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三角洲详解
沉积学 扇三角洲

1
扇三角洲
浅 湖
扇 三
角洲
深
湖
塔西南侏罗系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二、发育条件和发育位置
条件:海、湖岸附近地形 高差大, 岸上斜坡陡窄, 物源近, 碎屑物质供应充足, 与断裂有关。
位置:湖盆边缘临近高差 大、坡度陡的隆起 区,并且常与同沉 积期大型断水系的特征、风化程度以及碎屑 物的供应,其对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的影响尤为重要。通常,干旱气候向潮 湿气候转化会引起沉积物数量的增加,从而引起扇三角洲沉积向辫状河三 角洲沉积转化。因此,最适合辫状河三角洲形成的古气候是半干旱—半潮 湿气候。此外,海平面的升降也会影响三角洲沉积类型的变化。一般认为, 扇三角洲沉积与海平面快速上升有关,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仅见于海平面 上升减缓的时期。
四、与正常三角洲的区别
扇三角洲和河流三角洲都处于海陆过渡带,具有三层结构;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受波浪潮汐改造,说明其位于浪基面以上的浅水带; 垂向层序绝大多数呈反旋回,而层理构造显示具有牵引流性质,
吴崇筠(1989)将 扇三角洲分为:
①靠山型:扇区小 溪出口处就是海 (湖),冲积扇直 接入水,扇三角洲 紧靠山根,扇三角 洲平原是冲积扇。 ②靠扇型:冲积扇 末端水流入湖形成 的扇三角洲,扇三 角洲平原的顶端靠 冲积扇。
最主要的沉积相带
和砂体发育区。
三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席状砂。
a.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陆上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最主要的微相类型。 沉积物:砂砾岩、砂岩;分流河道间:灰、灰绿色水平层理泥岩、 泥质粉砂岩、页岩。 结构: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表现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构造: 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层理,无暴露构造。 垂向: 多层叠置的正韵律。
水进、水退、吉尔伯特型湖波扇三角洲亚相和微相的特征

水进、水退、吉尔伯特型湖波扇三角洲亚相和微相的特征一.水进型三角洲该类扇三角洲是山地河流出山口后就直接进入湖盆浅水区所形成,几乎全部没入水下的扇形砂砾岩体,它一般发育于断陷湖盆的陡坡一侧,距物源近,缺失陆上扇环境。
周围泥岩的颜色为灰绿色和浅灰色,含浅水生物化石,说明为滨—浅湖环境。
该类扇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湖进阶段,常缺乏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
该扇三角洲的岩性,形态和分带特点类似于山麓冲积扇,可进一步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砂体亚相带。
1.扇根其中的微相有河道与河道间,岩性上主要为砂砾岩、砂岩夹灰绿色和灰色泥岩并且粒度粗分选差,成分复杂,泥质较高。
沉积构造上表现为块状层理、正或反递变大型交错层理,垂向层序呈向上变细正旋回测井曲线特征为自然电位中低幅齿状,电阻高。
2.扇中扇中包括三种沉积微相分别为扇状水道、扇中前缘、扇中水道间。
(1)辫状水道微相沉积物成分、结构等特点受物源控制,如有些地区砾岩含量高,而有些地区岩性则偏细,但总体看来岩性较粗,以砂砾岩和砂岩为主。
砂岩和砾岩的分选较差,成分复杂,不稳定的矿物碎屑和基质含量较高。
砂层的底面见冲刷,常见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和中至大型的交错层理,单一向上变细的层序厚一般几十厘米至几米,在砂层之间常夹灰色和灰绿色泥岩夹层,常构成数十米厚的叠加的叠合砂岩。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化箱状和顶底渐变的箱形。
(2)扇中前缘微相扇中前缘实际上是扇中水道向盆地方向的延伸,粒度变细,底部冲刷不如水道区发育,交错层理比水道区发育,但厚度一般比水道区减小。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化的漏斗—钟形和钟形,反映河道冲刷作用减弱,并有一定的波浪改造作用。
(3)扇中水道间微相主要由灰绿色至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组成,砂岩发育块状层理和小型层理构造。
滑塌和变形构造亦常见。
由于辫状河道的冲刷力强,改道频繁,一旦发生改道,这些沉积物被冲刷变薄,甚至全部被冲刷掉。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指状或齿化钟形。
扇中地区以形成良好的储层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一、肩三角洲概念及主要类型1.扇三角洲概念扇三角洲是成因类型名词,4;足指形状似扇形的扇状二角洲,而是二角洲的一种特殊类型01885年美国学者G.K.GiIbert根据湖滨的地貌特征提出了有名的吉尔伯持三角洲的沉积模式,被认为是第一个关于扇三角洲的描述。
A.Holmes(1965)最早明确地提出了扇二角洲,并将其定义为“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沟、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McPherson等人(1987)从地貌和沉积学特征角度区别了粗被三角洲的两种主要类型:形成于冲积扇末端的有大量块体流沉积物的扇三角洲和与主要受河川径流控制或与辫状平原铸型相当的辫状河三角洲。
Nemec等(1988)在《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中指出: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辫)之间的沉积体。
