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篇1放暑假后,花几天功夫看完她写的《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深受启发。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她和孩子“划清界限”的出发点和做法与我的对“划清界限”的理解截然不一。

我的理解是,“划清界限”就是给孩子指定好一件事的条条框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务必遵守,认真去做,家长不姑息、溺爱,让孩子八九不离十的按指定的方向去做,做好了,就能得到发展。

现在看,这种想法里面加入了很多家长的意愿和意志,并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自身出发解决问题,想孩子所想,即使出发点是对的,但带有强制性。

小巫的“划清界限”也有不娇惯、溺爱、纵容孩子的意思。

不过从意义上讲没有“强制执行”一说,她主张“训育”孩子。

古人说“训育”就是教诲抚育,而“教诲”就是恳切、耐心的启发开导。

多么深刻的一个词,小巫做到了,从案例中看出她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了体现,不得不说,小巫有一种大家风范,教育思想深刻,并置用于实践。

首先,作为家长,要有清楚、深刻、理智的洞察能力,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原因是什么,即使有时哭闹、发脾气甚至对家长的“恶语中伤”,都有其原因,要“揪根知底”。

而后,给孩子以理解,和孩子“共情”,分析“不良行为”会给他带来什么麻烦,分析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这件事情还可以怎么做,一件事至少有三个解决的办法,给出更好的几条建议让孩子选择。

如果孩子执拗下去,那么按事情的发展,后果自己承担,不带有“惩罚”的性质,让孩子接受自然而然的事情的后果,这就是“训育”。

全书的点睛之笔有必要重温——“好母亲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她时刻接受孩子发出的信号,正确的诠释这些信号并且及时的、恰当的做出反应。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想跟你们聊聊我读《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后的一些感悟。

这第二章啊,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前我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能宠就宠着,能顺着就顺着。

可读完这章我发现,我错得离谱!就比如说,孩子想要个玩具,不给买就哭闹。

以前我可能心一软就买了,现在我知道这不行!这不是爱,是在害孩子。

没有界限,孩子怎么能明白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行的呢?还有啊,吃饭的时候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饭。

以前我可能追着喂,现在我明白了,要给孩子定个规矩,到点吃饭,过时不候。

不然长大了可怎么办?这一章让我深刻认识到,给孩子立界限不是限制他们的自由,而是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

咱们做家长的,不能因为心疼就舍不得给孩子定规矩。

其实孩子比咱们想象的聪明,只要咱们方法得当,他们能理解也能接受这些界限。

而且,当他们在有界限的环境中长大,以后面对社会的各种规则,也能更好地适应,不是吗?这第二章真的让我反思了很多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我得赶紧行动起来,给孩子立好界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二篇嘿,大家好呀!今天来跟你们唠唠我读《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的那些事儿。

哇塞,读完这第二章,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翻腾哟!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开心就好,哪想那么多规矩不规矩的。

比如说孩子看电视,一看就停不下来。

我以前总是想,算了,就让他看吧,结果呢,学习都没心思了。

现在我懂了,得给他规定时间,这就是界限。

还有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

以前我就干着急,现在明白了,得让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规定好时间完成,完不成就要承担后果。

这界限一立啊,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乐意,会哭闹。

但咱们可不能心软,不然以后孩子长大了,没个自律性,那可就麻烦大了。

而且我发现,当孩子知道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里反而更有安全感。

就好像在一个有围栏的院子里玩耍,他知道边界在哪,能放心地玩。

咱们做家长的,不能只看眼前孩子的哭闹,得为他们的长远考虑。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首先承担责任:比如孩子不听正确劝告却要执意去做事情,如给小金鱼喂过多的食物或者玩小金鱼,最终导致小金鱼死亡,这时孩子非常伤心,但是伤心也要承担这个后果。

其次延迟满足:当孩子失去心爱的金鱼而哭得很伤心时,就会要求立即再买一条,就会用拥有的快乐替代失去的痛苦。

这时家长就要平静的告诉孩子现在不能再买的合理理由,通过延迟满足让孩子体会失去的痛苦、再战胜痛苦,然后再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

因为没有失去的伤痛、又怎能深刻领会拥有的快乐呢。

再次忠于真相: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和他自己都不是全能,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能扭转局面。

金鱼已死,不能复活。

时间已晚,不可能再获得另外一条金鱼,即使是明天,也还有事情要做而不能得到满足,要等到周末才能去补一条。

虽然孩子很伤心,但生活还得照常继续啊。

孩子只能接受真相。

最后,求得平衡:孩子最后需要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放弃拥有的愿望、接受现实、用理智规范情绪。

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但孩子一旦掌握了这门艺术,就会成为一个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人。

