂,当我们的课堂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舞台,当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获得了后续发展需要的能力与方法,意识与思想,当我们的课堂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课堂中永远充满求知的兴奋的眼神,我想,此时的我们应该是最幸福的。

因此,新时代教师应当始终将孩子的成长,未来的发展放在心上。

不断追求课堂的改变,追求专业的成长。

新时代教师还应当具有更加博大的爱心。

首先,真正地爱学校。

我们既然选择了老师,就不要有任何怨言,应当有一种归属感,真正把自己当成是学校的主人,你才会与学校未来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你才会去考虑学校未来将何去何从,你才会思考,我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什么。

爱一所学校,你才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呵护它,关心它。

其次,真正地爱学生。

中华教师之我见范文

中华教师之我见范文

中华教师之我见范文中华教师之我见引言教师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任务。

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我对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中华教师的特点以及其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性。

中华教师的特点中华教师在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华教师注重德育教育。

他们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而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

其次,中华教师注重实践教育。

他们通过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和实验等方式,将学生的研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中华教师也注重个性化教学。

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种个性化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中华教师的重要性中华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他们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优秀的中华教师以其高尚的品质和专业素养影响着学生,成为他们研究和成长的榜样。

其次,中华教师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关键人物。

他们通过教育的力量,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中华教师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守护者。

他们通过教育的手段,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结论中华教师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充分发挥中华教师的优势和作用,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华教师,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他们在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统宗教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宗教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宗教中华师道之我见
作为一个法学硕士,我对传统宗教中华师道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华师道是华夏民族传统宗教中的一种重要体系,它承载着我们
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

在我看来,华师道的核心理念是敬业、奉献和传承。

华师道强
调了对师长的尊敬和孝道,这体现了我们华夏民族对长辈和榜样的
崇敬之情。

在华师道中,师道被视为一种精神纽带,连接着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各代华夏子孙。

华师道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凝聚集体智慧的文化传统。

通过师道,人们可以传承祖先智慧,研究和推崇各个学派的经典典籍,借鉴历史经验并汲取智慧的精髓。

华师道中的传承理念有助于
维持和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更是一种思想的
指引和道德的规范。

华师道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现代社会中,师道被重新诠释为教育和学术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师道的传统对于
现代教育理念的塑造和教育者的激励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华师
道的思想也有助于人们思考如何面对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困境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多元化和宗教自由是必须尊重和维护的原则。

华师道作为一种传统,应该兼容包容,不能成为对其他的排斥或歧视的借口。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宗教自由,形成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华师道作为传统宗教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通过师道理念的传承,弘扬了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其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华师道依然是我们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要传道,首先自己要有师道。

所谓师道,就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

师德要好,离不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淬炼、不断地提升。

生活中也要经常检视自己,见贤思齐焉。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无论多忙,睡觉前对自己一天的行为都要有一番认真的思考,真诚的反省,得失一目了然。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师的修养定能不断加强。

新时代更需要高尚的师德。

道貌岸然,是绝对不行的,时代需要真君子,而不是伪道者。

我们生活在这个从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以下师道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可或缺的: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糊涂。

二、坚持伟大的理想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人之所以能够百折不弯,靠的就是坚强的理想信念和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只要心里充满阳光,他的世界一定是阳光灿烂的。

这样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一定是满满的正能量。

三、坚持锲而不舍业务攻关精神。

说到底,一个人要屹立不倒,靠的是精湛的、走在时代前沿的业务水平。

这也是师道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师道的优秀传统,可以用一句诗句作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1.您是怎么理解师道的?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我认为的师道是: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要想为人师,首先得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个没有良好道德的老师,他是无法教好学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将会误导学生。

学生走入社会而没有良好的道德,可能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处处都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会影响一个学子。

其次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传道受业的能力。

2.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
我认为新时代的师道要求教师要做到立德树人、敬业爱岗、爱生如子。

道德永远是规范教师的首要标准。

教师是从事育人的职业,是将个人的思想品德传递给新一代的学子。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刻在心里。

干一行,爱一行,教师这一职业不能给人创造大富大贵,只有真心热爱这一职业,才能干好这一行。

从教一生,学生数千人,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未来。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国家把培养人才的重任降达教师,作为教师应该还需要具备仁爱之心,爱生如子。

3.结合本次学习,您对师道有什么新的理解?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的优秀传统。

习总书记说过,一个学生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他的幸运。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将好老师作为自己的信念。

新时代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约束自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为祖国培养人才!。

师德师风之我见(5篇)

师德师风之我见(5篇)