冲积扇进人稳定的水体后形成扇三角洲,因此其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流和被浪的改造作用。
它们可以出现在从湖泊到开阔海等多种环境中,但大型扇三角洲最常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内和大陆与岛弧聚敛的板块边缘(Wescott and Ethridge,1980)。
2.扇三角洲主要类型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基本有以下三种模式。
(1)牙买加型牙买加型扇三角洲复合体陆上面积小,而水下面积较大,牙买加东南海岸的现代Yal2加扇三角洲是这种型式的典型实例。
该扇三角洲的形态一方面受山辫地貌的控制,另一方面其前缘还受大高差、陡坡度的滨外敛斜敛破碎浪的影响,具有陆上扇三角洲平原、辫岸过渡带、水下扇三角洲环境。
根据Ethridge和Wescott(1984)的研究,可以认为该扇三角洲属斜坡型模式,也可称其为陆坡型该式。
斜坡型扇三角洲形成于裂谷或离散板块边缘、聚敛板块碰撞前缘和大洋走向滑移断层边界。
(2)阿拉斯加型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以阿拉斯加东南海岸的主要河流——Copper河向深水推进,在构造上活动的阿拉斯加辫北部大陆架上敛造的受海洋控制的Copper河扇三角洲为典型实例。
【地理视野】扇三角洲是何物

扇三角洲是指由冲积扇(包括旱地扇和湿地扇)作为物源,在活动的扇体与稳定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
这个沉积体系可以部分或全部沉没于水下,它们代表含有大量沉积载荷的冲积扇与海或湖相互作用的产物。
成因学上指由冲积扇入湖(海)形成的三角洲沉积。
小试牛刀地理试题中的扇三角洲(2017 潍坊期末)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
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A.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B.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C.搬运能力不断增强D.搬运能力不断减弱2.图中扇三角洲①山口处水下坡度陡有利于发育②面积不断扩大③表层沉积物由扇顶到扇缘颗粒由大到小④河流入海处不会发育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扇三角洲上的辫状河流A.径流量稳定B.河道较深C.河流不易改道D.多为地上河答案:ABD解析:1.根据流水沉积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河口处的沉积物颗粒较大,距河口较远处(向湖海处沿伸的方向)的沉积物颗粒较小(大的先堆积,小的后堆积)。
根据题干信息中,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由小到大,也就是说沉积物颗粒下细上粗,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属于进积,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而在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由大变小,说明是三角洲不断后退,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故,A对。
2.根据题干信息:“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可知河流流经出山口即进入水体,因此水下坡度陡利于发育①正确。
根据流水堆积物的分布规律可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由扇三角洲表层扇顶到扇缘的表层颗粒物由大到小分布,④对。
根据题意可知水体不断上升则形成退积,三角洲受上涨水体淹没,导致其面积不断缩小,而当水体水不断下降则形成进积,扇三角洲面积会不断扩大,②错,河流入湖或者入海都可形成,③不对。
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辨析

扇根;扇中;扇缘。
按沉积位置和沉积物特征也可划 为: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 积;泥石流沉积。
扇三角洲平原(泥炭层不 发育);扇三角洲前缘; 前扇三角洲。
内扇(或上部扇);中扇(或中 部扇);外扇(或外部扇)。
参考资料:《中国沉积学》、《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等
古水流
阵发性洪水,陆上牵引流与重力流 双重水流机制。
靠近山区坡降大,水流急, 能量大,陆上和水下牵引 流和重力流双重水流机 制。
洪水型、滑塌型或火山喷发型重 力流水流机制。
M-I
岩
性
特 征
岩石类
型
岩性差别大,大部分以砾岩为主, 砾石间充填有砂、粉砂和粘土级物 质,有些可由含砾的砂、粉砂组成。
扇顶部分以砾、砂岩为主,扇缘粉 砂、泥质增多,扇体与平原过渡带 以粘土沉积为主。
发育交错层理、递变层理, 还有正常的海洋或湖泊砂 泥岩互层,可见有叠覆冲 刷递变构造,也可见生物
以具有叠覆递变冲刷构造的砂 砾岩为主要相标志。多期重力流 事件在沟道中重叠形成
“AAA”,“ABAB”,“BBB”
扰动构造、斜波状层理和
水平层理。
岩相。在扇根主沟道中可见正、 反递变层理、交错层理及叠瓦状 构造的砂砾岩、砾岩。
粒度粗,砂、砾为主,扇 三角洲平原类似辫状河沉 积,向陆方向紧邻冲积扇, 整个扇三角洲常呈短而粗 的厚的碎屑楔状体。
颗粒支撑砾岩,杂基支撑砾岩; 砂砾岩、卵石质砂岩或块状砂 岩,典型的浊积岩。
结构
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 选差。从山顶至扇缘粒度逐渐变细, 分选、磨圆逐渐变好。由于河流切 割充填也可能使粗粒沉积物位于扇 体的中下部位。
冲积扇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一、肩三角洲概念及主要类型1.扇三角洲概念扇三角洲是成因类型名词,4;足指形状似扇形的扇状二角洲,而是二角洲的一种特殊类型01885年美国学者G.K.GiIbert根据湖滨的地貌特征提出了有名的吉尔伯持三角洲的沉积模式,被认为是第一个关于扇三角洲的描述。