所以,当发生这种类似事情,家长应让孩子充分宣泄情绪(如可抱着孩子、陪着孩子伤心)、逐渐恢复平静。

其实训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训育家长的过程。

对孩子意志力的考验,首先是对家长意志力的考验。

家长是自律的,那么孩子也会是自律的。

每当这时,家长就要坚强的忍住内心对孩子怜悯的煎熬,坚持住,那么孩子就会获得一次心灵成长的机会。

当然,在采取以上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斥责孩子“我不是早告诉过你不要玩吗?你偏玩。

”2、允许孩子长时间的广泛的发泄伤心的情绪,并且与孩子共情“丢掉了心爱的东西,真让人难过啊!”。

3、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家长始终要保持平静,给孩子讲道理,不要嘲笑孩子“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哭,明儿再买一条不就得了。

”,这种家长的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是让孩子的经历占主导地位的话对孩子是硬伤。

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 读后感

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 读后感

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读后感《<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读后感》哇塞!我读完了《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这本书,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呀!这本书里讲的好多事儿,就好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你说,咱们做孩子的,有时候是不是特希望大人能懂我们的心?就像书里说的,大人老是觉得自己懂,可真的懂吗?比如说,有一次我考砸了,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我回到家,满心期待着爸爸妈妈能给我个温暖的抱抱,跟我说一句:“没事儿,下次努力就行!”可结果呢?他们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你怎么这么不认真!”“这题都能错?”哎呀,我当时就想,他们难道不知道我已经很自责了吗?这就好像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正疼得要命,他们不是扶我起来,而是在旁边一个劲儿地说我走路不小心,这能不让我委屈吗?再想想书里说的,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我们自己去成长。

这多对啊!就好比小树苗,你要是把它绑得死死的,它能长成参天大树吗?我们孩子也一样啊,总被大人管这管那,怎么能发展出自己的能力呢?还有啊,书里提到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我就想问了,为啥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我们的想法就是瞎闹呢?我有个好朋友,特别喜欢画画,可他爸妈非让他学钢琴,说什么学画画没前途。

这不是胡闹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喜好,凭啥大人就能替我们决定呢?记得有一次,我想参加学校的足球社团,可我爸妈说影响学习,不让我去。

我就不明白了,踢足球咋就影响学习啦?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多好的事儿啊!这难道不是和书里说的家长没划清和孩子的界限一个样吗?读了这本书,我真想对大人们喊一嗓子:“给我们点儿自由吧!让我们自己去闯闯!”我们不是你们的附属品,我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路要走!总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家长和孩子之间得有个清楚的界限。

家长不能过度干涉我们的生活,得让我们自己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成为有担当、有主见的人!。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和孩子划清界
限小巫
《和孩子划清界限》是小巫妈妈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正确地与孩子
建立界限,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如何给孩子划清界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明白了孩子的
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度,但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限制。

只有在适当的范围内自由探索,孩子才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其次,文章中提到了要给孩子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相应的
后果。

这样,孩子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这样,孩子才
会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从而更愿意遵守家庭规则和界限。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认识到孩子划清界限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
不能过分溺爱,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独立空间,同时也要明确界限和规则,以帮助他
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为独立、负责任的个体,能够迎接未来的挑战。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最近读了这本书,真的是感触良多啊!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为孩子建立正确的界线的观点和方法。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给孩子立界线的重要性。

那是一个周末,我带着小侄子去商场玩。

小侄子看上了一个超级酷炫的玩具汽车,那眼神,简直就像是看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拉着我的衣角,一个劲儿地说:“姑姑,我想要这个,给我买嘛。

”看着他那渴望的小眼神,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心软了。

但一想到不能孩子要啥就给啥,得让他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轻易得到,我就硬下心来跟他说:“宝贝,这个月咱们已经买了不少玩具啦,这次不能买。

”小侄子一听,那小脸瞬间就垮了下来,嘴巴一撇,“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

这一哭,可引来了周围好多人的目光。

我当时那个尴尬呀,感觉周围人的目光就像一根根小刺,扎得我浑身不自在。

我蹲下身子,轻轻擦去他的眼泪,耐心地跟他说:“宝贝,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哦。

咱们之前说好了,每个月只能买一定数量的玩具,不然家里都放不下啦。

”可他哪听得进去呀,还是一个劲儿地哭,边哭边说:“我就要,我就要!”这时候,我心里其实也在打鼓,要不就给他买了?省得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这么闹腾。

可又一想,不行,如果这次妥协了,那以后他想要什么就用哭来解决,那还得了?于是,我深吸一口气,拉起他的小手说:“宝贝,咱们先不买这个玩具,但是如果你接下来一个月都乖乖听话,好好吃饭,认真做作业,下个月姑姑就给你买,好不好?”小侄子哭声小了点,抽泣着说:“真的吗?”我点点头,非常肯定地说:“当然是真的,姑姑什么时候骗过你?”他想了想,终于止住了哭声,说:“那好吧,姑姑,我会听话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小侄子真的像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吃饭要追着喂,现在自己乖乖坐在餐桌前;以前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现在一回家就主动完成。

