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PPT

合集下载

《林语堂翻译思想》课件

《林语堂翻译思想》课件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为世界翻译理论注入了新 的元素和思考,丰富了世界翻译理论的多样 性。
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林语堂的翻译作品在国际上广为传播,促进了国际 文化交流,增进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推动了全球翻译事业的发 展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对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世界翻译事业的发展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要点三
提倡多元化翻译策略
林语堂认为翻译策略应该根据具体情 况灵活选择,既可以是直译也可以是 意译。这启示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翻译 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群体,采用多 元化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和可读性。
对未来翻译理论的展望
跨学科融合
未来的翻译理论可能会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借鉴语言学、文学 、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翻译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忽视翻译的客观限制因素
总结词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处理翻译的客观限 制因素方面存在不足。
VS
详细描述
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客观限制因素,如 时间、资源、文化背景等。林语堂的翻译 思想在处理这些因素方面相对较为忽视, 这可能导致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难 以应对。合理考虑和处理这些限制因素对 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05
总结与展望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启示
要点一
重视文化因素
林语堂强调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认为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 传播。这启示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充 分考虑文化背景,尊重原作的文化内 涵,避免文化误解。
要点二
强调译者的主体性
林语堂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主体 ,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文 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和表达。这启示我 们要注重培养译者的主体意识,鼓励 译者发挥个人风格和创造性。

林语堂PPT

林语堂PPT

林语堂文集:京华烟云(上下册)
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作品
历史地位
林语堂先生英文著作25种,以京华烟云份 量最重,将近代中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风貌。 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 实、最巨丽、最完备、最重要底成绩。它 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它的笔墨 是豪放瑰丽,对于古往今来,都有透澈的 了解与体会。 在国外影响最响的中国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
林语堂自传(林语堂文集22)
内容简介
作者曾应美国一书局邀请写这篇个人传略,因为 藉此可得有机会以分析我自己,所以我很喜欢的 答应了。从一方面着想,这是为我的多过于为人 的;一个人要自知其思想和经验究竟是怎样的, 最好不过是拿起纸笔一一写下来。从另一方面着 想,自传不过是一篇自己所写的扩大的碑铭而已。 中国文人,自陶渊明之《五柳先生传》始,常好 自写传略,藉以遣兴。如果这一路的文章涵有乖 巧的幽默,和相当的“自知之明”,对于别人确 是一种可喜可乐的读品。
风声鹤唳
相关评论
《纽约时报》在评论这部长篇小说时,把它称为中国版 的《乱世佳人》。林语堂自己把《朱门》、《京华烟 云》、和《风声鹤唳》这三部小说合称为“林语堂三部 曲”,因为三者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都寄托了作者的 某种人生理想。所以《风声鹤唳》也是《京华烟云》的 姊妹篇。《风声鹤唳》和《乱世佳人》一样,都描写了 一个行为不羁的女子,精心刻画了她们在战争的磨难中 苦斗挣扎的命运。
作者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 让更5年由美国纽约约 翰戴· 公司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轰动,被 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曾译成多种 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内容简介
《吾国与吾民》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 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 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 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 术、中日战争之我见。

林语堂的论读书PPT课件

林语堂的论读书PPT课件

01 02
读书是一种艺术
林语堂认为读书是一种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他主张读者 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书籍,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深入 理解和欣赏。
读书与人生结合
林语堂认为读书与人生是紧密相连的,读者应该将读书融入到自己的生 活中,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启迪思想,同时培养审美和情感。
03
读书的意义
01
02
03
04
读书可以启迪人的心灵,让人 变得更加睿智和豁达。
读书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激 发人的创造力。
读书可以拓展人的视野,让人 更加了解世界。
读书可以提升人的语言表达能 力,让人更加善于沟通。
02
林语堂的读书观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
读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林语堂认为,一个真正有 读书精神的人,不在于读多少书,而在于读书的态度。他强 调要怀着敬畏之心去读书,尊重每一本书,珍视每一次阅读 机会。
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要点一
总结词
林语堂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 量,推荐读者阅读经典著作,以了解人类知识的成果和局 限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林语堂列举了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如达 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这些著作 代表了人类知识的巅峰之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价值。阅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知识的 成果和局限性,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重深度阅读
现代读者应该注重深度阅读,通过阅读获取深入 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地启迪思想、丰富内心 世界。
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现代读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探索 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思维 导图等,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翻译家林语堂生平简介教学ppt