师德师风之我见(5篇)师德师风之我见(一)引言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风范。

它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基本准则,关乎教育事业的兴衰和学生的成长。

本文将从我个人的角度,对师德师风进行探讨和阐述。

主体内容一、师德的重要性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它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师德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师德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声誉。

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整个教师群体的形象。

最后,师德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教师遵循师德规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才能确保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师风的内涵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的职业风范。

具体来说,师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谨治学:教师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追求学术真理,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2. 关爱学生: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书育人: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4. 团结协作:教师要具备团队精神,与同事、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

5. 自律自省: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三、践行师德师风的建议1.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职业修养。

2. 完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评价标准,激发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3. 落实师德师风责任制:明确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4. 增加师德师风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5.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引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师德师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结语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时刻铭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师德师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教师之我见

中华教师之我见

中华教师之我见中国教师是我国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名教育法律硕士,我对中华教师有以下见解:1. 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教师是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栋梁。

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和责任,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追求美好,并通过个人的示范和激励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自信心。

2. 独特的专业素养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独特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育教学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育资源应用到实际教育中。

3. 教育法律保障教师应当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诚信履行教育职责。

教育法律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教师的教学权威和尊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职业保障和发展空间。

同时,教育法律也规范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等各方的关系,确保教育环境的和谐稳定。

4. 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对于他们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关注自身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教育挑战和困难。

教师应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并与同行进行相互研究和互助。

5. 教师的社会责任教师应当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教育改革。

他们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法律专业的学员,我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中华教师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中华教师的努力下,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师道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逐步积累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师者风范要求。

对于从教二十多年的我来说,不管在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和改进。

现在仅凭自己以前的学习和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还谈不上对“师道”悟出多少道理,只能浅谈我对于师道的一些看法。

何为“师道”,所谓“师道”,这里的“道”我觉哲学中所讲的规律,走上教师这条道路,我们势必要去寻找一条适合学生、适合自己更好向前讲的“规律”,教育好学生同时也提升自己。

教书二十年多了,而我却愈发地感到“教师”这一词语的沉重,乃至感觉到神圣。

不断地扪心自问,还是觉得“良心如枕”来形容我的境界比较恰当,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温柔的枕头,伴我教书,还伴我育人……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新时代需要的“师道”,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塑造大爱、和谐的心灵。

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对学生要有爱耐心、平等心和责任心,爱是教育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广南县莲城镇莲城中心学校----黄立通石成金在《传家宝初集》卷之二《师范》第十中所说的那样:“为师者,弟子之所效法。

其师方正严毅,则子弟必多谨饬;其师轻扬佻达,则子弟必多狂诞。

是以文人才士,虽不必过于迂腐,但俨然为人师范,举动间亦须稍自检束,令子弟有所敬惮。

”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尊重教师,礼敬教师,与这种尊崇相适应,全社会普遍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待,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希望和要求。

一个教师德行完美、学识丰博、尽心敬业、善教有方。

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是学生行事的榜样,视听言动的模范。

教师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品格和风范,才有可能把学生塑造成“圣贤的坯璞”。

由于教师不仅肩负“授业解惑”的传习使命,而且怀负“时而化之,德而成之,材而达之”的教化责任,所以,中国古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也无论是学塾还是书院,都非常注重教师的德性和德行。

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指出该工程的核心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所谓“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感情以及有关的行为习惯等等。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吴继芬沙乐中学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一、何为“师道”为人师者,首先是“传道”,所谓的“传道”就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积攒了丰富而又极其珍贵的文化知识,为人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解各个科目各个领域的常识,积累丰富多样化的生活和教学常识,是必须的要求,薄薄三尺讲台,讲述并传授着中国远古和近代的知识。

传道的内容、方法、技巧,是一个老师必备的素养。

“解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和怀疑,老师必须用开阔的视野,长远的目光,理智的,正确的开导疑问的学生。

二、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师道?新时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传道的功能在逐渐被智能化的工具替代,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即可获取丰富的知识,所以教师的解惑和教会学生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的知识传授更多的要求教师学会用多媒体,视频图片,音乐等等多样化,丰富的手段传授讲授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怎样更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有趣的,生动的课堂内容是新时代老师必备的技能。

三、课程学习后的师道理解学习优师云课程之后。

师道的内涵之深厚深处心底。

不管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新时代的智能多媒体授课,有一点非常重要。

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德服人,以德树人,教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尊重教师,礼敬教师,与这种尊崇相适应,全社会普遍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待,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希望和要求一个教师德行完美、学识丰博、尽心敬业、善教有方。

身为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新时代下的师道对教师有更深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

这种职责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

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唐代韩愈以前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

