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扇三角洲体系解析

合集下载

沉积学 扇三角洲

沉积学 扇三角洲

吴崇筠(1989)的划分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区别:
1.地形坡降大 据研究,长河流三角洲河口地区至曲流平原,坡降在0.1‰左右,而扇三 角洲的河流坡度(或扇坡度)一般是l5~53‰,为三角洲的几倍到几十倍。 2.向陆方向的相邻沉积相 正常三角洲向陆方向与曲流河相邻,物源远。扇三角洲向陆为冲积扇或 物源老山,岸上斜坡更短更陡,甚至水体直抵山根。
南堡凹陷第三系进积型与退积型扇三角洲复合体剖面图(据焦养泉,1998)
5.形态及面积
扇三角洲向陆方向通常以断层为界,是一个由粗碎屑物质组成 的楔状沉积体(剖面),平面形态为扇形、叶状或伸长形,向盆地 方向变薄变细。其形态取决于物源供给条件及扇前缘是否被改造或 破坏等条件。
面积一般为几到几十平方公里,有的甚至不到1km2,如美国德 克萨斯西南海岸的一个扇三角洲仅O.37km2,阿拉斯加东南海岸一个 扇三角洲为446km2(Reimnitz,1966)。我国断陷湖盆面积较小,在 中新生代发育的扇三角洲面积一般为30~300km2。
四、与正常三角洲的区别
扇三角洲和河流三角洲都处于海陆过渡带,具有三层结构;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受波浪潮汐改造,说明其位于浪基面以上的浅水带; 垂向层序绝大多数呈反旋回,而层理构造显示具有牵引流性质,
吴崇筠(1989)将 扇三角洲分为:
①靠山型:扇区小 溪出口处就是海 (湖),冲积扇直 接入水,扇三角洲 紧靠山根,扇三角 洲平原是冲积扇。 ②靠扇型:冲积扇 末端水流入湖形成 的扇三角洲,扇三 角洲平原的顶端靠 冲积扇。
五.
扇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
储集层,尤其是河口砂坝与水下分流河道 生、储、盖 滚动背斜。
第三节
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 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在以前的分类上归属于扇三角洲范畴。 McPherson(1987,1988)提出:粗粒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和 辫状河三角洲。认为将辫状河三角洲从扇三角洲中分出来很有 必要:①与冲积扇毗连的辫状河冲积平原并不是真正的冲积扇 复合体的组成部分,辫状河平原往往独具特色的沉积体系;②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中缺少在扇三角洲沉积中大量存在的泥石 流沉积,总的沉积特征也有显著区别;③辫状河三角洲形成时 有较稳定的限制性河口,扇三角洲相反。辫状河三角洲较扇三 角洲普遍。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往往受古气候、源区距湖(海) 盆距离和湖(海)盆边界类型的制约。

扇三角洲详解

扇三角洲详解

扇三角洲详解地质矿业信息交流平台1周前地矿正版书城往期好书精选最全地质软件使用技巧:MAPGIS、CAD、Grapher ... 全在这里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重磅推出:地球表层模拟研究专著!八旬院士深潜1400米!为你讲述他的“老人与海”...1、什么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是指由冲积扇(包括旱地扇和湿地扇)作为物源,在活动的扇体与稳定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

这个沉积体系可以部分或全部沉没于水下,它们代表含有大量沉积载荷的冲积扇与海或湖相互作用的产物。

成因学上指由冲积扇入湖(海)形成的三角洲沉积。

2、形成原因(1)古构造造山运动强烈地区,大型冲积扇受山前大断裂控制,有多个山口地带可形成冲积扇群。

山前大断裂带对其形成有控制作用。

区域性挤压或拉张都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断陷盆地,而且边界大断层对湖盆发展演化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另外,地震,火山作用对湖底扇的形成也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