看到他的这些变化,我心里别提多欣慰了。

到了下个月,我带着他去商场,把那个玩具汽车买了下来。

他抱着玩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我说:“姑姑,我以后都会乖乖的。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和孩子划清界限》是小巫妈妈写的一本教育心理学类的书籍,本书主要探讨了如何与孩子划清界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

首先,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互动。

作者首先强调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她认为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作者提到了一些沟通技巧,例如倾听、关注孩子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通过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理解彼此,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

此外,作者还谈到了一些行为规范的问题,她认为制定明确的规矩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遵守规则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赞赏和鼓励,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其次,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育理念。

她提到了她与两个孩子的相处之道以及对教育的一些思考。

她强调了教育孩子是一种缓慢而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和恒心。

这对于现代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代社会往往快节奏,父母往往不能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

小巫妈妈的故事和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过程,父母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外在表现,还要培养孩子的品性和内在素质。

再次,我在阅读这本书时,也发现了一些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

例如,我常常以家长的身份为自己的孩子做决定,很少考虑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这使我想起了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孩子的参与感问题,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决策权和发言权。

通过读这本书,我认识到我需要更加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我意识到我需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

综上所述,小巫妈妈的《和孩子划清界限》给我提供了很多教育方面的启示。

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通过作者的一些实用方法和建议,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和恒心。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篇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篇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篇读后感读了的第二篇,我真的是感触颇多呀!这书中讲的那些道理,就像是一道道光照进了我养育孩子的日常里。

书里提到的给孩子立界限的种种观点,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家孩子的一件事儿。

那天,孩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跟我说学校要组织一次户外活动。

他那期待的小眼神,仿佛已经飞到了活动现场。

可问题来了,活动的前一天,他却只顾着看电视、玩游戏,作业一点儿都没动。

我一看这情形,心里那个着急呀!但我还是耐着性子跟他说:“宝贝,明天就要去参加活动了,作业还没完成可不行哦。

”他嘴上答应着,屁股却没离开沙发。

我这心里的火“蹭”地一下就上来了,可还是强压着,继续好言相劝。

过了一会儿,我再去看,他居然还在那悠然自得地看着电视,咯咯直笑。

我这脾气真的是忍不住了,大声说道:“你要是再不写作业,明天的活动就别参加了!”这一吼,把孩子给震住了,他眼泪汪汪地看着我,一脸委屈。

说实话,看到他那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

但我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心软,不然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于是,我坐在他旁边,跟他细细地讲:“孩子呀,不是妈妈不让你玩,但是咱们得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对不对?你要是作业不写,去参加活动也玩不踏实,心里还得惦记着作业,多难受呀。

”他听了,低下头,默默地拿出作业本开始写。

这过程中,还时不时地抬头看看我,好像在观察我的脸色。

我呢,就在旁边陪着他,给他倒杯水,鼓励鼓励他。

等他终于把作业写完,已经挺晚了。

他打了个哈欠,跟我说:“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先完成作业再玩的。

”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欣慰了。

通过这件事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给孩子立界限的重要性。

要是当时我没坚持原则,任由他不写作业去玩,那以后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先苦后甜。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想让他们快乐。

但有时候,这种过度的宽容和放纵,并不是真正的爱。

就像书里说的,给孩子立界限,是为了让他们在一个有规则、有约束的环境中成长,这样他们才能学会自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篇一:和孩子划清界限和孩子划清界限对孩子,不是有?爱?就够了,还要学会如何去爱。

爱的方式不得当,爱的越深,往往也伤的越深。

当我们过分地呵护的时候,孩子失去了自立的机会;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分的担心时,孩子的心往往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的沉重。

所以,不但要爱孩子,还要学会如何爱孩子。

原来,爱并不容易。

?假如我们仅仅爱‘听话’的孩子,那么这种感情跟爱一只宠物毫无二致。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我们的宠物。

所以,孩子不听话才是正常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常的,孩子常常对我们说?不?也是正常的。

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的复制品,不能成为我们理想的实现者。

我们若不许孩子说?不?,我们教养出来的将只是一个奴仆,没有自己独立人格的奴仆。

所以,爱并不仅仅是喜欢,也不仅仅是付出。

爱还需要宽容,需要尊重;宽容孩子的过错,尊重孩子的人格。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不管孩子,而需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教育、引导。