翻译家林语堂生平简介教学ppt

• From the summer of 1927, he devoted himself to writing for the popular press and editing three literary fortnightlies in Shanghai between 1929 and 1935. Nobel Prize winner Pearl Buck encouraged him to write a book explaining China to the West. To do this, he retired to the mountains in the summer of 1934. What he brought back from the mountains was the publishing sensation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1935), which hit the top of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He was married at the time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Harvard he received his Masters degre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ying under literary scholar Bliss Perry and humanist Irving Babbitt. After Harvard Lin moved to France to work at the YMCA, and from there he went on to the University of Jena in Leipzig, Germany, where he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in linguistics. Lin returned to China to teach for 13 years. He was a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Beijing from 1923 - 1926, and served as Dean at Amoy University in 1926.

《林语堂翻译理论》课件

《林语堂翻译理论》课件

02
01
03
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 学硕士学位。
1928年受聘为北京大学英文 系教授。
04
05
1936年定居上海,从事文学 创作和翻译工作。
林语堂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
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译者的 主观创造性和审美判断。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 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翻译应追求“忠实、通顺、美 ”的标准,其中“美”指的是 译文应具有文学美感,能够传 达原文的意境和韵味。
意译的实践要求译者首先理解原文的大意,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进行重新组织,尽可能地传达原 文的含义和精神。
意译的优劣
意译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 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
直译与意译的优劣比较
• 直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但是,如果 过度直译可能会导致译文生硬、不自然,甚至产生歧义。相比之下,意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 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有时也可以将直译与意译 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翻译 的本质、过程和技巧,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深入发 展。

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供了科学的翻译
方法
林语堂提出的翻译理论为译者提 供了科学的翻译方法,指导译者 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处理语言和 文化差异。
提高了翻译质量
遵循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译者在 实践中更加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 流畅性,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尘世是唯一的天堂》林语堂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尘世是唯一的天堂》林语堂
也就是说,只要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保持敏锐的感觉,就能经 常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得到一种料想不到的乐趣。拜伦慨 叹一生上有三个“快乐时刻”,金圣叹则一口气数出三十三个“不 亦快哉”。原因就是拜伦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创作诗歌,却不懂用一 种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
Part 02
讲解课文Part 03主要作品杂文集《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
散文集《欧美风语》、《林语堂散文集》;
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等。 此文写于1941年1月,后收入《我的话·行素集》。
作者的真美观
他是一位倍受争议的文化人物。他在沟通中西文化上创作了 大量的作品,其中尤以《中国人》、《吾国吾民》、《京华 烟云》等著作而闻名。林语堂最得意的一副对联便是:“两 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以其深湛的文化 素养与人生体验,以及他对于中西文化长短互相比较后的体 会,对美学问题提出了他独特的观点。他的美学思想以人生 观的构建为支点,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文 化品味,是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上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
5. 课文
举例:音乐,音乐是心灵的,精神的,但是需要借助听觉, 听觉这一感官是物质的:
很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想法 的左右,这一点在他的论著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也是他 异于当时其他文人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生活的艺术》第六章《生命的享受》中,他专门谈到 快乐问题,表现出林语堂的人生观念,并且影响到他的美 学思想。林语堂将文艺的享受与生活的其他享受相提并论 ,主张文艺的美感主要是一种接近生理的快感。(第5段: 中国人的尘世的人生分不清是物质的和精神的)
无论是彻底的道家,还是彻底的儒家,都不符合人类的天性,最好 的人生哲学应该是介于儒道“两个极端之间的那一种有条不紊的生 活——酌乎其中的学说”。