A.Holmes(1965)最早明确地提出了扇二角洲,并将其定义为“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沟、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McPherson等人(1987)从地貌和沉积学特征角度区别了粗被三角洲的两种主要类型:形成于冲积扇末端的有大量块体流沉积物的扇三角洲和与主要受河川径流控制或与辫状平原铸型相当的辫状河三角洲。
Nemec等(1988)在《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中指出: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辫)之间的沉积体。
冲积扇进人稳定的水体后形成扇三角洲,因此其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流和被浪的改造作用。
它们可以出现在从湖泊到开阔海等多种环境中,但大型扇三角洲最常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内和大陆与岛弧聚敛的板块边缘(Wescott and Ethridge,1980)。
2.扇三角洲主要类型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基本有以下三种模式。
(1)牙买加型牙买加型扇三角洲复合体陆上面积小,而水下面积较大,牙买加东南海岸的现代Yal2加扇三角洲是这种型式的典型实例。
该扇三角洲的形态一方面受山辫地貌的控制,另一方面其前缘还受大高差、陡坡度的滨外敛斜敛破碎浪的影响,具有陆上扇三角洲平原、辫岸过渡带、水下扇三角洲环境。
根据Ethridge和Wescott(1984)的研究,可以认为该扇三角洲属斜坡型模式,也可称其为陆坡型该式。
斜坡型扇三角洲形成于裂谷或离散板块边缘、聚敛板块碰撞前缘和大洋走向滑移断层边界。
(2)阿拉斯加型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以阿拉斯加东南海岸的主要河流——Copper河向深水推进,在构造上活动的阿拉斯加辫北部大陆架上敛造的受海洋控制的Copper河扇三角洲为典型实例。
扇三角洲_辫状河三角洲_曲流河三角洲对比分析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西部前陆盆地中的大多数油气田都有古代三角洲沉积。
目前,依据进人蓄水盆地(海或湖)中地表径流类型可划分出3种基本的三角洲类型,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
(l)扇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是源近流短,冲积扇直接入湖。
它既可以发育在断陷湖泊受同生断层所控制的湖盆边缘一侧,也可以发育在坳陷阶段,沿湖盆短轴方向湖侵范围逼近源区的近源陡坡一侧的湖岸地带。
实际上形成扇三角洲的关键性背景条件是湖泊水体逼近物源区且地形坡度陡。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些粗颗粒。
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
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的短暂河道产物。
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
物源近、丰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2)辫状河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与扇三角洲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即沿湖盆短轴坡度较陡和较近源。
同时,也存在明显不同。
首先,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需要的是坳陷型湖盆较陡边界,或断陷型湖盆较缓边界。
其次,与源区有一定距离。
这样的背景下,决定了入湖的冲积体是辫状河沉积体而不是曲流河或冲积扇沉积体。
辫状河道向水下延伸,形成前缘亚相中占绝对优势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在水下分流河道中也同样发育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
(3)曲流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是沿盆地长轴方向,在坡降缓、斜长的古地形等条件下,源远流长地巨大的定向曲流河携带大量泥砂进入湖盆,在河湖作用过渡带形成三角洲沉积体。
与浅水湖泊三角洲形成背景不同之处是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湖盆底床坡降偏大,水体偏深,湖泊水体对河流可形成明显的顶托作用,所形成的三角洲体系不单是有分流平原组成,而且发育河口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的沉积单元。
《扇三角洲体系》课件

土地资源的利用
在扇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可 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 在农业种植方面,应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 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在 湿地保护方面,应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生态环境保护
扇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修复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应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例如,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 良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通过水域治理、湿地恢复等方式改善水环境。同时,应加强环 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状况,为后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