(2)古水流阵发性洪水:陆上牵引流与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

靠近山区坡降大,水流急,能量大,陆上和水下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

洪水型:滑塌型或火山喷发型重力流水流机制。

3、扇三角洲形成特征扇三角洲就是高山与水盆地近邻,是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水中、水下冲积扇),有明显的陆上、过渡区和水下沉积部分。

(1)扇三角洲平原陆上部分为近源的砾质辫状河,以水流和重力流的粗粒(砂和砾互层)沉积物为特征,砂砾层具不明显的平行层理或交错层理,分选差,具砂质基质,砂砾比率向下增加。

(2)扇三角洲前缘(过渡带)以较陡的前积相为特征,牵引流为主,常见大、中型交错层理。

(3)前扇三角洲沉积(水下扇三角洲)以不规则分布的泥、砂和砾石的透镜状层理为特点。

自下而上为:前扇三角洲泥岩—扇三角洲前缘末端粉、细砂岩—扇三角洲前缘河道砂岩、含砾砂岩—扇三角洲平原砂砾岩和砾岩。

扇三角洲平原在洪水期和风暴期侵蚀海底后,回流过程中迅速向海推进。

在扇三角洲平原产生从细粒的陆棚砂至粗砾石层的不规则的向上变粗的序列。

Chapter 6冲积扇沉积体系

Chapter 6冲积扇沉积体系

第六章 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Alluvial fan )是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的冲刷作用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它由山谷口向盆地方向呈放射状散开,其平面形态呈锥形、朵状或扇形(图6-1a );发育在那些地势起伏较大而且沉积物补给丰富的地区。

通常是许多冲积扇彼此相连和重叠,形成沿山麓分布的带状或裙边状的冲积扇群(图6-1b )。

在我国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界又将冲积扇习称为洪积扇,它有别于堆积在一些冲沟口的冲积锥。

后者是由降落在山坡上的雨水或融雪水所形成的片状水流,将山坡上冲刷下来的坡积物快速堆积在冲沟口而形成的一种小型沉积体。

冲积锥也可呈扇状(或锥状),但规模小,分布零散,多与抬升的剥蚀区相联系。

在地质时期,随着地壳上升和剥蚀区扩大,冲积锥保存下来的很少。

冲积扇是一种水道化的水流沉积,但从其发育的特定地质地理位置、典型的扇状外形和内部结构来看,与典型的河流相或冲积平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此外,冲积扇也不同于扇三角洲(Fandelta ),前者完全发育在地表,是一种纯陆上沉积体,而后者是由于冲积扇直接沉积到一个相对稳定、独立的水体(湖或海)后,遭受湖泊或海洋作用改造而成的一种陆上与水下过渡类型的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沉积相在我国东部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常构成重要a b 图6-1 冲积扇与扇群的地貌特征的油气储集层。

第一节 冲积扇的基本特征、分类及其形态一、基本特征冲积扇的形成要求有充足的陆源碎屑供应和从山区向盆地过渡的高差悬殊的地形突变。

被峡谷所限的山区河流携带着从源区剥蚀的大量碎屑物质,一旦冲出谷口,因地势突然展开,坡降减缓,河道加宽变浅,流速降低,搬运能力骤然减弱,大量底负载迅速堆积下来,从而在谷口外形成一个以谷口为顶点向外辐射散开的扇状沉积体,即冲积扇。

因而,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不发育,物理风化强烈,降雨量虽少但多为暴雨,洪水短暂而猛烈,并可提供大量的近源碎屑物质;山口外开阔而平缓的地形是接受沉积的有利场所,这为形成冲积扇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一、肩三角洲概念及主要类型1.扇三角洲概念扇三角洲是成因类型名词,4;足指形状似扇形的扇状二角洲,而是二角洲的一种特殊类型01885年美国学者G.K.GiIbert根据湖滨的地貌特征提出了有名的吉尔伯持三角洲的沉积模式,被认为是第一个关于扇三角洲的描述。