林语堂PPT课件

林语堂PPT课件
——林语堂译
source: /docs/guides/canvas/
2021/4/8
9
《浮生六记》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浮生六记》中翻译补偿:
文外补偿( 注释) ,即文化缺省部分在文内直译, 同时以 注释的方式对其进行说明。
翻译大家 林语堂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2021/4/8
2
一、林语堂生平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氏,笔名语堂。 福建龙溪人。 ●其父是个乡村牧师,他早年就上教会小学读书, 从小便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专攻英文,1919年赴美 国哈佛大学留学,后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 学,对英语和西方语言学造诣很深。1923年归国后 ,从事教育、写作等工作。 ●1966年定居于台湾,又曾在香港任教。最后病逝 于香港。 ●1944年、1972年、1973年和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题名。
2021/4/8
10
2) 清明日, 先生春祭扫墓, 挈余同游。 On the Chingming festival, my tutor was going to visit
his ancestral grave and brought me along. A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any unfixed date somewhere
rou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pring months. On this day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pay their visit to their ancestral tombs in the country.

林语堂

林语堂

人生必有痴
• • • • “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癖嗜。没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 无味的不知趣的一个人了。“ 十三岁时认为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没道理,要研究个较好的。 清华教书期间继续研究语言学,为汉字之多字体之繁烦恼,研究改革字典索引 方法 1917年作《汉字索引制说明》引起全国注意,发起部首改革运动,又作论文 《分类成语辞书编纂法》
• 1932年,上海开明出版社 出版《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 《语言学论丛》三册,供初中学生使用,被称“版税大王”,靠版税 写作收入过舒服日子。 • 1946年林语堂在一连七八本畅销书,十几万美元的财产,他开始研究 痴迷很久的中文打字机,他要发明一部人人可用,不学而能的中文打 字机,耗时三年,吞噬了他全部财产,向银行借了大笔钱才完成发 明——明快打字机虽成功,但因内战无人投产 • 1972年《当代汉英辞典》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工程巨大耗时五年, 日夜赶工,失去健康。
• 还有李香君,也属此类情况。她以自己的坚贞著名,她 的政治倾向与勇气使许多男人都相形见绌。她政治上的 高洁超过了今天许多男性革命家。她的爱人被逐出南京 之后,她将自己关了起来。后来被强迫来到其时当权的 宦官之家,并被命令在酒宴上唱歌助兴。她即席演唱了 几首讽刺歌曲,讽刺在场的胜利者,也是她政治上的敌 人,说他们是太监的养子,这些女士们创作的诗歌都被 传了下来。中国知识妇女的历史,一部分需要在这些歌 伎的身世中去探讨。她们中还有薛涛、马湘兰、柳如是 等等。 • 妓女们发扬了中国的音乐传统。没有她们,这个传统也 许早就灭绝了。她们比那些家庭妇女更有教养,更独立, 更容易处理男人的社会;事实上,她们是中国古代解放 了的女性。她们对高官贵爵的影响经常使她能在某种程 度上左右一下政治。有的官吏的任命与免职是在她们的 房间里决定的。