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能够了呢?不是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我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我们正面临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在教育作用日益被认清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标准,“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可以说“四有”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根本遵循。

因此,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的优良传统,我们教师 1.有爱心。

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侮辱学生,做到让学生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主动学,也才有可能学得好。

整理中华师道之我见_教师道德之我见

整理中华师道之我见_教师道德之我见

教师道德之我见常戴师道尊严面具,适时脱下透透气。

现代教育理念常强调师生地位要平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有些学者甚至强调师生地位的绝对平等。

笔者在这点上并不赞同。

尊师重道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不能摒弃,过分地强调师生地位平等,间接使教育效果处于不利地位。

“师道尊严”中的“严”字,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怎么说呢,自古以后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

只要严格,严厉的师傅才能教出技艺高超的徒弟。

如果弟子不害怕师傅,和师傅称兄道弟,没大没小,或许从和谐角度上看是令人称许的,但和徒弟打成一片的师傅,发号施令时,往往不会得到过多的重视,这样的教育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是要常摆师道尊严的姿势,这姿势或许不是最美的,但是对于教育来说是最有效果的。

让学生尊重老师,敬畏老师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但是必要时我们也要脱下这个面具让自己和让学生都透透气,因为教育一定要张弛有度。

我班上有一个学生,调皮捣蛋出了名,几乎令所有的科任老师头疼。

有一次上课,课前三分钟,他像往常一样,不进班级,在走廊上逗留玩耍。

在此之前,我已经提醒过了好几次,事不过三,当我看到他“故伎重演”时,大声呵斥了他,他居然对着我说“我没听见”径直走进班级,我顿时火冒三丈训斥了他,可他居然连说了俩次“我听不到”而且当时听了着实带挑衅语气。

我记得当时怒发冲冠,差点没气晕过去。

后来他被父母带回去大声呵斥,重新回班时总带着仇视的眼神看着我。

我的直觉告诉我,结怨了。

我没有立马去找他沟通,而是让各自冷静了几天,即使看到他犯错误也不理他。

过了几天我找他聊天,让他和我一同坐下,当问起当时发生的事情,他情绪激动地说“我是真没听到”而且带着哭腔,我知道我误会他了。

回想自己当时也是带着之前的成见听他的那些回应,怎么听都像“我听不到,怎么样?”“怎么样”这三个字他当时并没有说,但成见使然,冲动作祟,让我误会了他。

平常我总跟学生说从错误中学习,要勇于承担错误,我知道是我以身作则的时候了。

传统礼仪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礼仪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礼仪中华师道之我见
简介
传统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华夏师
道更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探讨华夏师道在传统礼仪中的意义和作用。

华夏师道的定义
华夏师道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师者崇尚、尊敬和追求的理念
和行为准则。

师者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和技能的人,更是对学生道德
品质和人格修养进行培养的重要角色。

责任与义务
华夏师道强调师者的责任和义务。

师者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
榜样,教以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同时,师者还应关心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关注学术表现,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创新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尊重与敬意
在华夏师道中,学生应对师者表达尊重和敬意。

这体现在言辞上的恭敬和客气,以及行为上对师者的尊重和尽职。

学生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并虚心接受师者的指导和教诲。

深远影响
华夏师道对于传统礼仪的深远影响不可忽视。

师者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言听计从是传统礼仪的核心,它们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的成长。

结论
华夏师道在传统礼仪中起着重要作用,强调了师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学生对师者的尊重和敬意。

它对于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值得在当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弘扬。

传统价值观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价值观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价值观中华师道之我见引言中华传统价值观中的师道观念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被视为一种崇高的道德榜样。

本文将从道德伦理、教育理念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传统价值观中华师道的理解和见解。

道德伦理师道观念在中华传统价值观中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价值,教师被视为社会的楷模和学生的榜样。

在师德方面,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言传身教,以正确的行为和道德标准引导学生。

同时,教师也应该具备自律、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品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育理念在传统中华师道观念中,教育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其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

传统师道强调教育的全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素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社会影响传统中华师道观念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

通过教育,传统师道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革新。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有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升。

而教育中传承的中华师道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塑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

传统中华师道所提倡的师生关系的和谐互动,也有助于建立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结论在传统中华师道观念中,师道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和伦理价值。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应该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素养,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传统中华师道观念的影响不仅限于教育领域,也对整个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传统文化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文化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师道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逐步积累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师者风范要求。

重温师道的含义,继承和发扬传统师道,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让教师这一职业在今天依然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文化传承的精神使者,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好友相见时总会不约而同谈起师道的话题。