A.Holmes(1965)最早明确地提出了扇二角洲,并将其定义为“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沟、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McPherson等人(1987)从地貌和沉积学特征角度区别了粗被三角洲的两种主要类型:形成于冲积扇末端的有大量块体流沉积物的扇三角洲和与主要受河川径流控制或与辫状平原铸型相当的辫状河三角洲。

Nemec等(1988)在《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中指出: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辫)之间的沉积体。

冲积扇进人稳定的水体后形成扇三角洲,因此其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流和被浪的改造作用。

它们可以出现在从湖泊到开阔海等多种环境中,但大型扇三角洲最常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内和大陆与岛弧聚敛的板块边缘(Wescott and Ethridge,1980)。

2.扇三角洲主要类型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基本有以下三种模式。

(1)牙买加型牙买加型扇三角洲复合体陆上面积小,而水下面积较大,牙买加东南海岸的现代Yal2加扇三角洲是这种型式的典型实例。

该扇三角洲的形态一方面受山辫地貌的控制,另一方面其前缘还受大高差、陡坡度的滨外敛斜敛破碎浪的影响,具有陆上扇三角洲平原、辫岸过渡带、水下扇三角洲环境。

根据Ethridge和Wescott(1984)的研究,可以认为该扇三角洲属斜坡型模式,也可称其为陆坡型该式。

斜坡型扇三角洲形成于裂谷或离散板块边缘、聚敛板块碰撞前缘和大洋走向滑移断层边界。

(2)阿拉斯加型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以阿拉斯加东南海岸的主要河流——Copper河向深水推进,在构造上活动的阿拉斯加辫北部大陆架上敛造的受海洋控制的Copper河扇三角洲为典型实例。

扇三角洲_辫状河三角洲_曲流河三角洲对比分析

扇三角洲_辫状河三角洲_曲流河三角洲对比分析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西部前陆盆地中的大多数油气田都有古代三角洲沉积。

目前,依据进人蓄水盆地(海或湖)中地表径流类型可划分出3种基本的三角洲类型,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

(l)扇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是源近流短,冲积扇直接入湖。

它既可以发育在断陷湖泊受同生断层所控制的湖盆边缘一侧,也可以发育在坳陷阶段,沿湖盆短轴方向湖侵范围逼近源区的近源陡坡一侧的湖岸地带。

实际上形成扇三角洲的关键性背景条件是湖泊水体逼近物源区且地形坡度陡。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些粗颗粒。

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

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的短暂河道产物。

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

物源近、丰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2)辫状河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与扇三角洲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即沿湖盆短轴坡度较陡和较近源。

同时,也存在明显不同。

首先,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需要的是坳陷型湖盆较陡边界,或断陷型湖盆较缓边界。

其次,与源区有一定距离。

这样的背景下,决定了入湖的冲积体是辫状河沉积体而不是曲流河或冲积扇沉积体。

辫状河道向水下延伸,形成前缘亚相中占绝对优势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在水下分流河道中也同样发育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

(3)曲流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是沿盆地长轴方向,在坡降缓、斜长的古地形等条件下,源远流长地巨大的定向曲流河携带大量泥砂进入湖盆,在河湖作用过渡带形成三角洲沉积体。

与浅水湖泊三角洲形成背景不同之处是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湖盆底床坡降偏大,水体偏深,湖泊水体对河流可形成明显的顶托作用,所形成的三角洲体系不单是有分流平原组成,而且发育河口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的沉积单元。