《林语堂等论翻译》课件

《林语堂等论翻译》课件

鲁迅的翻译理论
总结词
强调直译,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
详细描述
鲁迅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强调直译的重要性。他主张 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仅在意义上,还要在语言形式上与原文保持一致。鲁迅认 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外国文化,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学。
严复的翻译理论
总结词
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03
翻译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总结词
文化差异是翻译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不同语言的 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导致翻译时难以 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详细描述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原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尊重文化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直译加注 、意译等,以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信息。
《林语堂等论翻译》ppt课件
目录
•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 其他翻译家的翻译理论 • 翻译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 翻译理的翻译思想
整体观
林语堂强调翻译的整体性,认为 翻译应该从整体出发,把握原文 的主旨和风格,而不是局限于个
别词句。
文化交流
林语堂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 ,更是文化的交流。他主张在翻译 中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促进不同 文化的相互理解。
1 2 3
跨学科融合
翻译理论将进一步融合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等 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形成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理 论体系。
语料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利用语料库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实践进行大规 模分析和统计,为翻译理论提供更为实证和科学 的支持。
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翻译理论探索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文本类型和不同翻译目的的 翻译实践,需要进一步探索个性化的翻译理论和 方法。

林语堂翻译理论.ppt

林语堂翻译理论.ppt
文学作品的人,“须把翻译自身事业也当做一种 艺术”。
——(同上,第330页—第331页)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 析两种中译本
例1.“Come in,” said the woman, greeting him with a smile that was spoiled by her black teeth.He went into the barely furnished hall, and still there was no Silverscreen.
• 借用理论: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从林语堂翻译理论对比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汉译本
•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ment in Peking
• 二、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析两种 中译本
• 四、从林语堂的翻译标准方面对比分析两 种中译本
• 五、总结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941年,《瞬息京华》最早出版,由郑陀和应元杰译。 1977年,台湾德华出版社推出张振玉译本,名为《京
华烟云》。这个译本在海峡两岸畅销多年。两岸先 后据此拍摄的电视剧也均以此为题。 1987年,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最早在大陆推出张译本。 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由郁达夫之子郁飞翻译 的《瞬息京华》。 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新版《京华烟云》 张译本据称该译本为林语堂之女推荐译本之一。 (摘自,林语堂英文名著 《京华烟云》尚无满意中译本,南方日报:2006年 03月24日)
(2)林语堂与Moment in Peking
•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
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仿照《红楼梦》 的结构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 勇的中国士兵”,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 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 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 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1975年, 林语堂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苏东坡传PPT课件

苏东坡传PPT课件
?3
10
苏轼的思想 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
思想较复杂。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 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 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 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 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1
乌台诗案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激进的变法 主张,自请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任职。1079年(元丰二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苏轼在诗文 中讥讽时政,毁谤朝廷的罪名逮捕了 苏轼,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含冤 103天后终被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第三部分评述了苏轼的哪些诗文? 分别体现了他什么个性?
? 两篇随笔 ? 前后《赤壁赋》 ? 《承天寺夜游》
诙谐幽默,善于自嘲 旷达乐观,寄情山水 宁静欣悦,光明澄澈
25
作者笔下的苏东坡有哪些性格特点?
(1)旷达乐观。 即便被贬到黄州,苏东坡依然快乐潇 洒地过着“神仙般生活”。
(2)放浪不羁,率性自然。 苏东坡喜欢饮酒夜游,有 时喝醉以后,就在草地上躺下便睡。
?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 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 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 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
34
感悟与总结
? 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 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 明白白,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 做到。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气 度性情,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 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 成了尘埃,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 情就会让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