据。
05
扇三角洲体系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
研究方法和手段
沉积物的搬运方式主要包括河流冲刷、风力搬运和冰川搬运等。在扇三角洲体 系中,河流冲刷是最主要的搬运方式,尤其是在洪水期间。
沉积方式
沉积方式主要包括冲积、洪积和泥石流沉积等。在扇三角洲体系的不同部位, 沉积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河口处主要为冲积和洪积,而在远离河口的地区 则可能主要为泥石流沉积。
沉积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03
扇三角洲体系的地质构造特征
地层结构和构造特点
地层叠覆与沉积序列
扇三角洲体系的地层呈现叠覆和沉积序列的特点,由下往上依次为基岩、砾石层 、砂层、粉砂层和粘土层。
构造形态与特点
扇三角洲的构造形态主要表现为弯曲、倾斜和断层等现象,这些构造特点对地层 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构造运动和板块构造对扇三角洲体系的影响
古气候研究
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信息,通过对扇三角洲体系沉 积物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气候变化的情况。
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题演讲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教学单位矿业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 10-01学生姓名孙洪德学号 1001170117指导教师王宇林摘要在阐明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概念、沉积相、物源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论述了辫状三角洲与普通三角洲最大的区别在于供源和粒度两个方面: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作为供源,为短流程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多以曲流河作为供源,为长流程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通常粒度较粗,为粗粒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粒度比辫状河三角洲要细,为细粒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属粗粒三角洲,两者在沉积特征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二者的供源与重力流发育情况不同,辫状河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而扇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另外,辫状三角洲平原上泥石流不发育,而扇三角洲平原上多见泥石流,尤其是干旱扇三角洲的泥石流更为发育关键词: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相AbstractThrough the different concept, delta sedimentary subfacies, sourcedistance, 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 of braided delta and delta is the source and granularity, usually Braided River Delta is composed of braided river as the source, is a short process Delta; and the general the meandering river delta as thesource, is a long process of delta. Braided river delta usually coarse grain size, coarse Delta; normal delta size than the braided river delta to fine, fine - delta. Braided delta and fan delta are coarse-grained Delta,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at in the 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of the two gravity flow and development,braided river delta source for braided river, and fan delta source foralluvial fan; in addition, braided delta the plain of debris flow is not developed, and the fan delta plain to see more debris flow, especially dry fan delta debris flow more develop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概述 (1)2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2扇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3)2.