?孩子不是一个完美的生命体。

?其实,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

所以,我们不要用心中?模范儿童?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

我们心中的?模范?,往往是我们集中各个孩子的优点重构起来的形象。

正常的孩子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谓的?模范?标准。

我们若因为达不到我们的标准,而任意地批评孩子,除了伤害孩子,给自己带来烦恼,我们达不到什么其他目的。

所以,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行为,接纳他的特性;进而理解他,帮助他。

孩子如此,我们的学生其实也一样,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好好地学习,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其实那种毅力,那份坚持,我们也很难达到。

所以,也要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份接纳,多一点鼓励。

?父母的潜意识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父母几乎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扭曲孩子的现实感受,很多父母几乎是习惯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思考和感受,从而阻止孩子信任自己、表达自己。

我们无意识的举动可能深深地破坏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第一篇嘿,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聊聊《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的第二章,哎呀,读完真是感触良多!你知道吗?这一章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世界里也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以前总觉得孩子还小,能宠就宠,结果发现这样反而让孩子变得任性、不懂事。

比如说,孩子想要什么就非得马上得到,不给就哭闹。

以前我可能会心软就满足了,现在才明白,这不是爱,是在害孩子。

我们得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刻实现,得学会等待和忍耐。

还有啊,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原谅。

得让他们清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下次才能避免。

不然,他们永远都不会成长。

我觉得给孩子立界限,不是要束缚他们,而是帮助他们学会自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就像是给小树修剪枝丫,虽然会有点疼,但能让它长得更挺拔。

咱们做父母的,可不能偷懒,得用心去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们画出清晰的界限。

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有规矩、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怎么样,我这感悟是不是还挺深刻的?你们读完这一章有啥想法,快来跟我交流交流!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我刚读完《为孩子立界限》的第二章,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忍不住来跟你们唠唠。

这一章真的是说到我心坎里去啦!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开开心心就好,管那么多干啥。

结果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孩子都被我惯得没边儿了。

就像书中说的,孩子需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不然他们心里没底,就会变得无法无天。

比如说看电视这件事,以前孩子一看就停不下来,我也不管。

现在明白了,得给规定好时间,不然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影响学习。

还有啊,孩子跟小伙伴闹矛盾了,以前我总是急着帮他解决。

现在想想,得让他自己去处理,学会与人相处的规则和技巧。

这也是一种界限的建立呀。

而且哦,我发现给孩子立界限的同时,自己也得做好榜样。

你要是自己都没个规矩,怎么能要求孩子守规矩呢?这第二章让我明白了,给孩子立界限是为了他们好,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方向,不会迷失。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3篇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3篇

《为孩子立界限》3篇《为孩子立界限》3篇《为孩子立界限》1 《为孩子立界限》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

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

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途不是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

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

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

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

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限”的涵义。

之所以它为界限,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

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

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开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

如今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假如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限的真正意义——界限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

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场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

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限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清楚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限!!假如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对抗界限了。

上次在订立“零用钱方案”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注。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其中
之一就是和孩子划清界限。

《和孩子划清界限》这本书,深刻地探
讨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触。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分析,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孩子划清界限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孩
子们往往被过度保护和溺爱,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
能力。

而家长们也常常因为过度溺爱孩子而导致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家庭和工作。

书中提到了一些划清界限的方法,比如建立清晰的规矩和约定、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等。

这些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以往的教育中,我往往会过于溺爱孩子,导致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
能力。

而现在,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
学会承担责任和后果。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一点,就是要给孩子一个清晰的家庭环境。

孩子需要在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培
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
加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让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

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会更加注重和孩子划清界限,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

同时,我也会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
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读后感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读后感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

哎呀,这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就好像给我这个小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书里说,好多家长总喜欢跟孩子谈条件,比如说“你要是考了100 分,我就给你买玩具”“你乖乖听话,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场”。

我就忍不住想,这真的好吗?难道我们做什么都得有个条件交换?那学习、听话这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要做好的事情,不就变成了为了得到奖励才去做的吗?这就好比我们跑步,不是因为自己想跑,而是有人在前面拿着糖果诱惑我们跑,那多没劲啊!再说说给孩子划底线吧,这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们在操场上跑步,得有个跑道的边界,不然不就乱跑一通了嘛。

家长给我们划底线,就是告诉我们哪些事情绝对不能做,哪些是必须要做到的。

比如说,不能撒谎,不能偷东西,要尊重长辈。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行为画了一个框框,让我们知道在这个框框里面可以自由活动,但是出了框框可就不行啦!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有个小伙伴偷偷拿了别人的玩具,还不承认。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他的爸爸妈妈给他划好了底线,告诉他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他肯定就不会这么做啦!这不就像一棵树,如果从小不修剪枝丫,长大了不就歪七扭八的吗?还有啊,我觉得划底线能让我们更有安全感。