(语文课件)林语堂:论趣

(语文课件)林语堂:论趣

语》。在《论语》半月刊的创刊号上,林语堂宣称: “论语发刊以提倡幽默为目标”(林语堂《答青崖论幽 默译名》),把“幽默”视为办该刊的宗旨,并在多篇 文章中倡导闲适笔调,他和鲁迅的分歧渐渐变得突出, 鲁迅和左翼文坛开始对他不满并展开了批评。两年后, 林语堂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继续倡导幽 默。
接触作者
作者简介
幽默大师——林语堂
•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著 名学者、散文家、小说家。 •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பைடு நூலகம்任 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 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 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 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接触作者
• 皇帝见了,十分奇怪。他想,大约是这头狮子肚中不饥,胃口不好, 见了活人都懒得吃。于是,他命令放出一只饿虎来。饿虎两眼放着 凶光扑过来,那人依然不怕。他又走到老虎近旁,向它耳语了一番。 那只虎也灰溜溜地逃走了。皇帝目睹一切,觉得难以置信,他想, 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法术令狮子饿虎不吃他呢?他将那人召来盘问: “你究竟向那狮子、老虎说了些什么话,使它们掉头而去呢?”那 人不慌不忙地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提醒它们,吃掉我当然很 容易,可是吃了以后你得开口说话,演讲一番。”说罢就坐下了。 哗,顿时全场掌声雷动,得一个满堂彩!校长却弄得啼笑皆非。
林语堂
接触作者
“有话就说,说完就走” 1936年在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一届全美书展,这个书展是由《纽约时报》 和“全国书籍出版者协会”共同主办的。主办者安排了一个作家演讲的项目, 林语堂也在被请之列。当时,他的《吾国吾民》等书正高居畅销书榜首,他 的名字正风靡美国读书界。美国读者正欲一睹他的风采。 轮到他演讲的时候,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以风趣幽默、机智俏皮的 口吻纵谈了他的东方人的人生观和他的写作经验。那天,他一反他在欧美大 众场合着西装的习惯,打扮得像在国内一样,不像美国读者预先期望的那样留 一把大胡子、长一颗大脑袋,也足以表现出东方民族自然逍遥、无拘无束的 精神。热心的听众被他娴熟的英语、雄辩的口才以及俏皮的演讲所折服,不 断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听得正入神,他却卖了一个关子,收住语气说: “中国哲人的作风是:有话就说,说完就走。” 说完,他拾起了他的烟斗,挥了挥他的长袖,飘然而去。

林语堂生平简介全英文ppt

林语堂生平简介全英文ppt

《丑奴儿》 林语堂 译 少年不识愁滋味,
In my young days, I had only tasted gladness, 爱上层楼,更上层楼,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为赋新词强说愁。
liberator, and linguist.
Life experience
• In 1919. at the age of 23, he received a halftuition scholarship to attend Harvard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He married at this time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the United States.
• He moved to LE Creusot, France, to study with other Chinese and to work for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cademy(YMCA).
《瞬息京华》(Moment in Peking) 又名《京华 烟云》 《风声鹤唳》A Leaf in the Storm 《朱门》The Vermillion Gate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 《吾国与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生活的艺术》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武则天传》 Lady Wu
Moment in Peking
Moment in Peking is a novel originally written in English by Chinese author Lin Yutang. The novel, Lin's first, covers the turbulent events in China from 1900 to 1938, including the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er Uprising, the Republican Revolution of 1911, the Warlord Era, the rise of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and the start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937-1945.

林语堂及翻译PPT课件

林语堂及翻译PPT课件
breasts. 句中“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但林先生凭借其深厚的语 言功底,选了“play about”和“sparkle”生动地体现 原文的“字神”,特别是“play about”采用拟人的手 法,不仅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风生袖底”,而且还暗示了 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从上可以看出林先生虽然反对“ 字译”,但他为了忠实于原著者并不反对对于单字的锤 炼
林语堂及其翻译思想
1
.
1.作者及作品介绍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 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 ,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 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 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 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 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 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 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的提名。
7
.
关于作品文本的选择
林语堂“明智地选择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东 《孔子西的”智,慧不》遗和余《老力子地的翻智译慧中》国反映文中化国的的优古秀典代哲学的 论著;表作品。所以,因此,林语堂的大部分翻 《京华译烟文云本》和、英《文风声创鹤作唳的》选等择能都综合是折以射中出国中的国历历史文 化《和吾哲国史学与文的吾化小 民为说》背;、景《生活的艺术》、《苏东坡传》等反映
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 及手术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
10
.
翻译标准之三方 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 第二是通顺标准 第三是美的标准
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 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 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
论忠实标准——译者第一的责任,就是 对原文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 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不负著者的才 思与用意。 “忠实标准”的四义:非字译、须传神 、非绝对、须通顺。