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4)3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2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5)4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1普通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2扇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3辫状河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6)5三角洲沉积特征 (7)5.1沉积相的构成 (7)5.1.1普通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7)5.1.2扇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8)5.1.3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9)5.2垂向层序 (9)5.2.1普通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9)5.2.2扇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2.3辫状河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3不同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差异 (10)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1概述广义的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湖泊的汇合处(在河口附近)所形成的锥形碎屑沉积体,通常所称的广义三角洲大多是指海洋三角洲。
第1组-辫状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前扇三角洲
(3)前扇三角洲
位 置:浪基面以下。 沉积物:灰色波状、水平层理泥岩、粉砂岩,含介形虫 等化石。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模式
❖ 牙买加型(陡坡型模式) ❖ 阿拉斯加型(缓坡型模式) ❖ 吉尔伯特型(断陷湖盆型模式)
陡坡 缓坡
型
型
断陷湖 盆型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模式
(1)陡坡/斜坡型模式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亚相划分
平面:扇形 纵向:楔形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平原
(1)扇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沉积为主,常包含泥 石流沉积。
沉积物
• 砂砾岩 • 泥岩
结构 • 成熟度低
构造
• 较大行板、槽 状交错层里
• 平行、块状交 错层里
• 成层性差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前缘 (2)扇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发育 区,分为三个微相。
平行层理、中小型交错 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无明 显冲刷构造
席状砂
细,砂岩、 分选较好 粉砂岩。
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 垂向逆
理、生物潜穴
粒序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前缘
❖垂向层序: 自下而上为:前扇三角洲 泥岩—扇三角洲前缘末端 粉、细砂岩—扇三角洲前 缘河道砂岩、含砾砂岩— 扇三角洲平原砂砾岩和砾 岩,为典型的逆粒序。
储层表征方法及实例——地震表征扇三角洲
•兼有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地震相特征 •具锥状外形,规模比冲积扇大,长度可大几千米。 •地震反射构造,后半部主要表现为杂乱前积构造 或波状构造;而在前半部则可发育各种前积构造。 •在横剖面上可出现双向型前积构造或波状构造。 •从根部(上三角洲平原)向前缘,其地震振幅和 连续性逐渐增强。
储层表征方法及实例
第六章扇三角洲体系

•
Holmes(1965) 最早提出此概念 Nemec, Stell(1988)《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
(1)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 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
(2)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海)之间的沉积体。
•.
吴崇筠(1989)
扇三角洲(主要为靠山型,包括所谓的水下冲积扇、部分近岸水下扇)
扇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 波浪与潮汐(Wave and tide deposition): 波浪与潮汐作用在湖盆 中不明显,在海盆中作 用明显,形成沿岸沙坝 和潮汐沙脊。
海相环境受波浪、 潮汐等的控制。
•.
湖泊扇三角洲主要以洪水性沉积为主,兼具 牵引流、碎屑流、漫流沉积。
因沉积迅速,辫状水道多变。
•.
•.
•.
•.
•.
•.
扇三角洲的实验模拟(张春生等,1997)
•.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区别:
1. 地形坡降大,是三角洲的几-几十倍; 2. 陆地方向为冲积扇,甚至直达山根; 3. 岩性粗,砂砾岩发育; 4. 水下河道更发育,但河口坝发育差; 5. 常成群出现,纵剖面楔状,尖灭快; 6. 重力流沉积较发育,常见具有重力流沉积特 色的水下水道。
•.
•.
•.
c 水下分流河道间
沉积物:灰、灰绿色水平层理泥岩、泥质粉砂岩、页 岩 夹薄层砂岩漫流的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杂砂岩? 应较辫状河发育)。 构造: 小型层理、滑塌及变形构造常见。 垂向上:常被分流河道冲刷。
•.