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里就有底啦,不会总是提心吊胆的。

比如说,如果没有底线,我可能会想,今天我不写作业会不会被骂呀?明天我跟同学打架会不会被揍呀?但是有了底线,我就清楚啦,不写作业肯定不行,打架更是绝对不可以,那我就不会纠结,能安心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我们班有个同学,他爸妈对他可宽松啦,几乎没什么底线。

结果呢,他上课总是捣乱,作业也不认真写,老师都头疼得不行。

我就想,要是他爸妈早点给他划好底线,他能变成这样吗?其实,给孩子划底线也不是说要把我们管得死死的,一点自由都没有。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阅读《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探讨了如何为孩子设立合理的界限,更深入地阐述了界限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爱和尊重的方式去实施这些界限。

首先,书中强调了界限的必要性。

界限并非是对孩子的束缚或限制,而是帮助他们理解社会规则、培养自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界限,孩子能够学会自我约束,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其次,书中提出了设立界限时应遵循的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界限必须清晰明确,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界限必须基于爱和尊重,避免使用惩罚或威胁的方式来强制执行;界限应该是一致的,家长在设立和执行界限时必须保持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避免给孩子造成混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过去,我可能过于溺爱孩子,忽视了界限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在某些方面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

而《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合理的界限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还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设立和执行界限。

例如,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倾听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界限;通过鼓励和赞美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愿意接受和遵守界限;通过耐心和坚持来逐渐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独立和自主。

总之,《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育儿书籍。

它不仅让我对界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更好地教育孩子。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注重界限的设立和执行,以爱和尊重的方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首先承担责任:比如孩子不听正确劝告却要执意去做事情,如给小金鱼喂过多的食物或者玩小金鱼,最终导致小金鱼死亡,这时孩子非常伤心,但是伤心也要承担这个后果。

其次延迟满足:当孩子失去心爱的金鱼而哭得很伤心时,就会要求立即再买一条,就会用拥有的快乐替代失去的痛苦。

这时家长就要平静的告诉孩子现在不能再买的合理理由,通过延迟满足让孩子体会失去的痛苦、再战胜痛苦,然后再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

因为没有失去的伤痛、又怎能深刻领会拥有的快乐呢。

再次忠于真相: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和他自己都不是全能,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能扭转局面。

金鱼已死,不能复活。

时间已晚,不可能再获得另外一条金鱼,即使是明天,也还有事情要做而不能得到满足,要等到周末才能去补一条。

虽然孩子很伤心,但生活还得照常继续啊。

孩子只能接受真相。

最后,求得平衡:孩子最后需要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放弃拥有的愿望、接受现实、用理智规范情绪。

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但孩子一旦掌握了这门艺术,就会成为一个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人。

所以,当发生这种类似事情,家长应让孩子充分宣泄情绪(如可抱着孩子、陪着孩子伤心)、逐渐恢复平静。

其实训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训育家长的过程。

对孩子意志力的考验,首先是对家长意志力的考验。

家长是自律的,那么孩子也会是自律的。

每当这时,家长就要坚强的忍住内心对孩子怜悯的煎熬,坚持住,那么孩子就会获得一次心灵成长的机会。

当然,在采取以上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斥责孩子“我不是早告诉过你不要玩吗?你偏玩。

”2、允许孩子长时间的广泛的发泄伤心的情绪,并且与孩子共情“丢掉了心爱的东西,真让人难过啊!”。

3、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家长始终要保持平静,给孩子讲道理,不要嘲笑孩子“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哭,明儿再买一条不就得了。

”,这种家长的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是让孩子的经历占主导地位的话对孩子是硬伤。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和孩子划清界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

这本书着重强调了家长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需要划清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对于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提到了划清界限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而划清界限就是维护这种关系的重要手段。

家长需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明确表达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的行为有哪些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被接受的,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种清晰的界限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其次,书中提到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作者认为,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而不是一味地强加自己的意志和要求。

只有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家长和孩子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家长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加和谐,孩子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教育。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作者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励和奖励,而不是一味地惩罚和指责。

家长应该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同时,家长也需要学会设定合理的规则和要求,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阅读《和孩子划清界限》,我对于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划清界限是维护这种关系的重要手段。

同时,家长也需要学会与孩子平等和尊重的沟通和交流,以及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合理,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在和孩子划清界限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向父
母们传达了如何与孩子建立健康的界限和关系的重要性。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和孩子划清界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和孩子划清界限并不意味着要和孩
子保持距离,而是要建立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坚定自己的立场,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只有在这样的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建立起健康的界限和关系。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和孩子划清界限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父母都过
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独立性。

而和孩子划清界限,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独立和自律的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父母们更好地和孩子划清界限。

比如,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需求,同时也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