林语堂简介ppt课件

林语堂简介ppt课件
此主张者不当它做“依字直译〞的解说;“依字直译
〞实与“死译〞无异……事实上的结果,就是使一切
死译之徒可以“直译〞之名自居,而终不悟其实为
“死译〞。换过来说,确实有见过报上大谈特谈翻译
的先生,自己做出胡译的妙文来,方且自美其名为
“意译〞。直译者以为须一味株守,意译者以为无妨
在他的笔下,我们总会看到更多的美好
和希望之光。
林氏语录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
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
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
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生涯。期间,其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排行
榜第一名长达五十二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Moment in Peking)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
名。
向西方人讲述中国人对自己祖国
和民族的真实看法。赛珍珠称该
❖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并任校长。
❖ 1916年以第二名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文科,之后在
北京清华学校任中等科英文教员。





1919年夏与厦门豫丰钱庄老板的女儿廖翠凤结婚,
秋携新婚妻子赴美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深造。
1920年由于经济原因前往法国为华工服务,教他们
读书写字。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
学,专攻语言学。
林语堂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 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及其文化有比较 客观、全面的认识。1935年由美国纽约约 翰戴· 公司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轰动,被 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曾译成多种 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内简介
《吾国与吾民》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 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 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 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 术、中日战争之我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
林语堂自传(林语堂文集22)
内容简介
作者曾应美国一书局邀请写这篇个人传略,因为 藉此可得有机会以分析我自己,所以我很喜欢的 答应了。从一方面着想,这是为我的多过于为人 的;一个人要自知其思想和经验究竟是怎样的, 最好不过是拿起纸笔一一写下来。从另一方面着 想,自传不过是一篇自己所写的扩大的碑铭而已。 中国文人,自陶渊明之《五柳先生传》始,常好 自写传略,藉以遣兴。如果这一路的文章涵有乖 巧的幽默,和相当的“自知之明”,对于别人确 是一种可喜可乐的读品。
作品赏析
作者以一种整体式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文化学者眼 中的中国,其方方面面的精细描写让人重新认识一个伟 大的国家。从书中的内容来看,其颇费苦心的描述与小 心翼翼的评价,无不让人感到美国人明恩溥所著《中国 人的素质》一书的影响。事实上,《中国人的素质》一 书已成为一种照临或逼视中国民族话语的目光,所有相 关叙述,都无法回避。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同样不 能避免。不过这并不能说《吾国与吾民》缺乏独特的认 识价值。尽管作者是从整体来观照中国,但其中仍然包 含了作者极具个人性的认识,譬如《生活的艺术》一章。 在这一章中作者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 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 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故深受西方人的欢迎。
林语堂
(1895.10.3-1976.3.26)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 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 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林语堂故居
名家评论
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 样。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它实事求是, 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 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 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 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 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 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 天。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 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 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风声鹤唳
相关评论