• (3)前扇三角洲 • 浪基面以下。 • 灰色波状、水平层
理泥岩、粉砂岩, 含介形虫等化石。
•.
缓 坡 型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转载自Barbara.Ran转载于2010年07月16日 07:43 阅读(0) 评论(0) 分类:转载举报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摘要:通过扇三角洲与三角洲概念、沉积亚相、物源的远近、相的归类、控油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点及反粒序和产生的过程的相似点的阐述,认为两者不同点是:扇三角洲相其实质是冲积扇的水下部分(有时包括部分水上部分);扇三角洲离物源较近(且与高地与陡坡伴生),成熟度较低;应属于陆相沉积;具有很好的储油层系。
而三角洲相却是河入口处的沉积物;离物源较远;成熟度相对较高;属于海陆过渡相;具有很好的生、储层系。
两者相同点是:剖面都是反粒序;都是水动力和碎屑的共同产物,后者也是他们具有相似的名字的原因。
关键词:三角洲、扇三角洲前言:近年来,在扇三角洲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多,于是人们愈加的重视扇三角洲的研究。
可能是名字的相近的缘故吧,人们有时会混淆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概念及沉积亚相。
其实,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都是存储油气的重要沉积相,并且他们的名字也很相近,可是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别。
他们在沉积动力、物源远近、沉积亚相和大相划分却是截然不同的。
扇三角洲在本质上与三角洲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的沉积相。
1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基本概念、分类或模式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储存油气的主要沉积体,因而备受相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名称上,他们仅一字之差,因此,容易使人产生感觉,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可是两者在成因、沉积相、物源来源的远近等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先看一看他们概念的区别。
1.1扇三角洲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冲积扇的概念,冲积扇是在干热的气候,地壳升降运动强烈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条件下,此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
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推以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
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1]。
扇三角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资料

扇三角洲常发育于地形高差较大的、紧邻高山的盆地边缘,一部 分位于水上,另一部分位于水下。水上部分称为扇三角洲平原, 水下部分称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
由于临近物源区,扇三角洲沉积物粒度较粗,多 为砾石质,分选磨圆差,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 发育牵引流形成的大型交错层理和重力流成因的 混杂沉积构造,多发育向上变粗的反韵律。 单个扇三角洲的沉积厚度一般为几十米,累计厚 度可达几公里,向盆地延伸几十公里。 扇三角洲可单独出现,也可以成群分布。平面呈 扇形,剖面呈楔形。
水下分流河道间
水下分流河道间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两侧,由互 层的浅灰色细砂、粉砂及灰绿色泥岩组成。受波 浪的改造作用比较明显。 发育水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以及压扁 层理、包卷层理。
特点是生物扰动程度高,具有很多生物潜穴,螺类 壳体化和盆地波浪、潮汐的改造作用,河 口沙坝不像正常三角洲那样发育。与正常三角洲相比,扇三角洲 河口沙坝相比,扇三角洲河口沙坝的沉积范围和规模较小。 含砂量高,粒度以分选较好的粉砂—中砂为主,沉积粒序主要显 示反韵律 河口沙坝整体呈底平顶突或双突的透镜状
三角洲前缘可以分为 1.水下分流河道 2.水下分流河道间
3.河口沙坝
4.前缘席状砂沉积 四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由含砾砂岩和砂岩构成,分选中等。以中、小型 交错层理为主,在其顶部可受后期水流和波浪的 改造,有时出现脉状层理及波状层理。 可见有鲕粒,主要是表鲕。在反韵律的单层中, 由下至上分选变好。表鲕含量增加,螺类壳体化 石较丰富
前缘席状砂