另外,父母还要学会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这些方法和技巧都可以帮助父母们更好地和孩子建立健康的界限和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和孩子划清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
地和孩子建立健康的界限和关系。

我相信,在今后的育儿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想法,同时也会坚定自己的立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独立和自律的品质。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启发和教育,我会将其中的理念和方法付诸实践,让自己的育儿之路更加健康和快乐。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和孩子划清界限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和孩子划清界限
读后感 (结合 工作经 验
撰写)
每个人的心中想必都会有一个“完美小孩”,当班 上的小朋友无法达到自己心中的“完美小孩”后,我们 就会感觉到头疼甚至生气,那么这种孩子就成为了我们 心中的那个调皮的小孩。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很难理解 到书面上的“划清界限”是什么意思,当我翻看完这本 书后,恍然大悟,每个小孩都是单独的,独一无二的, 如果强硬的让孩子完成“完美小孩”标准的话,就相当 于抹灭了孩子们的天性,在这种模式带出来的孩子就如 同一个机器人一样,做事循规蹈。既然每个小孩都是独 一无二的,那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但这种尊重不 是指不管,而是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去尊重、包容、 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幼儿的身 上。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 文章名 称
和孩子划清界限
作 者
小巫Βιβλιοθήκη 阅 读 时 间摘录部 分 精彩内 容
1.孩子真的可以锻炼父母成长。当孩子哭泣叫嚷时, 父母能否做到内心平静,坚持原则,表面上不动声色, 允许表达自己的愤怒。
2.社会学家说,一个人压抑的感情积累得越多,越不能够 忍受别人对这种感情的发泄,因为别人的发泄会扰乱自己 内心的平静。

《和孩子划清界限》的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的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的读后感《和孩子划清界限》的读后感提要:父母的爱只顾自己去爱,不顾孩子的感受,如果爱的不当,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

以“爱”的名义所产生的心理伤害更多精品保安《和孩子划清界限》的读后感最近看了《和孩子划清界限》更加了解了小巫的成长,忽然有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她的母亲的教育方法,她的对孩子的那种期待,很值得思考和学习。

一、《为孩子立界线》作者克劳德说:“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

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

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

”二、“那些最隐蔽、最私密的东西,雎有最可怕的摧毁力。

父母潜意识的力量大大超过在一个家庭中显而易见的交流。

”三、父母的爱只顾自己去爱,不顾孩子的感受,如果爱的不当,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

以“爱”的名义所产生的心理伤害,绝不亚于暴力行为留下的重创。

这种爱被称为“慈祥的虐待”。

这种爱经常会披着一件漂亮的外衣:都是为你好!认清孩子在“共生”、“孵化”和“恢复和睦”期不同的心理、情感需求、并满足他们。

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和人格延续,孩子不是我们的克隆,而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分离的个体。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尊重、接受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独立,放手培养他们独自料理生活的能力。

相信自己,信任孩子,从“恢复和睦”期后期,也就是三岁左右开始,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不要一味地替孩子生活、替孩子选择、替孩子承担责任,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的事情,放手让他们承担;即使行为有所偏差,也要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

不要阻止孩子品尝生活的真实滋味,不要过度担忧孩子“吃苦”、“吃亏”,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而是放手让孩子在风雨和浪涛中锻炼、成长,应该由孩子受的“罪”,就让他们去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 ----- 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首先承担责任:比如孩子不听正确劝告却要执意去做事情,如给小金鱼喂过多的食物或者玩小金鱼,最终导致小金鱼死亡,这时孩子非常伤心,但是伤心也要承担这个后果。

其次延迟满足:当孩子失去心爱的金鱼而哭得很伤心时,就会要求立即再买一条,就会用拥有的快乐替代失去的痛苦。

这时家长就要平静的告诉孩子现在不能再买的合理理由,通过延迟满足让孩子体会失去的痛苦、再战胜痛苦,然后再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

因为没有失去的伤痛、又怎能深刻领会拥有的快乐呢。

再次忠于真相: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和他自己都不是全能,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能扭转局面。

金鱼已死,不能复活。

时间已晚,不可能再获得另外一条金鱼,即使是明天,也还有事情要做而不能得到满足,要等到周末才能去补一条。

虽然孩子很伤心,但生活还得照常继续啊。

孩子只能接受真相。

最后,求得平衡:孩子最后需要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一放弃拥有的愿望、接受现实、用理智规范情绪。

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但孩子一旦掌握了这门艺术,就会成为一个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人。

所以,当发生这种类似事情,家长应让孩子充分宣泄情绪(如可抱着孩子、陪着孩子伤心)、逐渐恢复平静。

其实训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训育家长的过程。

对孩子意志力的考验,首先是对家长意志力的考验。

家长是自律的,那么孩子也会是自律的。

每当这时,家长就要坚强的忍住内心对孩子怜悯的煎熬,坚持住,那么孩子就会获得一次心灵成长的机会。

当然,在采取以上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斥责孩子“我不是早告诉过你不要玩吗?你偏玩。