《扇三角洲体系》课件

《扇三角洲体系》课件

土地资源的利用
在扇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可 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 在农业种植方面,应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 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在 湿地保护方面,应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生态环境保护
扇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修复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应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例如,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 良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通过水域治理、湿地恢复等方式改善水环境。同时,应加强环 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状况,为后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
据。
05
扇三角洲体系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
研究方法和手段
沉积物的搬运方式主要包括河流冲刷、风力搬运和冰川搬运等。在扇三角洲体 系中,河流冲刷是最主要的搬运方式,尤其是在洪水期间。
沉积方式
沉积方式主要包括冲积、洪积和泥石流沉积等。在扇三角洲体系的不同部位, 沉积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河口处主要为冲积和洪积,而在远离河口的地区 则可能主要为泥石流沉积。
沉积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03
扇三角洲体系的地质构造特征
地层结构和构造特点
地层叠覆与沉积序列
扇三角洲体系的地层呈现叠覆和沉积序列的特点,由下往上依次为基岩、砾石层 、砂层、粉砂层和粘土层。
构造形态与特点
扇三角洲的构造形态主要表现为弯曲、倾斜和断层等现象,这些构造特点对地层 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构造运动和板块构造对扇三角洲体系的影响
古气候研究
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信息,通过对扇三角洲体系沉 积物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气候变化的情况。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三角洲简述:三角洲, 即河口冲积平原, 是一个常见地表形貌。

江河奔流中所裹挟泥沙等杂质, 在入海口处碰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海水, 凝絮淤积, 逐步成为河口岸边新湿地, 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顶部指向河流上游, 外缘面向大海, 能够看作是三角形“底边”。

三角洲体系划分以及沉积体系简述即使影响三角洲发育原因很多, 三角洲类型又是十分复杂。

下面分三种三角洲沉积特征做分析。

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河控取决于河口宽度, 河水流速及含砂量。

该地带为三角洲体系中砂质沉积物最为丰富、最集中地域, 砂成份关键是纯净石英砂, 分选磨圆都很好, 成熟度也很高。

河控、潮控、浪控三角洲平面组合及垂向层序特征颜色改变:(1)下部通常为暗色, 反应富含有机质泥岩特点(前三角洲沉积和浅海沉积); (2)向上微浅水、受海水扰动浅色前缘砂体;(3)最上部为夹有浅色砂体(分流河道)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 为广泛沼泽发育三角洲平原环境。

粒度和沉积结构改变:(1)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泥岩, 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块状层理;(2)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细纱和粉砂, 发育多种交错层理;(3)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细纱、泥岩和煤等, 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

(4)反应以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特点。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1)沉积物颜色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粗;(3)沉积物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5)结构由水平变波状和交错再变水平;(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 陆相生物向上变多;(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下部, 植物根系出现于顶部;比如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缓慢沉降地形十分平缓, 盆地气候相对干旱湖面快速大规模收缩水体很浅水深通常不超出10m。

第六章大陆沉积体系及相模式

第六章大陆沉积体系及相模式
一个简单的冲积扇,从扇顶向扇端的粒度 与厚度变化总是呈现由粗到细。泥石流沉积 和筛积物多分布在上部。水道沉积物和片流 沉积物虽然在整个扇内均有发育,但在中、 下部主要是由这两种沉积物组成的。再向外, 冲积扇则过渡为内陆盆地(干盐湖、风成沉 积)和泛滥平原。

代表性的 原生沉积构造 水平纹理和 均匀层理
沉积相划分及代号一览表
沉积相区
相带/体系
沉积相 古陆 OL 冲积扇 Al 河流 Fl 辫状河 曲流河
沉积亚相、微相
全国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沉积体 系与沉积相划分
冲洪积体 大陆相沉 积区 系
扇头、扇中、扇尾、泥石流 心滩、天然堤 边滩、堤岸、泛滥平原(河漫滩) 、岸后沼泽 滨湖沼泽(LaM) 、滨湖浅滩(LaS) 、 扇三角洲(FD) 、浅湖三角洲(LaD) 、深湖浊积 、盐湖 岩(LaT) 沙丘、丘间、戈壁滩 沉积相、亚相分类与上述的湖泊体系相同 三角洲平原(分枝河道、分枝水道、平原沼泽)
海 相 沉 积 区
第三章 大陆相沉积区及相模式
一、概 述
二、冲积扇环境及相模式 三、河流环境及相模式 四、湖泊环境及相模式
冲洪积体系 湖泊体系
一、概 述
大陆沉积环境沉积介质包括水、大气和冰川。 介质运动条件以单向流水为主,也有风、冰川和 波浪的作用。大陆沉积受构造作用、地形和气候 的影响很大。 (1)沉积物多样化:大陆沉积以碎屑岩为主, 而碳酸盐岩很少。 (2)沉积物特征:大陆沉积区距物源区较近, 故岩石中不稳定组分较多,沉积物的横向变化大 。 (3)生物特征:生物化石主要为陆生脊椎动物、 昆虫和植物,大量植物的出现是大陆环境所特有 的。
上述四种沉积物在冲积扇中的分 布很不固定,常随每一次洪水期,径 流量的变化和扇面水系分布的改变而 变化。在沉积区内河道沉积相和片流 沉积相是分布最广和最常见的相;在 细粒物源充足的冲积扇上,泥石流沉 积相也可占据冲积扇上部的相当大部 分;筛积相通常只在局部发生。

