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规律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切一切,莫不与人的生命存在息息相关, 它们与人的生命活动具有各种各样的相似性,这种 相似性作为客观的存在恰恰能够被人这种有意识和 自我意识的高级物种所感受,因而自然界就不可避 免地带上了美的色彩。这便是自然界中的美的规律。

在存在着严重异化的社会中,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活 动都难免带上异化的性质,唯独在艺术活动一—一 创作与接受中,人在瞬间克服了异化,感受到了自 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第三、审美规律问题
第—,这段话是论述人的本性的。马克思 是通过把人与动物相比较来确定人的本 质特征的。 第二,马克思是从“生产“的角度入手来 区别人与动物的不同的。 第三,人的生产则是摆脱了本能的直接控 制,即由意识来支配的生产,这才是真 正的生产。
第四,人的生产就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固定方式,因而只 有人才具有无限的创造性。 第五,人不仅可以按照任何物种的方式进行生产,而且 他还可以按自己的本性来衡量对象,也就是说,人 可以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与本性赋予对象以价值。 这第五层意思是最重要的,它是解开“美的规律” 之谜的钥匙
按照人的本性,劳动作为他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具 体过程,是他自由自觉本性的最好确证。因此,劳 动活动本身就应该具有审美的性质,劳动的结果— —产品,作为凝聚着人的本质力量的物体,人们在 它上面可以直观到自身,因而也应是审美的对象, 而具有美的性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人们在某些对象中能够直观到自己的本性,这样 的对象对人来说,也就是美的事物。自然之所以是 美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能够印证人的本性。

这就表明美绝对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体。 这种现象又表明,人作为审美对象的主体,并不是 天生地具有审美能力,而人的感觉、知觉、味觉、 嗅觉的能力却是天生的。人的审美能力是人类文化 的一种产物。

第三个方面是审美活动的心理障碍问题。人具有 审美能力并不意味着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进入审美 过程。人的审美活动,除了必须具备审美能力外还 必须具备其他一些心理条件,这便是审美心境。



一是当人的基本需要尚未满足之前,它的高层次的 需要就不会产生。 二是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人的审美有破坏作用。 三是在心理上兴趣被集中在某一方面,而对其他事 物失去兴趣。
第四、审美活动的心理特征
首先是审美过程中主体心理的能动与受动问题。 马克思把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均看做一种关系,是人 与对象的关系。这种能力本身即已经是对对象的一 种占有了,是在人与对象的关系中,对象所赋予人 的。

一个对象所以成为审美的对象,一方面是人以 其能动性对它加以把握的结果,一方面也是人以其 受动性对它进行了适应的结果。

人的一切对象在人的眼里都具有某种价值, 人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自然的审美评价去进行 生产,这也就是马克恩所说“按照美的规律 来塑造物体”。

把人们对美的创造视为与人的生产相同的一种人的 活动。这种活动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它标 示出了人的固有特性,这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或“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审美活动是一种体验,它的本质不在于掌握外界 事物,因此,审美主体能感受到人的生命活动本身 造成的强烈快感。而且审美活动由于无目的,所以 才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到心灵的自由运动,这又增加 了快感的内容与强度,于是形成美感。
第二个方面是审美能力与审美对象的对应性问题。 在马克思看来,审美能力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人的审美能力都是具体的,或者说,都是与某种特 定的审美对象相对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