2、允许孩子长时间的广泛的发泄伤心的情绪,并且与孩子共情“丢掉了心爱的东西,真让人难过啊!”3、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家长始终要保持平静,给孩子讲道理, 不要嘲笑孩子“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哭,明儿再买一条不就得了。

”这种家长的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是让孩子的经历占主导地位的话对孩子是硬伤。

4、最重要的是平日亲子关系良好,孩子的安全感坚实,这种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通过家长正确处理,让孩子从金鱼事件中体会到两个道理:一爱谁,就要尊重谁,就要给他生存的空间,不要只顾自己的感情而让另外一个生命窒息而死亡。

二爱谁,就要承担失去他的风险,就要做好承受失去所爱对象这种痛苦的精神准备。

孩子最需要我们给予什么呢?100%勺无条件的接纳。

接纳尊重他们的个性及他们自身成长发展的轨道,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是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是奠定一生幸福的坚实地基。

切记啊!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千万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家长自己一定要自信独立,那样你的孩子才会自信独立。

其实,无论孩子多大,无论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反常行为,都是他对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

只要我们耐心的接近孩子、倾听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很多时候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最需要的就是内心的宁静和平衡(爱情、亲情和友情),不是金钱、不是名牌、不是地位,切记!不要将这些东西强加给孩子。

也就是说拥有爱的能力和美满的家庭生活,才是幸福的基础。

亲子关系对孩子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很多父母几乎是习惯性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思考和感受,从而阻止孩子信任自己、表达自己,这些父母总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扭曲了孩子的现实感受。

所以作为父母,要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说、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再次要鼓励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父母的潜意识对孩子具有毁灭性的力量,孩子的自我认识来源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及反应,当父母用语言和行动告诉孩子“你是可爱的。

”那么孩子当然是可爱的。

而当父母用语言和行动告诉孩子你是“自私、任性、娇气、淘气、胆小、懦弱”等时,孩子就真是那样的了。

对于孩子动不动就哭,父母从心理首先要承认孩子哭是正常,要接纳孩子的哭,然后找到孩子哭的原因,认同孩子哭和伤心的感受,然后帮助孩子克服爱哭的习惯找到表达自己情绪或者情感的正确渠道,并对孩子喑示下几次你相信孩子在控制自己情绪上会有进步,相信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该坚持原则的时候,父母要不动声色的允许孩子哭泣叫嚷、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同时自己要平静温和而又坚定不移的坚持原则。

什么是真爱?真爱是一种抚慰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真爱是助长个体的责任感。

我们要随时用这两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给予孩子的是否是真爱。

爱不是简简单单位的给予,给予物质、包办孩子的一切,而是明智审慎的给予和不予。

爱意味着明智审慎的表扬和明智审慎的批评。

除了给予抚慰之外,还要明智审慎的辩论、斗争、面质、敦促、推动和牵引。

爱意味着引领。

“明智审慎”意味着我们需要判断,判断则不仅仅需要依靠直觉,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决定。

父母对子女依赖性的爱,如“宝贝,你是爸爸妈妈的全部,没有你爸爸妈妈活不下去。

”、“我们全部为你而活着,你可不能让我们伤心、失望。

”等,说这些话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依赖性的爱,在这种家庭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颠倒了,孩子变成了父母的精神保姆、精神寄托,更有甚者,父母对异性子女的依赖和控制,导致“精神乱伦”,小小年纪,孩子就承担了父母配偶的角色,需要取悦父母、支撑父母的精神世界。

这种爱,不是爱,是寄生。

因为这种爱需要另外一个人才能生存,这种爱中没有选择和自由,而是必须性。

真爱的目标永远在于心灵的成长,包括父母心灵的成长,不是真爱的目标则总是其他东西。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爱一旦偏离了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那这种爱就是有条件的爱,诸如你要考上大学、长大要做挣大钱的人、要做有地位、有名望、懂得回报父母的人等等,这些都是有条件的爱。

凡是有条件的爱,父母总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们一切为了你,你也必须一切为了我们。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问题是我们爱孩子的方式不正确,因而可能时时在伤害孩子,使我们时时给予孩子的并不是真爱。

为什么?因为我们从来没得到过真爱,又怎么懂得用什么方式去给孩子真爱呢?我们希望孩子爱我们,可是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真爱。

在这种混乱思绪中,我们就会通过要挟、勒索、施加压力、制造恐惧等方式向孩子索要爱,保障孩子爱自己。

而出于压力、恐惧、内疚等的爱,是真爱吗?如何训育儿童自律:首先父母要给予孩子真爱,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因为自律就是自爱,一个自爱的人就会自律。