为师之道,本不是个有新意的话题,世人对于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仔细想来,传道授业解惑更多是从师者的工作内容来讲的,甭管德行高低,一个人只要有个教师资格证在身,似乎就天然有了资格去做这三件事。

当然,传的是什么道,授的是什么业,解的是什么惑,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说到“德”字,《说文》上讲“德,升也”,这不禁让人想到冯友兰先生把人的不同生命境界所做的四种划分:第一境是“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只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第三境是“道德境界”的人,只做符合道义的事;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境界,简言之就是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

说白了,德是什么?它就是人生逐渐脱离低级走向高级的那些台阶,是孟子所说的自“从其小体”而到“从其大体”的过程。

《康熙字典》上是这样解释“德”字的: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

从造字法来看,德的甲骨文写法,左边是“彳”(chì),表示“行走”之义;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二者相合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之义。

到了金文阶段,又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心”,也就是说,这时人们又给“德”加了一条标准,即除了“行正、目正”外,还要“心正”,可见人们对“德”字要求越来越高。

事实上,任何一个对“德”有要求的人,都会有一种敬畏之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正是因为我们常常要和自己容易放逸散乱的心角力、要和本能和私欲作抗衡,所以君子人格才能成为少数人才所具备的黄金一样珍贵的东西。

中华师道之我见二

中华师道之我见二

中华师道之我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很荣幸能为一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然后以身作则,成为“受道,获业,提惑”者的榜样,是我作为一名师者想要做而很难做得如意的事情。

一、什么是“师道”?
师道:一篇师之重,二篇师之责,三篇师之慎,四篇师之道,五篇师之法,六篇师之本。

咱们来说说《师道》第四篇,“师之道”。

师之道:仁爱之道,师范之道,谦德之道。

作为一名师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

有仁爱之心,才会将所学尽囊授予学生,才也会择益,择才教学。

作为师者,教学的根本是教导学生向善,“师者”心若不正,即便学生的书本知识学得再好,也没有太大意义。

其次,教好学生的同时,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学生所敬仰,所敬重的榜样。

再次,作为师者,不以有识自傲,不以有为自大,不以有德自夸。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为自己充电,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想要给学生一杯水,不再像从前有一桶水足矣,而是师者要有长流水。

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师道之我见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参加工作6年,回首过往,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张一张稚嫩天真的笑脸、一间间简单整洁的教室、一幕幕附耳恭听的专注神情、一幕幕苦口婆心的言传身教的影子……陪伴我最多的是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孩子,教会我不断进步的也是这一群群无忧无虑的孩子!是他们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足、修炼身心、认识自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时光中让我变得越来越稳健求实上进!为师之道,于我而言也是学习进步之道,接下来略谈一下师道。

一、师道
师道内涵丰富,包括“师之重、师之责、师之慎、师之道、师之法、师之本、师之爱”等思想素养,是师道师德的浓缩,是为人师表的集中体现,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解读,是习总书记对“好老师”认可的重要标准。

初心不改,信念为纲。

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从教初心不动摇,坚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信念不松懈。

希望不灭,爱心为本。

对每个学生都心怀希望,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以仁爱之心面对孩子,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使命不忘,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每位师者都应该以此为鉴,牢记育人使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学练不弃,素养为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求知必须学会教
己求知,给学生半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因此,不能放弃勤学苦练的品质和习惯,要时刻以“术业有专攻”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打牢教人基础才能更好培育人。

二、新时代的师道
教育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

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

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

同样的,教师呢,作为活在孩子中间的成年人,和学生一起面对世界,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

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廓清笼罩在师生课堂关系上的“迷雾”,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同样,由客体变成了主体,学生也就不会站在“教”的对立面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是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从而将他们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求知自觉性和思维能动性尽情彰显,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师生情感交互和心灵契合,最终实现以生命弘扬生命、以情感激越情感、以精神建构精神的教育目标,让师生共同享受有尊严、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三、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
师道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把其核心的释儒道精髓及五伦八德落到实处,大力提高父母和学校教师队伍的涵养和素质,作为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从《三字经》、《弟子规》、《地藏经》、《四书》、《五经》等等最基础的东西学习和落实,自己身体力行,从内修身、改过迁善为子女师表和世范。

以经典诵读为先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

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要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臵经典诵读内容。

从低年级的《弟子规》、《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唐诗》到高年级的《宋词》。

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

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

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各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统氛围的营造。

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以家庭为阵地。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成立家长学校,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师道,是为师的基石。

师道,是为师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风向标。

师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们更要大力弘扬师道,使中华文化生机勃勃、盛开绚丽之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