前缘席状砂是扇三角洲沉积的重要标志,位于河口沙坝的侧方或 前方,紧邻前三角洲,在气候相对干旱的地区 前缘席状砂岩较细,成熟度较高,显示反韵律沉积序列。表现为 砂泥间互层
扇三角洲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

设计实验模型中 Y 方向的有效使用范围为 0~ 12 m , X 方向有效使用范围为 0~6 m 。原始底形由中 细砂组成 。入湖坡度 0~7 m 段坡降 50 ‰,7~12 m 为 湖盆区 , 坡度 10 ‰。原 始 河 道 设 计 宽 100 cm , 深 5 cm ,延伸长度 7 m 。按照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模型中设 计时间比例为洪水 :平水∶枯水 = 3∶6∶3 。设计洪水 、平 水 、枯水的流量比例为 6∶3∶1 。不同的流量过程设计 不同的加砂组成级配 (表 1) ,来水来砂周期按平水 — 洪水 —平水 —枯水的顺序进行 。
设计连续沉积时间 240 小时 ,分三个阶段完成 ,有 关实验参数见表 1 。
2 实验现象观察
整个实验过程以阵发性释放水砂为主 ,初期出于 坡度较陡 ,首先在斜坡区形成小型冲积扇 (图版 Ⅰ21) ,
并在河口处发生侵蚀 ,河口首先展宽 ,侵蚀点自河口溯 源向上 ,直至侵蚀至冲积扇 ,河道底蚀严重 ,水流在河 道底部形成一系列冲坑 。放水 24 小时后 ,早期冲积扇 改造强裂 ,自然形成一条切穿冲积扇的辫状河道 (图版 Ⅰ22) 。随着湖盆水位的下降 ,上游河道基本稳定 ,中 下游河道继续展宽 ,河道下游形成较为稳定的心滩 。
第 18 卷 第 4 期 2000 年 12 月
AC TA
沉积学报 SEDIMEN TOLO GICA
SIN ICA
Vol. 18 No. Dec. 2000
4
散形三角洲形成的过程

散形三角洲形成的过程
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
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
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
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进。
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
再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伏尔加河三角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扇三角洲详解
地质矿业信息交流平台
1周前
地矿正版书城往期好书精选
最全地质软件使用技巧:MAPGIS、CAD、Grapher ... 全在这里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重磅推出:地球表层模拟研究专著!
八旬院士深潜1400米!为你讲述他的“老人与海”...
1、什么是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是指由冲积扇(包括旱地扇和湿地扇)作为物源,在活动的扇体与稳定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
这个沉积体系可以部分或全部沉没于水下,它们代表含有大量沉积载荷的冲积扇与海或湖相互作用的产物。
成因学上指由冲积扇入湖(海)形成的三角洲沉积。
2、形成原因
(1)古构造
造山运动强烈地区,大型冲积扇受山前大断裂控制,有多个山口地带可形成冲积扇群。
山前大断裂带对其形成有控制作用。
区域性挤压或拉张都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断陷盆地,而且边界大断层对湖盆发展演化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另外,地震,火山作用对湖底扇的形成也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
(2)古水流
阵发性洪水:陆上牵引流与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
靠近山区坡降大,水流急,能量大,陆上和水下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
洪水型:滑塌型或火山喷发型重力流水流机制。
3、扇三角洲形成特征
扇三角洲就是高山与水盆地近邻,是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水中、水下冲积扇),有明显的陆上、过渡区和水下沉积部分。
(1)扇三角洲平原
陆上部分为近源的砾质辫状河,以水流和重力流的粗粒(砂和砾互层)沉积物为特征,砂砾层具不明显的平行层理或交错层理,分选差,具砂质基质,砂砾比率向下增加。
(2)扇三角洲前缘(过渡带)
以较陡的前积相为特征,牵引流为主,常见大、中型交错层理。
(3)前扇三角洲沉积(水下扇三角洲)
以不规则分布的泥、砂和砾石的透镜状层理为特点。
自下而上为:前扇三角洲泥岩—扇三角洲前缘末端粉、细砂岩—扇三角洲前缘河道砂岩、含砾砂岩—扇三角洲平原砂砾岩和砾岩。
扇三角洲平原在洪水期和风暴期侵蚀海底后,回流过程中迅速向海推进。
在扇三角洲平原产生从细粒的陆棚砂至粗砾石层的不规则的向上变粗的序列。
断陷湖盆扇三角洲常见进积型向上变粗的反韵律序列。
来源:地理知识精选
点击识别二维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