拿“延迟满足”来举例,所有的孩子都恐惧被父母抛弃,对孩子来说这意味死亡。

但是,当父母一次又一次通过言行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不会抛弃你,即使爸爸妈妈暂时离开,也会按时回来陪你。

”这样,通过反复无数次的证明,孩子就会构筑起坚实的安全感,那么孩子就不会害怕延迟满足,因为他坚信满足的机会还会出现,就像自己的家和父母一样,永远在那里支持他。

那么什么真爱呢?真爱是付出一一我们爱孩子,就需要延伸自己以抚育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时也抚育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

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懒惰心理、驱除内心的恐惧、摒弃固有的思维惯性、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勤奋努力的劳作,多花时间和精力陪伴、照料孩子,这是真爱的前提条件之一。

下面的真爱都是以这个前提条件为基础的。

只有父母在克服懒惰心理、驱除内心的恐惧、摒弃固有的思维惯性、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勤奋努力的劳作,多花时间和精力陪伴、照料孩子这个前提下不求回报、心甘情愿的去为孩子付出时,下面的真爱行为才是真爱。

真爱是关注一一真爱最重要的付出手段是关注。

孩子出生了, 要求我们放弃一些原有的计划,重新安排我们的时间,心甘情愿、豪无怨言、积极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只有通过关注,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捕捉到孩子掩蔽的细微的需求,及时满足和引导孩子真爱是倾听一一付出关注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倾听。

倾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他是一门需要用心学习才能掌握的艺术。

真正的倾听,无论时间多短,都需要巨大的努力。

尤其是倾听一个语言表达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需要全神贯注,而不是一边做着事情、一边稍带着听。

如果你能够做到全神贯注的倾听孩子,那么孩子从你的倾听行为中会获得无法估量的自信心,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会努力说出有价值的话来。

你听得越用心,越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也越会更加愿意倾听他,从而更加了解他,也才能更好的引导他,孩子也才会更加愿意倾听你、更加愿意接受你的教诲。

真爱是勇气一一当我们成为父母、延伸自己抚育孩子的心灵成长时,我们踏进了一块陌生的领域。

我们需要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需要改变自己。

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焦虑和害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上会反抗我们、让我们生气或者失望,最终他们成熟后,还会离开我们独立生活,我们则会感到失落和痛苦。

怕麻烦的人要么干脆不生孩子,要么生下孩子交给别人抚养;怕孩子独立、离开自己生活的人会采取手段限制孩子的成长。

所以说,真爱的代价是痛苦的,但是收获也是无与伦比的快乐,所以做父母付出真爱是需要勇气的。

真爱是鼓励独立一一我们的许多成年人,虽然已长大成人,甚至功成名就,但心理上一直是个小孩子,从来没有和父母真正的分离,没有摆脱父母对他们的控制,总是被动地等着父母(上司、旁人、潮流)替自己做出选择。

这种父母,害怕孩子成长,总会想方设法阻止孩子成长、独立。

而具有真爱能力的父母则鼓励孩子迈向成熟、把握自己的命运、直面生活、不受他人、社会或者传统势力的左右。

而这些都需要孩子具备极大的勇气,极大的勇气从哪里来?来源于父母不断的鼓励和无条件的接纳“你是一个美丽的可爱的人,做你自己非常好,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爱你,只要你对自己以诚相见。

”。

真爱的核心是让对方进行自由的选择,而不是言听计从。

真爱是接受分离——孩子从离开你那一天就,就是一个独立的、有特殊个性的、完整的人。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育误区之一就是孩子是父母的生命延续,不是独立的个体。

父母往往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给孩子戴上心灵的桎梏。

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在识别、接受和控制自己感情方面有着关巨大的困难。

因此,要养育身心健康、幸福的孩子,就要打破传统,认识并接受孩子是与我们不同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这一事实,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真爱是履行诺言履行诺言是所有真爱关系的内在基础。

父母要对孩子做出爱的承诺,并且履行这个承诺一一“无论如何,我们永远无条件的爱你、认可你、接纳你、支持你。

”。

而且这种爱要始终一致、贯穿如一,不能“你合我的意就爱你,不合我的意就不爱你、不要你。

真爱是改变自己、促进自我以及对方的心灵成长一一父母必须改变自己以回应儿童健康的需求。

只有当我们愿意经受这种改变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成为孩子需要我们的成功的父母。

因为孩子在不断的成长,需求在不断的改变,我们也要随着他们一起成长和改变,否则,我们就会被孩子远远甩在身后,因此,我们要不断从孩子身上学习,不断跟上孩子,这样我们才能保障自己度过一个绝佳的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