沉积体系分析

沉积体系分析

二、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沉积物类型
• 它们在扇体中各自所占的比例随沉积物结构和气 候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如印度与尼泊尔接壤处 的柯西扇及热带区的洪都拉斯扇,它们是单独的 河流作用的产物。在冲积扇的另一端,几乎完全 是由泥石流形成,这种冲积扇往往形成于干旱地 区。但大部分扇都反映出泥石流与河流的共同作 用。次要的作用如筛积作用、风的作用、渗透作 用等对冲积扇也有影响。
2.泥石流
• 泥石流是由重力推动的含有大量碎屑物质 的高密度流体。流体内部的颗粒是由粒间 的泥和水的混合物支撑,并在重力作用下 进行搬动,这种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保持着 一定的整体性,从而显示了层流的特点。 泥石流的空间形态为两侧较平行的舌状体, 顶面较平整:边缘清楚。泥石流沉积的总 体特点是分选极差,有巨大的漂砾,一般 不具层理,呈块状构造。泥石流经常由暴 雨触发,持续时间较短。
第二章 沉积体系分析 第一节 概述
基本内容:包括:概念:沉积体系,成因相,沉积体 系域,地层成因增量(GJS)和地层成因序列(GSS)。 ①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和步骤。 ②冲积扇的类型及纵向演化,冲积扇的空间形态,冲 积扇发育与产出背景。 ③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沉积物类型(河川径流,泥石流, 筛积作用,风的作用,片流作用) ④湿地冲积扇实例(印度与泥泊尔接壤处的柯西扇) ⑤旱地冲积扇(实例美国死谷的冲积扇)
三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一扇三角洲体系二辫状三角洲体系三普通三角洲体系第四节三角洲沉积体系三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一扇三角洲体系二辫状三角洲体系三普通三角洲体系第四节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碎屑流沉积体辫状河道充填近端河口坝远端河口坝浅水重力流沉积越岸沉积泛滥盆地及沼泽沉积辫状三角洲平原辫状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辫状分流河道充填近端河口坝远端河口坝越岸沉积决口扇泛滥盆地普通三角洲平原普通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分流河道充填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越岸沉积决口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三角洲类型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普通三角洲产出背景位于断裂带一侧的构造陡坡上多数远离断裂带远离断裂带发育于构造缓坡上沉积体系表面坡度陡中等平缓几何形态及大小楔形透镜状数十平方公里或更小席状数百平方公里席状数十或千平方公里侧向连续性三角洲的补给系统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物输入量突发型流量季节性洪水控制的流量终年性的连续型流量体系的内部构水上部分沉积物重力流体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特征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特征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特征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是两个地貌术语,用于描述河流在其入海口或湖泊的沉积物形成的地形特征。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形状和沉积物的特征。

扇三角洲是河流在其入海口或湖泊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地形特征。

它的名称源于其形状,看起来像一个扇子或三角形的形状。

扇三角洲通常形成在河流流域斜坡陡峭或由于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坡的地区。

当河流到达海洋或湖泊时,它会减速并开始沉积悬浮的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包括河流中携带的沙粒、泥沙和碎屑。