《纽约时报》在评论这部长篇小说时,把它称为中国版 的《乱世佳人》。林语堂自己把《朱门》、《京华烟 云》、和《风声鹤唳》这三部小说合称为“林语堂三部 曲”,因为三者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都寄托了作者的 某种人生理想。所以《风声鹤唳》也是《京华烟云》的 姊妹篇。《风声鹤唳》和《乱世佳人》一样,都描写了 一个行为不羁的女子,精心刻画了她们在战争的磨难中 苦斗挣扎的命运。
林语堂文集:京华烟云(上下册)
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作品
历史地位
林语堂先生英文著作25种,以京华烟云份 量最重,将近代中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风貌。 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 实、最巨丽、最完备、最重要底成绩。它 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它的笔墨 是豪放瑰丽,对于古往今来,都有透澈的 了解与体会。 在国外影响最响的中国书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 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 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 版社
“脚踏中西文化,一心只做宇宙文章”,幽默诙 谐的自我评价,道出了林语堂的那种善对生命, 宽慈仁和的人生态度。如果说沟通中西文化是推 动古老中国迈向新纪元的动力,那么上个实际的 大师们都在执着的追求着他们心中的那块圣地。 他们抑或激扬豪迈,抑或悲闵万千,抑或充满希 冀,抑或黯淡无奈。但林语堂却以他所信奉的老 庄之道,去看待一切,保持着一分乐观,一份闲 适,一份豁达。他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用自己独 特的艺术化,幽默化的语言去诠释,将一个活生 生的中国展现给西方,展现给世界。让世界了解 中国,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红牡丹
Thank you ! ~ ~ by 范照军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 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代表作
《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自传》(林语堂文集22) 《京华烟云》(上下册) 《风声鹤唳》 《朱门》 《红牡丹》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朱门
本书人物纯属虚构,正如所有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多取 材自真实生活,只不过他们是组合体。深信没有人会自 以为是本书中的某个军阀、冒险家、骗子或浪子的原版。 如果某位女士幻想自己认识书中的名媛或宠妾,甚至本 身曾有过相同的经历,这倒无所谓。 不过,新疆事变倒是真实的。历史背景中的名士也以 真名方式出现,例如:首先率领汉军家眷移民新疆的大 政治家左宗棠
中国的幽默诠释 —《吾国与吾民》
历史地位
《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 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本 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 政治、社会、文化等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并与西方人的性格、心灵等作了相应的广 泛深入的比较,所以自1935年出版以来, 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曾译成多种文字, 在西方广泛流传。
这种“中国观”认为中国是完全堕落的“另类”,是文 明畸形,“中国人把一切仪式都搞得精细繁复,但又都 愚蠢透顶。连他们的绘画都显得荒诞不经,物象都变了 形,那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更有 甚者,他们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加冥顽不化,千 百年来死守着一些先代流传下来的陋俗恶习。”而林语 堂的《吾国与吾民》为西方人提供了一个健康、真实的 中国形象,从这一角度来说,《吾国与吾民》是一本极 其重要的书,再高的评价也不过分。
可能有翻译上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并不是翻译上的原 因。就我个人重读《吾国与吾民》来说,确实感到书中 所写的东西似曾相识,很像是有关中国生活、文化等诸 多方面之大杂烩;最致命的是缺乏对中国人的深刻的认 识,而仅仅流于表面上的书写,大多数的篇章中基本上 是介绍性的文字,没有发现与惊喜。《吾国与吾民》让 我们知道认识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事实上,厚 厚一本的《吾国与吾民》并不比鲁迅先生的杂文更有助 于我们对吾国与吾民的认识。 不过问题有时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吾国与吾民》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太大的意思。然而对于西 方人来说,这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吾国与吾民》 让西方人知道何谓“中国文明”。事实上,西方一直流 行着一种来自想象与真实掺杂的“中国观”。
在读到第十章《中日战争之我见》时,我有一种难言的 忧伤。中国作家确实离不开中国现实的观照角度。这也 说明谈中国问题必须正视中国之现实状况,那种无视中 国现实的浪漫书写仅仅只能成为文字的炼金术,与真实 的中国无关。《吾国与吾民》虽以中国文化之光明面为 描写之主体,但有了第十章,那种感时忧世的心怀泊泊 而出。不过《吾国与吾民》一书在中国的影响似乎甚微, 这与林语堂那种“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 外国文化”的立场有关。西方人对《吾国与吾民》大加 赞赏,是因为他们对中国过于陌生,一切都觉得有趣。 但我们中国人可能觉得林语堂所写的内容平平无奇,一 切都是老生常谈。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在《林语堂传》 中提到这个问题时说:“此书的中文版译文甚差,许多 精彩的文字译者都没有看懂。”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 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1966年定居台湾。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