在扇三角洲的中心,通常是在河流入水体的位置,沉积物最多。

由于河流的水量和速度在入海口或湖泊处减小,沉积物开始沉积,并随着时间逐渐形成陆地。

扇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包括宽阔的沉积平原、分支河道和泥沙丘等。

与之相比,三角洲是由河流在其入海口或湖泊时形成的沉积平原。

它的名称源于其形状,看起来像一个三角形。

三角洲通常形成在河流速度减慢和沉积物开始沉积的地方。

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包括细粒的泥沙和粉状的沉积物。

由于这些沉积物的沉积,河流在入海口或湖泊处形成一个扩大的三角洲。

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包括三角形的形状、河道的通道和多条支流。

虽然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之间有一些共同点,但它们在形状和沉积物的特点上有一些不同。

扇三角洲通常是在高坡度的河流流域中形成的,而三角洲则通常在低坡度的地区形成。

扇三角洲的形状更广阔而不规则,而三角洲则更狭长且形状较规则。

此外,扇三角洲的沉积物通常包括更大的颗粒,如沙粒和碎屑,而三角洲的沉积物主要是细粒的泥沙和粉状沉积物。

总的来说,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是河流在其入海口或湖泊处形成的地貌特征,区别在于形状和沉积物特征。

学习这些地貌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水文循环和地形变化。

伊通盆地梁家地区奢岭组混源扇三角洲内幕结构

伊通盆地梁家地区奢岭组混源扇三角洲内幕结构

伊通盆地梁家地区奢岭组混源扇三角洲内幕结构伊通盆地梁家地区位于中国吉林省伊通县境内,是一个典型的混源扇三角洲。

该区域的主要地层是奢岭组,其沉积环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位黄色泥岩相、高位红色粉砂岩相和高位混源扇三角洲相。

本文将重点介绍奢岭组混源扇三角洲的内幕结构。

混源扇三角洲指的是一种由多个源区向周围的三角洲前缘输送物质的三角洲。

在奢岭组混源扇三角洲中,主要的输送源是伊吾拉河和新立河两个河流,分别来自于西北和东南方。

当河流流经该地区时,它们会携带各种物质,如石屑、砂质物和泥质物等。

这些物质在河道流速减慢、河水深度减小时,便开始沉积。

奢岭组混源扇三角洲根据结构特征分为两个分区:前缘分区和后缘分区。

前缘分区位于最前部,沿着挟源河道分布,它是通过三角洲前缘,即冲积扇中心向外发展的。

后缘分区在前缘分区的背后,并向上侵入侧源卵石层岩体。

这两个分区的沉积结构和物质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别。

在前缘分区,沉积物主要由泥质物、砂质物和卵石组成,并以沙质岩为主。

其中,沙质岩的厚度和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水力和泥质物的影响。

在河流水流速度较高时,沙质岩的厚度通常较大,颗粒较大,垂向分布趋势与河流的沉积模式相吻合;而当水流速度变慢时,由于泥质物的作用,沙质岩的大小和垂向分布趋势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后缘分区,沉积物主要由泥质物和卵石组成,其中卵石主要分布在底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的厚度逐渐增加,河流的最大流量也逐渐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沉积物的厚度、粒度和分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总之,奢岭组混源扇三角洲的内幕结构非常复杂。

沉积物的大小、排列方式和粒度分布等特征,均受到河流水动力学和泥质物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沉积物的结构特征和河流的沉积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

扇三角洲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

扇三角洲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
根据实验装置特点 ,本实验着重对断陷湖盆型扇 三角洲沉积过程和演变规律进行研究 ,因此方案设计 的指导思想是针对断陷湖盆特征 ,研究扇三角洲形成 过程的一般规律 ,而不局限于某一具体扇三角洲 。参 数设计的依据由现代沉积调查获得 ①②③。
设计实验模型中 Y 方向的有效使用范围为 0~ 12 m , X 方向有效使用范围为 0~6 m 。原始底形由中 细砂组成 。入湖坡度 0~7 m 段坡降 50 ‰,7~12 m 为 湖盆区 , 坡度 10 ‰。原 始 河 道 设 计 宽 100 cm , 深 5 cm ,延伸长度 7 m 。按照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模型中设 计时间比例为洪水 :平水∶枯水 = 3∶6∶3 。设计洪水 、平 水 、枯水的流量比例为 6∶3∶1 。不同的流量过程设计 不同的加砂组成级配 (表 1) ,来水来砂周期按平水 — 洪水 —平水 —枯水的顺序进行 。
设计连续沉积时间 240 小时 ,分三个阶段完成 ,有 关实验参数见表 1 。
2 实验现象观察
整个实验过程以阵发性释放水砂为主 ,初期出于 坡度较陡 ,首先在斜坡区形成小型冲积扇 (图版 Ⅰ21) ,
并在河口处发生侵蚀 ,河口首先展宽 ,侵蚀点自河口溯 源向上 ,直至侵蚀至冲积扇 ,河道底蚀严重 ,水流在河 道底部形成一系列冲坑 。放水 24 小时后 ,早期冲积扇 改造强裂 ,自然形成一条切穿冲积扇的辫状河道 (图版 Ⅰ22) 。随着湖盆水位的下降 ,上游河道基本稳定 ,中 下游河道继续展宽 ,河道下游形成较为稳定的心滩 。
第 18 卷 第 4 期 2000 年 12 月
AC TA
沉积学报 SEDIMEN TOLO GICA
SIN ICA
Vol. 18 No. Dec. 2000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processes) 洪水水流(Flood water deposition): 水道沉积,
快状层理、不明显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砂砾岩, 与冲积扇上的辫状水道沉积类似;河口坝沉积,交错层理、 平行层理与变形构造砂岩;片流沉积,平行层理砂岩、粉 砂岩。 重力流(Gravity flow deposition): 水上泥石流与 水下碎屑流沉积,混杂堆积的副砾岩,水上部分与杂色泥 岩互层,水下部分与灰色泥岩互层;洪水浊流与滑塌浊流 沉积,快状—递变层理的砂砾岩、砂岩。一般近源部分发 育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远源部分发育洪水浊流沉积,扇 三角洲前缘发育滑塌浊流沉积。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比较
类型 供给 体系 沉积 坡度

相临沉 积体系
阵发性水流、重 力流、盆内水体 阵发性水流、重 力流、盆内水体 阵发性水流、盆 内水体 稳定水流、盆内 水体
沉积物
分 选 、 磨 圆 变 好
扇三 冲积扇 角洲 (近源河流) 辫状平原 辫状平原 三角洲 (近源河流) 辫状河 辫状河 三角洲 (短程河流) 曲流河 三角洲 (长程河流)
扇三角洲体系 Fandelta System
一、概况 1、定义(Definition):由于冲积扇直接提供物源,
在盆地边缘的水上和水下部分所形成的碎屑沉积体。近 源短程河流供给;直接与冲积扇过渡;水上部分为冲 积扇,水下部分为扇三角洲。
2、三角洲序列(A Series of Delta)
以三角洲为基本名称命名的沉积体系很多,如三角洲、 辫状平原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等。上述沉积 体系命名的主要依据是沉积物供给体系类型及供给方式。
扇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
波浪与潮汐(Wave and tide deposition): 波浪与潮汐作用在湖盆 中不明显,在海盆中作 用明显,形成沿岸沙坝 和潮汐沙脊。
海相环境受波浪、 潮汐等的控制。
湖泊扇三角洲主要以洪水性沉积为主,兼具 牵引流、碎屑流、漫流沉积。 因沉积迅速,辫状水道多变。
2、相分布(Facies distribution) 扇三角洲平原( Fandelta plain ): 扇三角洲
较陡 较缓 缓
粒 度 变 细
扇三角洲的一般特点
(1)向陆方向通常以断层为界。 (2)砂、砾粗碎屑比例较大。 (3)纵向上楔形,平面扇形,向盆地方向变薄、细。 (4)单个扇三角洲层序向上变粗。 (5)规模常较小,成群出现。
陡 坡 型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缓 坡 型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二、沉积作用与沉积相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and Facies
扇三角洲

Holmes(1965) 最早提出此概念 Nemec, Stell(1988)《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
(1)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 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 (2)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海)之间的沉积体。
吴崇筠(1989)
扇三角洲(主要为靠山型,包括所谓的水下冲积扇、部分近岸水下扇)
扇 三 角 洲 亚 环 境
扇 三 角 洲 的 亚 环 境
及 其 沉 积 序 列
三个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辫状河沉积为主,常包含泥石流沉积。沉积物:砂砾 岩夹杂色泥岩结构, 成熟度低。构造:较大型板、 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块状层理,成层性差。
位于盆地边缘同沉积断层上升盘,保存条件差
SP
RT
水道主体
为重力流水道的主 体部分,具有带状定 向分布特点,岩性主 要由相互叠置的块状 砂岩、递变层理砂岩、 混积岩组成,与下伏 岩层呈侵蚀突变接触。 SP 和 GR 曲线特征为 箱形或钟80m
大港油田典型 水下水道沉积 (砾石磨圆较 好),与冲积 扇棱角状砾石 不同:碎屑颗 粒经过一定的 搬运与磨圆, 或再沉积的产 物。
冲积扇 山区 (辫状河) (物源)
洪泛平原 (曲流河)
滨岸平原三角 洲(悬移质)
盆内 水体
冲积扇—河流体系与盆内水体关系
扇三角洲
辫状平原 三角洲
三种特殊类 型三角洲的 示意图
辫状三角洲
扇三角洲的发育条件
(1) 湖盆边缘临近高差大、坡度陡的隆起区。 (2) 常与同沉积期大型断裂带相伴。
扇三角洲示意图
水上部分,与冲积扇沉积相似,发育泥石流沉积、 辫状水道沉积、筛析物。此外,由于地形变缓,沉 积物变细,辫状水道两侧发育天然堤,主要为波状 层理、爬生波痕纹理粉砂岩。 扇三角洲前缘 ( Fandelta front ): 扇三角洲 的水下部分,是扇三角洲沉积最活跃的部分,由水 下水道、河口坝、重力流沉积与暗色泥岩互层构成。 水下水道沉积与水上水道沉积相似,但水下水道与 暗色泥岩互层,而水上水道则与杂色泥岩互层;河 口坝沉积构成一反旋回沉积,自下而上为波状交错 层理粉砂岩、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砂岩、含砾砂岩,扇三角洲中河口坝没有三角洲中的发育。 重力流沉积为快状—递变层理砂砾岩,与暗色泥岩互层, 其中水下碎屑流沉积中发育含泥砾的副砾岩。 前扇三角洲( Pro-fandelta ): 扇三角洲的外围部分, 水流作用消失,以盆内水体作用为主,主要发育波状层理 的粉砂岩和沙质泥岩,夹平行层理、快状层理砂岩。
含碳酸岩盐砾石的砾岩 ES3,庄47井3008.9m
含碳酸岩盐砾石的砾岩, 含碳酸 岩盐砾 石的砾 岩 , 中 , 歧 南 6 井 , ES1 中 , 歧 南 6 井 , ES1 3409.84-3410.12m 3202.56-3202.41m
沙三段沉积相图
(2)扇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发育区。 四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陆上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最主要的微相 类型。沉积物:砂砾岩、砂岩。结构: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 曲线表现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构造: 板状、槽状交 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层理,无暴露构造。垂向: 多层 叠置的正韵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